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页岩气研究与发展2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聂海宽 党伟 +13 位作者 张珂 苏海琨 丁江辉 李东晖 刘喜武 李沛 李鹏 杨升宇 赵建华 刘秘 陈前 孙川翔 王鹏威 刘子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共33页
中国页岩气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已历经20年,创新形成了以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规律为代表的诸多理论与认识,支撑了国内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23年中国页岩气产量达250×10^(8) m^(3),在当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10%,... 中国页岩气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已历经20年,创新形成了以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规律为代表的诸多理论与认识,支撑了国内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23年中国页岩气产量达250×10^(8) m^(3),在当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10%,页岩气已经成为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量的主力军之一。为了给中国页岩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系统回顾了国内页岩气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历程,归纳总结了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机理、页岩气优质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页岩气源—储协同演化机制、页岩气赋存机理与含气性评价、页岩气富集高产机理与评价、页岩气储层改造、页岩气开采等理论和技术进展,分析研判了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指出了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富集高产机理、基于动态演化过程的页岩气富集区评价方法、低丰度页岩气高效开发技术以及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技术等4个亟需攻关的研究方向。进而针对中国页岩气商业化勘探开发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建议:从新区新领域、老区挖潜及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等方面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攻关探索,以期早日实现中国页岩气多领域多层系、由点到面的大突破和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全方位推进中国页岩气革命,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机理 赋存机理 储层特征 储层改造 高产机理 提高采收率 勘探方向
下载PDF
论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2
作者 聂海宽 张金川 +8 位作者 金之钧 刘全有 李双建 党伟 李沛 边瑞康 孙川翔 张珂 苏海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5-991,共17页
深入探究页岩气富集机理是保障勘探开发高效推进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系统分析,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生成机理、运移机理、赋存机理和保存机理四个方面对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进行了深入... 深入探究页岩气富集机理是保障勘探开发高效推进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系统分析,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生成机理、运移机理、赋存机理和保存机理四个方面对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深层和常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在生成机理方面,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控制了页岩生排烃史、生排烃量和现今含气量;页岩气运移机理涉及运移动力、运移相态、运移方式和运移通道四方面内容,页岩气运移主要是烃源岩内的初次运移,同时讨论了初次运移的影响因素;在赋存机理方面,甲烷—页岩间表现出单/多分子层吸附和微孔充填等多种赋存机制,组分润湿性和孔隙有效性是决定甲烷吸附赋存和解吸运移的关键;在保存机理方面,盖层和物性自封闭是主要的保存机理,构造运动引起的裂缝—流体活动是页岩气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流体活动时间和期次研究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和含气量定量评价的重要内容。页岩气富集机理的系统分析和创新认识为页岩气勘探开发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建议加强页岩气演化历史全过程的动态评价。结合深层和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分析了深层和常压页岩气的成因机制及主要特征,指出了下一步攻关内容及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富集机理 差异富集 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温压耦合作用下四川盆地深层龙马溪组页岩孔渗和岩石力学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川翔 聂海宽 +5 位作者 苏海琨 杜伟 卢婷 陈亚琳 刘秘 李京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8,共12页
为了研究温压耦合变化对深层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岩石力学特征的影响,选择四川盆地威荣和永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岩心样品,设计开展温压条件的上限为120℃、70 MPa的孔渗实验和三轴压缩岩石力学—声波一体化实验。研究结果表... 为了研究温压耦合变化对深层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岩石力学特征的影响,选择四川盆地威荣和永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岩心样品,设计开展温压条件的上限为120℃、70 MPa的孔渗实验和三轴压缩岩石力学—声波一体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微观上的孔渗变化与宏观上的岩石变形相互约束,均呈现先快后缓的变化特征,最大温压实验条件下孔隙度降低34%~71%、渗透率降低85%~97%。随着温压的升高,深层页岩经历了以有机质孔、黏土矿物孔被压缩和微裂缝受压闭合的塑性变形和脆性矿物孔、岩石骨架颗粒本体被压缩的弹性变形;(2)与常温高围压实验对比,高温对孔渗应力敏感的影响显著。高温通过增加岩石塑性,加剧高围压对孔隙的压缩,同时引发岩石骨架颗粒间产生热应力,页岩层理易重新开启或沿层理等软弱面产生新缝,使得页岩渗透率随温度和围压升高而降低的程度减弱;(3)与常温三轴力学实验对比,深层页岩在高温高压耦合作用下,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量显著增加,抗压强度最高达435 MPa、峰值应变超过2%,说明高温增加了岩石塑性,不利于页岩的破裂和裂缝扩展;(4)岩相和矿物组分对深层页岩孔渗和岩石力学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岩性页岩发生脆性破坏的难度和充分程度不同,实际地质条件下页岩的应力应变特征是压裂方案优化调整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龙马溪组 页岩气 孔隙度 渗透率 岩石力学 高温高压 三轴压缩
下载PDF
威荣地区WY23平台页岩气层裂缝地震检测可信度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京昌 卢婷 +4 位作者 聂海宽 冯动军 杜伟 孙川翔 李王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5期614-626,共13页
由于对裂缝发育程度预估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威荣页岩气田的勘探开发效果,加强裂缝预测方面的研究已刻不容缓。应用叠后地震倾角方位属性对WY23平台开展了裂缝检测,并对检测效果从地质、地震、测井以及工程4个方面进行了可信度评价。结果... 由于对裂缝发育程度预估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威荣页岩气田的勘探开发效果,加强裂缝预测方面的研究已刻不容缓。应用叠后地震倾角方位属性对WY23平台开展了裂缝检测,并对检测效果从地质、地震、测井以及工程4个方面进行了可信度评价。结果表明,裂缝具有层控特点,大致以(3)小层顶面为界,裂缝可划分出上下2套裂缝系统,这2套裂缝系统在剖面上均相向而倾,且走向集中在310°,倾角均小于20°,是北东—南西向挤压作用的结果。应用该方法进行裂缝检测,可信度较高,可在WY23以外的开发平台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裂缝 倾角方位属性 龙马溪组 威荣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藏类型、特征及勘探方向
5
作者 边瑞康 孙川翔 +4 位作者 聂海宽 刘珠江 杜伟 李沛 王濡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5-1529,共15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是中国石化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勘探的主战场,钻井受工程技术约束目前深度主要集中在小于4500 m的深层,大于4500 m的超深层尚未取得实质性勘探突破。构造类型是该地区页岩气藏局部深度差异的主控因素,同时也是保存... 四川盆地东南部是中国石化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勘探的主战场,钻井受工程技术约束目前深度主要集中在小于4500 m的深层,大于4500 m的超深层尚未取得实质性勘探突破。构造类型是该地区页岩气藏局部深度差异的主控因素,同时也是保存条件和工程技术条件的重要控制因素,开展页岩气藏构造类型划分和特征研究,查明该地区页岩气藏深度分布的整体特征对后续勘探评价与部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将研究区深层页岩气藏划分为盆缘背斜型、盆缘斜坡型、盆内高陡型和盆内向斜型4种主要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深层页岩气藏的特征和主要勘探目标。盆缘背斜型的阳春沟、新场西部、丁山、林滩场、桂花,以及盆缘斜坡型的新场东部、东溪东部、良村北、永乐-古蔺等目标最为有利。构造类型对储层含气性及产量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控制作用具有盆缘背斜型>盆缘斜坡型>盆内高陡型的特征。同时构造类型还控制着深层页岩气的深度分布特征以及工程改造的效果和资源分布特征,其中改造效果较好的3500~4500 m深层主要分布在盆缘背斜型和盆缘斜坡型,但其资源量占比相对较小,深度大于4500 m的超深层在4种构造类型中都有分布,其资源量占主体地位。综合考虑构造类型、深度分段、资源规模和工程技术条件,认为研究区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应分3个层次逐步开展:①效益攻关盆缘背斜型和盆缘斜坡型3500~4500 m深度段;②突破攻关盆缘背斜型、盆缘斜坡型和盆内高陡型4500~5000 m深度段;③跟踪评价盆内向斜型大于5000 m深度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分布 勘探方向 构造类型 深层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rock mechanics of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deep shale under temperature-pressure coupling in th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被引量:2
6
作者 sun chuanxiang NIE Haikuan +5 位作者 SU Haikun DU Wei LU Ting CHEN Yalin LIU Mi LI Jingch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1期85-98,共14页
To investigate the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rock mechanics of deep shale under temperature-pressure coupling, we selected the core samples of deep shale from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Weirong and ... To investigate the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rock mechanics of deep shale under temperature-pressure coupling, we selected the core samples of deep shale from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Weirong and Yongchuan areas of the Sichuan Basin fo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experiments and a triaxial compression and sound wave integration experiment 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120 ℃ and 70 MP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copic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hange and the macroscopic rock deformation are mutually constrained, both showing the trend of steep and then gentle variation. 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porosity reduces by 34%–71%, and the permeability decreases by 85%–97%. With the ris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eep shale undergoes plastic deformation in which organic pores and clay mineral pores are compressed and microfractures are closed, and elastic deformation in which brittle mineral pores and rock skeleton particles are compacte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experiments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and normal temperature,the experimen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upling reveals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stress sensitivity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High temperature can increase the plasticity of the rock, intensify the compression of pores due to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and induce thermal stress between the rock skeleton particles, allowing the reopening of shale bedding or the creation of new fractures along weak planes such as bedding, which inhibits the decrease of permeabil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Compared with the triaxial mechanical experiment at normal temperature, the tr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peak strain of deep shal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coupling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up to 435 MPa and the peak strain exceeds 2%, indicating that high temperature is not conducive to fracture initiation and expansion by increasing rock plasticity. Lithofacies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have great impacts on the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rock mechanics of deep shale. Shale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ies are different in the difficulty and extent of brittle failure. The stress-strai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s under actu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key support to the optimization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Longmaxi Formation deep shale gas POROSITY PERMEABILITY rock mechanics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triaxial compression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周德华 孙川翔 +1 位作者 刘忠宝 聂海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42,共11页
为探索陆相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以川东北元坝、涪陵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有机碳含量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重点研究了陆相页岩沉积环境与岩性、有... 为探索陆相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以川东北元坝、涪陵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有机碳含量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重点研究了陆相页岩沉积环境与岩性、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空间与含气性、矿物组成、流体性质等气藏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寨段发育浅湖—半深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岩性以页岩夹条带状或薄层状砂岩、介壳灰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或Ⅲ型,TOC为0.33%~3.78%,Ro为1.11%~1.82%,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页岩储层以无机质孔为主,孔隙度为1.5%~6.7%,以小于2nm的微孔和2~50nm的介孔为主,具有良好的含气性(含气量平均为1.49m3/t);页岩可压裂性较好,脆性矿物含量平均达51%。已有12口井获高产油气流,总体表现出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在对比研究陆相页岩与海相页岩特征差异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有利沉积相是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基础,同时受控于岩石组合及岩性成分、有机碳含量、物性参数、流体压力和微裂缝发育程度,以上认识可为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气最佳勘探开发层系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大安寨段 陆相页岩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网络创意群体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旭 孙传祥 +1 位作者 陈昆仑 戚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8,共6页
通过对“新片场”网络平台视频创作人数据的收集,借助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区位熵和岭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网络视频创意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网络视频创意群体空间分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不均衡性和... 通过对“新片场”网络平台视频创作人数据的收集,借助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区位熵和岭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网络视频创意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网络视频创意群体空间分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不均衡性和沿海-内陆差异。网络视频创作人在沿海地区部分中小城市的相对集中度较高,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全国性中心城市在绝对数量上的集聚优势依然明显。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是影响网络视频创作人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公共文化设施、环境质量、人口经济规模等因素影响力较弱,网络创意群体地理集聚的形成机制反映出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区位需求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创意群体 数字文化产业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与演化机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濡岳 胡宗全 +7 位作者 龙胜祥 杜伟 吴靖 邬忠虎 聂海宽 王鹏威 孙川翔 赵建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3-364,共12页
依据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储集空间、物性及含气性等特征,系统分析并探讨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演化机制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影响,提出“生物硅钙控格架、协同演化促生孔、压力演化控保存”的页岩... 依据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储集空间、物性及含气性等特征,系统分析并探讨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演化机制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影响,提出“生物硅钙控格架、协同演化促生孔、压力演化控保存”的页岩储层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岩相、有机孔载体类型及其赋存方式对有机孔的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硅质页岩大尺度有机质充填粒间孔(3~5μm)发育程度高,最利于有机质大孔发育;粘土质页岩受TOC含量和有机质-粘土复合体结构影响,有机孔的孔径分布范围广、平均孔径大,但有机孔总量较小。②同生-早成岩阶段早期形成的生物石英、微生物白云石和黄铁矿等构成的刚性支撑格架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中成岩阶段早期,有机酸的产生和消耗、不稳定矿物溶蚀/蚀变、粘土矿物转化和干酪根生油具有同步性,为生油期液态烃的充注与滞留提供了有利空间。中成岩晚期—晚成岩阶段,干酪根和滞留烃裂解生气、成孔和增压促进了有机孔与微裂缝的发育。③超压对压实作用的缓解利于有机孔形态与页岩物性的保持,对高应力敏感性粘土质页岩物性的保持影响显著,对底部高脆性矿物页岩段影响较低。盆内至盆缘构造的改造与泄压强度逐渐增大,底部硅质页岩物性变化不显著,上部粘土质页岩物性降低显著,封盖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地层压力 储层演化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奥陶系 志留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奥陶系-志留系深层页岩气富集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1
10
作者 聂海宽 李沛 +8 位作者 党伟 丁江辉 孙川翔 刘秘 王进 杜伟 张培先 李东晖 苏海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8-659,共12页
基于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物性、三轴应力和甲烷等温吸附等针对性实验,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深层页岩孔隙度和水平渗透率比中浅层页岩出现较大程度的降低,含气结构以... 基于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物性、三轴应力和甲烷等温吸附等针对性实验,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深层页岩孔隙度和水平渗透率比中浅层页岩出现较大程度的降低,含气结构以游离气为主。②深层页岩偏应力和轴向应变等参数增大,导致破裂难度增加。③受构造位置和形态、裂缝特征和流体活动期次等控制,深层页岩气保存条件更复杂。④为实现深层页岩气经济开发,深化地质认识是基础,探索针对性压裂改造工程工艺是关键。⑤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带—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LM1—LM3笔石带)硅质页岩、含灰硅质页岩是深层页岩气富集高产层段和水平井穿行的有利靶窗,厚度超过10 m的焦石坝、武隆、长宁和泸州等地区是深层页岩气最有利富集区。研究指出深层页岩气勘探应优先在宽缓构造且埋深小于5000 m、LM1—LM3笔石带页岩厚度大于10 m的“深水深层型”页岩气区进行勘探开发部署,开发工程应增加开发井水平段长度,并采用密切割、强加砂、双暂堵等工艺,以最大程度地改造深部页岩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富集条件 储集层特征 勘探方向 奥陶系五峰组 志留系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表征评价技术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濡岳 胡宗全 +5 位作者 董立 高波 孙川翔 杨滔 王冠平 尹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5,共12页
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使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复杂的微-纳米级孔隙体系与特殊的流体赋存方式是页岩有别于常规储层的显著特征,并对储层表征评价内容、方法与技术手段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充... 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使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复杂的微-纳米级孔隙体系与特殊的流体赋存方式是页岩有别于常规储层的显著特征,并对储层表征评价内容、方法与技术手段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充分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储层表征评价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页岩气储层岩相划分与预测、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可压裂性及多尺度/手段联合方法等储层表征评价技术进展。同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精度与针对性的进一步提高;②多技术、多尺度深度融合;③原地/原位条件储层评价;④储层动态监测评价;⑤大数据油气储层评价。最后,针对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开发现状,提出未来页岩气储层表征技术与研究发展方向应重点聚焦于以下4个方面:①细粒沉积特征;②储层时空演化特征;③可压裂性评价;④储层评价技术的融合、引进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矿物组分 表征技术 可压裂性 技术融合 储层 页岩气
下载PDF
深层页岩含气量评价及其差异变化--以四川盆地威荣、永川页岩气田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苏海琨 聂海宽 +5 位作者 郭少斌 杨振恒 李东晖 孙川翔 卢婷 刘秘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824,共10页
近年来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渐走向深层,但对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吸附特征、游离气的赋存特征还不清楚,制约了深层页岩气大规模开发。以四川盆地威荣、永川地区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有机碳含量和孔隙度的样品开展了高温高压(135℃、... 近年来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渐走向深层,但对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吸附特征、游离气的赋存特征还不清楚,制约了深层页岩气大规模开发。以四川盆地威荣、永川地区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有机碳含量和孔隙度的样品开展了高温高压(135℃、80 MPa)等温吸附实验和孔隙度实验,计算了页岩吸附气量、游离气量和总含气量的理论值,并与实际值进行对比。研究表明:①页岩吸附气含量随着压力增大逐渐增加,当压力大于40 MPa后,吸附气量增加趋于平缓,最大可达4.46 cm^(3)/g。②页岩理论含气量随着地层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地层压力达到80 MPa时总含气量达到最大,此时理论最大值为11.3 cm^(3)/g;计算的游离气含量为6.8 cm^(3)/g,吸附气含量为4.5 cm^(3)/g,分别约占总含气量的60%和40%;游离气/吸附气比例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加。③基于现场解吸实验,实测威页11-1井总含气量最大值为5.95 cm^(3)/g,最小值为3.29 cm^(3)/g,平均为4.52 cm^(3)/g,对比理论含气量10.3 cm^(3)/g,表明有近50%的气体在抬升过程中散失,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深层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复杂性,建议加强对保存条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气 游离气 深层页岩气 含气量 定量评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页岩中黄铁矿类型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光荣 聂海宽 +3 位作者 唐玄 杜伟 孙川翔 陈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9-466,共8页
黄铁矿是页岩中普遍存在的矿物之一,对其类型、成因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等手段,识别出草莓状、纹层状、结核状、自... 黄铁矿是页岩中普遍存在的矿物之一,对其类型、成因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等手段,识别出草莓状、纹层状、结核状、自形以及他形等黄铁矿类型,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的黄铁矿主要形成于同生沉积阶段和早成岩阶段。草莓状黄铁矿主要形成于同生沉积阶段,指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和保存,其含量与总有机碳呈正相关关系,其发育层段常富含有机质。草莓状黄铁矿与生物成因石英、陆源碎屑石英一起形成刚性颗粒支撑格架,对原始粒间孔隙的保存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油气充注、滞留以及有机质孔的发育。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黑色页岩草莓状黄铁矿非常发育,显示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有机质富集的物质基础,也有利于页岩优质储层的形成,草莓状黄铁矿含量可以作为页岩气甜点段判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从“源盖控烃”探讨四川盆地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田富集高产地质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川翔 聂海宽 +4 位作者 熊亮 杜伟 张光荣 陈清 李东晖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随着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出现试采产量高,但产量递减快、单井估算的最终可采储量(EUR)低等特征。基于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开发实践,从“源盖控烃”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深层页岩气田富集高... 随着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出现试采产量高,但产量递减快、单井估算的最终可采储量(EUR)低等特征。基于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开发实践,从“源盖控烃”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深层页岩气田富集高产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①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受川中古隆起和自流井水下高地的控制,多个笔石带页岩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薄或缺失,发育于古水深相对较大、缺氧环境中的LM1—LM4笔石带页岩岩性为黑色含灰碳质页岩和含灰硅质页岩,厚度总体较小,页岩品质比焦石坝、长宁地区的稍差;②威远地区后期地层抬升剥蚀强烈,区域盖层三叠系膏盐岩部分遭受剥蚀,区域封闭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距离古隆起较远地区的保存条件较好;③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藏由于埋深大、温度和压力高,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降低,气体赋存形式以游离气为主。提出源盖条件是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试采产量高、但稳产能力较差的重要地质原因,指出LM1—LM4笔石带页岩厚度大、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保存完整的区域是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笔石带 页岩气 保存条件 龙马溪组 威远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面向建筑行业的VR协同设计系统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传翔 林欣 刘翀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随着建筑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工程建设企业逐步向数字化转型。VR技术的显现也让BIM的三维可视化发挥到极致[1]。将BIM与VR相结合应用在建筑行业中,通过将已有的BIM模型库批量转换为VR模型库,进一步设计出BIM和VR协作子系统,解决了不同设... 随着建筑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工程建设企业逐步向数字化转型。VR技术的显现也让BIM的三维可视化发挥到极致[1]。将BIM与VR相结合应用在建筑行业中,通过将已有的BIM模型库批量转换为VR模型库,进一步设计出BIM和VR协作子系统,解决了不同设计单位在线协同工作、施工安全与质量和工程进度把控等问题,也让设计师和消费者们通过沉浸式的动态漫游,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建筑的存在。在工程建设领域意义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VR 协同设计
下载PDF
黔北道真巴渔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地质特征
16
作者 杜伟 彭勇民 +3 位作者 龙胜祥 聂海宽 孙川翔 塔力哈尔·叶尔哈孜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黔北地区道真巴渔剖面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地层出露较好,地层界限清晰完整。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控制,该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自下而上发育含黏土硅质页岩、硅质页岩、含黏土硅质页岩、黏土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与... 黔北地区道真巴渔剖面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地层出露较好,地层界限清晰完整。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控制,该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自下而上发育含黏土硅质页岩、硅质页岩、含黏土硅质页岩、黏土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与盆缘彭水地区和盆内焦石坝具有相似的纵向叠置特征。巴渔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优质页岩岩性主要是含黏土硅质页岩、硅质页岩,具有与盆缘彭水地区和盆内焦石坝地区较为一致的有机质富集规律,TOC(总有机碳含量)与石英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黏土矿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巴渔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优质页岩总厚度26.1 m,低于盆缘彭水地区和盆内焦石坝地区,反映道真地区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时期沉积水体深度相对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真巴渔 优质页岩 硅质页岩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下载PDF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s of deep shale gas of Ordovician-Siluria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China 被引量:5
17
作者 NIE Haikuan LI Pei +8 位作者 DANG Wei DING Jianghui sun chuanxiang LIU Mi WANG Jin DU Wei ZHANG Peixian LI Donghui SU Haik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4期744-757,共14页
The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shale gas in the Ordovician Wufeng-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s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experiment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 The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shale gas in the Ordovician Wufeng-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s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experiment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including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nalyses,triaxial stress test and isothermal adsorption of methane experiment.(1)The deep shale reservoirs drop significantly i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ompared with shallower shale reservoirs,and contain mainly free gas.(2)With higher deviatoric stress and axial strain,the deep shale reservoirs have higher difficulty fracturing.(3)Affected by structural location and morphology,fracture characteristics,geofluid activity stages and intensity,deep shale gas reservoirs have more complicate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4)To achieve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deep shale gas reservoirs,deepening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is the basis,and exploring reservoir simulation technology befitting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is the key.(5)The siliceous shale and limestone-bearing siliceous shale in the 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 zones(LM1-LM3 graptolite zones)are the high-production intervals for deep shale gas and the most favorable landing targets for horizontal drilling.Deeps water areas such as Jiaoshiba,Wulong,Luzhou and Changning with deep shale reservoirs over 10 m thickness are the most favorable areas for deep shale gas enrichment.It is recommended to carry ou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in deep-water shale gas areas deposited deep with burial depth no more than 5000 m where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shale thickness in the LM1-LM3 graptolite zone is greater than 10 m.It is better to increase the lateral length of horizontal wells,and apply techniques including high intensity of perforations,large volume of proppant,far-field and near-wellbore diversions to maximize the stimulated deep reservoir volu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hale gas enrichment condition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exploration direction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非地理因素在国际海洋划界实践中的能动作用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传香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2年第2期98-119,共22页
在国际海洋划界实践中,诸如经济、安全与防卫、航行及能源安全等单一的非地理因素难以发挥影响界线位置的作用。但是,当存在多个非地理因素且累积后对某一当事方产生重大利益时,仍将其视为单一非地理因素且忽视其划界效力将影响海洋的... 在国际海洋划界实践中,诸如经济、安全与防卫、航行及能源安全等单一的非地理因素难以发挥影响界线位置的作用。但是,当存在多个非地理因素且累积后对某一当事方产生重大利益时,仍将其视为单一非地理因素且忽视其划界效力将影响海洋的公平划界。有必要将非地理因素纳入海洋划界的考虑范畴,“重大利益”为其创设了一个内涵更广的概念,即全面考虑沿海国因非地理因素产生的国家利益,以此发挥非地理因素累积后的矫正功能。非地理因素累积后产生的“重大利益”所能发挥的作用具有消极性与防御性,其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也不宜无限放大。国际(准)司法机构应在基于相关国家地理地貌对海洋界线作出基本判断的同时,兼顾多个非地理因素累积后对海洋划界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海洋划界的公平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理因素 海洋划界 重大利益 公平结果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体积压裂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廷学 卞晓冰 +4 位作者 孙川翔 张峰 林立世 魏娟明 仲冠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针对深层页岩气埋深大、两向水平应力差大、垂向应力差小、岩石塑性特征强等地质特征,以地质工程一体化为设计理念,建立了包括测井曲线、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全烃、关键录井元素、矿物组分、过量硅、矿物脆性、岩石力学参数等评... 针对深层页岩气埋深大、两向水平应力差大、垂向应力差小、岩石塑性特征强等地质特征,以地质工程一体化为设计理念,建立了包括测井曲线、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全烃、关键录井元素、矿物组分、过量硅、矿物脆性、岩石力学参数等评价方法,开展沿水平井段的地质工程双甜点研究,实现地质与工程一体化优选甜点段和最优甜点段准确识别,为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改造提供依据.然后,基于高导流的立体缝网为体积压裂的目标函数,开展深层页岩气窄压力窗口下的体积压裂注入模式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包括迂回双暂堵工艺优化,支撑剂在复杂缝网下的动态运移规律与导流能力研究,以及一体化变黏度高降阻滑溜水研发等.研究成果在现场的应用结果表明,上述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体积压裂技术,压后测试产量较邻井能提高30%~50%以上,可大幅度提高深层页岩气的经济开发效果,对今后垂深超过4500 m的超深层页岩气的经济有效勘探与开发,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体积压裂 立体缝网 一体化变黏度滑溜水 石油工程
原文传递
石英矿物类型及其对页岩气富集开采的控制: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34
20
作者 孙川翔 聂海宽 +3 位作者 刘光祥 张光荣 杜伟 王濡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92-3704,共13页
页岩矿物组成控制着页岩的储层类型和岩石力学性质,并影响着页岩气的富集和开发.为了分析不同类型石英矿物的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开采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WF2-LM4和LM5-LM8两个笔石带页岩为主要研究... 页岩矿物组成控制着页岩的储层类型和岩石力学性质,并影响着页岩气的富集和开发.为了分析不同类型石英矿物的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开采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WF2-LM4和LM5-LM8两个笔石带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普通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矿物成岩世代关系、能谱分析等手段,识别出陆源碎屑石英、生物成因石英和黏土矿物转化过程中形成的3种石英类型.结果表明不同的页岩层段,3种成因的石英含量不同.生物成因石英在WF2-LM4笔石带页岩最为富集,向上到LM5-LM8笔石带页岩逐渐减少.在WF2-LM4笔石带页岩,生物成因石英与有机碳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有利于页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对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具有积极作用,实现了页岩赋气和改造的有机统一.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下部黑色页岩(WF2-LM4笔石带页岩)具有生物成因石英含量高,页岩生烃、储集能力和可压裂性最优的特点,是页岩气富集开采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生物成因石英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