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治疗结肠癌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嘉玲 韩克起 +1 位作者 方慧琪 张峻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52-358,共7页
结肠癌是一种高发、高病死率的疾病,现代医学化疗治疗结肠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但其副作用明显,患者耐受性不佳,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容易出现耐药性,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结肠癌的优势逐渐体现,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疾病... 结肠癌是一种高发、高病死率的疾病,现代医学化疗治疗结肠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但其副作用明显,患者耐受性不佳,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容易出现耐药性,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结肠癌的优势逐渐体现,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中药治疗结肠癌的抗肿瘤机制包括通过促进细胞形变及从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干扰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通过抑制血管新生作用和调节相关细胞因子、信号通路途径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通过调节机体特异性免疫、费特异性免疫及炎症—免疫信号通路、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合成等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通过改善机体中抗肿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酶表达、抑制肿瘤干细胞功能等逆转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等,而现阶段,中药治疗结肠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阶段,临床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中药治疗结肠癌的药理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药治疗结肠癌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中药 药理机制 细胞凋亡 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耐药 化疗
下载PDF
麝香温灸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孙嘉玲 韩克起 +1 位作者 方慧琪 张峻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5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麝香温灸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菊泉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3... 目的:分析麝香温灸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菊泉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观察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温灸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EA、CA125、CA153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P<0.05)。治疗前,三组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D4^(+)、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但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P<0.05);组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但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温灸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晚期 麝香温灸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基于RNA-Seq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循环免疫细胞丰度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锐 孙嘉玲 +5 位作者 钟欣 李静 张卫 孙新锋 冯文杏 周小舟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9期955-962,共8页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揭示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外周免疫环境的微观差异。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81例及健康人50例,分别为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其中原发性肝癌组包括脾虚湿困证17例、湿热蕴毒证20例、气虚血瘀证2...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揭示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外周免疫环境的微观差异。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81例及健康人50例,分别为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其中原发性肝癌组包括脾虚湿困证17例、湿热蕴毒证20例、气虚血瘀证26例及肝肾阴虚证18例,提取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于RNA-Seq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两组外周28种免疫细胞浸润丰度进行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与原发性肝癌组的循环免疫细胞群存在广泛差异,其中原发性肝癌组效应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自然杀伤样T细胞、中央记忆CD4^(+)T细胞、效应CD4^(+)T细胞、Th1辅助细胞、肥大细胞、幼稚及活化B淋巴细胞丰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CD56^(+)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幼稚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丰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8种循环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效应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效应CD4^(+)T细胞、γ-δ-T细胞、巨噬细胞及Th17辅助细胞在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P<0.05)。其中气虚血瘀证及肝肾阴虚证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脾虚湿困证及湿热蕴毒证(P<0.05);效应记忆CD8^(+)T细胞在肝肾阴虚证患者中丰度最低,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应CD4^(+)T细胞在气虚血瘀证中浸润丰度最低,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δ-T细胞在脾虚湿困证水平最低,Th17辅助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在气虚血瘀证丰度最低,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循环免疫细胞丰度存在差异,可能成为中医药宏观论治指导下的微观干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脾虚湿困证 湿热蕴毒证 气虚血瘀证 肝肾阴虚证 循环免疫细胞 转录组测序技术
下载PDF
针刀笔联合助肠饮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方慧琪 孙嘉玲 张峻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6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刀笔联合助肠饮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顾村镇菊泉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针刀笔联合助肠饮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顾村镇菊泉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3)。对照组给予麻仁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笔联合助肠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两组主证评分、次证评分、总分及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担忧程度、满意度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笔联合助肠饮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气阴两虚 针刀笔 助肠饮
下载PDF
岭南肝病证治特色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海涛 杨雪梅 +3 位作者 孙嘉玲 陈炜聪 吕志平 贺松其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43-46,共4页
岭南地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及饮食习惯,导致岭南人群体质偏湿热,易兼毒瘀,故岭南地区肝病病因多责之于湿、热、毒、瘀,最易相兼发病。病机可概括为"湿热瘀阻、肝郁脾虚"。证候特点表现为早期以肝胆湿热为主,中期则肝... 岭南地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及饮食习惯,导致岭南人群体质偏湿热,易兼毒瘀,故岭南地区肝病病因多责之于湿、热、毒、瘀,最易相兼发病。病机可概括为"湿热瘀阻、肝郁脾虚"。证候特点表现为早期以肝胆湿热为主,中期则肝郁脾虚兼湿毒,后期为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兼毒瘀。治疗上以清热祛湿解毒为主,善用岭南特色药物,对岭南地区肝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证治 岭南湿热论 肝病传脾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中医药在新西兰的发展前景及海外交流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贺松其 孙嘉玲 戴娇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2期158-158,I0001,I0002,共3页
中医药正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与疗效魅力受到新西兰人民的关注,为当地华人及各种族人民的养生保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结合作者在新西兰针灸中医学院交流学习的体会以及对新西兰中医药发展现状的实际考察,通过系统整理总结中医药传入... 中医药正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与疗效魅力受到新西兰人民的关注,为当地华人及各种族人民的养生保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结合作者在新西兰针灸中医学院交流学习的体会以及对新西兰中医药发展现状的实际考察,通过系统整理总结中医药传入新西兰的历史沿革,新西兰政府及行业对中医药机构的监管情况,深入分析新西兰中医药教育医疗机构的总体分布情况及中医诊疗机构的生存现状,初步探讨中医药教育医疗在新西兰的发展前景及海外中医药交流合作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新西兰 发展前景 对外交流
下载PDF
TePPO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7
作者 张恩启 谭永毅 +3 位作者 云俊文 孙甲玲 聂婧 牛向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4-1138,共5页
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作为一种兼具观赏和经济价值的优质植物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文章依据万寿菊转录组数据,通过RNA提取、反转录克隆了万寿菊原卟啉原氧化酶(Tagetes erecta protoporphyrinogen oxidase,TePPO)基因。PPO... 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作为一种兼具观赏和经济价值的优质植物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文章依据万寿菊转录组数据,通过RNA提取、反转录克隆了万寿菊原卟啉原氧化酶(Tagetes erecta protoporphyrinogen oxidase,TePPO)基因。PPO作为催化叶绿素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叶绿素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TePPO三维结构预测及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其编码蛋白三维结构较为稳定,与向日葵和紫花苜蓿同源基因的一致性最高。进一步利用不同花色、不同发育时期万寿菊花组织样品,对TePPO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TePPO在万寿菊的花组织中表达,且在叶绿素量较高的花发育早期丰度更高;在花色中绿色更明显、叶绿素量更高的万寿菊品种中,TePPO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提示TePPO基因与万寿菊花中叶绿素的合成及花色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原卟啉原氧化酶(PPO)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芪术抗癌方通过PCK1/Akt/p21信号轴调控肿瘤代谢重编程抑制肝细胞癌增殖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钟欣 胡锐 +8 位作者 李静 彭蓝芬 刘兴宁 黄琦 孙嘉玲 孙新锋 陈剑平 蔡本强 周小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6,共11页
目的:研究芪术抗癌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癌模型小鼠肝脏及人肝癌Huh7细胞中糖异生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的调控作用,探讨其调节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DEN联合CCl4腹... 目的:研究芪术抗癌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癌模型小鼠肝脏及人肝癌Huh7细胞中糖异生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的调控作用,探讨其调节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DEN联合CCl4腹腔注射构建肝癌小鼠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芪术抗癌方组,每天予以芪术抗癌方(3.51 g·kg^(-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8周后收集血清及肝脏样本。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和甲胎蛋白(AFP)评估各组小鼠肝功能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实验将Huh7细胞分为空白组、芪术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和(或)PCK1抑制剂(盐酸SKF-34288)组、索拉非尼组,给予对应含药血清和药物处理。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Edu荧光标记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检测、细胞周期流式检测评估各组Huh7细胞增殖能力、能量代谢变化情况及对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用于检测PCK1、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术抗癌方组小鼠肝癌组织中细胞异型、坏死、胶原纤维沉积等病理改变有所减轻,肝脏肿瘤数量显著减少(P<0.01),血清ALT、AST、γ-GT和AF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水平上,与空白组比较,芪术抗癌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均可显著降低Huh7细胞存活率(P<0.01),显著减少E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P<0.01),显著抑制其克隆增殖能力(P<0.01);芪术抗癌方组还可降低细胞内ATP含量(P<0.05),增加细胞周期G0/G1期分布比例(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芪术抗癌方组小鼠肝癌组织及Huh7细胞的PCK1、p2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p-Akt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比较,盐酸SKF-34288组Huh7细胞ATP含量、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但Edu阳性细胞率、G0/G1期分布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盐酸SKF-34288组比较,芪术抗癌方联合盐酸SKF-34288组可明显降低Huh7细胞的ATP含量、细胞存活率及Edu阳性细胞率(P<0.05),增加G0/G1期分布比例(P<0.05)。结论:芪术抗癌方可能通过激活PCK1诱导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促进Akt/p21介导的抑癌作用,从而发挥抗肝癌增殖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芪术抗癌方 糖异生 代谢重编程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原发性肝癌预后标志物及中药靶向预测研究
9
作者 胡锐 马梦情 +7 位作者 张卫 冯文杏 黄琦 吕敏玲 李静 孙嘉玲 钟欣 周小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29-3036,共8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原发性肝癌(PLC)的预后标志物,并预测其潜在靶向中药。方法:纳入PLC患者103例及健康人50名,采集外周血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差异分析,Cyt...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原发性肝癌(PLC)的预后标志物,并预测其潜在靶向中药。方法:纳入PLC患者103例及健康人50名,采集外周血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差异分析,Cytoscape筛选核心基因,“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进行免疫浸润评分,“KM-plot”绘制生存曲线及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获取靶向中药。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404个基因在PLC患者PBMC中差异表达,主要参与气体运输、snRNP复合物形成、mRNA剪接等生物过程,在尼古丁成瘾、酗酒、溶酶体、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富集。9个核心基因包括SLC4A1、ALAS2、HBG1、AHSP、HBG2、HBB、HBD、HBA2和HBA1,其中HBA2、AHSP和HBG2高表达与PLC患者较短的生存期相关。静息态NK细胞、CD8^(+)T细胞、幼稚B淋巴细胞和活化记忆CD4^(+)T细胞等正免疫调控细胞群在PLC患者PBMC中占比减少,而抑制性免疫细胞群包括单核细胞、M0型巨噬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等浸润增加。生存分析显示静息态NK细胞浸润水平与PLC患者总体生存率呈正相关。此外,腹腔积液、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BCLC分期也是量化PLC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鳖甲、阿胶、荷叶、茶树根、地龙在内的30味中药可能参与PLC靶向治疗。结论:本研究为PLC预后标志的鉴定和潜在靶向中药研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高通量测序 核心基因 预后标志物 免疫细胞 中药
原文传递
心理弹性和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10
作者 朱丽莎 夏梅 +5 位作者 任凭 姜秀荣 刘梦如 孙佳玲 韩梦 冯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和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和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SV Heart)、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及运动依从性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分析心理弹性和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和运动依从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22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为96.3%。310例冠心病患者的CD-RISC总分为(60.4±11.8)分,TSK-SV Heart总分为(45.4±8.5)分,APGAR总分为(6.8±2.8)分,运动依从性量表总分为(26.6±7.5)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RISC总分与APGAR、运动依从性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673,P<0.01;r=0.623,P<0.01),与TSK-SV Heart总分呈负相关(r=-0.590,P<0.01);TSK-SV Heart总分与APGAR、运动依从性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626,P<0.01;r=-0.744,P<0.01);APGAR总分与运动依从性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564,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占总中介效应的32.4%;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占总中介效应的49.3%;心理弹性与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占总中介效应的18.3%。结论心理弹性与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家庭功能虽然与运动依从性相关,但不能直接作用于运动依从性,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心理弹性、降低运动恐惧水平促进患者运动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理弹性 运动恐惧 家庭功能 运动依从性 中介分析
下载PDF
融合事件的点线特征法视觉惯性里程计
11
作者 刘毓敏 蔡志浩 +2 位作者 孙家岭 赵江 王英勋 《兵工学报》 EI CAS 2024年第11期3926-3937,共12页
视觉惯性里程计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定位的关键技术,事件相机作为一种异步视觉传感器,与传统相机具有互补的特点。针对低光照、光照大幅度变化和高速运动场景,对事件相机的输出和传统图像进行融合,并结合惯性测量单元进行实时点线特征法视... 视觉惯性里程计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定位的关键技术,事件相机作为一种异步视觉传感器,与传统相机具有互补的特点。针对低光照、光照大幅度变化和高速运动场景,对事件相机的输出和传统图像进行融合,并结合惯性测量单元进行实时点线特征法视觉惯性里程计研究。提出一种从事件流生成事件图像的算法,设计融合事件的点线特征检测方法;基于视觉-惯性紧耦合的思想,设计后端滑动窗口优化算法;进行数据集试验验证和无人机飞行试验验证。在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仅使用传统图像的点线特征法视觉惯性里程计相比,在高速运动的场景下,定位误差平均减少了22%以上;在低光照、光照大幅度变化的场景下,定位误差平均减少了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机 点线特征 视觉惯性里程计 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位姿估计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肝组织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炜聪 文彬 +6 位作者 孙海涛 孙嘉玲 杨雪梅 黄少慧 安海燕 庞杰 贺松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720-1727,共8页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治疗肝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鳖甲煎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连续16周建立肝癌前病变模型。造模第8周,鳖甲煎丸组给予鳖甲煎丸药液1...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治疗肝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鳖甲煎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连续16周建立肝癌前病变模型。造模第8周,鳖甲煎丸组给予鳖甲煎丸药液1.1 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灌胃至第18周。给药结束后测量大鼠体重、肝脏重量、肝脏表面结节数量及最大结节直径,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甲胎蛋白(AFP)、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表达情况,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2(CCL-2)表达,肝组织IL-6、TNF-α、CCL-2 mRNA表达及IL-6、TNF-α、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肝脏重量及肝脏体重比均明显增加,肝脏表面结节数量及结节最大直径明显增加,HE染色见肿瘤病灶内出现大片肝细胞坏死,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不典型增生结节内GST-π呈强阳性,瘤组织中AFP染色明显,肝功能指标除ALB外均明显升高,血清IL-6、CCL-2水平,肝组织IL-6、CCL-2mRNA表达及IL-6、TNF-α、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组肝脏重量、肝脏体重比均明显下降,肝脏表面结节数量及结节最大直径明显降低,癌细胞多呈高分化,肿瘤坏死区少见,GST-π、AFP染色较浅,阳性区域较少,血清AST、TBiL、GGT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6、CCL-2水平,肝组织IL-6、CCL-2 mRNA表达及IL-6、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鳖甲煎丸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抑制IL-6/STAT3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肝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癌前病变 鳖甲煎丸 白细胞介素6 转录激活因子3
原文传递
Tailoring Cationic Helical Polypeptides for Efficient Cytosolic Protein Delivery 被引量:1
13
作者 WANG Ruijue SHENG Kai +2 位作者 HOU Yingqin sun jialing LU Hua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34-138,共5页
Protein delivery is of central importance for both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However,protein delivery faces challenges including poor endosomal escape and thus limited efficiency.Here,we report the facil... Protein delivery is of central importance for both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However,protein delivery faces challenges including poor endosomal escape and thus limited efficiency.Here,we report the facile construction and screening of a small library of cationic helical polypeptides for cytosolic protein delivery.The library is based on a random copolymer poly(γ-{2-[2-(2-methoxyethoxy)ethoxy]ethoxy}esteryl-L-glutamate)-randompoly(γ-6-chlorohexyl-L-glutamate)[P(EG3-r-ClC6)Glu],which is then modified with various pyridine derivatives and alkyl thiols.Flow Cytometry,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and viability assay collaboratively identify two leading polymers,showing efficient delivery of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and low cytoto-xicity.This finding is further validated by the cytosolic delivery of RNase A and cytochrome C(Cyt C)to HeLa cells in the viability assay.Together,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is an effective and viable approach to the selection of cationic helical polypeptides for the cytosolic delivery of functional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ionic helical polypeptide Protein delivery Cytosolic prote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