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应力水平下给定含水率混凝土低温有效预压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时旭东 田在旭 +1 位作者 韩源海 田佳伦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评估低温储罐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能,通过对混凝土施加各种初始预压应力水平(0.2、0.3、0.4、0.5、0.6及0.7)并在-160℃低温作用下的试验,系统地探讨其有效预压性能变化规律,同时比较较高和正常两种较为典型混凝土含水率... 为评估低温储罐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能,通过对混凝土施加各种初始预压应力水平(0.2、0.3、0.4、0.5、0.6及0.7)并在-160℃低温作用下的试验,系统地探讨其有效预压性能变化规律,同时比较较高和正常两种较为典型混凝土含水率情况对其影响差异。结果表明,随施加的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提高,混凝土降温点和温均点时的有效预压应力损失率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其降温段和恒温段时的有效预压应力变化率的变化较为复杂;混凝土达其降温点后恒温阶段的有效预压应力损失均有所恢复,且随初始预压应力水平的提高其恢复程度更加明显;含水率对不同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混凝土低温作用下降温点和恒温点时的有效预压应力损失率变化趋势未产生影响,仅使其变化程度有较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初始预压应力水平 低温 含水率 有效预压性能
下载PDF
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实证
2
作者 章秀琴 胡勇 +1 位作者 施旭东 邢菲菲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9-63,共15页
基于2012-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和科技创新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考察了科技金融的调节效应。数字经济显著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但提升作用... 基于2012-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和科技创新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考察了科技金融的调节效应。数字经济显著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但提升作用因环境规制严苛程度、人力资本水平、中心区城市地位属性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数字经济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金融科技在数字经济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提高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因地制宜实施发展政策,助力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长三角城市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下载PDF
基于CMIP6数据的北极海冰未来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
3
作者 施旭东 何涛 +3 位作者 李敏 李丙瑞 刘思萌 谢玲玲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6期35-46,共12页
文章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情景模式比较子计划的4种强迫情景,利用6个模式的输出数据对北极海区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未来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海面气温分析了其对海冰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文章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情景模式比较子计划的4种强迫情景,利用6个模式的输出数据对北极海区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未来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海面气温分析了其对海冰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迫情景下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北极大部分海域海冰密集度均超过50%,海冰厚度约为1.5 m左右,其中东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喀拉海和楚科奇海部分海域海冰密集度和厚度相对较小。2015—2050年两者整体均呈现下降的特征,部分海区的海冰密集度在高强迫情景下每年降低最大可超1%。2050年高强迫情景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大部分海区冬春季海冰密集度超过90%,且各月均呈现下降趋势。海冰厚度方面,冬春夏大部分海区海冰厚度超过1 m,而秋季大部分海区海冰厚度小于等于0.5 m。12月至翌年5月全域海冰厚度以减小为主,其余月份却出现小范围海冰厚度增加的区域。至2100年的长期变化趋势方面,北冰洋中心区、东格陵兰海和楚科奇海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其中北冰洋中心区减小速率最大,同时三个海区海面气温将在未来持续增温。此外,海面气温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均与海冰密集度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反变化特征,说明了气温对海冰的可能影响。本研究可为未来北极海冰在不同的强迫情景下的变化特征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数据 海冰密集度 海冰厚度 海面气温 海冰变化
下载PDF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下胶质瘤-壁细胞在体多荧光示踪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4
作者 马铖延 杨星九 +1 位作者 史旭东 高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2-711,共10页
目的建立双光子显微镜下可视化胶质瘤、壁细胞和血管的活体自发荧光的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为观察壁细胞和血管结构的载体,接种GL261-CFP小鼠胶质瘤细胞并对颅骨进行透明化... 目的建立双光子显微镜下可视化胶质瘤、壁细胞和血管的活体自发荧光的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为观察壁细胞和血管结构的载体,接种GL261-CFP小鼠胶质瘤细胞并对颅骨进行透明化,通过双光子显微镜动态跟踪观察胶质瘤增殖侵袭过程中血管与壁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通过基因鉴定证实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成功繁育。对比C57BL/6小鼠,基因工程小鼠的形态外观和繁殖等无显著性差异,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分析显示脏器发育无异常。Tamoxifen诱导下基因工程小鼠的Cre重组酶活性至第7天作用完全。接种GL261-CFP后观察到胶质瘤增殖侵袭的动态过程及肿瘤内血管形态结构紊乱、游离壁细胞增多。结论成功构建了荧光可视化壁细胞的基因工程小鼠,分别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标记血管和青色荧光标记肿瘤细胞,使用玻璃圆片与固定环替代小鼠颅骨,实现了活体状态下长期稳定地动态跟踪小鼠接种脑肿瘤后血管及血管支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为研究脑胶质瘤提供了病理可视化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显微镜 胶质瘤 壁细胞 基因工程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木质素接枝聚乳酸微球制备及骨细胞培养研究
5
作者 周紫薇 尚淑艺 +5 位作者 李欣 许祯 张珊瑚 蒋妮 石旭东 宁振勃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0,共7页
木质素基可降解材料近年来在生物医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其在细胞培养微载体上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利用烷基化的碱木质素引发左旋丙交酯开环聚合,首次采用不同分子量的木质素接枝聚乳酸(LGPL-L, LGPL-H)制备微球。... 木质素基可降解材料近年来在生物医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其在细胞培养微载体上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利用烷基化的碱木质素引发左旋丙交酯开环聚合,首次采用不同分子量的木质素接枝聚乳酸(LGPL-L, LGPL-H)制备微球。通过仿生矿化评估不同微球材料诱导矿化的能力,反映其骨生物活性。将不同微球与MG-63(人骨肉瘤细胞)成骨细胞共培养后,不同微球材料组中的细胞活力如下:LGPL-L>LGPL-H>PLLA(左旋聚乳酸)。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聚乳酸微球,木质素基聚乳酸微球诱导矿化的能力较强,与人成骨细胞共培养后的黏附和增殖效果更好,并揭示了其作为细胞培养载体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聚乳酸 微球 骨细胞培养
下载PDF
战术区战创伤镇痛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马珩钞 陈桂琳 +2 位作者 史旭东 陶丙岩 张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5-439,共5页
战创伤后的剧烈疼痛会引起伤员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战术区镇痛可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伤员预后和恢复轻伤员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战创伤镇痛的研究向着提高药物应用安全性及优化给药... 战创伤后的剧烈疼痛会引起伤员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战术区镇痛可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伤员预后和恢复轻伤员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战创伤镇痛的研究向着提高药物应用安全性及优化给药策略的方向发展。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国际上战创伤镇痛采用的主流药物和镇痛技术,并对其在战术区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战场针灸、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冷冻神经消融术、经皮周围神经电刺激和经皮给药系统等重要战创伤镇痛技术,展望了战创伤镇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创伤疼痛 芬太尼 战场针灸 冷冻神经消融术 经皮给药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增强的轻集料混凝土力学特性分析
7
作者 石旭东 汪金满 +2 位作者 柴旭晖 杨强斌 杨效田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为优化玄武岩纤维增强轻集料混凝土力学特性,以轻集料部分替代卵碎石,制备不同种类、不同掺量及不同水灰比的玄武岩纤维增强轻集料混凝土,并对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轻集料所制备的混凝土... 为优化玄武岩纤维增强轻集料混凝土力学特性,以轻集料部分替代卵碎石,制备不同种类、不同掺量及不同水灰比的玄武岩纤维增强轻集料混凝土,并对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轻集料所制备的混凝土力学性能相差较大,其中煤矸石混凝土的力学特性优于浮石及陶粒;煤矸石替代率在30%以下时,煤矸石混凝土力学特性有所提高,而随着替代率的上升,其力学特性有所下降;水灰比增大时,轻集料混凝土力学特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逐步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集料 玄武岩纤维 水灰比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8
作者 石旭东 汪金满 +1 位作者 柴旭晖 杨强斌 《甘肃科技》 2024年第6期16-20,共5页
针对西部高寒地区常规混凝土的冻胀破坏问题,以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玄武岩纤维直径、掺量影响下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特性随纤维直径增加而增加,随纤维掺量增加而呈... 针对西部高寒地区常规混凝土的冻胀破坏问题,以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玄武岩纤维直径、掺量影响下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特性随纤维直径增加而增加,随纤维掺量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混凝土中引入适量的玄武岩纤维后,其抗冻耐久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当直径10μm的玄武岩纤维添加量为0.3%时,增强混凝土在经历200次冻融循环后,其弹性模量下降至初始值的69.5%;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内部的局部拉结及桥连作用是增强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原因,其中纤维直径越粗,拉结效果越明显,但引入过量玄武岩纤维形成的团聚又会导致混凝土耐久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抗冻性 弹性模量 局部拉结
下载PDF
不同超低温作用工况混凝土受拉受压强度间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时旭东 崔一丹 韩源海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1,共7页
通过常温降至给定超低温(-40℃、-80℃、-120℃、-160℃和-190℃)以及经历超低温再直接和以1℃/min匀速地回至常温共3种工况混凝土的轴心受压和劈裂抗拉试验,探讨不同超低温作用工况下混凝土受拉受压强度间关系及其离散性变化情况。结... 通过常温降至给定超低温(-40℃、-80℃、-120℃、-160℃和-190℃)以及经历超低温再直接和以1℃/min匀速地回至常温共3种工况混凝土的轴心受压和劈裂抗拉试验,探讨不同超低温作用工况下混凝土受拉受压强度间关系及其离散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作用的超低温降低,混凝土超低温时相对受拉受压强度及其差值比分别呈先增后减、波动地增大和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经历超低温再直接回至常温工况混凝土相对受拉受压强度及其差值比分别呈波动状但较为平稳、先增大后平稳和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经历超低温再以1℃/min匀速地回至常温工况混凝土相对受拉受压强度则均呈波动状且稍有增大的变化趋势。混凝土超低温时受拉受压强度离散性随作用的超低温降低分别呈先迅速后缓慢减小和缓慢增大的变化趋势;而经历超低温再直接和以1℃/min匀速地回至常温工况混凝土的受拉强度离散性却总是大于受压强度,但两者均呈波动性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超低温 受拉强度 受压强度 温度作用工况
下载PDF
给定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混凝土不同超低温下有效预压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时旭东 韩源海 田佳伦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共5页
通过给定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混凝土经历0℃、-20℃、-40℃、-60℃、-80℃、-100℃、-120℃、-140℃和-160℃的低温作用试验,探讨不同低温作用下混凝土的预压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作用的低温降低,混凝土的降温点和温均点预压应力损失... 通过给定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混凝土经历0℃、-20℃、-40℃、-60℃、-80℃、-100℃、-120℃、-140℃和-160℃的低温作用试验,探讨不同低温作用下混凝土的预压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作用的低温降低,混凝土的降温点和温均点预压应力损失率均呈先快速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下降时前者很平缓、后者则较明显;而降温段和恒温段预压应力变化率有所不同,但作用的低温较低时均呈下降变化态势.混凝土恒温时相较于降温时的预压应力损失率和预压应力变化率均较小,达降温点后的恒温阶段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损失还有所恢复.较低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损失率和变化率均高于较高初始预压应力水平,并且与作用的低温有关.试验结果可为低温储罐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 混凝土 应力水平 预压应力损失 预压应力变化率
下载PDF
初始预压应力水平对混凝土超低温下预压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11
作者 时旭东 韩大全 李亚强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通过试验探讨了初始预压应力水平对混凝土超低温下预压性能的影响,考察的应力水平为0.2、0.4及0.6,选取的作用温度分别为-40、-80、-120℃及-160℃。结果表明,不同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损失量在各降温区间的降温阶段随降温... 通过试验探讨了初始预压应力水平对混凝土超低温下预压性能的影响,考察的应力水平为0.2、0.4及0.6,选取的作用温度分别为-40、-80、-120℃及-160℃。结果表明,不同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损失量在各降温区间的降温阶段随降温基本上呈线性增大趋势,而其恒温阶段随恒温时间则先有所增大后呈减小甚至出现预压应力损失量恢复状,且作用的低温越低时恢复越明显;混凝土预压应力损失率在各降温区间的降温阶段随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提高而降低,但恒温阶段则变得较为复杂;不同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混凝土预压应力损失量均随降温点温度的降低呈现出近于线性增大的趋势,而随温均点温度的降低则呈先逐渐增大之后趋于平缓的变化态势。结合试验数据,给出了降温点和温均点时混凝土预压应力损失量随温度变化的拟合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超低温 预压性能 预压应力损失
下载PDF
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定顺 赵文辉 +3 位作者 石旭东 张金瑞 杨有海 张延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00-2508,共9页
高压旋喷桩在湿软黄土地基加固时效果良好,施工方便,适用于黄土地区既有路基帮宽工程地基处理,但其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效应,影响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以某在建高速铁路引入既有城际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挤土试验和实测数据,探究高压旋... 高压旋喷桩在湿软黄土地基加固时效果良好,施工方便,适用于黄土地区既有路基帮宽工程地基处理,但其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效应,影响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以某在建高速铁路引入既有城际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挤土试验和实测数据,探究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变形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单桩挤土试验,高压旋喷桩挤土效应与桩周土体距桩心距离呈负相关变化,距离桩心越近,挤土效应越明显。高压旋喷桩沿竖向挤土效应与土层位置、土层压缩系数和湿密度等相关,沿桩深度方向周围土体侧向位移变化在埋深0~5 m范围最为显著。高压旋喷桩施工后,周围土体会出现回缩现象,现场测试各测斜孔回缩值在0~2 mm之间。多桩施工时,高压旋喷桩周围土体会产生位移累积效应,挤土试验中所选4根桩全部施工完成后,距桩心2 m位置处的测斜孔,其侧向位移在埋深0~2 m范围达8 mm以上。既有路基变形实测发现,应力释放孔和高压旋喷桩施工时可导致既有路基上拱或沉降,既有路基监测点最大累计上拱量5.95 mm,最大累计沉降量7.13 mm。通过采取在既有路基坡脚设置应力释放孔、高压旋喷桩由内向外施工并严格控制高压旋喷桩施工参数的措施,可保证既有线路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帮宽 高压旋喷桩 挤土效应 现场监测 变形研究
下载PDF
柱旁单侧充填煤充结构体的破坏响应特征与失稳机制
13
作者 崔博强 白锦文 +6 位作者 冯国瑞 王善勇 王凯 史旭东 郭军 杨欣宇 宋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1-2446,共16页
为研究柱旁单侧充填后“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结构体(BP煤充结构体)的破坏响应特征,首先,借助三维光学散斑监测仪和声发射系统,开展6组不同类型BP煤充结构体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实时监测表面变形信息和试样破裂信号;其次,构建基于声发... 为研究柱旁单侧充填后“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结构体(BP煤充结构体)的破坏响应特征,首先,借助三维光学散斑监测仪和声发射系统,开展6组不同类型BP煤充结构体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实时监测表面变形信息和试样破裂信号;其次,构建基于声发射特征的BP煤充结构体单轴压缩损伤模型;最后,揭示BP煤充结构体单轴压缩的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体元件体积占比的增加,BP煤充结构体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小,弹性模量先减小后增大,而峰值应变先增大后减小。BP煤充结构体试样在单轴加载过程中,应变集中带首先出现在煤-充界面,其次出现在体积占比较大的元件中,最后出现在体积占比较小的元件中;最大声发射能量均出现在体积占比较大的元件中。BP煤充结构体试样的损伤会经历一个渐进损伤过程,主要包括初始损伤阶段、损伤发展阶段和损伤衰减阶段;煤体元件体积占比越大,BP煤充结构体损伤值增长越迅速,也更易造成结构体突然失稳;相反,充填体元件体积占比的增大会延缓BP煤充结构体试样的损伤速度。BP煤充结构体试样的失稳最早由煤-充界面的剪切破坏或拉伸破坏所引发,之后煤体元件或充填体元件发生联动破坏,导致BP煤充结构体试样丧失整体承载能力,并引发最终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旁单侧充填 煤充结构体 单轴加载 破坏响应 失稳机制
下载PDF
去细胞神经移植物重建面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史旭东 陶丙岩 +2 位作者 刘羽阳 王玉 张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7,73,共5页
面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类型之一,面神经缺损的重建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近年新兴的神经修复材料,去细胞神经移植物已应用于面神经修复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去细胞神经保留的基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除支撑作用外... 面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类型之一,面神经缺损的重建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近年新兴的神经修复材料,去细胞神经移植物已应用于面神经修复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去细胞神经保留的基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除支撑作用外,还可以招募细胞或诱导细胞分化。去细胞技术的改进可以使神经移植物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组织相容性。本文对去细胞技术和去细胞神经在面神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面神经损伤 去细胞技术 组织工程学 神经移植
下载PDF
基于广义状态空间平均的LLC谐振变换器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旭东 成博源 +1 位作者 鲍中杭 杨占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155,共10页
LLC谐振变换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但LLC谐振变换器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及输出“小纹波”易造成系统失稳。为准确分析LLC谐振变换器非线性特性及输出“小纹波”问题,引入广义状态空间平均(generalized state space averaging, GSSA)... LLC谐振变换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但LLC谐振变换器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及输出“小纹波”易造成系统失稳。为准确分析LLC谐振变换器非线性特性及输出“小纹波”问题,引入广义状态空间平均(generalized state space averaging, GSSA)理论对LLC谐振变换器进行建模,将时域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转化为GSSA模型。并推导基于GSSA理论的闭环系统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法及Nyquist曲线对元件参数、控制参数及参数耦合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进行分析,再利用仿真对模型及理论分析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可以考虑到系统中“小纹波”因素,具有更高的精度。稳定性理论分析结果与稳定性分析仿真验证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 小信号模型 稳定性分析 特征值分析法 Nyquist曲线
下载PDF
基于TRL的非标准接口机载射频线缆测试方法
16
作者 石旭东 李瑞蒲 +1 位作者 赵宏旭 张浩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07-2217,共11页
机载射频(RF)线缆是传输信号的主要介质,其回波损耗等性能参数影响飞机通导系统的工作,目前存在多种非标准接口线缆,需采用精密的转接引线,但其对阻抗、传输损耗等参数要求较高,且易发生性能衰减,导致测试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因此,针对... 机载射频(RF)线缆是传输信号的主要介质,其回波损耗等性能参数影响飞机通导系统的工作,目前存在多种非标准接口线缆,需采用精密的转接引线,但其对阻抗、传输损耗等参数要求较高,且易发生性能衰减,导致测试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因此,针对应用精密转接引线进行测试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TRL的非标准接口机载射频线缆测试方法。利用级联传输参数矩阵的方法对转接引线与待测线缆进行建模;利用改进的TRL校准方法对转接引线的参数进行去嵌入获取待测线缆的散射参数,进而评估机载射频线缆的性能。应用所提方法进行机载射频线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除个别谐振点外,回波损耗最大误差约为1 dB,传输损耗最大误差约为0.2 dB,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嵌入 TRL校准 传输线理论 S参数 级联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类型及耐药性的关系
17
作者 陈影影 施旭东 +3 位作者 黄菁 胡琴琴 刘冰雪 郭晶 《临床检验杂志》 2023年第11期827-831,共5页
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呼吸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261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单... 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呼吸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261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单纯肺结核者162例作为单纯组,体检健康者83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感染组患者的痰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析病原菌构成,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单纯组与感染组的CD4^(+)T淋巴细胞数均明显降低(Z分别为2.344与7.813,P<0.05);与单纯组相比,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Z=6.680,P<0.01);感染组中合并两种及以上菌株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低于合并一种菌株感染者,且多重耐药者CD4^(+)T淋巴细胞数低于非多重耐药者(P<0.05)。合并菌株数和耐药性均与CD4^(+)T淋巴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489与-0.3545,P均<0.01)。感染组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3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4株(49.04%),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真菌153株(48.73%),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菌7株(2.2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替坦耐药率为10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阴沟肠杆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真菌对氟康唑敏感率最高,对制霉菌素的敏感率最低。结论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发生多重感染和多重耐药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低,两者呈负相关,且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和真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CD4^(+)T淋巴细胞计数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及其应用展望 被引量:45
18
作者 冯国瑞 白锦文 +5 位作者 史旭东 戚庭野 王朋飞 郭军 王善勇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79,共16页
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会引发覆岩垮落、地表塌陷、动载矿压、瓦斯外逸或水体下泄等灾害。揭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核心机理是精准防控的基本前提。从链式失稳的源头出发,提出了遗留煤柱群的最弱失稳致灾模式,界定了关键柱的基本概念,分... 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会引发覆岩垮落、地表塌陷、动载矿压、瓦斯外逸或水体下泄等灾害。揭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核心机理是精准防控的基本前提。从链式失稳的源头出发,提出了遗留煤柱群的最弱失稳致灾模式,界定了关键柱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关键柱的主要特征,研发了关键柱判别的技术方法,揭示了关键柱局部失稳的诱灾机理,形成了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并对其潜在的应用范围与领域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遗留煤柱内在物理力学性质和外在环境因素等的差异性,导致采场遗留煤柱群呈现出最弱失稳致灾模式——遗留煤柱群体系中任一失稳致灾模式发生时,最弱失稳致灾模式必然已经发生,即遗留煤柱群体系发生链式失稳时,稳定性最弱的遗留煤柱必然发生了失稳。②关键柱是指采空区中最先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的遗留煤柱;“关键柱”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唯有采空区“关键柱”发生局部失稳,邻近区域稳定性稍强的遗留煤柱的失稳破坏才可能被活化,采场遗留煤柱群的链式失稳也才可能发生。③安全系数最小的遗留煤柱可以判别为煤柱群体系中的“关键柱”,在进行关键柱判别的时候需要遵循区域性、相对性、动态性和复合性等四大原则。④关键柱局部失稳的诱灾机理体现在:关键柱载荷的逐渐减小使得最邻近遗留煤柱承担的载荷线性增大,即关键柱的局部失稳会引发覆岩载荷向最邻近的遗留煤柱中转移与扩散,导致进一步的失稳破坏,并最终可能引发遗留煤柱群体系的“多米诺”链式失稳与破坏。⑤关键柱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柱采区邻近煤层开采、强矿压控制、煤柱留设、充填开采、瓦斯抽采和水害防治等技术领域,还能推广应用于非煤矿山资源开采矿柱群的失稳防控等领域。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关键柱理论的提出有望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柱理论 链式失稳 遗留煤柱 最弱失稳致灾模式 判别方法
下载PDF
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基础理论 被引量:23
19
作者 白锦文 崔博强 +5 位作者 戚庭野 朱卫兵 王凯 史旭东 毋皓田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438,共15页
采空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表现出明显的联动致灾效应。运用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提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技术方法,揭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核心机理,确定了柱旁充填体材料、强度、宽度和形态等技术参数,评价... 采空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表现出明显的联动致灾效应。运用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提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技术方法,揭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核心机理,确定了柱旁充填体材料、强度、宽度和形态等技术参数,评价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效果,并对其潜在的应用范围与领域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①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技术方法通过在采空区煤柱群体系的关键柱旁边实施柱旁双侧全部充填、柱旁双侧部分充填、柱旁单侧全部充填或柱旁单侧部分充填等工艺,使采空区中形成的柱旁充填体不仅能对关键柱起到侧护作用,还能形成“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协同承载结构体,进而实现采场岩层移动的有效控制,并保障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②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核心机理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关键柱与柱旁充填体的耦合承载、柱旁充填体对关键柱产生侧向约束、关键柱受力状态向应变强化的转变、关键柱强度的长期劣化减弱。③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材料以返井固废充填材料和原位固废充填材料为主,柱旁充填体的极限抗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其分担的载荷,柱旁充填后“遗留煤柱-柱旁充填体”耦合承载体中屈服区的宽度不能扩展与延伸至“关键柱”的原始弹性核区内,柱旁充填体的形态主要包括矩式、梯式、台阶式和多级梯式四大类。④柱旁充填后关键柱的应力集中程度会降低,其两侧塑性核区的宽度减小,且中央区域弹性核区的宽度增大;“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应力分布与塑性区分布特征表明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效果良好。⑤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基础理论不仅可以用于采空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防控,还能应用于优质遗留煤炭资源复采和地下空间维护与利用等技术领域,更能推广于非煤矿山资源开采技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柱 柱旁充填 煤柱群链式失稳 协同承载 失稳防控 岩层控制
下载PDF
遗留群柱中关键柱判别方法与软件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锦文 宋诚 +7 位作者 王红伟 戚庭野 冯国瑞 曹光明 王凯 郭军 史旭东 崔博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1-661,共11页
关键柱局部失稳会诱发煤柱群(简称“群柱”)体系的链式失稳及其围岩的联动破坏。关键柱位置的判别是柱式采空区煤岩体链动失稳科学防控的基本前提。首先界定了遗留煤柱最小等效宽度的概念,提出了4种确定不同形态遗留煤柱最小等效宽度的... 关键柱局部失稳会诱发煤柱群(简称“群柱”)体系的链式失稳及其围岩的联动破坏。关键柱位置的判别是柱式采空区煤岩体链动失稳科学防控的基本前提。首先界定了遗留煤柱最小等效宽度的概念,提出了4种确定不同形态遗留煤柱最小等效宽度的方法,优化了遗留煤柱自身强度的计算方法;其次,引入应力扩散的最大距离L,改进了遗留煤柱承担载荷的计算公式;然后,分别确定了待研究区域内各个遗留煤柱的安全系数,并将安全系数最小的遗留煤柱判别为关键柱;最后,形成了遗留群柱中关键柱判别的技术方法,并运用Python语言开发了关键柱智能判别的KPDS软件。结果表明:(1)最小等效宽度为不同形态遗留煤柱的最小实用承载宽度;内切圆法、最短边法、辅助线法和短轴线法可以用于确定采空区规则/不规则形态遗留煤柱的最小等效宽度;(2)内切圆法适用于确定横截面为三角形和正多边形遗留煤柱的最小等效宽度;最短边法适用于确定“横截剖面存在最短边且其邻近2边相互平行”遗留煤柱的最小等效宽度;辅助线法适用于确定“横截剖面存在最短边且其2条邻边不相互平行”遗留煤柱的最小等效宽度;短轴线法适用于确定半圆形遗留煤柱、圆形遗留煤柱和椭圆形遗留煤柱的最小等效宽度;(3)遗留煤柱承担的载荷不只是从属面积上覆岩的载荷,还包括邻近范围覆岩所传递扩散过来的载荷;考虑应力扩散最大距离可以更加准确计算遗留煤柱承担的载荷;(4)基于最小等效宽度和载荷扩散最大距离,能够确定待研究采空区内安全系数最小的遗留煤柱,可以进一步判别出关键柱,并形成关键柱判别的技术流程;(5)关键柱判别KPDS软件是Key Pillar Determination Software的简称,主要包括:登录界面、参数导入界面、强度计算界面、承载与安全系数计算界面和关键柱判别界面;该软件可以快速智能地判别出遗留群柱体系中关键柱。该研究可以实现遗留群柱体系中关键柱位置的超前识别,有望指导遗留群柱链式失稳和围岩联动破坏的科学防控,并进一步促进煤矿岩层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柱 最小等效宽度 载荷扩散距离 判别方法 智能软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