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毛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筛选及其稳定性评价
1
作者 吴靖娜 洪乔茜 +7 位作者 廖榕榕 蔡水淋 陈晓婷 苏海燕 苏筱 许莉 潘南 卓诗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本实验以红毛藻为原料,利用酶解法及超滤分级制备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肽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发现F2组分(800~2000 Da)的ACE抑制率最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本实验以红毛藻为原料,利用酶解法及超滤分级制备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肽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发现F2组分(800~2000 Da)的ACE抑制率最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和PEAKS Studio软件的de novo从头测序对F2组分进行氨基酸序列鉴定,并结合分子对接筛选出与ACE稳定结合的6个ACE抑制肽。利用固相合成法制备预测肽并经体外ACE抑制活性验证,发现L1(LVLLFLFGE)的ACE抑制活性最高,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4.22μ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L1对ACE的抑制主要归因于其能够与ACE的活性口袋形成氢键相互作用。最后,探讨温度、pH值、金属离子、光照类型和模拟胃肠道酶系消化对L1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离子强度稳定性,pH>2时抑制活性逐步减弱,紫外光处理会影响其抑制活性,体外模拟胃肠液处理后L1的ACE抑制率虽然显著降低,但仍具有较高ACE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 denovo从头测序 虚拟筛选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稳定性
下载PDF
河南黄河中游、下游湿地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研究
2
作者 黄明忍 苏晓 +6 位作者 郭晟乾 田祥宇 刘凤琴 邵毅贞 袁志良 陈云 李海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本研究以河南黄河中游及下游湿地为研究区,对区内19种优势草本植物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以期对黄河中游、下游湿地的生态恢复和科学治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调查到116种草本植物,其中19种优势草本植物种间生态位差异... 本研究以河南黄河中游及下游湿地为研究区,对区内19种优势草本植物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以期对黄河中游、下游湿地的生态恢复和科学治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调查到116种草本植物,其中19种优势草本植物种间生态位差异较大。黄河中游、下游湿地总体联结性呈显著正联结;黄河中游和下游AC值≥0.4的均为2对,优势种种间联结性较弱,物种独立性较强。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湿地植物群落总体呈现正向演替,但这种演替不稳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且适应性强的植物,如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作为先锋植物以加快演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湿地 重要值 生态位 种对 种间联结性
下载PDF
苏晓教授从“热、虚、瘀”论治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经验
3
作者 江雯雯 苏晓 +1 位作者 鲍计章 黄慧萍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苏晓教授从“热、虚、瘀”进行分层论治,将该病分为急性发作期、激素撤减期和病情迁延难治复发期,针对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凉血平癜、滋阴润燥、治血四法等治疗策略,显... 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苏晓教授从“热、虚、瘀”进行分层论治,将该病分为急性发作期、激素撤减期和病情迁延难治复发期,针对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凉血平癜、滋阴润燥、治血四法等治疗策略,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在有效撤减西药同时,延缓及阻止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热、虚、瘀 血小板减少 专家经验
下载PDF
文化再生产与符号联想:数字时代的中国民俗与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5
4
作者 苏筱 《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作为民众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资源的凝结标识,民俗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确认文化身份、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媒介的迭代,传统民俗与大众流行文化的深度嵌合推动了民俗的文化再生产,而民俗文化产品所具有的无形... 作为民众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资源的凝结标识,民俗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确认文化身份、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媒介的迭代,传统民俗与大众流行文化的深度嵌合推动了民俗的文化再生产,而民俗文化产品所具有的无形属性和符号意义与原产国的国家形象息息相关。一方面,应当以“品牌化”策略推动民俗文化资源的数字转型、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国家形象打造为具有差异化特征的识别体系;另一方面,应重视中国民俗文化符号体系的建构,统筹对外传播路径,增强其对全球青年群体的吸引力,通过“符号化”联想来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助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国家形象 文化再生产 文化符号
下载PDF
STING高表达通过调控TLR4/NF-κB/NLRP3通路和影响炎症与凋亡水平促进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5
作者 陶怀祥 骆金光 +5 位作者 闻志远 虞亘明 苏萧 王鑫玮 关翰 陈志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5-1354,共10页
目的探讨STING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表达水平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水平,将24只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IRI组、IRI+药物溶剂组(IRI+DMSO)、IRI+SN-011组,6只/组。通过肾动脉夹闭方法建立IRI模型,通过血清肌酐和... 目的探讨STING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表达水平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水平,将24只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IRI组、IRI+药物溶剂组(IRI+DMSO)、IRI+SN-011组,6只/组。通过肾动脉夹闭方法建立IRI模型,通过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检测、PAS染色检测肾组织损伤变化,采用RT-qPCR、ELISA、Western blotting和IHC法检测肾组织中STING、KIM-1、Bcl-2、Bax、caspase-3、TLR4、P65、NLRP3、caspase-1、CD68、MPO、IL-1β、IL-6、TNF-α的水平。在体外水平,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H/R)组、H/R+药物溶剂组(H/R+DMSO)、H/R+SN-011组,用厌氧包模拟缺氧环境,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ING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在体内水平,与Sham组相比,IRI组的PAS染色显示组织损伤增加(P<0.05),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以及组织KIM-1、STING、TLR4、P65、NLRP3、caspase-1、caspase-3、Bax、CD68、MPO、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水平降低(P<0.05),SN-011抑制STING表达后,逆转了上述结果(P<0.05)。在体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H/R组STING的mRNA与蛋白水平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SN-011抑制STING表达,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结论STING在肾脏IRI中表达水平上升,且可通过作用于TLR4/NF-κB/NLRP3通路以及影响炎症与凋亡水平促进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NG TLR4 NF-ΚB NLRP3 肾缺血再灌注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肉品鲜味物质研究进展
6
作者 谢诗音 苏笑 +3 位作者 胡海梅 陈开松 江峰 傅达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84-394,共11页
鲜味作为五大基本味觉之一,是肉品重要的感官特性,亦是人们评价肉品品质的重要指标。肉品的鲜味主要来源于肉中的鲜味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肽等。鲜味物质以其有助于改善食物风味、增强人们食欲等特点,逐渐成为了食品鲜味科学领域... 鲜味作为五大基本味觉之一,是肉品重要的感官特性,亦是人们评价肉品品质的重要指标。肉品的鲜味主要来源于肉中的鲜味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肽等。鲜味物质以其有助于改善食物风味、增强人们食欲等特点,逐渐成为了食品鲜味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肉品中鲜味物质的分类、呈味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主要鲜味物质的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肉品中鲜味物质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品 鲜味物质 呈味机理 影响因素 检测
下载PDF
贾达群民族器乐协奏套曲《梨园》的结构组合特征
7
作者 苏潇 谭森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组合是音乐创作和音乐分析理论的核心要素,涉及如何将不同音乐表现手段及各种音响事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创造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外在多样性的音乐作品。贾达群的大型民族器乐协奏套曲《梨园》,充分体现出音乐创作的多层次、多维度、多... 组合是音乐创作和音乐分析理论的核心要素,涉及如何将不同音乐表现手段及各种音响事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创造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外在多样性的音乐作品。贾达群的大型民族器乐协奏套曲《梨园》,充分体现出音乐创作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组合特征——离散、嵌入、交叠的组合方式,分形、带式、交叉的组合形态,以及强化主要结构、突出潜在性质、模糊主要结构、转换主次结构的组合功能。对一部音乐作品结构组合进行内在规律和外在形态的分析,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分析方法,而且可为结构分析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一种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组合 组合方式 组合形态 组合功能 《梨园》
下载PDF
深度强化学习Memetic算法求解取送货车辆路径问题
8
作者 周雅兰 廖易天 +1 位作者 粟筱 王甲海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830,共13页
带时间窗约束的同时取送货车辆路径问题(VRPSPDTW)是NP难问题,属于约束较复杂的车辆路径问题,在现代物流中有广泛应用。提出深度强化学习Memetic算法求解该问题,将Memetic算法求解VRPSPDTW问题中的大邻域搜索过程建模成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带时间窗约束的同时取送货车辆路径问题(VRPSPDTW)是NP难问题,属于约束较复杂的车辆路径问题,在现代物流中有广泛应用。提出深度强化学习Memetic算法求解该问题,将Memetic算法求解VRPSPDTW问题中的大邻域搜索过程建模成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构建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完成大邻域搜索中的移除操作。编码器对当前解中各结点的个体特征和位置特征进行信息交互,解码器输出需要移除的结点,设计了非自回归和自回归两种网络结构,采用强化学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了混合策略,将人工设计的启发式策略与深度强化学习到的策略相结合,以提高寻优能力。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强的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比对比算法更优的解,特别是在大规模问题上。最后,对提出算法的新组件进行了消融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取送货车辆路径问题 时间窗 深度强化学习 大邻域搜索
下载PDF
基于改进GCN-sbuLSTM模型的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
9
作者 李嘉 文婧 +3 位作者 周正 苏骁 杜朝阳 杨婉澜 《交通运输研究》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为解决现有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在捕捉动态时空依赖关系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融合信息几何方法与注意力机制的新型高速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信息几何方法量化ETC门架之间的动态数据分布差异。然后,利用注意力机制来捕获交... 为解决现有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在捕捉动态时空依赖关系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融合信息几何方法与注意力机制的新型高速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信息几何方法量化ETC门架之间的动态数据分布差异。然后,利用注意力机制来捕获交通的动态空间依赖关系。最后,结合一种堆叠的双向递归层结构,提出了一种长时间跨度的并行子模型算法,即基于信息几何方法(Information Geometry)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优化的图卷积神经网络(GCN)结合堆叠双向单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sbuLSTM)的组合模型—IGAGCN-sbuLSTM。采用该模型对100多条路段、3000多处门架近7亿条高速公路ETC门架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LSTM、GCN、GCN-LSTM、ASTGCN等现有4种模型相比,在10 min时间尺度下,IGAGCN-sbuLSTM组合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了2.39,3.72,1.02,1.4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3.25,4.32,2.05,5.6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降低了5.49%,12.54%,1.56%,0.5%。研究表明,IGAGCN-sbuLSTM模型在预测精度和不同时间间隔的预测性能上均优于现有的单一捕获特性模型及其他常用的组合模型,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收费、车速等数据的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交通量预测 ETC门架系统 信息几何方法 注意力机制 堆叠双向单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图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电力管廊送排风成套装置自动化控制技术
10
作者 陈亮 苏晓 惠炜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期66-67,70,共3页
针对电力管廊送排风成套装置送风量与排风量控制精度较低,无法满足电力管廊正常工作所需的问题,开展对该装置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通过计算不同工况下的风量和选型气体检测仪,实现对电力管廊内部气体自动检测。结合流体的性质及流动状... 针对电力管廊送排风成套装置送风量与排风量控制精度较低,无法满足电力管廊正常工作所需的问题,开展对该装置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通过计算不同工况下的风量和选型气体检测仪,实现对电力管廊内部气体自动检测。结合流体的性质及流动状态等相关理论,设计送排风成套装置控制方程,实现对装置的多模式控制。结果表明,应用新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提高控制精度,装置的送排风量能充分满足电力管廊正常工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 送排风 装置 自动化 成套 管廊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the Severity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11
作者 Xinyi Huang Liming Shu +5 位作者 su xiao Qiuhong Jiang Shiliang Yang Hualiang Liang Hua Hong Liang Luo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5期83-94,共12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mbient temperature,ischemic stroke severity,and blood pressure.Methods:Meteorological data(2005–2015)were collected from the Guangzhou Meteorological Data Service.Ischemi...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mbient temperature,ischemic stroke severity,and blood pressure.Methods:Meteorological data(2005–2015)were collected from the Guangzhou Meteorological Data Service.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each winter from 2005 to 2015.Patient demographics,baseline measurements,an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score were evaluated.Results:Three hundred sixty-two patients were included.The median latency from symptom onset to admission was 2 d(IQR:1–3 d).During recruitment,the highest and lowest temperatures were 39℃and 1.3℃,respectively.Hypertension was the most common comorbidity(75.1%).NIHSS scores at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were higher in the cold-exposed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s regardless of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t admission.In addition,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lues at admission were higher in the cold-exposed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s.When stratified by hypertensive status,the average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at admission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lu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Reductions in the average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at symptom onset were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stroke.Conclusion: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symptom onset in winter had high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lues and more serious neurologic deficits upon ad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STROKE Blood pressure SEVERITY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智能开关的自动化测试技术
12
作者 苏晓 柳明 +1 位作者 廖华 李黄河 《电工技术》 2024年第8期194-197,共4页
智能开关是数字化电网的新型设备,传统的智能变电站测试设备不能满足对智能开关二次系统测试需求。为此,分析智能开关二次系统架构组成,研究每一个组成设备的通信接口与功能逻辑,提出了智能采集执行单元、综合控制分析单元、智能断路器... 智能开关是数字化电网的新型设备,传统的智能变电站测试设备不能满足对智能开关二次系统测试需求。为此,分析智能开关二次系统架构组成,研究每一个组成设备的通信接口与功能逻辑,提出了智能采集执行单元、综合控制分析单元、智能断路器和智能刀闸的测试要求与测试方案,并对智能开关二次系统环网整体性能提出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案。依托智能开关二次系统测试方案和接口需求,设计一种满足智能开关二次设备单体性能测试和系统性能测试需求的测试平台,弥补智能开关二次系统测试空白,为数字化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设备运维检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开关 智能测试 分布式测试 二次测试
下载PDF
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晶 张会萍 +6 位作者 苏晓 付前进 李学榜 刘凤琴 邵毅贞 陈云 袁志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67-1477,共11页
为了解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野生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 为了解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野生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栽培阿尔泰银莲花(P<0.05),而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NMDS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更显著。(2)细菌956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涉及39门127纲315目500科886属,真菌2670个OTUs涉及15门57纲138目293科597属。在门水平上,细菌群落中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及真菌群落中的担子菌门、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均为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但其相对丰度在不同生长方式下存在差异。(3)环境因子关联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土壤pH、碱解氮和有效磷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综上认为,野生和栽培下的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联系,该研究结果对阿尔泰银莲花科学种植以及土壤改良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银莲花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良华 王豪峻 宿晓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8-48,154,共12页
建立两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探究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的理论机制,在测度和分析我国主要省份两业协同集聚水平及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基础上,以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 建立两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探究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的理论机制,在测度和分析我国主要省份两业协同集聚水平及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基础上,以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这种促进作用在我国东部地区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口腔鳞状细胞癌CT增强图像中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测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潇 吴超逸 +6 位作者 常峰 巫智涵 孙嘉诚 林绩腾 周宏润 陶晓峰 朱凌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建立一个在颌面颈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完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出的模型。方法:收集114例OSCC患者的颌面颈部增强CT扫描图...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建立一个在颌面颈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完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出的模型。方法:收集114例OSCC患者的颌面颈部增强CT扫描图像,所有勾勒的转移淋巴结均得到病理学检查证实(共216枚),图像层厚为0.625 mm,单层图像分辨率512×512。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测试集34例。以上结果经过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验证,评估其自动检测转移淋巴结的可行性。结果:转移淋巴结自动检测模型的自由响应受试者工作特征(free-respons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FROC)@1:0.3915;FROC@2:0.5183;FROC@3:0.6478;FROC@4:0.7408;FROC@5:0.8169;FROC@6:0.8535;mFROC:0.6615;maxF1-score:0.4385;灵敏度的最佳表现为87.3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可用于颌面颈部增强CT图像中的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自动检测,为OSCC患者转移淋巴结快速自动检测提供了新方法,有利于实现头颈影像专科医师知识的下沉及提高初级影像科医师的培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分区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痛风遣方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平 吴心瑶 +26 位作者 杜星辰 章渊源 姜婷 汪荣盛 朱琦 关凤媛 鲁盈 苏晓 李鸿斌 姜洪洋 方勇飞 赵恒立 彭江云 高明利 苏励 何方 陶庆文 胡春蓉 李鹏 李泽光 朱跃兰 古英 姜泉 张明 张剑勇 薛愉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2-82,共11页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遣方用药规律及相关中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全国10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医院的痛风患者的就诊资料,提取中...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遣方用药规律及相关中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全国10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医院的痛风患者的就诊资料,提取中药名称、药味、药性、归经、功效等信息,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进行频次、频率分析,借助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在数据挖掘结果的基础上,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和本草组鉴(Herb)等多个数据库获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并进行筛选。通过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PubChem)得到中药活性成分的Canonical SMILE结构式,然后导入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基因,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药物靶标数据库(TTD)、DisGeNET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以及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检索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基因,然后进行交集分析获得共同基因,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获得中药治疗痛风的核心基因。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通路分析、关联分析,并构建“药物-成分-基因-信号通路”网络。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688例痛风患者的临床数据,获得中药处方659首,涉及中药266味,其中高频用药(包括土茯苓、薏苡仁、川牛膝、苍术、黄柏、秦艽、独活、威灵仙等)36味。(2)临床治疗痛风的中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平、温为多,主要归于肝、肺、胃、脾、肾经,功效以清热、补虚、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和祛风湿为主。(3)关联规则显示,临床治疗痛风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土茯苓-薏苡仁、苍术-黄柏等;系统聚类分析形成6个新的药物组合,其中地龙、鳖甲、秦艽、川牛膝、薏苡仁、土茯苓可能是治疗痛风的核心药方。(4)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黄芩素、汉黄芩素、槲皮素、山柰酚可能是治疗痛风的关键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白介素-6(IL-6)、鸡肉瘤病毒(SRC)等基因,并通过调控凋亡、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多条通路来发挥治疗作用。结论中医治疗痛风遵循标本兼治原则,以清热补虚为主,兼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痛风主要是通过作用于TNF、AKT1、IL-6、SRC关键基因并调控凋亡、坏死性凋亡、TGF-β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中医药疗法 中药研究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临床特点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琇莹 金晔华 +19 位作者 姜婷 范晓蕾 沈杰 钱奕 章渊源 古英 胡春蓉 苏晓 薛鸾 方勇飞 苏励 高明利 薛愉 彭江云 魏强华 刘红霞 黄清春 汪荣盛 朱琦 何东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2-128,共7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证候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月全国10家医院2 650例R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 650例RA患者肝肾阴虚证最多(1 280例,48.3%);平均发病年龄(51.3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证候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月全国10家医院2 650例R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 650例RA患者肝肾阴虚证最多(1 280例,48.3%);平均发病年龄(51.33±14.20)岁,男女比例1∶4.4;有风湿病相关家族史者135例(5.1%),肝肾阴虚证(81例,6.3%)与湿热痹阻证(18例,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RA患者多于春季发病,不同证型RA患者发病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病程72(28,145)月,其中湿热痹阻证病程在各证型中最短,与肝肾阴虚证及痰瘀互结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RA患者中位晨僵时间30(2,60)min,寒湿阻络证晨僵时间30(10,60)min,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位红细胞沉降率(ESR)28.0 mm/h,湿热痹阻证ESR最高。类风湿因子(RF)有效数据811例,其中RF阳性患者680例(83.8%),气血亏虚证患者RF阳性率最高(32例,88.9%)。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有效数据699例,抗CCP抗体阳性患者574例(82.1%),湿热痹阻证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率最高(118例,83.1%)。各证型RF和抗CC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DAS28-ESR)评分4.10(3.17,5.08)分,DAS28-ESR达标(DAS28-ESR评分≤3.2分)685例(25.8%)。结论 目前RA患者大多为中年起病,女性比例较高,多数RA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以中高疾病活动度为主,肝肾阴虚证最常见,寒湿阻络证晨僵时间最长,不同证型间抗CCP抗体、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真实世界研究 中医证候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新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演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龙睿 张俊 +5 位作者 余堃 顾小凡 李瑛 董佳秋 苏潇 朱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0,共10页
近50 a,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经历了历史时期的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和近期的生态保护修复的不同阶段,对区域地下水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地下水长期演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认识尚不清晰。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最新地下水监... 近50 a,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经历了历史时期的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和近期的生态保护修复的不同阶段,对区域地下水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地下水长期演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认识尚不清晰。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最新地下水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流域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化规律以及流域地下水对河岸带胡杨林的影响作用,探讨地下水长期演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971—2021年,孔雀河流域因过量集中开采地下水引起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地下水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流域内累计降幅大于40 m的面积达204.69 km^(2),累计降幅20~40 m的面积为1735.81 km^(2),累计降幅5~20 m的面积为1018.56 km^(2),并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生态输水前,中下游河道长时间断流,河岸带地下水水位埋深累计降幅超过10 m,导致河岸带胡杨林退化萎缩,2016年实施生态输水工程以后,埋深逐渐上升2~4 m,上升至胡杨林生长临界水位以上,2014—2018年天然胡杨林植被覆盖率增大17%。本研究有助于认识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和生态环境演化规律,为类似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河流域 地下水流场 生态输水 河岸带胡杨林 地下水水位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方法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负荷特性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心仕 梁寿愚 +2 位作者 苏晓 王浩 程国鑫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6-68,共13页
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和方法进行短期负荷预测,虽能提升负荷预测的整体精度,但在极端天气、节假日等小样本预测场景中,对比基于专家经验的人工预测无明显优势。为充分结合预测业务人员的经验知识与机器学习的推理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贝... 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和方法进行短期负荷预测,虽能提升负荷预测的整体精度,但在极端天气、节假日等小样本预测场景中,对比基于专家经验的人工预测无明显优势。为充分结合预测业务人员的经验知识与机器学习的推理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时变系数(BTVC)与CatBoost模型的可解释负荷预测框架。首先,结合数据与专家知识,构建BTVC模型进行预测,获得各影响因子、趋势及周期因素的负荷分量。其次,将上述结果与常规特征进行组合,作为CatBoost回归模型的输入,进行最终预测。然后,使用事后模型解释框架(SHAP)进行归因分析,框架输出的定量关系可供负荷预测业务人员参考,使其开发出更有效的特征,进一步提高预测效果。最后,以某地区实际电网负荷数据为例,验证所提负荷预测与结果分析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负荷特性分析 贝叶斯时序模型 可解释机器学习 集成学习
下载PDF
超声微小血管成像杂波抑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晓 王钺媛 万明习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8-439,共12页
高分辨、高灵敏、快速实时的微小血管可视化技术对癌症、脑小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精准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从复杂的超声信号中准确分离出血流信号是微小血管成像的主要难点之一。为克服这一困难,杂波... 高分辨、高灵敏、快速实时的微小血管可视化技术对癌症、脑小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精准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从复杂的超声信号中准确分离出血流信号是微小血管成像的主要难点之一。为克服这一困难,杂波抑制技术在超声成像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已有多种杂波抑制方法被提出,包括高通滤波器、奇异值分解、鲁棒主成分分析和独立分量分析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杂波抑制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在超声微小血管成像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各种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杂波抑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超声微小血管成像的信噪比与灵敏度,使其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小血管成像 杂波抑制 图像处理 时空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