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的污泥土地利用现状研究分析
1
作者 白洁 张国徽 +2 位作者 徐成斌 孙学凯 马溪平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2,共8页
以2010—2020年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污泥土地利用研究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旨在探析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探索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 以2010—2020年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污泥土地利用研究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旨在探析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探索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污泥土地利用研究总发文数量变化幅度较小,该领域研究热度处于平稳状态;在两大数据库中,美国和中国是该领域中合作研究多且影响力大的国家,最活跃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作者及研究团队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国际上污泥土地利用研究趋于多元化发展,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则比较单一,偏重于重金属研究。基于文献共现聚类和研究热点分析,提出污泥土地利用研究的未来展望:在多个层面开展合作研究,积极研发无害化污泥土地利用技术,全方面跟踪监测和评估污泥土地利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多部门联合制定污泥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土地利用 CITESPACE 共现聚类分析 污染物
下载PDF
基于词汇的源代码克隆检测技术综述
2
作者 刘春玲 戚旭衍 +3 位作者 唐永鹤 孙雪凯 李晴浩 张雨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共11页
代码克隆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源代码复用、修改、重构产生的文本相似或结构相似的代码。代码克隆对提升软件开发效率、节约开发成本有积极作用,但也会引起Bug传播,并对软件的稳定性、可维护性产生负面影响。代码克隆检测在剽窃检测、... 代码克隆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源代码复用、修改、重构产生的文本相似或结构相似的代码。代码克隆对提升软件开发效率、节约开发成本有积极作用,但也会引起Bug传播,并对软件的稳定性、可维护性产生负面影响。代码克隆检测在剽窃检测、漏洞检测、版权侵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词汇的克隆检测技术能快速检测1-3型克隆,能扩展到其他编程语言,已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克隆检测任务中。文中对近5年基于词汇的克隆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根据相似性算法中的基本计算粒度将其分为4类,并对10余个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讨论其局限性及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基于词汇的克隆检测技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安全 源代码克隆检测 代码表征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声波测井多尺度成像方法在压裂效果评价中的综合应用
3
作者 孙学凯 余春昊 +2 位作者 张浩 周炬锋 刘先平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记录了丰富的井筒声场信息,各类声波的探测视角和深度各有不同,是实现地层精细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基于储层压裂评价的需要,主要阐述常见阵列声波测井数据中可利用的成像方法系列,即基于斯通利波的井壁裂缝成像、基... 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记录了丰富的井筒声场信息,各类声波的探测视角和深度各有不同,是实现地层精细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基于储层压裂评价的需要,主要阐述常见阵列声波测井数据中可利用的成像方法系列,即基于斯通利波的井壁裂缝成像、基于纵波的径向声速层析成像和基于反射声波的远探测成像,分别对应浅(探测深度小于0.3 m)、中(探测深度约1.0 m)、深(探测深度大于5.0 m)这3种探测尺度。为适配压裂评价场景,重点讨论斯通利波成像过程、径向声速层析的正反演机制以及远探测的优化成像策略。实际中,首次将此测井声波多尺度成像技术应用到中国西部某储层压裂,分别对压裂前裸眼井和两次压裂后采集的3次阵列声波测井数据执行成像处理和统一对比分析,分析结果与现场应用结果相吻合,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明确压裂裂缝在近场-远场的变化关系提供可视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声波 多尺度 压裂评价 径向层析 远探测
下载PDF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代码嵌入方法
4
作者 孙雪凯 蒋烈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1,共8页
对代码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很多的应用场景,例如代码抄袭检测、软件漏洞搜索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神经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代码分析和研究。然而,现有的方法要么简单地将代码视为普通的自然语言处理,要么使用太过复杂的规则对代码进行... 对代码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很多的应用场景,例如代码抄袭检测、软件漏洞搜索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神经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代码分析和研究。然而,现有的方法要么简单地将代码视为普通的自然语言处理,要么使用太过复杂的规则对代码进行采样,前者的处理方式容易造成代码关键信息的丢失,而后者会造成算法过于复杂,模型的训练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Alon等提出了一种名为Code2vec的算法,该算法采用了一种简单且有效的代码表示方法,相比之前的代码分析方法有着显著的优势,但Code2vec算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代码嵌入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将代码函数表示为代码的嵌入向量。首先将一个代码函数分解为一系列抽象语法树路径,然后通过神经网络去学习如何表示每一条路径,最后将所有路径聚合成一个嵌入向量来表示当前的代码函数。文中实现了一个基于该方法的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Code2vec,所提算法的结构更加简单、训练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代码嵌入 代码分析 抽象语法树 代码分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湿地水质污染特征及净化效果实证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志平 王琼 +3 位作者 孙学凯 韩青 陈寒 白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050-1056,共7页
流域湿地是流域生态系统中河岸陆地和河道水体间的水陆过渡地带,在污染物阻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侵蚀泥沙削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揭示辽河流域干流上、中、下游湿地污染物削减特征,量化比较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的差异,在对东西辽河... 流域湿地是流域生态系统中河岸陆地和河道水体间的水陆过渡地带,在污染物阻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侵蚀泥沙削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揭示辽河流域干流上、中、下游湿地污染物削减特征,量化比较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的差异,在对东西辽河交汇口湿地、七星湿地和下游湿地水质及水量进行现场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实证评估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内梅罗污染指数在支流入口处较高,经过湿地净化作用,在湿地中部及出口处污染程度明显降低;东西辽河交汇口湿地、七星湿地和下游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差异,这主要是受支流和流域水污染的结构性、复合性、区域性等特征因素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湿地 内梅罗污染指数 水质评估 去除效果 辽河流域
下载PDF
城市绿地废弃物生物炭制备与应用前景
6
作者 孙学凯 白洁 +2 位作者 徐成斌 林贵刚 艾桂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6,共5页
通过阐述生物炭的制备、表征、负载材料与应用的现状,探讨以城市绿地植物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提出生物炭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生物炭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废弃物 生物炭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原产地与不同自然降水梯度引种地土壤和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姗宇 黎锦涛 +2 位作者 孙学凯 曾德慧 胡亚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189-7197,共9页
降水格局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重要环境要素,尤其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变化是植物生长驱动的关键生态因子。目前,针对降水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C、N、P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关于沙地樟子松... 降水格局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重要环境要素,尤其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变化是植物生长驱动的关键生态因子。目前,针对降水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C、N、P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关于沙地樟子松重要引种地科尔沁沙地自然降水梯度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樟子松原产地红花尔基和引种地科尔沁沙地自然降水梯度下4个典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樟子松引种地降水变化对土壤(0—10,10—20 cm和20—40 cm)和植物(1年和2年生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与红花尔基原产地樟子松人工林相比,科尔沁沙地引种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P元素含量显著降低;(2)科尔沁沙地自西向东,随降水量增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P含量以及C∶P和N∶P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而土壤C∶N呈减少趋势;(3)随着降水量增加,樟子松叶C含量呈下降趋势,叶N含量和N∶P比值呈增加趋势,植物叶P含量无一致性规律;(4)樟子松叶片P含量与土壤C、N、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叶片C和N含量与土壤C、N、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沙地樟子松引种地科尔沁沙地土壤C、N、P养分比较缺乏,且随着降水增加土壤N养分限制降低,而土壤P养分限制增加。本研究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角度,为今后开展科尔沁沙地不同降水梯度条件下引种樟子松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降水梯度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养分 樟子松人工林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流域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 被引量:30
8
作者 涂志华 范志平 +6 位作者 孙学凯 弓文艳 张雪琪 郑学良 王琼 王善祥 秦依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了研究大伙房水库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以流域内3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枯落物蓄积量为23.20~39.11t/hm^2,表现为... 为了研究大伙房水库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以流域内3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枯落物蓄积量为23.20~39.11t/hm^2,表现为刺槐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且阔叶林枯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大于未分解层,而针叶林则相反。(2)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为50.24~109.19t/hm^2,有效拦蓄量为41.70~90.71t/hm^2,均表现为刺槐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刺槐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持水功能较好。(3)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分别在浸水10,8h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2>0.91);枯落物在浸水1h内吸水速率变化最大,4h左右吸水速率明显减缓,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2>0.93)。(4)3种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为1.10~1.25g/cm^3,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27.96%~30.19%,土壤有效持水量变化范围为21.11~29.39t/hm^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持水能力表现为刺槐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2>0.90)。综合3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功能表明刺槐天然次生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强,建议在该流域加强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伙房水库流域 枯落物层 土壤层 水文效应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负载镧掺杂二氧化钛处理印染废水 被引量:14
9
作者 解宏端 孙学凯 +3 位作者 田丹 林佳奇 张薇 杨璐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制备活性炭纤维负载镧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La-TiO2/ACF),其的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实际印染废水脱色、COD去除以及可生化性提高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La-TiO2/ACF表面均匀有效的负载了锐钛矿型纳米La-TiO2薄膜。紫外... 制备活性炭纤维负载镧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La-TiO2/ACF),其的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实际印染废水脱色、COD去除以及可生化性提高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La-TiO2/ACF表面均匀有效的负载了锐钛矿型纳米La-TiO2薄膜。紫外光与催化剂同时作用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紫外线照射和单独催化剂吸附。处理50 min,脱色率可达90%,COD去除率达69.2%,BOD5/COD从最初的0.037提高到0.35。色度和COD去除率随光源与催化剂间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间距为20 mm时达到最佳;pH从3升高到9,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22%和32%。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催化活性未发生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负载镧掺杂二氧化钛 光催化 印染废水 脱色 可生化性
下载PDF
降水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矿化和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志强 赵姗宇 +2 位作者 林贵刚 孙学凯 胡亚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564-6572,共9页
为研究降水量减少对沙地森林土壤氮循环过程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15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不同降水量(自然降水、减少30%和50%)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无机氮(SIN)含量、氮矿化速率和淋溶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沙地樟... 为研究降水量减少对沙地森林土壤氮循环过程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15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不同降水量(自然降水、减少30%和50%)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无机氮(SIN)含量、氮矿化速率和淋溶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SIN主要以硝态氮形态存在,模拟降水减少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和硝态氮/SIN值(P<0.001),而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P<0.05)。与自然降水相比,降水减少降低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P=0.002),但不同降雨处理的土壤净氨化速率差异不显著(P=0.86)。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以硝态氮淋溶为主,不同降雨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量差异不显著(P=0.09),但模拟降水减少降低土壤铵态氮淋溶(P=0.04)。此外,沙地樟子松人工林SIN含量、净氮矿化速率和淋溶量具有明显月动态特征,与降雨月动态规律基本一致。降水处理和采样时间对SIN含量和净氮矿化速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但土壤氮淋溶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可见,降水变化能够显著影响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有效性、氮矿化速率和淋溶等过程,未来干旱加剧可能降低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的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樟子松人工林 减少降水 土壤氮矿化 土壤氮淋溶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域下我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学凯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0-36,共7页
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代表的应急法律制度存在基本制度不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设计不够周全、信息发布管理不够规范、公民权利保障有所欠缺等问题。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需要在价值取向上以人民为中心,制度建构上促进相关法律协... 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代表的应急法律制度存在基本制度不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设计不够周全、信息发布管理不够规范、公民权利保障有所欠缺等问题。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需要在价值取向上以人民为中心,制度建构上促进相关法律协同,机制设计上强化综合管控,应对措施上注重权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状态 应急法律制度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3D) structure model and its parameters for poplar shelterbelts 被引量:2
12
作者 FAN ZhiPing GAO JunGang +2 位作者 ZENG DeHui ZHOU XinHua sun xuek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0期1513-1526,共14页
The spatial functions of surface area density(vegetative surface area per unit canopy volume) and cubic density(vegetative volume per unit canopy volume) have been used as two three-dimensional(3D) structural descript... The spatial functions of surface area density(vegetative surface area per unit canopy volume) and cubic density(vegetative volume per unit canopy volume) have been used as two three-dimensional(3D) structural descriptors for shelterbelt.The functions were defined by models as a general case.However,sub-models such as surface area,volume,and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s were not explicitly defined for poplar trees,which are a dominant woody species in shelterbelts all over China,and this limits applications of the models in China and elsewhere.In order to define and develop these sub-models for shelterbelts,poplar trees were destructively sampled from multiple-row shelterbelts and then were measured for their surface area and volume.Using these measurements,we estimated parameters to define their equations explicitly.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and planting patterns of trees in shelterbelts,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areas and volumes vertically and across the width for different tree heights were constructed for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trunks,branches and leaves.Incorporating the defined equations into the models,we described the 3D structure of a multiple-row poplar shelterbe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spatial change in magnitude of surface area density(0.215-10.131 m2/m3) or cubic density(0.00007-0.04667 m3/m3) in shelterbelts is large and their distributions are not uniform.The assumption for boundary-layer flow modeling efforts that the 3D distribution of shelterbelt structure was uniform is not the case in field.The 3D structure model not only can be used to model the flow field as influenced by each tree component,but also can express the entir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helterbelt.The methodologies and equations that ar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can be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3D structure of a shelterbelt with a design similar to our studied poplar shelterbelts in term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planting patterns.The fitted model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3D aerodynamic structure of field shelterbelts.Furthermore,an improved description of shelterbelt structure has great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simulation of boundary layer flows as influenced by that shelterbelt.Such insights can eventually be used to quantify the design of shelterbelt structure and/or adjustment for managing the function of shelterbelts and their effects on micro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S CUBIC DENSITY POROS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surface area DENS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