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BIM的山区铁路施工进度管理系统研究
1
作者 杨震 张恒 +1 位作者 宋永军 宁新稳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针对传统山区铁路施工进度采用电子表格管理所导致的标准化低、直观化差等问题,设计基于GIS+BIM的铁路施工进度管理系统。通过设计图形化的进度数据采集方式,为不同施工单位进度填报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入口;对进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融合... 针对传统山区铁路施工进度采用电子表格管理所导致的标准化低、直观化差等问题,设计基于GIS+BIM的铁路施工进度管理系统。通过设计图形化的进度数据采集方式,为不同施工单位进度填报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入口;对进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融合工程进度计划数据,动态展示工程进展与计划情况,驱动工点BIM模型在三维场景中展示三维进度。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进度数据的统一性和进度展示的直观性,为铁路施工管理数字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进度 数据采集 建设管理 WEBGIS BIM
下载PDF
冻融岩石蠕变特性及孔隙结构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勇军 孟凡栋 +2 位作者 毕冉 张琨 张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9,共11页
寒区露天岩体面临着循环冻融和长期荷载共同作用引起的时效性损伤的考验。为探究寒区环境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以陕北某工程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从冻融岩石的宏观蠕变特性及细观结构的演化特征着手,通过冻融岩石的加卸载蠕变试验,并配合... 寒区露天岩体面临着循环冻融和长期荷载共同作用引起的时效性损伤的考验。为探究寒区环境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以陕北某工程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从冻融岩石的宏观蠕变特性及细观结构的演化特征着手,通过冻融岩石的加卸载蠕变试验,并配合核磁共振检测,对冻融红砂岩蠕变过程中的宏观力学指标及细观参数的演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水平在0.3σucs~0.5σucs时,孔径分布在一个较小范围内波动,当应力水平增高至0.5σucs~0.6σucs时,小孔(横向弛豫时间T_(2)<10 ms)占比下降,大孔(T_(2)>10 ms)占比上升;冻融加剧了蠕变阶段孔隙度的增长,高应力水平下冻融对孔隙度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引入分形理论表征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发现大孔有明显分形特征,而小孔分形特征不明显,总孔分维DT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仅在孔隙度较大时才明显影响岩石的蠕变力学特性。建立了有关冻融作用影响及蠕变损伤的冻融-损伤蠕变模型,模型曲线可以很好地反映冻融岩石的蠕变破坏特征,且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本研究可为冻融环境下的岩体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试验 冻融循环 核磁共振 孔隙度 分形维数 蠕变模型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岩石孔隙扩展演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宋勇军 李晨婧 +3 位作者 毕冉 张琨 周月 韩冬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6-1127,共12页
为探究岩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裂隙演化特征,利用CT扫描技术,获取不同冻融次数岩石的三维图像,并通过孔隙网络模型参数进行定量表征,研究岩石随冻融循环的裂隙形貌演化过程,以及孔隙结构随冻融次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完整岩石冻融微裂隙... 为探究岩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裂隙演化特征,利用CT扫描技术,获取不同冻融次数岩石的三维图像,并通过孔隙网络模型参数进行定量表征,研究岩石随冻融循环的裂隙形貌演化过程,以及孔隙结构随冻融次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完整岩石冻融微裂隙主要集中在岩石外围,呈环形片状;而裂隙岩石冻融产生的微裂隙主要存在于预制裂隙周围和岩桥区域,且分布范围更广。冻融循环作用后,完整与裂隙岩石的PNM中各类孔隙变化特征不一。前者孔隙数量减少,小孔占比逐渐减小,中大孔占比增大,孔隙分布位置较为均匀;后者孔隙数量增加,但中孔占比减小,大孔占比迅速增大且主要集中在岩心上下端面。在冻融过程中,岩石各类孔喉结构主要参数均呈增长趋势,裂隙岩石孔喉网络发育更剧烈,冻融结束后其最大喉道半径增长幅度约为完整岩石的2倍。在冻融前期,冻融循环作用主要促进岩石孔隙相互连通,后期主要表现为孔喉加速扩张,且裂隙岩石孔隙率增长速率均大于完整岩石。研究结果可为寒区岩体破坏机理及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冻融循环 孔隙网络模型 孔隙率
下载PDF
一种基于规则解析的地理信息元数据批量采集方法
4
作者 范登科 张恒 +4 位作者 韩祖杰 全玉山 宋永军 杨斌 张利明 《时空信息学报》 2023年第4期527-535,共9页
针对地理信息元数据采集效率低、信息不完整、交互能力弱、灵活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通过规则解析建立地理信息元数据采集交互视图,同步实施批量元数据采集作业的方法。本方法以元数据XML规则实现方式为基础,对元数据的基本组成单元... 针对地理信息元数据采集效率低、信息不完整、交互能力弱、灵活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通过规则解析建立地理信息元数据采集交互视图,同步实施批量元数据采集作业的方法。本方法以元数据XML规则实现方式为基础,对元数据的基本组成单元进行对象化定义和解析,建立树列表视图表达元数据的数据字典内容和结构,实现交互式采集。经业务化实施验证及对比分析表明:本方法采集时间较现有方法节省60.5%;不仅完整地反映了元数据数据字典的全部内容,而且可以动态、灵活地表示其多层次、多态的数据结构。在提高作业效率和成果标准化水平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方法难以适应规则动态扩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解析 元数据 交互视图 数据字典 批量采集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不同饱和度红砂岩损伤力学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勇军 车永新 +3 位作者 陈佳星 任建喜 毕冉 陈少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93-3502,共10页
为研究不同饱和度条件下冻融循环作用对岩石损伤规律及力学特性的影响,以饱和度分别为30%,50%,70%,90%和100%的红砂岩为对象,进行冻融循环、电镜扫描(SEM)及单轴压缩试验,分别得到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岩样孔隙率、SEM图像及应力-应变曲线... 为研究不同饱和度条件下冻融循环作用对岩石损伤规律及力学特性的影响,以饱和度分别为30%,50%,70%,90%和100%的红砂岩为对象,进行冻融循环、电镜扫描(SEM)及单轴压缩试验,分别得到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岩样孔隙率、SEM图像及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不同饱和度冻融受荷岩石宏观统计损伤演化方程,从细微观角度系统分析饱和度影响下冻融受荷岩石的劣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孔隙率呈现先快后慢的增长趋势,且当饱和度大于70%后,孔隙率迅速增大。低饱和度下岩样矿物颗粒黏结紧密,颗粒边界不明显,孔隙较少;随着饱和度增大,胶结物的溶蚀作用逐渐加速,颗粒间胶结减弱,溶蚀孔洞增多;岩样冻融循环后裂隙平均长度和孔隙平均面积均随饱和度增大逐渐增长。岩样整体呈剪切破坏,剪切破坏面随饱和度增大逐渐增多并贯穿整个岩样。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饱和度增大呈"上凸式"指数减小,当饱和度达到70%后,降幅迅速增大;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呈"下凹式"指数降低,冻融循环10次后,降幅趋于减小。饱和度为70%、冻融循环为10次是该红砂岩损伤劣化的界限值。相比冻融循环作用的损伤劣化影响,饱和度对岩石性质的改变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度 冻融循环 扫描电子显微镜 力学特性 损伤演化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红砂岩蠕变特性及其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宋勇军 张磊涛 +4 位作者 任建喜 陈佳星 车永新 杨慧敏 毕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95-2803,共9页
为研究低温环境下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以饱水状态下的陕西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MTS810岩石力学试验机进行不同温度(20,-10,-20℃)条件下的分级加卸载单轴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红砂岩的蠕变特性及温度对岩石蠕变特性的影响... 为研究低温环境下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以饱水状态下的陕西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MTS810岩石力学试验机进行不同温度(20,-10,-20℃)条件下的分级加卸载单轴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红砂岩的蠕变特性及温度对岩石蠕变特性的影响。根据蠕变试验结果,将岩样总应变分为瞬时应变和蠕变应变,瞬时应变由瞬时弹性和瞬时塑性应变组成,蠕变应变由黏弹性和黏塑性应变组成。结果表明,瞬时应变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大,瞬时弹性应变与应力呈近似线性关系;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黏塑性应变随时间逐渐增加,总应变中黏塑性应变的比例也趋于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岩样瞬时应变及相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应变均减小,蠕变持续时间延长,岩石破坏强度提高。根据岩样的变形特性结合蠕变试验结果,引入分数阶微积分,建立考虑低温影响的非线性流变模型;采用通用全局优化算法结合最小二乘法中的Levenberg-Marquarat算法对不同温度环境中的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参数识别,理论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尤其加速蠕变阶段效果较好,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红砂岩在低温环境下的蠕变行为;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模型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弹性模量E3(T)呈抛物线式增长,而弹性模量E1(T),E2(T)及黏性系数η1(T)呈指数形增长,为冻结法施工和寒区岩体工程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低温环境 蠕变特性 蠕变模型 分数阶微积分
下载PDF
锚固岩石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勇军 车永新 +1 位作者 任建喜 张琨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8,共6页
锚杆支护是地下岩体工程的主要支护方式之一。为了揭示锚固岩体在实际情况下的长期力学特性,文章对标准砂岩试件沿径向钻孔、张拉钢丝并施加预应力,通过室内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对锚固前后岩石的蠕变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锚固后... 锚杆支护是地下岩体工程的主要支护方式之一。为了揭示锚固岩体在实际情况下的长期力学特性,文章对标准砂岩试件沿径向钻孔、张拉钢丝并施加预应力,通过室内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对锚固前后岩石的蠕变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锚固后岩石的力学性能产生了明显的改善,对径向变形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锚固后岩样轴向瞬时变形平均降低27%,径向瞬时变形降低60%,蠕变变形降低14%;根据岩样的变形特点,选用Burgers模型描述两种岩样的流变特性,并分析了流变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锚固岩石 蠕变特性 BURGERS模型
下载PDF
程海湖夏季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邓乐 戚菁 +4 位作者 宋勇军 刘桦聪 柏耀辉 刘会娟 李海翔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81-2288,共8页
为探究高原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与环境因子间关系,以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衔接部位的程海湖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6、7、8月对程海湖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得到每月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数据。运用Reynolds等提出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 为探究高原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与环境因子间关系,以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衔接部位的程海湖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6、7、8月对程海湖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得到每月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数据。运用Reynolds等提出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标准,将程海湖夏季浮游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对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的时空分布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程海湖浮游植物可分为16个功能群,其中以圆柱鱼腥藻为代表的功能群H1、以双眼鼓藻为代表的功能群N、以微小四角藻为代表的功能群J、以坎宁顿拟多甲藻为代表的功能群L0、以尖头藻为代表的功能群SN、以伪鱼腥藻为代表的功能群S1为程海湖常见功能群,S1和SN功能群均在8月出现,夏季优势功能群动态变化为:H1→H1→H1/S1。程海湖6、7、8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1.97、1.28和2.84,Pei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4、0.32和0.67,湖泊8月水质条件最优,在空间分布上各区域均无明显差异。利用冗余分析(RDA)探讨程海湖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溶解氧(DO)、总氮(TN)、总有机碳(TOC)、氨氮(NH4+-N)和浊度(Turb)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海湖 浮游植物 功能群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混合层深度对热带气旋海鸥和凤凰的响应 被引量:7
9
作者 宋勇军 唐丹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4,共10页
利用Argo浮标和多源卫星遥感获取的温度、盐度剖面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风场等数据,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Ⅱ,NCEPⅡ)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海东北... 利用Argo浮标和多源卫星遥感获取的温度、盐度剖面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风场等数据,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Ⅱ,NCEPⅡ)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海东北部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对2014年9月中下旬相继过境的热带气旋"海鸥"(台风)和"凤凰"(热带风暴)的响应。结果表明,受"海鸥"和"凤凰"过境时的"风泵"作用,海-气界面向上进入大气的最大净热通量由170W·m^(–2)升高至400W·m^(–2),引起SST最大降温达到3.02℃。在时间尺度上,后续的"凤凰"使"海鸥"引发的"冷迹"持续超过10天,出现SST降温的"叠加效应"。"海鸥"过境1天后,其"冷迹"MLD从23m加深至50m;而"凤凰"过境8h后,风应力驱动的离岸埃克曼输送引发了沿岸上升流,导致台湾西南部近岸海域MLD从31m加深至91m。热带气旋过境后,在混合层内,剖面盐度迟于剖面温度达到充分均匀,且盐度恢复快于温度,揭示混合层响应的"时滞效应"。在空间分布上,MLD与SST在两个热带气旋路径右侧(沿其移动方向)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左侧,而"冷迹"内MLD的不均匀加深,甚至变浅,可能揭示了下层冷水因埃克曼抽吸在上升流与下降流之间转换而被抬升到不同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 热带气旋 SST 风应力 海洋遥感
下载PDF
基于DELMIA的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过程仿真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永军 李厚峰 +3 位作者 毛拥政 王云涛 郑华波 王建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采用DELMIA软件将施工仿真应用到碾压混凝土拱坝,将施工过程可视化和数据化。采用这种仿真模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变更参数、修改方案比较容易,可优化施工机械配置、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方案。DELMIA的DPM模块充分利用"数字样... 采用DELMIA软件将施工仿真应用到碾压混凝土拱坝,将施工过程可视化和数据化。采用这种仿真模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变更参数、修改方案比较容易,可优化施工机械配置、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方案。DELMIA的DPM模块充分利用"数字样机"的三维数据,实现在三维基础上的3D方案规划,并对项目施工过程、资源分配、节点管控等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并验证。可视化仿真创建方法实现了仿真建模、模型处理、仿真过程和仿真结果的可视化。DELMIA的QUEST模块用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网络模型来动态仿真,将系统工程中的排队理论和实际逻辑约束相结合,得到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的仿真结果。研究了基于DELMIA的高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过程仿真与优化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通过DELMIA的DPM模块研究实现了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过程的动态可视化仿真;通过施工安全仿真,促进施工辅助设施的设计,保障了人员操作的安全;实现了施工计划的三维关联和查询。利用DELMIA的QUEST模块建立了混凝土施工交通运输系统排队网络仿真模型,利用离散分析技术解决了混凝土运输的排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拱坝 可视化 离散事件 动态仿真
下载PDF
基于地理国情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拥军 吴静 +2 位作者 王慧敏 刘现印 张智安 《地理空间信息》 2020年第10期5-9,I0005,共6页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不够和生态环境受到矿产开发、能源建设、种植与养殖、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干涉和影响问题,在分析监测内容与分类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信息快速、精确提取和多视角统计分...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不够和生态环境受到矿产开发、能源建设、种植与养殖、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干涉和影响问题,在分析监测内容与分类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信息快速、精确提取和多视角统计分析的流程和方法,以山东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准确查清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状况、类型、强度及其动态变化等特点,可为自然保护区日常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 综合统计分析
下载PDF
我国城乡居民在外用餐口粮消费量的估计--基于修正数据后的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詹琳 吴晓蓉 +1 位作者 宋勇军 李娣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外用餐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日常饮食方式之一,由此带动在外口粮消费量快速增长,并成为我国粮食供求平衡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1995~2019年不同统计口径下的全国统计数据,根据...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外用餐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日常饮食方式之一,由此带动在外口粮消费量快速增长,并成为我国粮食供求平衡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1995~2019年不同统计口径下的全国统计数据,根据现有统计口径合理修正后,利用李国祥建立的居民在外口粮消费量估计模型,重新测算我国居民在外口粮消费量与全部口粮消费量。研究表明,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在外口粮消费量为4810.31万吨,占全国居民口粮消费量的比重超过20%。尽管在外口粮消费量的增长不会显著影响口粮需求总量,却将深远改变我国粮食的流通和市场消费格局,并为精准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外用餐 口粮消费 统计口径 数据修正 粮食安全
下载PDF
省域冬小麦种植面积监测分析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拥军 王慧敏 宋清泉 《地理空间信息》 2020年第6期60-64,I0002,共6页
提出一种面向省域的冬小麦种植图斑提取技术和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大范围冬小麦种植图斑及其在行政区划、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基本农田、粮食产能区空间的分布特征,可为全省农作物种植优化布局、粮... 提出一种面向省域的冬小麦种植图斑提取技术和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大范围冬小麦种植图斑及其在行政区划、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基本农田、粮食产能区空间的分布特征,可为全省农作物种植优化布局、粮食估产与安全、土地开发利用、生态建设等提供空间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种植监测 卫星影像定性提取 航空影像定界提取 综合统计分析
下载PDF
Impact of hydroelectric projects on river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changes in Ningxia Reach of Yellow River 被引量:2
14
作者 Sun Dongpo Lu Ruili +1 位作者 song yongjun Yan Ju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2期66-75,共10页
关键词 runoff adjustment hydroelectric project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fluvial process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下载PDF
GIS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瑞霞 宋拥军 李敏 《中国数字医学》 2022年第8期110-115,共6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了空间视角和信息工具。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GIS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角度,总结了GIS在应急预案与推演、监测预警、网络直报、...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了空间视角和信息工具。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GIS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角度,总结了GIS在应急预案与推演、监测预警、网络直报、信息发布、应急指挥决策、现场调查处置、医疗救治与资源配置、精准隔离与防控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特点,并从新型信息技术集成、信息整合与共享、动态展示和平台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了GIS深入应用的方向,利于GIS更深入地融合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更加精准地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
下载PDF
裂隙砂岩未冻水含量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勇军 张君 +3 位作者 陈佳星 郭玺玺 孟凡栋 李晨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5-584,共10页
孔隙水的冻结是寒区岩体发生冻胀损伤的根源,研究未冻水含量演化规律对于了解孔隙水的冻结过程,揭示冻结岩体的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完整与双裂隙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冻结温度(-2℃,-5℃,-10℃,-15℃,-20℃)下循环冻融试验,采... 孔隙水的冻结是寒区岩体发生冻胀损伤的根源,研究未冻水含量演化规律对于了解孔隙水的冻结过程,揭示冻结岩体的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完整与双裂隙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冻结温度(-2℃,-5℃,-10℃,-15℃,-20℃)下循环冻融试验,采用核磁共振系统检测未冻水含量变化。通过分析冻结温度、冻融次数、裂隙对未冻水的影响,探究未冻水含量与砂岩细观损伤的关联。结果表明:(1)岩样未冻水含量随温度降低呈指数型衰减,在温度梯度作用下,毛细水的冻结速率最快,自由水次之,结合水的冻结速率最慢;(2)未冻水含量与冻融循环次数线性负相关,当冻结温度低于-20℃时,冻融次数对未冻水含量的影响减弱,但裂隙的存在促使冻融前期自由水冻结速率加快,中、后期结合水加速冻结,相比完整岩样,裂隙岩样未冻水含量减少5%;(3)岩石孔隙体积和渗透率均与冰含量呈正相关,裂隙岩石的冻融损伤主要是由于冻融前期自由水的原位冻结,后期结合水的继续冻结以及毛细水的迁移过程造成的。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裂隙岩石的冻融特性,为寒区岩体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椭圆裂隙砂岩 冻融循环 未冻水含量 核磁共振 细观特征
原文传递
冻融作用下裂隙岩石损伤破坏声发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勇军 程柯岩 孟凡栋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8-419,共12页
为探究冻融环境对露天煤矿边坡稳定的影响,本文以饱和裂隙红砂岩为对象,开展冻融后单轴压缩声发射特性试验,分析不同冻融次数和裂隙倾角对岩石宏观力学特性和声发射参数特征的影响,研究损伤过程中b值和损伤变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冻融... 为探究冻融环境对露天煤矿边坡稳定的影响,本文以饱和裂隙红砂岩为对象,开展冻融后单轴压缩声发射特性试验,分析不同冻融次数和裂隙倾角对岩石宏观力学特性和声发射参数特征的影响,研究损伤过程中b值和损伤变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和裂隙倾角的变化对岩样应力-应变曲线有较大影响。岩样峰值强度与冻融次数呈负相关性,与双裂隙倾角呈正相关性。轴向应力突降点与声发射振铃计数峰值相互吻合。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引起加载初期振铃计数增大。声发射三维事件点的数量和分布与裂隙倾角密切相关。声发射b值整体保持上下波动状态,冻融循环使b值初期波动减缓。裂隙倾角的增大引起b值在应力最高处更加密集。裂隙岩石的损伤过程分为3个阶段:初始损伤累积阶段、损伤加速阶段和最终破坏阶段,冻融循环加速了岩样的初始损伤累积。裂隙倾角越大,损伤加速阶段的斜率越大。该研究可为寒区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裂隙 力学性能 声发射 B值 损伤变量
原文传递
基于压升监测的安全壳泄漏率快速判断方法
18
作者 吴奎伯 梁招瑞 +4 位作者 张腾飞 曹清 宋永军 薛雨 刘俊杰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组启动阶段的安全壳泄漏快速判断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基于机组启动期间24 h内安全壳压力的上升趋势,将设定的泄漏率限值作为假设泄漏率,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安全壳内气体质量平衡关系,获得计算压升,通过计算压升与...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组启动阶段的安全壳泄漏快速判断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基于机组启动期间24 h内安全壳压力的上升趋势,将设定的泄漏率限值作为假设泄漏率,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安全壳内气体质量平衡关系,获得计算压升,通过计算压升与监测压升的对比定性判断泄漏情况。定量法则依据安全壳内的气体质量平衡关系,反求出与监测压升相匹配的安全壳泄漏率。运用上述方法,对某核电厂5台机组的安全壳泄漏率进行分析,定性判断结果显示,仅一台机组在启动阶段的泄漏率超过5 Nm3/h(Nm^(3)为0℃、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体积)的限值。定量计算结果显示,该机组的泄漏率为5.11 Nm^(3)/h,与第一个日泄漏率4.98 Nm^(3)/h较为接近,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较好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壳 泄漏率 压力监测 机组启动 快速判断
原文传递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弱胶结砂岩干湿循环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宋勇军 张磊涛 +4 位作者 任建喜 陈佳星 车永新 杨慧敏 毕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5-831,共7页
为研究岩石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弱胶结砂岩进行测试,得到岩石的T2谱分布曲线、谱峰面积及孔隙度。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T2谱曲线逐渐向右移动,但移动幅度逐渐减小;T... 为研究岩石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弱胶结砂岩进行测试,得到岩石的T2谱分布曲线、谱峰面积及孔隙度。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T2谱曲线逐渐向右移动,但移动幅度逐渐减小;T2谱面积及孔隙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其增长速率不断降低。采用孔隙度定义岩石损伤度,分析孔隙度与岩石损伤度之间的量化关系,并建立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与损伤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发现干湿循环作用对岩石的损伤程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加,但随着循环次数的持续增加,损伤速率不断降低,干湿循环作用对岩石的损伤程度趋于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干湿循环 核磁共振 T2谱分布 孔隙度 损伤度
原文传递
冻融环境下不同饱和度砂岩损伤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宋勇军 杨慧敏 +2 位作者 谭皓 任建喜 郭玺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3-1524,共12页
为探究冻融环境下不同饱和度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通过冻融循环、CT扫描和单轴压缩试验,结合三维可视化软件及分形理论,对冻融过程中自然含水、不完全饱水和完全饱水砂岩的孔隙率、渗透率、孔喉参数、分形维数及宏观力学指标的演化过程... 为探究冻融环境下不同饱和度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通过冻融循环、CT扫描和单轴压缩试验,结合三维可视化软件及分形理论,对冻融过程中自然含水、不完全饱水和完全饱水砂岩的孔隙率、渗透率、孔喉参数、分形维数及宏观力学指标的演化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冻融作用下含水饱和度决定了岩样冻融损伤的程度,完全饱水砂岩损伤劣化最为剧烈,自然含水状态损伤程度最低,饱和度是造成岩石冻融损伤的主因;(2)完全饱水砂岩细观结构具有高度非均质性,其孔隙率、渗透率、孔隙参数、喉道参数及分形维数均随冻融次数增加呈指数型增长,自然含水和不完全饱水状态呈直线型增长,孔隙率、渗透率均与分形维数成正相关,冻融损伤为产生小孔隙和增加原喉道长度;(3)3种含水状态砂岩强度、弹性模量随冻融次数增加均呈直线型降低,150次冻融后,完全饱水岩样强度下降了98.53%,分别是自然含水、不完全饱水的1.68和1.26倍,宏观力学强度与孔隙率、分形维数成负相关,岩石细观结构是影响宏观力学特性的关键;(4)初始冻融荷载损伤变量即为对应冻融次数下的冻融损伤变量,损伤演化曲线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加载过程中损伤变量由下凹形上升到上凸形增长再到平缓增加。研究成果将为科学评价寒区冻融环境下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冻融循环 饱和度 CT重构 分形维数 损伤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