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度肿瘤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研究进展盘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吕艺蓁 孙世权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单细胞组学技术能从单细胞分辨率解析瘤内异质性和细胞间交互,空间组学技术则从空间维度探究异质性与肿瘤微环境。因此,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针对2023年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细胞图谱、... 单细胞组学技术能从单细胞分辨率解析瘤内异质性和细胞间交互,空间组学技术则从空间维度探究异质性与肿瘤微环境。因此,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针对2023年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细胞图谱、肿瘤异质性和微环境及临床应用与药物研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盘点,并尝试分析目前仍面临的挑战,以期对本领域研究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单细胞组学技术 空间多组学技术 肿瘤异质性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智慧水务背景下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
作者 陈婧 孙士权 陈宏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8期65-67,共3页
给排水系统已经成为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智慧水务”成为城镇水务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必然的选择。新时代,新型土木水利类人才是未来企业所需要的,但是高校目前的培养机制无法满足其需求。... 给排水系统已经成为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智慧水务”成为城镇水务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必然的选择。新时代,新型土木水利类人才是未来企业所需要的,但是高校目前的培养机制无法满足其需求。文章介绍了长沙理工大学在智慧水务背景下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实现面向未来、领导未来的高层次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务 给排水 高层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对Cd(Ⅱ)的去除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关龙 彭海渊 +7 位作者 王世涛 汪国梁 陈宏 杜春艳 刘媛媛 孙士权 禹丽娥 王建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82-2892,共11页
从处理含Cd(Ⅱ)废水的人工湿地基质层中提取微生物,经过重金属浓度梯度筛选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发现筛选后的菌群对Cd(Ⅱ)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吸附能力,菌种丰度依次为Lactococcus<Stenotrophomonas<Serratia<Pseu... 从处理含Cd(Ⅱ)废水的人工湿地基质层中提取微生物,经过重金属浓度梯度筛选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发现筛选后的菌群对Cd(Ⅱ)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吸附能力,菌种丰度依次为Lactococcus<Stenotrophomonas<Serratia<Pseudomona。将筛选后的微生物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制成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在pH=4~5、吸附时间48h、吸附剂用量(湿重) 50g/L、Cd(Ⅱ)初始浓度100mg/L时,对Cd(Ⅱ)的最大去除率可达91%±2%。通过吸附平衡研究发现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Cd(Ⅱ)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34.4mg/g。BET分析结果显示,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具有介孔结构且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分析结果说明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具有丰富的重金属结合点位,—COOH、—OH、—NH和—CH基团参与了Cd(Ⅱ)的吸附过程。固定化生物吸附剂重复使用3次能保持较好的吸附效果,显示出较高的经济实用性。水环境中常见阳离子对Cd(Ⅱ)竞争吸附影响顺序依次为Na^(+)<K^(+)<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固定化 吸附剂 微生物 生物修复
下载PDF
基于GPRS技术的电力系统通信性能优化研究
4
作者 孙世权 苗为伟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20期137-139,共3页
文章针对电力系统中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通信存在的传输时延较高、丢包率较高、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不足以及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电力系统通信性能优化方法(GPRS-based Power S... 文章针对电力系统中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通信存在的传输时延较高、丢包率较高、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不足以及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电力系统通信性能优化方法(GPRS-based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Method,GPRS-PSCOM)。该方法通过GPRS网络优化、数据流管理以及错误处理与纠正技术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了电力系统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GPRS-PSCOM方法在降低传输时延、丢包率,提高吞吐量、信道利用率以及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通信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网络优化
下载PDF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匡尧 孙士全 +3 位作者 刘斯文 李华南 石玉生 骆雄飞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153-1155,共3页
《脏腑图点穴法》是近代推拿学中影响较大的按摩学专著,但因为其源于道家独特的理论观点,在穴位名称、定位和操作术式上与传统中医不尽一致,存在穴位与传统经穴同名而实异的现象,容易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偏差。“阴陵泉”的定位,是争议颇... 《脏腑图点穴法》是近代推拿学中影响较大的按摩学专著,但因为其源于道家独特的理论观点,在穴位名称、定位和操作术式上与传统中医不尽一致,存在穴位与传统经穴同名而实异的现象,容易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偏差。“阴陵泉”的定位,是争议颇多之处。目前关于“阴陵泉”的定位争议主要有3种:认为其定位与传统中医的阴陵泉穴(S P9)、曲泉穴(LR08)或血海穴(SP10)相同。考虑到该书受众较广,影响面较大,厘清“阴陵泉”之定位,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方考证“,阴陵泉”应为《脏腑图点穴法》中的特定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图点穴法 阴陵泉 定位
下载PDF
国内主要腹部推拿流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士全 李华南 +2 位作者 刘斯文 韩一豪 董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83-187,共5页
腹部推拿历史悠久,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在欣欣然间解除患者病痛,深受患者欢迎。然而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以及腹部推拿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严重的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目前腹部推拿可见于全国各处,但影响面小,且在理论、操作手法、取穴... 腹部推拿历史悠久,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在欣欣然间解除患者病痛,深受患者欢迎。然而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以及腹部推拿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严重的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目前腹部推拿可见于全国各处,但影响面小,且在理论、操作手法、取穴、操作顺序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目前国内影响力比较大的腹部推拿流派进行客观对比,分析各派优势手法、技术、理论等优劣,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腹部推拿体系,提高腹部推拿疗效,扩大腹部推拿影响范围。并为下一步继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推拿 流派 手法 对比 研究
下载PDF
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跌水装置设计与充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商光琦 余太平 +7 位作者 孙士权 梁焱 李文祺 宋欣 张伟 吴方同 万俊力 谭万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6-162,共7页
跌水曝气是降低分散式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的最佳选择之一,为优化跌水曝气充氧效率,作者设计了一套适于分散式污水工艺的跌水曝气装置,并对其进行充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跌水高度和流量范围内,装置充氧效率与跌水高度、流量成正比... 跌水曝气是降低分散式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的最佳选择之一,为优化跌水曝气充氧效率,作者设计了一套适于分散式污水工艺的跌水曝气装置,并对其进行充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跌水高度和流量范围内,装置充氧效率与跌水高度、流量成正比;装置设有跌水紊流穿孔板明显比无跌水紊流穿孔板充氧性能高,穿孔板孔径为5 mm时充氧效率最高;试验分别得到了有无跌水紊流穿孔板条件下氧的总转移系数经验公式;污水充氧性能试验表明,充氧效率与进水COD浓度成反比,随着COD浓度的升高,氧总转移修正系数α降低,且随跌水高度的增加而增高但增长率较为缓慢。跌水曝气装置可用于地形有落差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而降低机械曝气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污水处理 跌水曝气 充氧效率
下载PDF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去除水体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乐安 蒋倩 +3 位作者 孙士权 张伟 高阳 王鑫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23,共11页
抗生素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使用及其难降解性导致其富集进入水体而危害人类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水体中抗生素的去除。微生物电化学系统(BES)结合有机质生物降解和电信号刺激有效加速了废水中各类抗生素的去除。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抗生素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使用及其难降解性导致其富集进入水体而危害人类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水体中抗生素的去除。微生物电化学系统(BES)结合有机质生物降解和电信号刺激有效加速了废水中各类抗生素的去除。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BES对于各类抗生素去除的性能,阐述了BES系统在降解抗生素时,电极表面的电活性微生物组成、抗生素的微生物电化学代谢途径,总结了抗生素在BES系统中去除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各类传统废水处理技术与BES耦合技术对于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并对BES在抗生素去除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 电活性微生物 废水处理 资源回收
下载PDF
区间内低有机负荷波动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欣 孙士权 +6 位作者 商光琦 张伟 蒋昌波 周乐安 高阳 张允宝 吴方同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95-102,共8页
在低有机负荷区间(1.2~3.6 kg/(m^(3)·d))内升降有机负荷率(OLRs),探究其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及污染物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提高OLRs,可促进颗粒污泥形成系统生物量增加;AGS形成过程,TP与TN去除效果逐步提高至98.75%与9... 在低有机负荷区间(1.2~3.6 kg/(m^(3)·d))内升降有机负荷率(OLRs),探究其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及污染物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提高OLRs,可促进颗粒污泥形成系统生物量增加;AGS形成过程,TP与TN去除效果逐步提高至98.75%与91.40%,且COD与-N去除率均高于95%。连续降低OLRs时,大颗粒污泥出现裂解,TP与TN去除率降低;碎片再颗粒化时,TP去除率有上升趋势,而TN去除率随OLRs降低而降低。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OLRs波动系统培养出的优势菌为Paracoccus、Meganema,而其他类菌属相对丰度缩小,反应器内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负荷率 颗粒结构 污染物 含氮化合物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二维码与小程序的可溯源系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海雄 费娟 +3 位作者 孙石泉 黄富泽 罗洁玲 黄炫荣 《长江信息通信》 2021年第9期72-75,共4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促使溯源系统的开发日益成熟。文章基于二维码技术与小程序设计,将RFID电子标签采集到的水产品溯源信息导入后端数据库,后台将数据转换为二维码后,消费者可通过扫码实现溯源。消费者用户通过溯源小程序"首页&qu...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促使溯源系统的开发日益成熟。文章基于二维码技术与小程序设计,将RFID电子标签采集到的水产品溯源信息导入后端数据库,后台将数据转换为二维码后,消费者可通过扫码实现溯源。消费者用户通过溯源小程序"首页"界面的扫码功能扫码后,小程序将会跳转至水产品溯源信息页面,实现了水产品溯源。此外,溯源小程序兼备查看水产品介绍、购买及菜谱的功能,力求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码 小程序 MYSQL 溯源
下载PDF
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祁永刚 孙世权 刘伟伟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2期82-83,共2页
青海省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相较其他地区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全省已建立1个省级监测总站、9个州(市)级监测分站,设立32个固定监测站(点);以遥感为主的"3S"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形成了天地一体、点面结合的技术路... 青海省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相较其他地区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全省已建立1个省级监测总站、9个州(市)级监测分站,设立32个固定监测站(点);以遥感为主的"3S"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形成了天地一体、点面结合的技术路线,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监测技术体系日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用日益广泛,服务功能逐步增强。今后,要继续坚持以行业管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水土保持监测的公益职能,增强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进一步强化监测数据分析和成果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和高新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成果 监测体系 青海
下载PDF
肝静脉回流区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伏旭 唐敏 +4 位作者 孙士全 何健 周铁 仇毓东 毛谅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探讨肝静脉回流区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35~68岁。10例患者术... 目的探讨肝静脉回流区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35~68岁。10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后进行肝脏、肝脏脉管系统、肿瘤的三维重建,评估肝脏脉管系统解剖与变异、肿瘤与肝脏脉管系统的空间毗邻关系。根据患者情况施行3种手术方式:(1)肝右静脉回流区切除术。(2)肝中静脉回流区切除术。(3)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回流区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前三维重建及规划情况。(2)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前三维重建及规划情况:10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肝脏S4段3例,S4、S8段1例,S5、S6、S7段1例,S6、S7段4例,S6、S7、S8段1例;10例患者的肿瘤均邻近(距离<5 mm)肝静脉主干,其中肿瘤邻近肝右静脉6例,肿瘤邻近肝中静脉1例,肿瘤邻近肝左静脉+肝中静脉3例;肿瘤直径为7.3 cm(4.0~13.5 cm)。10例患者拟行保留肝静脉肝切除术,其剩余肝脏体积与标准肝脏体积比值(RLV/SLV)为36.2%(22.0%~46.0%),其中7例患者RLV/SLV<40.0%;拟行静脉回流区切除术,其RLV/SLV为51.9%(40.0%~61.0%)。(2)手术及术后情况: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肝静脉回流区切除术。其中6例患者肿瘤邻近肝右静脉行肝右静脉回流区切除术,1例患者肿瘤邻近肝中静脉行肝中静脉回流区切除术,3例患者肿瘤邻近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行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回流区切除术。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50 min(240~470 min),术中出血量为525 mL(200~1000 mL),手术切缘距肿瘤距离为8.3 mm(5.0~20.0 mm)。10例患者术后无出血、肝衰竭、胆瘘等并发症。10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 d(11~21 d)。(3)随访情况: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肝静脉回流区切除术治疗肝癌安全、有效。该手术方式通过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术前虚拟手术规划,对邻近或侵犯肝静脉主干的肝脏肿瘤,既能保留更多肝实质,又能获得理想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 肝静脉回流区 三维重建 肝切除术 淤血
原文传递
加气混凝土单元体外墙板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国伟 孙世权 +3 位作者 张品 卢清刚 杨云凤 郑权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为研究加气摇摆减震节点连接下混凝土单元体外墙板的抗震性能,检验不同类型板缝嵌缝材料和外墙装饰面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状况,对一榀加气混凝土单元体内嵌外墙板进行拟静力试验。单元体板缝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嵌缝材料,饰面分别采用3种... 为研究加气摇摆减震节点连接下混凝土单元体外墙板的抗震性能,检验不同类型板缝嵌缝材料和外墙装饰面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状况,对一榀加气混凝土单元体内嵌外墙板进行拟静力试验。单元体板缝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嵌缝材料,饰面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施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单元体外墙板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整体性,减小单个加气混凝土条板间的相对位移;摇摆减震节点能有效减小单元体外墙板在地震时的变形,降低围护结构受到的地震损伤;单元体外墙板和摇摆减震节点的结合,可以提高此类围护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墙体嵌缝材料和饰面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不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 单元体外墙板 抗震性能 板缝 饰面
原文传递
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肝外胆管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及病原谱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潇远 毛谅 +5 位作者 孙士全 陈大宇 周铁 凡银银 张静 仇毓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258,共6页
目的探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肝外胆管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病原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连续收治的78例行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肝外胆管切除的胆道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肝外胆管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病原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连续收治的78例行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肝外胆管切除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病原谱,并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57.7%)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男性(OR=7.765,95%CI=1.895~31.815)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红细胞计数(RBC)增加(OR=0.151,95%CI=0.038~0.592,最佳截断值3.7×10^12/L)和术后第一天总胆固醇升高(OR=0.227,95%CI=0.083~0.626,最佳截断值3.5 mmol/L)为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95%CI=0.707~0.902,P<0.05)。286份胆汁样本培养出病原体205株,依次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假单胞菌属。681份潜在感染部位的样本培养出病原体230株,依次为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念珠菌属和黄单胞菌属。61.5%的患者感染部位病原学培养结果与术前或术中胆汁培养结果一致。结论男性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RBC增加和术后第一天总胆固醇升高则是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无阳性胆汁培养结果的患者术前可考虑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生素。积极监测术前、术中和术后病原学培养,对于围术期抗生素选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肝切除 胆肠吻合 术后并发症 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组织学风险分级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晖 陈骏 +3 位作者 严笑鹏 伏旭 孙士全 仇毓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分析微血管侵犯(MVI)病理学特征与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89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资料。HCC患者分为无MVI组(n=176)、低风险MVI组(侵犯的微血管数≤5个和侵犯... 目的分析微血管侵犯(MVI)病理学特征与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89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资料。HCC患者分为无MVI组(n=176)、低风险MVI组(侵犯的微血管数≤5个和侵犯距离≤1cm,n=53)、高风险MVI组(侵犯的微血管数>5个或侵犯距离>1cm,n=60)。分析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不同MVI数量和侵犯距离患者的生存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C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侵犯微血管数≤5个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优于>5个的患者,侵犯距离≤1cm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优于>1cm的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ICG-R15(HR=1.049,95%CI:1.002~1.097)、肿瘤直径(HR=1.138,95%CI:1.043~1.241)和高风险MVI(HR=3.245,95%CI:1.946~5.413)是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HR=1.117,95%CI:1.050~1.188)和高风险MVI(HR=2.222,95%CI:1.540~3.205)是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无MVI组和低风险MVI组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优于高风险MV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MVI组复发率49.4%,低风险MVI组复发率67.9%,均低于高风险MVI组的复发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I的病理特征与HCC患者预后相关。基于病理学特征建立MVI的风险分级,有利于HCC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预后 病理分级 微血管侵犯
原文传递
术前普美显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闯 何健 +6 位作者 伏旭 孙士全 唐敏 毛谅 金杨 丁志龙 仇毓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6-904,共9页
背景与目的: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合并有MVI的HCC行解剖性肝切除或较宽切缘的肝切除可能切除更多的MVI,从而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MVI是基于术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 背景与目的: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合并有MVI的HCC行解剖性肝切除或较宽切缘的肝切除可能切除更多的MVI,从而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MVI是基于术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因此术前准确预测MVI对HCC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价值。普美显(Gd-EOB-DTPA)最大优势在于肝胆期的特异性影像表现,因此,在肝胆期行普美显增强磁共振(EOB-MRI)能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界,大大提高了对病灶的显示及诊断能力。本研究通过分析术前EOB-MRI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对HCC患者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147例术前行EOB-MRI检查并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HCC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分析预测MVI的危险因素,并检测EOB-MRI的预测效能。结果:在147例患者中,MVI阳性49例,MVI阴性9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1)、肝胆期非结节型肿瘤(P<0.001)、动脉期瘤周强化(P=0.016)、动脉期瘤周高信号环(P=0.014)、肝胆期肿瘤混杂信号(P=0.001)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P<0.001)是MVI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胆期非结节型肿瘤(OR=5.075,95%CI=1.587~16.223,P=0.006)、肝胆期肿瘤混杂信号(OR=2.750,95%CI=1.102~6.866,P=0.030)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OR=7.130,95%CI=2.679~18.977,P<0.001)是MVI的独立预测因素。3种EOB-MRI影像学特征(肿瘤大体分型、肝胆期肿瘤混杂信号、肝胆期瘤周低信号)预测MVI的敏感度分别为89.8%,57.1%和61.2%;特异度分别为51.0%,72.4%和89.8%。当3种EOBMRI影像学特征同时具备时,其特异度高达98.0%。结论:肝胆期非结节型肿瘤、肿瘤混杂信号和瘤周低信号是预测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同时具备3种EOB-MRI影像学特征时,预测MVI具有较高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造影剂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两种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在加速康复模式下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鹏 毛谅 +7 位作者 卞晓洁 周铁 凡银银 张静 孙士全 严笑鹏 伏旭 仇毓东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两种营养评估方法在肝癌肝切除加速康复模式中的应用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肝癌手术切除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两种营养评估方法在肝癌肝切除加速康复模式中的应用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肝癌手术切除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15例;年龄35~74岁,中位年龄60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分别依据NRS2002、PG-SGA评分将患者分别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和正常营养组。两组营养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术前平均握力(29±8)kg,明显低于正常营养组的(34±7)kg(t=-2.364,P<0.05)。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组术后总体并发症为73%(11/15),肺部感染发生率27%(4/15),明显高于正常营养组的43%(32/75)、4%(3/75)(χ^2=4.712,8.954;P<0.05)。PG-SGA营养不良风险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3/20),明显高于正常营养组6%(4/70)(χ^2=0.041,P<0.05)。结论在肝癌肝切除加速康复模式下,与PG-SGA评分相比,术前NRS2002评分能更准确反映术前患者营养状况,更有效预测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况 肝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医护
原文传递
‘龙麦35’与寒地多年生麦草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雅欣 王雪莹 +7 位作者 蒋勃 孙世权 刘檠 宋维富 杨雪峰 宋庆杰 张延明 李新玲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4-1961,共8页
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手段,对‘龙麦35’与6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杂交后代F1进行选育和分析。结果表明,寒地多年生麦草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一致,具有出色的抗寒性;寒地多年... 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手段,对‘龙麦35’与6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杂交后代F1进行选育和分析。结果表明,寒地多年生麦草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一致,具有出色的抗寒性;寒地多年生麦草1-1-4和7-31花期同‘龙麦35’同步,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杂种F1为两亲中间型,植株成活率低,减数分裂时期寒地多年生麦草的染色体可同‘龙麦35’染色体发生配对,但染色体组配对不完全,单价体数量多于二价体,导致植株不育。F_(1)植株虽不具有抗寒性,但具有割后再生性。8个F_(1)株系,仅株系F_(1)18731结实,GISH检测结果表明,F_(2)18731染色体组带有27条‘龙麦35’染色体,14条麦草染色体和1条小麦-麦草易位染色体,染色体数为42条。本研究可为寒地多年生麦草染色体组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多年生麦草 杂交 分子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信号分子在生物脱氮中的作用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婧 宋炳皞 +5 位作者 储琨 曾嘉 卿荣全 陈宏 孙士权 吴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49-2264,共16页
生物脱氮是由微生物主导的地球氮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等过程。在微生物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一系列作用转化为氮气,这种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 生物脱氮是由微生物主导的地球氮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等过程。在微生物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一系列作用转化为氮气,这种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处理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以信号分子为媒介通过改变菌群密度和周围环境变化来调节微生物的各种行为。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调控QS信号分子在生物脱氮中具有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各种信号分子类型,从基因组学、实际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各类信号分子以及检测方法,同时针对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AHLs)类信号分子在生物脱氮中的作用进行详细介绍。然而不足之处在于信号分子研究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仅仅研究了单一信号分子对生物脱氮的影响。未来可将信号分子应用于实际污水,研究多种信号分子共同作用以及多种微生物之间的QS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生物脱氮 调控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treat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oce-dure abdominal tuin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被引量:3
20
作者 Li Huanan Wang Jingui +7 位作者 Zhang Wei Zhao Na Hai Xinhua sun shiquan sun Qing Han Yihao Zhang Runchen Ma F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819-826,共8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ocedure abdominal Tuina(AT) o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METHODS: This randomized, single assessor-blinded clinical trial was carried out from May 20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ocedure abdominal Tuina(AT) o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METHODS: This randomized, single assessor-blinded clinical trial was carried out from May 2014 to April 2015. Eighty participants in the trial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The experimental group(40 cases) was treated by AT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by acupuncture. Each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once a day, 5 d for one course, at an interval of 2 d between each course. The whole treatment course lasted for 4 weeks. To ascertain the effect of AT and acupuncture, Fatigue Scale-14(FS-14),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 scores were u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3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4 weeks, 77 patients(39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leted the trial. The FS-14,SAS and HAMD scores decreased(P < 0.05)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The FS-14 and HAMD(P < 0.05)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n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In the final follow-up, CFS in two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re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urred,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scores for the FS-14, SAS and HAM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 0.05).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and few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 AT elicited a more efficacious effect than acupuncture alone on C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i Na Acupuncture Fatigue syndrome chron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atiguescale-14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HAMILTON ratingscale for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