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500-3000aB.P.年来热带南海表层古水温的高分辨记录
1
作者 stephansteinke 陈泓君 李学杰 《海洋地质》 2004年第3期32-43,共12页
在高分辨率HC测年基础上,采用三种不同有孔虫转换函数(sIMMAX28、RAM和FP-12E)和地球化学(U^k'37)估算热带地区南海南部的海水表层温度(SST),重建该地区16500年以来海水表层温度变化的时间和幅度。FP-12E法和U^k’37计算值都表明... 在高分辨率HC测年基础上,采用三种不同有孔虫转换函数(sIMMAX28、RAM和FP-12E)和地球化学(U^k'37)估算热带地区南海南部的海水表层温度(SST),重建该地区16500年以来海水表层温度变化的时间和幅度。FP-12E法和U^k’37计算值都表明末次冰期一间冰期海水表层平均温差为2℃,与CLIMAP(气候长期研究,制图和预报计划)重构结果相符,而RAM和SIMMAX28有孔虫转换函数法显示仅有0.6℃的微小变化,与末次冰期一间冰期海水表层温度变化不符。U^k’37和FP-12E法计算的SST值,以及浮游有孔虫的δ^18O值均表明末次冰期结束时突然变暖(约112<200a内),与格陵兰岛冰盖计划2(GISP2)冰芯记录中波令过渡期的变化同步(测年误差内),而RAM结果表明冰消期表层海水温度的升高滞后于该事件约500a。波令暖期格陵兰和南海南部相近的时间内变暖,表明北半球在末次冰期结束时的变暖具有真正的同步性。有孔虫转换函数的计算值未能指出南海热带区与新仙女木期相关的气候变冷事件,而U^k’37的估算值显示与波令一阿勒罗德期暖期相比,海水表层温度下降约0.2—0.6℃。从南海南部获得的U^k'37SST估算值表明新仙女木期北半球降温范围广,而且具有全球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表层温度估算 浮游有孔虫 烯酮 末次冰消期 新仙女木期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