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食脉孢菌植酸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1
作者 邓永平 廖汉韬 +3 位作者 stanislav sukhikh 艾瑞波 刘晓兰 郑喜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4,共5页
试验以玉米浆和麸皮为原料经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生产植酸酶,以植酸酶活力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由玉米浆(浓度25 g/L) 0.75 mL、麸皮8 g和蒸馏水21.25 mL组成,培养基初始pH值5.5、接种... 试验以玉米浆和麸皮为原料经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生产植酸酶,以植酸酶活力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由玉米浆(浓度25 g/L) 0.75 mL、麸皮8 g和蒸馏水21.25 mL组成,培养基初始pH值5.5、接种量10%(v/m)、28℃培养72 h条件下,植酸酶活力为79.49 U/g,较优化(26.24 U/g)前提高3.03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有效提高好食脉孢霉发酵玉米浆和麸皮产植酸酶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食脉孢菌 玉米浆 植酸酶 固态发酵 优化
下载PDF
大豆蛋白-黄芩素的结合机制及蛋白构象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闫馨月 贾亦佳 +7 位作者 孙诗艳 张东蒙 耿梦洁 杨晋杰 stanislav sukhikh Olga BABICH 齐宝坤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8,共8页
探索大豆蛋白组分中β-伴大豆蛋白(7S)/大豆蛋白(11S)与黄芩素的结合机制,考察复合物构象及功能特性的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黄芩素诱导蛋白的β-折叠转化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内源荧光光谱证实了黄芩素的加入使7S、11S结构变... 探索大豆蛋白组分中β-伴大豆蛋白(7S)/大豆蛋白(11S)与黄芩素的结合机制,考察复合物构象及功能特性的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黄芩素诱导蛋白的β-折叠转化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内源荧光光谱证实了黄芩素的加入使7S、11S结构变得更紧密。黄芩素与蛋白的反应自发进行,并通过静态方式猝灭蛋白荧光。7S、11S蛋白分别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黄芩素结合。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芩素对11S的亲和力高于7S。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了7S、11S与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差异。此外,与黄芩素结合后,7S、11S的表面疏水性下降,热稳定性及其他功能特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大豆蛋白(7S) 大豆蛋白(11S) 黄芩素 结合机制 构象变化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两步水解法制备玉米抗氧化活性肽及产物的稳定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晓杰 刘晓兰 +3 位作者 曲悦 夏春荣 stanislav sukhikh Anna Andreyeva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7-73,共7页
采用麦芽粉和碱性蛋白酶Alcalase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两步水解制备玉米肽,以水解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对第二步Alcalase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制备玉米抗氧化肽的最适条件。另外,对玉米抗氧化肽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麦芽粉和碱性蛋白酶Alcalase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两步水解制备玉米肽,以水解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对第二步Alcalase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制备玉米抗氧化肽的最适条件。另外,对玉米抗氧化肽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玉米抗氧化肽的最适条件为:第一步麦芽粉水解,在底物浓度10%、pH 5.5、温度50℃、酶底比30%条件下水解3 h;第二步Alcalase酶解,在底物浓度10%、pH 8.5、温度60℃、酶底比0.75%条件下水解6 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溶性蛋白含量、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及亚铁离子螯合率分别为24.53%、33.43 mg/mL、30.59%、38.32%,分子量主要分布在300~6500 u(92.51%)范围内。玉米抗氧化肽具有热及贮藏稳定性,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但不耐受酸性条件(pH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肽 分步水解 麦芽粉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