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源特征水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学特性对比
1
作者 孙贤鹏 赵燕景 +2 位作者 杨永锐 史建超 刘旭阳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1-70,共10页
为考察A水库(“引黄工程”水源水库)与B水库(普通类型水库)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组成特征及来源方面的差异,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针对A水库和B水库水体中DOM的吸收参数特... 为考察A水库(“引黄工程”水源水库)与B水库(普通类型水库)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组成特征及来源方面的差异,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针对A水库和B水库水体中DOM的吸收参数特征和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水库和B水库的DOM均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但两水库的DOM在组成特征和来源上存在一定差异。B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E_(x)=350 nm,E_(m)=454 nm)、类色氨酸物质C2(E_(x)=300 nm,E_(m)=361 nm)和类色氨酸C3(E_(x)=220 nm/250 nm,E_(m)=347 nm)3个荧光组分,而A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类色氨酸物质C2两个荧光组分,说明A水库的组成特征相对更加简单。DOM吸收参数特征分析显示,A水库水质状况良好,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主要来自自生源;而B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富里酸成分和水体芳香性较高,水生环境中维管束植物输入较为丰富,主要来自入库河流和自生源。光谱指标差异性分析显示,A水库DOM外源输入比例小于B水库,同时A水库的水质污染源更多以陆源输入为主。研究揭示了水库中DOM的光学特性,可反映水库的环境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为进一步探究DOM在不同水源特征水库的环境行为特征及水库水质保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工程 水源水库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青岛市现代水网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应用实践
2
作者 赵笠程 孙贤鹏 +1 位作者 夏斌 孙晓琪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S01期386-392,共7页
随着青岛市城市水网设施的不断完善,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水网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从“大水网一体化”执行目标出发,该系统覆盖供水、排水、再生水和海水淡化地下管网,并立足于实际运营中的切实需求,旨在打... 随着青岛市城市水网设施的不断完善,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水网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从“大水网一体化”执行目标出发,该系统覆盖供水、排水、再生水和海水淡化地下管网,并立足于实际运营中的切实需求,旨在打造山东省企业级水网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该系统全面增强了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供排水的保障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以及水生态治理保护能力。通过开展系统创新模块的研发工作,有效推动了青岛市水务的高质量发展。青岛市现代水网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为特大型城市水网管理一体化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案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市 大水网一体化 信息管理系统 智慧水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张仲景“医圣”加冕考论
3
作者 孙现鹏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通过对医学著作及史籍的查阅、考证,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总结、梳理张仲景“医圣”名号之由来及加冕的始末,分析其内在原因。最后确定张仲景加冕“医圣”可分为3个时期:(1)晋隋唐之萌芽期。张仲景传世著作被医家秘藏,流传不广,学术价... 通过对医学著作及史籍的查阅、考证,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总结、梳理张仲景“医圣”名号之由来及加冕的始末,分析其内在原因。最后确定张仲景加冕“医圣”可分为3个时期:(1)晋隋唐之萌芽期。张仲景传世著作被医家秘藏,流传不广,学术价值不为世人所知,仅在医界传习,未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影响。(2)宋金元之加冕期。张仲景著作广为流传,学术价值被世人所认可推崇,遂称之为“大圣”“亚圣”,名号不一,然“圣”名已彰。(3)明清之固着期。世人对仲景学术价值的成就与贡献取得统一认识,认为其为医界不可超越的高峰,皆以“医圣”谓仲景,使仲景“医圣”尊号固着下来。其加冕“医圣”的内在原因是仲景学术魅力与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医圣 考证
下载PDF
基于PIV的循环式生物絮团系统涡旋分离器内流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史明明 孙先鹏 +3 位作者 朱松明 刘晃 龙丽娜 阮贇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9-306,共8页
为分析循环式生物絮团系统涡旋分离器的内流场特性,基于非接触式流场测试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对试验规模涡旋分离器内流场进行测量,分析了该涡旋分离器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工况下(248、83、49 s)涡旋分离器内部流场的... 为分析循环式生物絮团系统涡旋分离器的内流场特性,基于非接触式流场测试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对试验规模涡旋分离器内流场进行测量,分析了该涡旋分离器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工况下(248、83、49 s)涡旋分离器内部流场的合速度、分速度和涡量等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涡旋分离器内套筒内部区域的左下角和上部区域均表现一定的涡旋,同时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加快,中间内套筒内的颗粒速度方向大致相同,仅在筒壁附近产生小的二次流,同时沉积仓内的颗粒速度方向趋于一致;虽然水力停留时间加快,但轴向和径向的合速度变化不大,且不同速度占据的比例基本相同;不同工况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涡量基本相同,且水力停留时间越慢,流场的涡量相对越小,并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加快涡量分布趋向均匀,即高涡量区域逐渐增加; PIV试验由于激光能量一定,其穿透能力有限,因此,对于复杂结构的PIV试验所获得的结果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式生物絮团系统 涡旋分离器 流场 PIV测量
下载PDF
无人水下航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洋 孙显鹏 +3 位作者 徐超 孙玉祥 孙玉臣 丁思芃 《舰船电子工程》 2019年第10期5-10,共6页
无人水下航行器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水下平台,它的控制与传统有人水下航行器控制存在明显区别,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论文从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现状分析、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可为无人水下航行器控制系... 无人水下航行器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水下平台,它的控制与传统有人水下航行器控制存在明显区别,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论文从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现状分析、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可为无人水下航行器控制系统设计和使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水下航行器 控制
下载PDF
不同风能搅拌致热工质产热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宇 孙先鹏 +3 位作者 杨康 邱昕洋 李建明 胡晓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5-209,共5页
为了解决风能致热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并搭建一套采用六直叶圆盘涡轮作为搅拌致热叶片的搅拌致热试验系统,以寻求一种高效的搅拌致热工质。选用水、3种油类(46#抗磨液压油、废弃机油、石蜡油)、2种悬浊液(淀粉悬浊液、沙子悬浊液)和2种水... 为了解决风能致热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并搭建一套采用六直叶圆盘涡轮作为搅拌致热叶片的搅拌致热试验系统,以寻求一种高效的搅拌致热工质。选用水、3种油类(46#抗磨液压油、废弃机油、石蜡油)、2种悬浊液(淀粉悬浊液、沙子悬浊液)和2种水溶液(饱和NaCl溶液、9%的NaHCO3溶液)共8种搅拌工质,分析不同工质的温升速率、搅拌功率和致热效率。结果表明:在试验转速范围内(300~500 r/min),采用不同液体作为搅拌工质可改变搅拌器致热效果,其中饱和NaCl溶液和石蜡油是效果较好的搅拌致热工质,饱和NaCl溶液致热效率最高可达41.56%,石蜡油致热效率最高可达33.93%;油类搅拌工质的温升较水类高,但致热效率较低;石蜡油和饱和NaCl溶液可分别用作风速较低地区和风速较高地区的搅拌工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风力致热 致热器 液体搅拌 致热效能 致热工质
下载PDF
四斜叶桨搅拌槽内部流场PIV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袁建平 房洪芹 +1 位作者 孙先朋 翟晓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共7页
针对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混合不均匀问题,基于无接触式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了四斜叶桨带挡板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流场流动状况.PIV试验采用透明的黄原胶溶液作为非牛顿流体.试验结果表明:搅拌转速的变化不仅改变流场的流型,也改变... 针对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混合不均匀问题,基于无接触式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了四斜叶桨带挡板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流场流动状况.PIV试验采用透明的黄原胶溶液作为非牛顿流体.试验结果表明:搅拌转速的变化不仅改变流场的流型,也改变流场的流速分布、湍动能分布及涡量分布的位置和大小;随着搅拌转速的减小,主循环流和反向小循环流的涡心向上偏移,同时在向上偏移过程中,涡型逐渐减小,电机驱动功率也随着搅拌转速的减小而减小;黄原胶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影响了流场的主循环流的流动范围,使搅拌桨下部区域的流动强度明显减小,同时也导致了整个流场流速降低和流体流动传递距离减小,故高搅拌转速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斜叶桨 机械搅拌槽 粒子图像测速 非牛顿流体 时均流场分布
原文传递
机械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内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方玉建 张敏 +2 位作者 孙先朋 张金凤 瞿晔飞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44-253,共10页
在工业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的机械搅拌混合,其流体大都是非牛顿流体,具有与牛顿流体不同的流变性质(弹性效应,剪切稀化以及剪切变稠),所以急需对非牛顿流体情况下搅拌槽内的内流特性开展研究。基于Lin-A315桨型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 在工业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的机械搅拌混合,其流体大都是非牛顿流体,具有与牛顿流体不同的流变性质(弹性效应,剪切稀化以及剪切变稠),所以急需对非牛顿流体情况下搅拌槽内的内流特性开展研究。基于Lin-A315桨型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试验结果对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的流场特性进行定常/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黄原胶溶液在不同搅拌速度下的轴面流速分布、湍动能分布、径向截线的流速剖面、所需要的搅拌混合时间以及搅拌能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很好地模拟分析机械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的流场特性;提高搅拌速度可以增加槽内主循环流的范围和强度,搅拌槽内涡的分布和湍动能分布范围也相应变大,与100 r/min相比,300 r/min和500 r/min工况下的轴向速度最大值增加3.6倍和5.9倍,所需要的混合时间缩短0.46倍和0.36倍;增加黄原胶溶液的浓度会减小流场的主循环流范围,增加速度梯度,降低槽底区域循环速度,所以与非牛顿流体溶液浓度的变化相比,所需要混合时间对转速变化更为敏感;另外提高搅拌速度会增加搅拌能耗,因此对低浓度非牛顿流体宜选择中等转速、高浓度非牛顿流体宜选择高转速以有利于溶液混合和能源节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搅拌槽 非牛顿流体 PIV 数值模拟 流场特性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Heating Effect of a Wind-Energy Stirring Heater 被引量:2
9
作者 LIU Xingran sun xianpeng +3 位作者 LI Jianming QIU Xinyang YANG Kang CAO Yanfe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72-781,共10页
In this paper,an experiment system of wind-energy stirring heater has been designed and built.Its heating performance under the rotation speed of 300 r/min has been studied through changing stirring rotor’s layer num... In this paper,an experiment system of wind-energy stirring heater has been designed and built.Its heating performance under the rotation speed of 300 r/min has been studied through changing stirring rotor’s layer number or using different working fluids.With the help of CF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rise,total heat,heating power of each experimental group,and analyzed why these factors have such an effect.The results show:increasing the layer number of the stirring rotors can increase the motion intensity of working fluid and improve the heating effect;the quantity of effective working fluid in the rotor area can b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liquid level;the working liquid with high density,low viscosity,low specific heat capacity will be the ideal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heating heating power heating effect working fluids structure desig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