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负荷增强对闽江口短叶茳芏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1
作者 姚钦予 孙志高 +6 位作者 胡星云 李亚瑾 宋振阳 贺攀霏 夏星辰 武慧慧 方冠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31-4843,共13页
选择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氮负荷水平下(NNT对照处理,0 g N m^(-2)a^(-1);LNT低氮处理,12.5 g N m^(-2)a^(-1);MNT中氮处理,25.0 g N m^(-2)a^(-1);HNT高氮处理,... 选择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氮负荷水平下(NNT对照处理,0 g N m^(-2)a^(-1);LNT低氮处理,12.5 g N m^(-2)a^(-1);MNT中氮处理,25.0 g N m^(-2)a^(-1);HNT高氮处理,75.0 g N m^(-2)a^(-1))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累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湿地土壤(TN)、NH+4-N和NO-3-N含量均发生了明显改变。相较于NNT,LNT和MNT的TN、NH+4-N和NO-3-N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9.44%、3.57%、11.99%(LNT)和6.71%、9.37%、46.50%(MNT)。与之不同,HNT的TN含量相比NNT增幅不大,而其NH+4-N、NO-3-N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9.26%和40.77%。不同氮负荷处理下土壤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亦发生了明显变化。除HNT外,LNT和MNT的TN、NH+4-N和NO-3-N含量均以表层土壤最高。不同氮负荷处理下的TN和NH+4-N含量分布主要受SOM的影响,而NO-3-N含量分布主要受植物吸收和垂直淋失的影响。氮负荷增强条件下植物不同器官的TN含量整体表现为叶>茎>根。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植物-土壤系统的氮储量整体以LNT和MNT较高,而HNT最低。研究发现,短叶茳芏在中低氮负荷条件下可能将更多的氮优先分配给根系,进而以拓展地下空间和提高地下生物量的方式来适应环境;而在高氮负荷条件下,其可能通过增强“自疏效应”,并通过拓展地上空间的方式来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负荷 氮分配 植物-土壤系统 短叶茳芏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内酯型槐糖脂促进HCFC-141b水合物生成
2
作者 黄梦 孙志高 +2 位作者 徐文超 张焕然 杨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9-1205,共7页
蓄冷空调是降低电网峰谷差、实现电网负载侧调峰的一种重要手段,制冷剂水合物作为蓄冷介质具有蓄冷密度大和相变温度高的优点。HCFC-141b制冷剂是一种潜在的蓄冷物质,为了促进HCFC-141b制冷剂水合物的生成,实验研究了绿色环保表面活性... 蓄冷空调是降低电网峰谷差、实现电网负载侧调峰的一种重要手段,制冷剂水合物作为蓄冷介质具有蓄冷密度大和相变温度高的优点。HCFC-141b制冷剂是一种潜在的蓄冷物质,为了促进HCFC-141b制冷剂水合物的生成,实验研究了绿色环保表面活性剂槐糖脂对HCFC-141b水合物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内酯型槐糖脂可大幅度缩短HCFC-141b水合物形成的诱导时间。槐糖脂的添加量影响水合物的成核和生长过程,质量分数为0.5%是内酯型槐糖脂的最佳浓度,促进HCFC-141b水合物生成的平均诱导时间最短,约为153min。实验结果还表明水合物的生成具有随机性,添加内酯型槐糖脂可以改善水合物生成的随机性,0.5%(质量分数)的内酯型槐糖脂的诱导时间标准方差最小,水合物成核稳定性最好。内酯型槐糖脂的添加也影响HCFC-141b水合物的蓄冷量,当添加0.5%(质量分数)的内酯型槐糖脂时,HCFC-141b水合物的平均蓄冷量达到232.45k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表面活性剂 动力学 制冷剂 蓄冷 内酯型槐糖脂
下载PDF
基于井眼坍塌角度和坍塌深度预测模型的泥岩水平段井壁稳定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声驰 刘锐 +5 位作者 孟鑫 刘博文 孙志高 付基友 翟晓鹏 张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泥岩水化会导致岩石强度逐渐降低。目前依据临界坍塌压力确定的钻井液密度只能维持初始阶段井眼平衡,难以保持整个钻进过程中水平井井壁稳定。为此,根据线弹性岩石力学理论,结合Mohr-Coulomb准则,建立了泥岩水化后... 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泥岩水化会导致岩石强度逐渐降低。目前依据临界坍塌压力确定的钻井液密度只能维持初始阶段井眼平衡,难以保持整个钻进过程中水平井井壁稳定。为此,根据线弹性岩石力学理论,结合Mohr-Coulomb准则,建立了泥岩水化后的井眼坍塌角度和坍塌深度模型,分析不同地应力作用下井眼的破坏程度和扩径率。结果表明,井眼坍塌深度随着岩石强度衰减而增大,总体坍塌面积增大;随着岩石浸泡时间增加,岩石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岩石泊松比和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适时调整钻井液密度才能减少岩石强度衰减造成的井眼坍塌。在一口水平井案例应用中,利用建立的岩石强度衰减井眼扩径率模型,设计了井眼扩径率与合理钻井液密度匹配图版,根据该图版适时定量调整钻井液密度,可有效改善井眼坍塌风险。该方法可为水平井地层强度衰减的井壁稳定评价及合理钻井液密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水化作用 井壁稳定 坍塌深度 坍塌角度 坍塌压力
下载PDF
静态条件下表面活性剂E-1310对HCFC-141b水合物生成的影响
4
作者 徐文超 孙志高 +2 位作者 李翠敏 李娟 黄海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79-2185,共7页
制冷剂水合物是一种理想的蓄冷工质,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水合物的蓄冷密度可达344 kJ/kg。静态系统中水合物难以成核,晶体生长速度慢,存在随机性等问题。为促进水合物形成,实验研究了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E-... 制冷剂水合物是一种理想的蓄冷工质,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水合物的蓄冷密度可达344 kJ/kg。静态系统中水合物难以成核,晶体生长速度慢,存在随机性等问题。为促进水合物形成,实验研究了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E-1310)的添加对HCFC-141b水合物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1310的添加可有效促进水合物形成,其促进效果与添加量有关。1.0%(质量)的E-1310是最佳添加量,此时的水合物形成诱导时间最短,水合物成核最稳定,水合物生长速率和蓄冷量均达到最大值,降低或提高E-1310的添加量都不能进一步促进水合物生成。E-131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合物生成的促进机理主要是胶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HCFC-141B 表面活性剂 乳液 稳定性 生长速率 诱导时间 蓄冷
下载PDF
静态条件下表面活性剂OP-13促进HCFC-141b水合物生成
5
作者 杨扬 孙志高 +2 位作者 李翠敏 李娟 黄海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54-2859,共6页
为了促进静态条件下HCFC-141b水合物的生成,选择辛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表面活性剂OP-13来研究其对HCFC-141b水合物生成效果的影响。OP-13促进HCFC-141b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液。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OP-13可大幅度缩短HCFC-141... 为了促进静态条件下HCFC-141b水合物的生成,选择辛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表面活性剂OP-13来研究其对HCFC-141b水合物生成效果的影响。OP-13促进HCFC-141b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液。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OP-13可大幅度缩短HCFC-141b水合物形成的诱导时间。添加质量分数1%的OP-13,HCFC-141b水合物生成的平均诱导时间最短,约为96min。OP-13的添加会影响HCFC-141b水合物的蓄冷量,当添加0.5%和1%的OP-13时,HCFC-141b水合物的蓄冷量较大,分别为247.57kJ/kg和248.42kJ/kg。综合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和蓄冷量,1%的OP-13为最佳添加量。研究结果也表明HCFC-141b水合物成核具有随机性,OP-13的添加稳定了水合物成核;表面活性剂OP-13促进水合物形成主要是由于其形成的胶束。水合物形成/分解循环实验过程中由于“记忆”效应,水合物可快速稳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诱导时间 HCFC-141B 蓄冷 循环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乳液
下载PDF
氮负荷增强对闽江河口芦苇残体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的影响
6
作者 贺攀霏 孙志高 +5 位作者 师自香 胡星云 宋振阳 李亚瑾 陈冰冰 厉彦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097-7108,共12页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西北部的纯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分解试验,探讨了氮负荷增强对芦苇残体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个氮负荷水平,即NL0(无氮负荷处理,0 g N m^(-2)a^(-1))、NL1(低氮负荷处理,12.5 g N m^(...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西北部的纯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分解试验,探讨了氮负荷增强对芦苇残体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个氮负荷水平,即NL0(无氮负荷处理,0 g N m^(-2)a^(-1))、NL1(低氮负荷处理,12.5 g N m^(-2)a^(-1))、NL2(中氮负荷处理,25.0 g N m^(-2)a^(-1))和NL3(高氮负荷处理,75.0 g N m^(-2)a^(-1))。结果表明,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残体的分解速率整体表现为NL2(0.00284 d^(-1))>NL1(0.00263 d^(-1))>NL0(0.00257 d^(-1))>NL3(0.00250 d^(-1)),低氮和中氮负荷总体促进了残体分解,而高氮负荷抑制了残体分解,原因主要与不同处理下残体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及pH的明显改变有关。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残体中的全碳(TC)含量在分解期间均呈不同波动变化特征;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均在分解初期(0-30 d)骤然降低,之后则呈不同波动变化,其中TN含量呈波动上升变化,而TP含量呈小幅波动变化。残留率是影响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残体分解期间碳(C)、氮(N)和磷(P)净释放的共性因素,而氮负荷增强导致的残体基质质量(C/N、C/P、N/P)和主要环境因子(pH、电导率(EC))改变影响了其释放强度。研究发现,在氮负荷增强背景下残体养分的累积与释放发生了明显改变,闽江河口氮负荷水平的增加整体将抑制芦苇残体中C、N养分的释放,但其在分解中后期(90-240 d)可能对P养分释放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体分解 氮负荷增强 养分释放 芦苇 闽江河口
下载PDF
外源氮输入对闽江河口芦苇湿地土壤磷形态赋存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宋振阳 孙志高 +5 位作者 师自香 贺攀霏 胡星云 夏星辰 李亚瑾 武慧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902-5915,共14页
河口湿地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外源氮的一个重要“汇”,其对于生源元素循环过程可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当前闽江河口区氮负荷增强背景下,探讨外源氮输入对湿地土壤磷形态赋存及其关键转化过程具有重要... 河口湿地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外源氮的一个重要“汇”,其对于生源元素循环过程可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当前闽江河口区氮负荷增强背景下,探讨外源氮输入对湿地土壤磷形态赋存及其关键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水平(N_(Nt),对照处理;N_(Lt),低氮处理;N_(Mt),中氮处理;N_(Ht),高氮处理)对湿地土壤磷形态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氮输入不但增加了湿地土壤的TP含量,而且改变了其土层分布特征。除N_(Mt)与N_(Nt)处理下的TP含量相当外,N_(Lt)和N_(Ht)处理下的全磷(TP)含量相比N_(Nt)处理分别增加了3.5%和4.4%。氮输入整体上增加了湿地土壤的活性磷和闭蓄态磷含量,但降低了中等活性磷含量。相比N_(Nt)处理,N_(Mt)和N_(Ht)处理下的活性磷含量分别增加了6.5%和12.6%,而N_(Lt)、N_(Mt)和N_(Ht)处理下的闭蓄态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3%、3.9%和7.0%。中等活性磷在N_(Mt)处理下的降幅尤为明显,其值相比N_(Nt)处理降低了6.7%。不同氮处理下湿地土壤以闭蓄态磷占比最高(51.8%—54.1%),中等活性磷次之(38.1%—41.2%),活性磷最低(7.0%—7.9%)。不同氮处理下的各形态磷占比以HCl⁃Pi、Residual⁃P、NaOH⁃Po和NaOH⁃Pi较高,Sonic⁃Po和NaHCO3⁃Pi次之,而NaHCO3⁃Po、Resin⁃P和Sonic⁃Pi较低。研究发现,氮输入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来进一步影响土壤中各形态磷的赋存。其中,N_(Mt)和N_(Ht)处理下活性磷含量的增加主要与Resin⁃P和NaHCO3⁃Po有关,N_(Lt)、N_(Mt)和N_(Ht)处理下闭蓄态磷含量的增加主要与Residual⁃P有关,而N_(Mt)处理下中等活性磷的显著降低主要与NaOH⁃Pi和Sonic⁃P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输入 磷形态 湿地土壤 芦苇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Potential Impacts of Exogenous Nitrogen Enrichment 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fer of Nitrogen in Plant-Soil System of Suaeda salsa Marsh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China
8
作者 HU Xingyun sun zhigao +1 位作者 YU Linying CHEN Bingb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58-270,共13页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exogenous nitrogen(N)enrichment 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fer of N in Suaeda salsa marsh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the variations of N in plant-soil system during the growing sea...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exogenous nitrogen(N)enrichment 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fer of N in Suaeda salsa marsh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the variations of N in plant-soil system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ere investigated by field N addition experiment.The experiment included four treatments:NN(no N input treatment,0gNm^(−2) yr^(−1)),LN(low N input treatment,3.0 gNm^(−2) yr^(−1)),MN(medium N input treatment,6 gNm^(−2) yr^(−1))and HN(high N input treatment,12 gNm^(−2) yr^(−1)).Results showed that N additions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TN),ammonia nitrogen(NH_(4)^(+)-N)and nitrate nitrogen(NO_(3)^(−)-N)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and the increasing trend wa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topsoil.Compared with the NN treatment,the average contents of TN in topsoil in the LN,MN and HN treatment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increased by 10.85%,30.14%and 43.98%,the mean contents of NH_(4)^(+)-N increased by 8.56%,6.96%and 14.34%,and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NO_(3)^(−)-N increased by 35.73%,45.99%and 46.66%,respectively.Although exogenous N import did not alter the temporal variation patterns of TN contents in organs,the N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differed among tissue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With increasing N import,both the N stocks in soil and plant showed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values in N addition treatments increased by 9.43%–38.22%and 13.40%–62.20%,respectively.It was worth noting that,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the S.salsa in the MN treatments was very likely to have special response to N enrichment since not only the period of peak growth was prolonged by about 20 days but also the maximum of TN content in leaves was advanced by approximately one month.This paper found that,as N loading reached MN level in future,the growth rhythm of S.salsa and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ence of N in its tissues would be altered significantly,which might generate great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and health of S.salsa marsh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import nitrogen transfer plant-soil system Suaeda salsa Yellow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富镁镍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孙志高 吴渊 +2 位作者 杨兴春 张栋梁 王觅堂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9-146,共8页
通过在富镁镍渣中引入MgO并重熔水淬,研究了活化处理过程对富镁镍渣活性的改善作用,并以水玻璃作为激发剂研究了活化处理后的富镁镍渣作为胶凝材料的工程性能和水化产物。结果表明:活化处理后的富镁镍渣基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可达35.60 M... 通过在富镁镍渣中引入MgO并重熔水淬,研究了活化处理过程对富镁镍渣活性的改善作用,并以水玻璃作为激发剂研究了活化处理后的富镁镍渣作为胶凝材料的工程性能和水化产物。结果表明:活化处理后的富镁镍渣基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可达35.60 MPa,较未活化处理的富镁镍渣基地质聚合物提升60.7%;影响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水玻璃掺量、m(富镁镍渣)∶m(粉煤灰)、水玻璃模数;主要水化产物为钠镁铝硅酸盐凝胶(N-M-A-S-H),还有少部分铝硅酸盐及水化硅酸钙等组成的凝胶相和结晶相,未发现Mg(OH)_(2);此外,大量的N-M-A-S-H胶凝相包裹着未反应的粉煤灰形成致密的凝胶-晶相结构。该研究为富镁镍渣作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并为提高矿渣的火山灰活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镁镍渣 活化处理 地质聚合物 钠镁铝硅酸盐凝胶 粉煤灰
下载PDF
富镁镍渣-粉煤灰基多孔地质聚合物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杨兴春 吴渊 +2 位作者 孙志高 张栋梁 王觅堂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3期77-83,共7页
本研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发泡剂(双氧水和铝粉),以氢氧化钠为激发剂,以富镁镍渣和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多孔地质聚合物。从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吸水率等方面考察了发泡剂种类和含量对富镁镍渣-粉煤灰基多孔地质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发泡剂(双氧水和铝粉),以氢氧化钠为激发剂,以富镁镍渣和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多孔地质聚合物。从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吸水率等方面考察了发泡剂种类和含量对富镁镍渣-粉煤灰基多孔地质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探究了多孔地质聚合物的水化产物。研究发现两种发泡剂都能成功制备多孔地质聚合物,随着发泡剂含量增加,多孔地质聚合物的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率逐渐减低,吸水率逐渐上升。在发泡剂的作用下碱基地质聚合物内部形成了多孔结构,且发泡剂并不影响地质聚合反应的产物。本研究证明两种发泡剂都可以用来制备碱激发富镁镍渣-粉煤灰多孔地质聚合物,为富镁镍渣地聚物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地质聚合物 富镁镍渣 粉煤灰 双氧水 铝粉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效硅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会 翟水晶 +3 位作者 孙志高 何涛 田莉萍 胡星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136-6142,共7页
2016年1—12月,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短叶茳芏湿地、互花米草湿地以及二者的交错带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3块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随... 2016年1—12月,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短叶茳芏湿地、互花米草湿地以及二者的交错带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3块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随时间推移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互花米草入侵显著提高了鳝鱼滩湿地30—60 cm土层土壤有效硅含量(P<0.01),与短叶茳芏湿地相比,交错带湿地和互花米草湿地30—60 cm土层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8.56%和19.97%,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温和电导是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P<0.01)。研究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变化特征,对于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互花米草入侵及其扩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入侵 有效硅 时空变化 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闽江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对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鹏飞 孙志高 +5 位作者 陈冰冰 何涛 王华 俞琳莺 李晓 王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553-7566,共14页
选择闽江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湿地土壤中各形态磷含量整体表现为HCl-Pi>NaOH-Pi>Residu... 选择闽江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湿地土壤中各形态磷含量整体表现为HCl-Pi>NaOH-Pi>Residual-P>NaHCO3-Pi>NaOH-Po>Sonic-Pi>Resin-Pi>NaHCO3-Po。其中,难分解态磷占TP的比例最高(Resin-Pi、NaHCO3-Pi、NaHCO3-Po),为48.3%—51.1%;中等易分解态磷次之(NaOH-Pi、NaOH-Po、Sonic-Pi、Sonic-Po),为37.4%—38.8%;而易分解态磷最低(HCl-P、Residual-P),为11.5%—12.9%。交错带湿地土壤中易分解态磷、中等易分解态磷和难分解态磷含量相对于纯群落湿地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值相比芦苇湿地分别提高了10.6%、19.2%和22.6%,相比短叶茳芏湿地分别提高了1.6%、11.5%和16.6%,原因主要与二者空间扩展过程中交错带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别是粒度组成、pH以及Fe、Al含量均较纯群落湿地发生明显改变有关。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整体改变了湿地土壤的全磷(TP)含量和储量,相对于芦苇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交错带湿地土壤的TP含量分别增加了20.0%和7.1%,而磷储量分别增加了12.0%和18.0%。研究发现,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不但改变了湿地土壤中磷的赋存状况,而且亦可能改变不同磷形态之间的转化。交错带湿地土壤磷赋存状况有助于缓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过程中对磷养分的竞争压力,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交错带湿地系统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空间扩展 芦苇湿地 短叶茳芏湿地 闽江口
下载PDF
外源氮输入对黄河口碱蓬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星云 孙志高 +4 位作者 张党玉 孙文广 王伟 王苗苗 陈冰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4-211,共8页
2014年4—11月,选择黄河入海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0,无氮输入;N1,低氮输入;N2,中氮输入;N3,高氮输入)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动态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输入处... 2014年4—11月,选择黄河入海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0,无氮输入;N1,低氮输入;N2,中氮输入;N3,高氮输入)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动态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输入处理下土壤的SOC、TN、NH_4^+—N和NO_3^-—N含量整体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土层的SOC和NO_3^-—N含量在N2处理最高,而TN和NH_4^+—N含量在N3处理最高。尽管不同氮输入处理并未改变湿地土壤中TN和NH_4^+—N含量的动态变化模式,但随氮负荷增强二者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不同的氮输入处理明显改变了土壤中SOC和NO_3^-—N的动态变化模式,适量氮输入(N1和N2)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的NO_3^-—N含量,过量氮输入(N3)则不利于NO_3^-—N的累积;不同氮输入处理下(特别是N2和N3处理)湿地表层土壤(0—20cm)的SOC含量在7月中旬后远大于N0处理(P<0.05),说明持续的氮输入可能不利于表层土壤中SOC的转化。研究发现,当未来黄河口湿地氮养分达到N1和N2水平时将有利于土壤氮矿化,而这将使得土壤氮养分的供给更为充足;但氮负荷持续增强可能使土壤表层的SOC转化受到抑制,而这将有助于提升土壤的储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输入 碳氮 潮滩湿地 碱蓬 黄河口
下载PDF
液体石蜡乳液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明明 李成浩 +4 位作者 孙志高 刘旻瑞 朱明贵 李翠敏 李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4-226,231,共4页
利用高速搅拌和超声乳化法,制备了液体石蜡乳液。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组成、用量和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的油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液为O/W型,乳液久置不分层,稀释分散性为一级,无... 利用高速搅拌和超声乳化法,制备了液体石蜡乳液。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组成、用量和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的油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液为O/W型,乳液久置不分层,稀释分散性为一级,无漂油现象,稳定性良好。乳液的表面张力平均值为24.50mN/m,D50平均粒径为1.5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石蜡 乳液 表面活性剂 性能
下载PDF
外源氮输入对黄河口新生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硫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冰冰 孙志高 +3 位作者 孙文广 王伟 王苗苗 胡星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698-5708,共11页
选择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N)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0,无氮输入;N1,低氮输入,9.0 gN m^(-2)a^(-1);N2,中氮输入,12.0 gN m^(-2)a^(-1);N3,高氮输入,18.0 gN m^(-2)a^(-1))碱蓬湿地... 选择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N)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0,无氮输入;N1,低氮输入,9.0 gN m^(-2)a^(-1);N2,中氮输入,12.0 gN m^(-2)a^(-1);N3,高氮输入,18.0 gN m^(-2)a^(-1))碱蓬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外源N输入明显改变了湿地土壤TS含量的分布状况。随着N输入量的增加,除表层TS含量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土层均呈增加趋势。不同氮输入处理下植物各器官的TS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叶>茎>根,叶是硫的主要累积器官。尽管氮输入处理并未改变植被的硫分配格局以及其地上与地下之间的硫养分供给关系,但其为适应不同养分环境可进行自身生长特性及养分分配的调整,且这种调整在N2处理下表现的尤为明显。随氮输入量的增加,不同氮处理下植物-土壤系统的S储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土壤S储量的增幅远低于植物亚系统S储量的增幅以及N供给的增幅,说明N、S之间的养分供给存在不同步性。研究发现,未来黄河口N养分负荷增加情况下,碱蓬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S生物循环速率不但可能会加速,而且N、S养分之间也可能形成一个正反馈机制,并将有利于维持新生湿地的稳定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输入 累积与分配 潮滩湿地 碱蓬 黄河口
下载PDF
外源氮输入对生长季黄河口碱蓬湿地土壤无机硫形态变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冰冰 孙志高 +2 位作者 孙文广 王华 俞琳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7-286,共10页
选择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对照处理(N0)、低氮处理(N1)、中氮处理(N2)、高氮处理(N3))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在生长季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处理下各... 选择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对照处理(N0)、低氮处理(N1)、中氮处理(N2)、高氮处理(N3))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在生长季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处理下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均表现为水溶性硫(H2O-S)>吸附性硫(Adsorbed-S)>盐酸溶解性硫(HCl-Soluble-S)>盐酸挥发性硫(HCl-Volatile-S),且总无机硫(TIS)占全硫(TS)的比例介于34.52%~39.58%。外源氮输入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湿地土壤的H2O-S、Adsorbed-S、HCl-Soluble-S和HCl-Volatile-S含量,且这种影响在生长季的某些时期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相对于N0,N1和N2处理下H2O-S含量分别增加了6.12%和7.07%,而在N3处理下降低了0.98%;Adsorbed-S含量在N1处理下增加了11.73%,但在N2和N3处理下分别降低了23.53%和13.77%;HCl-Soluble-S和HCl-Volatile-S在N1、N2和N3处理下均呈降低趋势,降幅分别为5.21%,19.63%,59.59%和0.28%,16.10%,6.44%。尽管不同氮输入处理下土壤养分条件、水盐及酸碱状况均是影响无机硫赋存的关键因素,但pH和EC对其动态变化的影响尤为明显。研究发现,外源氮输入可能通过改变植物生长节律和土壤酸碱状况来影响植物对不同形态无机硫的吸收与利用,进而间接改变了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硫含量及TIS赋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硫形态 总无机硫 氮输入 碱蓬湿地 黄河口
下载PDF
外源氮持续输入对相应氮梯度下碱蓬残体分解及硫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冰冰 孙志高 +1 位作者 孙文广 胡星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72-2882,共11页
以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残体为研究对象,将第一年度野外原位氮输入试验(N0:无额外氮处理;N1:低氮处理;N2:中氮处理;N3:高氮处理)获得的不同基质质量残体(NL0,NL1,NL2和NL3),原位投放至来源样区,并通过第二年度的持续输氮,探讨外... 以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残体为研究对象,将第一年度野外原位氮输入试验(N0:无额外氮处理;N1:低氮处理;N2:中氮处理;N3:高氮处理)获得的不同基质质量残体(NL0,NL1,NL2和NL3),原位投放至来源样区,并通过第二年度的持续输氮,探讨外源氮持续输入条件下残体基质质量改变对其分解速率和硫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输入量的增加,不同基质质量残体的分解速率整体表现为NL1>NL3>NL2>NL0,说明外源氮持续输入条件下基质质量改变促进了残体的分解,且该促进作用在低氮处理下表现的最为明显,原因主要与其在残体分解过程中C/N比的改变程度最为明显有关。不同基质质量残体中的TS含量均呈不同程度波动变化特征,且其与相应的C/S比均呈相反规律变化,说明C/S比是调控不同氮持续输入条件下残体分解过程中硫含量变化的主控因素。不同基质质量残体的硫养分在分解期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净释放,且释放强度整体表现为NL3>NL1>NL2>NL0,说明外源氮持续输入条件下残体基质质量改变促进了其硫养分释放,且该促进作用在高氮处理下表现的最为明显。研究发现,未来黄河口氮养分负荷增加的情况下,碱蓬残体的基质质量(C/N和C/S)将发生改变,而持续增强的氮负荷又会促进不同基质质量残体的硫养分归还,从而加速硫的生物循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体分解 氮输入 潮滩湿地 黄河口
下载PDF
相变窗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爱军 孙志高 +2 位作者 李成浩 金玉琴 丁慧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本文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十四酸(MA)-十六醇(HD)二元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确定了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相变温度为35.5℃,相变潜热为218.23 kJ/kg,经过300次热循环实验,结晶温度变化在0.2℃以内,热稳... 本文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十四酸(MA)-十六醇(HD)二元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确定了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相变温度为35.5℃,相变潜热为218.23 kJ/kg,经过300次热循环实验,结晶温度变化在0.2℃以内,热稳定性良好。利用高低温交变试验箱模拟夏季室外温度变化(变化范围18~58℃),测试了双层窗与相变窗内外表面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相变窗外表面温度峰值较双层窗降低5.9℃,相变窗内表面温度峰值较普通双层窗降低0.6℃,温度持续稳定100 min,整个测试过程中相变窗控温效果明显。相变窗较双层窗具有良好的负荷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相变窗 热负荷 实验工况 传热
下载PDF
微波皂化法提取桔皮中类胡萝卜素及其组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明 孙志高 +4 位作者 于奉生 张群琳 李甜 盛冉 郝静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5-122,共8页
以南丰蜜桔皮为原料,采用微波皂化法提取桔皮类胡萝卜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微波皂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C30柱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方法对南丰蜜桔皮类胡萝... 以南丰蜜桔皮为原料,采用微波皂化法提取桔皮类胡萝卜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微波皂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C30柱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方法对南丰蜜桔皮类胡萝卜素的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比考察了微波皂化与传统热皂化和冷皂化对桔皮主要类胡萝卜素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皂化法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皂化时间10 min、KOH-乙醇溶液浓度1. 0 mol/L,其类胡萝卜素得率为(0. 709 6±0. 11)‰;鉴定出南丰蜜桔皮中23种类胡萝卜素组分,其中β-隐黄素、黄体黄质、9-cis-紫黄质、di-cis-新黄质、花药黄质、叶黄素、玉米黄素为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微波皂化法所提取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传统热皂化和冷皂化,这3种皂化方式对含氧类胡萝卜素组成及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丰蜜桔皮 微波皂化法 类胡萝卜素 组分鉴定
下载PDF
肿瘤化疗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志高 窦永起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腹痛、腹泻等消化道毒性症状是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生存质量。认识化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有助于我们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寻求预防和减轻化疗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新方法。本文就肿瘤化疗药物对肠道... 腹痛、腹泻等消化道毒性症状是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生存质量。认识化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有助于我们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寻求预防和减轻化疗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新方法。本文就肿瘤化疗药物对肠道菌群结构、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肠道微生态 肠道免疫 肠黏膜屏障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