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铷里德堡原子的频率可调谐微波电场测量
1
作者 阮伟民 张映昀 +3 位作者 冯志刚 周亚东 宋振飞 屈继峰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能级调控特性实现了微波电场连续调谐测量。用铷原子气室作为微波电场传感器同时去感知待测微波场和调谐微波场,利用强调谐场对里德堡原子能级精细调节实现了待测场共振频率的同步改变,从而拓展了现有单频点微波测量的...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能级调控特性实现了微波电场连续调谐测量。用铷原子气室作为微波电场传感器同时去感知待测微波场和调谐微波场,利用强调谐场对里德堡原子能级精细调节实现了待测场共振频率的同步改变,从而拓展了现有单频点微波测量的频率响应范围。在与68P_(3/2)→66D_(5/2)跃迁共振的调谐场作用下,利用测量的AT分裂光谱的幅值差来确定待测场共振频点的调谐变化,最终使共振的6.916 GHz待测场的共振频率的调谐范围从原有的30 MHz极限拓宽至150 MHz,为微波电场的量子计量及拓展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量子计量 里德堡原子 微波电场 量子相干 能级调谐
下载PDF
并联气体开关导通分散性对平行板汇流装置放电电流的影响
2
作者 张永鹏 路志建 +2 位作者 唐小松 宋振飞 杨兰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37-5245,共9页
为研究平行板汇流脉冲功率装置中并联开关导通分散性对装置放电电流的影响,依据实验结果,建立气体开关导通分散性模型和不同参数模块的电路仿真模型,分析放电电流随开关导通分散性大小和回路参数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关导通分散... 为研究平行板汇流脉冲功率装置中并联开关导通分散性对装置放电电流的影响,依据实验结果,建立气体开关导通分散性模型和不同参数模块的电路仿真模型,分析放电电流随开关导通分散性大小和回路参数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关导通分散性会引起回路出现过电流,降低回路电感和回路电容,增加负载电感和并联路数将导致过电流极值的进一步增加;过电压是开关延时数微秒依旧能够导通的必要条件,仅一台开关延迟导通时存在过电流幅值的最大值,模块1在70 kV工作电压时回路的最大过电流峰值607 kA,过电流倍数1.33;模块2在35 kV工作电压时回路的最大过电流峰值590 kA,过电流倍数15.6。随着延时导通开关数量和开关导通分散性的增加,负载电流峰值降低,电流上升时间增加,而各回路之间的电荷重新分布使负载电流受影响小于回路电流。负载电流的可用性和装置的安全运行允许负载电流峰值的波动≤5%,需要模块1分散性≤587.5ns,模块2分散性≤35.25μs,对应的过电流最大值分别为504 kA和135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放电 导通分散性 平行板汇流 过电流 过电压
下载PDF
7km/s以上超高速发射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斌强 张旭平 +6 位作者 郝龙 莫建军 王桂吉 宋振飞 谭福利 王翔 赵剑衡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介绍了毫克至克量级弹丸7 km/s以上超高速发射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发射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素进行了简要阐述。基于电磁驱动准等熵加载,美国ZR装置驱动25 mm×13 mm×1.0 mm铝飞片至46 km/s速度,国内CQ系列磁驱动加... 介绍了毫克至克量级弹丸7 km/s以上超高速发射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发射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素进行了简要阐述。基于电磁驱动准等熵加载,美国ZR装置驱动25 mm×13 mm×1.0 mm铝飞片至46 km/s速度,国内CQ系列磁驱动加载装置实现了10 mm×6 mm×0.33 mm铝飞片18 km/s的发射。借助于金属箔电爆炸产生高压气体驱动,美国利弗莫尔实验室100 kV电炮装置驱动9.5 mm×9.5 mm×0.3 mm的Kapton膜至18 km/s,国内流体物理研究所98 kJ和200 kJ电炮装置分别驱动Φ10 mm×0.2 mm Mylar飞片和Φ21 mm×0.5 mm Mylar飞片到10 km/s。基于阻抗梯度飞片技术,采用汇聚型和非汇聚型结构三级轻气炮,实现了厘米量级铝飞片和TC4钛飞片12~15 km/s速度发射。这些超高速驱动技术的发展,为空间碎片防护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发射技术 磁驱动飞片 电炮 三级轻气炮
下载PDF
内爆压缩多层密绕螺线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波 宋振飞 +2 位作者 谷卓伟 卢纪 赵士操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9-1005,共7页
利用AUTODYN二次开发接口建立三维多层密绕螺线管数值模型,并实现周期性边界条件,应用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对内爆压缩多层密绕螺线管过程及其界面不稳定性开展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内爆压缩螺线管结构过程存在扰动快速增长至后期的界... 利用AUTODYN二次开发接口建立三维多层密绕螺线管数值模型,并实现周期性边界条件,应用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对内爆压缩多层密绕螺线管过程及其界面不稳定性开展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内爆压缩螺线管结构过程存在扰动快速增长至后期的界面失稳现象,与对应的实验结果较为相符。同时,计算显示螺线管结构参数对界面不稳定性发展具有显著影响,螺旋角度减小,结构压缩后期的界面不稳定性趋于严重;铜线直径减小,结构压缩后期的界面不稳定性趋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密绕螺线管 内爆压缩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界面不稳定性
下载PDF
发动机气缸套温度场分析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振飞 王虎 汤必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6-729,共4页
文章使用Java编程语言及其开发工具Eclipse,并结合ANSYS软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开发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参数的气缸套温度场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操作Java语言编写的可视化操作界面,方便快速地实现不同种类气缸套的参数化建模、材料物... 文章使用Java编程语言及其开发工具Eclipse,并结合ANSYS软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开发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参数的气缸套温度场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操作Java语言编写的可视化操作界面,方便快速地实现不同种类气缸套的参数化建模、材料物性参数的添加、网格划分、边界条件施加、有限元计算分析及结果显示等功能;ANSYS的具体计算过程集成于软件后台,提高了分析系统操作便捷性和人性化。对某型号发动机的气缸套进行温度场分析的结果证明,该温度场分析系统准确且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缸套 温度场 JAVA语言 ANSYS软件
下载PDF
炸药内爆驱动多层密绕螺线管的压缩稳定性
6
作者 刘亿 李建明 +3 位作者 周中玉 彭辉 宋振飞 谷卓伟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2,共9页
多层密绕螺线管是炸药柱面内爆磁通量压缩多级MC-1装置的核心构件。设计了一套内爆磁通量压缩装置,初步开展了两级内爆压缩多层密绕螺线管实验,得到了较为清晰的高速摄影图像。密绕螺线管在炸药强爆轰驱动下的界面不稳定性发展是能否获... 多层密绕螺线管是炸药柱面内爆磁通量压缩多级MC-1装置的核心构件。设计了一套内爆磁通量压缩装置,初步开展了两级内爆压缩多层密绕螺线管实验,得到了较为清晰的高速摄影图像。密绕螺线管在炸药强爆轰驱动下的界面不稳定性发展是能否获取超高磁场和超高磁压力的关键因素。高速摄影实验结果显示,多层密绕螺线管在内爆过程中没有出现垮塌,套筒内界面仍保持对称性,外界面出现强爆轰导致的周期扰动。为此建立了考虑磁压力的二维有限元内爆数值计算模型,系统研究了密绕螺线管在炸药内爆驱动下的稳定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炸药网络板多点起爆方式对套筒冲击不稳定性的发展影响较大,网络起爆点数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抑制套筒界面不稳定性的增长。相比于环氧缓冲层,在炸药与螺线管套筒之间添加1~2 mm的间隙可以更有效地衰减爆轰波引入的周期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爆磁压缩 密绕螺线管 界面不稳定性 多级MC-1装置
下载PDF
Systematic centroid error compensation for the simple Gaussian PSF in an electronic star map simulator 被引量:4
7
作者 Wang Haiyong Wang Yonghai +1 位作者 Li Zhifeng song zhenfe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84-891,共8页
Simulated star maps serve as convenient inputs for the test of a star sensor, whose standardability mostly depends on the centroid precision of the simulated star image, so it is necessary to accomplish systematic err... Simulated star maps serve as convenient inputs for the test of a star sensor, whose standardability mostly depends on the centroid precision of the simulated star image, so it is necessary to accomplish systematic error compensation for the simple Gaussian PSF(or SPSF, in which PSF denotes point spread function). Firstly, the error mechanism of the SPSF is described, the reason of centroid deviations of the simulated star images based on SPSF lies in the unreasonable sampling positions(the centers of the covered pixels) of the Gaussian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Then in reference to the IPSF simulated star image spots regarded as ideal ones, and by means of normalization and numerical fitting, the pixel center offset function expressions are got, so the systematic centroid error compensation can be executed simply by substituting the pixel central position with the offset position in the SPSF. Finally, the centroid precision tests are conducted for the three big error cases of Gaussian radius r = 0.5, 0.6, 0.671 pixel, and the centroid accuracy with the compensated SPSF(when r = 0.5) is improved to 2.83 times that of the primitive SPSF, reaching a 0.008 pixel error, an equivalent level of the IPSF. Besides its simplicity, the compensated SPSF further increases both the shape similarity and the centroid precision of simulated star images, which helps to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and the standardability of the outputs of an electronic star map simulato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ror compensation Image analysis Point spread function Star map simulation Star sens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