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居石优溶渣浸出过程研究
1
作者 刘康 苏学斌 +6 位作者 梁耕宇 程浩 王桂硕 张承天 刘忠臣 刘会武 向秋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察浸出过程条件对铀、钍、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下述优化参数:盐酸浓度6 mol/L、浸出时间1.5~2 h、浸出温度60℃、液固体积质量比3 mL/g时,优溶渣中铀、钍、稀土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0%~95%、92%~93%、>60%,实现了较高的资源回收率。浸出渣的工艺矿物学分析表明,其主要由锆石、钍化合物和石英等脉石矿物组成。剩余的稀土组分则主要集中在未分解的独居石中,其余为少量磷钇矿和褐钇铌矿。试验结果可为独居石优溶渣的综合回收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优溶渣 盐酸浸出 稀土
下载PDF
基于卷积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地浸开采铀浓度预测研究
2
作者 贾明滔 谭笑 +2 位作者 苏学斌 陈梅芳 鲁芳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78-586,共9页
文章通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傅里叶变换,提出了一种新型地浸单元浸出液铀浓度预测方法。该方法... 文章通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傅里叶变换,提出了一种新型地浸单元浸出液铀浓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浸出液铀浓度监测值时间序列使用EMD进行分解,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通过构建CNN+LSTM网络,并结合傅里叶变换和多项式拟合对铀浓度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进行预测,3者预测之和作为铀浓度预测结果。实证结果表明:EMD能够有效分解铀浓度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度比未进行EMD分解的模型提升超50%;基于EMD、CNN+LSTM和傅里叶变换的集成方法预测精度良好,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为0.348,与LSTM、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和门控循环网络(Gate Recurrent Unit,GRU)等模型相比最高提升超80%。文章提出的集成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浸采单元铀浓度变化,解决了原有方法和模型无法对非线性、非平稳铀浓度序列进行准确预测的问题,从而为地浸矿山生产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并有助于提升中国铀矿山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浓度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 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碱性材料对独居石废渣中U、Th的稳定化效应
3
作者 高扬 孙娟 +1 位作者 苏学斌 连国玺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采用CaO、Mg(OH)_(2)、Ca_(3)(PO_(4))_(2)、海泡石、CaCO_(3)等碱性材料对放射性独居石废渣进行稳定化处理,进行不同投加比试验与长期浸出试验,监测U、Th、pH的变化规律,借助XRD、SEM-EDS、组分形态变化等手段揭示U、Th稳定化机理。结... 采用CaO、Mg(OH)_(2)、Ca_(3)(PO_(4))_(2)、海泡石、CaCO_(3)等碱性材料对放射性独居石废渣进行稳定化处理,进行不同投加比试验与长期浸出试验,监测U、Th、pH的变化规律,借助XRD、SEM-EDS、组分形态变化等手段揭示U、Th稳定化机理。结果表明,在5.0%、7.5%的投加比条件下,各材料试验组浸出液均满足pH=6~9的要求;在长期浸出试验中,仅有Ca_(3)(PO_(4))_(2)具备对U、Th核素的长期稳定能力;短期内废渣pH升高对U具有稳定化效应,稳定后U的活化重新溶出是一个长期过程,与反酸无关;Th的稳定性主要受pH影响,pH>6即可实现Th长期稳定。稳定化过程中,废渣表面由于沉淀的生成而变得粗糙,沉淀的U、Th次生相多为无定形态;U、Th核素的稳定化主要与促进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向铁锰氧化态、残余态转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废渣 碱性材料 U TH 稳定化 放射性
下载PDF
基于载铀树脂饱和再吸附-淋洗一体化工艺的U型塔设计研究
4
作者 程威 苏学斌 +3 位作者 阙为民 陈希 李建华 杜志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针对部分酸法地浸铀矿工艺在浸出中后期存在的浸出液铀浓度偏低、HSO_(4)^(-)离子竞争吸附、吸附饱和树脂容量低、固定床淋洗合格液铀浓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离子交换设备U型塔,研究了采用饱和再吸附与淋洗一体化工艺处理载铀树脂,考... 针对部分酸法地浸铀矿工艺在浸出中后期存在的浸出液铀浓度偏低、HSO_(4)^(-)离子竞争吸附、吸附饱和树脂容量低、固定床淋洗合格液铀浓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离子交换设备U型塔,研究了采用饱和再吸附与淋洗一体化工艺处理载铀树脂,考察了处理后淋洗液中铀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经U型塔一体化工艺处理后,淋洗合格液中铀质量浓度升至43~50 g/L;U型塔运行稳定,树脂运移顺畅,塔内铀浓度梯度分布合理。该设备适用于地浸采铀浸出液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地浸 载铀树脂 U型塔 饱和再吸附 离子交换 设计
下载PDF
用N235从独居石优溶渣浸出液中萃取铁的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梁耕宇 苏学斌 +6 位作者 刘康 王桂硕 程浩 张承天 刘忠臣 刘会武 向秋林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N235从独居石优溶渣浸出液中萃取铁的萃取动力学,在室温下考察了搅拌速度、比界面积、N235体积分数、改性剂仲辛醇体积分数、初始铁质量浓度和盐酸浓度对铁的正向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小于90 r/min时... 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N235从独居石优溶渣浸出液中萃取铁的萃取动力学,在室温下考察了搅拌速度、比界面积、N235体积分数、改性剂仲辛醇体积分数、初始铁质量浓度和盐酸浓度对铁的正向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小于90 r/min时,萃取过程由扩散反应控制,铁的萃取速率随搅拌速度增大而增大;搅拌速度大于90 r/min后,萃取速率不再变化,萃取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随比界面积增加,萃取速率加快,萃取过程受界面混合控制;增大铁、盐酸和N235用量可加快萃取速率,增大仲辛醇用量可减缓萃取速率。在室温条件下,独居石优溶渣浸出液中铁的萃取动力学方程为:R 0=0.037[Fe]0.94[HCl]0.72[N235]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动力学 N235 优溶渣浸出液 恒界面池
下载PDF
二次沉淀法深度处理工艺废水中的铍试验研究
6
作者 叶开凯 苏学斌 +4 位作者 张佳宇 刘康 康绍辉 周志全 曹令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研究了采用石灰一次沉淀—硅胶吸附/絮凝沉降—石灰二次沉淀法深度处理工艺废水中的铍,分别考察了硅胶吸附法和絮凝沉降法对石灰一次沉淀滤液中微量铍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石灰一次沉淀自然沉降速度快,过滤速度快;絮凝沉降法对一次滤... 研究了采用石灰一次沉淀—硅胶吸附/絮凝沉降—石灰二次沉淀法深度处理工艺废水中的铍,分别考察了硅胶吸附法和絮凝沉降法对石灰一次沉淀滤液中微量铍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石灰一次沉淀自然沉降速度快,过滤速度快;絮凝沉降法对一次滤液中微量铍的去除效果优于硅胶吸附法;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用量分别为20 g/t和40 g/t时,石灰二次沉淀滤液中铍质量浓度可达到排放标准,聚合氯化铝沉降絮凝剂用量较少,沉降性能更佳;经石灰一次沉淀—聚合氯化铝絮凝沉降—石灰二次沉淀法深度处理后的废水中,铀、铍、氟去除率分别达99.99%、99.99%和97.35%,可达到外排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沉淀 石灰 聚合氯化铝
下载PDF
从铀铍浮选尾矿中回收铀的工艺研究
7
作者 叶开凯 苏学斌 +6 位作者 梁耕宇 张佳宇 马嘉 舒祖骏 康绍辉 周志全 任燕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2期34-38,45,共6页
为了回收铀铍浮选尾矿中的铀,同时降低铀产品中铍的含量,采用工艺矿物学方法分析了某铀铍浮选尾矿中铀、铍的赋存状态,采用硫酸浸出工艺浸出尾矿中的铀,考察了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以及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铀、铍浸出率的影响,并采... 为了回收铀铍浮选尾矿中的铀,同时降低铀产品中铍的含量,采用工艺矿物学方法分析了某铀铍浮选尾矿中铀、铍的赋存状态,采用硫酸浸出工艺浸出尾矿中的铀,考察了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以及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铀、铍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探索了从浸出液中回收铀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铀铍浮选尾矿中的铀较易被硫酸浸出,铍不易被浸出,采用离子交换法能够回收铀并实现铀铍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尾矿 浸出 离子交换
下载PDF
混合地质建模方法刻画复杂含铀砂层地质结构 被引量:6
8
作者 苏学斌 祝晓彬 +8 位作者 翁海成 张宇 刘正邦 杨蕴 原渊 周根茂 吴吉春 李宏星 刘双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219,227,共9页
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的地层建模与岩性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中。对于矿区地质结构复杂、透镜体大量发育、矿层与围岩交互发育的地质结构,单纯使用地层建模方法很难划分地层层序,岩性建模方法难以刻画地层的连续性,且在局部... 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的地层建模与岩性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中。对于矿区地质结构复杂、透镜体大量发育、矿层与围岩交互发育的地质结构,单纯使用地层建模方法很难划分地层层序,岩性建模方法难以刻画地层的连续性,且在局部缺乏钻孔资料时容易出现突变现象。提出一种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地层建模方法构建矿区层序清晰的标志地层,并确定地质模型标志层架构及分布范围;然后采用岩性建模方法构建具有复杂交互结构的含水层及含矿砂层;最后将地层建模和岩性建模部分通过模型拼接,最终构建砂岩型铀矿床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以北方某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含铀砂体及其围岩地质结构为例,依据提出的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并采用EVS(Earth Volumetric Studio)软件完成了复杂的含铀砂层地质建模,并与岩性建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建模精度,可用于刻画含铀砂层非连续发育的砂岩型铀矿床的复杂地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地质结构 三维地质建模 地层建模 岩性建模 EVS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多目标决策的货位优化策略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晓艳 张东洋 +2 位作者 苏学斌 代钰贺 赵春东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了解决自动化立体仓库的随机库存在线动态货位分配问题,针对仓库货物出入库效率、货物分类存储的合理性和货架整体稳定性方面的需求,基于加权归一化处理多目标决策构建了货位分配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二次优化遗传算法(quadrat... 为了解决自动化立体仓库的随机库存在线动态货位分配问题,针对仓库货物出入库效率、货物分类存储的合理性和货架整体稳定性方面的需求,基于加权归一化处理多目标决策构建了货位分配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二次优化遗传算法(quadratic 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QOGA),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大幅提高,出入库效率、货架稳定性明显提升,货物分类存储更加合理.由多目标决策结果验证了改进QOGA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位优化 多目标决策 遗传算法 建模仿真
下载PDF
核能矿产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金带 李子颖 +7 位作者 苏学斌 谭亚辉 李胜祥 苏艳茹 李建华 邓平 徐乐昌 潘自强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核能矿产资源是指铀资源和具潜在应用前景的钍资源,目前主要是指铀资源。全球铀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势必需要通过市场调节供求。建设核工业强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核能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做保障。我国核能矿产资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应是禀赋与... 核能矿产资源是指铀资源和具潜在应用前景的钍资源,目前主要是指铀资源。全球铀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势必需要通过市场调节供求。建设核工业强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核能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做保障。我国核能矿产资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应是禀赋与掌控复合型的强国。核能矿产资源强国的主要标志应包括国内资源保障能力、科技实力、企业实力、国际经略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五个方面。要实现核能矿产资源强国,需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需要建设一批千吨级铀资源开发基地,需要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需要国家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海外开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矿产资源 铀资源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条件矿物溶解与沉淀化学反应建模与参数取值综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思楠 张力为 +5 位作者 苏学斌 王燕 赵立信 甘满光 付晓娟 李小春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2,共10页
CO2地质封存是世界范围内减少CO2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深部咸水层分布广泛且CO2封存潜力大,是最具潜力的CO2封存场所。因开展CO2地质封存条件下CO2与储层岩石相互作用的试验成本高昂且持续时间短,数值模拟成为研究CO2长期封... CO2地质封存是世界范围内减少CO2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深部咸水层分布广泛且CO2封存潜力大,是最具潜力的CO2封存场所。因开展CO2地质封存条件下CO2与储层岩石相互作用的试验成本高昂且持续时间短,数值模拟成为研究CO2长期封存过程CO2储层岩石物理和化学性质演化的重要手段。CO2和储层岩石化学反应的数值模型主要模拟饱含CO2咸水溶液与储层岩石中含有的矿物发生反应,导致矿物溶解和沉淀的过程,而矿物的溶解和沉淀会影响储层岩石孔隙率和渗透率。数值模拟建模过程中矿物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的取值差异,导致矿物溶解和沉淀速率的差异,加大了地球化学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对重要矿物的地球化学反应相关参数(平衡常数、反应速率常数、比表面积)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了相关参数的不确定性是限制数值模拟准确性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矿物溶解和沉淀 平衡常数 速率常数 比表面积 不确定性分析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氨基酸功能基高分子吸附剂的制备及从盐湖卤水中吸附铀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宇 陈树森 +4 位作者 勾阳飞 宿延涛 苏学斌 陈梅芳 曾广军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7-323,共7页
借助化学改性手段制备了多种氨基酸功能基高分子吸附剂(LPPD),并考察了其从盐湖卤水中吸附铀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PPD对从盐湖水中吸附铀有较好性能,吸附量达2.06 mg/g,吸附剂中赖氨酸功能基团与铀酰离子可形成3种稳定配位结构,... 借助化学改性手段制备了多种氨基酸功能基高分子吸附剂(LPPD),并考察了其从盐湖卤水中吸附铀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PPD对从盐湖水中吸附铀有较好性能,吸附量达2.06 mg/g,吸附剂中赖氨酸功能基团与铀酰离子可形成3种稳定配位结构,并以化学控制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机制吸附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功能高分子材料 盐湖水 吸附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地浸采区三维建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梅芳 贾明涛 +2 位作者 苏学斌 王旨儒 陶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64-372,共9页
为研究多源信息融合的地浸采区三维建模技术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以新疆某砂岩型铀矿C16-1、C16-2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孔测井数据,综合采用径向基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建立了包含岩性、铀品位分布特征、钻孔采矿工程等多源信息... 为研究多源信息融合的地浸采区三维建模技术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以新疆某砂岩型铀矿C16-1、C16-2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孔测井数据,综合采用径向基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建立了包含岩性、铀品位分布特征、钻孔采矿工程等多源信息融合的地浸采区三维数字化模型。通过钻孔岩性空间分布、厚度占比、铀品位分布的联合分析,结合模型的流体颗粒运移研究,查明了C16-1较C16-2采区浸采效果差的主要原因:C16-1采区的上翼矿体在现有钻孔工程及过滤器布置条件下不能有效浸出。以模型为指导,对C16-1采区浸采效果差的地段进行补孔,补孔的浸出液铀浓度达C16-1采区平均铀浓度的1.6~7.7倍,表明该模型对地浸生产具有良好的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地浸采区 钻孔 岩性 铀品位 多源信息融合
下载PDF
在地浸采铀钻孔中检测潜水泵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亚安 苏学斌 +4 位作者 张翀 姚益轩 李学忠 孙鹏敏 胥国龙 《铀矿冶》 CAS 2022年第4期454-458,478,共6页
潜水泵是地浸采铀矿山常用设备之一,在使用中存在潜水泵运行故障多,更换维修费用高,与钻孔抽液量和扬程不匹配等问题。矿山普遍缺少验收潜水泵性能的检测条件,也不能对不同品牌型号潜水泵性能进行比较和客观评价。为此,提出了在地浸采... 潜水泵是地浸采铀矿山常用设备之一,在使用中存在潜水泵运行故障多,更换维修费用高,与钻孔抽液量和扬程不匹配等问题。矿山普遍缺少验收潜水泵性能的检测条件,也不能对不同品牌型号潜水泵性能进行比较和客观评价。为此,提出了在地浸采铀钻孔实际工况条件下检测潜水泵性能的方法,并对4种品牌潜水泵性能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牌潜水泵性能存在差异,个别品牌的性能曲线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这与某矿山统计的不同品牌潜水泵损坏情况一致,也突显了潜水泵性能检测验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潜水泵 性能 检测
下载PDF
基于管状浸出实验的地浸开采井间距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梅芳 苏学斌 +5 位作者 陈箭光 王旨儒 张传飞 刘科 李召坤 程威 《中国矿业》 2021年第7期181-186,共6页
为探讨地浸开采井间距的合理性,选取新疆某矿床Ⅰ-Ⅱ旋回铀矿石样品开展酸法管状浸出实验,分管体饱水和无试剂浸出、质量浓度为5g/L的硫酸稀酸浸出两个阶段进行。实验装置由注液端向出液端按一定间距依次布置5个监测断面,按8h间隔取样,... 为探讨地浸开采井间距的合理性,选取新疆某矿床Ⅰ-Ⅱ旋回铀矿石样品开展酸法管状浸出实验,分管体饱水和无试剂浸出、质量浓度为5g/L的硫酸稀酸浸出两个阶段进行。实验装置由注液端向出液端按一定间距依次布置5个监测断面,按8h间隔取样,重点分析浸出液的铀浓度、pH值、三价铁离子和总铁浓度等参数,探究不同监测断面参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浸出剂运移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浸采铀过程是一个浸出铀逐渐累积的过程,且其累积速率受井间距控制;铀浓度峰值的大小与浸出剂浓度、铀矿石品位正相关,铀浓度峰值出现的快慢与渗透速度的大小成正比;根据拟合公式,铀浓度峰值并不随着溶浸路径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与浸出剂运移距离呈近似对数关系,随溶浸路径的延长而升高,但增速逐渐减缓,在40m的溶浸过程中,铀浓度累积量的95%在前27m内完成,因此,确定该地段矿体的酸法地浸开采合理井间距为27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 井间距 管状浸出 铀浓度 溶浸路径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the fracturing mechanism of shock wave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adjacent blast holes in deep rock blasting 被引量:7
16
作者 Yuan Wei Liu Shangge +6 位作者 Wang Wei su xuebin Li Zonghong Li Jiaxin Wen Lei Chang Jiangfang sun Xiaoyu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4期735-746,共12页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detonators, millisecond blasting is regarded as a signifi cant promising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rock fragmentation in deep rock blasting.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fr...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detonators, millisecond blasting is regarded as a signifi cant promising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rock fragmentation in deep rock blasting.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fracturing mechanisms of short-delay blasting. In this work, a rectangle model with two circle boreholes is modeled as a particles assembly based on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o simulate the shock wave interactions induced by millisecond blasting. The rectangle model has a size of 12 × 6 m (L × W) and two blast holes have the same diameter of 12 cm. The shock waves are simplifi ed as time-varying forces applied at the particles of walls of the two boreholes. Among a series of numerical tests in this study, the spacing between two adjacent boreholes and delay time of millisecond blasting are considered as two primary variables, and the decoupling charge with a coeffi cient of 1.5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each c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ress superposition is not a key factor for improving rock fragmentation (tensile stress interactions rather than compressive stress superposition could aff ect the generation of cracks), whereas collision actions from isolated particles or particles with weakened constrain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reating the fracture network. The delay time has an infl uence on causing cracks in rock blasting, however, whether it works heavily depends 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ho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FRAGMENTATION MILLISECOND BLASTING shock wave DECOUPLING charg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酸法地浸采铀硫酸稀释放热应用研究
17
作者 王亚安 闻振乾 +3 位作者 苏学斌 姚益轩 胥国龙 张翀 《中国矿业》 2022年第6期151-157,171,共8页
地浸采铀是我国砂岩型铀矿床开采的重要方法,硫酸因具有价格低廉、性质稳定及对矿石中铀浸出率高等优点成为酸法地浸采铀首选的浸出剂原料。然而,在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中,配制浸出剂时存在大量热浪费的现象,将这些热量用于地浸采铀需加热... 地浸采铀是我国砂岩型铀矿床开采的重要方法,硫酸因具有价格低廉、性质稳定及对矿石中铀浸出率高等优点成为酸法地浸采铀首选的浸出剂原料。然而,在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中,配制浸出剂时存在大量热浪费的现象,将这些热量用于地浸采铀需加热的环节,不仅有助于提升工艺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本文基于硫酸稀释放热理论计算和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开展了不同工艺环节及参数对硫酸稀释热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硫酸稀释热可改善地浸采铀工艺“淋萃流程”环节的反萃取效果,消除乳化现象,降低贫有机相及萃余水中的铀浓度,并能提高废液处理环节的蒸发池内废水温度和蒸发速度,从而减小蒸发池占地面积,降低成本。硫酸稀释放热原理简单,实现方法简便且高效低耗,将硫酸稀释热用于酸法地浸采铀可有效减轻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热浪费现象,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硫酸 浸出液 稀释热 萃取 蒸发
下载PDF
“数字建井”在砂岩型铀矿地浸开发中的探索与应用
18
作者 阳奕汉 苏学斌 +5 位作者 陈梅芳 姚光怀 张传飞 赵海军 杜志明 贾明涛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2期64-69,共6页
随着我国地浸采铀技术的进步,国内天然铀生产格局逐步由南方硬岩转向北方砂岩。对于资源禀赋条件好的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资源回收率可达80%~90%,经济性显著;但赋存条件复杂的砂岩型铀矿,浸采率低、回收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我国地浸采铀技术的进步,国内天然铀生产格局逐步由南方硬岩转向北方砂岩。对于资源禀赋条件好的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资源回收率可达80%~90%,经济性显著;但赋存条件复杂的砂岩型铀矿,浸采率低、回收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提升复杂砂岩型铀矿浸出技术,在数字时代和铀矿冶发展新模式驱动下,“数字建井”技术理念被提出。本文介绍了地浸采铀“数字建井”技术的内涵、主要做法及实施流程、在内蒙古某铀矿开展的初步探索和取得的应用效果,以及应用过程中尚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最后对“数字建井”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大量地质信息及三维精细化模拟的“数字建井”技术能够实现多井统筹和过滤器建造优化,与传统地浸采铀的“即时”成井和单井建造过滤器模式相比,地浸采铀“数字建井”技术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地浸采铀 数字建井 过滤器建造
下载PDF
大倾角砂岩型铀矿体地浸开采技术探讨
19
作者 张万亮 苏学斌 +3 位作者 张勇 原渊 口文杰 董惠琦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国内采用原地浸出采铀技术开采的砂岩型矿床矿体产状多数发育较平缓,矿体倾角一般小于10°。如何针对矿体倾角较大(大于15°)的砂岩型矿体进行原地浸出开采是地浸采铀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内蒙古钱家店钱Ⅱ块铀矿床主矿体... 国内采用原地浸出采铀技术开采的砂岩型矿床矿体产状多数发育较平缓,矿体倾角一般小于10°。如何针对矿体倾角较大(大于15°)的砂岩型矿体进行原地浸出开采是地浸采铀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内蒙古钱家店钱Ⅱ块铀矿床主矿体部分区域受地质断层影响,矿体倾角达25°,给地浸开采提出了难题。在开采过程中通过优化井型布置,在矿体走向方向增加注入井,实现了浸采过程中抽注平衡;选择在矿体倾向方向抽注入井井距30 m,可合理控制浸出剂运移时间,实现较高浸出速率。准确选择目标矿段,精准设计钻孔过滤器位置,实现了矿体的精准开采;合理调控生产运行参数,优化浸出剂配制参数,实现了铀矿体资源的有效浸出。受矿体倾角大的影响,准确把握浸出剂在含矿含水层中的运移路径是进一步掌握大倾角矿体原地浸出的必要技术,建议在后续运行过程中采用示踪剂技术对浸出剂在含矿含水层中的运移路径进行跟踪,确定浸出剂的运移范围,为优化井型、井距布置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铀矿体的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地浸采铀 大倾角矿床 开采技术
下载PDF
中国第四代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与发展
20
作者 喻翔 苏学斌 +4 位作者 孙晔 闻振乾 任宇 刘章月 常喜信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6-83,共8页
国家核力量建设和核能健康发展,亟待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升级换代。以当前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水平评估结果为依据,确立赶超技术对标体系,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中国第四代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三步走”的战... 国家核力量建设和核能健康发展,亟待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升级换代。以当前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水平评估结果为依据,确立赶超技术对标体系,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中国第四代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三步走”的战略思路为引领,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弱项,绘制第四代技术体系型谱图,出台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培育高层次、多梯次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等系列措施。通过贯彻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际首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果产出数量逐年攀升,显著增强了中国天然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铀 科技创新体系 第四代勘查技术 第四代采冶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