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泄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探讨
1
作者 曾涓焕 刘钰潇 +2 位作者 雷静 申重阳 刘渊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风泄”之病,古有记载,但今人罕提,未见系统论述者。本文结合文献和临床实例,从肠道阴肤的角度,系统论述了风泄的主要病机,涉及外风、内风、外风内风夹杂三大方面,并结合了兼夹邪气概括风泄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实践得出风泄久病后常见... “风泄”之病,古有记载,但今人罕提,未见系统论述者。本文结合文献和临床实例,从肠道阴肤的角度,系统论述了风泄的主要病机,涉及外风、内风、外风内风夹杂三大方面,并结合了兼夹邪气概括风泄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实践得出风泄久病后常见气虚证、阴虚证或血虚证。本文还总结了中医常用于风泄的三类治法和主要方药,提出外风内袭,以祛风透邪为主;内风者,从肝论述,以息风健脾为要;内外风夹杂者,当用搜风之法。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泄 肠道阴肤 外风 内风 除风
下载PDF
唐山M_(S)7.8震区地壳三维密度结构重力反演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雄 申重阳 +4 位作者 祝意青 杨光亮 孙凯 谈洪波 王嘉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196,共14页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位于燕山褶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部位,震区已有地壳结构研究仍不够精细,对其孕震构造条件的认识也存在一些争议.综合唐山震区较高分辨率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最新全球重力场模型WGM2012,基于小波多尺度信号分离技...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位于燕山褶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部位,震区已有地壳结构研究仍不够精细,对其孕震构造条件的认识也存在一些争议.综合唐山震区较高分辨率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最新全球重力场模型WGM2012,基于小波多尺度信号分离技术和空间域迭代反演算法获得震区的莫霍面起伏和地壳内部密度扰动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唐山震区位于太原—延庆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亦即著名中国东部重力梯级带的中段)和莫霍面陡变带的东侧,其等值线从北北东向往北东向弯曲,莫霍面深度处于32~37 km之间,唐山震中位于莫霍面陡变带和隆起区过渡部位;震区地壳内部密度分布呈现南高北低、浅部分散高密度体随深度增加逐步聚合特征,前者反映华北平原与燕山褶皱之间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后者反映浅部高密度体主要源于深部上地幔岩浆作用;从垂直与平行唐山断裂的密度结构剖面可以发现,唐山断裂贯穿莫霍面,在水平拉张和莫霍面上隆挤压作用下其深部(约>7 km)先存破裂面受到上地幔岩浆的侵入作用而逐步张开、越往上岩浆扩张越大,其浅部(约7 km深以内)相对均匀,可能是因地表不断沉积较新地层并成岩而阻止了岩浆上侵,从而在高密度体顶部形成应力应变易积累的闭锁区,这可能是唐山地震发生在高密度体顶部并呈现浅层新生花状破裂特征的重要原因.结合已有成果,从物质迁移运动角度提出了唐山地震的岩浆上侵与断层联合作用发震模式,同时为唐山地震孕震构造条件的地震测深推测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重力反演 莫霍面深度 三维密度结构
下载PDF
泸定M 6.8地震同震重力与形变效应模拟研究——闭锁剪力孕震模式的新证据
3
作者 金雯 谈洪波 +1 位作者 申重阳 申宇彤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5-856,共12页
2022年泸定M 6.8地震为近期川滇地区显著强震。本文基于Okubo平面矩形弹性位错理论,采用已有的由地震波反演获得的同震破裂模型,模拟研究了泸定M 6.8地震产生的地表同震重力变化、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表明:①同震重力变化图像具有... 2022年泸定M 6.8地震为近期川滇地区显著强震。本文基于Okubo平面矩形弹性位错理论,采用已有的由地震波反演获得的同震破裂模型,模拟研究了泸定M 6.8地震产生的地表同震重力变化、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表明:①同震重力变化图像具有以发震断层为界,呈正、负四象限对称分布特征,与震前(2019年9月—2020年9月)实测重力变化图像和发震断层左旋走滑特征具有一致性,说明其孕震过程可用闭锁剪力模型来解释;②在远场区域,同震垂直位移图像与重力变化图像类似,位错引起的介质密度变化效应大于地表垂直位移效应,而近场地表垂直位移效应大于介质密度变化效应,显示出负相关性;③同震水平位移图像具有对称的四象限特征,与GNSS实测结果显示的变形特性一致。该结果可为地震前后重力、形变观测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同时为强震孕育的机理研究提供线索,尤其为闭锁剪力孕震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实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同震模拟 重力变化 形变 闭锁剪力
下载PDF
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之再思考 被引量:52
4
作者 祝意青 申重阳 +3 位作者 张国庆 赵云峰 刘芳 徐云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1-446,共6页
主要分析2008年以来我国流动重力监测网络的发展、重力场时变在强震危险性判定中的作用以及重力监测仍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流动重力监测能力与预测研究的现状,探讨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预测三要素的特征指标,流动重力观测资料... 主要分析2008年以来我国流动重力监测网络的发展、重力场时变在强震危险性判定中的作用以及重力监测仍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流动重力监测能力与预测研究的现状,探讨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预测三要素的特征指标,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能较好地反映出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异常变化,尤其是6级以上的强震,并提出了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战略之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监测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地震预报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土壤物理学主要领域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8
5
作者 彭新华 王云强 +8 位作者 贾小旭 高伟达 张中彬 姚荣江 赵英 沈重阳 陈丁江 朱青 高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087,共17页
在近20年的发展中,我国土壤物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在国际土壤物理学期刊发文量占比从5%上升到30%,主要研究聚焦在土壤水文过程与尺度转换、土壤物理质量与可持续农业、水热盐迁移与生态调控、以及污染物迁移与模型模拟等领域。本文综合分... 在近20年的发展中,我国土壤物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在国际土壤物理学期刊发文量占比从5%上升到30%,主要研究聚焦在土壤水文过程与尺度转换、土壤物理质量与可持续农业、水热盐迁移与生态调控、以及污染物迁移与模型模拟等领域。本文综合分析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这些进展既有国家需求的驱动,也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与相邻学科交叉融合,最后展望了这些领域的研究重点。论文还指出我国土壤物理学面临科研原创性不足、仪器设备研制滞后等挑战,同时也面临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国家需求迫切解决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质量 土壤水文过程 污染物迁移 土壤盐渍化 模型模拟
下载PDF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重力均衡与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光亮 申重阳 +3 位作者 黎哲君 王嘉沛 谈洪波 赵炳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6-968,共13页
基于SIO(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最新全球重力和高程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荷载比.结合大地热流、地震速度结构、地震活动和断裂构造分布等,分析了地壳均... 基于SIO(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最新全球重力和高程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荷载比.结合大地热流、地震速度结构、地震活动和断裂构造分布等,分析了地壳均衡状态和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地质构造单元间的差异及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布格重力变化范围约为-500~0 mGal(1 mGal=10-5 m·s^-2,下同),在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区域形成弧形重力梯度带,近年来的中强地震活动频发于该梯度带不同部位,应与其应力依次释放有关;均衡重力异常结果表明,其变化范围约为-80^+100 mGal,且大部分区域处于±20 mGal以内的被认为处于重力均衡的状态,重力非均衡(正或负)多出现于块体边界带附近,地震多发生在靠近块体边界的均衡重力异常(正或负,主要为正)区域内;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为10~65 km,不同构造单元之间Te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较低的T e值出现在龙门山构造带附近,T e值为20 km左右,岩石圈荷载加载比为0.5~0.8,表明现今的岩石圈挠曲状态主要由莫霍面加载形成.进一步分析表明,巴颜喀拉地块东部挤压增生与横向流动同时发生,是造成该区域地震发生与重力均衡异常高值重合、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和大地热流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本文获得的地壳均衡特征及岩石圈有效弹性强度结果,加深了对巴颜喀拉东部及邻区岩石圈构造演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均衡重力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布格重力
下载PDF
中国大陆重力场时变监测与强震预测 被引量:18
7
作者 申重阳 祝意青 +10 位作者 胡敏章 谈洪波 郝洪涛 韦进 韩宇飞 李辉 汪健 张新林 刘少明 王嘉沛 孙凯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9-743,共15页
主要回顾了中国大陆重力时变高精度监测与地震预测应用的基本情况。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就开始采用重力手段监测地壳变动和强震孕育发生过程,致力获取重力场时变的微伽级信息。重力监测主要采用定点流动复测(流动重力)和固定台站... 主要回顾了中国大陆重力时变高精度监测与地震预测应用的基本情况。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就开始采用重力手段监测地壳变动和强震孕育发生过程,致力获取重力场时变的微伽级信息。重力监测主要采用定点流动复测(流动重力)和固定台站连续观测(连续重力)2种方式。重力监测已经历3个发展阶段。1998年以前,重力监测主要沿块体边界、活动断层或历史强震区开展,缺乏绝对测量,一般采用相对测量,通过总结获取了海城7.2级、唐山7.8级、丽江7.0级等一系列地震前的重力动态变化特征,除海城地震外,预测成功震例寥寥。1998年地壳运动网络工程建设以来,由于引入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开始进行中国大陆重力场的整体监测,获取了汶川8.0级等地震前的大尺度变化信息,给出了汶川地震中期预测的有效意见。2010年以来,以陆态网络工程重力网为基础,逐步开展大华北、南北带等各种测网的整合与统一,形成了中国大陆整体重力观测网,对期间发生的一系列6.0级以上地震(如芦山7.0级、门源6.4级、呼图壁6.2级等地震)进行了较为成功的中期预测,为地震机理研究和我国中期地震预测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长期的重力观测实践,初步形成了一门专门应用于地震研究的交叉学科——"地震重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时变 监测网 高精度 地震预测 发展历程
下载PDF
重力观测地震预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祝意青 申重阳 +4 位作者 刘芳 徐云马 李辉 郭树松 赵云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8-717,共10页
通过强震震例阐述了重力观测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分析了强震震间期与同震及震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强震前区域重力场出现大范围的有序性变化,震源区附近产生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局部重力异常区,并... 通过强震震例阐述了重力观测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分析了强震震间期与同震及震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强震前区域重力场出现大范围的有序性变化,震源区附近产生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局部重力异常区,并沿区域主要发震构造断裂带出现显著的重力变化梯度带;强震一般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转弯附近或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特征中心附近;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能够较清晰地反映强震孕育、发展、调整过程的重力变化信息,并基于震例提出了强震震前重力变化的"场-源-带"基本模式。最后,提出我国重力监测预报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重力监测资料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构造活动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开心散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ATP/AMP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代渊 申重阳 +2 位作者 付颖 文跃强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80-2184,共5页
目的:探讨开心散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ATP/AMP、GABA、i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开场实验评价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行为;HE染色法评价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HPL... 目的:探讨开心散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ATP/AMP、GABA、i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开场实验评价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行为;HE染色法评价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HPLC法测定脑组织ATP和AMP的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脑组织γ-氨基丁酸含量和外周血清iNOS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心散可以显著缩短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开场实验大鼠站立次数、延长运动时间、缩短静止时间,改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显著提高脑组织ATP/AMP、降低脑组织GABA含量和血清iNOS含量,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心散具有改善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行为异常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组织GABA和血清iNOS含量,提高脑组织ATP/AMP,改善脑组织能量供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多发梗死性痴呆 学习记忆 ATP/AMP GABA INOS
下载PDF
中医学关于猴痘病流行的认识与思考
10
作者 周江明 夏铭阳 +1 位作者 申重阳 郑彩慧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76-80,共5页
该文以《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作为指导依据,对于猴痘病的流行做出关于中医学病名、病因和病机的讨论及疾病辨证治疗的认识与思考。该文提出猴痘病可归属于“痘疹”“湿热病”范畴。通过温病学的相关理论阐述其病机发展,采用卫气营... 该文以《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作为指导依据,对于猴痘病的流行做出关于中医学病名、病因和病机的讨论及疾病辨证治疗的认识与思考。该文提出猴痘病可归属于“痘疹”“湿热病”范畴。通过温病学的相关理论阐述其病机发展,采用卫气营血辨证方式进行辨证分型。根据病机发展过程提出辛凉清热退湿,清热解毒透疹,扶正养阴退邪的治疗方案。为中医临床对猴痘的认识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痘疹 湿热病 中医 治法
下载PDF
2010~2018年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绝对重力仪比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新林 韩宇飞 +4 位作者 汪健 申重阳 胡敏章 王嘉沛 李忠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2-878,共7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陆态网络)2010~2018年4次绝对重力仪比测的成果,4期系统偏差最大值分别为3.5μGal、1.7μGal、4.3μGal和3.8μGal(1μGal=10^-8m/s^2),仪器互差分别为0~5.5μGal、0.3~3.2μGal、0~3.4μGal和1.1~...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陆态网络)2010~2018年4次绝对重力仪比测的成果,4期系统偏差最大值分别为3.5μGal、1.7μGal、4.3μGal和3.8μGal(1μGal=10^-8m/s^2),仪器互差分别为0~5.5μGal、0.3~3.2μGal、0~3.4μGal和1.1~7.0μGal。结果表明,参与比测的绝对重力仪观测中误差均优于5.0μGal,性能稳定,仪器间不存在明显的系统偏差,满足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绝对重力测量的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5绝对重力仪 A10绝对重力仪 比对观测 陆态网络
下载PDF
庐山重力基线场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健 韩宇飞 +7 位作者 张新林 申重阳 胡敏章 梁伟锋 宋浩 徐如刚 刘少明 谈洪波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9-911,共13页
利用2018年庐山重力短基线场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基于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方式对庐山基线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庐山基线场2015~2018年测段重力变化为-11.6~13.4μGal、均值-0.962μGal,较小的重力变化表明... 利用2018年庐山重力短基线场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基于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方式对庐山基线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庐山基线场2015~2018年测段重力变化为-11.6~13.4μGal、均值-0.962μGal,较小的重力变化表明庐山短基线重力场较稳定;2000~2018年测段重力变化为-39~33.5μGal、均值-0.275μGal,总体以G16测点为界呈分化特征,上山侧(G16~JZ04)重力变化较平缓(约-3μGal),下山侧(G03~G16)因G04、G14测点重力值变化显著(分别为-24.95、-18.5μGal),导致相邻测段重力变化剧烈;测段重力变化与段差比值(B)为1.19×10^-4~3.58×10^-3;庐山及其周边地区由地表垂直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速率为0.7543±0.16μGal/a;近期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呈震级小、沿断裂带集中分布特征;重力变化对相对重力仪一次项系数标定结果影响较大(正比于B值),对校正精度影响小,利用以往重力观测成果进行一次项系数标定时,绝对重力测段JZ02~JZ04误差影响小于最大重力段差测段,定期维护和复测是保障高精度重力短基线场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基线场 重力变化 格值标定 绝对重力观测 相对重力联测
下载PDF
地震预报的科学哲学与方法论探索——50年回眸与前瞻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硕愚 江在森 +2 位作者 申重阳 吴云 张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1-676,共16页
地震预报是具高度复杂性的世界科学难题。以我国50余年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其揭示的自然现象为依托,从科学哲学及方法论视角,回顾经验归纳、还原论动力学、归纳-演绎和复杂动力系统等方法。通过汶川、唐山等震例探讨认识论因素在预测... 地震预报是具高度复杂性的世界科学难题。以我国50余年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其揭示的自然现象为依托,从科学哲学及方法论视角,回顾经验归纳、还原论动力学、归纳-演绎和复杂动力系统等方法。通过汶川、唐山等震例探讨认识论因素在预测预报中的重要作用。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新时期,建议以大陆变形复杂动力系统演化及其地震行为、经验与数值预测桥梁的图像(斑图)动力学作为地震预报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它们虽不完善,但更贴近大自然的整体性、进化性和非线性本质,又能包容连接多种思路与方法;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地震具可预测性,又具预测的不完全确定性;预测→预报→减轻灾害尚存在颇大的可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归纳推理 还原论动力学 复杂性思维 复杂动力系统行为 图像(斑图)动力学
下载PDF
中国油气项目土地复垦工程类型区划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世文 聂超甲 +3 位作者 罗明 周妍 沈重阳 黄元仿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83,90,共6页
以我国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为对象,采用文献分析、资料总结和区划等方法,剖析油气项目土地损毁环节形式、损毁与复垦特征,探讨其土地复垦工程类型区划和关键技术模式,为油气项目土地复垦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提出... 以我国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为对象,采用文献分析、资料总结和区划等方法,剖析油气项目土地损毁环节形式、损毁与复垦特征,探讨其土地复垦工程类型区划和关键技术模式,为油气项目土地复垦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提出了我国油气项目土地复垦工程类型区划的技术路线以及区划方法,确定了我国油气项目土地复垦工程类型区三级层次体系,将我国油气项目复垦区划分为9个一级工程类型区和38个二级工程类型区,明确了涵盖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学措施的油气项目关键复垦技术和要求。解决我国油气项目土地复垦工程类型区划和关键技术等基本问题,为油气项目土地复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区划 油气项目 工程类型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一种比测震更快的地震预警新方法:高精度重力观测网 被引量:2
15
作者 申重阳 杨光亮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4期264-265,共2页
地震是由于地下岩体突然破裂或错动而产生的,其释放的能量一般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周围辐射出去,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灾害而被感知。由于地震短临预测仍是世界科学难题,地震预警逐步成为地震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之一。地震预警是在大地震发生... 地震是由于地下岩体突然破裂或错动而产生的,其释放的能量一般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周围辐射出去,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灾害而被感知。由于地震短临预测仍是世界科学难题,地震预警逐步成为地震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之一。地震预警是在大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在强破坏性地面运动到来之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发布预警信息,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地震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日本国土交通省所属的日本气象厅于2006年8月1日开始启用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在大震预警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日本气象厅 地震波传播 地震破坏 地震速报系统 观测网 高精度重力 大震
下载PDF
强震前典型重力场变化与数值预测实验
16
作者 谈洪波 申重阳 +4 位作者 黄浩哲 郝洪涛 韦进 杨光亮 王嘉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3-1140,共8页
对中国大陆7次强震前出现的典型重力场变化图像(梯度带和四象限)及其量化参数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目前采用的地震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测网观测时段、测点空间分布、变化幅值空间差异等具有密切关系;芦山地震前潮汐因子异常空... 对中国大陆7次强震前出现的典型重力场变化图像(梯度带和四象限)及其量化参数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目前采用的地震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测网观测时段、测点空间分布、变化幅值空间差异等具有密切关系;芦山地震前潮汐因子异常空间范围是流动重力典型变化范围的近10倍,可能与连续重力观测站的精度比流动重力联测高1个数量级有关。基于闭锁剪力模式提出利用典型重力变化图像进行地震数值预测的方法,强震前在孕震源存在的双力偶闭锁剪力的持续作用下,走滑型力偶会在地表引起四象限重力变化,倾滑型力偶会在地表引起二象限(梯度带)重力变化。预测回溯算例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该方法对走滑型和倾滑型地震的震级预测较为有效,同时可给出未来地震的地点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变化 高精度 典型震例 闭锁剪力模式 数值预测
下载PDF
2012年缅甸德贝金M 7.0地震及其地表破裂特征
17
作者 常祖峰 张建国 +4 位作者 申重阳 李春光 刘昌伟 王光明 于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81,共13页
文章以地质地貌与地震遗迹野外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实皆断裂的活动习性、2012年地震产生的建筑物破坏与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实皆断裂是一条规模宏大,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其水平滑动速率为18~20 mm/a。... 文章以地质地貌与地震遗迹野外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实皆断裂的活动习性、2012年地震产生的建筑物破坏与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实皆断裂是一条规模宏大,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其水平滑动速率为18~20 mm/a。历史上沿实皆断裂曾发生10余次7级以上强震,迄今保留有1839年曼德勒因瓦M 8、1930年勃固M 7.3、1930年东吁M 7.3等地震遗迹。2012年德贝金M 7.0地震造成了佛塔、民用建筑等严重破坏,形成至少长45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包括塌岸、滑坡、地震断层等,震中烈度达Ⅸ度。在断层右旋走滑运动作用下,地裂缝呈现出有规律的左阶雁列,与实皆断裂走向的夹角一般为20°~30°;规模较大的地裂缝多呈“S”型。地裂缝有规律的左阶雁列和被断错的地物标志,指示地震地表破裂具明显的右旋走滑性质。2012年地震造成的右旋位错量一般为40~90 cm,最大位错达102 cm。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地表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实皆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贝金 地震 实皆断裂 地震地表破裂 右旋走滑
下载PDF
新疆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氮磷钾肥利用效率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汤明尧 沈重阳 +5 位作者 陈署晃 唐光木 李青军 闫翠侠 耿庆龙 傅国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762-2774,共13页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玉米化肥利用效率现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新疆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8—2020年,在新疆主要粮食种植区开展72个田间试验(小麦40个、玉米32个),设置氮磷钾(NPK...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玉米化肥利用效率现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新疆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8—2020年,在新疆主要粮食种植区开展72个田间试验(小麦40个、玉米32个),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处理,3次重复,分析新疆当前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养分吸收,氮、磷、钾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特征。【结果】(1)新疆小麦氮(N)、磷(P_(2)O_(5))、钾肥(K_(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33.1、128.0和75.5 kg·hm^(-2),玉米氮、磷、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54.9、148.0和67.8 kg·hm^(-2)。(2)小麦NPK处理平均产量为7504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206 kg·hm^(-2)(500—3795 kg·hm^(-2))、2016 kg·hm^(-2)(288—4230 kg·hm^(-2))和1362 kg·hm^(-2)(105—291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5.0%、39.7%和23.0%;玉米NPK处理平均产量为13715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4657 kg·hm^(-2)(1559—6900 kg·hm^(-2))、1942 kg·hm^(-2)(473—4699 kg·hm^(-2))和1297 kg·hm^(-2)(113—544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2.2%、21.2%和15.5%。玉米施氮肥的产量反应明显高于小麦。(3)NPK处理中,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需氮(N)2.7 kg(1.7—4.0 kg)、磷(P_(2)O_(5))0.8 kg(0.41.3 kg)、钾(K_(2)O)2.1 kg(1.2—3.9 kg);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氮(N)2.1 kg(1.52.9 kg)、磷(P_(2)O_(5))0.8 kg(0.41.2 kg)、钾(K_(2)O)2.1 kg(0.7—3.4 kg)。(4)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9.6、15.9和18.7 kg·kg^(-1),磷、钾肥显著高于氮肥;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8.7、13.4和18.1 kg·kg^(-1),氮、钾肥显著高于磷肥。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高于小麦,磷、钾肥的农学效率两种作物差异不大。(5)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1.4%、21.8%和45.2%;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6.9%、20.5%和49.6%。小麦、玉米的氮、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肥。【结论】当前新疆小麦、玉米产量水平较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氮、钾肥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磷肥。小麦、玉米对缺氮最为敏感,其次对缺磷,缺钾的减产幅度最低。当前新疆小麦、玉米的氮肥施用量较合理,施钾量不足,小麦存在过量施磷。今后需加大小麦、玉米的钾肥投入,减少小麦的磷肥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玉米 化肥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下载PDF
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前重力固体潮参数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雅 申重阳 +2 位作者 韦进 吴桂桔 谈洪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69,197,共6页
以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为例,探讨重力固体潮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地震孕育的关系。收集分析芦山震区附近17个台站震前2 a的连续重力观测数据,采用VAV调和分析方法分析计算日波和半日波潮汐参数,主要研究半日波M 2波潮汐因子随时间变化... 以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为例,探讨重力固体潮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地震孕育的关系。收集分析芦山震区附近17个台站震前2 a的连续重力观测数据,采用VAV调和分析方法分析计算日波和半日波潮汐参数,主要研究半日波M 2波潮汐因子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M 2波潮汐因子趋势变化空间分布大体呈现上升与下降趋势的四象限分布,芦山地震处于四象限中心部位,可能是由震前存在的“闭锁剪力”引起的区域介质变形或密度扰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重力固体潮 潮汐因子
下载PDF
姚安M_S6.0地震典型重力前兆孕震模型量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浩哲 申重阳 +1 位作者 谈洪波 吴桂桔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1-355,共5页
基于闭锁剪力模式与地震位错理论,提出构造"等效位错"来描述地震的震前"闭锁剪力",并建立震前地表重力变化与"等效位错"之间的定量化模型。考虑到粗差干扰,采用稳健-贝叶斯最小二乘方法对姚安M_S6.0地震... 基于闭锁剪力模式与地震位错理论,提出构造"等效位错"来描述地震的震前"闭锁剪力",并建立震前地表重力变化与"等效位错"之间的定量化模型。考虑到粗差干扰,采用稳健-贝叶斯最小二乘方法对姚安M_S6.0地震的"等效位错"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其孕震源为高倾角走滑型,"孕震矩"与USGS给出的矩震级接近,证明该方法可依据震前重力四象限图像对未来震源特性和孕震强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安地震 重力场 四象限分布 闭锁剪力模式 地震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