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新沂高流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1
作者 季明明 孙清钟 +2 位作者 徐旭峰 张少琴 常艳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在总结江苏新沂高流地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内1∶10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系统研究该区元素含量及组合特征,并进行找矿预测。异常结果显示该区Au、Ag、Cu、Mo、Pb、Zn、As、Sn等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其中Au、Ag、Mo 3个元素... 在总结江苏新沂高流地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内1∶10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系统研究该区元素含量及组合特征,并进行找矿预测。异常结果显示该区Au、Ag、Cu、Mo、Pb、Zn、As、Sn等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其中Au、Ag、Mo 3个元素的异常强度和分带性均好,其形态分布受NNE向构造破碎和碱长花岗岩体等因素制约。在研究区共圈定了14处综合异常,通过异常评价,位于同一断裂带附近的3处异常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对综合异常开展地球化学剖面查证工作,结果显示其中1处Au、Cu等元素峰值均位于NNE向断裂带中心位置。结合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研究区金、多金属矿找矿标志,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异常评价 找矿预测 新沂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被引量:17
2
作者 闵庆文 骆世明 +9 位作者 曹幸穗 苑利 成升魁 杨庆文 孙庆忠 李先德 孙业红 赵立军 张红榛 吴敏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6-868,共13页
为了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耕技术和乡村文化丧失、食物与生计安全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在该倡议提出20周年之际,为了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为了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耕技术和乡村文化丧失、食物与生计安全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在该倡议提出20周年之际,为了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科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邀请了11位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遗产保护实践者,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与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对国际公约履约与国际合作的支撑作用;中国典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经验等。访谈结果表明:以活态性、动态性、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技术、传统农耕文化和结构合理的生态景观,对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建立全新的范式,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多方参与及惠益共享机制,以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 农业生物多样性 生态农业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清忠 孙轶林 黄方方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作为一个复杂的混沌自组织系统,它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自组织特征。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进行多维度分析,进而深入分析高校联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在共商、共享、共建...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作为一个复杂的混沌自组织系统,它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自组织特征。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进行多维度分析,进而深入分析高校联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在共商、共享、共建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发展的建设思考,以期为高校联盟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高校战略联盟 问题归因 共同治理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清忠 黄方方 +1 位作者 雷丹 孙丽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3,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是湾区建设基础性、持续性的动力,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路径,更是打造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依据,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场域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是湾区建设基础性、持续性的动力,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路径,更是打造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依据,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场域合作发展路径的应对之策做了分析,并根据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场域的内容与特点,对其实现路径做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合作
下载PDF
江苏赣榆浅覆盖区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清钟 胡森林 +2 位作者 季明明 杨颍鹤 张珍玉 《地质学刊》 CAS 2019年第2期229-236,共8页
在赣榆浅覆盖区采用槽型钻采取强风化基岩,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共圈定10处综合异常,选择Z-3综合异常开展槽探查证,新揭露5条钼铜钨矿体。异常查证结果显示,采用槽型钻采取强风化基岩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 在赣榆浅覆盖区采用槽型钻采取强风化基岩,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共圈定10处综合异常,选择Z-3综合异常开展槽探查证,新揭露5条钼铜钨矿体。异常查证结果显示,采用槽型钻采取强风化基岩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结合普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普查区钼、多金属矿找矿标志,认为找矿指示元素为Au、Cu、Mo等,元素组合、各元素空间套合关系及含量等特征可作为地质找矿标志。研究成果可作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型钻 强风化基岩 土壤 地球化学异常 找矿预测 江苏赣榆
下载PDF
田野工作与促进生命变革的乡村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田野工作是认识乡村和重新发现乡村的重要方法。回首23年的乡村问询之旅,特别是近五年的乡村实践让我领悟到,扎根田野的工作策略不仅可以阐释文化特质,揭示社会问题,其深层的意义在于促进生命变革。这种认识观念的转变和行动路径的选择... 田野工作是认识乡村和重新发现乡村的重要方法。回首23年的乡村问询之旅,特别是近五年的乡村实践让我领悟到,扎根田野的工作策略不仅可以阐释文化特质,揭示社会问题,其深层的意义在于促进生命变革。这种认识观念的转变和行动路径的选择,在拓展乡村研究深度的同时,也彰显了田野工作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工作 乡村研究 生命变革
下载PDF
人的培养与研究生教育的期待——三位导师对我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庆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三位导师,用他们的言行阐释了为师之道。乌丙安先生对我的影响是“美”,他的神情和妙语让我记忆犹新;黄淑娉先生带给我的是“真”,她的严谨和自律令我刻骨铭心;沙莲香先生带给我的是“善”,她的责任和使命让我... 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三位导师,用他们的言行阐释了为师之道。乌丙安先生对我的影响是“美”,他的神情和妙语让我记忆犹新;黄淑娉先生带给我的是“真”,她的严谨和自律令我刻骨铭心;沙莲香先生带给我的是“善”,她的责任和使命让我懂得学者的社会担当。通过现身说法,呈现了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也在研究生教育的期待中揭示了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与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丙安 黄淑娉 沙莲香 研究生教育 真善美
下载PDF
Genesis of the Bangbu Orogenic Gold Deposit, Tibet: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 Stable Isotopes, and Ar-Ar Geochronology 被引量:14
8
作者 PEI Yingru sun qingzhong +3 位作者 ZHENG Yuanchuan YANG Zhusen LI Wei HUANG Kex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22-737,共16页
The Bangbu gold deposit is a large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Tibet formed during the AlpineHimalayan collision. Ore bodies(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E-W-trending Qusong-Cuogu-Zhemulang brittle-du... The Bangbu gold deposit is a large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Tibet formed during the AlpineHimalayan collision. Ore bodies(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E-W-trending Qusong-Cuogu-Zhemulang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Quartz veins at the depos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pre-metallogenic hook-like quartz veins, metallogenic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nd postmetallogenic N-S quartz veins. Four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have been identified:(1) Stage S1 quartz+coarse-grained sulfides,(2) Stage S2 gold+fine-grained sulfides,(3) Stage S3 quartz+carbonates, and(4) Stage S4 quartz+ greigite.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CO_2-N_2-CH_4 rich with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170–261°C, salinities 4.34–7.45 wt% Na Cl equivalent. δ^(18)Ofluid(3.98‰–7.18‰) and low δDV-SMOW(-90‰ to-44‰) for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suggest ore-forming fluids were mainly metamorphic in origin, with some addition of organic matter. Quartz vein pyrite has δ^(34)SV-CDT values of 1.2‰–3.6‰(an average of 2.2‰), whereas pyrite from phyllite has δ^(34)SV-CDT 5.7‰–9.9‰(an average of 7.4‰). Quartz vein pyrites yield 206Pb/204 Pb ratios of 18.662–18.764, 207Pb/204 Pb 15.650–15.683, and ^(208)Pb/204 Pb 38.901–39.079. These isotopic data indicate Bangbu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Langjiexue accretionary wedge. 40Ar/39 Ar ages for sericite from auriferous sulfide-quartz veins yield a plateau age of 49.52 ± 0.52 Ma, an isochron age of 50.3 ± 0.31 Ma, suggesting that auriferous vein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main collisional period of the Tibet-Himalayan orogen(-65–41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inclusions stable isotope Ar-Ar dating Bangbu deposit orogenic gold deposit Tibet-Himalayan orogen southern Tibet
下载PDF
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委员会组织结构研究
9
作者 郭腾军 孙清忠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24,共6页
对我国94所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委员会章程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其学术委员会的组织结构设计。结果显示,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委员会纵向设置的主流;学术道德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 对我国94所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委员会章程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其学术委员会的组织结构设计。结果显示,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委员会纵向设置的主流;学术道德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和科学研究委员会是学术委员会常设的专门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和学术分委会、专门委员会的指挥关系通常被表述为指导与监督;学术委员会一般被界定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与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的隶属关系和指挥关系普遍没有明确。另一方面,部分研究型大学学术委员会组织结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校学术委员会角色功能定位不符合学术权力属性,校、院两级模式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多学科事务管理,“领导”“指导”概念不清导致内部指挥关系界定紊乱,外部关系未理顺、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各自为政或推诿扯皮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将校学术委员会定位为学术事务的统筹机构,实行校、学部和学院三级学术委员会模式,坚持“等级-领导、业务-指导”关系确定原则,把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整合为校学术委员会的专门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术委员会 章程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并轨:扎根乡村的田野工作与促进变革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庆忠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6,共12页
田野工作是认识乡村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研究品质的有效路径。面对乡土中国的现实处境,研究者多重身份的转换,既是破解乡村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生命变革的心灵修炼。25年的乡村问询之旅,突出的是田野工作与行动研究并轨的实践过程... 田野工作是认识乡村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研究品质的有效路径。面对乡土中国的现实处境,研究者多重身份的转换,既是破解乡村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生命变革的心灵修炼。25年的乡村问询之旅,突出的是田野工作与行动研究并轨的实践过程。这种对自身生命价值不断反观之后的领悟,不仅拓展了乡村研究的维度,也彰显了人类学知识生产过程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工作 行动研究 促进变革 乡村建设 角色切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