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晚中生代陆相盆地红-黑岩系耦合产出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55
1
作者 金若时 程银行 +7 位作者 李建国 司马献章 苗培森 王少轶 奥琮 里宏亮 李艳锋 张天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23,共19页
为研究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红层-黑色岩系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制约,文章研究了国内外红-黑岩系与砂岩型铀矿赋存岩层的时空关系,筛选了10万余m岩心钻探资料,选择准噶尔、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这3个典型产铀盆地,通过编制盆地钻孔柱状图、典型地... 为研究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红层-黑色岩系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制约,文章研究了国内外红-黑岩系与砂岩型铀矿赋存岩层的时空关系,筛选了10万余m岩心钻探资料,选择准噶尔、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这3个典型产铀盆地,通过编制盆地钻孔柱状图、典型地区连井剖面图及关键岩层的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红-黑岩系和砂岩型铀矿的赋存岩层进行了垂向、横向上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北方陆相盆地自西向东铀矿赋存地层的时代由中侏罗世过渡到晚白垩世;晚中生代至少存在6次大规模的富氧红层沉积事件:Ⅰ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BathonianOxfordian),Ⅱ早白垩世早中期(Berriasian-Barremian),Ⅲ早白垩世中期(Barremian),Ⅳ晚白垩世早期(Cenomanian),Ⅴ晚白垩世中期(Coniacian)和Ⅵ晚白垩世晚期(Campanian)。其中第Ⅰ、Ⅴ和Ⅵ期红层之下沉积了时代相近的黑色层,与之构成"红-黑岩系"的沉积结构,是北方砂岩型铀成矿的3个重要层位。典型盆地内地球化学表明,红层与黑色层的B、Sr和Cu元素含量及Fe^(2+)/Fe^(3+)、B/Ga、Sr/Cu和FeO/MnO比值具有明显的差异,结合黑色岩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碳屑、油斑和红层中碳酸盐岩的发育,认为红层为相对较强氧化环境,黑色层为相对较还原环境。连井剖面资料显示红层、黑色层与砂岩型铀矿空间关系密切,铀矿多产于红层与黑色层之间过渡带上,呈板状矿体赋存于灰色、绿灰色砂岩和细砂岩中。一般红层与黑色层垂向距离超过500 m不利于成矿。晚中生代陆相盆地内耦合产出的黑色岩系和红色岩系是古沉积环境由还原向氧化转变形成的垂向分带,前者为铀矿物质沉淀提供了"障",后者为表生流体溶解铀矿提供了"场"。文章初步提出了红-黑岩系垂向环境变化制约着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新认识。这些认识不仅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目前正在开展的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红-黑岩系耦合 砂岩型铀矿 氧化-还原环境 红层 中国北方陆相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红庆梁地区铀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兆剑 闫茂华 +6 位作者 韩效忠 俞礽安 司马献章 蒋喆 殷栋法 胡航 邓宇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31,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育一条主体走向呈NNW向的铀成矿带,为进一步评价成矿带中段呼斯梁东–柴登壕西一带的铀成矿潜力,基于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选取该地段铀矿研究程度较低的红庆梁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层结构、砂体厚度、顶...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育一条主体走向呈NNW向的铀成矿带,为进一步评价成矿带中段呼斯梁东–柴登壕西一带的铀成矿潜力,基于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选取该地段铀矿研究程度较低的红庆梁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层结构、砂体厚度、顶底板展布及沉积构造演化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重点研究区内铀矿化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成矿远景。综合分析认为,红庆梁地区铀成矿目的层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泥–砂–泥结构发育,砂体厚度大且呈泛连通状态,目的层沉积期后曾隆升剥蚀出露地表接受含氧含铀水的渗入,铀成矿条件优越,同时砂体非均质性控矿强烈,古层间氧化成矿特征明显,氧化还原障和砂体的非均质性共同控制红庆梁地区铀矿(化)的空间位置。建议下一步工作向红庆梁地区南东和南西两侧有针对性外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 成矿意义 砂体非均质性 红庆梁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塔然高勒地区还原介质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强 俞礽安 +6 位作者 李建国 司马献章 司庆红 李光耀 文思博 刘晓雪 王善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8,共8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塔然高勒地区直罗组、延安组地层中煤、黄铁矿等还原介质与砂岩型铀矿的共存关系,选取直罗组含矿砂体及其中的黄铁矿、炭屑以及延安组煤层等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钻孔编录、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结果...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塔然高勒地区直罗组、延安组地层中煤、黄铁矿等还原介质与砂岩型铀矿的共存关系,选取直罗组含矿砂体及其中的黄铁矿、炭屑以及延安组煤层等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钻孔编录、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铀矿体与延安组煤层、直罗组炭屑具有空间和成因上的关联,延安组煤层为铀的沉淀提供了大量的还原剂,而直罗组炭屑里的腐植酸对铀酰离子起到吸附和络合的作用;铀石是该区最主要的铀矿物类型,其与莓球状黄铁矿、蚀变黄铁矿、胶状黄铁矿、钛铁矿、白钛石伴生关系明显;有机质、黄铁矿等还原介质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可以作为铀成矿的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还原介质 直罗组 塔然高勒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喀木斯特地区砂岩型铀矿目的层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殷栋法 韩效忠 +6 位作者 黄澎涛 司马献章 俞礽安 周宇 吴兆剑 胡航 陈路路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9,共8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勘查基地,其铀资源勘查一直难以突破。通过对准东喀木斯特地区煤田资料的"二次开发",进而择优开展钻探验证,发现了工业铀矿体。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是该区的含矿目的层位,具有十分良好的找矿前景和研...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勘查基地,其铀资源勘查一直难以突破。通过对准东喀木斯特地区煤田资料的"二次开发",进而择优开展钻探验证,发现了工业铀矿体。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是该区的含矿目的层位,具有十分良好的找矿前景和研究意义。为了深入了解该区目的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及铀成矿作用,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岩心观察等方法,利用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结合室内地质工作和前人已有成果,研究了该区砂岩的碎屑成分特征、蚀变作用及成岩作用等岩石学特征,并对其铀矿物成分及后生铀成矿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区砂岩成岩作用较强,主要铀矿物类型为铀石、钛铀矿,具备发育铀储层的良好条件,铀矿化作用较好,找矿远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砂岩型铀矿 岩石学特征 喀木斯特地区 头屯河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地层岩性测井响应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俞礽安 司马献章 +3 位作者 李建国 王善博 杨君 刘晓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9,51,共8页
为了准确划分直罗组地层岩性、识别地层及解译矿层,通过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4个主要铀矿集区侏罗系直罗组地层的定量伽马、自然电位、三侧向电阻率、密度4条测井曲线参数,采用归类统计和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直罗组的伽... 为了准确划分直罗组地层岩性、识别地层及解译矿层,通过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4个主要铀矿集区侏罗系直罗组地层的定量伽马、自然电位、三侧向电阻率、密度4条测井曲线参数,采用归类统计和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直罗组的伽马照射量率数值差异不大,东南缘地区电阻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密度值变化呈现"南高北低"特征;垂向上直罗组上段的伽马背景值和电阻率相对直罗组下段偏低,密度值变化不大;区域上直罗组地层中从粗砂岩到泥岩的伽玛背景值逐渐增高;密度值略微增高,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由大变小。根据不同类型岩石测井参数和相系差异,建立了东北缘地区电阻率与密度交会图版岩性识别模型。煤田钻孔测井岩性解译时具有放射性异常的砂岩段粒度应提高1~2个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地层 测井 岩性识别
下载PDF
北秦岭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曲凯 尹青青 +5 位作者 刘行 司马献章 温国栋 张盼盼 闫国强 张超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6期330-342,共13页
在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中,黑云母常见于与产铀相关的围岩地层、花岗岩体和花岗伟晶岩脉之中,并且常常与晶质铀矿紧密共生,在对岩石放射性元素的还原和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选取北秦岭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中围岩地层、花岗岩体... 在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中,黑云母常见于与产铀相关的围岩地层、花岗岩体和花岗伟晶岩脉之中,并且常常与晶质铀矿紧密共生,在对岩石放射性元素的还原和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选取北秦岭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中围岩地层、花岗岩体、含矿花岗伟晶岩和不含矿花岗伟晶岩中的黑云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矿物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黑云斜长片岩和不含矿花岗伟晶岩中的黑云母分别为羟金云母和羟铁云母。灰池子二长花岗岩体和含矿花岗伟晶岩中的黑云母呈现出由富铁羟金云母向富镁羟铁云母演化的过渡关系,二者显示出较好的亲缘性。随着岩浆不断演化,灰池子二长花岗岩-含矿花岗伟晶岩-不含矿花岗伟晶岩形成的温度和氧逸度不断降低,母源岩浆显示出由壳幔混合来源向单一壳源成因演化的特点。黑云母成分示踪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表明:与柳树湾铀矿有关的灰池子二长花岗岩体、含矿花岗伟晶岩和不含矿花岗伟晶岩分别形成于板块碰撞的挤压构造环境、挤压向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阶段以及随后与拆沉减薄有关的伸展阶段,是晚古生代北秦岭三次构造活动的浅部岩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 黑云母 矿物化学 成岩成矿 北秦岭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测氡法在北秦岭柳树湾铀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行 曲凯 +5 位作者 尹青青 司马献章 温国栋 张盼盼 闫国强 张超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90-198,共9页
在北秦岭东段柳树湾地区开展的活性炭吸附法测氡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氡浓度异常峰值高、连续性好,总体呈北西走向,主要沿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中的伟晶岩走向分布,其分布范围及规模明显受伟晶岩控制。通过对发现的氡浓度异常点进行钻探验证... 在北秦岭东段柳树湾地区开展的活性炭吸附法测氡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氡浓度异常峰值高、连续性好,总体呈北西走向,主要沿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中的伟晶岩走向分布,其分布范围及规模明显受伟晶岩控制。通过对发现的氡浓度异常点进行钻探验证表明,氡浓度异常均为矿致异常,与深部含矿伟晶岩密切相关,能够很好的反映出隐伏伟晶岩的铀矿化信息。该方法为确定铀矿找矿有利地段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本区花岗伟晶岩型铀矿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吸附法测氡 氡浓度异常 花岗伟晶岩型铀矿 柳树湾矿床 北秦岭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内碎屑锆石和铀矿物赋存形式简析及其对铀源的指示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印 冯晓曦 +7 位作者 陈路路 金若时 苗培森 司马献章 苗爱生 汤超 王贵 刘忠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0-1206,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多种能源共生的大型盆地,发育了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本次工作选择盆地东北部纳岭沟铀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直罗组含矿段附近采取5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并针对含矿样品进行电子探针分析。该地区直...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多种能源共生的大型盆地,发育了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本次工作选择盆地东北部纳岭沟铀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直罗组含矿段附近采取5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并针对含矿样品进行电子探针分析。该地区直罗组含矿段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分布于5个阶段:(2479±11)Ma^(2460±19)Ma、(2300~1950)Ma、(1896±21)Ma^(1820±32)Ma、(316~266)Ma及165 Ma。同时,本文整理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造山带内古老变质基底、孔兹岩带和晚古生代侵入岩时代,并发现在直罗组内获得的碎屑锆石年龄与北部造山带内地质体所记录的年龄相一致。结合前人地球化学及古地理研究,本次工作推断纳岭沟地区直罗组砂岩沉积物最终来自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造山带。纳岭沟铀矿床内铀矿赋存形式主要为存在于碎屑颗粒内部、黏土矿物周边、黄铁矿周边和炭屑裂隙内部。结合野外地质体放射性异常测量,本次工作认为铀源主要来自于沉积成岩阶段含铀碎屑颗粒的预富集和后期高放射性异常地质体通过含铀含氧水向盆地内部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碎屑锆石 U-PB定年 铀矿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发现大型砂岩型铀矿床 被引量:9
9
作者 俞礽安 司马献章 +2 位作者 金若时 苗培森 彭胜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3-884,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中部的塔然高勒地区,其东侧紧邻纳岭沟铀矿,西侧为大营铀矿,区内地层整体为一向西南缓倾的单斜构造,含铀目的层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塔然高勒铀矿的发现有望使大营和纳岭沟相...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中部的塔然高勒地区,其东侧紧邻纳岭沟铀矿,西侧为大营铀矿,区内地层整体为一向西南缓倾的单斜构造,含铀目的层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塔然高勒铀矿的发现有望使大营和纳岭沟相连,成为世界级的铀矿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中侏罗统直罗组 纳岭沟 伊盟隆起 大营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 铀矿田
下载PDF
义马地区上古生界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有利目标层优选 被引量:2
10
作者 司庆红 司马献章 +4 位作者 张超 王善博 曲凯 孙卫志 李中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2,36,共8页
以钻孔编录为基础查明义马地区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特征,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孔渗测试、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从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特征、渗透性和含气性方面展开上古生界页岩气储层特征分析,评价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生烃条... 以钻孔编录为基础查明义马地区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特征,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孔渗测试、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从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特征、渗透性和含气性方面展开上古生界页岩气储层特征分析,评价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生烃条件并优选页岩气有利目标层。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平均厚度为7.88~24.80 m,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脆性系数集中分布在40%~60%,纳米-微米级裂缝和粒间-粒内微小孔发育,孔隙度平均2.2%,埋深在1 800 m以浅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渗透率大于0.1×10^(-3)μm^2,吸附气含量为1.15~1.84 m^3/t。优选埋深在600~1 800 m的山2段和山1—太1段为页岩气有利目标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有机质泥页岩 储层特征 有利目标层 上古生界 义马地区
下载PDF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南北双向供源铀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效忠 吴兆剑 +4 位作者 司马献章 俞礽安 李建国 胡航 蒋喆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砂岩型铀成矿区带之一。前人铀矿找矿工作主要聚焦于马尼特坳陷北缘,认为坳陷南部不具备铀成矿的基本条件或成矿减弱。而煤铀兼探最新成果表明,坳陷南缘已初步控制一条长约6.8 km的铀矿带,指... 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砂岩型铀成矿区带之一。前人铀矿找矿工作主要聚焦于马尼特坳陷北缘,认为坳陷南部不具备铀成矿的基本条件或成矿减弱。而煤铀兼探最新成果表明,坳陷南缘已初步控制一条长约6.8 km的铀矿带,指示南缘具备与北缘同等的成矿前景。通过对比剖析马尼特坳陷南北缘典型铀矿床(点)的地质特征,结合坳陷沉积构造演化历史,构建了马尼特坳陷南北双向供铀的统一铀成矿模式,指出:马尼特坳陷南北缘均以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为主,但坳陷北缘以赛汉组上段为主要找矿目的层,而坳陷南缘以赛汉组下段为主要找矿目的层,赛汉组上段为次要找矿目的层。马尼特坳陷主要铀成矿期可分为三期:第一期铀成矿为二连组晚期至古近纪早期,代表铀成矿年龄为(68±1.6) Ma~(63.4±5.5) Ma,成矿类型为潜水氧化带型;第二期铀成矿为古近纪中期,代表铀成矿年龄为(51.2±4.3)Ma,成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为主,兼有潜水氧化带型;第三期铀成矿为古近纪中晚期,代表铀成矿年龄为(44±5) Ma~(37.1±1.9) Ma,成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第二和第三期铀成矿是本区主成矿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铀矿体变富变大。今后铀矿找矿重点应向马尼特坳陷南缘转移,且有望落实一条长度大于70km的铀成矿带,为马尼特坳陷南缘铀矿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供源 铀成矿模式 找矿远景 马尼特坳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直罗组含硒矿物与铀富集关系的新认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虎 陈路路 +4 位作者 汤超 周红英 朱强 司马献章 俞礽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7-208,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近年在砂岩型铀矿研究中已有硒矿物的报道,但对含硒矿物与铀富集的关系未有深入研究。作者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黄陵地区直罗组含矿砂岩进行实验测试时发现大量的含硒矿物,且与铀富集关系密切。本文运用电子探针等手... 1研究目的(Objective)近年在砂岩型铀矿研究中已有硒矿物的报道,但对含硒矿物与铀富集的关系未有深入研究。作者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黄陵地区直罗组含矿砂岩进行实验测试时发现大量的含硒矿物,且与铀富集关系密切。本文运用电子探针等手段对黄陵地区直罗组矿样及围岩中硒元素的赋存和铀元素关联性进行研究。查明硒元素的赋存和铀元素相关性,有利于进一步探讨黄陵地区铀成矿环境以及完善砂岩型铀成矿机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含硒矿物 黄陵地区 富集关系 直罗组 元素相关性 铀成矿环境
下载PDF
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司庆红 曹惠锋 +5 位作者 李建国 司马献章 俞礽安 刘厚宁 刘晓雪 张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31,共8页
为了明确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进行了钻孔与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资料与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油气藏与铀矿(点)信息的综合整理,系统研究了中生代含煤岩系构造–沉积体系、铀矿地质特征和油气地质特征,... 为了明确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进行了钻孔与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资料与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油气藏与铀矿(点)信息的综合整理,系统研究了中生代含煤岩系构造–沉积体系、铀矿地质特征和油气地质特征,从油气藏与铀矿(点)的空间分布关系、含烃流体与铀的伴生蚀变矿物的成因关系以及烃源岩生烃与铀成矿的时间关系展开讨论。研究表明:中生代含煤岩系铀矿(点)多分布在基岩剥蚀边界或小型断裂附近,且水平投影位于油气有利相带周缘;烃类流体组分及煤层气的中间产物可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黄铁矿、方解石等与铀矿物具有密切伴生关系的矿物;中生代含煤岩系烃源岩主生烃期和排烃期总体早于铀矿主成矿期,烃类流体可能通过运移影响铀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地区 中生代 含煤岩系 油气(藏) 铀矿(点) 烃类流体 铀伴生蚀变矿物
下载PDF
Structure Styles of Mesozoic-Cenozoic U-bearing Rock Series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9
14
作者 JIN Ruoshi MIAO Peisen +8 位作者 sima xianzhang LI Jianguo ZHAO Hualei ZHAO Fengqing FEN Xiaoxi CHEN Yin CHEN Lulu ZHAO Lijun ZHU 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104-2116,共13页
In Northern China, sandstone-type uranium (U) deposits are mostly developed in Mesozoic-Cenozoic basins. These U deposits are usually hosted in unvarying horizons within the basins and exhibit typical U-forming sedi... In Northern China, sandstone-type uranium (U) deposits are mostly developed in Mesozoic-Cenozoic basins. These U deposits are usually hosted in unvarying horizons within the basins and exhibit typical U-forming sedimentary associations,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U-bearing rock series.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U-bearing rock series within the main Mesozoic-Cenozoic U-producing continental basins in Kazakhstan, Uzbekistan, and Russia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Belt (CAMB), and Northern China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CAMB. We analyze the basic structural condition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U-bearing rock series in Northern China and classify their structural styles in typical basins into river valley, basin margin, and intrabasin uplift margin types. The intrabasin uplift margin structural style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direction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sandstone-type U deposits hosted in the center of a basin.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of structural style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exploring sandstone-type U deposits in Mesozoic-Cenozoic basin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specting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U-bearing rock series structural style intrabasin uplift margin type Mesozoic-Cenozoic continental basi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田铀源示踪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5
作者 冯晓曦 金若时 +7 位作者 司马献章 李建国 赵华雷 陈印 陈路路 汤超 奥琮 王心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3-1005,共13页
笔者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田的典型矿床——纳岭沟铀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铀矿体及围岩岩石地球化学、电子探针及稳定同位素测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东胜砂岩型铀矿田的铀源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主要含矿目标层中侏罗统直罗组在... 笔者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田的典型矿床——纳岭沟铀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铀矿体及围岩岩石地球化学、电子探针及稳定同位素测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东胜砂岩型铀矿田的铀源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主要含矿目标层中侏罗统直罗组在同生沉积过程中,铀预富集达212.45×10^(-6),围岩达41.34×10^(-6);预富集铀主要来自于盆地北缘蚀源区;铀矿体及围岩REE配分曲线总体具一致性,右倾,个别δEu正异常,富集重稀土,两者铀源具一致性;含铀砂岩δ^(13)C_(V-PDB)=-9.7‰,δ^(18)O_(SMOW)=18.9‰,黄铁矿δ^(34)S_(v-CDT)=-27.46‰,经历了强烈的有机地质作用;铀石围绕炭屑、星散状黄铁矿产出,被胶状黄铁矿肢解,铀富集于成岩作用后期。由此认为,直罗组同生沉积过程中预富集的铀为主要成矿铀源,东胜铀矿田属直罗组预富铀重新分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源 直罗组 预富集 成岩成矿 东胜铀矿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煤田区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被引量:2
16
作者 俞礽安 司马献章 +2 位作者 刘晓雪 王善博 朱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91-192,共2页
21世纪初,随着铀矿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北方主要含煤盆地取得铀矿找矿重要进展,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生代典型大型内陆沉积盆地之一,其铀源条件、构造条件、含铀建造、水动力条件等显示了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焦养泉等,2015)。尤其是... 21世纪初,随着铀矿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北方主要含煤盆地取得铀矿找矿重要进展,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生代典型大型内陆沉积盆地之一,其铀源条件、构造条件、含铀建造、水动力条件等显示了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焦养泉等,2015)。尤其是近10年来,"煤铀兼探"和利用煤田资料"二次"开发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煤田勘查区开展砂岩型铀矿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选区和找矿的重要进展,圈定一批重要铀矿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新发现多处铀矿产地,进一步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巨大的铀矿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煤田区 铀矿 成矿条件
下载PDF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南缘赛汉塔拉组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俞礽安 吴兆剑 +4 位作者 司马献章 韩效忠 李紫楠 文思博 涂家润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09-1621,共13页
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产煤炭、石油、铀资源的能源矿产基地之一.综合以往资料可知,二连盆地煤和铀矿均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但受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煤矿在盆地东部地区较为发育,在盆地中西部规模变小、厚度减薄;而铀矿的分布... 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产煤炭、石油、铀资源的能源矿产基地之一.综合以往资料可知,二连盆地煤和铀矿均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但受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煤矿在盆地东部地区较为发育,在盆地中西部规模变小、厚度减薄;而铀矿的分布规律则相反.为进一步了解构造-沉积演化对煤、铀成矿过程和赋矿机理的约束,选取马尼特坳陷南缘恩格日音地区赛汉塔拉组下段砂岩开展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研究,探索其物源变化规律;同时对比分析马尼特坳陷东段和西段地震剖面,约束关键构造时限.结果显示:(1)马尼特坳陷南缘赛汉塔拉组下段下亚段物源以坳陷北缘的巴音宝力格隆起为主,而下段上亚段物源以坳陷南缘的苏尼特隆起为主,指示苏尼特隆起在早赛汉塔拉期晚期发生较强烈隆升;(2)马尼特坳陷南缘赛汉塔拉中期,沉积水体较浅,不利于煤的沉积;(3)苏尼特隆起构造隆升可能为坳陷南缘赛汉塔拉组下段铀成矿提供条件.这对了解二连盆地煤、铀的空间配置,预测马尼特坳陷、乌兰察布坳陷南缘新区新层位铀成矿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PB年龄 铀成矿 赛汉塔拉组 马尼特坳陷 二连盆地 矿产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