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FMEA模式在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2014年7月~2014年12月ICU收入的85例符合静脉置管要求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5年6月ICU收入的85例符合静脉置管要求的...目的:探讨FMEA模式在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2014年7月~2014年12月ICU收入的85例符合静脉置管要求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5年6月ICU收入的85例符合静脉置管要求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心静脉置管后给予常规PDCA模式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防控CRBSI的失效模式与绩效分析管理(FMEA)风险防范管理.将对照组CRBSI失效模式调查结果的RPN分数进行排序,统计RPN分值位于前十位的失效模式.参考RPN分数统计结果在观察组预防CRBSI方面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比较改善前后的执行率.统计CRBSI感染率.结果:通过统计对照组RPN分值前十位的失效模式,对相应管理措施提出明显改善.经统计,观察组对相关管理措施执行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CRBSI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8% vs 9.14%).结论:FMEA作为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为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的合理防治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保障,可以作为临床防治CIBSI的策略和管理方法.展开更多
基金The“West Light”Talent Training Pl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7-XBQNXZ-B-007)Special research item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E0290703)。
文摘目的:探讨FMEA模式在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2014年7月~2014年12月ICU收入的85例符合静脉置管要求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5年6月ICU收入的85例符合静脉置管要求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心静脉置管后给予常规PDCA模式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防控CRBSI的失效模式与绩效分析管理(FMEA)风险防范管理.将对照组CRBSI失效模式调查结果的RPN分数进行排序,统计RPN分值位于前十位的失效模式.参考RPN分数统计结果在观察组预防CRBSI方面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比较改善前后的执行率.统计CRBSI感染率.结果:通过统计对照组RPN分值前十位的失效模式,对相应管理措施提出明显改善.经统计,观察组对相关管理措施执行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CRBSI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8% vs 9.14%).结论:FMEA作为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为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的合理防治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保障,可以作为临床防治CIBSI的策略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