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宝安区茅洲河正本清源改造实践的分析
1
作者 索阳 张磊 +1 位作者 刘凯伦 宁倩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4期171-174,共4页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愈发凸显,很多城市河道都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想要治水就要从源头抓起。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茅洲河正本清源小区改造的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治理方案以及治理成效...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愈发凸显,很多城市河道都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想要治水就要从源头抓起。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茅洲河正本清源小区改造的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治理方案以及治理成效影响等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了城市正本清源改造治理的经验,为其他城市的正本清源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本清源 雨污分流 总体思路 排水管网改造
下载PDF
黄淮稻区推广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和Pi-ta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俊周 田志强 +3 位作者 刘李鑫哲 董楠楠 索阳 赵全志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共4页
为明确Pi9和Pi-ta 2个稻瘟病抗性主效基因在黄淮稻区种植水稻品种中的分布状况,利用分子标记对60个水稻品种进行Pi9和Pi-ta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表明,60个检测品种中31个含有Pi9抗性基因,9个含有Pi-ta抗性基因,郑稻18、豫农粳1... 为明确Pi9和Pi-ta 2个稻瘟病抗性主效基因在黄淮稻区种植水稻品种中的分布状况,利用分子标记对60个水稻品种进行Pi9和Pi-ta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表明,60个检测品种中31个含有Pi9抗性基因,9个含有Pi-ta抗性基因,郑稻18、豫农粳12号、豫稻16、泰香2号、武香粳14号和武运粳21号等6个品种携带2个抗病基因。黄淮稻区水稻育种Pi9基因利用广泛,Pi-ta基因利用较少,今后应加强Pi-ta及更多主效广谱抗稻瘟病基因的聚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稻瘟病 Pi9 Pi-t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西藏高原地区唾液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巴桑德吉 索央 +4 位作者 旦增念扎 章文博 彭歆 俞光岩 于尧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分析近1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唾液腺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以初步了解高原地区唾液腺肿瘤的发病趋势。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至2023年收治的160例唾液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 目的分析近1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唾液腺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以初步了解高原地区唾液腺肿瘤的发病趋势。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至2023年收治的160例唾液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术后神经功能等。结果160例患者发病年龄2~88岁,平均发病年龄42.6岁,发病高峰期为20~60岁,男女比为0.93:1,良恶性比为7:1,恶性肿瘤的男女比(2.33:1)明显高于良性肿瘤(0.79:1)(P<0.05)。最常见的良恶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101例),非特异性腺癌(5例)。唾液腺肿瘤的发生部位以腮腺最多,约占63.1%(101/160),其次为颌下腺(20%)、腭部小唾液腺(16.3%)。160例唾液腺肿瘤的平均肿瘤最大径为4.17cm。部分腮腺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面神经损伤的概率明显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的唾液腺肿瘤病人数量逐年增加,患者主要来自拉萨周边地区。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多形性腺瘤、非特异性腺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良恶性肿瘤。相比于腮腺浅叶切除术,部分腮腺切除术能明显缩短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时间、降低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肿瘤 多形性腺瘤 部分腮腺切除术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后特异性IgG抗体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红梅 王琴 +16 位作者 索朗德吉 代国龙 旦增曲扎 赵文韬 次旦卓嘎 索央 白玛卓嘎 罗央 齐玉华 马秀文 卓玛 其米拉姆 次仁多吉 叶长久 次仁央宗 德吉色珍 尼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从西藏自治区6个地级市选择无2019-n...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从西藏自治区6个地级市选择无2019-nCoV感染史并已完成全程2剂次免疫或加强免疫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样本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分析不同免疫史以及各年龄组接种者的抗体阳性率。结果共计纳入调查对象22255名,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96.38%。加强免疫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97.12%,远高于全程免疫人群的8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1,P<0.001)。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8,P<0.001),低年龄≤10岁和11~20岁组的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其他年龄组,分别为93.44%和89.03%。除那曲市和≤10岁年龄组外,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之间和不同地区相同年龄组之间的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灭活疫苗对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有助于提高群体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抗体 加强免疫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the molluscicide can didate PPU06 on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the golden apple snails determined using a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 被引量:1
5
作者 Changxiaoxi Liu suo yang +6 位作者 Yimu Qiao Yuqiang Zhao Weisi Wang Mingxuan Jia Yanqi He Ying Zhou Liping Du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809-1813,共5页
We constructed a reaction-base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Niap) to specifically identify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with fast red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Based on the positiv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betwe... We constructed a reaction-base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Niap) to specifically identify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with fast red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Based on the positiv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between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 the Niap and ALP,probe Niap was used to study the ALP enrichment and variation in golden apple snails(Pomacea canaliculata) exposed to the molluscicide candidate PPU06.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PU06 over various times,three organs of the surviving snails,liver,stomach and plantaris,were frozen and sectioned for fluorescent imaging experiments.With increased PPU06 concentration,red fluorescenc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in the liver and reached a maximum within 24 h when the PPU06 co ncentration was 0.75 mg/L.No obvious changes in the stomach or foot plantaris were found.It showed PPU06 caused liver injury and stimulated the increase of ALP in the liver of P.canaliculata.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rapid ALP fluoresc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PU06 on P.canaliculata.It also provides optical evidence that may aid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chemistry for snail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sensor ALP Golden apple snails(R canaliculata) Molluscicide candidate BIO-IMAG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