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深部基底地应力状态:来自松科2井地应力实测数据的证据
1
作者 王斌 孙东生 +2 位作者 李阿伟 杨跃辉 陈群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90,共14页
松辽盆地基底内的地应力状态是地震等地质灾害研究、盆地动力学分析和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数据。岩心非弹性应变恢复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钻孔岩心的近原位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本文将岩心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应用于松辽... 松辽盆地基底内的地应力状态是地震等地质灾害研究、盆地动力学分析和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数据。岩心非弹性应变恢复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钻孔岩心的近原位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本文将岩心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应用于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SK-2)深部地应力测量,获得了松辽盆地基底内近6~7 km的三维地应力状态,结果表明盆地基底内(6646~6846 m)为走滑断层应力环境(σ_(H)>σ_(V)>σ_(h)),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近E-W方向。盆地基底内的应力状态与盆地内及周边邻近区域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7~15 km)所反演的应力环境相吻合。盆地基底处于以E-W向近水平挤压为主导的构造应力场,这种应力状态的形成,可能为西太平洋板块NW向挤压运动背景下,受控于NE-NEE走向的依兰—伊通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右行走滑产生的次级应力场。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区域构造应力场背景及松辽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二井 地应力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缘通麦—波密段现今地应力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秦向辉 陈群策 +5 位作者 孟文 张重远 孙东生 杨跃辉 陈虹 李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6-2140,共15页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的关键地区,规划有川藏铁路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受限于地质地理条件,其现今地应力场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利用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数据,研究了东构造结北缘通麦—波密段现今地应力场...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的关键地区,规划有川藏铁路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受限于地质地理条件,其现今地应力场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利用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数据,研究了东构造结北缘通麦—波密段现今地应力场,探讨了其构造应力环境。结果表明,通麦—波密段实测主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1100 m深度内SH和S_(h)分别为4.87~32.47 MPa和3.05~20.07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分别为2.49 MPa/100 m和1.61 MPa/100 m,略低于青藏地块和东构造结西缘梯度水平,但地应力状态特征参数表明其水平应力作用强度总体上高于青藏地块;SH优势方向为NEE向(N69.2°±11.5°E),相比NNE—NE向区域主压应力方向表现出明显的顺时针偏转特征;现今地应力场由水平向应力作用主导,400 m以浅应力类型为逆冲型,以深转换为走滑型;水平向差应力和构造差应力在600 m深度以下显著增加,构造差应力最大为12.42 MPa,表明通麦—波密段深部存在相对较强的构造应力作用;库伦摩擦失稳准则分析表明,受地形影响较小的200 m以深实测地应力值总体低于摩擦系数取0.6时理论地应力水平,并且430 m深度以下地应力值总体在摩擦系数取0.2~0.4的理论地应力取值范围内,揭示通麦—波密段现今地壳应力强度尚未达到极限水平,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应力环境。最后,讨论了现今地应力场对东构造结北缘重大铁路隧道工程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地应力场 水压致裂法 特征参数 构造应力环境
下载PDF
万米钻探工程的石油地质理论依据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晓辉 孟庆强 +3 位作者 孙冬胜 田金强 梁世友 李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3-981,共9页
油气资源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陆上主力油田经过50余年开采,油田含水率已超90%。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分别由2013年的58.9%和29.2%提高到2022年的71.2%和40.2%,已进入石油安全警戒线,影响国家安全。为了寻... 油气资源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陆上主力油田经过50余年开采,油田含水率已超90%。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分别由2013年的58.9%和29.2%提高到2022年的71.2%和40.2%,已进入石油安全警戒线,影响国家安全。为了寻找更多接替储量,油气勘探向“更深、更复杂”超深层的万米勘探新领域推进,近期国内油公司相继实施了“深海一号”、“深地一号”油气勘探计划,探索实践了智能导钻新技术,推动了万米勘探计划的实施,9 000 m以深的井也发现了油气藏。通过近期的勘探实践,从超深层成烃、成储与成藏机理等方面,论证了万米钻探的石油地质理论依据,指出超深层具有多途径生烃,已经突破120~160℃的生烃门限;“三元控储”理论指出,大于4 500 m的深层、超深层仍发育有效的储集体;多期成藏与保持是超深层规模油气藏发育的有利条件。四川盆地海相深层资源总量约为15.22×10^(12) m~3,其绵长裂陷槽周缘震旦系、川中古隆起周缘龙王庙组、城口海槽南侧米仓山—大巴山地区龙王庙组、川西上古生界深层等具有千亿立方米的资源规模。塔里木海相深层总资源量约为152.62×10~8 t油当量,其中塔北隆起、塔中隆起、麦盖提斜坡的中下奥陶统岩溶以及满加尔西缘中下寒武统台缘带、阿瓦提—顺托果勒中下寒武统台内滩等是具有亿吨级规模的勘探领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中新元古界近期也有重要的油气发现。准噶尔盆地准中深洼带、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深层等碎屑岩领域也是万米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途径生烃 深层成储机理 早成藏持续深埋 万米勘探领域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江苏低渗透油藏核磁共振剩余油微观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顺康 刘炳官 +3 位作者 尤启东 林波 孙东升 金勇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针对江苏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的水驱油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驱替阶段的油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驱初期,连片状剩余油占主导地位;随着水驱的进行,连片状剩余油体积比例不断降低,而其他三种剩... 针对江苏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的水驱油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驱替阶段的油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驱初期,连片状剩余油占主导地位;随着水驱的进行,连片状剩余油体积比例不断降低,而其他三种剩余油比例不断增加,同时,连片状剩余油体积绝对量不断降低;水驱后期,连片状剩余油不再处于主导地位,但其体积绝对量与网络状、孤岛状体积绝对量相当,依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核磁共振 二维谱 水驱油 剩余油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分类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金之钧 张谦 +13 位作者 朱如凯 董琳 付金华 刘惠民 云露 刘国勇 黎茂稳 赵贤正 王小军 胡素云 唐勇 白振瑞 孙冬胜 李晓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1-819,共19页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常规油气的重要战略接替资源。然而,陆相页岩油研究基础薄弱、成因和富集机理不清、“甜点”评价难度较大且标准不一,严重制约着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立足于勘探开发实际,建立了一...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常规油气的重要战略接替资源。然而,陆相页岩油研究基础薄弱、成因和富集机理不清、“甜点”评价难度较大且标准不一,严重制约着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立足于勘探开发实际,建立了一套简化的陆相页岩油分类评价标准。依据页岩油储集岩石类型和赋存空间,将其分为夹层型、裂缝型和纯页岩型,重点讨论了纯页岩型页岩油。依据纯页岩型页岩油的沉积构造,将其划分为纹层状、层状和块状页岩油。划分方案中未将岩石颗粒粒径作为划分页岩油类型的参数,但保留了传统矿物三端元大类及混合类,去除了进一步细分的亚类。同时,用岩石热解滞留烃含量(S_(1))代替了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指标,将页岩油划分为低含油、中等含油和高含油3类。另外,将地层压力系数小于0.8划分为异常低压、0.8~1.2划分为正常压力、大于1.2划分为异常高压,原油黏度不参与页岩油类型划分。依据研究划分方案给出了陆相页岩油一类、二类和三类甜点的定义,并分析讨论了中国典型陆相盆地代表性页岩油地层。期望利用该页岩油分类方案,进一步明确陆相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认识甜点岩石类型、预测甜点分布特征以及更加准确计算页岩油资源量,从而简化实际勘探开发工作流程进而起到更好指导生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系数 矿物成分 沉积构造 滞留烃S_(1) 地质甜点 资源评价 陆相页岩油
下载PDF
双通道旋转输流管临界流速和振动模态分析
6
作者 张博 郑昊楷 +2 位作者 孙东生 丁虎 陈立群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旋转叶片是航空发动机重要零件之一,服役条件十分恶劣,常常因振动过量导致其失效.为了合理设计含冷却通道的叶片,保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需对含冷却通道的叶片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将叶片简化为含两通道的悬臂... 旋转叶片是航空发动机重要零件之一,服役条件十分恶劣,常常因振动过量导致其失效.为了合理设计含冷却通道的叶片,保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需对含冷却通道的叶片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将叶片简化为含两通道的悬臂旋转输流管,考虑了通道轴线偏移量对流体动能的影响,采用Lagrange原理结合假设模态法建立包含双陀螺效应的运动控制方程,采用降阶扩维的方法求解系统特征值.研究两通道模型的流速比、转速和长细比等对前3阶特征根曲线影响.将文章模型退化为简支单通道输流管,与文献报道结果进行对比,部分验证建模方法的正确性.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管道截面积下,两通道模型的临界流速值大于单通道模型的;旋转运动引入的陀螺效应会使得第2,3阶特征根轨迹发生绕圈现象,并多次穿越虚轴;随着长细比的增大,系统会表现出类似非旋转的悬臂输流管的动力学行为;系统的横向位移模态响应呈现出行波特性,且在不同参数组合下,阻尼因子对前3阶模态产生不同的增强或减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输流管 假设模态法 复模态 稳定性 临界流速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ILF3-AS1在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于少博 张思源 +3 位作者 刘斯迪 沙湘钧 孙东升 姜兴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4期5611-5616,共6页
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确诊时多为晚期且预后不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针对突变基因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成为新的方向。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增... 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确诊时多为晚期且预后不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针对突变基因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成为新的方向。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增强子结合因子3-反义RNA 1(ILF3-AS1)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lncRNA在诸多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lncRNA ILF3-AS1通过多种调控机制及信号通路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未来对lncRNA ILF3-AS1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相关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白细胞介素增强子结合因子3-反义RNA 1 调控机制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农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8
作者 郭龙 孙东升 吕刘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80,共12页
金融集聚作为推动地区农业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农业上市企业数据以及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数据,系统分析金融集聚对农业企业创新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探索金融集聚对农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 金融集聚作为推动地区农业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农业上市企业数据以及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数据,系统分析金融集聚对农业企业创新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探索金融集聚对农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并且对不同性质农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非国有农业企业、成长型农业企业、高市场化水平地区农业企业的创新作用更明显。同时,金融集聚对农业企业的创新作用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对金融集聚水平相对较高的东、中部地区具有更强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农业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为农业企业创新提供投资信息和融资渠道;二是提高农业企业创新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三是提升当地农业企业人力资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农业企业 创新 溢出效应 机制研究
下载PDF
结节性筋膜炎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分析
9
作者 董晖 孙东生 +1 位作者 王铁铮 亓恒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结节性筋膜炎的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并与其病理相对照。结果结节性筋膜炎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皮下型、筋膜型及肌内型,其中皮下型10例,声像图...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结节性筋膜炎的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并与其病理相对照。结果结节性筋膜炎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皮下型、筋膜型及肌内型,其中皮下型10例,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内回声均匀;筋膜型14例,声像图表现为深浅筋膜内低回声结节,边缘可见筋膜尾征;肌内型10例,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结节性筋膜炎病理学可分为黏液型、细胞型和纤维型,其中黏液型12例,细胞型14例,纤维型8例。黏液型及细胞型结节内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周边多见;而纤维型一般无明显血流。结论结节性筋膜炎不同类型声像图特征各异,部分具有特征性表现。高频超声检查可作为结节性筋膜炎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结节性筋膜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大型盆地致密砂岩油气“甜点”类型与特征 被引量:29
10
作者 蔡勋育 邱桂强 +3 位作者 孙冬胜 朱宏权 王威 曾治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4-695,共12页
中国中西部主要盆地致密砂岩油气资源丰富,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致密砂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复杂、多变,制约勘探开发获得更好的效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评价、筛选和开发利用其中的"甜点",以减少不确定性。... 中国中西部主要盆地致密砂岩油气资源丰富,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致密砂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复杂、多变,制约勘探开发获得更好的效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评价、筛选和开发利用其中的"甜点",以减少不确定性。分析中西部大型盆地碎屑岩层系致密油气的特点,同时考虑现场资料与预测技术友好、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相对统一、经济与技术策略相对一致等要求,以控制甜点储层形成、分布的主要地质作用为线索,将甜点分为相控型、缝控型和壳控型三大类以及不同类型。其中,相控型甜点储层受控于埋藏过程中的成岩作用,发育于特定的岩石相内部;缝控型甜点形成于断裂和褶皱等强构造变形位置,以裂缝网络作为油气储、渗的关键要素;壳控型甜点形成于长期抬升的强风化淋滤作用下,在风化壳内部淋滤层的约束下发育和分布。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东坡侏罗系的"窄河道"、四川盆地北部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的"断缝体"以及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地区的石炭系为实例,分析了不同类型甜点形成、分布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以成储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对甜点进行分类,可以促进对致密砂岩油气甜点(区)形成、分布规律的研究与表征,也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工程技术策略,更好地评价、优选和开发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河道 断缝体 相控型甜点 缝控型甜点 壳控型甜点 储层 致密砂岩油气 中国中西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与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对比与启示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冬胜 李双建 +6 位作者 李建交 李英强 杨天博 冯小宽 李慧莉 韩作振 何治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9-264,共16页
塔里木盆地与四川盆地是中国海相深层6000 m以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已发现多个深层—超深层大中型油气田,而且有一批重点探井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预示着该领域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本文从沉积建造和后期构造改造两个方面对比了塔里木... 塔里木盆地与四川盆地是中国海相深层6000 m以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已发现多个深层—超深层大中型油气田,而且有一批重点探井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预示着该领域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本文从沉积建造和后期构造改造两个方面对比了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并依据勘探与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建议。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与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具有"建造相似、改造有别"的特征,震旦纪—寒武纪两个盆地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受到了相似的全球性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生物演变的影响,都经历了陆内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的演化,均发育下寒武统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发育上震旦统微生物丘白云岩和下寒武统台内滩白云岩优质储层以及中寒武统膏盐岩盖层。寒武纪之后,特别是中新生代以来两个盆地的构造改造出现了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盆地热体制和沉积埋藏过程上,塔里木盆地古、今热流较低,平均为35~60 mW/m^(2),四川盆地古、今热流值较高,平均为55~80 mW/m^(2);塔里木盆地总体表现为喜马拉雅期之前缓慢沉降、之后快速沉降,四川盆地总体表现为印支期—燕山早期快速沉降,燕山晚期之后整体隆升。受差异改造过程的影响,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后期改造较弱,主要发育原生油气藏,油气相态以油为主,多种相态并存,四川盆地后期改造较强,主要发育改造或者调整型气藏,几乎不存在液态烃类油气藏。从四川盆地已发现的油气成藏来看,震旦系—寒武系油气藏具有"近源断裂输导、岩性圈闭控藏、局部构造控富"的特征。受此启发,塔里木盆地深层震旦系—寒武系勘探应该重视岩相古地理的刻画,在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落实的基础上,寻找受高能相带控制的岩性圈闭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建造 构造改造 成藏规律 震旦系—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复合冷凝衬在岩矿棉直流电炉上的应用
12
作者 郑正豪 孙东升 +1 位作者 叶乐 景延明 《铁合金》 CAS 2023年第2期14-17,共4页
介绍了岩矿棉直流电炉的设计特点及电炉内衬的结构设计、材质选择、烘烤及应用。实现了一代炉役内衬寿命达到335天。为岩矿棉直流电炉的稳产、高产、连续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冷凝衬 岩矿棉 直流电炉
下载PDF
雪峰山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群策 孙东生 +5 位作者 崔建军 秦向辉 张重远 孟文 李阿伟 杨跃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853-865,共13页
利用最新研制的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设备在雪峰山2000m科钻先导孔内开展了原地应力测量,在孔深170~2021m范围内获得了16个测段的有效地应力测量数据,是国内首次利用水压致裂法获得的孔深超过2000m深度的原地应力测量成果。测量结果表... 利用最新研制的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设备在雪峰山2000m科钻先导孔内开展了原地应力测量,在孔深170~2021m范围内获得了16个测段的有效地应力测量数据,是国内首次利用水压致裂法获得的孔深超过2000m深度的原地应力测量成果。测量结果表明,地应力随孔深增加而逐渐加大,对实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分别为:SH=0.03328H+5.25408,Sh=0.0203H+4.5662,在孔深2021m深度,其实测值分别为66.31MPa和43.33MPa。基于实测数据,结合钻孔成像测试和井温测试结果,对测点应力状态进行了综合分析。在170~800m深度范围,三向主应力关系为SH>Sh>Sv,有利于逆断层活动;孔深1000~2021m表现为SH>Sv>Sh,表明该区域深部应力结构属于走滑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西—北西西方向。基于实测地应力数据及莫尔-库伦破裂准则,对测区附近断层活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该区域断层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断层活动性 雪峰山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平凉组浅钻中古岩溶洞穴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晓辉 张军涛 +2 位作者 孙冬胜 丁茜 杨佳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5-60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鄂南)奥陶系具有与盆地中东部完全不同的沉积、岩溶环境和岩溶储层特征,其中设计的一口浅钻井揭示了碎屑物质充填岩溶洞穴的存在。浅钻钻遇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奥陶统平凉组两套地层,本溪组岩性为铝土质泥岩,平凉组主...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鄂南)奥陶系具有与盆地中东部完全不同的沉积、岩溶环境和岩溶储层特征,其中设计的一口浅钻井揭示了碎屑物质充填岩溶洞穴的存在。浅钻钻遇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奥陶统平凉组两套地层,本溪组岩性为铝土质泥岩,平凉组主要颗粒灰岩和藻灰岩,并夹有多套泥岩层。利用矿物成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对比分析了两套泥岩的来源、风化蚀变程度、氧化还原环境、气候和古构造环境。结果表明,本溪组泥岩代表了更高的风化程度,平凉组泥岩沉积时所处的还原环境比本溪组泥岩更强,两套泥岩都反映了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的沉积环境、变化频繁的气候环境以及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平凉组泥岩形成时间为鄂南隆升阶段湿润岩溶发育期,为风化蚀变的陆源碎屑,代表了前石炭纪岩溶期洞穴和暗河堆积。结合泥岩段上、下裂缝普遍发育的特征,认为鄂南地区曾经存在过岩溶裂缝-洞穴系统,虽然浅钻仅仅钻遇了代表着已经被碎屑堆积充填的洞穴,但可以推测在合适的古地貌位置可能存在残余的裂缝洞穴,是未来进行油气勘探值得期待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泥岩 洞穴 古岩溶 本溪组 平凉组 上奥陶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丰成君 戚帮申 +6 位作者 张鹏 孙东生 孟静 牛琳琳 王苗苗 谭成轩 陈群策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439-451,共13页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大震发生时释放应力并对震源区及外围构造应力场产生影响,受汶川地震断层破裂方式和强度空间差异性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也应表现差异特征,至今鲜有...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大震发生时释放应力并对震源区及外围构造应力场产生影响,受汶川地震断层破裂方式和强度空间差异性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也应表现差异特征,至今鲜有针对该科学问题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经过系统收集、梳理汶川地震后沿龙门山断裂带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数据与2008年汶川地震中强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资料,对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上地壳构造应力场进行厘定,通过与震前构造应力场对比,深入探讨了汶川8.0级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的影响,进而对汶川震后应力调整过程及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变形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近地表至上地壳15 km深度范围,映秀—青川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地应力状态为逆走滑型,青川东北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至北东东向、应力状态转变为走滑型;15~25km深度范围,龙门山断裂带最大主应力方向仍为北西—北西西向、应力状态以逆冲型为主。汶川8.0级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地壳北西西向逆冲挤压的构造应力特征进一步支持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东西两侧刚性块体碰撞挤压、逆冲推覆的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8.0级地震 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地应力
下载PDF
川北米仓山山前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盆山演化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双建 孙冬胜 +5 位作者 蔡立国 高平 李天义 袁玉松 郑孟林 邱登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7-1107,共21页
米仓山前缘的碎屑岩沉积记录了四川盆地北缘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信息,是研究四川盆地与北缘和西缘造山带盆-山耦合关系的理想对象。本文根据米仓山南缘中生界陆相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定年,分析了晚三叠世以来米仓山南缘碎屑岩物源的变化,并探... 米仓山前缘的碎屑岩沉积记录了四川盆地北缘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信息,是研究四川盆地与北缘和西缘造山带盆-山耦合关系的理想对象。本文根据米仓山南缘中生界陆相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定年,分析了晚三叠世以来米仓山南缘碎屑岩物源的变化,并探讨了米仓山及其邻区印支期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上三叠统的碎屑锆石存在221~438Ma、732~959Ma、1618~2192Ma和2210~2526Ma四组年龄峰值,其中后两组年龄峰值所占比例最大,推测其物源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和北秦岭,指示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初期,秦岭造山带未完全阻挡北部物源。从下侏罗统开始碎屑锆石出现720~820Ma的年龄峰值,而且比例越来越高,推测其物源主要来自南秦岭和扬子北缘,指示此时秦岭已经隆起成山,阻隔了北部物源,同时汉南-米仓和龙门山成为川北地区的主要物源区。下白垩统碎屑锆石存在155~600Ma、725~910Ma、1716~1982Ma和2389~2779四组年龄峰值,总体表现比较分散,是典型多物源混合的结果,推测主要物源来自南秦岭和龙门山地区的古生代-中生代的再旋回沉积岩。根据物源变化,结合沉积中心迁移和其他构造年代学证据,可以看出四川盆地北缘的汉南-米仓山在晚三叠世未隆升出地表,早侏罗世开始由南秦岭向南前展式隆升,隆升一直延续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随着四川盆地周缘造山带强烈的陆内造山,米仓山前缘接受了包括南秦岭、扬子北缘早期沉积岩和龙门山、松潘褶皱带在内的多物源沉积物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米仓山 中生代 碎屑锆石 物源 盆山演化
下载PDF
基于流变模型的地应力剖面预测--以贵州黔北地区安页1井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东生 庞飞 +3 位作者 李阿伟 王玉芳 杨跃辉 陈群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4,共7页
地应力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甜点"评价、水平井部署和压裂设计的重要基础参数。目前国内外主要将基于弹性模型的常规储层地应力评价技术应用于泥页岩储层,未考虑流变特性对泥页岩储层地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导致泥页岩储层... 地应力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甜点"评价、水平井部署和压裂设计的重要基础参数。目前国内外主要将基于弹性模型的常规储层地应力评价技术应用于泥页岩储层,未考虑流变特性对泥页岩储层地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导致泥页岩储层地应力评价结果误差较大。为了提高地应力参数评价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变模型的地应力评价新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利用偶极声波测井数据获取的岩石力学参数,参考相关试验结果确定岩石流变参数随深度变化的规律,结合盆地埋藏史和地壳应变率,建立了贵州黔北地区安页1井地应力剖面。新方法评价得到的地应力值与小型压裂实测和应力多边形法确定的地应力值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预测的安页1井地应力剖面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并且其地应力评价结果与伽马测井结果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随着黏土矿物或有机质含量的升高,水平主应力差变小。结论认为,采用新方法得到的地应力评价结果更加符合于真实的地应力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储集层 小型压裂 成像测井 孔壁崩落 应力多边形 黏土矿物含量 流变模型 地应力剖面
下载PDF
基于原位地应力测试及流变模型的深部泥页岩储层地应力状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文 田涛 +3 位作者 孙东生 杨跃辉 李冉 陈群策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7-549,共13页
深部泥页岩储层地应力状态的准确确定是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高效开发的关键。综合基于原位地应力测试获得水平最小主应力,建立基于流变模型的地应力剖面,应用成像测井技术确定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等,是准确确定泥页岩储层地应力的有效方... 深部泥页岩储层地应力状态的准确确定是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高效开发的关键。综合基于原位地应力测试获得水平最小主应力,建立基于流变模型的地应力剖面,应用成像测井技术确定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等,是准确确定泥页岩储层地应力的有效方法。将该研究思路应用于陕西汉中SZ1井,利用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方法获得储层水平最小主应力值范围为32~41 MPa;利用偶极声波测井数据获得岩石力学参数,结合地壳应变率和储层埋藏史,建立了SZ1井地应力剖面,结果表明牛蹄塘组1950~2025 m深度范围内水平主应力差介于10~15 MPa,水平最小主应力值范围为28~41 MPa,水平最大主应力值范围为47~49 MPa,预测得到的水平最小主应力值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原地应力实测及流变模型预测结果揭示SZ1井地应力为正断型(S_(v)>S_(H)>S_(h))或正断型与走滑型相结合的应力状态(S_(v)≈S_(H)>S_(h))。水平主应力差随伽玛值的升高而变小,表明地应力剖面与地层岩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基于成像测井揭示的钻孔诱导张裂隙分布特征,SZ1井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约为N74°W,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相关结论为准确认识SZ1井目标层地应力状态,以及后期水平井布设及压裂控制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试 水压致裂法 钻孔诱发张裂隙 流变模型 地应力剖面 泥页岩储层
下载PDF
曲流河道砂体三维构型建模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毅 孙东升 薛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0-474,共5页
文中对肇源地区泉头组典型曲流河储层进行岩相分析和砂体精细解剖,总结了曲流河道砂体的沉积特征,对比了不同级别内的砂体构型及剖面分布特征。通过优选最佳地震属性,建立小层地质模型,推算不同期次的河道参数,为后期油藏精细描述与剩... 文中对肇源地区泉头组典型曲流河储层进行岩相分析和砂体精细解剖,总结了曲流河道砂体的沉积特征,对比了不同级别内的砂体构型及剖面分布特征。通过优选最佳地震属性,建立小层地质模型,推算不同期次的河道参数,为后期油藏精细描述与剩余油挖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区泉三段②层至泉四段④层为曲流河相,细分为曲流河道、决口扇、天然堤和泛滥平原微相。曲流河道砂体内部划分了五级构型界面,五级界面限制了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内部进一步发育2~8个四级界面。受南部物源控制发育南北向展布的两期曲流河道,由于河道频繁摆动平面上形成多条分支河道,在长春岭背斜带周缘以及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河道分叉、合并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道砂体 岩相组合 砂体构型 三维构型建模 肇源地区
下载PDF
金湖凹陷墩塘-小关地区戴一段岩性油藏成藏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金华 刘世丽 +2 位作者 马洪涛 孙东升 林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438,共4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岩性油藏成为近年来金湖凹陷滚动勘探的重点目标。文中针对金湖凹陷龙岗次凹地区戴一段(E2d1)岩性油藏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开展了沉积相、储层特征、成藏规律及重点油藏解剖等相关研究。通过岩心观察、化验...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岩性油藏成为近年来金湖凹陷滚动勘探的重点目标。文中针对金湖凹陷龙岗次凹地区戴一段(E2d1)岩性油藏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开展了沉积相、储层特征、成藏规律及重点油藏解剖等相关研究。通过岩心观察、化验资料分析等研究,认为龙岗次凹地区E2d1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湖相滨浅湖亚相及三角洲相。根据砂体厚度变化、储层地震预测等成果,认为墩2断块E2d12岩性油藏为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并提出研究区岩性油藏主要发育于E2d1中下部,成藏条件苛刻。E2d1中下部部分地区发育以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的滨浅湖亚相和沟通阜宁组油源的断层,是岩性油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成藏规律 滨浅湖亚相 戴一段 金湖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