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家的新年愿望
1
作者 stephanie pappas Akprussia 《求知导刊》 2014年第1期138-139,共2页
在过去的一年,科学界取得了良多突破:发现距离太阳系很远的新行星,确认上帝粒子的存在,发现早期人类进化历史的新线索……但是科学向前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止,我们不禁要问:今年又会有什么新玩意儿?
关键词 科学家 愿望 发现距离 进化历史 早期人类 新行星 太阳系
下载PDF
史上七大好爸爸
2
作者 stephanie pappas 小狐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12年第6期22-25,共4页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的父亲节演说中说到:“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在于有生育孩子的能力,而是要有抚养孩子的勇气。”父亲节将至,一起来看看历史上一些有名的慈父——
关键词 2008年 美国总统 父亲节 男子汉 奥巴马 孩子 抚养
下载PDF
超重元素:突破完素周期律
3
作者 斯蒂芬妮·帕帕斯 徐苏扬(翻译) 甘再国(审校) 《环球科学》 2024年第13期32-39,共8页
如今,元素周期表的尽头填满了超重元素,它们只能在实验室中通过核融合反应获得,且不总是遵从现有的周期表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尽头是一个无法根据现有规律进行推测的区域。在这里,从原子序数为104(铲,元素符号为Rf)开始的所有元素,都从... 如今,元素周期表的尽头填满了超重元素,它们只能在实验室中通过核融合反应获得,且不总是遵从现有的周期表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尽头是一个无法根据现有规律进行推测的区域。在这里,从原子序数为104(铲,元素符号为Rf)开始的所有元素,都从未在自然界中被发现过。事实上,它们很明显不愿意出现在这里。因为它们的原子核会在自身形成的瞬间,通过裂变或放射性衰变将自身撕裂开来,由此释放出其内含的所有质子和中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元素 元素周期表 放射性衰变 周期律 原子序数 核融合 实验室 元素符号
原文传递
制造超重元素
4
作者 斯蒂芬妮·帕帕斯 赵剑琳(译) 《环球科学》 2024年第7期9-9,共1页
利用新的科学装置,研究人员创造出地球上从未有过的超重元素。科学家最近创造了三种银色金属的“超重”版本,分别是金属、镱和的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研究人员分别将113和114个中子与的69个质子相结合;将116和11... 利用新的科学装置,研究人员创造出地球上从未有过的超重元素。科学家最近创造了三种银色金属的“超重”版本,分别是金属、镱和的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研究人员分别将113和114个中子与的69个质子相结合;将116和117个中子与镜的70个质子结合;将119个中子与的71个质子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元素 质子数 中子数 同位素 原子核 银色金属
原文传递
星核旋转会变慢?
5
作者 斯蒂芬妮·帕帕斯 赵剑琳(翻译) 《环球科学》 2023年第5期92-92,共1页
科学家发现,恒星的隐藏内层中互相放大的磁场和湍流减缓了恒星核心的旋转。当恒星诞生时,它的核心会随质量增加而不断收缩。当恒星死亡时,由于燃料耗尽,核心会再次收缩,并开始缩成白矮星、中子星,甚至是超新星爆炸中的黑洞。在这两种情... 科学家发现,恒星的隐藏内层中互相放大的磁场和湍流减缓了恒星核心的旋转。当恒星诞生时,它的核心会随质量增加而不断收缩。当恒星死亡时,由于燃料耗尽,核心会再次收缩,并开始缩成白矮星、中子星,甚至是超新星爆炸中的黑洞。在这两种情况中,不断缩小的核心都会加速旋转,就像在冰上旋转时收拢双臂会转得越来越快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新星爆炸 白矮星 中子星 黑洞 恒星 收缩 旋转
原文传递
板块构造何时开始
6
作者 斯蒂芬妮·帕帕斯 曾欣欣(翻译) 《环球科学》 2023年第23期19-19,共1页
当巨大的地壳板块以极低的速度碰撞,可能会引发地震、形成山脉或产生新的岩石,这种最基本的地质运动被称为板块构造运动。然而没有人知道,板块构造是何时,以及如何开始的。最近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实验研... 当巨大的地壳板块以极低的速度碰撞,可能会引发地震、形成山脉或产生新的岩石,这种最基本的地质运动被称为板块构造运动。然而没有人知道,板块构造是何时,以及如何开始的。最近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早期的板块构造创造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大约有40亿年的历史一仅仅比45亿年的地球年轻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运动 板块构造 地壳板块 地球科学 构造运动 岩石
原文传递
菌根网络连接树木?
7
作者 斯蒂芬妮·帕帕斯 董子晨曦(翻译) 《环球科学》 2023年第9期12-14,共3页
真菌的菌丝和树根的尖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张似乎能造就双赢局面的地下网络:真菌的菌丝将土壤中的矿物质分解,供给树木的根尖吸收,而真菌又能从树木中获得稳定的糖分供给。研究表明,这些被称为菌根网络的连接可以在不同树木之间延伸... 真菌的菌丝和树根的尖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张似乎能造就双赢局面的地下网络:真菌的菌丝将土壤中的矿物质分解,供给树木的根尖吸收,而真菌又能从树木中获得稳定的糖分供给。研究表明,这些被称为菌根网络的连接可以在不同树木之间延伸,使树木之间能在地下转移资源。甚至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树木正在通过地下网络合作,年长的树会像父母一样向萌芽和幼苗输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连接 菌根 树木 双赢局面 矿物质 供给
原文传递
用地震测量海洋变暖
8
作者 斯蒂芬妮·帕帕斯 巢栩嘉(翻译) 《环球科学》 2020年第23期17-17,共1页
气候变化正使海洋不断变暖,因为温室气体积聚了过多热量,而其中90%被海洋吸收了。这种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海洋物种并影响气象规律。最近的研究有望利用声音,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监测海洋温度。追踪海洋变暖+分棘手,因为使用船舶... 气候变化正使海洋不断变暖,因为温室气体积聚了过多热量,而其中90%被海洋吸收了。这种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海洋物种并影响气象规律。最近的研究有望利用声音,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监测海洋温度。追踪海洋变暖+分棘手,因为使用船舶观测只能捕捉到一小片水域的情况,而卫星观测却无法深入海面以下。目前最详细的海洋热能成像信息来自Argo观测网,这套自主探测浮标已在海洋中穿梭了近20年,最多可下潜至2000米的深度。但这种浮标大约只有4000个,且无法采集海洋更深处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热能 地震测量 气象规律 卫星观测 观测网 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 浮标
原文传递
盐水池记载数千年历史
9
作者 斯蒂芬妮·帕帕斯 安君(翻译) 《环球科学》 2022年第19期15-15,共1页
盐水池是一种罕见且奇特的自然异常现象。它的含盐量高而密度极大,以至于无法与海水混为一体,在海底自成一块水域并被明确定义为“湖”。它是地球上非常恶劣的环境之一,几乎没有生物存活。最近,研究人员在红海的一个海湾发现了一个独特... 盐水池是一种罕见且奇特的自然异常现象。它的含盐量高而密度极大,以至于无法与海水混为一体,在海底自成一块水域并被明确定义为“湖”。它是地球上非常恶劣的环境之一,几乎没有生物存活。最近,研究人员在红海的一个海湾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盐水池,那里保存的沉积物可追溯至1000年前,记录了这些年以来洪水、海啸和地震的原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信息 水池 含盐量 异常现象 可追溯
原文传递
用鲸声探测地壳
10
作者 斯蒂芬妮·帕帕斯 龚聪(翻译) 《环球科学》 2021年第9期17-17,共1页
在探测海底之下的地球结构时,科学家找到了一位不可思议的新帮手——长须鲸。长须鲸是20米〜25米长的庞然大物,在水中,它们的叫声如同轰鸣的轮船引擎,即使在1000千米外也能听到。《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些声音可以... 在探测海底之下的地球结构时,科学家找到了一位不可思议的新帮手——长须鲸。长须鲸是20米〜25米长的庞然大物,在水中,它们的叫声如同轰鸣的轮船引擎,即使在1000千米外也能听到。《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些声音可以帮助绘制海床下2.5千米范围内的地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声探测 地壳结构 不可思议 科学家 长须鲸
原文传递
现代版圣诞老人的五大高科技神器
11
作者 stephanie pappas 范婕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2014年第12期62-64,共3页
为了更好地完成在平安夜派送礼物的伟大任务,圣诞老人决定买一些高科技玩意儿武装一下自己,毕竟与时俱进才是王道嘛。你会建议他买些什么呢?
关键词 圣诞老人 高科技 神器 现代 与时俱进 平安夜
原文传递
携手走过40年为何离婚?
12
作者 stephanie pappas 梦琦 《英语沙龙(初级版)》 2010年第8期58-59,共2页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与其夫人突然宣布他们将结束40年的婚姻,而此前他们给公众的印象一直是家庭美满、生活幸福。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决定离婚呢?
关键词 离婚 副总统 婚姻 家庭 生活
原文传递
蒙娜丽莎在看着你?
13
作者 斯蒂芬妮·帕帕斯 《环球科学》 2019年第6期9-9,共1页
关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就是无论观画者站在房间的哪个位置,画中的蒙拉丽莎都好像在看向他。这个说法,现在被证实是错误的,蒙娜丽莎的视线其实并没有跟随着观画者。最新研究表明,蒙娜丽莎其实正看向观... 关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就是无论观画者站在房间的哪个位置,画中的蒙拉丽莎都好像在看向他。这个说法,现在被证实是错误的,蒙娜丽莎的视线其实并没有跟随着观画者。最新研究表明,蒙娜丽莎其实正看向观画者右侧15.4度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她根本没有看向你”,研究负责人、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感知心理学家赫尔诺特·霍斯特曼说。这个发现有点讽刺,因为人们把观画者感觉照片或画里的人物看向自己的现象,称为“蒙娜丽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娜丽莎》 心理学家 负责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