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ssica cytogenetics-a historical journey and my personal reminiscence 被引量:3
1
作者 shyam prakash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172,F0003,共11页
本文综述了芸薹属细胞遗传学从染色体数目鉴定到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芸薹属细胞遗传学研究始于日本科学家N.Takamine对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syn.B.campestris)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鉴定。俄国植物学家G.D.Karpechenko首次成功... 本文综述了芸薹属细胞遗传学从染色体数目鉴定到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芸薹属细胞遗传学研究始于日本科学家N.Takamine对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syn.B.campestris)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鉴定。俄国植物学家G.D.Karpechenko首次成功地合成了萝卜甘蓝(Raphanobrassica),这项成果的获得是实验室杂交合成新物种的里程碑。日本科学家Morinaga和Nagaharu U率先开展了基因组研究,揭示了芸薹属作物的细胞遗传学结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泛开展了体细胞染色体的核型研究。随后,G.Rbbelen在1960年对粗线期染色体进行研究,提出了原始核型的遗传结构。但由于芸薹属染色体非常小,没有明显的形态标识,因此很难获得可靠的核型,近年来由于分子细胞遗传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家采用以r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成功地构建了分子核型。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了自然界已有的芸薹属栽培异源多倍体种,并进行了芸薹属作物和野生种之间的远缘杂交研究。1980年后发展起来的原生质体再生和融合技术更加促进了大量体细胞杂种的合成,包括相当数量的族间组合。虽然野生种质的基因尚待发掘,但这些实验大大拓展了异源倍性物种已有的遗传基础,增加了近缘野生种质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近年来开展的拟南芥和芸薹属物种之间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不仅阐述了进化过程,也使芸薹和拟南芥成为近年来实验生物学的模式植物,为进一步开展细胞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基因组分析 禹氏三角 核型 基因组操纵 远缘杂交 野生种质 分子细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