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流行、致病机制及防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梦茹 王悦 +4 位作者 冯华朋 全滟平 陈健 舒建洪 何玉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4,共9页
目前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三角冠状病毒(PDCo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4种。其中SADS-CoV是2017年首次在我国广东省发现的一种猪肠道冠状病毒,该病毒感染后... 目前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三角冠状病毒(PDCo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4种。其中SADS-CoV是2017年首次在我国广东省发现的一种猪肠道冠状病毒,该病毒感染后可致小于5日龄仔猪出现严重急性腹泻、急性呕吐、脱水等症状,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未见针对SADS-CoV的有效药物和疫苗产品上市,从病毒传播、致病机制、诊断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综述SADS-CoV的研究进展,期望为SADS-CoV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 冠状病毒 致病机制 病毒流行 病毒防控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及免疫逃避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郝越 段誉 +3 位作者 柴文琴 冯华朋 舒建洪 何玉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11-4922,共12页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猪格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的病原,感染可致猪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等病症。Hps血清型众多,不同菌株之间存在抗原异质性和致病力差异。Hps感染致病过程涉及多种...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猪格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的病原,感染可致猪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等病症。Hps血清型众多,不同菌株之间存在抗原异质性和致病力差异。Hps感染致病过程涉及多种毒力因子,如生物被膜、脂寡糖、荚膜、菌毛等结构物质,以及细胞致死膨胀毒素、神经酰胺酶和α-2,3-唾液酸转移酶、外膜蛋白等功能物质。多种毒力因子参与Hps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入侵、定植,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包括穿越血脑屏障引起脑炎,最终对宿主细胞和组织器官造成损伤。Hps具有多种复杂的免疫逃避机制,如突破上皮细胞屏障、降解黏膜表面sIgA、抵抗巨噬细胞吞噬和补体的杀伤作用等,从而帮助其抵御宿主免疫系统的杀伤。笔者综述了Hps不同类型毒力因子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了Hps的免疫逃避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控及新型疫苗研发提供相关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致病性 毒力因子 免疫逃避
下载PDF
菌酶协同正交试验对3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王子苑 吉玉玉 +4 位作者 舒健虹 陈莹 王茜 王小利 杨春燕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99-541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酶组合对3种饲草原料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菌酶制剂与饲草组合。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4因素分别为纤维素分解菌(A)、乳酸菌(B)、酶制剂(C)和原料(D),每个因素3水平。试验共9个组,每组3个重复。1组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酶组合对3种饲草原料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菌酶制剂与饲草组合。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4因素分别为纤维素分解菌(A)、乳酸菌(B)、酶制剂(C)和原料(D),每个因素3水平。试验共9个组,每组3个重复。1组为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纤维素酶+甜高粱,2组为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木聚糖酶+多年生饲草玉米,3组为枯草芽孢杆菌+鼠李糖杆菌+淀粉酶+象草,4组为泛菌+粪肠球菌+木聚糖酶+象草,5组为泛菌+植物乳杆菌+淀粉酶+甜高粱,6组为泛菌+鼠李糖杆菌+纤维素酶+多年生饲草玉米,7组为草螺菌+粪肠球菌+淀粉酶+多年生饲草玉米,8组为草螺菌+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象草,9组为草螺菌+鼠李糖杆菌+木聚糖酶+甜高粱。各组青贮60 d后对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参数以及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组、5组和9组的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2组和6组(P<0.05),3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1组和9组(P<0.05),4组和8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4组的pH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组、7组和8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1组、2组和5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9组的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组的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除9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综合平衡法正交分析结果表明,4因素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原料>酶制剂>乳酸菌>纤维素分解菌,正交筛选最优组合为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木聚糖酶+甜高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菌 乳酸菌 酶制剂 青贮发酵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子苑 舒健虹 +2 位作者 陈光吉 吉玉玉 王小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8,共6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组:40%燕麦和60%光叶紫花苕(Y40G60)、50%燕麦和50%光叶紫花苕(Y50G50)、60%燕麦和40%光叶紫花苕(Y60G40)、70%燕麦和30%光叶紫花苕(Y70G30)以及80%燕麦... 为研究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组:40%燕麦和60%光叶紫花苕(Y40G60)、50%燕麦和50%光叶紫花苕(Y50G50)、60%燕麦和40%光叶紫花苕(Y60G40)、70%燕麦和30%光叶紫花苕(Y70G30)以及80%燕麦和20%光叶紫花苕(Y80G20),分别在青贮8、16、30 d和45 d测定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结果表明:Y60G40组的感官评价、相对饲用价值、乳酸、乙酸含量和费氏评分分别较Y40G60组显著提高21.99%、4.93%、38.46%、25.57%和33.94%(P<0.05),Y60G40组的pH、丙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较Y40G60组显著降低10.02%、42.86%、2.71%和5.32%(P<0.05);随燕麦混合比例的增加,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和p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发酵30 d含量最低,而乳酸、乙酸、相对饲用价值和费氏评分随发酵天数的推移逐渐升高;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组综合价值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Y60G40组>Y70G30组>Y80G20组>Y50G50组>Y40G60组。综上,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合比例为60:40青贮效果最佳,推荐适宜发酵时间为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光叶紫花苕 混合青贮 发酵时间 隶属函数评价
下载PDF
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降解秸秆效果研究
5
作者 王子苑 吉玉玉 +3 位作者 舒健虹 陈光吉 张蓉 王小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26,共8页
为分离、筛选并构建高效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本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采用刚果红平板初筛,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滤纸酶(FPA)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复筛,从腐烂的水稻秸秆、森林腐殖质和腐殖土中筛... 为分离、筛选并构建高效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本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采用刚果红平板初筛,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滤纸酶(FPA)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复筛,从腐烂的水稻秸秆、森林腐殖质和腐殖土中筛选获得产酶能力较高的5株单一菌株,编号为K3、P4、H7、R18和C25,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别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K3)、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P4)、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H7)、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R18)和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C25)。通过对无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等比复配构建了8组复合菌系,经酶活性测定最终将复合菌系B(P4,R18)、C(R18,C25)、F(K3,R18,C25)、G(P4,R18,C25)和H(K3,P4,R18,C25)作为优势复合菌系,用于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系的酶活性高于单一菌株,复合菌系F、G和H对秸秆降解效果较好,处理26 d后的秸秆失重率分别达到32.96%、36.24%和46.41%,其中复合菌系H对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02%、36.31%和25.16%,对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细菌 筛选 玉米秸秆 降解
下载PDF
贵州多花木兰根际溶磷菌株的鉴定及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舒健虹 王子苑 +3 位作者 欧二绫 李安 曾庆飞 王小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6-1267,共12页
为了研究溶磷菌如何响应和应对缺磷,将难溶性磷转变成可溶性磷的机制。利用贵州多花木兰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溶磷菌株PD19-4,设置无磷(CK)、难溶性磷(UP)和可溶性磷(SP)3种磷元素条件下培养,并采用LC-MS/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磷... 为了研究溶磷菌如何响应和应对缺磷,将难溶性磷转变成可溶性磷的机制。利用贵州多花木兰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溶磷菌株PD19-4,设置无磷(CK)、难溶性磷(UP)和可溶性磷(SP)3种磷元素条件下培养,并采用LC-MS/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磷元素条件下培养产生的差异代谢物。经形态学鉴定、理化特性比较和16S rDNA序列比对NCBI数据库,发现PD19-4与巴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etica)最相似,且同源性达99.65%。代谢组分析发现:(1)菌株代谢物共鉴定出253个。CU(CK∶UP)、CS(CK∶SP)和US(UP∶SP)中差异显著下调的代谢物有68、101和108个。代谢物中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和核苷酸类差异物最多;(2)与CK相比,UP和SP中共同上调较明显的代谢物有磷酸糖类D-甘露糖6-磷酸、D-木酮糖-5-磷酸和核酮糖-5-磷酸类物质,且仅在UP中最活跃的代谢物是D-葡萄糖-6-磷酸和2-脱氧核糖1-磷酸。与UP相比,CK和SP中有机酸类精氨基琥珀酸差异倍数较大且相反,分别为17.28 log 2FC和-17.28 log 2FC;(3)KEGG注释和富集,与SP相比,CK和UP都共同富集在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途径、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及ABC转运体通路。仅在US中富集的代谢通路有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综合以上,溶磷菌株从可溶性磷转到难溶性磷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同时增强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来提高溶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代谢组学 贵州多花木兰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百脉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亚娇 马培杰 +4 位作者 罗文举 舒健虹 陈莹 龙忠富 王小利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5-93,共9页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百脉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了解贵州地区百脉根的抗旱性能,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P1(6%聚乙二醇)、P2(12%聚乙二醇)、P3(18%聚乙二醇)、P4(24%聚乙二醇)处理及空白对照(CK,以纯化水配制的霍格兰营养液)处理,每个处...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百脉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了解贵州地区百脉根的抗旱性能,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P1(6%聚乙二醇)、P2(12%聚乙二醇)、P3(18%聚乙二醇)、P4(24%聚乙二醇)处理及空白对照(CK,以纯化水配制的霍格兰营养液)处理,每个处理15瓶,对苗期的百脉根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胁迫30 d后百脉根的形态和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对不同聚乙二醇浓度处理下的百脉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百脉根的株高、根长、根际直径、茎粗、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鲜重大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P2处理的根长、根际直径最长,茎粗最粗,各处理的株高、根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CK处理的株高最高,P3处理的根体积最大;CK处理的地上鲜重最大,P2处理地下鲜重最大且显著高于CK、P1、P3及P4处理(P<0.05);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主根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波动降低的趋势,须根根系活力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叶部叶绿素含量呈先波动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部叶绿素含量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其中P1处理主根根系活力最高,P2处理须根根系活力最高;叶部P3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P1及P2处理(P<0.05);茎部P4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叶部和茎部的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脯氨酸(proline,PRO)质量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大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叶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茎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乙烯(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含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吲哚乙酸(3-indoleacetic acid,IA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游离态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及其衍生物、赤霉素类(gibberellins,GAs)含量均增加。根据综合评价值,5个处理由大到小的排序为P3>CK>P1>P4>P2。P3处理的株高、根际直径、茎粗、根体积、分枝数与CK处理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鲜重均显著小于CK处理(P<0.05),而排名在CK处理前。说明干旱胁迫对百脉根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均产生了影响,其中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大于农艺性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干旱胁迫 形态 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模糊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值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苗期叶片的生理生化调节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安 舒健虹 +4 位作者 刘晓霞 路雪萍 焦渔 王小利 赵德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64-1977,共14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苗期叶片的生理调节作用,通过对干旱与正常水分下玉米根部接种R9-1、R59、R60等3种不同植物根际的枯草芽孢杆菌及R59+R60组合菌种,测定玉米苗期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细胞渗透物质、细胞膜氧化产...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苗期叶片的生理调节作用,通过对干旱与正常水分下玉米根部接种R9-1、R59、R60等3种不同植物根际的枯草芽孢杆菌及R59+R60组合菌种,测定玉米苗期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细胞渗透物质、细胞膜氧化产物、H_(2)O_(2)、内源激素、相对含水量等生理生化调节物质以及叶片的K、P、N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发现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主要影响玉米苗期叶片的可溶性糖、脱落酸(ABA)、磷(P)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其中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其他生理表现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干旱胁迫下,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玉米苗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细胞渗透调节物质、P、N含量显著降低。接种R9-1、R59降低H2O2与ABA含量,接种R60、R59+R60提高ABA含量,接种R59、R60、R59+R60降低吲哚乙酸含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的调节作用排名为:正常情况下R60>R59>R9-1>R59+R60>CK1;干旱胁迫下R60>R59+R60>R59>R9-1>CK2。综上所述,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玉米苗期叶片的生理表现为抗氧化酶活性、细胞渗透调节物质、P、N含量显著降低,同时R59、R60、R59+R60均有效提升玉米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说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玉米苗期受干旱胁迫影响程度较小,所以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提升玉米苗期适应干旱胁迫的调节能力,从而保证自身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枯草芽孢杆菌 隶属函数 干旱胁迫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对不同青贮时间象草营养价值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子苑 舒健虹 +2 位作者 赵明坤 张蓉 王小利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3,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对不同青贮时间象草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对照组为象草单独青贮(CK),处理组分别为象草+乳酸菌组(NL)、象草+白酒糟组(ND)、象草+白酒糟+乳酸菌组(NDL)、象草+...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对不同青贮时间象草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对照组为象草单独青贮(CK),处理组分别为象草+乳酸菌组(NL)、象草+白酒糟组(ND)、象草+白酒糟+乳酸菌组(NDL)、象草+白酒糟+玉米粉组(NDC)和象草+白酒糟+玉米粉+乳酸菌组(NDCL),分别在发酵第5、13、30和45天开袋取样,测定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发酵指标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均明显提高了象草青贮料的感官评分;处理组的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DM、CP、NDF和ADF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缓慢下降,其中对照组、NL组、ND组、NDL组的CP含量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pH先下降在第30天达到最低,而后在发酵第45天升高,各组不同时间点之间的pH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乳酸(LA)、乙酸(AA)、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费氏评分(FS)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FS随发酵天数的推移逐渐下降,而LA和AA含量总体上升,不同时间点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酒糟和玉米粉能显著提高象草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P<0.05);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组综合价值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NDCL组>NDL组>NDC组>ND组>NL组>CK组。综上,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均能有效改善象草青贮料的营养价值,提高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三者组合添加能获得更好的青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白酒糟 玉米粉 象草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青贮饲料对肉牛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培杰 李亚娇 +6 位作者 吴佳海 牟琼 李娟 舒健虹 罗天琼 蔡璐 韩永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87-89,共3页
为了提高肉牛饲养的育肥效果,改善牛肉品质,提高养殖效益,以西门塔尔杂交公牛为饲养对象,研究青贮玉米+拉巴豆、青贮玉米和甜高粱3种青贮饲料对育肥肉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拉巴豆混合青贮饲喂肉牛... 为了提高肉牛饲养的育肥效果,改善牛肉品质,提高养殖效益,以西门塔尔杂交公牛为饲养对象,研究青贮玉米+拉巴豆、青贮玉米和甜高粱3种青贮饲料对育肥肉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拉巴豆混合青贮饲喂肉牛的日增重、净肉率、屠宰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分别为601.14 kg/牛、35.21%、55.24%和16.72元/(d·头),料重比最低,为7.24 kg/kg,各指标与青贮玉米和甜高粱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青贮玉米+拉巴豆育肥肉牛增重最快,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青贮饲料 青贮玉米 拉巴豆 甜高粱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养殖效益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舒健虹 蔡一鸣 +2 位作者 丁磊磊 王普昶 李小冬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人工草地土壤养分以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为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建植与检测人工草地提供参考。在贵州省独山县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以2012年10月11日建植的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鸭茅:白三叶:紫花苜蓿=3.5:2:2:1:...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人工草地土壤养分以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为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建植与检测人工草地提供参考。在贵州省独山县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以2012年10月11日建植的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鸭茅:白三叶:紫花苜蓿=3.5:2:2:1:1.5的人工草地0.33 ha,设置禁牧(围栏封育)、中度、重度3个处理,于2015年10月13日开始放牧,61 d后测定不同放牧强度下人工草地土壤营养元素与活性有机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影响pH值、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值在中度放牧的0—10 cm土层中最高,土壤总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强而上升,磷元素与钾元素的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强而下降。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碳及易氧化碳的含量都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并且它们两两显著相关。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建植人工草地与维护人工草地可适当补充磷肥与钾肥,在草场质量检测中微生物碳和易氧化碳的含量可以作为土壤质量监测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人工草地 营养元素 有机碳 微生物碳 易氧化碳
下载PDF
减施肥料配施根际促生菌对大豆-玉米间作根际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舒健虹 刘晓霞 +3 位作者 王子苑 李安 蒙正兵 王小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65-73,共9页
【目的】探明低氮磷肥料配施促生菌PGPR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与间作大豆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推动化肥减施增效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接种根瘤菌属菌株R325-3(Rhizobium sophorae)与菌株R28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 【目的】探明低氮磷肥料配施促生菌PGPR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与间作大豆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推动化肥减施增效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接种根瘤菌属菌株R325-3(Rhizobium sophorae)与菌株R28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组合菌剂,研究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间作不同种植模式和无菌剂(NM)、复合菌剂(M)不同处理方式,对植株的株高、叶长、根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低氮磷条件下大豆单作地上干物质产量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间作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的地上生物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相比,大豆植株的株高极显著增高;玉米植株的株高、叶长显著提高,植株磷含量极显著增高。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极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同时极显著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根际土壤中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单作+复合菌组极显著提高。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脲酶活性降低极显著。大豆根际土壤NH_(4)^(+)-N的含量间作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而土壤中NO_(3)^(-)-N的含量相反,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土壤NO_(3)^(-)-N∶NH_(4)^(+)-N为4.76∶1,处理6土壤NO_(3)^(-)-N∶NH_(4)^(+)-N为3.58∶1,促生菌缩小了NO_(3)^(-)-N和NH_(4)^(+)-N在大豆-玉米间作土壤中的差距。【结论】低氮磷条件下,接种促生菌剂可优化间作大豆在群体中的空间分布,提高系统干物质产量,增加土壤中蛋白酶、脲酶活性及NH_(4)^(+)-N的含量,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减少NO_(3)^(-)-N的含量,改善土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低氮、磷 大豆-玉米间作 氮、磷、钾吸收利用 促生菌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促生菌培养发酵分泌的激素和有机酸含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舒健虹 王子苑 +2 位作者 刘晓霞 李亚娇 王小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复合促生菌肥研制提供参考,以前期筛选试验较优的2株溶磷菌(P1和P2)和2株固氮菌(C1和C2)为试材,对溶磷菌剂、固氮菌剂和溶磷菌+固氮菌组合的菌剂进行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分泌的激素和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均... 为复合促生菌肥研制提供参考,以前期筛选试验较优的2株溶磷菌(P1和P2)和2株固氮菌(C1和C2)为试材,对溶磷菌剂、固氮菌剂和溶磷菌+固氮菌组合的菌剂进行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分泌的激素和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均未分泌脱落酸(ABA),均分泌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P2+C1组合菌剂分泌的IAA和GA3极显著高于P2,分别较P2增加51329.51%和100.42%;P1+C2组合菌剂分泌的IAA和GA3较P1低24.81%和51.45%,且GA3含量差异显著;激素组合分泌的总量以P2+C1最多,为155.781μg/m L,P1+C2最少,为3.967μg/m L。所有组合的菌剂都分泌草酸、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P2+C1组合菌剂分泌的甲酸、苹果酸、柠檬酸和丁酸含量都极显著高于P2,较P2分别增加40.93%、1051.89%、357747.29%和749.48%;P1+C2分泌的草酸、甲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均显著高于P1,较P1分别增加627.66%、89.30%、252.89%和37971.47%;总有机酸含量都大于单一菌剂的分泌量,且差异显著。P2+C1发酵液分泌的激素和有机酸最多,分别为155.781μg/mL和18318.38μg/mL,是最佳组合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菌 激素 有机酸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NTD蛋白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14
作者 孙裴 张娟 +4 位作者 舒金琪 施杏芬 FAHD 舒建洪 钱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4,共8页
[目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S1 NTD蛋白,研究其免疫原性,为基于PEDV S蛋白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PEDV S1-NTD基因,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pFastBac Dual PE... [目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S1 NTD蛋白,研究其免疫原性,为基于PEDV S蛋白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PEDV S1-NTD基因,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pFastBac Dual PEDV S1-NTD和重组穿梭质粒Ac-PEDV S1-NTD.将Ac-PEDV S1-NTD转染sf9昆虫细胞,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将P2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空斑试验测定重组杆状病毒的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1,1和3的P2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并在感染后1,2,3,4和5d收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空斑试验分别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和重组杆状病毒的增殖情况.将MOI为0.1的P3代重组杆状病毒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以注射PBS、空载体Bacmid和PEDV商业疫苗为对照组,于首免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分离其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PEDV特异性抗体的水平;于首免后35 d剖取小鼠脾脏,分离其淋巴细胞;PEDV刺激后,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PCR扩增获得了约738 bp的PEDV S1-NTD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FastBac Dual PEDV S1-NTD、重组穿梭质粒Ac-PEDV S1-NTD和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细胞内成功表达了重组PEDVS1-NTD蛋白,且杆状病毒以MOI为1感染sf 9细胞后在第3天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在首免后35 d,重组杆状病毒免疫组小鼠血清效价达到最高值,为1∶5 000,与商业疫苗组效价一致;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PEDV的刺激也发生了显著增殖(P<0.05),而PBS和空载体Bacmid对照组淋巴细胞未发生明显增殖(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EDV S1-NTD蛋白,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1蛋白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免疫原性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添加双乙酸钠对发酵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子苑 舒健虹 +2 位作者 陈光吉 王小利 李世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958-5966,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双乙酸钠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双乙酸钠在FTMR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全混合日粮(TMR)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4%和0.8%的双乙酸钠,混合均...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双乙酸钠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双乙酸钠在FTMR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全混合日粮(TMR)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4%和0.8%的双乙酸钠,混合均匀后装袋密封发酵第7、21、35、49和70天时取样,对FTMR进行感官评定、常规成分含量、发酵参数以及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各组FTMR感官评定等级均为“优良”,双乙酸钠添加量对FTMR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4%组FTMR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发酵第21和49天时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各双乙酸钠添加组FTMR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发酵第49和70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2%组FTMR具有较低的pH和较高的乳酸含量;FTMR中氨态氮/总氮随双乙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0.8%组和对照组之间在除发酵第35天外的各发酵时间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TMR中乙酸含量在0.8%组有最大值。3)F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双乙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8%组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在发酵第70天时几乎检测不出。4)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FTMR的pH以及常规养分和霉菌毒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乳酸和乙酸含量出现上下波动,各组均在发酵第35天时有较低的pH。由此可见,添加双乙酸钠能改善FTMR的发酵品质,抑制霉菌毒素的大量繁殖,减少干物质的损失;本试验条件下,双乙酸钠的适宜添加量在0.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全混合日粮 双乙酸钠 发酵品质 霉菌毒素
下载PDF
胍基乙酸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浆抗氧化和糖代谢指标及血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子苑 陈光吉 +4 位作者 舒健虹 张蓉 马广智 何廷章 王小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853-686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胍基乙酸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浆抗氧化和糖代谢指标及血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473.58±64.40) kg的健康西门塔尔牛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胍基乙酸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浆抗氧化和糖代谢指标及血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473.58±64.40) kg的健康西门塔尔牛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G1组)和800 mg/kg(G2组)的胍基乙酸。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G2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的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G1组和G2组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各组间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G1组和G2组的血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降低(P<0.05);G2组的血浆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降低(P<0.05);G1组和G2组的血浆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肌酐(CRE)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G1组和G2组血液中肌酸转运蛋白(Cr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2(GAT2)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能下调血液中CrT、AMPK、GAT2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糖类分解代谢,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肉牛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基乙酸 肉牛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糖代谢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胍基乙酸的代谢途径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子苑 舒健虹 +1 位作者 袁暘暘 王小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胍基乙酸作为一种绿色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促进能量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动物营养学家关注。为胍基乙酸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胍基乙酸的代谢途径及在家禽... 胍基乙酸作为一种绿色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促进能量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动物营养学家关注。为胍基乙酸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胍基乙酸的代谢途径及在家禽、家畜及水产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基乙酸 肌酸 能量代谢 生产性能 生产应用
下载PDF
壳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雪傲 高远 +2 位作者 金政 舒建洪 赵凯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8-103,共6页
为了探讨在日粮中添加壳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90只1日龄雄性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200,300,400 mg/kg壳寡糖的基础日粮,试验Ⅳ组饲喂添... 为了探讨在日粮中添加壳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90只1日龄雄性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200,300,400 mg/kg壳寡糖的基础日粮,试验Ⅳ组饲喂添加200 mg/kg金霉素的基础日粮,每天称量鸡的体重,记录采食量,分别在饲养第21,42天时从各组每个重复的肉鸡中随机挑选3只平均体重相接近的肉鸡,翅静脉采血10 mL,制备血清,然后将鸡处死,采集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和胸肌,并称量免疫器官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试验结束后检测各组肌肉的pH值、肉色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试验Ⅳ组相比,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GH和IGF-Ⅰ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胸肌的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与试验Ⅳ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可显著提高42日龄肉鸡法氏囊指数(P<0.05);但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与试验Ⅳ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试验Ⅲ组可提高21日龄肉鸡血清中IgG含量(P>0.05),显著提高42日龄肉鸡血清中IgM含量(P<0.05),增强了肉鸡的免疫功能。说明日粮中添加200 mg/kg壳寡糖能较好地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而添加400 mg/kg壳寡糖能较好地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表明壳寡糖具有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肉鸡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晓霞 李安 +2 位作者 舒健虹 罗维 王小利 《耕作与栽培》 2021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寻找有助于玉米种子萌发时期抗旱性增强的菌种,提升玉米种子在干旱胁迫等逆境下的抗逆性,探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甜玉米萌发的影响,以15%PEG模拟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进行15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处理,记录玉米种子发芽的情... 为寻找有助于玉米种子萌发时期抗旱性增强的菌种,提升玉米种子在干旱胁迫等逆境下的抗逆性,探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甜玉米萌发的影响,以15%PEG模拟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进行15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处理,记录玉米种子发芽的情况,经过测定玉米发芽的鲜重、干重、根数、根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含水量,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干旱胁迫下隶属函数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甜玉米萌发的影响不同,R 9、R 60、R 29、R 59、R 40-2、R 19-2、R 24-2、CJ-2、R 29-2、R 40-1等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促进了玉米的萌发,而CJ-1、R 10、CJ-4、CJ-3、R 286-5等菌株处理下玉米的萌发没有明显促进作用。隶属函数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种处理下玉米萌发效果为:R 9>R 60>R 29-1>R 59>R 40-2>R 19-2>R 24-2>CJ-2>R 29-2>R 40-1>ck>CJ-1>R 10>CJ-4>CJ-3>R 286-5。研究表明,枯草芽孢孢杆菌能增强玉米发芽期的抗旱性,但是不同菌种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枯草芽孢杆菌 隶属函数 权重法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面展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蛋白及其黏膜免疫原性研究
20
作者 刘轶轩 严婷婷 +3 位作者 徐萌 卢天翼 舒建洪 陈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8-224,共7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在猪群中传播,提示呼吸道粘膜也许可以作为疫苗免疫接种的位点。PEDV通过表面的纤突蛋白S识别受体并侵入宿主细胞,该蛋白质S1区(1~735 aa)是PEDV主要的中和...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在猪群中传播,提示呼吸道粘膜也许可以作为疫苗免疫接种的位点。PEDV通过表面的纤突蛋白S识别受体并侵入宿主细胞,该蛋白质S1区(1~735 aa)是PEDV主要的中和位点以及受体结合域,参与病毒吸附入侵宿主细胞。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BmN细胞中表达融合蛋白S1-eGFP并展示于病毒表面,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50 kD。以重组杆状病毒为免疫原雾化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免疫16 d后小鼠血清中S1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可达1∶3 200,血清和肺气管润洗液中都能检测到高水平的S1特异性sIgA,说明引起了较强的黏膜免疫反应;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进一步表明重组杆状病毒雾化免疫可以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表面展示S1的重组杆状病毒可以作为PEDV黏膜免疫候选疫苗,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细胞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1蛋白 黏膜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