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志伟 宋朋飞 +8 位作者 朱清广 孔令军 房敏 孙武权 徐善达 郭光昕 吕智桢 周鑫 张帅攀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3-1087,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最难治疗的慢性疼痛。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制备出多种动物模型。总结和讨论中枢疼痛、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病变致周围神经痛等目前常用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最难治疗的慢性疼痛。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制备出多种动物模型。总结和讨论中枢疼痛、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病变致周围神经痛等目前常用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及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综述
下载PDF
颈椎特异性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武权 房敏 +8 位作者 周楠 沈国权 詹红生 钟力炜 王勇 龚利 朱清广 李建华 文世梅 《中医正骨》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特异性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价值。方法:从4家医院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期为3组,每组40例。宣教组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纠正以往各种可能诱发颈椎病的不良习惯,长杠杆手法组按照《推拿学...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特异性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价值。方法:从4家医院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期为3组,每组40例。宣教组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纠正以往各种可能诱发颈椎病的不良习惯,长杠杆手法组按照《推拿学》中颈椎病推拿手法操作规范进行手法治疗,短杠杆手法组采用颈椎特异性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4周,然后分别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根据患者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和治疗费用计算疗效费用比。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80±4.31)%,(39.90±4.31)%,(39.45±4.53)%,F=0.122,P=0.885]。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N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40±5.62)%,(11.45±6.49)%,(7.75±4.94)%,F=216.088,P=0.000];短杠杆手法组的NDI低于宣教组和长杠杆手法组(P=0.000,P=0.013),长杠杆手法组的NDI低于宣教组(P=0.000)。3组患者治疗前后NDI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4.18)%,(28.45±4.16)%,(31.70±3.09)%,F=470.802,P=0.000];短杠杆手法组治疗前后NDI差值大于宣教组和长杠杆手法组(P=0.000,P=0.001),长杠杆手法组治疗前后NDI差值大于宣教组(P=0.000)。治疗前3组患者的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33±7.07)%,(57.50±8.32)%,(58.10±6.41)%,F=0.124,P=0.884]。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47±5.95)%,(88.28±6.19)%,(91.03±8.90)%,F=142.267,P=0.000];短杠杆手法组和长杠杆手法组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成绩评分均高于宣教组(P=0.000,P=0.000);短杠杆手法组和长杠杆手法组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3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成绩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7.79)%,(30.78±8.98)%,(32.93±8.18)%,F=99.672,P=0.000];短杠杆手法组和长杠杆手法组治疗前后治疗成绩评分差值均大于宣教组(P=0.000,P=0.000);短杠杆手法组和长杠杆手法组治疗前后治疗成绩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治疗前3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09±7.84)分,(98.02±10.94)分,(99.48±11.78)分,F=0.253,P=0.777]。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76±6.21)分,(113.30±8.75)分,(118.14±8.26)分,F=21.367,P=0.000];短杠杆手法组治疗结束后的SF-36评分高于宣教组和长杠杆手法组(P=0.000,P=0.018),长杠杆手法组治疗结束后的SF-36评分高于宣教组(P=0.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5.69)分,(15.28±7.46)分,(18.66±7.19)分,F=22.151,P=0.000];短杠杆手法组和长杠杆手法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差值均大于宣教组(P=0.000,P=0.000);短杠杆手法组和长杠杆手法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短杠杆手法组的疗效费用比高于长杠杆手法组[(37.86±7.99)%,(33.21±8.63)%,t=-2.331,P=0.035]。结论:颈椎特异性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宣教和长杠杆手法,疗效费用比优于长杠杆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手法 整骨 特异性微调手法 临床试验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从中医推拿角度探析筋骨理论发展脉络及典型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孔令军 郭光昕 +7 位作者 朱清广 徐善达 周鑫 宋朋飞 吴志伟 吕智桢 孙武权 房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2期5-8,共4页
筋骨理论源于《内经》,并贯穿中医推拿学科发展过程之中。"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学关于脊柱伤病的主要病理认识及理论核心,现代研究为中医学筋骨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部分证据。筋骨理论有效指导了脊柱关节等伤病的中医推拿临床... 筋骨理论源于《内经》,并贯穿中医推拿学科发展过程之中。"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学关于脊柱伤病的主要病理认识及理论核心,现代研究为中医学筋骨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部分证据。筋骨理论有效指导了脊柱关节等伤病的中医推拿临床,同时筋骨评估作为中医推拿触诊检查的主要内容,不仅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指导选择推拿手法和治疗部位的核心环节。进一步梳理筋骨理论的发展脉络,探析筋骨评估的理论依据,可为中医推拿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筋骨理论 发展脉络 筋骨评估
下载PDF
[扌衮]法结合坐位调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邵盛 龚利 +7 位作者 孙武权 朱清广 孔令军 李建华 储宇舟 付阳阳 何鹏飞 房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4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扌衮]法结合坐位调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就诊的6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扌衮]法治疗... 目的观察[扌衮]法结合坐位调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就诊的6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扌衮]法治疗,治疗组在[扌衮]法基础上结合坐位调膝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和三维步态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两组患者的WOMAC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积分和总分均低于治疗前,步长、步幅、步速均增加,双侧支撑相均延长,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WOMAC疼痛、日常活动积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步长、步幅、步速和双侧支撑相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扌衮]法结合坐位调膝法可以减轻KOA患者疼痛、僵硬等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推拿 步态 [扌衮]法 坐位调膝法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推广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严振 孙武权 +6 位作者 沈国权 朱清广 房敏 纪清 盛锋 朱烱伟 罗永宝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11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医院不同医生使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0家不同类型医院推拿科挑选20名医生进行脊柱微调手法培训,考核合格后用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每周3次,共4周,共收集了273例病例,然后分析...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医院不同医生使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0家不同类型医院推拿科挑选20名医生进行脊柱微调手法培训,考核合格后用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每周3次,共4周,共收集了273例病例,然后分析不同医院医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组间VAS、NDI、SF-36的差异。结果各医院患者治疗前比较,三个观察指标VAS、NDI、SF-36等评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三个指标VAS、NDI、SF-36等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岳阳医院(A组)与4家三、二级中医院(B组)、5家社区医院(C组)治疗后相比,VAS、NDI、SF-36等评分差异及各组之间临床疗效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手法简便快捷,操作流程标准规范,经过培训,手法操作者的临床使用具有同质性,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柱微调 手法 推广
下载PDF
基于AnyBody仿真技术探讨[扌衮]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邵盛 龚利 +5 位作者 孙武权 朱清广 孔令军 李建华 储宇舟 房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6期23-26,共4页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接受[扌衮]法治疗前后下肢主要肌群肌肉力的变化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就诊的15例KOA患者,对其进行[扌衮]法治疗。采用AnyBody仿真技术对下肢主要...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接受[扌衮]法治疗前后下肢主要肌群肌肉力的变化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就诊的15例KOA患者,对其进行[扌衮]法治疗。采用AnyBody仿真技术对下肢主要肌群肌肉力进行分析,比较肌肉失衡程度的变化。结果经过[扌衮]法治疗后,15例KOA患者都取得治疗效果,下肢前、后侧与外侧肌群肌肉失衡程度有减小趋势,其中股直肌、股二头肌长头、腓骨长肌肌肉失衡程度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侧肌群治疗后肌肉失衡程度有增大趋势,其中缝匠肌肌肉失衡程度高于治疗前,但大收肌肌内失衡程度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扌衮]法治疗可以改善KOA患者下肢肌群失衡状态,其起效机制可能与提高KOA患者下肢的肌肉力,尤其是下肢前后侧肌群的肌肉力从而恢复屈伸肌群协调性有关,提示推拿治疗KOA除了纠正骨性结构紊乱外,还应该恢复下肢的肌肉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计算机仿真 膝骨关节炎 [扌衮]法
下载PDF
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生物力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华 艾健 +3 位作者 朱清广 房敏 孙武权 龚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蠕变率、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手法组。手法组:于膝关节周围肌群行按揉法,力量0.5 kg、频率120次/min、时间8 min/次。3次/...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蠕变率、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手法组。手法组:于膝关节周围肌群行按揉法,力量0.5 kg、频率120次/min、时间8 min/次。3次/周,共实施4周;空白组、模型组不予处理。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取与膝关节及髂骨相连的股直肌试件,进行生物力学相关数据测试。结果股直肌蠕变率指标中,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1);股直肌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指标中,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5);股直肌最大应力指标中,模型组低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5),弹性模量指标中,模型组低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1)。结论手法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生物力学性能,有助于恢复膝关节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手法 股直肌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严振 孙武权 +4 位作者 朱清广 沈国权 纪清 盛锋 房敏 《四川中医》 2021年第8期198-200,共3页
目的:评价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从4家综合性医院推拿科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30例)。试验组采用脊柱微调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4周,然后评价两... 目的:评价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从4家综合性医院推拿科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30例)。试验组采用脊柱微调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4周,然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ODI、SF-36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4.66%,显效率为87.78%;对照组有效率90.76%,显效率73.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DI比较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3)。在SF-36比较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改善患者躯体功能(P=0.001)、躯体疼痛(P=0.000)、总体健康感(P=0.013)和社会功能(P=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显效率优于传统推拿手法,能更有效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 脊柱微调 手法
下载PDF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冯燕华 黄菊 +2 位作者 刘金岚 孙武权 张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6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乳食积滞型便秘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敷...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乳食积滞型便秘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敷脐和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对两组进行随访,记录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主证、兼证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敷脐配合推拿治疗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敷脐 推拿 乳食积滞型便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永宝 刘伙生 +6 位作者 赵海龙 宣守松 杨一帆 孙吉雅 陈丽艳 孙武权 张静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237-1242,共6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气虚质CF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气虚质CF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中医体质量表(CCMQ)、疲劳问卷-14(SF-14)、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其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虚质转化分、疲劳总分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6%,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症状,并能有效地改善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认知行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易筋消疲功 气虚质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昊 孙武权 +4 位作者 沈国权 房敏 李妍婷 叶磊 严振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评价和筛选脊柱微调手法关键参数,为制定《脊柱微调手法操作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18位专家进行问卷征询。结果:筛选获得核心关注问题,并经德尔菲专家咨询获得重要性较高的16个问题条目,占总条目的64%;两轮问卷... 目的:评价和筛选脊柱微调手法关键参数,为制定《脊柱微调手法操作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18位专家进行问卷征询。结果:筛选获得核心关注问题,并经德尔菲专家咨询获得重要性较高的16个问题条目,占总条目的64%;两轮问卷专家积极系数100%,专家权威度分别为0.741、0.833,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446、0.847。结论:本次研究中,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得出建议的可信度和协调程度较好。专家对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手法适应证的认定、手法操作特征认定、手法处方的认定较为关注,其与传统推拿相比,在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具有优势。此项研究为进一步明确脊柱微调手法的实施细则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手法规范化 颈椎病 关键参数 德尔菲法
下载PDF
中医传统功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7
12
作者 郭光昕 曹奔 +9 位作者 朱清广 张帅攀 周鑫 吕智桢 吴志伟 徐善达 孔令军 孙武权 程艳彬 房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5期28-31,共4页
通过梳理中医传统功法在调节机体免疫、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纠正不良情绪、促进肺功能康复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认为应将中医传统功法尽早地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临床工作中,以充分发挥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特色... 通过梳理中医传统功法在调节机体免疫、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纠正不良情绪、促进肺功能康复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认为应将中医传统功法尽早地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临床工作中,以充分发挥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特色与优势,进而为中西医结合防控疫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非药物疗法 功法 心肺功能 免疫 肺功能康复 辅助治疗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立时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鑫 朱清广 +7 位作者 孔令军 宋朋飞 吴志伟 张帅攀 曹奔 孙武权 程艳彬 房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3-719,共7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在坐-立-坐任务中腰部和臀部的运动学与关节协调性变化。方法应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20例健康对照与20例LDH受试者的运动学数据,通过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在坐-立-坐任务中腰部和臀部的运动学与关节协调性变化。方法应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20例健康对照与20例LDH受试者的运动学数据,通过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比较两组在坐立任务中腰椎与髋关节的运动模式差异。结果在坐立任务中,LDH受试者腰椎屈伸活动度与髋关节外展角度明显受限,髋关节屈曲角度增加;SPM分析显示,两组在从坐到立的起始阶段(10%~13%),腰椎屈曲角度存在统计学差异,LDH受试者屈曲角度明显减少,而2%~14%阶段LDH受试者髋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在从立到坐阶段(65%~68%),LDH受试者则表现为髋关节外展角度增加。结论LDH受试者在坐立过程中腰椎屈曲及髋关节外展功能受限,需代偿以髋关节屈曲活动增加来完成功能任务。在临床评估中,应重点关注脊柱与臀部的运动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 髋关节 统计参数映射 运动学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儿推拿干预专家共识(第一版)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艳国 孙武权 +1 位作者 詹强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114-1118,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卫生健康认证委员会(HQCC)中国小儿推拿标准化建设与认证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共同制定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儿推拿干预专家共识(第一版)》,为小儿推拿干预全国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针对目前国内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卫生健康认证委员会(HQCC)中国小儿推拿标准化建设与认证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共同制定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儿推拿干预专家共识(第一版)》,为小儿推拿干预全国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康复提供专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推拿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中医推拿当代发展的思考——基于丁氏推拿前辈传承创新事迹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奔 郭光昕 +2 位作者 孔令军 孙武权 房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4,共4页
以丁氏推拿传承人重要代表丁季峰、朱春霆、严隽陶、房敏等为例,概述其传承创新事迹;并阐述对发展当代推拿事业之思考:以传承经典为根基,以立足现实为导向,以守正创新为方法,以学科交叉为手段。
关键词 丁氏推拿 非药物疗法 中医流派 传承创新 当代发展
下载PDF
不同时长法对腰肌劳损患者腰背部肌电信号的影响
16
作者 董文阳 孙武权 +4 位作者 朱清广 张帅攀 单一鸣 刘元红 陈金田 《中医正骨》 2023年第6期49-52,5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法对腰肌劳损患者腰背部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75例符合要求的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于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两侧竖脊肌和腰方肌)行■法治疗,■法时长分别为5 min(短时间组)、10 min(...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法对腰肌劳损患者腰背部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75例符合要求的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于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两侧竖脊肌和腰方肌)行■法治疗,■法时长分别为5 min(短时间组)、10 min(中等时间组)、15 min(长时间组)。■法的前摆垂向力为50~70 N、回摆垂向力为20~40 N,■法频率为138次·min^(-1)。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仪采集两侧竖脊肌和腰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比较3组患者的两侧竖脊肌和腰方肌表面肌电信号频率。结果:3组患者均有4例退出,其中短时间组4例均为不愿继续参加试验,中等时间组1例为不按要求治疗、3例为不愿继续参加试验,长时间组2例为不按要求治疗、2例为不愿继续参加试验。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3组患者左侧竖脊肌、右侧竖脊肌、左侧腰方肌、右侧腰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频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H=2.611,P=0.271;H=3.417,P=0.181;H=1.934,P=0.380;H=2.440,P=0.295;末次治疗后:H=5.805,P=0.055;H=3.159,P=0.206;H=3.530,P=0.171;H=2.511,P=0.285];3组患者左侧竖脊肌、右侧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频率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侧竖脊肌:Z=0.243,P=0.808;Z=-1.234,P=0.217;Z=-0.295,P=0.768;右侧竖脊肌:Z=0.678,P=0.498;Z=1.443,P=0.149;Z=-0.280,P=0.779);短时间组和长时间组患者左侧腰方肌、右侧腰方肌表面肌电信号频率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腰方肌:Z=0.000,P=1.000;Z=-0.653,P=0.513;右侧腰方肌:Z=0.608,P=0.543;Z=-0.591,P=0.555),中等时间组患者末次治疗后左侧腰方肌、右侧腰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频率较治疗前增高[左侧腰方肌:(77.2,23.6)Hz,(86.7,31.1)Hz,Z=-2.240,P=0.025;右侧腰方肌:(81.3,29.9)Hz,(81.3,32.5)Hz,Z=-2.833,P=0.005]。结论:在前摆垂向力为50~70 N、回摆垂向力为20~40 N、频率为138次·min^(-1)的条件下,■法改善腰肌劳损患者局部肌肉疲劳的最佳时长为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 扭伤和劳损 滚法推拿疗法 肌电描记术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中医推拿揉法核心要素的生物力学特征
17
作者 石梦妮 孙武权 +3 位作者 吴志伟 周鑫 房敏 朱清广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推拿揉法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核心要素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分别选取推拿初学者与熟练者纳入初学组及熟练组,每组10人,采用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收集拇指揉法及掌根揉法各3 min力学参数,分析最大压力、峰值压强、压... 目的:研究中医推拿揉法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核心要素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分别选取推拿初学者与熟练者纳入初学组及熟练组,每组10人,采用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收集拇指揉法及掌根揉法各3 min力学参数,分析最大压力、峰值压强、压力时间积分(FTI)、压强时间积分(PTI)等10项参数。结果:熟练组拇指揉法和掌根揉法波峰差值均显著低于初学组(P<0.01,P<0.05),拇指揉法除波峰差值外的所有力学参数均显著高于初学组(P<0.05,P<0.01),掌根揉法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压力极差、PTI、FTI、频率均显著高于初学组(P<0.05,P<0.01)。结论:熟练组揉法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均大;压力波峰差值小、波形均匀,力量输出稳定、动作变形幅度小;FTI、PTI均大,力的累计效应大体现了中医推拿揉法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核心要素的生物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揉法 核心要素 生物力学 压力 压强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rolling manipulation with different durations on erector spinae muscle tonus and low back pai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muscle strain
18
作者 DONG Wenyang sun wuquan +4 位作者 ZHU Qingguang ZHANG Shuaipan SHAN Yiming LIU Yuanhong CHEN Jinti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97-502,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rolling manipulation with different durations on erector spinae muscle tonus and low back pai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muscle strain and to explore the best duration for rolling man...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rolling manipulation with different durations on erector spinae muscle tonus and low back pai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muscle strain and to explore the best duration for rolling manipulation in treating lumbar muscle strain.Methods:A total of 75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ized into a 5-minute rolling manipulation group,a 10-minute rolling manipulation group,and a 15-minute rolling manipulation group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All three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rolling manipulation,while the treatment time was 5 min,10 min,and 15 min,respectively.Th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3 times a week for 2 consecutive weeks.The muscle tonus of bilateral erector spinae and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 for low back pain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 total of 63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y.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he last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muscle tonus of the left erector spinae and right erector spinae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After the last treatment,bilateral erector spinae muscle tonus dropped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in all three groups(P<0.01).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he last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ng the low back pain VAS score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After the last treatment,the VAS score for low back pain in all three groups decreased(P<0.01).Conclusion: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forward swing force is 50-70 N,the backward swing force is 20-40 N,and the frequency is 138 times/min,the 5-minute rolling manipul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uscle tonus of erector spinae and relieve low back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INA MASSAGE Rolling Manipulation Muscle Tonus Low Back Pain Sprains and Strains Pain Measurement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原文传递
中医骨伤科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传承模式初探 被引量:24
19
作者 朱立国 韩涛 +9 位作者 于杰 陈明 王尚全 冯敏山 魏戌 赵国东 王平 张君涛 孙武权 周楠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7-931,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传承模式效果的比较筛选中医骨伤科手法传承模式。方法 27名手法传承人随机分为视频教学、师承和仪器培训组各9名,每组传承人接受相应传承模式学习颈椎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2周后分别进行仪器和专家考核,其中仪器考核指标... 目的通过对不同传承模式效果的比较筛选中医骨伤科手法传承模式。方法 27名手法传承人随机分为视频教学、师承和仪器培训组各9名,每组传承人接受相应传承模式学习颈椎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2周后分别进行仪器和专家考核,其中仪器考核指标包括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俯仰幅度合格次数及合格率,专家考核指标包括颈椎定位、颈椎固定、预牵引、提扳力度、提扳方向、提扳技巧合格次数及合格率。结果仪器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22%、67.84%、69.91%,专家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和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11%、66.96%和83.80%。全部考核后总合格次数分别为视频教学组(5.89±2.54)次,师承组(4.44±2.18)次,仪器培训组(3.11±1.69)次。各组合格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培训组合格次数明显少于视频教学组(P<0.05),视频教学组与师承组、师承组与仪器培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培训传承模式在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手法考核时合格率较高,其传承效果优于视频教学和师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中医骨伤科手法 手法传承人 传承模式
原文传递
推拿治疗儿童急性腹泻循证临床指南 被引量:12
20
作者 葛龙 曹晓 +22 位作者 张迁 王琪 杨秋玉 谢倩文 后亮瑛 周奇 郭新峰 蔡坚雄 刘少南 杨丽虹 杨克虎 陈耀龙 李华南 葛湄菲 许丽 邱丽漪 万力生 孙武权 王宇峰 林秀华 王立新 吴大嵘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5-753,共9页
儿童急性腹泻是儿童的急性高发病。推拿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实践中,但暂无推拿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指南。本指南严格按照循证医学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要求制订。其中系统评价制作方法参照Cochrane... 儿童急性腹泻是儿童的急性高发病。推拿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实践中,但暂无推拿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指南。本指南严格按照循证医学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要求制订。其中系统评价制作方法参照Cochrane协作网要求,证据评价和推荐意见分级使用GRADE方法,并参照RIGHT报告规范进行撰写。本指南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共识进行临床问题遴选,最终确定了7个临床问题(2个前景性问题和5个背景性问题)。基于系统评价结果,综合考虑证据利弊、证据质量、患者偏好和其他资源,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共识形成推荐意见: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建议使用推拿治疗儿童急性腹泻(弱推荐,低质量证据)。本指南可供中医儿科、小儿推拿科的医生和护士、中医推拿相关从业人员使用,西医相关人员也可作参考,亦适用于全部开展推拿治疗的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儿童 急性腹泻 指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