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形学习的RIS辅助大规模MIMO系统的CSI反馈研究
1
作者 钱慕君 虞舜驰 +2 位作者 刘陈 宋云超 陆峰 《物联网学报》 2024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针对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模式下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IS,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辅助的多用户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信道反馈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 针对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模式下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IS,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辅助的多用户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信道反馈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形学习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反馈框架。该框架首先通过简化CSI反馈过程实现初步的反馈开销降低,然后结合流形学习思想训练两组字典,从而实现增量CSI的降维和重构,最后在基站端恢复原始信道。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用户和有限散射环境下,所提的CSI反馈方案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具有更低的开销和复杂度,而且重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MIMO 频分双工 智能反射面 信道反馈 流形学习
下载PDF
基于流形优化的RIS辅助通感一体化系统传输方案设计
2
作者 陆謇 刘陈 +2 位作者 宋云超 黄钲 高天宝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563,共9页
针对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通感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中的有源和无源波束成形联合设计问题,提出基于流形优化的用户和速率最大化联合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最大化... 针对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通感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中的有源和无源波束成形联合设计问题,提出基于流形优化的用户和速率最大化联合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最大化用户通信和速率为目标,考虑RIS反射系数恒模约束、基站最大发射功率约束以及发射波束感知性能约束,建立流形约束下的有源和无源波束成形联合优化问题模型。针对建立的非凸优化问题,利用流形优化求解非凸约束问题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流形优化的交替算法(Manifold Optimization-based Alternating Algorithm,MO-AA)对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在ISAC系统中部署RIS可提高通信服务质量,且所提算法较现有算法具有更高的通信和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可重构智能表面 波束成形 流形优化
下载PDF
基于张量分解和流形优化的双IRS辅助毫米波MIMO系统信道估计
3
作者 冯凯辉 刘陈 +2 位作者 黄钲 宋云超 高润勤 《物联网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针对双智能反射面(IRS,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辅助毫米波多入多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信道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张量分解和流形优化的信道估计方案。首先,利用接收信号的高维特征构建张量模型,并基于... 针对双智能反射面(IRS,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辅助毫米波多入多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信道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张量分解和流形优化的信道估计方案。首先,利用接收信号的高维特征构建张量模型,并基于张量的Tucker2分解形式给出信道估计问题的目标函数;其次,利用交替优化理论将信道估计问题拆分为多个子问题,为双IRS场景下用户与IRS、双IRS之间和IRS与基站之间信道的分别估计提供了可行方案;最后,考虑毫米波信道本身的低秩特性,将各个信道估计子问题转化为在复定秩矩阵流形上的优化问题,利用复定秩流形优化求解秩受限优化问题的优势,提出基于流形优化的交替信道估计方案。不同于传统方案,所提方案考虑了毫米波信道的低秩特性,对信道进行了准确描述,并应用流形优化理论有效处理定秩约束,提高了信道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场景下所提方案的估计性能均优于现有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MIMO系统 双智能反射面 信道估计 流形优化 张量分解
下载PDF
面向服务质量的RIS辅助的多用户NOMA系统功率分配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季薇 赵亚楠 +4 位作者 刘子卿 李汀 梁彦 宋云超 李飞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03-3611,共9页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可被视为通信网络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中继”来配合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构建一种协同的信息传输方案。考虑到未来物联网(IoT)场景下不同用户设备对服务质量(QoS)的不同需求,该文提出一种RIS辅助的多用户NOMA...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可被视为通信网络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中继”来配合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构建一种协同的信息传输方案。考虑到未来物联网(IoT)场景下不同用户设备对服务质量(QoS)的不同需求,该文提出一种RIS辅助的多用户NOMA通信系统模型,并针对两类用户(信息用户和能量用户)的QoS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迭代优化的功率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联合设计RIS相移矩阵、基站端波束赋形以及NOMA系统串行干扰消除顺序来最小化系统的总发射功率,以全面减轻通信系统中基站的能耗负担。仿真结果表明,与无RIS的场景相比,RIS辅助的NOMA系统可有效减小基站的能耗;在有RIS的场景下,所提功率分配方法的能耗明显低于RIS端随机选择相位的方式和基站端直接采用迫零波束赋形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服务质量 功率分配
下载PDF
去蜂窝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非正交多址系统中基于量子菌群优化的接入点选择方案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飞 闫志伟 +2 位作者 李汀 宋云超 耿晨雨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6-2023,共8页
去蜂窝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非正交多址(MIMO-NOMA)系统的接入点(AP)选择,对有效降低系统的回程链路开销、提高用户的下行可达速率影响较大。该文针对AP选择的去蜂窝大规模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建立了用户平均速率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 去蜂窝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非正交多址(MIMO-NOMA)系统的接入点(AP)选择,对有效降低系统的回程链路开销、提高用户的下行可达速率影响较大。该文针对AP选择的去蜂窝大规模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建立了用户平均速率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量子菌群优化(QBFO)的AP选择方案,将AP与用户的连接关系以量子比特的形式编码,利用自适应量子旋转门模拟细菌趋化,实现细菌位置更新,通过对量子细菌种群进行测量,获得AP与用户的选择解集,并引入驱散操作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在降低回程链路开销的同时显著提高用户的下行平均速率,相较于基于接收功率和基于信道估计均方误差的AP选择方案,该文所提方案在降低用户间干扰、提高系统总吞吐量方面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蜂窝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非正交多址 接入点选择 量子菌群优化
下载PDF
最大化瑞利熵的干扰对齐优化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艳 宋云超 陆洋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干扰对齐技术常采用迭代的方法进行预编码矩阵与干扰抑制矩阵的设计,然而目前采用的迭代方法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干扰对齐。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扰对齐优化算法,避开了反转信道的操作。该算法在最大化信干噪比算法的基础上加入... 干扰对齐技术常采用迭代的方法进行预编码矩阵与干扰抑制矩阵的设计,然而目前采用的迭代方法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干扰对齐。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扰对齐优化算法,避开了反转信道的操作。该算法在最大化信干噪比算法的基础上加入完全干扰对齐的约束条件,将系统中各用户的所有干扰对齐约束条件进行奇异值分解,最终通过瑞利熵最大化的求解方法联合迭代求解发送侧的预编码矩阵与接收侧的干扰抑制矩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算法在较高信噪比时不同天线数下的和速率、不同迭代次数下的和速率等方面都优于原最大信干噪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系统 干扰信道 干扰对齐 奇异值分解 瑞利熵
下载PDF
花椰菜状碳酸钙的“一步法”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宋云超 赵丽娜 +2 位作者 赵芳薇 曹扬 王继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46-2051,共6页
以碱土金属锶的硝酸盐为添加剂,采用"一步法"制备了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的花椰菜状碳酸钙粒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碳酸钙结晶行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 以碱土金属锶的硝酸盐为添加剂,采用"一步法"制备了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的花椰菜状碳酸钙粒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碳酸钙结晶行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AX)等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其反应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原位制备 沉淀反应 花椰菜状
下载PDF
基于场景构建技术的含多种清洁能源微能源网多目标随机规划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云超 王丹 +3 位作者 何伟 熊华强 王培汀 雷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31,共12页
为实现微能源网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多种清洁能源利用的微能源网架构模型与运行策略。分析了影响微能源网规划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将典型日风速、光照和负荷数据状态矩阵与Copula函数相结合,综合考虑随机变量的时序性和互相关性,... 为实现微能源网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多种清洁能源利用的微能源网架构模型与运行策略。分析了影响微能源网规划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将典型日风速、光照和负荷数据状态矩阵与Copula函数相结合,综合考虑随机变量的时序性和互相关性,构建微能源网多种运行场景。以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和碳排放量最小建立微能源网的多目标随机规划模型。在Matlab仿真平台通过NSGA-II算法求取Pareto前沿,结合多目标优选决策方法确定规划方案。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影响微能源网多目标随机规划的因素,验证了规划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能源网 场景构建技术 多目标随机规划 PARETO前沿
下载PDF
协作NOMA系统中的一种新型节能功率分配方案 被引量:3
9
作者 赵亚楠 季薇 +1 位作者 宋云超 李飞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24-1331,共8页
在传统的协作非正交多址(CNOMA,Cooperative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系统中,通常需要向弱用户分配更多的功率,分配给强用户的功率不超过总功率的一半。同时,强用户还需在协作阶段承担中继通信的任务。上述功率分配方式必将给... 在传统的协作非正交多址(CNOMA,Cooperative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系统中,通常需要向弱用户分配更多的功率,分配给强用户的功率不超过总功率的一半。同时,强用户还需在协作阶段承担中继通信的任务。上述功率分配方式必将给强用户带来一定的负担。为在满足弱用户服务质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强用户的中断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中继和无线携能通信的新型功率分配方案。该方案使用能量收集设备收集能量,通过最大化系统和速率寻求无线携能通信的最优功率分割因子,从而获得系统中断概率的闭式表达。考虑到优化问题的性质,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功率分配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单调优化求解无线携能通信功率分割因子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CNOMA系统的传统功率分配方案相比,本文所提方案能够在不损失弱用户中断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强用户的中断概率,系统和速率总体提高了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 中继 无线携能通信 中断概率 和速率
下载PDF
非齐度量测度空间上Morrey-Herz空间上的Calderon-Zygmund算子及其交换子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云超 赵凯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1-689,共9页
设(X,d,μ)是一个同时满足上双倍条件和几何双倍条件的非齐度量测度空间,本文中,引进一类非齐度量测度空间上的Morrey-Herz空间,利用非齐度量测度空间的特征,特别是η-弱逆倍条件,证明Calderon-Zygmund算子及其交换子在Morrey-Herz空间... 设(X,d,μ)是一个同时满足上双倍条件和几何双倍条件的非齐度量测度空间,本文中,引进一类非齐度量测度空间上的Morrey-Herz空间,利用非齐度量测度空间的特征,特别是η-弱逆倍条件,证明Calderon-Zygmund算子及其交换子在Morrey-Herz空间上的有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齐度量测度空间 MORREY-HERZ空间 CALDERON-ZYGMUND算子 交换子 有界性
下载PDF
3D大规模MIMO系统中莱斯信道下的传输方案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云超 刘陈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1-585,共5页
针对三维(3D)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莱斯信道模型,通过研究分析获得简单易行、频谱效率高的传输方案。考虑到莱斯信道中的散射信道获取较为困难,而视距信道获取较为容易,仅利用视距信道进行传输方案研究。首先通过用户调度算... 针对三维(3D)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莱斯信道模型,通过研究分析获得简单易行、频谱效率高的传输方案。考虑到莱斯信道中的散射信道获取较为困难,而视距信道获取较为容易,仅利用视距信道进行传输方案研究。首先通过用户调度算法解决了相邻用户之间干扰过大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系统的和速率;接着充分利用3D MIMO系统中水平和垂直维度的特点,采用域选择的预编码方法消除不同用户间的干扰并最大化信噪比,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和速率。经过仿真验证,提出的3D大规模MIMO传输方案比以往方案具备更大的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大规模MIMO 莱斯信道 调度算法 域选择干扰消除
下载PDF
Breakup of Cavitation Bubbles within the Diesel Droplet 被引量:4
12
作者 L Ming NING Zhi +3 位作者 YAN Kai FU Juan song yunchao SUN Chunhua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98-204,共7页
Supercavitation in the diesel nozzle increases the instability of droplets in part due to the two-phase mixture, while the effect of cavitation bubbles on the instability of drops is still unclear. In order to investi... Supercavitation in the diesel nozzle increases the instability of droplets in part due to the two-phase mixture, while the effect of cavitation bubbles on the instability of drops is still unclea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reakup of cavitation bubbles within the diesel droplet,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disturbance growth rate of the diesel bubble instability is developed. The new mathematical model is applied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fluids viscosity on the stability of cavitation bubbles. The predicted values reveal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fluids viscosity makes cavitation bubbles more stable. Compared with the viscosities of air and cavitation bubble, the diesel droplet's viscosity plays a dominant role on the stability of cavitation bubble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modified bubble breakup criterion, the effects of bubble growth speed, sound speed, droplet viscosity, droplet density, and bubble-droplet radius ratio on the breakup time and the breakup radius of cavitation bubbles are studied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a bubble with large bubble-droplet radius ratio has the initial condition for breaking easily. For a given bubble-droplet radius ratio (0.2), as the bubble growth speed increases (from 2 m/s to 60 m/s), the bubble breakup time decreases(from 3.59 gs to 0.17 ps) rapidly. Both the greater diesel droplet viscosity and the greater diesel droplet density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 the breakup time.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bubble-droplet radius ratio (from 0.2 to 0.8), the bubble breakup radius decreases (from 8.86 trn to 6.23 tm). There is a limited breakup radius for a bubble with a certain initial bubble-droplet radius ratio.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modified bubble breakup criterion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udy on the breakup mechanism of the secondary diesel drople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percav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AVITATION INSTABILITY diesel droplet cavitation bubbles secondary breaku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