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改良剂对黑土区大豆连作土壤养分平衡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孙义卓 蔡姗姗 +7 位作者 陈雪丽 王伟 郭伟 高中超 刘媛媛 刘慧莹 孙海燕 孙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为明确不同碱性土壤改良剂对黑土区大豆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于2023年设置6种不同施肥处理,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磷肥减量+钙镁磷肥改良剂(CPK)、常规施肥+生物炭(CBK)、常规施肥+生石灰(CNK)及常规施肥+腐植酸肥料(CHK),测定土... 为明确不同碱性土壤改良剂对黑土区大豆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于2023年设置6种不同施肥处理,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磷肥减量+钙镁磷肥改良剂(CPK)、常规施肥+生物炭(CBK)、常规施肥+生石灰(CNK)及常规施肥+腐植酸肥料(CHK),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CF处理相比,施用改良剂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3.9%~6.9%,全氮含量增加17.0%~41.0%,速效钾含量增加13.9%~21.8%;大豆产量提升9.8%~32.1%,其中CBK处理下大豆产量提升幅度最大。改良后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与改良前相同,但细菌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升高;与CK和CF处理相比,除CNK处理外的其他改良剂处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提高10.6%~16.6%。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指数多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则与Alpha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磷含量与Simpson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施用改良剂能优化大豆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环境,同时提高大豆产量,常规施肥配施生物炭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连作大豆 土壤酸化 土壤养分 细菌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消减大豆连作障碍的养分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义卓 蔡姗姗 +3 位作者 王伟 郭伟 孙磊 孙海燕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4,共8页
为明确不同养分调控技术对大豆连作障碍消减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与危害。从提高肥料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3个方面分别综述了针对大豆连作障碍中不同危害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施肥方式、... 为明确不同养分调控技术对大豆连作障碍消减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与危害。从提高肥料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3个方面分别综述了针对大豆连作障碍中不同危害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施肥方式、时间、数量等方式解决大豆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养分偏耗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问题;通过使用不同改良剂针对性地解决土壤酸化、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的问题;在大豆连作土壤中接入有益微生物,从而降低有害微生物及病原菌的活性,最终达到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效果。最后总结得出,消减大豆连作障碍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养分调控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养分调控技术的优化改良提出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障碍 土壤质量退化 养分调控技术
下载PDF
液浮粉末床激光增材制造过程温度研究
3
作者 孙一卓 张磊 +1 位作者 林峰 梁啸宇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
在激光粉末床增材制造技术中,由于激光的高功率密度和粉末床的低导热性,生产的成形件内存在由快速交变的温度梯度导致的残余应力。使用液浮技术,即用熔融的金属锡代替下层粉末,可实现降低成形件应力和细化晶粒的效果。在考虑温度相关物... 在激光粉末床增材制造技术中,由于激光的高功率密度和粉末床的低导热性,生产的成形件内存在由快速交变的温度梯度导致的残余应力。使用液浮技术,即用熔融的金属锡代替下层粉末,可实现降低成形件应力和细化晶粒的效果。在考虑温度相关物性参数,对熔池进行简化的条件下,对有液浮情况建立瞬态介观模型,与粉末床情况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液浮情况下降低温度梯度,可使冷却速度加快约10%。在液浮成形件组织中发现平均尺寸5μm的晶粒,明显小于传统LPBF技术获得组织,验证了冷却速度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浮粉末床 温度梯度 冷却速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物联网在智慧医院中的应用与规划
4
作者 孙一卓 李烨 《邮电设计技术》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医院物联网应用要求,提出一个符合智慧医院建设要求的物联网规划方法和技术架构,并提出了未来医院物联网的规划建议。
关键词 智慧医院 物联网 网络规划
下载PDF
水处理膜的耐腐蚀性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一卓 李振宇 +1 位作者 周晓吉 白仁碧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4,共9页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工业水处理膜的耐腐蚀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述了各类膜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并介绍了当前膜的耐腐蚀改性方法及优缺点、应用效果,分析了改性后膜的性能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应用于极端条件下...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工业水处理膜的耐腐蚀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述了各类膜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并介绍了当前膜的耐腐蚀改性方法及优缺点、应用效果,分析了改性后膜的性能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应用于极端条件下水处理膜的研究现状就未来新型耐腐蚀性膜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膜 耐腐蚀性 改性方法
下载PDF
外源白藜芦醇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海燕 孔德庸 +3 位作者 周娈 孙义卓 杜丹凤 郭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9-15,共7页
松嫩平原西部的季节性干旱是导致该地区玉米幼苗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该地区提高玉米抗旱能力的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白藜芦醇作为天然多酚类物质,被用于调控渗透胁迫下植物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20%(W... 松嫩平原西部的季节性干旱是导致该地区玉米幼苗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该地区提高玉米抗旱能力的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白藜芦醇作为天然多酚类物质,被用于调控渗透胁迫下植物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20%(W/V)的PEG-6000模拟渗透胁迫,在玉米三叶期叶面喷施0.1、0.2、0.4、0.8 mmol·L^(-1)的白藜芦醇,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对比研究了48 h和72 h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碳氮代谢和鲜重的变化,以明确外源白藜芦醇调控玉米幼苗渗透胁迫的生理机制及叶面喷施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白藜芦醇增加了玉米幼苗叶片和根系超氧自由基的含量,减少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叶片和根系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尤其是0.2 mmol·L^(-1)处理的效果更显著。白藜芦醇处理提高了48 h胁迫下玉米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在0.2 mmol·L^(-1)处理,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35.7%和67.7%;白藜芦醇处理提高了72 h胁迫下根系活力,增加了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0.2 mmol·L^(-1)处理,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75.1%和14.0%。48 h和72 h胁迫处理下植株鲜重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30.5%和16.5%。综合分析,叶面喷施0.2 mmol·L^(-1)的白藜芦醇是较为适宜的处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渗透胁迫 抗氧化系统 白藜芦醇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功能化改性PVDF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晓吉 孙一卓 +2 位作者 刘天澍 程莹 白仁碧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2,共9页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用羧酸甜菜碱丙烯酸甲酯(CBMA)和苯乙烯(St)制备了一种含有两性离子的聚合物P(St_(x)-co-CBMA_(y)),并将其作为添加剂,采用非溶液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并对膜性能进行测试研究.通过ATR-FTIR...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用羧酸甜菜碱丙烯酸甲酯(CBMA)和苯乙烯(St)制备了一种含有两性离子的聚合物P(St_(x)-co-CBMA_(y)),并将其作为添加剂,采用非溶液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并对膜性能进行测试研究.通过ATR-FTIR及XPS分析可知,改性膜表面出现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富集.两性离子的加入对膜的微观结构有明显影响,改性膜的孔隙率及膜厚明显增加.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加入改变了膜表面电荷分布,膜的等电点升高,对膜的抗污染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改性膜在静态吸附条件下(pH=5.3)对1.0 g/L牛血清蛋白(BSA)和溶菌酶(LYZ)的吸附量明显降低,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能.用改性膜对BSA和海藻酸钠(SA)进行动态过滤,结果表明,改性膜M-P1对BSA及SA的污染大部分为可逆污染,膜具有较高的通量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改性PVDF膜 抗污染性
下载PDF
High-efficiency Extraction of Bitumen from Oil Sands Using Mixture of Ionic Liquid [Emim][BF_(4)] and Dichloromethane 被引量:2
8
作者 sun Yinlu sun yizhuo +2 位作者 Jia Yushan Yuan Wei Song Ximi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An ionic liquid(IL),1-ethyl-3-methyl 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Emim][BF_(4)]),was used to enhance bitumen recovery from oil sands by dichloromethane solvent extraction.A multiphase system could be formed by simpl... An ionic liquid(IL),1-ethyl-3-methyl 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Emim][BF_(4)]),was used to enhance bitumen recovery from oil sands by dichloromethane solvent extraction.A multiphase system could be formed by simply mixing the components at ambient temperature,consisting of sands and clays,mixtures of ionic liquid and dichloromethane,and concentrated bitumen layer.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Emim][BF_(4)]increased the bitumen recovery up to 92%.Much less clay fines were found in the recovered bitumen than those formed by using dichloromethane solvent extraction alone,and the dichloromethane residue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spent sands.We proposed that[Emim][BF_(4)]had an ability to reduce the adhesion of bitumen to sand,resulting in an improved separation efficiency.Furthermore,[Emim][BF_(4)]could facilitate the transfer of the extracted bitumen to the surface interface,and then the bitumen was auto-partitioned to a separate immiscible phase for ease of harvesting.This technology circumvented the issue of high consumption of distillation energy due to separation of bitumen phase and low boiling point of dichloromethane.[Emim][BF_(4)]and dichloromethane could be readily recycled through the system and used repeatedly.After ten cycles,the bitumen recovery remained above 88%.Initial scale-up work suggested that this approach would form the basis for a viable large-scal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ands bitumen extraction DICHLOROMETHANE ionic liquid
下载PD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一卓 杨宇杰 +1 位作者 李丽 彭鲁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4期665-672,共8页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其特征是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克隆性骨髓增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增生和髓外造血,导致进行性脾肿大及一系列体质性症状,严重损害生活质量。该病中位生存期为6年,死亡...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其特征是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克隆性骨髓增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增生和髓外造血,导致进行性脾肿大及一系列体质性症状,严重损害生活质量。该病中位生存期为6年,死亡原因包括白血病转化、进行性骨髓衰竭引起的并发症、门脉/肺动脉高压、感染、血栓形成和出血等。近几年来,对于PMF致病机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鉴定出了JAK2、CALR和MPL等几种常见的驱动突变,也明确了细胞因子及骨髓微环境在PMF发生及进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为PMF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系统总结了PMF的发病机制,归纳了PMF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JAK-STAT 分子机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