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PS软件在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裴玉贺 张恩盈 +1 位作者 宋希云 郭新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52期387-390,共4页
DPS软件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在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课中,DPS软件以其友好的中文界面和强大的分析功能,深受农学、生物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喜爱。文章简要介绍了DPS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功能,... DPS软件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在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课中,DPS软件以其友好的中文界面和强大的分析功能,深受农学、生物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喜爱。文章简要介绍了DPS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功能,并以实例的方式演示其具体操作方法,展示了DPS软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和简明的优越性,可以增强相关专业的学生对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认识,为培养新农科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软件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 实验教学 应用
下载PDF
3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比较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茜茜 葛兆鹏 +4 位作者 裴玉贺 赵美爱 李军 宋希云 郭新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7-49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38个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筛选出适于在青岛地区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对38个来自不同生态区常用青贮玉米品种成熟期的株高、穗位高、鲜重、干重、干物率、叶片数、株型、中性洗涤纤维(N... 【目的】本研究旨在38个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筛选出适于在青岛地区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对38个来自不同生态区常用青贮玉米品种成熟期的株高、穗位高、鲜重、干重、干物率、叶片数、株型、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9个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同时用聚类分析法将38个供试品种分成5个类群并分析总结每一类群的主要特性,以期为青贮玉米品种的筛选、推广和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3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叶片数多为13片叶,株型主要为紧凑型和半紧凑型,株高最高的为先玉1225(317.1 cm),穗位高最高的为新饲玉12号(154.2 cm),华美1号的株高和穗位高均最低,分别为239.1和69.8 cm;参试青贮玉米的平均干物质率为25%。在品质方面,NDF含量为54.67%~89.00%,ADF含量为31.33%~62.00%。通过系统聚类分析获得5个类群,其中第5类群中所包含的新单61、沈农H5065、先玉335、新玉31号、农华101、饲玉1号、农研青贮2号和祥玉9号八个青贮玉米品种株高与穗位高适宜,且NDF和ADF含量较低。【结论】进一步对这9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分析发现,农华101和新玉31号品种在青岛地区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农艺性状 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小麦顶端小穗退化突变体asd1基因定位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启迪 郭会君 +7 位作者 熊宏春 谢永盾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丁玉萍 宋希云 刘录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05-1913,共9页
穗粒数是小麦产量三要素建成的关键因子,深入挖掘穗部发育调控基因有助于培育高产小麦品种。以小麦品种京411为野生型,经EMS诱变获得了表型稳定的小穗退化突变体asd1(apical spikelet degeneration 1)。该突变体表现顶端小穗明显退化,... 穗粒数是小麦产量三要素建成的关键因子,深入挖掘穗部发育调控基因有助于培育高产小麦品种。以小麦品种京411为野生型,经EMS诱变获得了表型稳定的小穗退化突变体asd1(apical spikelet degeneration 1)。该突变体表现顶端小穗明显退化,穗长缩短了约40%,结实小穗数减少了约35%,穗粒数显著减少了54%,同时株高也明显降低。利用京411×asd1遗传群体的F2和F3代表型数据分析表明,顶端小穗退化性状受1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采用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SA),结合测序所得SNP位点,在7A染色体上开发了7个KASP标记,将目标突变基因定位在7A染色体短臂9.91 Mb物理区间内,遗传距离为17.62 cM,推断该区段存在一个新的控制小麦花器官发育及穗部形态发育的重要基因。本研究所鉴定的小麦穗发育控制区段有助于深入解析小麦小穗形成的遗传基础,为进一步揭示小麦产量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突变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顶端小穗退化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玉米ZmGly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春晓 郝倩琳 +3 位作者 于秋鸿 裴玉贺 宋希云 李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90-2295,共6页
【目的】分析玉米ZmGly1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差异,找出ZmGly1在高温和干旱胁迫应答中的可能作用,为将来培育耐热和抗旱的玉米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利用DNAMAN 8.0、ProtParam tool、MEGA 7.0等生物信息学... 【目的】分析玉米ZmGly1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差异,找出ZmGly1在高温和干旱胁迫应答中的可能作用,为将来培育耐热和抗旱的玉米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利用DNAMAN 8.0、ProtParam tool、MEGA 7.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ZmGly1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利用qRT-PCR分析玉米ZmGly1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ZmGly1的cDNA序列长度为669 bp,编码蛋白有22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4.98 kD,等电点为6.6。带负电荷的氨基酸(Asp+Glu)残基总数为30,带正电荷的氨基酸(Arg+Lys)残基总数为29,疏水系数是-0.448,为亲水性蛋白。该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域,为细胞质蛋白。在蛋白的A链和B链上各包含1个Zn^(2+)金属结合位点,分别位于Gln^(68)、Glu^(134)和His^(162)、Glu^(20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ZmGly1蛋白与高粱SbGly1蛋白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2.51%,说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玉米ZmGly1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根和茎中表达量相对较低。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下ZmGly1在叶片中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高温处理下ZmGly1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结论】ZmGly1编码蛋白是一种依赖Zn的金属酶,与高粱SbGly1亲缘关系最近,参与了植物对干旱和高温的胁迫应答,为下阶段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mGly1 生物信息学 高温 干旱
下载PDF
Genetic analysis and QTL mapping of a novel reduced height gene in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被引量:2
5
作者 ZHOU Chun-yun XIONG Hong-chun +8 位作者 LI Yu-ting GUO Hui-jun XIE Yong-dun ZHAO Lin-shu GU Jia-yu ZHAO Shi-rong DING Yu-ping song xi-yun LIU Lu-x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721-1730,共10页
Low stature in whea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odging resistance,and this impacts harvest index and grain yield.The discovery of novel dwarfing or semi-dwarfing genes can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warf wheat bree... Low stature in whea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odging resistance,and this impacts harvest index and grain yield.The discovery of novel dwarfing or semi-dwarfing genes can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warf wheat breeding.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an EMS induced dwarf wheat mutant JE0124 from the elite cultivar Jing411.JE0124 possesses increased stem strength and a 33%reduction in plant height compared with wild type.Giberelic acid(GA)treatment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JE0124 was GA-sensitive.Analysis of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lant height in four F,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JE0124 and the relatively taller varieties Nongda 5181 and WT indicated that the dwarfism phenotype was quantitatively inherited.We used two F,populations and 312 individuals from the reciprocal cross of Nongda 5181 and JE0124 to map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for reduced height to a 0.85-cM interval on chromosome 2DL.The mapping was done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660K SNP array-base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and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with logarithm of odds(LOD)scores of 5.34 and 5.78,respectively.Additionally,this QTL accounted for 8.27-8.52%of the variation in the phenotype.The dwarf mutant JE0124 and the newly discovered dwarfing gene on chromosome 2DL in this study will enrich genetic resources for dwarf wheat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uced height gene wheat QTL BSA molecular marker
下载PDF
Comparative proteomics analysis of maize(Zea mays) leaves infected by small brown planthopper(Laodelphax striatellus)
6
作者 ZHAO Mei-ai LEI Zhen +3 位作者 PEI Yu-he SHAO Xiao-yu GUO Xin-mei song xi-y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96-805,共10页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MRDD) is a viral disease caused by brown planthopper infestation, and leads to great yield loss, especially in China. Comparative proteomics was performed using maize inbred line Zheng 58 and...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MRDD) is a viral disease caused by brown planthopper infestation, and leads to great yield loss, especially in China. Comparative proteomics was performed using maize inbred line Zheng 58 and LN 287. MRDD pathogen was detected as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 by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 RT-PCR)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he modified trichloroacetic acid(TCA)/acetone method was used for soluble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leaves.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24-cm long, p H 4-7 linear immobilized p H gradient(IPG) strips, and gels were stained with silver and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We identified 944 proteins expressed in RBSDV infected maize leaves by proteomics approaches. Among these, 44 protein spots that revealed a 1.5-fold difference in intensity were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between mock-inoculated and RBSDV infected samples. Among these, 17 and 26 spots were up-regulated, and 27 and 18 spots were down-regulated in the virus infected samples of Zheng 58 and LN 287, respectively. Differential protein spots were analyzed by mass spectrometry identification,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of stress-related proteins was detected and confirmed by q RT-PCR. This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enabling the enhancement of MRDD resistance in ma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MRDD PLANTHOPPER 2-D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下载PDF
玉米ZmGly基因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与ZmGly1基因的克隆
7
作者 于秋鸿 宋希云 李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9,共7页
植物乙二醛酶系统在清除非生物胁迫产生的甲基乙二醛(MG)中起着重要作用。玉米基因组中有3个编码乙二醛酶基因(ZmGly1、ZmGly2和ZmGly3)。利用qRT-PCR技术解析ZmGly在玉米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克隆MG降解关键基因ZmG... 植物乙二醛酶系统在清除非生物胁迫产生的甲基乙二醛(MG)中起着重要作用。玉米基因组中有3个编码乙二醛酶基因(ZmGly1、ZmGly2和ZmGly3)。利用qRT-PCR技术解析ZmGly在玉米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克隆MG降解关键基因ZmGly1。结果表明,ZmGly1和ZmGly2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ZmGly3在茎中的表达量较高。除涝害处理下表达量降低外,ZmGly1和ZmGly3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在干旱、盐、高温和低温处理下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ZmGly2在所有胁迫处理下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的ZmGly1片段大小及序列正确。ZmGly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不仅具有特异性,而且对不同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乙二醛酶 干旱 高温 低温 涝害
原文传递
玉米ZmFAR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8
作者 陈祥静 王聪 +2 位作者 吕绍芝 宋希云 裴玉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3,共10页
FARs为脂酰辅酶A还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FARs在玉米中行使的生物学功能,在玉米中克隆1个脂酰辅酶A还原酶1基因(ZmFAR1),该基因全长1883 bp,开放阅读框长1491 bp,编码496个氨基酸,分子量... FARs为脂酰辅酶A还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FARs在玉米中行使的生物学功能,在玉米中克隆1个脂酰辅酶A还原酶1基因(ZmFAR1),该基因全长1883 bp,开放阅读框长1491 bp,编码49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5.983 k D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mFAR1蛋白的分子式为C_(2522)H_(4010)N^(690)O_(701)S_(24),为稳定的碱性亲水蛋白,存在59个磷酸化位点,未发现信号肽,存在跨膜结构域,最大可能定位于细胞质。氨基酸残基组成中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ZmFAR1蛋白与南荻和高粱的FAR蛋白相似度最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ZmFAR1在模拟盐、干旱两种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对根、茎、叶3种组织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FAR1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盐和干旱处理下,ZmFAR1的表达量出现明显变化,推测ZmFAR1可能在不同程度参与了玉米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mFAR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角质层蜡质
原文传递
不同玉米品种倒伏抗性与产量相关性状的聚类和相关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许莹莹 马青美 +2 位作者 宋希云 郭新梅 裴玉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以32个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其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16.67时,分为抗倒性相对较强和相对较弱两大类。茎秆抗推力和茎粗在不同类玉米品种中差异显著,茎秆抗推力与茎粗表现为极显著... 以32个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其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16.67时,分为抗倒性相对较强和相对较弱两大类。茎秆抗推力和茎粗在不同类玉米品种中差异显著,茎秆抗推力与茎粗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抗倒伏强的玉米品种,单株产量比抗倒性弱的品种增加了31.99%,单株产量与茎秆抗推力和茎粗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44**。穗长、穗粗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62**和0.57**;穗粗和百粒重与茎秆抗推力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和0.44**。增加茎秆抗推力、茎粗和穗粗有利于提高品种抗倒能力和单株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抗推力 倒伏 茎粗 相关性 产量
原文传递
模拟干旱条件下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小英 许莹莹 +5 位作者 赵美爱 曾建琪 韩静 裴玉贺 宋希云 李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0,共6页
采用20%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胁迫对41份玉米品种的萌发期进行抗旱性试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UPGMA聚类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胚根数和... 采用20%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胁迫对41份玉米品种的萌发期进行抗旱性试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UPGMA聚类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胚根数和干物质重6个性状,干旱胁迫处理比对照均值分别下降了50.8%、65.6%、81.4%、57.9%、42.1%和70.0%,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隶属函数法计算D值表明,其与发芽率、胚芽鞘长等各指标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金海5号、粟玉6号等13个抗旱品种。UPGMA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在遗传距离为6.91处分为2大类,进一步可分为高度抗旱、中度抗旱、抗旱、敏感、高度敏感共5个亚群,玉米萌发期较强抗旱品种为粟玉6号、京农科728等13个品种。两种方法筛选出的玉米萌发期抗旱品种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萌发期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玉米自交系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26
11
作者 郭效龙 宋希云 +1 位作者 裴玉贺 郭新梅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19-1726,共8页
本试验以抗旱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郑58和不抗自交系E28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探究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期及苗期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以便筛选出能够简便有效的鉴定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的指标。结果表明,在萌发期不... 本试验以抗旱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郑58和不抗自交系E28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探究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期及苗期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以便筛选出能够简便有效的鉴定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的指标。结果表明,在萌发期不同干旱胁迫下,郑58的种子萌发指数、萌发抗旱指数均高于E28,而吸水率低于E28。在苗期不同干旱胁迫下,郑58的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高于E28,而丙二醛(MDA)的含量在10%和15%PEG处理下低于E28,而在20%PEG处理下的则高于E28。因此,种子萌发指数、萌发抗旱指数、Pro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可作为鉴定自交系抗旱性的指标。但综合考虑,鉴定玉米自交系抗旱性最简便有效的指标是种子萌发抗旱指数,且最适宜的PEG胁迫浓度为10%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干旱胁迫 PEG-6000 抗旱性指标
原文传递
品种与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地区粮饲通用型玉米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王丹 郭勇震 +8 位作者 孟帅 王玉建 孙震 赵怡然 刘洪庆 杨国锋 陈景堂 宋希云 孙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9,共8页
粮饲通用型玉米产量高品质优良,在生产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探讨其适宜种植密度,以4个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登海605、登海圣丰168、青农118和天泰366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4.5×10^(4)、6.75×10^(4)、9×10^(4)和11.25... 粮饲通用型玉米产量高品质优良,在生产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探讨其适宜种植密度,以4个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登海605、登海圣丰168、青农118和天泰366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4.5×10^(4)、6.75×10^(4)、9×10^(4)和11.25×10^(4)株/hm^(2))对粮饲通用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鲜草和干草产量呈增加的趋势。种植密度对中洗涤纤维影响不显著,对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淀粉和粗脂肪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变化趋势不一致。综合生物产量和粗饲料分级指数,在黄淮海地区天泰366和登海605推荐种植密度分别为9×10^(4)株/hm^(2)和11.25×10^(4)株/hm^(2),青农118和登海圣丰168推荐种植密度为9×10^(4)~11.25×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生物产量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原文传递
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青美 许莹莹 +2 位作者 赵美爱 宋希云 裴玉贺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3-1132,共10页
为探究玉米(Zea mays)茎杆抗倒性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明确茎杆内部化学成分对茎杆抗倒伏的影响,以抗倒性较强的自交系辽3162和抗倒性较弱的自交系丹340为试验材料,测定3个时期(吐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茎秆抗推力、耐穿刺力、株高... 为探究玉米(Zea mays)茎杆抗倒性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明确茎杆内部化学成分对茎杆抗倒伏的影响,以抗倒性较强的自交系辽3162和抗倒性较弱的自交系丹340为试验材料,测定3个时期(吐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茎秆抗推力、耐穿刺力、株高、穗位高和茎粗,比较分析了其茎秆激素含量及纤维含量的差异和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与丹340相比,辽3162的茎秆抗推力和耐穿刺力在3个时期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其它表型性状无显著差异。与丹340相比,辽3162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只在吐丝期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半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生长素(IAA)含量在灌浆期和乳熟期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在吐丝期和灌浆期,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辅酶A连接酶基因(4CL)和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在辽3162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丹340,COMT基因在两个时期都表现为极显著差异,4CL基因仅在灌浆期表现为极显著差异,而在乳熟期两个基因在辽3162中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丹340,4CL基因差异极显著;与纤维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纤维素合酶1(CESA1)和纤维素合酶9(CESA9)的变化趋势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基本一致;与生长素合成相关的生长素应答因子(ARF)在灌浆期在辽3162中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丹340。本研究表明玉米茎杆内木质素、纤维素、生长素含量的增加以及相关酶基因表达能增强玉米的茎杆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杆 抗倒伏 纤维含量 激素含量
原文传递
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聪 马青美 +3 位作者 郭新梅 赵美爱 宋希云 裴玉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7,共9页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玉米自交系K12和A7110组配的正反交组合进行6个世代(P1、P2、F1、B1、B2、F2)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茎粗正交组合中的最适模型为D-1模型(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茎粗的反...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玉米自交系K12和A7110组配的正反交组合进行6个世代(P1、P2、F1、B1、B2、F2)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茎粗正交组合中的最适模型为D-1模型(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茎粗的反交组合的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茎粗在正交组合中表现出基因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反交组合中主基因互作效应较高,正反交组合中,多基因的遗传率大于主基因的遗传率,在B2、F2代达到最大值,分别达到78.74%、71.22%。抗推力的正反交组合最适模型为C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正交组合中回交世代多基因遗传率较低,分别为6.22%和19.94%;反交组合中回交世代多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68.81%和52.78%。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控制的性状,在遗传率较高的世代进行轮回选择的方法富集目的基因,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粗 抗推力 遗传模型
原文传递
山东省玉米主导品种抗南方锈病鉴定及对灾情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鄢洪海 王琰 +3 位作者 张茹琴 宋希云 王志奎 夏淑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180,共6页
采用田间跟踪调查和离体接种方法测定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分析近年来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及变化情况,探寻建立一种实用、快速检测寄主抗锈性和锈病菌致病性变异的鉴定技术。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多为感病或高感... 采用田间跟踪调查和离体接种方法测定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分析近年来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及变化情况,探寻建立一种实用、快速检测寄主抗锈性和锈病菌致病性变异的鉴定技术。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多为感病或高感南方锈病品种,2014~2016年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尤其是骨干品种都是连续多年种植的品种,每年更新的品种数量少于2~3个,而且与黄淮海地区主推玉米品种重复率较高,这可能是导致近年来本地区玉米南方锈病逐年加重甚至流行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南方锈病 山东省主推品种 抗性测定 灾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