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淀剂对Co_(3)O_(4)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影响
1
作者 孙巾茹 宋傲磊 +3 位作者 赵明新 赵田田 王虹 柯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3-1831,共9页
以乙酸钴为钴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_(3)O_(4)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N_(2)物理吸附脱附测试、H2程序升温还原、氧的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Co_(3)O_(4)催... 以乙酸钴为钴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_(3)O_(4)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N_(2)物理吸附脱附测试、H2程序升温还原、氧的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Co_(3)O_(4)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评价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活性,考察了不同沉淀剂(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尿素、碳酸铵、氨水)对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Co_(3)O_(4)催化剂均为尖晶石结构,不同沉淀剂影响催化剂形貌、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分解N_(2)O活性;含有钠离子沉淀剂制备而得的催化剂活性高于其他催化剂,其促进了Co^(3+)到Co^(2+)的还原过程,影响了钴离子化学环境,提高了给电子能力,弱化了催化剂中的Co—O键,加快了反应过程中氧空位的再生,进而提高了自身的催化活性;其中含少量Na离子的Co_(3)O_(4)-NaOH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O_(ads)/O_(latt)较大,表面吸附氧数量多,N_(2)O分解温度较低,在反应气体组成为0.88%O2、0.65%N_(2)O,N_(2)为平衡气的(流量为80mL/min)条件下,T_(10)和T_(95)分别为330℃和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剂 氧化亚氮 四氧化三钴 钠离子 氧空位
下载PDF
一级Marx压缩的高稳定纳秒脉冲电源的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学玲 焦梓家 +2 位作者 孙晋茹 谌贝 陈景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5,共9页
针对目前缺乏标准纳秒高压脉冲电源的现状,开展高稳定性纳秒高压脉冲电源回路分析、结构设计及性能测试研究。通过建立纳秒脉冲发生器等效电路模型,仿真计算获得5级初级脉冲发生电路参数,以及一级压缩陡化间隙对纳秒脉冲特性的影响规律... 针对目前缺乏标准纳秒高压脉冲电源的现状,开展高稳定性纳秒高压脉冲电源回路分析、结构设计及性能测试研究。通过建立纳秒脉冲发生器等效电路模型,仿真计算获得5级初级脉冲发生电路参数,以及一级压缩陡化间隙对纳秒脉冲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纳秒高压脉冲电源结构设计及低抖动电晕稳定开关特性研究,建立高稳定输出的纳秒脉冲电源系统。研制纳秒电阻分压器,建立基于ns及μs量级传递校准测试相结合的刻度因数标定方法,准确获得纳秒电阻分压器的刻度因数。脉冲电源输出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纳秒脉冲电源系统可以输出上升时间2.3 ns±0.5 ns、幅值范围10~60 kV的指数纳秒脉冲;输出脉冲电压在全幅值范围内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电源 电阻分压器 分布电容 标定方法 相对标准偏差
下载PDF
通信电源系统智能浪涌保护模块的设计与防护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焦梓家 孙晋茹 +3 位作者 乐杨晶 姚学玲 卿钦 陈景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5-893,共9页
通信电源系统面临着严酷的暂态过电压应力,传统过电压保护器难以兼顾雷电过电压保护水平与长期运行可靠性,其防护失效的问题严重影响通信基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文中提出了一种由限压型压敏电阻与短路型可控开关组成的智能可控浪涌保护... 通信电源系统面临着严酷的暂态过电压应力,传统过电压保护器难以兼顾雷电过电压保护水平与长期运行可靠性,其防护失效的问题严重影响通信基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文中提出了一种由限压型压敏电阻与短路型可控开关组成的智能可控浪涌保护模块的设计理念,通过对直流参考电压、可控比等参数的理论分析与自动能量耦合触发电路的实验研究,研制出了智能过电压防护模块样机,并进行了性能验证实验。浪涌保护模块直流参考电压为2.16 kV,在380 V额定工频电压下运行,其工作的荷电率很低,泄漏电流很小,在标幺值为2(基准值380V)的工频过电压下依然能保持长期的可靠稳定运行。在10 kA范围内(标准8/20雷电流),浪涌保护模块的冲击残压最大值为1.5 kV,冲击残压与直流参考电压之间的压比约为0.7,远小于常规限压型过电压保护器约1.5的压比。智能浪涌保护模块的过电压保护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通信基站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电源系统 暂态过电压 智能可控浪涌保护模块 运行可靠性 电压保护水平
下载PDF
短b轴ZSM-5分子筛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子健 柯明 +6 位作者 李佳涵 李舒婷 孙巾茹 童燕兵 赵治平 刘加英 任璐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7-1473,共17页
ZSM-5分子筛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之一,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由于其沿着b轴直通孔道相比于沿着a轴和c轴的Z形孔道具有更好的扩散性能,其长度的控制对改善分子筛的催化特性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控制ZSM-5分子筛各向生长的主要方法... ZSM-5分子筛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之一,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由于其沿着b轴直通孔道相比于沿着a轴和c轴的Z形孔道具有更好的扩散性能,其长度的控制对改善分子筛的催化特性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控制ZSM-5分子筛各向生长的主要方法,结构导向法和生长修饰法。对短b轴ZSM-5分子筛在MTP、MTH以及MTG等催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特定季铵盐作为结构导向剂制备的片层分子筛,具有均匀良好的自柱撑结构和晶间介孔,由于结构导向剂制备难度较高,采用生长修饰剂部分取代季铵盐更加经济环保。特定生长修饰剂合成难度低且成本低廉,制备的分子筛具有分散或团聚片层结构,新工艺的开发以改善晶间介孔将使其具有更好的扩散性。对片层分子筛厚度和酸性的精准调控、合成机理以及各向长度对催化性能影响的深入研究,以保证高效制备兼顾转化率、选择性以及稳定性的分子筛对短b轴分子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b轴 分子筛 催化 选择性 稳定性
下载PDF
自动增益控制的大动态范围纳秒级瞬态电场传感器
5
作者 欧阳宏志 姚学玲 +1 位作者 孙晋茹 陈景亮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67,共8页
电磁瞬态脉冲的测量仍有许多技术难点。为了解决瞬态电场测量动态范围较窄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能自适应调整测量范围的光纤电场传感器。首先在CST软件平台上对单极子PCB天线进行建模,对其电磁特性和尺寸效应进行了仿真研究。然后重点设计... 电磁瞬态脉冲的测量仍有许多技术难点。为了解决瞬态电场测量动态范围较窄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能自适应调整测量范围的光纤电场传感器。首先在CST软件平台上对单极子PCB天线进行建模,对其电磁特性和尺寸效应进行了仿真研究。然后重点设计了发射机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且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阈值范围可调。用二次插值法对发射机的非线性进行数字化补偿,并优化设计了接收机的跨阻放大器,使其本底噪声在微伏级别。用标准场法对该传感器进行了标定和测试,并对不确定度进行定量计算。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输入动态范围达到54 dB,平均响应时间低于3 ns,线性相关度为0.98,灵敏度为0.025 V/(kV·m^(-1)),扩展不确定度为2.67。该传感器可以满足雷电脉冲的电磁环境测量和电力系统局放定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电场 传感器 自动增益控制 非线性补偿 标定
下载PDF
氧原子补偿缺陷对Ni_(3)S_(2)(101)晶面析氧反应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俊迪 李中林 +1 位作者 孙锦如 潘靖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2,共7页
为深入了解催化剂中晶体缺陷对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催化性能的影响,运用第一性原理研究S空位对Ni_(3)S_(2)(101)晶面的影响,并通过O原子补偿空位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计算结果表明:空位的引入有利于OER过程中含氧... 为深入了解催化剂中晶体缺陷对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催化性能的影响,运用第一性原理研究S空位对Ni_(3)S_(2)(101)晶面的影响,并通过O原子补偿空位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计算结果表明:空位的引入有利于OER过程中含氧中间体的吸附,但却严重阻碍了其解吸附,导致催化活性降低;当O原子通过替位掺杂对S空位进行补偿时,可有效改善催化剂活性位点的解吸附能力,使缺陷体系的催化活性得到大幅提高.本文所得结果为设计高效的Ni_(3)S_(2)基二维电催化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析氧反应 S空位 O原子补偿缺陷 Ni_(3)S_(2)(101)晶面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Loadings on the Performance of Ni2P/Al2O3 Catalysts for Low-Temperature Thioethering and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Diolefins in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7
作者 Xiao Han sun jinru +6 位作者 Song Guoliang Xie Xianna Ke Ming Tong Yanbing Zhao Zhiping Wang Zijian Li Jiaha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9-90,共12页
In this study,different loadings of x%Ni_(2)P/γ-Al_(2)O_(3)(x=6%,9%,12%,15%,18%)catalysts with aluminum oxide(Al_(2)O_(3))as the carrier,nickel chloride(NiCl2)as the nickel(Ni)source,and ammonium hypophosphite(NH_(4)... In this study,different loadings of x%Ni_(2)P/γ-Al_(2)O_(3)(x=6%,9%,12%,15%,18%)catalysts with aluminum oxide(Al_(2)O_(3))as the carrier,nickel chloride(NiCl2)as the nickel(Ni)source,and ammonium hypophosphite(NH_(4)H_(2)PO_(2))as the phosphorus(P)source were prepared by the equal volume impregn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oading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diolefins and thiol etherification in LPG.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BET,SEM,TEM,H_(2)-TPR,and XPS,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s was evaluated in a fixed-bed microreact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change in the loading affected the catalyst crystalline phase structure and size,specific surface area,P coverage,active phase dispersion,and catalytic activity.At 6%,9%,and 12%loadings the catalysts had an Ni phase 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Ni_(2)P phase in the nickel phosphide;at 15%loading a single Ni_(2)P phase was obtained,and at 18%loading both Ni_(2)P and Ni1_(2)P_(5) phases appeared.There was a P enrichment on the catalyst surface,and the higher the loading the more P species were enriched on the surface,but some of the P was lost during the catalyst reduction process due to the production of phosphine(PH3)gas.The 15%Ni_(2)P/γ-Al_(2)O_(3) catalyst had the largest Ni/Al ratio and the best dispersion.The Ni_(2)P active phase size was small at about 4.25 nm and Ni_(2)P was uniformly dispersed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without agglomeration.The 15%Ni_(2)P/γ-Al_(2)O_(3) catalyst ha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at a pressure of 2.0 MPa,a liquid hourly space velocity(LHSV)of 3.0 h-1,and a hydrogen to hydrocarbon ratio of 12.The 1,3-butadiene conversion was 97.45%and the methanethiol removal was 100%at a temperature of 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2)P DISPERSION low-temperature thioethering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diolefins
下载PDF
雷电流分量对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雷击损伤效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晋茹 姚学玲 +2 位作者 许雯珺 陈景亮 吴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36-3843,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时序组合方式的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s,CFRP)层合板的雷击损伤特性,通过雷击损伤区域形态观察,红外温度测试,C扫描探测等手段,对比了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CFR... 为了研究不同时序组合方式的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s,CFRP)层合板的雷击损伤特性,通过雷击损伤区域形态观察,红外温度测试,C扫描探测等手段,对比了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CFRP的雷击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研究影响CFRP雷击损伤深度和面积的因素,并探索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在CFRP层合板上的散流特性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CFRP层合板的雷击损伤类型包括纤维断裂、烧蚀,树脂热解,铺层分离等。在论文实验条件下,当雷电流A、B、C及D分量连续作用时,损伤面积达2790 mm2,损伤深度约为1.28 mm。在多重连续雷电流脉冲作用过程中,雷电损伤深度主要与上升梯度高的雷电流A及D分量产生的局部热效应、冲击力效应及介质击穿有关;而CFRP层合板雷击损伤面积与表面温度的增加主要受到作用时间长、转移电荷量大的雷电流C分量的影响。对多重连续雷电流损伤效应的研究能够加深对雷击作用过程的理解,为CFRP雷电直接效应测试标准的完善、CFRP结构的优化和设计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 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 雷电直接效应 雷击损伤 超声C扫描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在非破坏雷电流脉冲下的动态导电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晋茹 姚学玲 +2 位作者 田向渝 陈景亮 吴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在雷电流脉冲作用下的动态导通机制,建立了CFRP动态导电特性实验平台,通过研究非破坏性10/30、20/60及40/120μs的雷电流脉冲作用下CFRP层合板的动态响应,分析了铺层结构、试样夹持方式及雷电... 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在雷电流脉冲作用下的动态导通机制,建立了CFRP动态导电特性实验平台,通过研究非破坏性10/30、20/60及40/120μs的雷电流脉冲作用下CFRP层合板的动态响应,分析了铺层结构、试样夹持方式及雷电流参数对CFRP动态导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00~1 000A的雷电流作用下,受到内部铺层结构的影响,CFRP层合板厚度方向电导率(10-3 S/mm)远小于平面方向电导率(100S/mm),具有各向异性非线性电导率;CFRP层合板表现出明显的电感效应,即动态电压超前于电流,动态伏安特性曲线中上升与下降阶段不重合;施加的雷电流上升速率越低、波长越长,CFRP层合板动态电导率越大;CFRP层合板在雷电流脉冲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电感效应与碳纤维丝的电感特性密切相关。CFRP动态导电特性及导通模型的研究能够为CFRP雷电直接效应热电耦合模型的建立以及CFRP性能优化和结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 非破坏性雷电流脉冲 动态导电特性 电感特性
下载PDF
绝缘封装用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湿热老化特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亚丰 姚学玲 +2 位作者 孙晋茹 田向渝 陈景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00-3607,共8页
环氧树脂容易受到湿热环境的侵蚀而发生绝缘性能劣化,进而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明确环氧树脂材料在湿热环境下的介电性能变化趋势,该研究对环氧树脂固化试样进行湿热老化实验,探究老化温度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环氧树脂容易受到湿热环境的侵蚀而发生绝缘性能劣化,进而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明确环氧树脂材料在湿热环境下的介电性能变化趋势,该研究对环氧树脂固化试样进行湿热老化实验,探究老化温度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湿热老化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试样在湿热老化后因吸湿出现质量增加,水分子对环氧树脂基体的塑化作用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湿热老化后环氧树脂的体积电阻率下降,而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增大,低频区尤为明显。用瓦格纳热击穿理论解释了环氧树脂试样击穿现象,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增大都会导致环氧树脂的工频交流击穿强度下降。湿热老化温度升高加速了环氧树脂的吸湿进程,使其平衡状态的吸湿量增大,造成介电性能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介电性能 湿热老化 体积电阻率 交流击穿
下载PDF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雷电损伤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实验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晋茹 焦梓家 +2 位作者 朱鑫 姚学玲 陈景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72-1880,共9页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overhead ground wires,OPGWs)雷电损伤的测试评估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包含机械拉紧机构的雷击测试系统,研究OPGW在引发雷电流B分量与连续电流C分量组成的两重连续时序雷电流作用...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overhead ground wires,OPGWs)雷电损伤的测试评估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包含机械拉紧机构的雷击测试系统,研究OPGW在引发雷电流B分量与连续电流C分量组成的两重连续时序雷电流作用下的雷电损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OPGW雷击损伤形态观察及损伤产生机制分析,对OPGW雷击损伤模式开展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极材料、转移电荷量及负荷拉力对OPGW雷电损伤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发现,OPGW雷电损伤模式包括电弧扫掠损伤、熔融损伤及熔蚀损伤。钨铜电极的雷电能量注入最为集中,OPGW雷电损伤最严重;铜电极下损伤程度最轻。随着雷电转移电荷量及外施拉力的增加,OPGW断股数量与雷击损伤参数不断增加。建立的结合电弧磁流体动力学模型与OPGW有限元模型的OPGW雷电损伤仿真分析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OPGW试样的雷电熔融损伤:以钢熔点1500℃作为熔融损伤的温度判据,仿真与实验结果间的偏差≤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雷电损伤模式 电极材料 负荷拉力 有限元仿真分析
下载PDF
过电压保护间隙主动场击穿触发回路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晨光 姚学玲 +3 位作者 林海 孙晋茹 许雯珺 陈景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95-4002,共8页
为提高过电压保护间隙SPG的保护水平以及与后级过电压保护器件之间的能量配合,设计了基于场致触发的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建立了过电压保护间隙的主动触发回路的电路模型,得到了回路元件参数的数学表达式,优选了触发回路的元件参数并... 为提高过电压保护间隙SPG的保护水平以及与后级过电压保护器件之间的能量配合,设计了基于场致触发的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建立了过电压保护间隙的主动触发回路的电路模型,得到了回路元件参数的数学表达式,优选了触发回路的元件参数并进行了过电压保护间隙性能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主动场击穿触发回路有效提高了过电压保护间隙的保护水平:当放电间隙间距d在0.55-2.1mm的范围内,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冲击击穿电压Upulse与直流击穿电压UDC的压比K减小至被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压比的50%左右;在放电间隙间距d=0.95mm的条件下,随着冲击电压峰值Um从3.6kV升高至6.5kV,Upulse由3.36kV上升至4.55kV,明显低于被动型保护间隙6.41kV的冲击击穿电压值。研究结果为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性能的提升、不同特性的过电压防护间隙的精确配合、过电压防护的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触发 过电压保护间隙 压比 保护水平 能量配合 场击穿
下载PDF
雷电直接效应测试的雷电流C分量测试系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晋茹 姚学玲 +1 位作者 孟雨庭 陈景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19-3624,共6页
针对目前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雷电直接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雷电多分量高精度时序控制及连续共同作用的相关测试及控制技术难题,采用大功率整流滤波回路设计了雷电流C分量发生回路,并研究了平波电抗器及负载对C波输出波形的上升时... 针对目前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雷电直接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雷电多分量高精度时序控制及连续共同作用的相关测试及控制技术难题,采用大功率整流滤波回路设计了雷电流C分量发生回路,并研究了平波电抗器及负载对C波输出波形的上升时间、纹波系数等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平波电抗器的升高,雷电流C分量的上升时间增加,纹波系数降低。为保证雷电流C分量发生器的安全正常运行,设计并研究了由电感和非线性压敏元件组成的雷电流C分量的耦合/去耦网络(CDN),探索了不同特性的脉冲电流波注入对C分量发生器工作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选用170 m H的平波电抗器情况下,雷电流C分量发生回路的最大输出电压及电流分别为500 V及1 000 A。设计的耦合/去耦网络能够有效阻止雷电流A波、B波及D波对C波发生器中的分流和影响、破坏作用。研究发现,只有在脉冲电流波具备一定能量和持续时间前提下,才能有效引发雷电流C分量的后续注入。研究结果对航空航天器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航天器结构件的设计提供了测试和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直接效应 雷电流C分量 耦合网络 去耦网络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
下载PDF
La1-xLixMnO3钙钛矿催化剂同时消除NO和碳烟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晓刚 魏波 +7 位作者 史芸菲 孙巾茹 田雨 赵玉 迟姚玲 王虹 李翠清 宋永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3-1059,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La1-xLixMnO3(x=0,0.05,0.15,0.25)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FT-IR、XPS、H2-TPR和NO-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评价催化剂同时消除NO和碳烟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热法制备的La...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La1-xLixMnO3(x=0,0.05,0.15,0.25)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FT-IR、XPS、H2-TPR和NO-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评价催化剂同时消除NO和碳烟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热法制备的La1-xLixMnO3催化剂具有单一的钙钛矿结构,催化剂中Mn物种以Mn3+和Mn4+的形式存在。Li+部分取代LaMnO3中La3+后,La1-xLixMnO3催化剂上Mn4+数量和氧空位增加,促进更多活性氧物种和氮氧化物的吸附与活化,提高氧化还原性能,改善催化活性。Li+取代量为0.15,即La0.85Li0.15MnO3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好,Tmax和Tig分别为463℃和327℃,NO最大转化率XNOmax为42.1%,反应温度TNOmax为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钙钛矿 一氧化氮 碳烟 催化剂 化学反应 固定床
下载PDF
炭化条件对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雨 刘晓刚 +3 位作者 孙巾茹 赵玉 张伟 王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4-311,共8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慢速热解法制备生物炭,将生物炭用于柴油吸附脱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探究炭化温度(200~700℃)和炭化时间(2~8...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慢速热解法制备生物炭,将生物炭用于柴油吸附脱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探究炭化温度(200~700℃)和炭化时间(2~8 h)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时间为8 h,炭化温度为500℃,生物炭骨架结构基本完整、孔隙结构发育好、吸附性能较好,脱硫率为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炭 玉米秸秆 脱硫 炭化温度 炭化时间
下载PDF
三维网喷播植草技术在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晋儒 《山西水利》 2021年第1期37-38,共2页
三维网喷播植草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适用于各种边坡防护与绿化的生态环保技术,具有适应性强、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生态美观等特点。文章结合四川省资阳市临江镇老鹰水库水源保护工程的望水河泄水湿地防护工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三维网喷播... 三维网喷播植草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适用于各种边坡防护与绿化的生态环保技术,具有适应性强、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生态美观等特点。文章结合四川省资阳市临江镇老鹰水库水源保护工程的望水河泄水湿地防护工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三维网喷播植草技术的工程技术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可为边坡防护绿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喷播植草 边坡防护 绿化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成型条件对Co/ZSM-5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思漩 夏蕾 +6 位作者 李靖宇 刘晓刚 孙巾茹 迟姚玲 王虹 李翠清 宋永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46-1752,共7页
采用挤条成型法制备Co/ZSM-5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法(NH_3-TPD)和颗粒径向抗压碎(侧压)强度测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评价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活性,对Co/ZS... 采用挤条成型法制备Co/ZSM-5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法(NH_3-TPD)和颗粒径向抗压碎(侧压)强度测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评价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活性,对Co/ZSM-5(N-50)催化剂进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钴物种以Co3O4尖晶石氧化物形式存在于Co/ZSM-5催化剂中,胶溶剂种类显著影响催化剂抗压碎强度;黏合剂用量影响催化剂抗压碎强度、酸量、氧化还原性和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活性;以硝酸为胶溶剂,黏合剂(SB粉)用量为30%和50%制备的催化剂,抗压碎强度大,分别为208N/cm和230N/cm,催化分解N_2O温度T95分别为485℃和500℃。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尾气组成(φN_2O=11%、φO_2=16%、N_2为平衡气),反应温度446℃、空速6000h-1条件下,Co/ZSM-5(N-50)催化剂在1000h稳定性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N_2O转化率高于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成型条件 力学性能 N2O分解
下载PDF
超声检查及动态试验在颈段食管憩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李颖 燕晶晶 +3 位作者 王薇 孙金如 张彤迪 李沐涵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6期114-117,121,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及动态试验在颈段食管憩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直属机关体检中心进行体检者有12666例,回顾性选取其中通过超声检查及动态试验首次发现颈段食管憩室的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及动态试验在颈段食管憩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直属机关体检中心进行体检者有12666例,回顾性选取其中通过超声检查及动态试验首次发现颈段食管憩室的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超声检查、动态试验、随访结果。结果8例颈段食管憩室患者的病灶均位于甲状腺左叶后方;最大径4.20~22.80 mm;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前缘边界清,光滑平整;均未探及明确彩色血流信号。最大径<10.00 mm的病灶周边呈均质低回声,与食管壁回声一致,病灶中心合并强回声且形态各异;最大径≥10.00 mm的病灶以中等回声为主,低回声壁较最大径<10.00 mm的病灶薄,病灶内合并点状强回声及片状无回声区。加压后只有病灶最大者有形态变化(前后径线变小)。7例患者可清晰显示和食管回声一致的层次结构。7例明确病灶周边低回声后缘与食管相延续;6例吞咽口水试验阳性者的病灶最大径均<10.00 mm,1例饮水试验阳性者的病灶最大径为13.80 mm,1例口服造影剂试验阳性者的病灶最大径>20.00 mm。病灶最小者随访了5年,其病灶平均每年增长0.52 mm;其余5例病灶最大径<10.00 mm者随访了3~5年,病灶平均每年增长0.80~1.00 mm;病灶最大径为13.80 mm者随访了2年,病灶平均每年增长1.50 mm。结论当超声检查发现位于颈段食管走行区的病灶时,如其前缘边界清晰,后缘与食管相延续,并伴有特征性的气体样强回声,结合动态试验即可诊断为颈段食管憩室。超声检查及动态试验可以准确诊断颈段食管憩室,可作为颈段食管憩室筛查和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食管 超声检查 动态试验
下载PDF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连续雷电流分量对OPGW断股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伟 郝斯杰 +4 位作者 姚学玲 孙晋茹 黄杨 何群 王影影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4,共5页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断股严重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为了研究雷电流对OPGW断股的影响,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雷击点局部温度进行仿真,对雷电流C分量单独作用和连续雷电流A、C分量作用下的OPGW断股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断股严重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为了研究雷电流对OPGW断股的影响,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雷击点局部温度进行仿真,对雷电流C分量单独作用和连续雷电流A、C分量作用下的OPGW断股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电流C分量对OPGW的破坏性较为严重,转移电荷量是产生断股的主要原因。连续雷电流A、C分量作用产生温度与断股程度均高于C分量单独作用,雷电流A分量对断股有明显影响。仿真结果为今后OPGW的抗雷击性能与机械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W 转移电荷 断股 comsol 连续雷电流
原文传递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多重雷电流分量对OPGW断股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伟 郝斯杰 +4 位作者 姚学玲 孙晋茹 黄杨 何群 王影影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1,共6页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断股严重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为了研究雷电流对OPGW断股的影响,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雷击点局部温度进行仿真,对连续雷电流B、C分量的作用下与多重雷电流A、B、C分量的作用下进行OPGW断股特性分...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断股严重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为了研究雷电流对OPGW断股的影响,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雷击点局部温度进行仿真,对连续雷电流B、C分量的作用下与多重雷电流A、B、C分量的作用下进行OPGW断股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转移电荷量的大小是决定断股的主要原因。多重雷电流A、B、C分量作用产生温度与断股损伤程度均高于连续雷电流B、C分量的作用。先导雷电流分量越多,作用在OPGW表面遗留的载流子越多,转化的温度越高,形成的等离子通道与后续雷电流C分量形成的等离子通道更容易快速结合。先导雷电流产生的温度可弥补转移电荷量的所生成能量的温度,即雷电流A、B分量具有研究意义。仿真结果为今后OPGW的抗雷击性能与机械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W 转移电荷 断股 comsol 多重雷电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