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肺癌模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1
作者 郭楠楠 苏翔宇 +1 位作者 杜海娜 任安晶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54-459,共6页
目的 探讨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肺癌模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模型组(14只),桑白皮总黄酮低(16只)、中(16只)、高剂量组(18只)。使用乌拉坦诱导建立小鼠肺癌模型,从造模首日开始,桑白皮总黄酮低、中、高剂... 目的 探讨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肺癌模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模型组(14只),桑白皮总黄酮低(16只)、中(16只)、高剂量组(18只)。使用乌拉坦诱导建立小鼠肺癌模型,从造模首日开始,桑白皮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桑白皮总黄酮15、30、60 mg/kg,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1次/d,连续16周,第16周试验结束时统计各组存活小鼠的肺癌发生率、肺肿瘤结节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中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发生率、肺肿瘤结节数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剂量桑白皮总黄酮组肺癌发生率、肺肿瘤结节数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随着桑白皮总黄酮剂量的增加,肺癌发生率、肺肿瘤结节数量下降幅度逐渐明显。模型组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NSE、CA125、CA19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各剂量桑白皮总黄酮组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NSE、CA125、CA199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随着桑白皮总黄酮剂量的增加,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NSE、CA125、CA199浓度逐渐降低。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N-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桑白皮总黄酮组小鼠肺组织中N-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随着桑白皮总黄酮剂量的增加,上述变化逐渐明显。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桑白皮总黄酮组小鼠肺组织中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随着桑白皮总黄酮剂量的增加,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桑白皮总黄酮能够有效抑制乌拉坦诱导的小鼠肺癌发生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小鼠 桑白皮总黄酮 上皮-间质转化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圆佳 程宇琪 +3 位作者 晏和智 苏翔宇 陈娴瑜 姜红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4-99,共6页
目的 探究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部老年期抑郁症患者119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 目的 探究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部老年期抑郁症患者119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对认知总分、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语言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焦虑的程度对认知总分、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脂水平异常对认知总分、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既往史对认知总分、语言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发病年龄、抑郁程度、ApoE基因、职业状态、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均对个别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损害,其中年龄、焦虑程度,血脂水平异常、既往史等因素可能是中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障碍 认知损害 APOE基因
下载PDF
绷板干燥工序中皮革最佳拉伸点的试验探究与识别定位算法研究
3
作者 桓源 任工昌 +3 位作者 苏翔宇 金光 杨一铭 张衡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5期8-14,18,共8页
本文旨在解决皮革绷板干燥工序中皮革最佳拉伸点的自动化选取难题。通过对大量皮革轮廓和人工拉伸绷展皮革的工艺动作进行分析,确定了选择合理的皮革必选拉伸点和拉伸间距是提高皮革得革率的关键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头尾两侧与平... 本文旨在解决皮革绷板干燥工序中皮革最佳拉伸点的自动化选取难题。通过对大量皮革轮廓和人工拉伸绷展皮革的工艺动作进行分析,确定了选择合理的皮革必选拉伸点和拉伸间距是提高皮革得革率的关键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头尾两侧与平行中脊线身体两侧的最佳拉伸点间距分别为12 cm和9 cm。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简骨架法和画圆相交法的皮革最佳拉伸点识别定位算法。该算法通过机器视觉获取皮革源图像,并经过预处理去除图像缺陷和突出轮廓。然后,利用细化算法提取图像骨架,通过卷积运算筛选出皮革中的脊线和四肢,得到最简骨架,从而确定必选拉伸点。在确定必选拉伸点的基础上,利用画圆相交法确定皮革的其他轮廓区域,并获取其余拉伸点。本文的最佳拉伸点识别算法对于皮革拉伸板干燥工序的自动装备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提高皮革得革率和优化工艺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绷板干燥 最佳拉伸点 自动化选取 图像处理 算法
下载PDF
中国滇西地区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杀菌剂筛选
4
作者 苏奇倩 何鹏搏 +7 位作者 何俊 张华玲 周会明 冯之俊 谢艳兰 苏向宇 于龙凤 谭万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4,共14页
本研究旨在弄清滇西地区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及筛选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杀菌剂.从云南西部不同地区采集葡萄病叶样品,通过分离培养和纯化共获得13株真菌纯培养,经离体叶片接种证病试验验证,其中7株刺盘孢真菌(编码PT23-01~PT23-07)为葡萄炭... 本研究旨在弄清滇西地区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及筛选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杀菌剂.从云南西部不同地区采集葡萄病叶样品,通过分离培养和纯化共获得13株真菌纯培养,经离体叶片接种证病试验验证,其中7株刺盘孢真菌(编码PT23-01~PT23-07)为葡萄炭疽病的致病菌.通过PCR扩增获得这7个致病菌株的内转录间区(ITS)、肌动蛋白、钙调蛋白、组蛋白3和β-微管蛋白2基因(ACT,CAL,HIS3,TUB2)序列并提交到NCBI GenBank,用Megablast软件在线进行Blast-n比对结果显示,这7个菌株与刺盘孢属相应种类的相似性分别达到99.27%~100%.进一步用MEGA7.0构建基于4个蛋白基因的系统演化树分析,其显示PT23-01,PT23-03,PT23-04和PT23-05与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jo.3)聚于同一末端分枝(BT=100),PT23-2和PT23-07与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 AV103)处于同一分枝(BT=94),而PT23-06则与暹罗刺盘孢(C.siemense ABS125375)聚为同一分枝(BT=98),这与Blast-n比对的结果一致.在所鉴定的3种病菌中,C.gloeosporioides是优势病原菌,从滇西各地区样品中均被分离到;而C.siemense在文献中尚未见有侵染葡萄的报道,是导致葡萄炭疽病的一种新病原菌;本研究简要地描述了这3种病菌的形态特征.通过菌落生长法测定,8种供试杀菌剂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盘长孢刺盘孢的菌落生长,不同供试药剂对同一种菌的抑菌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25%甲硫乙唑醇SA和30%苯甲吡唑脂SA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达92.25%和95.87%(p<0.01),EC 50值分别为1.103 mg/mL和1.521 mg/mL.室内测定结果显示,两种药剂对葡萄炭疽病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控病率分别达到85.03%和91.54%(p<0.01).本研究结果为滇西地区葡萄炭疽病的正确诊断鉴定和有效控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 多基因鉴定 刺盘孢菌 杀菌剂筛选 抑菌控病效果
下载PDF
不同植物精油及精油成分体外抗氧化性能评定 被引量:3
5
作者 苏翔宇 何剑波 +5 位作者 郭升岚 史海涛 郭春华 吕继蓉 余淼 李建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14,共7页
为比较天然植物精油与精油活性成分单体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方法,以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化剂,BHT)为对照,测定了牛至油、丁香油、薰衣草油等5种植... 为比较天然植物精油与精油活性成分单体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方法,以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化剂,BHT)为对照,测定了牛至油、丁香油、薰衣草油等5种植物精油和丁香酚、香芹酚、肉桂醛等20种精油成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从中筛选出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90%以上植物精油和精油成分,以及清除率低于90%,但生产中常用的柠檬醛、肉桂醛、柠檬烯,测定其IC50值。结果表明:(1)在浓度为200 mg/mL时,牛至油、丁香油、薰衣草油、肉桂油、缬草油、丁香酚、百里香酚、香芹酚、松油醇、香草醛和BHT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90%以上;柠檬醛、肉桂醛和柠檬烯的清除率分别是84.79%、45.55%、36.21%。(2)当浓度降为20 mg/mL时,牛至油、丁香油、薰衣草油、丁香酚、百里香酚、香芹酚、香草醛和BHT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仍在90%以上,但肉桂油、缬草油和松油醇的清除率有所降低,分别为48.90%、38.51%、43.01%。(3)根据IC50值,几种精油和精油成分的抗氧化性能强弱依次为丁香酚(0.008 4 mg/mL)>丁香油(0.012 7 mg/mL)>薰衣草油(0.358 0 mg/mL)>BHT(0.641 5 mg/mL)>牛至油(0.684 4 mg/mL)>百里香酚(0.970 9 mg/mL)>香草醛(1.148 3 mg/mL)>香芹酚(1.478 6 mg/mL)>柠檬醛(48.799 2 mg/mL)>肉桂醛(124.365 9 mg/mL)>柠檬烯(213.184 2 mg/mL)。综上,丁香酚、丁香油、薰衣草油、牛至油、百里香酚、香草醛以及香芹酚均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中丁香酚、丁香油、薰衣草油的抗氧化能力分别是BHT的76.37、50.51、1.7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成分 牛至油 百里香酚 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
下载PDF
复方精油在肉兔日粮中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翔宇 郭升岚 +5 位作者 何剑波 吕继蓉 余淼 黄明亚 史海涛 郭春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0,共7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肉兔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精油(CEO)对肉兔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清免疫、抗氧化性能和兔肉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复方精油在肉兔日粮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240只(公母各半)35日龄断奶、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 本试验旨在探究肉兔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精油(CEO)对肉兔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清免疫、抗氧化性能和兔肉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复方精油在肉兔日粮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240只(公母各半)35日龄断奶、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兔子。对照组:基础日粮,CEO 150组:基础日粮+150 mg/kg CEO,CEO 300组:基础日粮+300 mg/kg CEO,CEO 450组:基础日粮+450 mg/kg CEO,CEO 600组:基础日粮+600 mg/kg CEO。预饲期5 d,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果表明:(1)复方精油组全期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精油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4、15~28、43~56 d以及试验全期的采食量(P <0.05);精油组与对照组相比全期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P=0.06)。(2)试验组胴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P <0.1),随精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6);但添加复方精油对全净堂率和半净堂率影响不显著(P> 0.05)。(3)复方精油显著降低了试验组的蒸煮损失率(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降低了6.71%,且有符合二次曲线的趋势(P=0.07);试验组较对照组肉色的红度显著提高(P <0.01),且符合线性趋势(P <0.01)。(4)添加不同浓度的复合精油显著提高了肉兔血液中IgG的含量(P <0.05),且当添加量为300 mg/kg时血液中Ig G的含量最高;试验组肉兔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3),抗氧化能力提高。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0~600 mg/kg的复方精油,可以改善肉兔的生产性能、肉品质、免疫力、抗氧化能力,其中胴体重、蒸煮损失率与肉色a*呈现出二次曲线的剂量效应,胴体重、蒸煮损失率随添加量的增加,效应增强,但复方精油添加量过高,则表现出负面效应。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添加量为3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精油 肉兔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血清免疫 抗氧化
下载PDF
AUV避障路径动态快速规划算法研究
7
作者 苏祥宇 何燕 《机械与电子》 2023年第9期42-47,共6页
为提高AUV避障路径规划的快速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安全会遇距离的避障路径动态快速规划算法。根据AUV和目标船的会遇态势动态评估碰撞风险,通过设定最小安全会遇距离实时解算避障航路点位置。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针对某型AUV设计空间制... 为提高AUV避障路径规划的快速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安全会遇距离的避障路径动态快速规划算法。根据AUV和目标船的会遇态势动态评估碰撞风险,通过设定最小安全会遇距离实时解算避障航路点位置。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针对某型AUV设计空间制导与控制算法,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仿真环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避障路径动态快速规划算法能够实现复杂会遇局面下的快速路径规划,有效提高了AUV航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安全会遇距离 自主避障 快速路径规划
下载PDF
4个茶树品种试制白茶的感官品质特征比较分析
8
作者 李双荣 冯之俊 +3 位作者 苏向宇 吴成远 张仙美 李春贵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期104-106,117,共4页
本文以清水3号、早春翠芽、早春雪芽、普景1号4个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依据白茶加工技术规范工艺流程制得云南白茶。通过对4个品种试制样的感官审评分析,筛选确定以早春雪芽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流程生产的云南白茶品质最佳,其... 本文以清水3号、早春翠芽、早春雪芽、普景1号4个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依据白茶加工技术规范工艺流程制得云南白茶。通过对4个品种试制样的感官审评分析,筛选确定以早春雪芽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流程生产的云南白茶品质最佳,其外形灰绿肥壮,叶背显毫,汤色黄绿清澈,香气鲜嫩带毫香,滋味鲜爽香甜,叶底肥嫩柔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感官审评 适制性 茶树品种
下载PDF
三个低咖啡碱茶树品系(种)红茶与绿茶的品质研究
9
作者 刘学艳 于龙凤 +1 位作者 苏向宇 吴成远 《茶叶通讯》 2023年第3期370-375,共6页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6个茶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茶样感官品质符合普通的红茶、绿茶国家标准;内含成分含量方面,所有茶样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低于0.5%,可作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3个绿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5.8%~17.8%,3个红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0.2%~13.2%。茶色素含量方面,3个红茶样以茶褐素(5.4%~7.9%)和茶红素(6.2%~6.4%)为主;儿茶素含量方面,6个茶样的儿茶素均以EGCG、EGC为主。1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红茶,2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绿茶,3号茶树加工红茶和绿茶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咖啡碱 茶叶 茶树品种(系) HPLC
下载PDF
不同复方精油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腹泻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翔宇 郭升岚 +5 位作者 何剑波 吕继蓉 余淼 黄明亚 史海涛 郭春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5-68,共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复方精油(CEO)对肉兔健康状况、生长性能、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复方精油在肉兔饲粮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从60窝33日龄断奶伊拉肉兔中,每窝选择4只健康、体重接近(0.798±0.083)kg的仔兔,以窝为单位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复方精油(CEO)对肉兔健康状况、生长性能、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复方精油在肉兔饲粮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从60窝33日龄断奶伊拉肉兔中,每窝选择4只健康、体重接近(0.798±0.083)kg的仔兔,以窝为单位随机分成4组;(1)对照组,基础饲粮;(2)试验Ⅰ组,基础饲粮+300 mg/kg CEOⅠ;(3)试验Ⅱ组,基础饲粮+300 mg/kg CEOⅡ;(4)试验Ⅲ组,基础饲粮+300 mg/kg CEOⅢ;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兔,共240只试验兔,试验期共42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试验组的腹泻率为1.05%~1.76%,试验组的腹泻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6),试验Ⅱ组的死亡率最低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试验组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2)试验全期(1~42 d)试验Ⅰ、Ⅱ、Ⅲ组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9),分别高9.95%、12.54%和13.71%;试验Ⅰ和Ⅱ组的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分别提高了10.42%和12.50%(P<0.001);而各处理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187)。(3)各处理组出栏肉兔的利润,精油组的效益均好于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的效益分别是对照组的1.85倍、3.81倍和1.83倍。综合来看,以复方精油Ⅱ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兔 复方精油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生物基聚乳酸复合材料3D打印制备含微孔支架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覃柳琪 董先明 +2 位作者 苏祥郁 周武艺 郑文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生物基聚乳酸复合材料用于3D打印直接构建含微孔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探究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扫描电镜表征支架的微观形貌,活/死细胞染色检测支架的细胞黏附情况。【结果】所制备的0.... 【目的】探讨生物基聚乳酸复合材料用于3D打印直接构建含微孔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探究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扫描电镜表征支架的微观形貌,活/死细胞染色检测支架的细胞黏附情况。【结果】所制备的0.6%ADC-PHAP和40%NaCl-PHAP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适用于熔融沉积3D打印。当压缩应变为80%时,0.6%ADC-PHAP和40%NaCl-PHAP支架相应的压缩应力分别为45.27和52.11 MPa;0.6%ADC-PHAP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比40%NaCl-PHAP复合材料低19.5℃;0.6%ADC-PHAP支架的孔隙率达到63.33%,有利于细胞黏附,且细胞相容性比40%NaCl-PHAP支架更好。【结论】生物基聚乳酸复合材料可通过熔融沉积型3D打印直接构建含微孔支架,所制备的0.6%ADC-PHAP支架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共混 3D打印 支架 聚乳酸 生物基材料
下载PDF
重编程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封逍遥 苏翔宇 刘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2-756,共5页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其在多种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且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编程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 ROR)是新近发现的对细胞重编程有重要调控作用的lincRNA,在多能干细胞形成、DNA损伤、氧化...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其在多种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且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编程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 ROR)是新近发现的对细胞重编程有重要调控作用的lincRNA,在多能干细胞形成、DNA损伤、氧化应激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incRNA ROR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并在其发生、发展及治疗等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就lincRNA ROR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重编程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 ROR)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河南沁阳肖寺村元代济渎庙行宫碑记考释
13
作者 苏相禹 牛永利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3,共11页
元延祐六年(1319年)《大元济渎清源善济王行宫遗庙碑》是河南省沁阳市济水故道岸边济渎庙行宫遗存的碑刻。该碑撰文者萧璘应是武陟县萧让第五子。济渎庙在豫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主要有两种分布方式:一是沿济水河道分布,一是在泉眼边... 元延祐六年(1319年)《大元济渎清源善济王行宫遗庙碑》是河南省沁阳市济水故道岸边济渎庙行宫遗存的碑刻。该碑撰文者萧璘应是武陟县萧让第五子。济渎庙在豫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主要有两种分布方式:一是沿济水河道分布,一是在泉眼边、非济水河道附近分布。肖寺村济渎庙行宫属于沿济水河道分布的类型,修造时间较后者更早。碑文“至元十有八年诏封济渎清源善济王”应有误,其准确时间应为“至元二十八年”。通过碑文可知,怀孟路改称怀庆路在元延祐六年三月二十一日至十二月之间。另外,碑文对研究元代加封济渎神封号、豫西北民间济渎信仰、元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碑文还可了解元代儒士崇尚的顺天应时、各守本位、以德化理民等天道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济渎庙行宫碑 济渎信仰 元仁宗
原文传递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electrodes for direct formate fuel cells
14
作者 su xiangyu PAN ZheFei AN L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705-718,共14页
The dual-layer electrode for fuel cells is typically prepared by binding discrete catalyst nanoparticles onto a diffusion layer.Such a random packing forms a dense catalyst layer and thus creates a barrier for mass/io... The dual-layer electrode for fuel cells is typically prepared by binding discrete catalyst nanoparticles onto a diffusion layer.Such a random packing forms a dense catalyst layer and thus creates a barrier for mass/ion transport,particularly for direct liquid fuel cells.Three-dimensional porous electrodes,a thin nano-porous catalyst layer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matrix surface of a foam-like structure,are typically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mass/ion transport.Such a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tructure brings two critical advantages:(i)reduced mass/ion transport resistance for the delivery of the reactants via shortening the transport distance and(ii)enlarged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via reducing the dead pores,isolated particles and severe aggregations,for interfacial reactions.Moreover,the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is capable of fabricating binder-free electrodes,thereby eliminating the use of ionomers/binders and simplifying the fabrication process.In this work,three types o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electrode are fabricated,via different preparation methods,for direct formate fuel cells:(i)Pd/C nanoparticles coating on the nickel foam matrix surface(Pd-C/NF)via a dip-coating method,(ii)Pd nanoparticles depositing on the nickel foam matrix surface(Pd/NF)via reduction reaction deposition,and(iii)Pd nanoparticles embedding in the nickel foam matrix(Pd/(in)NF)via replacement reaction deposition.The latter two are binder-free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electrodes.As a comparison,a conventional dual-layer design,Pd/C nanoparticles painting on the nickel foam layer(Pd-C//NF),is also prepared via direct painting method.It is shown that the us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Pd-C/NF electrode as the anode in a direct formate fuel cell results in a peak power density of 45.0 mW cm^(-2)at 60℃,which is two times of that achieved by using a conventional dual-layer design(19.5 mW cm^(-2)).Thi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uniqu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design,which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mass/ion transport through the porous electrode and enlarges the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accessible active area)for interfacial reactions.In addition,the delivery of the fuel solution is still sufficient even when the flow rate is as low as 2.0 mL min^(-1).It i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direct formate fuel cells using two binder-free electrodes yield the peak power densities of 13.5 mW cm^(-2)(Pd/(in)NF)and 14.0 mW cm^(-2)(Pd/NF)at 60℃,respectively,both of which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power density achieved by using the Pd-C/NF electrode.This is because the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s of two binderfree electrodes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Pd/C-based electrodes,since the specific area of Pd/C nanoparticles is much lar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formate fuel cells dual-layer structure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tructure binder-free mass/ion transport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