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常见3种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及潜在反硝化速率
1
作者 任天一 徐向华 +1 位作者 宋玉芝 郭婧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7,共11页
反硝化作用是将氮素从湖泊中彻底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减轻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太湖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生物量、潜在反硝化速率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在沉水植物生长盛期(7月),以太湖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区域东... 反硝化作用是将氮素从湖泊中彻底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减轻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太湖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生物量、潜在反硝化速率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在沉水植物生长盛期(7月),以太湖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区域东部湖湾作为采样区域,研究了太湖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上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并利用乙炔抑制法测定沉水植物上附着生物的潜在反硝化速率,分析了太湖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及其潜在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单位体表面积附着生物的生物量(AFDM)在0.037~0.789 mg/m^(2)之间,均值为(0.389±0.261)mg/m^(2),沉水植物上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存在空间差异,最大值出现在贡湖湾G1采样点((0.794±0.007)mg/m^(2)),最小值出现在胥口湾X1采样点((0.041±0.005)mg/m^(2))。太湖沉水植物单位体表面积附着生物的潜在反硝化速率在3.09~58.80μmol/(m^(2)·h)之间,均值为(24.75±5.96)μmol/(m^(2)·h)。太湖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潜在反硝化速率存在空间差异,其中最大值出现在贡湖湾G1采样点((58.80±20.20)μmol/(m^(2)·h)),最小值出现在胥口湾X1采样点((3.09±1.79)μmol/(m^(2)·h))。相同条件下,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及潜在反硝化速率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上的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及潜在反硝化速率显著高于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上附着生物的生物量与水体氮磷浓度相关。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潜在反硝化速率与附着藻类的生物量、水体溶解有机碳及pH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3种因子可以解释81.2%的沉水植物附着生物潜在反硝化速率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浅水湖泊脱氮过程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生物 潜在反硝化速率 太湖 沉水植物
下载PDF
近30年色林错湖面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宋玉芝 德吉玉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高原湖色林错湖面面积变化的影响,基于1988—2020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用最大似然法提取色林错水体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及M-K检验法分析色林错湖面面积及其流域内温度、降水和积雪深度等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并用皮...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高原湖色林错湖面面积变化的影响,基于1988—2020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用最大似然法提取色林错水体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及M-K检验法分析色林错湖面面积及其流域内温度、降水和积雪深度等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并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湖面面积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30年色林错湖面面积增加了650.70 km^(2),增长速率为203.34 km^(2)/(10 a).色林错湖面扩张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湖面向南、向北扩展比较明显;色林错流域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积雪深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其中增温速率为0.50℃/(10 a),降水量增加速率为17.32 mm/(10 a),积雪深度递减率为0.65 cm/(10 a);色林错湖面面积的变化与该流域气温的升高以及冷季积雪深度的降低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气温升高使得色林错上游的冰雪融水增加是色林错湖面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湖面变化 遥感 色林错
下载PDF
低钠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耿兴华 宋玉枝 +1 位作者 王世卫 刘欣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低钠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4例,A组给予低钠联合高通量透析,B组给予高通... 目的探讨低钠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4例,A组给予低钠联合高通量透析,B组给予高通量透析,C组常规透析;比较三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血压节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心功能参数;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和nDBP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和nDBP低于C组(P均<0.05)。A组治疗后CI、CO、SV、E/A、EI/AI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治疗后CI、CO、SV、E/A、EI/AI低于C组(P均<0.05)。A组治疗后PTH、Scr和BUN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治疗后PTH、Scr和BUN低于C组(P均<0.05)。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低钠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可促进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顽固性高血压 血压 心功能 低钠透析 高通量透析
下载PDF
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后颅内失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宋玉芝 甄婵军 +3 位作者 白文文 李博 乔学英 周志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3704-3710,共7页
背景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有争议的问题,没有标准的治疗模式。目的探讨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经脑转移治疗后发生颅内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 背景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有争议的问题,没有标准的治疗模式。目的探讨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经脑转移治疗后发生颅内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282例,整理28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卡氏评分、颅外控制情况、颅外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数目、脑转移症状、脑转移时间、脑转移治疗方案、肺原发灶治疗情况及肺癌专用诊断评估预后分级(Lung-molGPA)。全脑放疗结束4周或口服靶向药物4周评价颅内疗效并开始进行随访,记录脑转移后生存时间(OS-BM)、颅内无进展时间(iPFS)、颅内控制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脑转移后生存曲线和颅内无进展生存曲线,治疗后颅内失败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基本信息:282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随访时间为3.0~9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4个月。282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28.5%,中位OS-BM为45个月;3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38.4%,中位iPFS为24个月。(2)颅内失败患者分析:48.9%(138/282)的患者发生颅内失败;发生颅内失败患者的脑转移症状、脑转移治疗方式、Lung-molGPA与未发生颅内失败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转移治疗方式是发生颅内失败的影响因素〔OR=1.992,95%CI(1.308,3.437),P=0.004〕;脑转移治疗方式中全脑放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患者3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51.6%,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26.7%(χ^(2)=10.769,P=0.001)。(3)颅内失败患者亚组分析:以中位颅内失败时间10.0个月为界限,分为早失败组71例和晚失败组67例;早失败组3年生存率为5.9%,低于晚失败组的42.1%(χ^(2)=51.88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外转移器官数目是脑转移治疗后颅内早失败的影响因素〔OR=0.336,95%CI(0.126,0.894),P=0.029〕;颅外转移器官数目≥4个患者3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4.2%,低于颅外转移器官数目≤3个患者的14.0%(χ^(2)=4.993,P=0.025)。结论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脑转移治疗后颅内失败影响因素为脑转移治疗方式,应用全脑放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较单纯靶向药物治疗可以延缓颅内失败时间,约降低50%的颅内失败风险。颅外转移器官数目与脑转移治疗后颅内较早发生失败相关,颅外转移器官数目≥4个的患者发生颅内失败会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转移 治疗失败 EGFR基因突变 脑转移 颅内失败 全脑放疗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气候变化诱导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锦旗 宋玉芝 薛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及气候变化诱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综述。CO_(2)浓度升高促进浮游植物大量增殖;水温升高引起水体分层现象加剧,底层缺氧更加严重,沉积物营养盐释放加剧,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降水变率、强降水发生的概率增... 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及气候变化诱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综述。CO_(2)浓度升高促进浮游植物大量增殖;水温升高引起水体分层现象加剧,底层缺氧更加严重,沉积物营养盐释放加剧,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降水变率、强降水发生的概率增加,会加剧土壤中氮的流失,导致水体营养盐浓度增加;太阳辐射减弱会导致水下光照减少,加速沉水植物的衰亡,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进一步恶化水下光照环境;风速降低会延长水体分层时间,提高水体稳定性,造成底层缺氧,加大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台风等热带气旋引发的强风浪会促进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释放,有利于蓝藻细胞团增大,获得更大的浮力,带来的暴雨还会将周围营养盐携带入水体,促进藻类生长。以上这些气候变化主要特征还会相互作用,加大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风险,继而对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间接影响。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气候变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主要特征之间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内外源污染与气候变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率;水生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_(2)浓度 水温升高 太阳辐射 降水变率
下载PDF
气溶胶对陆生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锦旗 宋玉芝 黄进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陆生植物生长过程受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土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气溶胶粒子通过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并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改变云的物理特性及生命期对上述环境因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气溶胶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溶... 陆生植物生长过程受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土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气溶胶粒子通过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并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改变云的物理特性及生命期对上述环境因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气溶胶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溶胶覆盖植物叶片,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气孔导度及对阳光的利用率等;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溶胶可降低入射太阳辐射量并降低光合作用及净初级生产力,但同时又会增加散射辐射量,增加植物可利用光合有效辐射,产生相互矛盾的结果;气溶胶还通过影响降水和气温,进一步影响植物对光、水、热的利用等方面。气溶胶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以间接影响为主,直接影响较少。其次,各种大气气溶胶对植物的伤害作用超过大气气溶胶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在人为气溶胶中,硫酸盐、黑碳及粉尘对植物生长以抑制作用为主,而氮化物中氮沉降既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含氮气溶胶形成的酸雨及光化学烟雾又会抑制植物生长。自然气溶胶中,火山气溶胶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沙尘总体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而生物气溶胶及宇宙尘埃的影响研究还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太阳辐射 降水 人为气溶胶 自然气溶胶
下载PDF
99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玉芝 吴晓琳 +3 位作者 甄婵军 李静 白文文 乔学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8-705,共8页
背景与目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预后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以早期病变为主,常见原发灶局部外侵,早期患者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生存预后及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背景与目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预后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以早期病变为主,常见原发灶局部外侵,早期患者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生存预后及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证实的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患者99例,发病平均年龄45.5岁(6~76岁),男女发病比例2.1∶1;56.6%患者伴有B症状;单纯放疗7例,单纯化疗29例,放化综合治疗63例;中位放疗剂量52 Gy(34~60 Gy),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化疗患者73例,不含19例,中位化疗周期为6个(1~12个)。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9.9个月,中位局控时间73.5个月。全组患者1、2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8%、68.8%和61.4%;1、2和5年局控率分别为84.5%、81.6%和78.3%;1、2和5年无远处失败生存率分别为83.4%、83.4%和76.8%。单纯放疗或放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5年总生存率为66.0%和47.3%(χ~2=4.782,P=0.029),5年局控率为85.8%和58.7%(χ~2=5.949,P=0.015)。不伴原发肿瘤侵犯(primary tumor invasion,PTI)患者与伴有PTI患者比较,5年总生存率为71.5%和55.5%(χ~2=4.950,P=0.026);5年局控率为81.5%和72.0%(χ~2=0.983,P=0.321)。全组近期疗效评价达CR者62例(62.6%),治疗有效率83.8%,疾病控制率85.8%。评价CR患者与非CR患者5年生存率为84.1%和27.6%(χ~2=31.566,P=0.000);5年局控率为92.2%和52.4%(χ~2=18.417,P=0.000)。结论: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单放或放化综合治疗比单纯化疗疗效好,与生存有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有Ann Arbor分期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与局控有关的独立预后因素仅有L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下载PDF
3D-TOF相机在空间近距离目标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玉志 卢纯青 王立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9,共7页
3D-TOF相机具有同时获取目标的灰度和深度图像的功能,从而能够实时得到目标物体的三维点云,实现三维成像.主要介绍了3D-TOF相机的工作机理以及应用场景等,同时模拟空间近距离目标探测的应用对目标进行成像研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对目标... 3D-TOF相机具有同时获取目标的灰度和深度图像的功能,从而能够实时得到目标物体的三维点云,实现三维成像.主要介绍了3D-TOF相机的工作机理以及应用场景等,同时模拟空间近距离目标探测的应用对目标进行成像研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对目标物成像的影响因素以及相机的误差来源和误差的校正方法,并通过相机对深度信息的获取,对相机的距离探测精度进行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OF相机 三维成像 精度
下载PDF
基于TOF计算成像的三维信息获取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卢纯青 宋玉志 +1 位作者 武延鹏 杨孟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159,共7页
TOF三维成像技术具有帧内并行主动探测、获取景物信息的实时性好、环境光影响小、测量精度高、抗运动干扰性强、平均功耗低等优势,在三维智能感知、工业检测、SLAM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自主导航,驾驶控制与智能系统中作为... TOF三维成像技术具有帧内并行主动探测、获取景物信息的实时性好、环境光影响小、测量精度高、抗运动干扰性强、平均功耗低等优势,在三维智能感知、工业检测、SLAM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自主导航,驾驶控制与智能系统中作为获取实时三维成像信息的传感器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了两类TOF成像的原理及特点,论述了其系统组成,并将TOF成像原理与其他主流三维成像技术进行了对比,对其主要误差来源和类型进行了归类和分析,研究了测量误差模型。TOF成像作为新一代三维成像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可以有效提升智能系统的成像感知能力和测量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F 三维场景 幅度调制 相位检测 误差类型
下载PDF
基于相关法飞行时间三维感知的误差机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纯青 宋玉志 +1 位作者 武延鹏 杨孟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8-146,共9页
飞行时间测量是三维感知系统的重要原理之一。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基于信号相关法的飞行时间测量系统以其无活动部件、高集成度、低功耗的优势,在三维成像领域迅速发展。文中系统研究了基于信号相关的飞行时间测量技术的数学原... 飞行时间测量是三维感知系统的重要原理之一。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基于信号相关法的飞行时间测量系统以其无活动部件、高集成度、低功耗的优势,在三维成像领域迅速发展。文中系统研究了基于信号相关的飞行时间测量技术的数学原理,分析了其误差来源及其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飞行时间成像系统的光源误差、多路径误差和环境光是制约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感知 飞行时间 相关函数 主动式成像 抗饱和
下载PDF
Particle Densities of the Atmospheric-Pressure Argon Plasmas Generated by the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被引量:1
11
作者 PAN Jie LI Li +3 位作者 WANG Yunuan XIU Xianwu WANG Chao song yuzhi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081-1088,共8页
Atmospheric-pressure argon plasma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potential in many industri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a 1-D fluid model is used for studying the particle dens... Atmospheric-pressure argon plasma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potential in many industri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a 1-D fluid model is used for studying the particle d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gon plasmas generated by the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The temporal evolutions of the axial particle density distributions are illustrat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changing the main discharge conditions on the averaged particle densities are researched by independently varying the various discharge condition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the ion density reach two peaks near the momentary cathodes during the rising and the falling edges of the pulsed voltage. Compared with the charged particle densities, the densities of the resonance state atom Arr and the metastable state atom Arm have more uniform axial distributions, reach higher maximums and decay more slowly. During the platform of the pulsed voltage and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pulses, the densities of the excited state atom Ar* are far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rr or the Arm. The averaged particle densities of the different considered particl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s of the amplitude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pulsed voltage. Narrowing the discharge gap and increasing the 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e dielectric also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averaged particle densities. The effects of reducing the discharge gap distance on the neutral particle densitie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influences on the charged particle den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n plasma particle density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玉志 张兵涛 《河南科技》 2017年第7期152-155,共4页
以聚偏氟乙烯为膜材料,采用干-湿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改性蒙脱土添加量及制膜工艺凝胶浴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改性蒙脱土添加量的增加,PVDF中空纤维膜纯水通量增大,而对BSA的截留率下降。添加... 以聚偏氟乙烯为膜材料,采用干-湿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改性蒙脱土添加量及制膜工艺凝胶浴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改性蒙脱土添加量的增加,PVDF中空纤维膜纯水通量增大,而对BSA的截留率下降。添加改性蒙脱土后,膜丝抗拉强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中空纤维膜 膜制备
下载PDF
中医延续护理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衣艳 陈彦 +1 位作者 宋玉芝 孙春蕾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5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究中医延续护理对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SHS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 目的:探究中医延续护理对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SHS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患侧上肢疼痛(VAS)评分、患侧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及焦虑抑郁(HA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延续护理利于SHS患者患侧上肢疼痛的缓解、运动功能的提高,并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延续护理 肩手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监测时代脑预防照射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瑞 乔学英 +3 位作者 景仲昊 宋玉芝 王硕烁 李静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0,共7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时代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根治性放化疗后疗效评价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行全脑预防性照射(PCI)的疗效及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7-01-2017-06-3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时代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根治性放化疗后疗效评价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行全脑预防性照射(PCI)的疗效及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7-01-2017-06-3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的177例LS-SCLC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行PCI分为PCI组(77例)和非PCI组(100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增强MRI监测随访,发生脑转移后行挽救性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行预后分析。结果 PCI组和非PCI组的1、2、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9%、70.3%、51.5%和90.9%、44.4%、25.1%,χ^(2)=13.547,P<0.001;无脑转移生存率(BMFS)分别为97.1%、76.8%、70.5%和68.9%、53.6%、46.9%,χ^(2)=19.284,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CI(HR=0.497,95%CI:0.300~0.825,P=0.007)及初始治疗疗效CR(HR=3.142,95%CI:1.722~5.730,P<0.001)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同样PCI(HR=0.338,95%CI:0.181~0.631,P=0.001)及初始治疗疗效CR(HR=3.078,95%CI:1.473~6.431,P=0.003)也是BMF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在MRI时代,LS-SCLC根治性放化疗后行PCI仍可获益,优势人群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脑预防性照射 脑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太湖附泥藻类时空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玉芝 吴雨霏 李浩然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探讨太湖附泥藻类时空分析及与N、P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季节采取太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环境中的氮、磷含量及其他理化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析附泥藻类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a)、叶绿素... 为探讨太湖附泥藻类时空分析及与N、P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季节采取太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环境中的氮、磷含量及其他理化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析附泥藻类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岩藻黄素(Fuco)及玉米黄素(Zea)含量。结果表明:太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N、P浓度空间差异明显,水体中TN、TP及总溶解性磷均表现为梅梁湾>贡湖湾>胥口湾,且空间差异显著(P<0.05),而胥口湾表层沉积物中TP及Fe-P含量显著低于梅梁湾及贡湖湾(P<0.05)。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Chl.a)及3种特征色素含量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从空间上看,Chl.a最高值出现在贡湖湾,其值为(12.79±3.69)μg/g,最低值出现在胥口湾,其值为(2.46±1.14)μg/g。在秋季及夏季,贡湖湾附泥藻类Chl.a及3种特征色素含量高于梅梁湾,梅梁湾又高于胥口湾;在春季,梅梁湾附泥藻类Chl.a高于贡湖湾及胥口湾。从季节上看,附泥藻类Chl.a与特征色素Chl.b变化一致,梅梁湾与胥口湾在春季较高,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贡湖湾则是秋季较高,春季和夏季次之。从特征色素的比例来看,太湖各湖区附泥藻类优势种群为硅藻及蓝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及特征色素时空异质性与太湖沉积物磷含量密切相关,尤其是沉积物无机磷含量,为进一步研究附泥藻类生态学功能,以及深入探求太湖富营养化治理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泥藻类 特征色素 太湖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43
16
作者 芦凤娟 吕红 +4 位作者 宋玉芝 张皓 魏民 王传霞 杨丽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72-1577,共6页
目的基于循证的方法和要求,遴选获取国内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指... 目的基于循证的方法和要求,遴选获取国内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Up to Date、Cochrane Database、PubMed、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老年医学会网站、美国麻醉护士学会网站、欧洲麻醉学会网站、印度精神病学会网站、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网站、欧洲创伤和急诊外科学会网站、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分别采用AGREEⅡ评分、系统综述评价工具、JBI(2016)对纳入的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进行2人独立文献质量评价,结合专业人员判断,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临床实践指南4篇,系统评价2篇,最佳实践建议1篇,专家共识2篇。从谵妄危险因素评估、谵妄筛查、谵妄预防、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医务工作者培训及评价等6个方面汇总最佳证据共13条。结论骨科医护人员应接受谵妄预防知识培训,选择结构化的工具进行谵妄风险因素评估,定期进行谵妄筛查。证据应用人员需结合医院及临床实际,选择合适的最佳证据,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老年人 髋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紫杉醇联合卡铂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宋玉芝 李润霄 +3 位作者 甄婵军 李静 周志国 乔学英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2035-2038,2043,共5页
目的观察累及野调强放疗联合周方案紫杉醇及卡铂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食管癌患者30例,累及野调强放疗,剂量60Gy/2Gy,同步每周紫杉醇(45mg/m^2)+卡铂(AUC=2)化疗,结束后序贯化疗2个周期[紫杉醇(150mg/... 目的观察累及野调强放疗联合周方案紫杉醇及卡铂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食管癌患者30例,累及野调强放疗,剂量60Gy/2Gy,同步每周紫杉醇(45mg/m^2)+卡铂(AUC=2)化疗,结束后序贯化疗2个周期[紫杉醇(150mg/m^2)+卡铂(AUC=5),每21天1个周期]。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6.4个月,3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0.7%、66.7%和74.5%。全部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疗。中位周方案化疗次数为4周次。近期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者10例,治疗有效率96.6%。≥3级骨髓抑制20.0%,≥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肺炎、恶心和呕吐分别为13.3%、6.7%和20.0%。1例患者出现5级晚期放射性食管损伤。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根治性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良好,毒副反应中等,耐受性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放疗 同期化疗 毒性反应
下载PDF
食管鳞癌SIB—IMRT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白文文 宋玉芝 +4 位作者 乔永志 付丽媛 张若辉 甄婵军 乔学英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0-575,共6页
目的 观察食管鳞癌患者同期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疗效并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9—2015年间101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SIB-IMRT,PTV处方剂量5040 cGy分28次(180 cGy/次),PGTV 6020 cGy分28次(215 cGy/次)或6160 cGy... 目的 观察食管鳞癌患者同期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疗效并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9—2015年间101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SIB-IMRT,PTV处方剂量5040 cGy分28次(180 cGy/次),PGTV 6020 cGy分28次(215 cGy/次)或6160 cGy分28次(220 cGy/次),1 次/d,5 次/周,全程放疗时间为5.5周。观察其不良反应、治疗失败方式及LC和OS率。结果 1、3、5年样本数分别为101、84、45例。1、3、5年LC率分别为81.6%、70.4%、68.4%,OS率分别为72.3%、49.4%、45.2%,中位生存期3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临床分期(Ⅰ/Ⅱ/Ⅲ期)、近期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为影响OS的因素(P=0.016、0.000、0.005、0.000)。单次分割215 cGy和220 cGy组LC和OS相近(P=0.283、0.951)。全组1、2、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0.9%、2.0%、2.0%,1、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3.4%、10.9%、4.0%,无一发生急性食管穿孔和出血。5例患者出现晚期放射性肺炎(2例死亡),1例晚期食管狭窄,2例食管穿孔并出血,2例单纯食管出血。220 cGy组急性放射性肺炎、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于215 cGy组(P=0.062、0.024)。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占总治疗失败的62.5%。结论 食管癌SIB-IMRT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疗效较佳,单次分割220 cGy较215 cGy的LC和OS未提高且增加了不良反应。临床分期、近期疗效为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疗法 同期推量 预后
原文传递
水体及沉积物氮磷水平对附植藻类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玉芝 丰叶 +1 位作者 王锦旗 营成曦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21-4727,共7页
为了探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沉积物及水体氮、磷浓度对附植藻类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及沉积物氮、磷升高对苦草(Vallisnerianatans(Lour.) Hara)上附植藻类生长、群落组成及其体内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 为了探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沉积物及水体氮、磷浓度对附植藻类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及沉积物氮、磷升高对苦草(Vallisnerianatans(Lour.) Hara)上附植藻类生长、群落组成及其体内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水中氮、磷含量升高,附植藻类生物量及附植藻类氮、磷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p<0.01).随着水体可获得的氮、磷浓度升高,附植藻类的相对丰度有所变化,舟形藻(Navicula)、小球藻(Chlorella)及微囊藻(Microcystis)相对丰度随着氮、磷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直链藻(Melosira)则相反,但舟形藻、直链藻、微囊藻、小环藻(Cyclotella)和小球藻均为群落的优势属种.沉积物氮、磷含量升高对附植藻类生物量、优势种丰度及群落氮、磷含量影响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实验条件下,沉积物氮、磷含量对附植藻类影响不大,而水体氮、磷浓度升高显著地促进了附植藻类生长.研究结果也为解释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衰退及消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沉积物 氮磷 附植藻类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在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惠惠 李娜 +3 位作者 魏民 宋玉芝 陈宝花 张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8期2431-2436,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社会支持、出院准备度和生活质量间的关系,并分析出院准备度在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社会支持、出院准备度和生活质量间的关系,并分析出院准备度在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中心行手术治疗的2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SSRS)、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3.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应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问卷有效率为87.73%(193/220)。结果193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RHDS总分为(79.39±6.42)分,SSRS总分为(38.62±6.74)分,SF-12总分为(65.39±9.28)分。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社会支持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r=0.39,P<0.01),出院准备度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67,P<0.01),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56,P<0.01)。路径分析结果表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能够正向预测生活质量(β=0.54,P<0.01),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出院准备度(β=0.23,P<0.01)和生活质量(β=0.34,P<0.01),出院准备度在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242,占总效应的26.76%。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处于较低水平,出院准备度在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护理人员应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以及出院准备度,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出院准备度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