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沉积物元素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晓芬 宋友桂 +3 位作者 张明玉 冯中琦 张大成 刘慧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1-648,共8页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可以快速测量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或组成,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测试分析,但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分析还鲜有报道。该实验是以青海湖岩芯第四纪湖泊沉积物和国家标准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可以快速测量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或组成,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测试分析,但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分析还鲜有报道。该实验是以青海湖岩芯第四纪湖泊沉积物和国家标准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联用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结合单变量定标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对青海湖沉积物样品中Na、Ca、Mg、Si、Al、Fe、Mn、Sr和Ba 9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以交叉验证的结果作为PLSR模型参数寻优的标准,分别以预测决定系数(R2)、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和相对分析误差(RDP)作为评估PLSR模型的定量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PLSR算法显著改善了传统单变量分析的定量效果,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94、0.94、0.98、0.94、0.97、0.84、0.89、0.98和0.76,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2.74、2.35、3.27、2.97、3.56、1.68、1.54、4.18和0.75,结合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及预测均方根误差结果可知,LIBS技术结合PLSR算法对Na、Ca、Mg、Si、Al和Sr元素的预测准确度较高,而Fe、Mn和Ba元素的定量效果不是很理想,说明PLSR算法在预测精度和适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进一步探究LIBS技术应用于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测试的可行性,利用LIBS预测含量比值与参考含量比值进行对比,二者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LIBS技术应用于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第四纪沉积物样品中元素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方法,也为古气候古环境重建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定量分析 第四纪沉积物 古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尖扎盆地沉积物矿物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祎 符超峰 +1 位作者 宋友桂 杨彦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8,共13页
应用X射线衍射对青藏髙原东北缘尖扎盆地加让剖面11.8~5.8 Ma的地层沉积物进行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加让剖面沉积物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碎屑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其中,以碎屑矿物居多,主要是石英、斜长石、云母类矿物(白云母、黑云母)... 应用X射线衍射对青藏髙原东北缘尖扎盆地加让剖面11.8~5.8 Ma的地层沉积物进行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加让剖面沉积物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碎屑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其中,以碎屑矿物居多,主要是石英、斜长石、云母类矿物(白云母、黑云母),及少量尖晶石、辉石类矿物(普通辉石、锰钙辉石及顽火辉石等)、金红石、刚玉、磁铁矿、钛磁铁矿、榍石、霞石,偶见锆石、石榴子石、锐钛矿;碳酸盐矿物以方解石居为主,白云石占比较少;黏土矿物中,绿泥石占比最高,还有少量赤铁矿、蛭石和沸石。以全岩矿物指标研究为主,结合加让剖面沉积相演化特点,并以磁化率变化为参考,进行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获得了尖扎盆地在11.8~5.8 Ma蕴含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1.8~10.0 Ma,气候干冷期;10.0~8.6 Ma,气候暖湿波动期;8.6~6.2 Ma,气候温暖湿润期;6.2~5.8 Ma,气候干冷期。在约10.0、8.6、7.2 Ma附近,主要矿物占比及组合特征有明显改变,当时的古环境状况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在10~8 Ma期间广泛发生了一系列较强烈的构造运动,来源于周边山脉的剥蚀使得研究区沉积的近源物质增多,约7.2 Ma之后的古环境演化过程主要受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以及全球气候变冷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轻矿物 重矿物 矿物特征 X射线衍射 古环境 尖扎盆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湖泊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及古气候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兰敏文 宋友桂 程良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70,共15页
湖泊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矿物蕴含了区域地质背景、沉积过程、气候环境、湖泊生物活动以及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信息,已成为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的重要研究载体之一,为认识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 湖泊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矿物蕴含了区域地质背景、沉积过程、气候环境、湖泊生物活动以及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信息,已成为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的重要研究载体之一,为认识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控制湖泊碳酸盐形成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阐明了它们所指示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回顾了湖泊碳酸盐在古气候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其存在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推动湖泊碳酸盐古气候环境重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湖泊碳酸盐的形成受温度、降水、生物活动、湖泊水文条件、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等的影响,因此,碳酸盐矿物含量变化可以指示湖水温度、有效湿度、入湖水量、生物活动、湖区主导风的强度等;碳酸盐δ^(18)O和δ^(13)C值是古湖泊研究中常用的代用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湖水温度、有效湿度、湖泊生产力大小、湖水物理化学性质、与大气环流有关的水汽来源和传输路径的转变以及古洪水事件等重要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湖泊碳酸盐的古气候意义愈加丰富,也将继续在未来的古气候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全球变化 古气候 古环境 湖泊沉积物 碳酸盐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下载PDF
北疆黄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揭示末次冰期以来古风向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良清 宋友桂 +2 位作者 孙焕宇 宗秀兰 OROZBAEV Rustam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1-779,共9页
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AMS)被认为是重建古风向变化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新疆地区的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新疆塔城盆地库尔托别剖面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和磁化率分析古风向和风力强度的变... 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AMS)被认为是重建古风向变化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新疆地区的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新疆塔城盆地库尔托别剖面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和磁化率分析古风向和风力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塔城地区末次冰期以来以东南风为主,剖面从下至上,可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12~14 m):对应MIS3c时期,磁组构特征受水流作用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东南风。第2阶段(6~12 m):对应MIS3b时期,出现西南风,但主要还是以东南风为主。第3阶段(4~6 m):对应MIS3a早中期,以东南风为主,西南风逐渐消失,并且风力强度逐渐减弱。第4阶段(0.5~4 m):对应MIS3a晚期和MIS2早期,表现为东南风,风力强度波动较大。第5阶段(0~0.5 m):磁组构特征受成壤作用影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各向异性 塔城黄土 磁组构特征 古风向
下载PD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hanges in subtropical China since late Pleistocene:Evidence from the 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5
作者 LI Zhi-wen SUN Li +6 位作者 LI Bao-sheng WANG Feng-nian DU Ding-ding song you-gui ZHANG Hui-Juan CHEN Liu-qin XU D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418-432,共15页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mplitude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changes mainly focused on northern China(represented by the Loess Plateau).However,a rare investigation centered on the subtropical zone of southern ...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mplitude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changes mainly focused on northern China(represented by the Loess Plateau).However,a rare investigation centered on the subtropical zone of southern China,where the important route for EASM moved northward or southward,especially addressing a lack of the research on mammals.The 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is a representative mammal fauna in southern China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It indicates the southern mid-subtropicaltropical forest environment with tropic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and its southward or northward movements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imply the changes of EASM intensity.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combined with the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e 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with tropical animals during the marine isotope stage 5(MIS5),MIS3,MIS2,and MIS1 Megathermal periods,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s its evolution and the fluctuations of EASM.The conclusions include:(1)The distribution geometric centers in the MIS5,MIS3,MIS2,and MIS1 Megathermal periods are(26°14′N,111°22′E),(24°35′N,107°30′E),(22°48′N,112°01′E),and(26°19′N,112°25′E),respectively.(2)Compared with the MIS5 period,the EASM of the MIS3 and MIS2 moved 180 km and 380 km southwards,and that of the MIS1 Megathermal period moved about 10 km northwards.The EASM movement indicated by the fauna migration happened synchronous with the climate records of stalagmites in subtropical China,the sporopollen from eastern China,and oxygen isotopes from Sulu Sea.They also correspond to the peaks and valleys of the total solar radiation at 35°N in the winter half-year.This suggests that the migrations of the 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global climate,and the driving force is mainly from the changes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at 35°N in the winter half-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Pleistocene to Holocene Subtropical China the 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Tropical animals migratio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hanges The total solar rad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