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Ruminal Digestibility of Ceratoides, a Salt-tolerant Perennial Plant,at Different Years
1
作者 sun h IShIKAWA N +5 位作者 VIN G ShIMIZU K CAO W hasiqiqige AMARI M Alata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年第11期108-108,共1页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salt-tolerant plant could be used as a feed resource for ruminants whereby salt would be removed from salinized land (Asian -Aust. J. Anim. Sci. (2002) 15:998 -1001). Ceratoides arborescens (...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salt-tolerant plant could be used as a feed resource for ruminants whereby salt would be removed from salinized land (Asian -Aust. J. Anim. Sci. (2002) 15:998 -1001). Ceratoides arborescens (Losinsk.) Tsien et C. G. Ma is known as a drought-and salt-tolerant plant,a kind of shrubs, growing in semi-arid land of Inner Mongolia. Because the covering effect of the perennial plant as a mulch over the soil might be expected, the optimum covering effect would be obtained after the growth period.The perennial plant produces seeds around summer and end its growth thereafter. Nutrient value of the perennial salt-tolerant plant, however,had not been reported in flowering period at different year.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ruminal degradability of the plants of each growing year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regimen to diet for ruminants. The present experiment,therefore,was undertaken to analyze the digestibi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eratoides arborescens as feed for rumin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Salt-tolerant Perennial Plant at Different Year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Ruminal Digestibility of Ceratoides
下载PDF
两种材料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2
作者 sun h Luo C F +2 位作者 Zhong B 李军 荆珏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4期451-451,共1页
可吸收(聚左旋乳酸)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金属螺钉,一直存在争议。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16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平均年龄38.5岁(18~72岁),随机分成聚左旋乳酸螺钉组( n=86)和金属螺钉组(n =8... 可吸收(聚左旋乳酸)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金属螺钉,一直存在争议。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16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平均年龄38.5岁(18~72岁),随机分成聚左旋乳酸螺钉组( n=86)和金属螺钉组(n =82),术后平均随访55.8个月(48~66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末次随访的 Baird 评分相似,聚左旋乳酸螺钉组患者有更大的背屈(P=0.011)和跖屈范围(P<0.001),聚左旋乳酸螺钉组出现18例轻度和8例中度异物反应,而金属螺钉组仅8例轻度异物反应,无中度异物反应(P<0.001);聚左旋乳酸螺钉组出现3例异位骨化,而金属螺钉组未发生异位骨化(P=0.246)。因此作者认为,两种材料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均能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但聚左旋乳酸螺钉异物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下胫腓联合损伤 螺钉固定 材料 聚左旋乳酸 乳酸螺钉 金属螺钉 异物反应
下载PDF
深部地下多物理场观测研究--淮南-848m深地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赟 杨亚新 +9 位作者 孙和平 谢成良 张启升 崔小明 陈畅 贺永胜 苗强强 穆朝民 郭良辉 滕吉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71,共17页
相对于地表,深地环境具有振动噪声低、电磁干扰小的“超静超净”地球物理场观测优势,有利于实现多物理场的长期、高精度观测,从而使得一系列地球科学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在淮南潘一东矿海拔-848m深部地下巨大的巷道空间内实施的首次放... 相对于地表,深地环境具有振动噪声低、电磁干扰小的“超静超净”地球物理场观测优势,有利于实现多物理场的长期、高精度观测,从而使得一系列地球科学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在淮南潘一东矿海拔-848m深部地下巨大的巷道空间内实施的首次放射性、重力、地磁、电磁、背景振动、六分量地震观测发现:(1)相对于地表观测环境,小于2Hz的长周期频段深部地下重力噪声本底要低近两个量级.(2)地下电场明显弱于地面电场,其中大于1Hz的相对高频段比地面弱两个量级以上;东西向磁场地面与地下近似一致;10Hz以上相对高频段南北向磁场地下比地面至少低一个量级,显示地下具有洁净的电磁环境.(3)除了地下人类活动引入的高频和单频噪声,深部地下空间具有明显优于地表的低背景振动噪声,十分有利于弱地震和重力信号的检测.(4)地下巷道支护系统对地磁场信号产生放大干扰.同时也发现,针对“超静超净”环境下的深地观测,现有的地球物理装备、观测技术存在适应性差和精度不足的问题,以及深地观测数据的信噪有效分离等数据清洗问题;而解译和综合利用高精度多物理场观测数据更显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 放射性 重力 地磁 电磁 地震 深地观测
原文传递
怒江水化学与碳同位素组成对青藏高原岩石风化碳汇效应的指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景 孙会国 +1 位作者 李源川 徐志方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92-3009,共18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质构造和环境背景最复杂的地理单元之一,也是大陆风化与碳循环研究的重点区域,其风化碳通量的准确厘定一直是地质过程碳源-汇量化和机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对高原其他大河,怒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弱,保持着较为原始的...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质构造和环境背景最复杂的地理单元之一,也是大陆风化与碳循环研究的重点区域,其风化碳通量的准确厘定一直是地质过程碳源-汇量化和机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对高原其他大河,怒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弱,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状态.本研究对怒江流域高时空分辨率水化学和双碳同位素(δ^(13)CDIC-Δ14CDIC)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水溶质和溶解无机碳来源于碳酸和硫酸对岩石的风化反应,以碳酸盐岩风化贡献为主,并明显受到断裂带温泉中深部碳混入的影响.怒江干流地质碳和现代碳的平均贡献分别为35.2%和64.8%;硫化物氧化贡献了河水中90%以上的硫酸根.在考虑硫化物氧化产生的硫酸参与岩石风化过程后,流域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风化对大气CO_(2)的消耗通量分别降低了约52.0%和37.4%.怒江流域风化在短时间尺度上为“碳汇”,而硫酸参与使其在地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碳源”.河流离子浓度、特征元素比值和不同岩石风化物质贡献的时间变化表明,流域碳酸盐岩风化较硅酸盐岩风化对温度和径流变化更为敏感,其对河流物质输入贡献份额在季风降雨期明显升高,不同岩石风化过程对河流溶质的影响受控于水文路径和水-岩反应时间.本研究揭示了代表性高原流域不同岩石化学风化贡献和碳汇效应对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对于阐明高原流域风化控制机制及其碳源-汇净效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怒江流域 风化碳汇效应 水化学-双碳同位素 高时空分辨率
原文传递
上新世5Ma以来黑潮演变过程:浮游有孔虫群落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佳 常凤鸣 +3 位作者 李铁刚 孙晗杰 崔亦鹍 刘天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5-1670,共16页
西太平洋边界流-黑潮暖流的经向热传输控制着低纬和北太平洋间的温度梯度,显著影响着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以西北太平洋DSDP 31航次296岩芯为材料,对浮游有孔虫属种进行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壳径大于150μ... 西太平洋边界流-黑潮暖流的经向热传输控制着低纬和北太平洋间的温度梯度,显著影响着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以西北太平洋DSDP 31航次296岩芯为材料,对浮游有孔虫属种进行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壳径大于150μm的属种57种.依据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的演变,分析了中纬度黑潮主轴区水文条件的变化,并探讨了5Ma以来黑潮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上新世以来西北太平洋黑潮主流轴海域的浮游有孔虫群落变化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3.5~2.7Ma,混合层暖水种Globigerinoides ruber开始出现,期间其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暖水种Globigerinoides conglobatus的含量也逐渐增加;该组合的变化可能指示了表层海水温度逐渐升高,黑潮开始影响西北太平洋.(2)2.7~2.0Ma,温跃层种Globigerina calida、Neogloboquadrina humerosa、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开始出现,混合层种G.ruber在这一时期成为优势属种,同时G.conglobatus的含量也进一步增加,表明表层海水温度进一步升高,且逐渐影响到温跃层水体,指示了2.7Ma左右黑潮强度的增加.(3)2.0Ma至今,温跃层种G.calida、N.dutertrei、P.obliquiloculata的含量进一步增加,表明温跃层海水温度逐渐升高,可能指示了黑潮在2.0Ma左右进一步加强.与低纬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ODP806和黑潮源区DSDP 292岩芯记录的对比表明,现代黑潮在3.5Ma左右开始影响西北太平洋以及之后的逐步增强可能与印度尼西亚和中美洲水道的受限和关闭以及西太平洋暖池的演变和赤道太平洋的水文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新世 黑潮 浮游有孔虫 西太平洋暖池
原文传递
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的DNA甲基化基因组学分析
6
作者 刘莉 叶鹏 +43 位作者 Li J Zhu X Yu K Jiang h Zhang Y Deng S Cheng L Liu X Zhong J Zhang X he M Chen W Yuan J Gao M Bai Y han X Liu B Luo X Mei W he X sun S Zhang L Zeng h sun h Liu C Guo Y Zhang B Zhang Z huang J Pan A Yuan Y Angileri F Ming B Zheng F Zeng Q Mao X Peng Y Mao Y Ye P Wang QK Qi L hu FB Liang L Wu T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4-524,共1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功能在ACS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调控对这种疾病中的血液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尚没有研究报道过。该研究应用循环免疫细胞进行表观基因组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功能在ACS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调控对这种疾病中的血液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尚没有研究报道过。该研究应用循环免疫细胞进行表观基因组分析,以确定ACS中异常分化的甲基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DNA甲基化 基因组 学分 表观遗传调控 免疫细胞 甲基化基因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