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杨叶功能性状的协同与权衡及对树龄、土壤因子的响应
1
作者 邹旭阁 王寅 +5 位作者 王健铭 曲梦君 朱威霖 赵航 司建华 李景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2,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树龄胡杨叶功能性状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胡杨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及其适应特性,为胡杨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的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胡杨叶片形态、光合生... 【目的】探究不同树龄胡杨叶功能性状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胡杨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及其适应特性,为胡杨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的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胡杨叶片形态、光合生理、养分性状的变化特征以及对树龄和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随着树龄的增加,叶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以及叶片碳、氮、磷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比叶面积、叶厚度呈减小趋势。各叶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与叶片碳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叶干物质含量协同变化,与比叶面积和叶片厚度权衡变化,并且性状间的关系受树龄调控。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主要受土壤pH和树龄的影响,叶片厚度、叶绿素总量主要受土壤氮含量和树龄的影响,表明树龄、土壤pH、土壤全氮含量是胡杨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且与土壤因子相比,树龄对叶功能性状变异的解释率更高,可以解释胡杨叶功能性状15.1%~38.1%的变异。【结论】随着树龄的增加,胡杨通过一定的性状变异和性状组合适应环境的变化,各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因子不同,其中树龄和土壤因子共同调控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并且树龄在决定胡杨叶功能性状变异方面可能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叶功能性状 树龄 土壤因子 协同 权衡
下载PDF
Response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sap flow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for a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1
2
作者 LI Wei si jianhua +1 位作者 YU Tengfei LI Xiaoy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591-603,共13页
Being an important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forest functions as a natural barrier in maintaining and preserving the stability of local oases. Accor... Being an important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forest functions as a natural barrier in maintaining and preserving the stability of local oases. Accordingly, accurately estimating the water use of P. euphratica is important for vegetation protection and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 To date, little data are available for evaluating the hysteretic effects between sap flow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for estimating the water use of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the sap flow velocity (Vs) of P. euphratica using the heat ratio metho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of 2012. Based on the response of Vs to solar radiation (R,) and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we estimated the hourly Vs and daily Vs using the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a modified Jarvis-Stewart (JS) model, respectively. Hysteretic response of Vs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as then evaluated using a sap flow model. We found the thresholds of V, responses to Rs and VPD at both hourly and daily scale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nd successfully estima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hourly V, and daily Vs using the JS model. At an hourly scale, the maximum V~ occurred earlier than the maximum VPD by approximately 0.5 h but later than the maximum R, by approximate 1.0 h. At a daily scale, the maximum Vs lagged behind the maximum VPD by approximately 2.5 h while occurred earlier than the maximum Rs by approximately 2 h. However, hysteretic response of V, was weakened when Rs and VPD were measured together using the JS model at both hourly and daily scales. Consequently, short-term and intensive field campaigns, where V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can be measured,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short-run sap flow and stand transpiration using only tw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 flow solar radiation vapor pressure deficit Jarvis-Stewart model HYSTERESIS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植被固碳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3
作者 陈乐 张福平 +2 位作者 司建华 冯起 魏永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250-10262,共13页
贺兰山作为守护西北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既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又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扰,其植被功能对于维护区域气候变化和北方干旱荒漠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气象、NDVI和植被类型为输入数据,利用CASA模型模拟2000—2020... 贺兰山作为守护西北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既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又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扰,其植被功能对于维护区域气候变化和北方干旱荒漠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气象、NDVI和植被类型为输入数据,利用CASA模型模拟2000—2020年贺兰山地区NPP值并估算了该地区的植被固碳量,探讨了植被固碳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贺兰山地区植被固碳量显著增加,植被固碳功能得到提升。空间上呈现四周低中间高、西部低东部高、南部低北部高的分布特征;(2)植被固碳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东西坡差异明显;随着坡度的增加,东西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增加;(3)研究区温度、降水及潜在蒸散发对植被固碳的驱动能力有差异性,其中降水为主要驱动因子;贺兰山大部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对植被固碳功能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期为贺兰山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固碳功能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地形 贺兰山
下载PDF
校企嫁接协同精准育人研究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楠楠 司建华 +1 位作者 袁天翔 姜淑妍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10-12,共3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校企嫁接深度合作联盟,搭建"六双平台",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校企嫁接深度合作联盟,搭建"六双平台",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实施考核评价的形式,取得较好的协同育人成效,为区域内同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现代学徒制 校企嫁接 协同育人
下载PDF
黄河源区1961—2017降水序列趋势及突变识别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莲 卢素锦 +8 位作者 司剑华 谷鑫鑫 黄丽娜 祁玥 马生丽 李树森 赵梓祺 桂子菊 李红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2-851,共10页
【目的】通过对黄河园源区降水序列趋势及突变特征的识别分析,为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MannKendall秩序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ArcGIS地图法等,对黄河源区9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降水趋势及突变点进行诊断与识别。【结果... 【目的】通过对黄河园源区降水序列趋势及突变特征的识别分析,为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MannKendall秩序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ArcGIS地图法等,对黄河源区9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降水趋势及突变点进行诊断与识别。【结果】1961-2017年,黄河源区的年降水序列呈微弱上升趋势,源区内降水序列在2002年发生突变。春季、夏季、冬季降水序列分别在1975年、1980年,2002年,1997年发生突变,秋季降水序列未发生显著突变。1961-2017年源区东南部和西北部年降水增加趋势明显,源区内甘德、河南、久治、玛沁、兴海在57年间发生突变。【结论】黄河源区近57年来,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季节降水变化显著,局部区域降水波动较大,对黄河源区农牧业发展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降水趋势 降水突变点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秦洁 司建华 +4 位作者 贾冰 赵春彦 李端 罗欢 任立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7-222,共16页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及腹地进行野外调查采样,归纳出该区植被的生活型和群落类型,分析其植被多样性、优势度及均匀度指数,进而探讨该地区植被群落特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20科52属56种植物,分属于乔木、...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及腹地进行野外调查采样,归纳出该区植被的生活型和群落类型,分析其植被多样性、优势度及均匀度指数,进而探讨该地区植被群落特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20科52属56种植物,分属于乔木、小乔木、灌木、小灌木、半灌木、草质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8类生活型,群落多以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且多为沙漠旱生或超旱生多年生植物;(2)巴丹吉林沙漠群落整体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沙漠腹地湖泊周围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边缘地区较低,且灌木层在群落中占优势且分布均匀,草本层植被种类多样;(3)巴丹吉林沙漠土壤含水量普遍较低,超过61%的区域土壤含水量不足5%;土壤含水量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极显著负相关,与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Alatato均匀度指数(Ea)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且Simpson优势度指数(C)、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中均为立方函数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物种多样性 群落特征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阳 张斌武 +4 位作者 蓝登明 司建华 谢菲 桂翔 刘俊良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2期142-146,共5页
为解决人工种植中缺少判定苗木优劣标准的问题,并为黑果枸杞的栽培利用提供依据,采集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不同种源、不同种植地中野生与人工栽种黑果枸杞果实,测定果实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鲜果原花青素含量内蒙古种源最... 为解决人工种植中缺少判定苗木优劣标准的问题,并为黑果枸杞的栽培利用提供依据,采集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不同种源、不同种植地中野生与人工栽种黑果枸杞果实,测定果实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鲜果原花青素含量内蒙古种源最高,之后依次为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种源黑果枸杞可作为阿拉善盟地区黑果枸杞优选品种;不同种植地中,种植在额济纳旗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最高,阿拉善地区的环境指标可作为黑果枸杞种植地参考;人工栽种的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高于野生黑果枸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原花青素 种源 人工栽种 种植地
下载PDF
长江源区SWAT水文模型数据库构建及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颖 马莲 +11 位作者 李树森 高云鹤 李梦媛 刘增辉 司剑华 卢素锦 陈雨薇 李紫涵 张小燕 颜丹 单雅佩 刘海玲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84,共9页
建立长江源区SWAT水文模型数据库,预测长江源区长时间尺度的水量输出过程、趋势和规律,为研究长江源区水文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奠定基础.通过收集与分析长江源区DEM(数字高程数据)影像图、水文、气候等数据,构建长江源区SWAT水文... 建立长江源区SWAT水文模型数据库,预测长江源区长时间尺度的水量输出过程、趋势和规律,为研究长江源区水文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奠定基础.通过收集与分析长江源区DEM(数字高程数据)影像图、水文、气候等数据,构建长江源区SWAT水文模型数据库,通过长江源区月均径流量、降水量、气温、蒸散发量等数据资料,对建成的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在1961—1966年和2006年以后的两个阶段内径流量增加;在1967—2005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呈现波动下降.用建立好的SWAT水文模型在长江源区进行模拟,率定期的决定系数为0.84,模拟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误差为5.27%.验证期的决定系数为0.89,误差为3.34%.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内,模拟数值符合度较高,该模型在长江源区较为适用.但春汛期(3—5月)的模拟径流量存在一定误差.SWAT水文模型在长江源区的实际运用可以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水文模型 长江源区 径流量 参数率定验证
下载PDF
荒漠河岸林胡杨光合参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罗欢 司建华 +2 位作者 赵春彦 李端 王春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3-401,共9页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形成初级生产力的基础,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合作用能力的大小不仅与植物自身种类的差异有关,而且外界环境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测量额济纳旗荒漠河岸林胡杨在自然条件下生...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形成初级生产力的基础,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合作用能力的大小不仅与植物自身种类的差异有关,而且外界环境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测量额济纳旗荒漠河岸林胡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光合生理参数、气象环境因子,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揭示胡杨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以及弄清干旱荒漠地区的抗旱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胡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从早上开始净光合辐射逐渐增强,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而到14:00(北京时,下同)之后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逐渐降低导致胡杨同化能力逐渐减弱;(2)6月、7月和8月的11:00-13:00均出现了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同时气孔限制值在6月、7月和8月都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导致胡杨光合午休的原因是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降低,属于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3)胡杨的气孔导度呈周期性波动的变化规律,其中6月和7月的波动周期大致为1 h,8月的波动周期为2 h,9月的波动周期为4 h;(4)胡杨的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相对应而呈同步的周期波动,目的是有助于提高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使胡杨能够安全地度过极其炎热干燥的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光合作用 环境因子 气孔限制 额济纳旗
下载PDF
河西走廊近57年来干旱灾害特征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春林 司建华 +2 位作者 赵春彦 李培都 张经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根据1960-2016年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系列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表征年、季的干旱等级,分析了河西走廊的15个气象站点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7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 根据1960-2016年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系列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表征年、季的干旱等级,分析了河西走廊的15个气象站点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7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干旱站次比均呈减小趋势,秋季干旱站次比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全域性干旱发生的频率都高于29. 8%;(2)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和四季的干旱强度均呈减小趋势,研究区的干旱强度主要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3)干旱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酒泉和玉门是干旱频发地区,河西走廊地区有66. 7%的站点在年和季节尺度上都呈干旱减弱的趋势。干旱的减弱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但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河西走廊地区局地暴雨和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大,要在抗旱的同时加强洪涝灾害的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干旱灾害 SPI指数 时空演化
下载PDF
疏勒河年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及模拟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培都 司建华 +2 位作者 冯起 赵春彦 王春林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60,共9页
根据1972—2011年疏勒河年径流量的实测数据,应用倾斜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疏勒河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利用BP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昌马堡、党城湾、双塔堡、潘家庄4个... 根据1972—2011年疏勒河年径流量的实测数据,应用倾斜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疏勒河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利用BP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昌马堡、党城湾、双塔堡、潘家庄4个站点年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年径流累积距平百分率的倾斜率为每10年分别增加13.87%、4.46%、11.57%、10.49%,年径流量发生显著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4、1983、2008、2010年;25a尺度周期是疏勒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的主控周期。粒子群-神经网络对疏勒河年径流量模拟结果优于BP神经网络,利用优化后的粒子群-神经网络对年径流量进行预测,年降水量在40年均值基础上从增加15%到增加25%时,径流量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量 变化特征 模拟预测 疏勒河
下载PDF
1958—2015年敦煌及周边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培都 司建华 +2 位作者 冯起 赵春彦 王春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5-544,共10页
敦煌阳关南临祁连山,每年汛期都会受到来自肃北、阿克塞和当地洪水的影响,2~3年就有一场特大洪灾,同时洪水携带的泥石流不仅污染了当地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还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基于敦煌及周边邻近1958 2015年6个气象站点全年逐日... 敦煌阳关南临祁连山,每年汛期都会受到来自肃北、阿克塞和当地洪水的影响,2~3年就有一场特大洪灾,同时洪水携带的泥石流不仅污染了当地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还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基于敦煌及周边邻近1958 2015年6个气象站点全年逐日降水资料(祁连站资料为1958 2013年),采用Manner-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敦煌及周边地区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频次除了马鬃山呈现减少趋势外,敦煌、瓜州、酒泉、玉门和祁连均呈现增长趋势,极端降水频次的年倾斜增率分别为-0.063,0.127,0.072,0.138,0.104和0.638 d·(10a)^(-1);在极端降水强度突变分析中,UF统计量呈倒"V"型变化趋势,即发生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发生变化的时间点为1980年左右;根据极端降水强度小波方差分析可知,在研究时段内敦煌、瓜州、酒泉、马鬃山、玉门和祁连控制极端降水强度的主控周期有53,22,36,56和58年时间尺度,日最大降水量、极端降水总量和极端降水强度都呈现出从西到东的梯度增加趋势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及周边地区 极端降水事件 时空变化
下载PDF
2018年春季西北五省省会城市大气质量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盛丹睿 温小虎 +4 位作者 冯起 武君 司建华 吴敏 张传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0-208,共9页
城市大气污染及其引起的健康效应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2018年春季西北五省省会城市PM2.5、PM10、NO2、SO2、CO和O3浓度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推荐的... 城市大气污染及其引起的健康效应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2018年春季西北五省省会城市PM2.5、PM10、NO2、SO2、CO和O3浓度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PM2.5、PM10、SO2和NO2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为主要超标污染物。除乌鲁木齐市(该市PM10春季平均质量浓度亦超标)外,其余四个城市PM2.5和PM10的春季平均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各城市SO2、NO2、O3和CO的污染水平较低。2018年春季各城市空气质量以良好至轻度污染为主。各城市人群PM2.5和PM10的春季健康风险均在USEPA规定的可接受风险范围内。SO2和NO2的健康风险均未超过瑞典、荷兰等国推荐的可接受风险值。SO2和NO2对老人产生的健康风险最小,儿童最大,儿童为较敏感受体。儿童(<6岁)SO2/NO2的春季健康风险约是成人(18~60岁)的1.2/1.3倍,是60岁以上人群的1.7/1.8倍。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人群SO2和NO2的健康风险存在差异,6~17岁人群和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风险有女性>男性的特点,6岁以下儿童与18~60岁成人的健康风险则表现为男性>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大气质量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西北五省省会城市
下载PDF
长江源区气温序列趋势变化及突变年份识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莲 杨颖 +9 位作者 刘增辉 司剑华 卢素锦 高云鹤 祁玥 金诚 繆言 哈妍晖 寇启超 李红梅 《青海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对长江源区气温变化规律的研究,能为该地区气温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文中以长江源区9个标志性的站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1961-2019年的月均值、月均最高值和月均最低值气温走向,并且运用Spearman相关检验法、Mann-Kendall检验法... 对长江源区气温变化规律的研究,能为该地区气温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文中以长江源区9个标志性的站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1961-2019年的月均值、月均最高值和月均最低值气温走向,并且运用Spearman相关检验法、Mann-Kendall检验法、线性回归检验法和ArcGIS地图法对长江源区的气温走向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年份的识别。结果表明:1961-2019年长江源区的气温为上升趋势,年均最高气温的倾向率最快,为1.28℃/10a,年均气温及年均最低气温无明显上升趋势,平稳波动。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长江源区的气温检测显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突变年份在1968年和2000年,年均气温无较大波动。长江源区总体温度为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气候变化 气温序列 趋势 突变
下载PDF
内陆河流域浅山区土壤水热时空动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文举 席海洋 +1 位作者 司建华 陈雨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5-1445,共11页
内陆河流域浅山区土壤水热变化过程对整个内陆河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实地监测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水热数据,分析了内陆河浅山区西土沟流域土壤水热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上游山区土壤含水量在不... 内陆河流域浅山区土壤水热变化过程对整个内陆河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实地监测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水热数据,分析了内陆河浅山区西土沟流域土壤水热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上游山区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深度均有变化,而中下游仅在土壤表层或次表层有变化,浅山区灌丛草地、林地和荒漠草地的土壤水分年内变幅大于其他下垫面。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和空间变化趋势一致,海拔越高,土壤温度越低。(2)不同海拔和下垫面状况下,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上游山区降水量可以解释至少88%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而中下游单次降水量低至4 mm以下时,仅能对表层0~20 cm的土层产生影响,当单次降水量不足2 mm时,无法对土层含水量产生影响。(3)0~20 cm深度的土层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在流域上游,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存在4.5 h的滞后。(4)西土沟流域下游的土壤水分受到间歇性洪水的渗漏补给,使夏季土壤含水量较高,与气温变化趋势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浅山区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气象因子 响应
下载PDF
施肥对青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发盛 谷鑫鑫 +1 位作者 司剑华 王逸臻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9期11-14,共4页
以青杨人工林为施肥研究对象,设置3种肥料和3种不同施肥方式,研究施肥对青杨人工林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对青杨高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是尿素和磷酸二铵1∶1混合穴施,2年最大生长量为2.47 m;对... 以青杨人工林为施肥研究对象,设置3种肥料和3种不同施肥方式,研究施肥对青杨人工林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对青杨高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是尿素和磷酸二铵1∶1混合穴施,2年最大生长量为2.47 m;对青杨胸径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是复合肥料放射沟施肥法,2年生长量最大为3.86 cm;各处理对青杨冠幅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青杨人工林最佳施肥方式是复合肥放射沟施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市 青杨 人工林 施肥方式
下载PDF
Nighttime sap flow and its driving forces for Populus euphratica in a desert riparian forest,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7
作者 si jianhua FENG Qi +1 位作者 YU Tengfei ZHAO Chuny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665-674,共10页
Nighttime sap flow i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whole-plant water balance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Its functions include predawn disequilibrium between plant and soil water potentials as wel... Nighttime sap flow i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whole-plant water balance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Its functions include predawn disequilibrium between plant and soil water potentials as well as between the increments of oxygen supply and nutrient uptake. However, main factors that drive nighttime sap flow remain unclear, and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ighttime sap flow veloc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limited. Accordingly, we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s in the nighttime sap flow of Populus euphratica in a desert riparian forest of an extremely arid region, Northwest Chin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 euphratica sap flow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night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because of the partial stomata opening. Nighttime sap flow for the P. euphratica forest accounted for 31%-47% of its daily sap flow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he high value of nighttime sap flow could be the result of high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could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water budgets. Throughout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nighttime sap flow velocity of P. euphratic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air temperatur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We found that VPD and soil water content we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for nighttime sap flow of P. euphrat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ghttime sap flow stomatal conductance vapor pressure deficit driving factors desert riparian forest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亚宁 李忠勤 +10 位作者 徐建华 沈彦俊 邢晓旭 谢天 李稚 杨林山 席海洋 朱成刚 方功焕 司建华 张元明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93,共9页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最关键自然因素。文章系统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从用水结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解析了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气温以0.32℃/10年的...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最关键自然因素。文章系统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从用水结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解析了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气温以0.32℃/10年的速率升高,降水以9.32 mm/10年的速率增加;冰川加速萎缩,冰雪融水径流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山区来水量增加约110×10^(8)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增加。近10年来,水资源节约利用成效显著,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健康向好发展。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依然突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强度加大,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用水效率 西北干旱区
原文传递
飞播种子丸粒化技术应用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冰 司建华 +5 位作者 武志博 齐识 马丽丽 朱兴林 秦洁 石福年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为阐明丸粒化技术应用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以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飞播区为研究区,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对比分析了2017—2020年种子丸粒化和未丸粒化飞播区植被生长状况、土壤水分、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飞播种... 为阐明丸粒化技术应用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以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飞播区为研究区,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对比分析了2017—2020年种子丸粒化和未丸粒化飞播区植被生长状况、土壤水分、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飞播种子丸粒化技术应用后,丸粒化播区植物盖度及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分别以13.72%、395.88%、127.97%和526.16%的年增长率增加;未丸粒化播区各项指标增量明显低于丸粒化播区;(2)每个飞播年丸粒化和未丸粒化播区土壤含水量和养分之间差异性不明显;随着生长年限增加,土壤有机碳呈增加趋势,土壤全氮含量呈减少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大,不同飞播年限丸粒化和未丸粒化播区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为208.67~222.5 mg·kg^(-1)和192.83~213.33 mg·kg^(-1);(3)对8个样地的土壤样本提取DNA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其中仅采自2017年及2019年丸粒化播区的样本满足后续测序要求,相比于2019年丸粒化播区,2017年丸粒化播区土壤的Simpson指数出现了些许降低,而Sobs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46.67%、43.73%和43.91%。总体上,飞播种子丸粒化对阿拉善左旗沙漠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播造林 种子丸粒化 植被 土壤 土壤微生物 腾格里沙漠
原文传递
不同林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晓慧 司建华 +2 位作者 周冬蒙 王春林 赵春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了解不同林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征、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存在的差异,有助于理解梭梭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对极端干旱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林龄梭梭(5、11、22、34 a和46... 了解不同林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征、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存在的差异,有助于理解梭梭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对极端干旱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林龄梭梭(5、11、22、34 a和46 a)的光响应曲线,分析了各龄级梭梭的光合特性和WUE。结果表明:(1)随着光合有效辐射(I)的增加,不同林龄梭梭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变化趋势相似,低龄级梭梭(5、11 a)光合能力较强;随着林龄增加,梭梭光合能力有下降趋势,且高龄级梭梭(34、46 a)光合特性趋于稳定。(2)不同林龄梭梭WUE随I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中龄级梭梭(22 a)的WUE高于低龄级(5、11 a)和高龄级梭梭(34、46 a),中龄级梭梭(22 a)受到的水分胁迫最大,通过降低蒸腾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高龄级梭梭(34、46 a)出现明显退化,反映出梭梭在极端干旱环境下形成了自身的极端抗旱机制及水分调节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模型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梭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