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75铝合金的Fe^(11+)离子辐照损伤研究
1
作者 郭义盼 苏洋帆 +2 位作者 张同林 常浩刚 王溪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7075铝合金因其优异的各项性能,作为结构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中。航天器空间环境中存在各种辐射粒子,这些粒子会对航天器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辐照损伤,对其可靠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甚至会导致航天任务失败。通过选取不同剂量下3 MeV... 7075铝合金因其优异的各项性能,作为结构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中。航天器空间环境中存在各种辐射粒子,这些粒子会对航天器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辐照损伤,对其可靠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甚至会导致航天任务失败。通过选取不同剂量下3 MeV的Fe^(11+)离子辐照7075铝合金,采用XRD、AFM和纳米压痕等测试手段对7075铝合金的辐照损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辐照前后7075铝合金的微观组织、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变化。结果显示,离子辐照后的7075铝合金未形成新的相,且结构保持完整,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辐照性能。同时,观察表面发现了由级联碰撞演化及表面缺陷扩散导致的山峰状突起,且样品表面粗糙度和突起的分布密度随剂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另外,纳米压痕测试表明,辐照后样品硬度增加,且随剂量增加,硬度逐渐趋于饱和,经分析可知,样品产生辐照硬化是由于辐照缺陷阻碍了位错的滑移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离子辐照 表面粗糙度 辐照硬化 缺陷
下载PDF
SiC_(p)/Al复合材料的Fe^(11+)离子辐照实验研究
2
作者 郭义盼 张同林 +3 位作者 常浩刚 苏洋帆 张余炼 魏志勇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了解辐照对航天电子元器件封装基板复合材料SiC_(p)/Al的影响,利用3 MeV Fe^(11+)束流进行了不同注量下的辐照实验。辐照完成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纳米压痕仪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XRD分析表明,Fe^(11+)离子入射后材料辐照层应力... 为了解辐照对航天电子元器件封装基板复合材料SiC_(p)/Al的影响,利用3 MeV Fe^(11+)束流进行了不同注量下的辐照实验。辐照完成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纳米压痕仪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XRD分析表明,Fe^(11+)离子入射后材料辐照层应力发生了变化。结合对应的理论模型,对铝基体的位错密度进行计算,发现辐照后铝基体的位错密度增加,SiC颗粒产生非晶化。纳米压痕测试表明,随着离子注量增加,材料辐照硬化程度增加。综上,辐照硬化可能是由于铝合金基体的应力变化导致产生局部高密度位错区,而这些区域阻碍了后续位错的运动,进而导致位错聚集,最终使得材料硬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复合材料 X射线衍射 纳米压痕 辐照硬化 位错密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CuO/γ-Al_2O_3催化双氧水处理聚乙烯醇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扬帆 李梦娟 +1 位作者 李艳艳 葛明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9-1304,共6页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CuO/γ-Al_2O_3催化剂,并用其催化双氧水处理聚乙烯醇(PVA)废水,对比了不同煅烧温度下CuO/γ-Al_2O_3的催化性能以及催化剂投加量、双氧水投加量、PVA初始质量分数对PVA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450℃时...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CuO/γ-Al_2O_3催化剂,并用其催化双氧水处理聚乙烯醇(PVA)废水,对比了不同煅烧温度下CuO/γ-Al_2O_3的催化性能以及催化剂投加量、双氧水投加量、PVA初始质量分数对PVA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450℃时得到的CuO/γ-Al_2O_3催化性能最好,增加CuO/γ-Al_2O_3和双氧水的投加量均有助于降低PVA降解产物黏均分子量,而PVA初始质量分数越高,PVA降解产物的黏均分子量越高。当PVA初始质量分数为1.0%,双氧水投加量为60 mL/L,CuO/γ-Al_2O_3投加量为1.0g/L,反应温度为60℃,溶液初始pH=3时,反应2h后PVA去除率达90%以上,PVA降解产物的黏均分子量从100 773降至3 194,下降了近97%,CuO/γ-Al_2O_3的催化性能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有一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Γ-AL2O3 催化氧化 降解 聚乙烯醇 重复利用性
下载PDF
Fe、Mn、Cu及其复合负载γ-Al2O3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和催化降解PVA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扬帆 李梦娟 葛明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2-1281,共10页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Fe、Mn、Cu及其复合负载的γ-Al_2O_3纳米颗粒,采用了SEM-EDS、BET以及XRD等方法对制备得到的Mn_xO_y/γ-Al_2O_3、Cu_xO_y/γ-Al_2O_3、FexOy/γ-Al_2O_3以及FexCuyMnzOw/γ-Al_2O_3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Fe、Mn、Cu及其复合负载的γ-Al_2O_3纳米颗粒,采用了SEM-EDS、BET以及XRD等方法对制备得到的Mn_xO_y/γ-Al_2O_3、Cu_xO_y/γ-Al_2O_3、FexOy/γ-Al_2O_3以及FexCuyMnzOw/γ-Al_2O_3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浸渍-煅烧法得到的四种纳米颗粒催化剂均可以和双氧水形成非均相类Fenton反应体系,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从而有效降解PVA大分子,降低废水中的PVA浓度.另外还通过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分析法分别确定了Mn_xO_y/γ-Al_2O_3、Cu_xO_y/γ-Al_2O_3、FexOy/γ-Al_2O_3以及FexCuyMnzOw/γ-Al_2O_3纳米颗粒催化双氧水降解处理PVA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GPC和GC-MS分析进一步表征PVA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得到的降解产物后,分析结果表明:Fe、Mn、Cu复合负载的FexCuyMnzOw/γ-Al_2O_3纳米颗粒催化双氧水降解PVA的催化效果相对较好.当PVA初始反应浓度为1%,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1),双氧水投加量为60 mL·L^(-1)时,PVA的浓度下降率可以达到95%以上,降解产物粘均分子量达到1395,分子量下降率达到99%,降解小分子产物主要包括丁酮、苯甲醛、己醛以及乙酸等不饱和小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xOy/γ-Al2O3 MnxOy/γ-Al2O3 CuxOy/γ-Al2O3 FexCuyMnzOw/γ-Al2O3 聚乙烯醇 BBD响应面分析 催化降解 纳米颗粒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改性及其染料吸附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段安阳 李柱泉 +2 位作者 苏扬帆 姚莹梅 黄锋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02-2008,共7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用氢氧化锂水解后得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膜。通过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和一氯乙酸共同改性,制备了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茜素...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用氢氧化锂水解后得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膜。通过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和一氯乙酸共同改性,制备了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茜素绿(AG25)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溶液初始pH、温度、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AG25和MB染料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240和128 mg/g,并且对两种染料在第4次循环使用时仍保持84.44%以上的吸附效率。同时,发现pH是影响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吸附没有达到饱和之前,染料吸附量随着染料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吸附效果对温度没有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醋酸纤维素 阴阳离子改性 双性纤维素 染料吸附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涎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CT及MR影像表现
6
作者 苏扬帆 江舒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1期23-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CT、MR影像特征。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发生在头颈部涎腺的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灶具有多发...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CT、MR影像特征。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发生在头颈部涎腺的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灶具有多发性,CT多呈等密度,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可合并囊变、坏死、钙化以及周围结构侵犯。结论:CT、MR能对复发肿瘤定位、范围及周围组织的侵犯进行评价,降低术后多次复发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术后复发 CT MR
下载PDF
Optically Controlled Coercive Field of MAPbl_(3)/P(VDF-TrFE)Ferroelectric Composite Films
7
作者 su yangfan suN Yiran +3 位作者 ZHOU Dikui TANG Xiaoming HAN Gaorong REN Zhaohu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28-233,共6页
Ferroelectric polymers,such a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trifluoroethylene)[P(VDF-TrFE)or PVTF]have attracted growing interest in developing flexible devices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ferroelectricity and piezoelectri... Ferroelectric polymers,such a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trifluoroethylene)[P(VDF-TrFE)or PVTF]have attracted growing interest in developing flexible devices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ferroelectricity and piezoelectricity.High coercive field(E c)inherent to PVTF for switching its polarization,however,is not beneficial for practical memory or sensor device application.Different strategies,including irradiation and interface control,have been thus developed to reduce E c.Despite many efforts,a facile approach to tailoring intrinsic E_(c) of PVTF has not been documented.In this work,an optically controlled E_(c) was reported,which is achiev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introducing photosensitive MAPbI3 nanocrystals into PVTF matrix.When exposed to the irradiation of 532 nm laser light,a decreased E_(c) of the composites can be achieved reversibly by increasing the light density.The decreased level of E_(c) increases as the MAPbI3 content enhanced,and a 10.7%reduction of E_(c) can be achieved in 15%(mass fraction)MAPbI3/PVTF samples.These result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loading an internal stress on PVTF,which was generated by the photostriction of MAPbI3 nanocrystals.This explanation was further supported by in-situ XRD results under irradiation of 532 nm laser light.Our findings may offer the opportunity to optically modulate the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PVTF composites for optimized device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idene fluoride-trifluoroethylene)[P(VDF-TrFE)] MAPbI_(3) Photostriction Optically controlled coercive field
原文传递
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谢伟槟 刘皓 +5 位作者 孔坚秋 苏扬帆 毕峻铭 董文 林天歆 黄健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6期397-40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合盆腔淋巴清扫的研究进展,探讨盆腔淋巴清扫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6年由同一术者完成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合盆腔淋巴清扫的研究进展,探讨盆腔淋巴清扫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6年由同一术者完成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患者285例,69例(24.2%)发生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为髂内/闭孔淋巴结(57/69,82.6%),其次是髂外淋巴结(37/69,53.6%);真骨盆外淋巴结转移均伴随髂内/闭孔或髂外淋巴结转移;单侧壁膀胱癌可以向对侧盆腔淋巴结转移。T1组淋巴结转移率4.6%(4/87),T2组18.0%(18/100);T3组50.8%(30/59);T4组68.0%(17/2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与分级、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等因素无关。结论髂内/闭孔和髂外淋巴结是膀胱癌最主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肿瘤高分期是影响膀胱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应行至少包括双侧髂内、闭孔、髂外淋巴结的标准淋巴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腹腔镜 膀胱切除术 淋巴清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