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剂皮下注射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燕 万丽 +3 位作者 葛静萍 sutedjo janesya 赵伯翔 顾建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注射部位的选择策略,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抗凝剂皮下注射治疗的妊娠晚期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通过脐部做一水平线...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注射部位的选择策略,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抗凝剂皮下注射治疗的妊娠晚期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通过脐部做一水平线,经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注射深度安全的情况下在腹部8个区域行轮换皮下注射;对照组选择部位为上臂部三角肌中、后区域轮换注射。比较两组注射后即刻、2 h疼痛评分,皮下淤斑和硬结的发生率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注射后即刻、2 h疼痛评分,淤斑、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1);两组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避开脐周(距脐10cm以内),在腹壁外侧缘8个区域内运用改良皮下注射技术对妊娠晚期患者行抗凝剂皮下注射安全、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剂 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李燕 许秀芳 +6 位作者 吴小艳 尹媛媛 李晓梅 陈婷婷 黄昊 sutedjo janesya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后瘀斑、硬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以探讨最佳的皮下注射方法,为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3-9月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3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2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后瘀斑、硬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以探讨最佳的皮下注射方法,为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3-9月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3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2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实验侧(患者左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不按压;对照侧(患者右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 s,注射后即拔针,拔针后按压3 min。注射后2、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观察两种方法所致皮下瘀斑和硬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侧VAS疼痛评分2、12 h(0.88±0.66,0.34±0.47),均低于对照侧(2.02±0.65,1.19±0.63),P<0.05;两组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侧瘀斑(10.5%)低于对照侧瘀斑发生率(23.5%),t=2.736,P<0.05;实验侧硬结发生率(0.04%)低于对照侧硬结发生率(15.4%),t=2.946,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推注时间10 s,停留10 s,拔针后不按压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皮下瘀斑、硬结的发生率及减轻疼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两种气囊压力带辅助应用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燕 陈婷婷 +4 位作者 尹媛媛 李晓梅 sutedjo janesya 赵伯翔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气囊压力带在辅助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溶栓治疗中阻断浅静脉的压力值范围,既能有效溶解血栓又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为实施个体化、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80例下肢DVT患者分为改良型气囊压力带组(研究组)和传统表式血压... 目的探讨两种气囊压力带在辅助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溶栓治疗中阻断浅静脉的压力值范围,既能有效溶解血栓又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为实施个体化、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80例下肢DVT患者分为改良型气囊压力带组(研究组)和传统表式血压计袖带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输液泵持续泵入尿激酶经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每日尿激酶用量相同。两组患者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的压力值在下肢静脉造影时测定,即下肢深静脉显影时的气囊压力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腿围消肿率、平均血栓清除率及舒适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下肢浅静脉血流阻断压力为65~75 mm Hg,平均(70±5)mm Hg;对照组下肢浅静脉血流阻断压力值为60~85 mm Hg,平均值(70±10)mm Hg。两组患者的腿围消肿率、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血栓清除率、舒适度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表式血压计袖带相比,应用改良型气囊压力带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可以获得较好的溶栓疗效,且治疗过程中患者舒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浅静脉 血流阻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