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对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扩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静 孔祥超 +3 位作者 宋明水 汪勇 王昊 刘旭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49-4156,4164,共9页
储层岩石是一种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的天然非均质材料,微观结构影响岩石的宏观力学特性和破裂特性,认识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油气开采和储层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CT扫描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表征... 储层岩石是一种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的天然非均质材料,微观结构影响岩石的宏观力学特性和破裂特性,认识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油气开采和储层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CT扫描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表征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据此建立微观孔隙结构的三维模型,根据单轴压缩试验获取模型的细观参数,并在PFC3D中进行单轴压缩模拟,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对岩石力学特性和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概率分布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几何形状复杂,孔隙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微观孔隙的存在造成单轴抗压强度的降低,分形维数越大,单轴抗压强度越小,两者呈近似线性关系;孔隙结构对裂缝起裂位置、扩展及贯通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裂缝起裂位置多出现在孔隙尖端处;在平行于加载方向的平面内,裂缝多沿孔隙尖端近30°方向和平行于加载方向扩展;在垂直于加载方向的平面内,裂缝沿裂隙轴线方向延伸或使孔洞直径增大;加载过程中裂缝易造成孔隙之间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微观孔隙结构 离散元 岩石力学特性 裂缝扩展
下载PDF
从水体到沉积物:探寻有机质的沉积过程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蔡进功 曾翔 +3 位作者 韦海伦 宋明水 王学军 刘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66,共18页
自然界中有机质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且性质各异,不论在水体还是在沉积物(岩)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各类型有机质聚集和沉积过程的差异性,对深化认识有机质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机... 自然界中有机质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且性质各异,不论在水体还是在沉积物(岩)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各类型有机质聚集和沉积过程的差异性,对深化认识有机质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机质,包括生物体自身、生物残体、动物排泄物以及生物分泌的有机分子等,各类型有机质的性质差异极大。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将海洋中有机质划分为颗粒有机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和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而DOM又可划分为胶体有机质(colloidal organic matter,COM)和真溶解有机质;从聚合体形式上看,又有海雪和悬浮体等存在形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有机质的形态包括生物体、生物残体、排泄物和有机质聚合体等,并且各类型有机质与无机矿物以不同的形式共存。此外,DOM与POM间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这些性质和特征架起了不同类型有机质间聚集和沉积的桥梁。在沉积物(岩)中通过粒度或密度分级分离及孢粉相分析,也发现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如生物体、生物残体和无定形等,它们常与特定的无机矿物共生,如无定形多富集在黏粒级颗粒中,而生物体和生物残体多富集在粗颗粒中。进一步溯源发现沉积物(岩)中的各类有机质与生物有机质或海洋中有机质的类型极具相似性,这些特征展现各类型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的差异性。综合有机质的形态、性质以及与矿物共生关系,认为有机质可通过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等3种不同的方式沉积保存,其中机械沉积的有机质以惰性的生物残体为主,化学沉积的有机质以活性极强的无定形为主,生物沉积有机质以活性较强的微生物和粘附物为主。有机质沉积方式及有机质特征、矿物—有机质间关系和保存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有机质的演化命运的不同,进而对有机质生烃以及碳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有机质类型 水体 沉积物 沉积过程
下载PDF
Study on the base-level cycle and the sedimentology of Permian in Jiyang area
3
作者 LI Zeng-xue HAN Mei-lian +1 位作者 song ming-shui LU Da-wei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9年第1期7-15,共9页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quence boundaries is the key point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icclassification.Both the higher-order sequences and the units within the sequencesare bounded with the key sediments or isochronous 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quence boundaries is the key point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icclassification.Both the higher-order sequences and the units within the sequencesare bounded with the key sediments or isochronous surfaces.Eight sequences can be dividedin the whole Permo-Carboniferous strata (the Shiqianfeng Formation is not included)which is from the Benxi Formation,Taiyuan Formation,Shanxi Formation,Xiashihezi Formation,Wanshan Section,and Kuishan Section to the Xiaofuhe Section.Also,differentsystem tracts (lowstand system tract,transgression system tract and highstand systemtract) and some parasequences can be recognized in each sequence.Parasequenceanalysis was on the basis of the division of the base-level cycle.The base-level cycle wasmainly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water area,which was reflected by thedepositional sequence.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rata was reflected by the welllog.It was supplied by the test of the minerals and rock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microelementin the lab.The paleo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in thesequence Ⅵ is that the east-north part takes the river system as its feature;the south partis the lake system,the river channel spreads from north to south,and the area of theflooding plain is great.The paleo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water-transgressive systemtract is that the range of the lake in the south extended distinctively,the range of theriver channel in the east reduced.The coastal shallow lake deposit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in the water-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he paleo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 of thehighstand system tract is similar to the one of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石炭二叠系 济阳地区 沉积学 DNA序列 古地理特征 层序地层划分 体系域
下载PDF
罗家单点高密度三维地震与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宋明水 尚新民 +4 位作者 王延光 孙朋朋 关键 张光德 谷玉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9-1095,共7页
罗家地区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西部,该区三维地震勘探始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实施了常规三维地震、二次采集三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发现了中生界-东营组6套含油层系,属于中等勘探程度地区.现有地震资料虽然发现了多个构造为主的油气藏... 罗家地区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西部,该区三维地震勘探始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实施了常规三维地震、二次采集三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发现了中生界-东营组6套含油层系,属于中等勘探程度地区.现有地震资料虽然发现了多个构造为主的油气藏,但是难以满足勘探开发中后期红层、滩坝、浊积岩等储层描述和圈闭刻画的需求.2017年,在罗家地区部署实施了高密度地震,使用陆用压电单点检波器接收,采用小面元、宽方位、高覆盖的观测方式,炮道密度达到了357万道/km^2.单点接收地震资料具有保真度高、波场信息丰富、宽频带、宽方位的特点,针对单点高密度地震资料特点,应用相对保真的宽频宽方位处理技术,成像地震剖面纵、横向分辨率和保真度有了较大提高,对推动中国东部老油田开展三次地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用压电 单点检波器 高密度 全方位 保真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