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触发因素吗?(上)
1
作者 sandro Vento +3 位作者 Francesca Cainelli 姚勤伟(编译) 杨月(审校)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6年第6期17-20,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H)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病因学不明,以女性为主,人群发病率为0.01-0.02%,特征性的血清学变化为血清IgG显著升高。自然史以反复发生在肝小叶内和汇管区交界面的坏死性炎症(碎片状坏死)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衰竭... 自身免疫性肝炎(AH)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病因学不明,以女性为主,人群发病率为0.01-0.02%,特征性的血清学变化为血清IgG显著升高。自然史以反复发生在肝小叶内和汇管区交界面的坏死性炎症(碎片状坏死)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在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它对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触发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毒 皮质激素治疗 血清IgG 血清学变化 碎片状坏死 坏死性炎症 病因学
下载PDF
白介素-2治疗HIV-1感染患者及其与CD4+T细胞的关系
2
作者 sandro Vento 杨月(编译)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6年第8期24-24,共1页
自从HIV开始流行以来,白介素.2-直处于对该病进行免疫治疗的前沿,早在1983年内源性白介素.2的Ⅰ期研究就已开展。这种尝试的重要依据就是相继观察到某些功能上的缺陷即HIV-1感染患者的CD4+T细胞中对抗原和丝分裂素增殖反应的降低... 自从HIV开始流行以来,白介素.2-直处于对该病进行免疫治疗的前沿,早在1983年内源性白介素.2的Ⅰ期研究就已开展。这种尝试的重要依据就是相继观察到某些功能上的缺陷即HIV-1感染患者的CD4+T细胞中对抗原和丝分裂素增殖反应的降低,而这些缺陷是与白介素.2产量的降低相关的,反之分泌白介素.2的CD4+T细胞其完整性是与良好的临床转归相关的。白介素.2随机试验多以5天一周期作为起始引导方案,每8周进行一次,共进行3-6个周期。随后,大多数接受治疗患者仅需要少数几个周期即可维持CD4+T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白介素-2 HIV-1 感染患者 免疫治疗 增殖反应 Ⅰ期研究 临床转归 随机试验 治疗患者
下载PDF
病毒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触发因素吗?(下)
3
作者 sandro Vento +3 位作者 Francesca Cainelli 姚勤伟(编译) 杨月(审校)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6年第7期20-21,共2页
4.病毒在AH2型中是否也起了这种作用? 这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标志性的靶点,即LKM1,是细胞色素P450IID6(CYP2D6),肝脏P450酶家族的一个成员。Manns等人认为针对由LKM1抗体识别的CYP2D6主要抗原决定簇的反应可能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 4.病毒在AH2型中是否也起了这种作用? 这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标志性的靶点,即LKM1,是细胞色素P450IID6(CYP2D6),肝脏P450酶家族的一个成员。Manns等人认为针对由LKM1抗体识别的CYP2D6主要抗原决定簇的反应可能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或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I)的交叉反应而产生,因为HCV E1包膜区域的310-324位氨基酸和HSV1的快速调节蛋白IE175的156-170位氮基酸与CYP2D6免疫决定区的254.271位氨基酸具有序列同源性,可被85%的AH2型患者所识别。然而Klein等人证明针对细胞色素P2D6(CYP2D6196-218)的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反应发生于多到68%的AH2型患者,而在LKM1+ve的HCV感染患者身上的发生率只有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1型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HCV) 触发因素 B细胞抗原决定簇 自身免疫性肝病 交叉反应 感染患者 细胞色素
下载PDF
从畏惧到合作:中意之间的“国际化”
4
作者 sandro Bicocchi +1 位作者 孙海燕(采访整理) 姚音(采访整理) 《21世纪商业评论》 2006年第7期22-22,共1页
意大利有良好的、成熟的品牌.而中国有出色的生产能力,如果两者组建合资公司,就能驰骋于欧洲市场。
关键词 “国际化” 合作 生产能力 合资公司 欧洲市场 意大利 中国 品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