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松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兴文 姚诗炜 +7 位作者 卢红伶 蒋陈凯 胡文君 冯永才 陈振滨 沈国新 相兴伟 陈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31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金松酸(sciadonic acid,SA)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只C57BL/6雄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阳性对照组(S)、模型组(M)、金松酸低剂量组(LSA)、金松酸中剂量组(MSA)和金松酸高剂量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金松酸(sciadonic acid,SA)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只C57BL/6雄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阳性对照组(S)、模型组(M)、金松酸低剂量组(LSA)、金松酸中剂量组(MSA)和金松酸高剂量组(HSA)。造模和给药同时进行,持续16周,低、高剂量组每日固定时间灌胃不同剂量的金松酸溶液。实验结束后从血脂代谢、肝脏脂肪代谢、肝脏氧化应激、肝脏脂质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探讨金松酸调节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高剂量金松酸干预肥胖小鼠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5),抑制体重增长,减少附睾脂肪积累,对肝组织损伤具有改善作用。此外,金松酸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氧化终产物MDA的生成(P<0.05),缓解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并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脂质合成,改善脂质代谢。综上,金松酸可通过抑制脂肪积累,缓解氧化应激,调控脂质合成和代谢改善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松酸 小鼠 高脂饮食 脂质代谢 肥胖
下载PDF
香榧油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蒋起宏 姚诗炜 +7 位作者 卢红伶 蒋陈凯 胡文君 冯永才 陈振滨 沈国新 相兴伟 陈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181,共6页
肥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与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有关。为了探究香榧油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以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评估香榧油的降脂、抗氧化和抗炎症功能。结果表明,与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小鼠相比,香... 肥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与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有关。为了探究香榧油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以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评估香榧油的降脂、抗氧化和抗炎症功能。结果表明,与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小鼠相比,香榧油高剂量(Torreya seed oil high-dose,SCH)组小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香榧油能显著抑制体重增长,降低肝脏系数和肾周脂肪积累。此外,香榧油干预后能降低肥胖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酶活力,改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香榧油低剂量(Torreya seed oil low-dose,SCL)组小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PEBP-1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lpha,AMPKα)和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表达水平略有降低但不显著;SCH组小鼠AMPKα、SPEBP-1c和FAS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香榧油改善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α/SREBP-1c信号通路,提高抗氧化水平和降低炎症反应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油 肥胖 脂质代谢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桑葚蒸馏酒原酒发酵工艺及其品质分析
3
作者 兰丽盼 卢红伶 +4 位作者 王莉 蒋陈凯 胡文君 沈国新 陈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7-223,共7页
该研究以桑葚为原料发酵制备桑葚果酒,进而蒸馏获得桑葚蒸馏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桑葚蒸馏酒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GC)测定桑葚蒸馏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香气活力值(OAV)筛选... 该研究以桑葚为原料发酵制备桑葚果酒,进而蒸馏获得桑葚蒸馏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桑葚蒸馏酒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GC)测定桑葚蒸馏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香气活力值(OAV)筛选其关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桑葚蒸馏酒原酒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初始糖度24%,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添加量2%,发酵时间50 d。在此优化条件下,桑葚蒸馏酒原酒乳酸乙酯含量为0.2 mg/L,酒精度为12%vol,总酸、总酯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5.3 g/L、5.9 g/L、4.8 g/L。桑葚蒸馏酒共检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9种,酸类7种,酯类15种,醛类1种,酮类1种。关键香气成分(OVA>1)共有15种,其中苯甲醇、苯乙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对桑葚蒸馏酒风味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蒸馏酒 原酒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一种面向行人跌倒检测的改进YOLOv5算法
4
作者 沈国鑫 魏怡 +1 位作者 刘力手 尹天睿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2-909,共8页
针对行人跌倒检测的应用场景复杂,原始YOLOv5的检测精度不高,特征融合不充分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金字塔(FPN)结构-自适应特征增强融合金字塔网络(AFEF-FPN)和特征增强融合模块(FFEM)来增加特征的表示以及融合深度.其次使... 针对行人跌倒检测的应用场景复杂,原始YOLOv5的检测精度不高,特征融合不充分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金字塔(FPN)结构-自适应特征增强融合金字塔网络(AFEF-FPN)和特征增强融合模块(FFEM)来增加特征的表示以及融合深度.其次使用基于全局语义信息的上采样算子CARAFE代替Nearest Upsample来建模全局上采样信息,使用Alpha IoU Loss代替CIoU Loss来提高High IoU目标的损失和回归精度.最终本文网络YOLOv5(AFEF-FPN)在训练集上取得了98.62%mAP,在测试集上取得了96.21%mAP,相比于原始YOLOv5网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分别提升了1.64%和2.86%.实验表明,本文网络在复杂场景下的目标检测效果优于原始YOLOv5及其他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EF-FPN FFEM 注意力模块 上采样算子 IoU Loss
下载PDF
车用锂离子电池组液冷散热系统设计与优化
5
作者 刘岩 肖纯 +2 位作者 沈国鑫 李锦 张少睿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7-314,共8页
目的解决传统热管理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度过高、温差过大等问题。方法以液冷方式为主要手段,在传统蛇形冷却通道的基础上设计1种单流入单流出的微通道结构和2种双流入单流出的微通道结构,并采用新型高导热材料石墨烯薄... 目的解决传统热管理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度过高、温差过大等问题。方法以液冷方式为主要手段,在传统蛇形冷却通道的基础上设计1种单流入单流出的微通道结构和2种双流入单流出的微通道结构,并采用新型高导热材料石墨烯薄膜作为散热辅助材料。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温差、温升和流体压力4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化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由36.4℃降至36℃,温差由8.7℃降至3.9℃,电池组的散热能力及温度一致性得到提高。结论双流入单流出结构优于单流入单流出结构,其中双波纹蛇形为最佳的液冷微通道结构,石墨烯薄膜的采用可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温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组 液冷式 双波纹蛇形 石墨烯薄膜
下载PDF
香榧籽油中金松酸提取制备工艺研究
6
作者 姚诗炜 卢红伶 +5 位作者 蒋陈凯 胡文君 于少芳 相兴伟 沈国新 陈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79-2183,共5页
香榧籽油营养丰富,保健功能高。文章旨在探究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最适宜的提取工艺。运用尿素包埋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提取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尿素包埋提取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最佳实验条... 香榧籽油营养丰富,保健功能高。文章旨在探究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最适宜的提取工艺。运用尿素包埋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提取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尿素包埋提取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结合时间2.07 h、尿素质量33 g、结合温度68.93℃,在此条件下,香榧籽油中的金松酸最佳提取量是4.53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籽油 金松酸 尿素包埋 响应面法 提取
下载PDF
原料煤灰分含量对气流床煤气化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杨磊 申国鑫 杜钢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分析原料煤灰分变化对气流床煤气化的影响对气化炉的设计选型、生产运行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干煤粉气化炉和水煤浆气化炉的气化过程模型,研究了原料煤灰分发生变化时对有效气含量、产气量、氧耗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负荷及操... 分析原料煤灰分变化对气流床煤气化的影响对气化炉的设计选型、生产运行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干煤粉气化炉和水煤浆气化炉的气化过程模型,研究了原料煤灰分发生变化时对有效气含量、产气量、氧耗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负荷及操作温度下,随着原料煤灰分含量的增大,两种气化炉的有效气产量降低,有效气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干煤粉气化炉较水煤浆气化炉氧耗低,相较而言,干煤粉气化炉更能够适应高灰分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煤灰分 干煤粉气化炉 水煤浆气化炉 有效气 氧耗 产气量
下载PDF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琳 卢红伶 +5 位作者 胡文君 郑寨生 王少军 储开江 沈国新 裘晓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79,共6页
茶叶籽油是一种新资源木本食用油,含有角鲨烯等丰富的活性功能物质。茶叶籽毛油含有一定的非甘油酯和强烈的苦涩味物质,经过精炼后才能成为食用油。本研究分析了精炼5个工序工艺对茶叶籽油理化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一套茶叶籽油精炼加工技... 茶叶籽油是一种新资源木本食用油,含有角鲨烯等丰富的活性功能物质。茶叶籽毛油含有一定的非甘油酯和强烈的苦涩味物质,经过精炼后才能成为食用油。本研究分析了精炼5个工序工艺对茶叶籽油理化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一套茶叶籽油精炼加工技术。结果表明,精炼各工序的最优工艺为脱胶75℃,加水量为含胶量的3倍;脱酸70℃用碱量为超理论计算量20%;脱色100℃,脱色剂为油量2%的活性白土和1%的活性炭混合物;脱臭180℃,脱臭时间1.5 h;脱蜡温度4℃。新工艺可有效地去除茶叶籽油中的不良成分和苦涩味,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籽毛油的角鲨烯等活性成分,主要理化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和代表性木本油油茶籽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精炼工序 工艺参数 理化性状 活性营养
下载PDF
香榧油精炼温度的优化及其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琳 卢红伶 +6 位作者 王少军 胡文君 孙春燕 王伟 储开江 沈国新 裘晓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8,共6页
香榧原油中含有较多非甘油酯物质,容易氧化而影响储存,需要通过特定的技术精炼后才成为商品。本文研究了5个精炼工序中对香榧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分产生影响的最适温度,以此组合了一套香榧油全程适温精炼工艺。结果表明,精炼各工序的... 香榧原油中含有较多非甘油酯物质,容易氧化而影响储存,需要通过特定的技术精炼后才成为商品。本文研究了5个精炼工序中对香榧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分产生影响的最适温度,以此组合了一套香榧油全程适温精炼工艺。结果表明,精炼各工序的适温为脱胶40℃,脱酸50℃,脱色75℃,脱臭120℃,脱蜡7℃。组合工艺不仅能有效地去除香榧油中的不良成分、产品主要理化指标均符合代表性木本油茶籽油国家质量标准(GB 11765-2003),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香榧油原生脂肪酸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油 精炼工序 适温 理化参数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樟树籽油抗氧化能力及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雪 张玉 +5 位作者 王君虹 孙素玲 王伟 朱申龙 沈国新 牛二利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植物油中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油脂的加工、货架期及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及物质基础,分别对其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含量、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分析总多酚及不皂化物对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 植物油中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油脂的加工、货架期及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及物质基础,分别对其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含量、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分析总多酚及不皂化物对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率,明确其活性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樟树籽油中主要为中链脂肪酸癸酸和月桂酸,占总脂肪酸的94.80%,不皂化物质量分数为(0.55±0.01)%,总多酚含量为(33.07±0.63)mg/kg。樟树籽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值为0.13 g/mL。相同油质量浓度的樟树籽油、不皂化物和总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92±1.58)%、(38.49±0.66)%、(49.60±3.78)%。因此,不皂化物及总酚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贡献率分别为38.91%、50.14%。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为多酚类成分和不皂化物,二者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能力的总贡献率高达89.05%。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樟树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为樟树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籽油 总多酚 不皂化物 抗氧化
下载PDF
初榨橄榄油中多酚化合物的UPLC-FLD检测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雪 张玉 +7 位作者 王君虹 朱作艺 孙素玲 刘志 朱申龙 沈国新 Agusti ROMERO 王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7-915,共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UPLC-FLD)检测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中6种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并测定样品的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同时对多酚组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采用Cadenza色谱柱(150 mm×4.6 mm,...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UPLC-FLD)检测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中6种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并测定样品的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同时对多酚组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采用Cadenza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5℃,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荧光光谱激发波长为278 nm,发射波长为339 nm。在此条件下,初榨橄榄油样品中6种多酚化合物可在17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并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且精密度高,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4.91%,日间精密度RSD≤5.41%,加标回收结果准确可靠,平均回收率93.42%~119.86%,RSD≤6.26%。不同初榨橄榄油样品中羟基酪醇、酪醇、香草酸、松脂酚及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而橄榄苦苷和女贞苷含量最低,且样品间差异较小。初榨橄榄油多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但不同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ABTS法测定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95~2.71 mmol·L^(-1) Trolox,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22%~66.23%,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为13.24~136.06 U·mL^(-1),其中Coratina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总多酚含量与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榨橄榄油 多酚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适于条桑收获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红伶 张彩萍 +6 位作者 胡文君 裘晓云 于少芳 马焕艳 潘美良 沈国新 陈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品种是省力化养蚕的基础。利用耐剪伐性能好且具备良好条桑收获生物学性状的桑品种黑叶墨斗作母本,兼具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农桑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育成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用传统方... 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品种是省力化养蚕的基础。利用耐剪伐性能好且具备良好条桑收获生物学性状的桑品种黑叶墨斗作母本,兼具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农桑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育成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用传统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152%,与农桑12号相仿;用条桑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桑叶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387%,比农桑12号增产391%。条桑1号条桑育养蚕万蚕产茧层量比湖桑32号增加63%,与农桑12号相仿;养蚕公斤茧用桑量比湖桑32号低70%,与农桑12号相仿。条桑1号表现出耐剪伐性能强的生理学特性,同时具有生长旺盛、发条力强、枝条细长、直立整齐、节间较密、叶片大小适中、秋叶硬化迟等农艺性状,表现出良好的条桑收获特性。条桑1号还具有较好的抗病、抗虫能力,但对桑黑枯型细菌病的抵抗力稍弱。该品种2018年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适于在浙江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品种 条桑1号 人工杂交 耐剪伐 条桑收获 桑叶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能谱CT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景武 储海瑞 +5 位作者 沈国鑫 唐杰 岳悦 徐善凤 朱小燕 朱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2107-2109,2114,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均行盆腔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独立分析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图像并进行术前分期,以术后病理分期为标准,比较二者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准确率。结... 目的探讨能谱CT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均行盆腔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独立分析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图像并进行术前分期,以术后病理分期为标准,比较二者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准确率。结果混合能量图像对<T3b期的分期准确率为66.4%,单能量图像对<T3b期的分期准确率为8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能量图像总的分期准确率为69.3%,单能量图像总的分期准确率为8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混合能量成像相比,CT能谱成像可获得最佳keV单能量图像,能明显提高膀胱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术前分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桑椹中的残留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倪春霄 吴燕君 +5 位作者 赵月钧 商小兰 陈琳 沈国新 黄越 尉吉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探究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桑椹上使用的安全性,在果桑花期喷施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SC)不同浓度稀释液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检测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桑椹中的含量,并研究两者在桑... 为探究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桑椹上使用的安全性,在果桑花期喷施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SC)不同浓度稀释液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检测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桑椹中的含量,并研究两者在桑椹中的消解动态及膳食摄入风险。结果显示,UPLC-MS/MS检测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03 mg/kg和0.03 mg/kg,回收率为80.2%~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1%~4.13%之间,表明检测方法可信;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桑椹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30~7.45 d和5.87~5.97 d,属易降解物质。用42.4%唑醚·氟酰胺SC 1000倍稀释液喷施桑树3次,每次间隔7 d,末次喷药后15 d检测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桑椹中的残留量,其对2岁及以上人群慢(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小于100,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氟唑菌酰胺 UPLC-MS/MS 桑椹 残留 风险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防治用药适期调查和防治方案制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彩萍 于少芳 +3 位作者 刘生有 马焕艳 沈国新 陈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次数。在桑树开花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人工接种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发现病原菌侵染桑花的起始时间是初花期,侵染部位是雌花柱头,被感染的桑花柱头完全伸展开,颜色呈乳白色或白色。在桑树开花的不同时期以2种常用防治药物供试,通过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浓度的组合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仍然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种药剂分别以质量浓度1 mg/L、1.5 mg/L的药液轮流施用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其中第1次施药在花穗形成后到初花期,此时大部分桑花柱头呈半圆形卷曲状、部分开始伸展,颜色介于浅绿色至乳白色之间,但尚未完全成熟。调查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对成熟桑椹的果实性状(果长、果横径、千克果实数量、单粒果实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桑果产量则与感病率相关。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果桑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桑花柱头的形态辅助开花物候期来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实施上述组合防治方案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 防治适期 初花期 花柱头 药物防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运动地坪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6
16
作者 诸晓锋 沈国新 +2 位作者 胡祖国 江俊 段然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6-881,共6页
提出了加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运动地坪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优化的加速溶剂萃取条件如下:①萃取溶剂为丙酮-正己烷(1+1)混合液;②萃取温度为100℃;③静态萃取时间5min;④循环萃取2次。以Hypersil Green PAH色谱柱为分离... 提出了加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运动地坪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优化的加速溶剂萃取条件如下:①萃取溶剂为丙酮-正己烷(1+1)混合液;②萃取温度为100℃;③静态萃取时间5min;④循环萃取2次。以Hypersil Green PAH色谱柱为分离柱,用水和乙腈以不同比例混合的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均在5.0~5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4~1.67μ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70.9%~11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加速溶剂萃取 多环芳烃 运动地坪材料
下载PDF
Physiological and Proteomic Analyses Reveal Effects of Putrescine-Alleviated Aluminum Toxicity in Rice Roots 被引量:2
17
作者 ZHU Chunquan HU Wenjun +7 位作者 CAO Xiaochuang ZHU Lianfeng KONG Yali JIN Qianyu shen guoxin WANG Weipeng ZHANG Hui ZHANG Junhua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579-593,I0040-I0048,共24页
The effects of putrescine on improving rice growth under aluminum(Al)toxicity conditions have been previously demonstrated,howev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treatment with 50 pmol/L Al sig... The effects of putrescine on improving rice growth under aluminum(Al)toxicity conditions have been previously demonstrated,howev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treatment with 50 pmol/L A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rice root growth and whole rice dry weight,inhibited Ca2+uptake,decreased ATP syn thesis,and in creased Al,H2O2 and malon dialdehyde(MDA)con tents,whereas the application of putrescine mitigated these negative effects.Putrescine increased root growth and total dry weight of rice,reduced total Al content,decreased H2O2 and MDA contents by increasing antioxidant enzyme(superoxide dismutase,peroxidase,catalase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activities,increased Ca2+uptake and energy product!oru Proteomic analyses using 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7934 proteins,and 59 representative proteins exhibiting fold-change values higher than 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From the results of the proteomic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we found that putrescin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ethylene biosynthesis and phosphorus uptake in rice roots,increased pectin methylation,decreased pectin content and apoplastic Al deposit!on in rice roots.Putrescine also alleviated Al toxicity by repairing damaged DNA and increasing the proteins involved in maintaining plasma membra ne integrity and normal cell proliferation.These fin dings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putrescine affects the rice response to Al toxicity,which will facilitate further studi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rop safety,in novations in rice performance and real-world producti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toxicity antioxidant enzyme data-independent analysis PUTRESCINE PROTEOMICS rice
下载PDF
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加热时二氧化硫生成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伟 诸晓锋 +1 位作者 沈国新 周磊 《选煤技术》 CAS 2022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了研究煤中赋存的硫生成二氧化硫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热重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仪(TGA-FTIR)、智能库仑测硫仪研究了煤炭中各形态硫的赋存状态、煤的热重曲线、二氧化硫的红外光谱图等,进... 为了研究煤中赋存的硫生成二氧化硫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热重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仪(TGA-FTIR)、智能库仑测硫仪研究了煤炭中各形态硫的赋存状态、煤的热重曲线、二氧化硫的红外光谱图等,进行了煤在不同加热温度下逸出二氧化硫的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硫逸出量与温度之间存在可定量的关系,二氧化硫逸出温度与硫在煤中的赋存形态相关:当温度低于400℃时,逸出的二氧化硫与有机硫相对应;当温度在400~900℃之间时,逸出的二氧化硫与硫铁矿硫相对应;当温度高于900℃时,逸出的二氧化硫与硫酸盐硫相对应。该研究成果对煤炭硫脱和煤中各形态硫检测结果的快速审查核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脱硫 硫的赋存形态 XPS TGA-FTIR 智能库仑测硫仪 二氧化硫
下载PDF
煤气化装置黑水沉降槽流场特性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磊 杜钢 +5 位作者 蔚永清 杨英 张文飞 申国鑫 张起胜 杨会军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99-103,共5页
采用CFD软件对煤气化装置竖流式黑水沉降槽进行建模,计算不同工况条件下黑水沉降槽内流场特性,分别讨论了入口流速和排污量对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沉降槽内存在射流区、回流区、扩散沉降区,入口流速和出口排污量是影响沉降槽... 采用CFD软件对煤气化装置竖流式黑水沉降槽进行建模,计算不同工况条件下黑水沉降槽内流场特性,分别讨论了入口流速和排污量对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沉降槽内存在射流区、回流区、扩散沉降区,入口流速和出口排污量是影响沉降槽内流场的主要因素,随着入口流速或排污量的增加,射流区和回流区面积增加;不同排污量或入口流速时,不同位置流体的径向流速分布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装置 黑水沉降槽 排污量 入口流速 流场分布 模拟计算
下载PDF
铸锭表层偏析对6082铝合金型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金辉 沈国新 +2 位作者 李健安 马彪 陈康康 《铝加工》 CAS 2021年第6期16-21,共6页
热顶铸造生产的6082合金圆铸锭由于其固有的冷却过程导致表层存在成分偏析。铸锭表层偏析层通过遗传随挤压过程流入型材,导致型材局部成分不均匀。通过对偏析层的分析和挤压型材成分检测,研究了在相同挤压工艺下铸锭偏析层对型材力学性... 热顶铸造生产的6082合金圆铸锭由于其固有的冷却过程导致表层存在成分偏析。铸锭表层偏析层通过遗传随挤压过程流入型材,导致型材局部成分不均匀。通过对偏析层的分析和挤压型材成分检测,研究了在相同挤压工艺下铸锭偏析层对型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淬火条件下,6082型材的强度是由主要强化相Mg_(2)Si决定的。Si、Mg元素含量下降会降低6082强化相Mg_(2)Si的含量,最终导致6082型材的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合金铸锭 偏析层 力学性能 挤压型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