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的小麦条锈病抗性等级鉴定方法
1
作者 苏宝峰 刘砥柱 +2 位作者 陈启帆 韩德俊 吴建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5,共11页
条锈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培育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针对传统育种中抗性鉴定手段单一、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小麦冠层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实现对条锈病不同抗性等级的高效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采集自然发病的... 条锈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培育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针对传统育种中抗性鉴定手段单一、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小麦冠层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实现对条锈病不同抗性等级的高效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采集自然发病的育种群体小麦(共600个样本,516个基因型)冠层多时相的光谱图像,使用随机蛙跳算法和ReliefF算法筛选出6个条锈病病害严重度的敏感特征:归一化色素叶绿素指数(normalized pigment chlorophyll index,NPCI)、沃尔贝克指数(woebbecke index,WI)、叶绿素红边指数(chlorophyll index rededge,CIrededge)、绿大气抵抗植被指数(green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index,GAR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i,NDVI)、叶绿素绿指数(chlorophyll index green,CIgreen),这些敏感特征在试验群体中的时间序列符合条锈病的发病规律,验证了其作为条锈病发病严重度敏感特征的有效性;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使用上述敏感特征建立条锈病病害严重度等级分类模型,在测试集的表现中,与使用未经过筛选的原始特征所建立的模型相比在精度、平均准确率、平均召回率和F1分数上分别仅下降6.2%、3.3%、2.7%、4.0%,证明了所筛选敏感特征的有效性;针对一般机器学习算法难以捕捉不同抗性等级样本之间较小的特征变化差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植被指数时间序列转化生成的二维图像中提取特征实现条锈病抗性等级分类的方法。将敏感特征中能够较好区分不同抗病等级的4个时间序列植被指数(NPCI、GARI、NDVI、WI),通过格拉姆角场方法生成格拉姆角和场图像,并制作成数据集,使用DenseNet121网络进行训练,以实现不同条锈病抗病等级的分类。建立的条锈病抗性等级分类模型中,由NPCI时间序列图像建立的分类模型测试效果最佳,其准确率为0.837,召回率为0.834,F1分数可达0.833,能够较好地实现对群体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等级差异的区分,表明基于光谱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小麦条锈病抗性等级识别方法可以用于小麦抗病育种中抗性等级的鉴定,并可为其他作物的病害抗性等级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小麦条锈病 多光谱成像 DenseNet121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葡萄砧木叶片识别研究
2
作者 潘博文 魏冰心 +7 位作者 苏宝峰 鞠延仑 刘崇怀 樊秀彩 张颖 孙磊 姜建福 房玉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677,共10页
嫁接有利于增强树体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适应能力,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葡萄砧木品种多样复杂,识别难度较大,深度学习能够快速提取图像的深层特征,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图像分类识别领域。本研究以30份葡萄砧木成龄叶图像作为研究对象,通... 嫁接有利于增强树体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适应能力,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葡萄砧木品种多样复杂,识别难度较大,深度学习能够快速提取图像的深层特征,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图像分类识别领域。本研究以30份葡萄砧木成龄叶图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叶片图像,构建了一个包含13547张的葡萄砧木叶片图像的数据集。采用GoogleNet、ResNet-50、ResNet-101以及VGG-16等4个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自动识别。结果表明:精度最高的分类网络为ResNet-101,在最优模型参数(学习率:0.005,最小批次:32,迭代次数:50)下精度达到97.5%。ResNet-101模型检测的30个品种中,平均预测精确率为92.59%,有7个品种的预测精确率达到100%;平均召回率为91.08%,有8个品种的召回率达到100%,叶片的叶面纹理、叶脉以及叶缘部分对品种识别的影响最大。以上结果证实,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对葡萄砧木的自动实时识别,为葡萄砧木品种的保护、利用、分类研究以及其他农作物的品种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砧木 深度学习 品种识别 葡萄 叶片
下载PDF
钢棒保温改善石墨化阴极电解槽能量平衡的实践
3
作者 李成元 李文超 +2 位作者 苏宝峰 王岩 杨永乾 《轻金属》 2024年第7期20-22,40,共4页
近年来石墨化阴极炭块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被电解铝行业所青睐。但部分企业只将阴极及其他部分内衬材质做了改变,磁场及母线配置并未调整,导致电解槽能量平衡不匹配,出现电解槽偏冷、伸腿肥大等现象,影响电解槽的正常生产。本文采取对全石... 近年来石墨化阴极炭块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被电解铝行业所青睐。但部分企业只将阴极及其他部分内衬材质做了改变,磁场及母线配置并未调整,导致电解槽能量平衡不匹配,出现电解槽偏冷、伸腿肥大等现象,影响电解槽的正常生产。本文采取对全石墨阴极电解槽进行钢棒保温这一措施,有效减少电解槽散热,通过对钢棒保温前后的温度、效应系数、以及电压差值进行对比分析,有效证明该措施有效,最终达到引导电解槽能量趋于平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槽 阴极钢棒 石墨化炭块 能量平衡
下载PDF
电解铝厂脱硫废水治理技术应用实践
4
作者 苏宝峰 李成元 +2 位作者 王岩 李文超 王世杰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4期198-199,202,共3页
阳极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在参加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阳极中的硫会发生氧化,形成二氧化硫气体随着烟气进入净化系统,电解铝厂大都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进行处理,但在处理的过程中又会产生脱硫废水,影响环境。... 阳极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在参加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阳极中的硫会发生氧化,形成二氧化硫气体随着烟气进入净化系统,电解铝厂大都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进行处理,但在处理的过程中又会产生脱硫废水,影响环境。针对该问题,对脱硫废水各种治理方法进行简介,并将物化法处理脱硫废水工艺应用于山东某电解铝公司,通过对脱硫前后水质化验结果以及脱硫系统使用前后的用水量进行统计,验证了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为电解铝行业处理脱硫废水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废水处理 电解铝 环境
下载PDF
电解生产中降低氟化铝单耗实践
5
作者 李成元 李文超 +2 位作者 苏宝峰 李源 程鸿鹏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氟化铝作为重要的添加剂,主要起到调整电解质分子比,改善电解质性质的作用。重点介绍了氟化铝中杂质、电解生产工艺的搭配以及烟气净化系统对氟化铝单耗的影响,并通过应用实践,找到合理的电解工艺和最优烟气净化参数,... 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氟化铝作为重要的添加剂,主要起到调整电解质分子比,改善电解质性质的作用。重点介绍了氟化铝中杂质、电解生产工艺的搭配以及烟气净化系统对氟化铝单耗的影响,并通过应用实践,找到合理的电解工艺和最优烟气净化参数,将调整前后氟化铝单耗数据进行对比,证明调整的有效性,为行业降低氟化铝单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铝 单耗 降低 生产
下载PDF
燃气焙烧系统在电解车间的应用
6
作者 苏宝峰 李成元 +2 位作者 李文超 王岩 李建卫 《山东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铝电解槽在启动前有一项重要的步骤就是焙烧,重点介绍了燃气焙烧整个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焙烧期间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应对措施。通过燃气用量的稳定性和各焙烧点温度的均匀性,充分证明燃气焙烧系统完全能够满足电解车间的应用。
关键词 电解槽 燃气 焙烧 燃烧器
下载PDF
直线加速器机载千伏级扇形束CT和兆伏级锥形束CT系统在放疗摆位误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勇 江泽莹 +9 位作者 苏宝锋 周剑烽 王骞 王安婷 刘静娴 薛琰 冯惠仪 吴小亮 肖明星 谭文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应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千伏级扇形束CT(kV-FBCT)及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定量分析不同治疗部位的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期间的摆位误差,为制定临床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每次常规摆位后,... 目的应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千伏级扇形束CT(kV-FBCT)及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定量分析不同治疗部位的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期间的摆位误差,为制定临床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每次常规摆位后,调强放射治疗前行kV-FBCT和(或)MV-CBCT扫描,与计划CT配准,纠正摆位,获取每次摆位误差,根据患者的位移计算不同治疗部位患者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上的平均位移M、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б),通过PTV边界公式(2.5Σ+0.7б)估计在该方向所需要的外放边界。根据同一个患者的单次放疗获得三维位移。结果70例患者共记录到1130人次位移偏差,根据外扩边界公式得出三个方向上所需的PTV边界。头颈1.9~3.1 mm,胸部2.8~5.1 mm,乳腺4.6~5.1 mm,上腹部3.0~5.5 mm及盆腔3.5~6.8 mm。3D平均位移头颈、胸部、乳腺、上腹部和盆腔分别为2.4±1.0 mm、4.0±1.6 mm、4.1±2.0 mm、4.6±2.1 mm及4.6±2.1 mm。利用kV-FBCT和MV-CBCT校位所得3D位移中位值分别为:4.1 mm和3.4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结论直线加速器机载FBCT均可获得相似的可定量的摆位误差数据,但非等中心的影像引导所致的潜在误差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图像系统 摆位误差 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下载PDF
后装治疗系统中使用环型施源器放射源驻留位置偏差值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宝锋 张健文 蒋晓芹 《医疗装备》 2023年第8期25-27,31,共4页
目的探究后装治疗中使用环型施源器导致放射源驻留位置产生的偏差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中国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放疗科瓦里安Gamma Med Plus后装治疗系统中应用钛制环型施源器创建验证计划资料,通过放射自显影胶片得到放射源... 目的探究后装治疗中使用环型施源器导致放射源驻留位置产生的偏差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中国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放疗科瓦里安Gamma Med Plus后装治疗系统中应用钛制环型施源器创建验证计划资料,通过放射自显影胶片得到放射源实际驻留位置,将其与计划驻留位置比较后得到两者的偏差数据。结果使用环型施源器时,放射源实际驻留位置与计划驻留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值,其中30°环型施源器平均偏差为-1.42 mm,45°环型施源器平均偏差为-1.82 mm,60°环型施源器平均偏差为-1.85 mm。结论为适应精准放疗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后装环型施源器放射源位置偏差值进行验证,并应用相应的修正值修正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装治疗系统 环型施源器 放射自显影胶片 偏差值
下载PDF
中国绥芬河三块鱼不同群体的种属划分及起源 被引量:4
9
作者 常玉梅 程磊 +3 位作者 孙博 苏宝锋 梁利群 王维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1-818,共8页
为进一步明确中国绥芬河三块鱼属(Tribolodon)鱼类的分类地位及其起源,本研究依据表型和洄游产卵时间,将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三块鱼(T.brandtii)及二者疑似杂交种与日本珠星三块鱼共53尾样本的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和... 为进一步明确中国绥芬河三块鱼属(Tribolodon)鱼类的分类地位及其起源,本研究依据表型和洄游产卵时间,将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三块鱼(T.brandtii)及二者疑似杂交种与日本珠星三块鱼共53尾样本的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和比较。COI有效序列长度为637 bp,共检测到8种单倍型,其中三块鱼独享4种、珠星三块鱼独享3种、日本珠星三块鱼独享1种;疑似杂交种虽与三块鱼共享2种单倍型,却有80%的个体的单倍型与珠星三块鱼主效单倍型一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珠星三块鱼与珠星三块鱼南方型(sourthern forms of T.hakonensis)聚为一支,日本珠星三块鱼与珠星三块鱼北方型(northern forms of T.hakonensis)聚为一支,三块鱼(T.brandtii)单独聚为一支,由此可以确定日本海大彼得湾经俄罗斯滨海区溯河到中国河区产卵的三块鱼实为珠星三块鱼南方型和三块鱼。遗传距离结果显示,珠星三块鱼南方型和北方型的遗传距离为0.023,符合COI类群间的划分依据(>0.02),支持将它们划分为两个有效种或亚种更妥当。依据COI分析结果,推测珠星三块鱼南方型和三块鱼存在杂交的可能性,提出了三块鱼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芬河 三块鱼 杂交种 COI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群体小麦条锈病发病动态无人机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苏宝峰 刘昱麟 +3 位作者 黄彦川 蔚睿 曹晓峰 韩德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27-135,共9页
针对当前育种群体小麦条锈病表型分析手段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和多光谱成像技术的群体小麦田间条锈病高通量表型动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采集自然发病的育种群体小麦(共600个样本,516个基因... 针对当前育种群体小麦条锈病表型分析手段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和多光谱成像技术的群体小麦田间条锈病高通量表型动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采集自然发病的育种群体小麦(共600个样本,516个基因型)冠层多时相的光谱图像,并提取22个植被指数作为后续分析的表型,同时按照发病后的时间顺序与传统条锈病人工鉴定标准记录条锈病发病阶段和发病严重度数据;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22个光谱植被指数同条锈病发病阶段与病害严重度的分类模型,并筛选出对上述两个分类问题敏感的植被指数;同时,使用随机蛙跳算法对特征进行筛选以降低仅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特征筛选的偶然性,并将随机蛙跳算法给出被选择概率排名在约前1/3的特征作为SVM算法的输入,构建发病阶段与病害严重度模型以验证随机蛙跳算法对特征筛选的有效性;综合两次特征选择的结果,分别筛选出对发病阶段和病害严重度敏感的3个植被指数,并基于这些指数响应的时间序列分析了群体中6个参考品种发病动态的差异。对条锈病发病阶段的分类模型构建中,随机森林和SVM模型测试集的F1分数分别为0.970和0.985;对条锈病严重度等级分类中,二者的F1分数为0.741和0.780,表明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实现对群体小麦发病阶段和病害严重度等级的分类,且随机森林算法和随机蛙跳算法都能够筛选出对条锈病发病阶段和病害严重度敏感的特征。筛选出的差分植被红边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ededge,DVIRE)的响应对病害胁迫较为敏感,可用于同时描述田间条锈病发病阶段和严重度。该研究提出的高通量表型分析方法,基于无人机成像光谱提取的植被指数对群体小麦田间条锈病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能够精准量化群体小麦受条锈病胁迫状态,并可为其他作物抗病育种的表型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机器学习 小麦条锈病 多光谱成像 高通量表型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葡萄品种多特征分类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苏宝峰 沈磊 +3 位作者 陈山 米志文 宋育阳 陆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6-233,252,共9页
针对田间自然背景下葡萄品种鉴别缺乏有效识别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网络ResNet-50-SE,对自然背景下不同生长时期的葡萄品种进行分类鉴别,分析并验证了网络的识别效果。将SE注意力模块引入ResNet-50网络,并通... 针对田间自然背景下葡萄品种鉴别缺乏有效识别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网络ResNet-50-SE,对自然背景下不同生长时期的葡萄品种进行分类鉴别,分析并验证了网络的识别效果。将SE注意力模块引入ResNet-50网络,并通过迁移学习实现基于不同时期下葡萄的嫩梢、幼叶及成熟叶片特征的识别;同时为了揭示注意力机制的作用机制,利用Grad-CAM可视化方法,对ResNet-50-SE模型每一层所提取的不同生长阶段下的葡萄特征进行可视化解释;通过tSNE算法对模型提取到的不同葡萄品种的多特征进行聚类分析,进而直观评估模型对多特征提取的性能。结果表明:提出的ResNet-50-SE网络在田间复杂背景条件下对于葡萄不同时期的多特征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强的鲁棒性,模型测试集准确率达到88.75%,平均召回率达到89.17%,相比于AlexNet、GoogLeNet、ResNet-50、VGG-16,测试集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3.61、7.64、0.70、6.53个百分点;注意力机制能明显降低背景影响,强化有效特征;模型对训练集提取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特征聚类效果较强。可见,SE模块可明显提升ResNet-50模型在特征提取过程的效果,有效降低田间复杂背景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为田间复杂背景下葡萄品种的分类识别及田间多特征分类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品种 分类 注意力机制 可视化
下载PDF
新疆赛里木湖3种引进白鲑鱼类的DNA条形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玉梅 孙博 +2 位作者 苏宝锋 梁利群 侯玉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9-826,共8页
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新疆赛里木湖引进种贝加尔凹目白鲑(Coregonus migratorius)、高白鲑(Coregonus peled)和宽鼻白鲑(Coregonus nasus)进行了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单倍型检测发现,3种白鲑共检测到15种单倍型,其中贝加尔... 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新疆赛里木湖引进种贝加尔凹目白鲑(Coregonus migratorius)、高白鲑(Coregonus peled)和宽鼻白鲑(Coregonus nasus)进行了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单倍型检测发现,3种白鲑共检测到15种单倍型,其中贝加尔凹目白鲑独享5种,宽鼻白鲑7种,高白鲑5种,后二者共享2种单倍型为高白鲑特有单倍型,表明二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交流,高白鲑可能将其基因通过杂交渐渗到宽鼻白鲑群体内。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5种单倍型分成3组分别聚类在3个不同分支上,每个分支所属白鲑分别与其发表序列聚在一起,表明赛里木湖引进的3种白鲑仍保持着原种良好的种源特性;而贝加尔凹目白鲑的近缘种秋白鲑(Coregonus autumnalis)则单独聚为一支,与贝加尔凹目白鲑的遗传距离最大(0.027),支持将二者划分为两个独立种。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3种白鲑的遗传多样性适中,但由于宽鼻白鲑存在杂交的可能性,因而其遗传多样性高于贝加尔凹目白鲑和高白鲑。建议赛里木湖渔业生产部门继续在繁殖、捕鱼等生产方式上进行科学规划,引进先进的种质鉴定技术,避免人工杂交造成的种质污染;同时维持和提高白鲑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保证湖区特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里木湖 白鲑属 DNA条形码 种质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的叶面积估算方法 被引量:18
13
作者 苏宝峰 刘易雪 +2 位作者 王琮 米志文 王方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0-246,254,共8页
为实现低成本无损精确测定叶片面积,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算法获取点云,提出了一种融合叶片点云分割、表面重建及叶片面积无损估测等过程的植物叶片面积提取方法。首先,基于运动结构恢复算法,以智能手机获取的可见光图像重建植物的三维点云... 为实现低成本无损精确测定叶片面积,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算法获取点云,提出了一种融合叶片点云分割、表面重建及叶片面积无损估测等过程的植物叶片面积提取方法。首先,基于运动结构恢复算法,以智能手机获取的可见光图像重建植物的三维点云;其次,为了还原叶片表面形状,基于HSV颜色空间,使用阈值分割法去除叶片点云的噪点;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点云的三维坐标矩阵进行分类,实现单片叶片点云的分割;基于滚球算法重建叶片的表面网格模型;最后,通过计算网格面积求得叶片面积。与常规叶面积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扫描叶片法测定值相比平均误差为1.21 cm^2,误差占叶片面积的平均百分比为4.67%;与叶形纸称量法测定值相比平均误差为1.41 cm^2,误差占叶片面积的平均百分比为6.05%。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成本低、精确度高,可满足植物叶片面积无损精确测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 叶面积 三维重建 点云处理 运动结构恢复算法
下载PDF
基于光照度的农田蒸散量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宝峰 张旭东 +1 位作者 米志文 杜鹤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5-292,310,共9页
针对实际蒸散量(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a)估算过程中太阳辐射测量设备昂贵、难以大量布署安装,以及单元机器学习回归算法精度低、泛化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度的集成算法。首先,将光照度作为模型的输入量代替太阳辐射... 针对实际蒸散量(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a)估算过程中太阳辐射测量设备昂贵、难以大量布署安装,以及单元机器学习回归算法精度低、泛化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度的集成算法。首先,将光照度作为模型的输入量代替太阳辐射,提出了基于光照度的晴朗指数;提出了以极端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布式梯度提升框架(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 GBM)、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为基础模型的实际蒸散量估算集成算法。结果表明:在农田实际蒸散量的估算中光照度可以替代太阳辐射,通过单元模型和集成模型分别对比基于光照度和太阳辐射的ETa估算结果,两者最大均方根误差(RMSE)差值为0.031 mm/h,决定系数(R^(2))的最大差值为0.053。晴朗指数有助于模型更好地学习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蒸散量数据分布特征,与未添加晴朗指数的集成模型估算结果相比,RMSE降低了0.028 mm/h,R^(2)提高了0.03。采用集成算法比单元模型算法性能有明显提升,基于光照度的集成模型RMSE为0.037 mm/h、R^(2)为0.985。本文从估算蒸散量所需的数据源、特征量以及估算算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索,为农田蒸散量的估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估算 光照度 晴朗指数 集成算法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光谱遥感的田块尺度蒸散发空间分布估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宝峰 王琮 +1 位作者 张茹飞 陈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6-163,190,共9页
针对农田中高分辨率空间模式蒸散量(ET)缺少有效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UAV)估算农田蒸散量的方法。构建了M100型多旋翼无人机搭载FLIR VueProR热像仪和Micasense RedEdge多光谱成像仪的采集数据平台;将无人机数据匹配卫星遥感... 针对农田中高分辨率空间模式蒸散量(ET)缺少有效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UAV)估算农田蒸散量的方法。构建了M100型多旋翼无人机搭载FLIR VueProR热像仪和Micasense RedEdge多光谱成像仪的采集数据平台;将无人机数据匹配卫星遥感蒸散模型,比较典型单层模型METRIC(Mapping evapotranspiration at high resolution with internalized calibration)模型和典型双层模型RSEB(Remote sensing energy balance)模型在农田中的适用程度;针对RSEB模型的土壤热通量计算方式不适用于农田环境的问题,对模型进行基于多光谱数据的改进;针对模型中温度参数易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基于无人机热像仪数据与实际温度间的关系,对获取的热像仪数据进行校正;将模型计算值与涡度相关系统(OPEC)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结合无人机多光谱数据的RSEB模型经过温度校正可得到结果较为准确的通量数据,显热通量均方根误差为20.013 W/m^2,平均绝对误差为15.835 W/m^2,潜热通量均方根误差为40.202 W/m^2,平均绝对误差为26.017 W/m^2,进而得到分米级分辨率的农田蒸散量空间分布图。本文估算方法可以有效获取高分辨率空间模式的田间蒸散量,为精准农业灌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遥感 无人机 METRIC RSEB 田块尺度
下载PDF
利用北斗卫星系统提高小区播种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东明 王长发 +2 位作者 苏宝峰 米志文 韩德俊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1期9-10,共2页
因为小麦育种中的小区试验播种质量差,导致试验结果不真实,并且无法进行卫星遥感监测和数据分析,严重阻碍育种工作顺利进行。为此对小区播种机安装北斗卫星联适导航系统进行试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北斗卫星联适导航系统大大提高了小区播种... 因为小麦育种中的小区试验播种质量差,导致试验结果不真实,并且无法进行卫星遥感监测和数据分析,严重阻碍育种工作顺利进行。为此对小区播种机安装北斗卫星联适导航系统进行试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北斗卫星联适导航系统大大提高了小区播种水平,为后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最终有力促进我国小麦育种工作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 卫星 小区 播种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陕西苹果晚霜冻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元 茹晓雅 +8 位作者 罗琦 李美荣 王钊 王景红 冯浩 张东 苏宝峰 于强 何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70-180,共11页
为探讨利用Copula函数对苹果晚霜冻进行特征分析的适用性,该研究首先基于陕西省苹果主产区7个气象站点1971-2018年的逐日最低气温(T min)数据集,提取出晚霜冻事件的历时和强度两个特征变量。然后,基于6种不同的Copula函数构建晚霜冻特... 为探讨利用Copula函数对苹果晚霜冻进行特征分析的适用性,该研究首先基于陕西省苹果主产区7个气象站点1971-2018年的逐日最低气温(T min)数据集,提取出晚霜冻事件的历时和强度两个特征变量。然后,基于6种不同的Copula函数构建晚霜冻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并进行拟合优度评价。最后,利用优选的Copula函数分析晚霜冻发生的概率及重现期。结果表明:陕西苹果产区各站点1971-2018年受晚霜冻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加重,各站点晚霜冻的历时和强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晚霜冻强度和历时增大时,其联合累积概率也相应增大,且增大趋势变缓。各站点联合重现期代表的“或”事件比同现重现期所代表的“且”事件更容易发生。当单变量重现期取值较小时,可将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视为单变量重现期的两种极端情况,对其实际范围进行估计。总体而言,陕西苹果产区各站点发生长历时且高强度晚霜冻事件的概率较小,但是位于延安果区的站点相较于其他果区站点更容易发生高强度或长历时的晚霜冻事件,以及高强度长历时同时发生的晚霜冻事件,需要重点加以关注。该研究可为陕西苹果产区应对晚霜冻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灾害 晚霜冻 COPULA函数 频率分析 重现期 苹果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事故风险规避新技术应用分析和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保锋 胡江碧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3-371,共9页
为解决隧道区域事故率偏高且危害性较重等问题,首先,分析隧道常见事故的致因和归纳传统隧道交通事故的应对策略;然后,借助于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现代移动通信、互联网与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进步,构建基于5G通信的隧道区域自动驾驶与车路协... 为解决隧道区域事故率偏高且危害性较重等问题,首先,分析隧道常见事故的致因和归纳传统隧道交通事故的应对策略;然后,借助于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现代移动通信、互联网与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进步,构建基于5G通信的隧道区域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框架,并探讨基于该框架的创新性风险规避策略。本研究顺应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趋势,契合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的目标需求,通过完善隧道区域的综合预警机制,变传统的隧道事故被动应对为积极主动预防,为实现隧道区域交通要素的智慧化、提升司乘人员的行车体验、增强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 事故致因分析 应对策略 车联网 风险规避
下载PDF
西北旱区农业遥感的需求分析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宝峰 韩文霆 +2 位作者 何建强 孙世坤 陆苗 《中国农业信息》 2023年第6期71-79,共9页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我国西北旱区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西北旱区农业遥感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发展西北旱区农业遥感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该文分析了特色农业资源调查、抗旱种质资源选育、现代农业发展、区域耕地保护、乡...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我国西北旱区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西北旱区农业遥感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发展西北旱区农业遥感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该文分析了特色农业资源调查、抗旱种质资源选育、现代农业发展、区域耕地保护、乡村振兴、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等西北旱区农业发展对农业遥感技术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作物对象众多、自然条件苛刻、新平台新数据大量涌现、现有遥感产品难以直接应用、实地观测数据和区域专家知识缺乏等西北旱区农业遥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旱区发展农业遥感技术在国家政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结果】西北旱区农业发展对农业遥感技术的需求极为迫切,但当前的农业遥感算法和农业遥感产品难以满足西北旱区农业发展的定制化需求。【结论】通过构建旱区特色农业遥感样本数据库、加强旱区特色农业遥感算法研究、建立西北旱区盐碱地“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完善全国农业遥感区域网络、建立旱区农业遥感多级合作机制与平台等方式,加强旱区农业遥感技术和平台建设。总之,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当前西北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也是促进农业遥感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西北旱区 农业遥感 区域遥感中心 发展建议
原文传递
Digital surface model applied to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based photogrammetry to assess potential biotic or abiotic effects on grapevine canopies 被引量:3
20
作者 su baofeng Xue Jinru +3 位作者 Xie Chunyu Fang Yulin Song Yuyang Sigfredo Fuen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6年第6期119-130,共12页
Accurate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to obtain crop canopy information are critical steps to understand plant growth dynamics an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biotic or abiotic stresses on plant development.A ... Accurate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to obtain crop canopy information are critical steps to understand plant growth dynamics an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biotic or abiotic stresses on plant development.A versatile and easy to use monitoring system will allow researchers and growers to improve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strategies within farms once potential problems have been detected.This study reviewed existing remote sensing platforms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applied to crops and specifically grapevines to equip a simp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using a visible high definition RGB camera.The objective of the proposed Unmanned Aerial System(UAS)was to implement a Digital Surface Model(DSM)in order to obtain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ffected or missing grapevines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potential biotic or abiotic stress effects.The analysis process started with a three-dimensional(3D)reconstruction from the RGB images collected from grapevines using the UAS and the Structure from Motion(SfM)technique to obtain the DSM applied on a per-plant basis.Then,the DSM was expressed as greyscale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halftone technique to finally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affected and missing grapevines using computer vision algorithms based on canopy cover measurement and classification.To validate the automated method proposed,each grapevine row was visually inspected within the study area.The inspection was then compared to the digital assessment using the proposed UAS in order to validate calculations of affected and missing grapevines for the whole studied vineyar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affected and missing grapevines was 9.5%and 7.3%,respectively from the area studied.Therefore,for this specific study,the abiotic stress that affected the experimental vineyard(frost)impacted a total of 16.8%of plants.This study provided a new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urveying affected or missing grapevines in the field and an evaluation tool for plant growth conditions,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for other uses such as canopy management,irrigation scheduling and other precision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canopy cover viticultural management frost damage digital surface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