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苗药课币有水溶性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学芬 何席呈 +2 位作者 杜江 谭波 吴珊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为苗药课币有的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黄酮提取量为指标,对苗药课币有水溶性黄酮提取溶剂(蒸馏水及浓度10%、20%、30%、40%、50%的乙醇)、固液比(g︰mL)(1︰8、1︰12、1︰16、1︰20、1︰24)、提取温度(10... 【目的】为苗药课币有的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黄酮提取量为指标,对苗药课币有水溶性黄酮提取溶剂(蒸馏水及浓度10%、20%、30%、40%、50%的乙醇)、固液比(g︰mL)(1︰8、1︰12、1︰16、1︰20、1︰24)、提取温度(10℃、30℃、50℃、70℃、90℃)、提取时间(10 min、30 min、50 min、70 min、90 min)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苗药课币有水溶性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苗药课币有水溶性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固液比(g︰mL)1︰20,提取时间90 min,提取2次,提取温度45℃。【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课币有黄酮提取量平均为1.33 mg/g,与预测值(1.34 mg/g)接近。优化后的提取方法工艺稳定、可行,可为黄酮类成分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课币有 水溶性黄酮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土壤侵蚀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淑勤 易海燕 +3 位作者 骆紫藤 王勇 谭波 郑子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217-220,共4页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仿真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本文以土壤侵蚀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为例,从实验内容、成绩考核、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借助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证明,运用“虚实结...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仿真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本文以土壤侵蚀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为例,从实验内容、成绩考核、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借助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证明,运用“虚实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土壤侵蚀原理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评估与应用研究
3
作者 杨文涛 任永博 +2 位作者 高进东 谭波 牛谷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189,共8页
为研究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剖析应急救援关键要素,通过探讨高原高寒地区应急救援特点,结合传统应急队伍评估指标,划分由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提出1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为研究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剖析应急救援关键要素,通过探讨高原高寒地区应急救援特点,结合传统应急队伍评估指标,划分由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提出1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修正的AHP法,构建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到西藏林芝某应急队伍。研究结果表明:该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建设基本能满足其救援范围覆盖地区的应急救援需要,但仍存在部分短板环节;在后续工作中,队伍建设和专业救援应作为该应急队伍救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其中预案制定、培训演练、灾害危机控制、灾害环境识别更应作为其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可为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和评估提供明确的路径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地区 应急队伍 救援能力 评估与应用 层次分析法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下载PDF
重塑南宁膨胀土宏细观特征的各向异性试验
4
作者 谭波 潘政安 +3 位作者 唐双美 徐良 孙广 王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1,共8页
为了揭示膨胀土细观结构对宏观膨胀差异的影响规律,以南宁重塑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研的三向膨胀仪开展宏观试验,获得干密度对于膨胀率的影响规律。通过CT扫描试验研究其细观孔隙和土颗粒结构;基于Avizo软件对孔隙和颗粒的细观特征... 为了揭示膨胀土细观结构对宏观膨胀差异的影响规律,以南宁重塑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研的三向膨胀仪开展宏观试验,获得干密度对于膨胀率的影响规律。通过CT扫描试验研究其细观孔隙和土颗粒结构;基于Avizo软件对孔隙和颗粒的细观特征、孔隙的分形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三向宏观试验共同揭示了细观结构特征对宏观膨胀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样的两个水平方向膨胀率基本一致,竖向大于横向;干密度增大,横、竖向膨胀率比值越趋近于1。竖、横向孔隙率之比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横、竖向膨胀率之比越趋近于1;竖、横向孔隙率之比越大,说明横、竖向孔隙率与宏观横、竖向膨胀率存在较好的关系;竖、横向土颗粒粒径之比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横、竖向膨胀率之比越趋近于1,竖、横向土颗粒粒径之比越小,说明横、竖向土颗粒粒径与三向膨胀率也存在较好的关系;孔隙分形维数用来表征孔隙复杂程度,与三向膨胀率并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CT扫描 颗粒粒径 细观特征 各向异性
下载PDF
橡胶-硅藻精土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机理
5
作者 谭波 粟友良 +2 位作者 谢恩连 刘敬霜 陈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30-4740,共11页
为了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采用橡胶和硅藻精土制备多种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利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旋转黏度试验,对不同改性沥青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曲面响应法得出改性剂最佳掺量比例,并对比橡胶沥青、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改性... 为了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采用橡胶和硅藻精土制备多种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利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旋转黏度试验,对不同改性沥青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曲面响应法得出改性剂最佳掺量比例,并对比橡胶沥青、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改性效果评估。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热重分析法、差示扫描热量法、红外光谱扫描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橡胶-硅藻精土复合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高温性能、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22%橡胶和4%硅藻精土的复合改性沥青综合性能最好。与橡胶沥青、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相比,橡胶-硅藻精土复合改性沥青表现出了更好的高温稳定性;橡胶粉、硅藻精土与基质沥青之间主要存在物理共混,沥青与两者形成了相互固定的均匀稳定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橡胶 硅藻精土 改性沥青 热稳定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验
6
作者 谭波 刘湘伶 +2 位作者 曹忠露 陈平 唐琛皓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冻融烘次数的增加,处治后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在3种试验条件下的劈裂强度与残留强度比呈整体下降趋势;冻融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冻融烘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花岗岩集料 冻融循环 劈裂强度 长期水稳性能
下载PDF
温湿耦合循环对SBS改性沥青胶浆的性能影响
7
作者 谭波 樊雨竹 +2 位作者 李青 谢恩连 刘敬霜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78-486,共9页
为探究SBS改性沥青胶浆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温度和湿度共同作用下的性能变化,模拟温湿耦合循环环境进行室内试验。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循环条件下,采用锥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布氏旋转黏度试验和双边缺口拉伸试验评价SBS改性沥青... 为探究SBS改性沥青胶浆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温度和湿度共同作用下的性能变化,模拟温湿耦合循环环境进行室内试验。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循环条件下,采用锥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布氏旋转黏度试验和双边缺口拉伸试验评价SBS改性沥青胶浆的宏观性能变化;结合红外光谱测试,从化学成分角度探究其性能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湿耦合循环次数增加,SBS改性沥青胶浆出现变硬、变脆等老化现象,其宏观性能发生衰退;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温度区间的温差越大,对胶浆性能的影响越大;在温湿耦合循环后,SBS改性沥青胶浆的亚砜基指数增大,丁二烯指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胶浆 湿热环境 耦合老化 微观分析 老化性能
下载PDF
站用10 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避雷器地电位升安全限值的影响
8
作者 鲁海亮 王会武 +3 位作者 李志忠 谭波 李伟 李元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9-1507,共9页
随着电网容量变大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站用10 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发生改变,仍沿用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下避雷器耐受接地网地电位(U_(GPR))升高的安全限值可能会导致避雷器在其他接地方式下出现安全事故。采用电磁暂态程序ATP-draw... 随着电网容量变大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站用10 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发生改变,仍沿用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下避雷器耐受接地网地电位(U_(GPR))升高的安全限值可能会导致避雷器在其他接地方式下出现安全事故。采用电磁暂态程序ATP-draw可以搭建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U_(GPR)反击避雷器的模型,通过校核避雷器在U_(GPR)作用下动作过程中的吸收能量,得到了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避雷器耐受U_(GPR)安全限值的影响规律:中性点不接地时,避雷器耐受U_(GPR)安全限值为10~23 kV,随线路对地电容变大而减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U_(GPR)在消弧线圈和线路对地电容的串联回路中产生振荡,导致避雷器耐受U_(GPR)安全限值更低,安全限值主要由脱谐度与阻尼率决定,典型值为8~9.5 kV;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时,U_(GPR)大部分耦合至高压母线,使避雷器耐受U_(GPR)安全限值更高,并随线路对地电容和中性点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大电阻接地工况下的典型值大于15 kV,小电阻接地工况下的典型值大于25 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位升 安全限值 避雷器 中性点接地方式 反击 站用电系统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土壤磷组分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胡一帆 刘宣 +9 位作者 李宇 熊仕臣 张璐瑶 李济宏 袁春阳 徐振锋 游成铭 谭波 徐红伟 徐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6-698,共13页
磷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养分因子。当前尚不了解不同土壤磷组分随柳杉林龄增长如何变化,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7年生幼龄林、13年生中龄林、24年生近熟林、33年生成熟林,53年生过熟林)柳杉(Crypt... 磷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养分因子。当前尚不了解不同土壤磷组分随柳杉林龄增长如何变化,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7年生幼龄林、13年生中龄林、24年生近熟林、33年生成熟林,53年生过熟林)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sin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磷脂脂肪酸分析法(PLFA)来探究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土壤磷组分的分布模式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和土壤深度土壤磷各组分含量差异显著。随林龄增加,可溶性磷和磷灰石含量逐渐减少,残余态磷含量逐渐增加,其余磷组分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除可溶性磷、浓盐酸提取态无机磷和残余态磷组分外,其余土壤磷组分含量表现为上层(0—15 cm)高于下层(15—30 cm)。偏门特尔检验表明,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磷组分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回归分析发现,碳与有机磷比值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冗余分析显示,pH、土壤有机碳、土壤含水量,全氮和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磷组分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显示,造林初期的土壤磷组分快速积累,在中龄林阶段达到最大值,随着柳杉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土壤中磷的限制逐渐加强,土壤磷组分含量在成熟林之后逐渐下降。这些结果可为为柳杉人工林的培育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组分 林龄 土壤深度 柳杉人工林
下载PDF
雪被减少对亚高山森林凋落叶酸不溶性组分动态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陈玉莲 杜婷 +5 位作者 张玉 游成铭 张丽 谭波 徐振锋 李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8-644,665,共8页
【目的】凋落叶酸不溶性组分(acid-insoluble residue, AIR)是森林土壤有机质形成的重要前体,其降解过程可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雪被减少的影响,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晰。【方法】以川西亚高山森林落叶树种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 【目的】凋落叶酸不溶性组分(acid-insoluble residue, AIR)是森林土壤有机质形成的重要前体,其降解过程可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雪被减少的影响,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晰。【方法】以川西亚高山森林落叶树种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雪被控制(50%和100%雪被减少)和凋落物分解实验,探究雪被减少对凋落叶分解各关键时期AIR降解的影响。【结果】在2 a的分解过程中,红桦和四川红杉凋落叶AIR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分别增加了50.37%和39.63%。相较于自然雪被,雪被减少处理下凋落叶AIR的残留量更高,说明雪被减少促进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AIR的积累,但这种促进作用在分解1a后逐渐减弱。同时,与四川红杉凋落叶在整个分解过程中始终呈现AIR累积不同,初始N、P含量较高的红桦凋落叶在分解初期即表现出AIR净损失,表明AIR的降解存在物种差异。此外,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凋落叶AIR降解分别与pH、N和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均温、P和纤维素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雪被减少促进了亚高山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AIR的累积,且受到环境因子、叶片养分和结构性碳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共同调控,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不溶性组分 雪被减少 凋落叶分解 亚高山森林 pH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特征
11
作者 刘春燃 李婧 +4 位作者 简毅 李晗 谭波 徐振锋 游成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6-846,共11页
【目的】探究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活性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的差异,为该区域柳杉人工林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华西雨屏区中龄林(13 a)、成熟林(33 a)和过熟林(53 a)的柳... 【目的】探究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活性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的差异,为该区域柳杉人工林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华西雨屏区中龄林(13 a)、成熟林(33 a)和过熟林(53 a)的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等指标。【结果】(1)柳杉成熟林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整体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过熟林阶段,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随林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根际与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值均随林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2)成熟林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铵态氮含量、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整体均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过熟林,而土壤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随林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并且根际土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无机氮含量整体均高于非根际土。(3)成熟林根际土铵化速率及其根际效应显著高于其他林龄阶段;中龄林和成熟林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整体显著高于过熟林,并且根际土的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整体均高于非根际土。(4)柳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结论】相较于中龄林和过熟林,柳杉成熟林根际土壤表现出更快的氮循环速率和更高的氮素有效性。因此,适当加强柳杉中龄林和过熟林氮肥管理可能更有利于提高柳杉人工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柳杉人工林 林龄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氮矿化
下载PDF
雪被去除对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土壤”剖面有机碳周转模式的影响
12
作者 杨帆 曾欣 +2 位作者 谭波 李晗 李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气候变化引起冬季雪被的剧烈改变,可能导致“地表凋落物-土壤”连续体的碳周转过程在土壤剖面上出现分化。在川西亚高山森林开展除雪处理的原位模拟实验,监测并定期采样分析地表和土壤不同层次的有机和无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以探究雪被... 气候变化引起冬季雪被的剧烈改变,可能导致“地表凋落物-土壤”连续体的碳周转过程在土壤剖面上出现分化。在川西亚高山森林开展除雪处理的原位模拟实验,监测并定期采样分析地表和土壤不同层次的有机和无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以探究雪被去除对土壤碳周转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去除地表雪被加剧土壤冻融循环,剧烈的冻结事件促进了地表凋落物和土壤有机层中有机碳的积累和碳有效性,而对矿质土壤层的影响并不显著。土壤呼吸作用受到雪被去除影响显著降低。“凋落叶-土壤”连续体中,除雪处理会增加矿质土壤层与凋落物层的各种有机碳间的联系,但矿质土壤层与土壤有机层之间有机碳的联系因此失去显著性。地表雪被损失和冻融事件加剧,对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积累过程具有短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去除 冻融 土壤碳 凋落物 亚高山森林
下载PDF
TiB_(2)相含量对SiC-B_(4)C-TiB_(2)三相复合陶瓷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雯龙 陈刚 +6 位作者 刘凯 王红杰 申震 田兆永 谭波 寇亦非 刘光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66,共7页
以SiC、B_(4)C、TiO_(2)和C为原料,通过无压固相烧结原位制备SiC-B_(4)C-TiB_(2)三相复合陶瓷,并系统研究了不同TiB_(2)相含量对复合陶瓷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可在烧结过程中完全转化为TiB_(2)相,TiB_(2)含... 以SiC、B_(4)C、TiO_(2)和C为原料,通过无压固相烧结原位制备SiC-B_(4)C-TiB_(2)三相复合陶瓷,并系统研究了不同TiB_(2)相含量对复合陶瓷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可在烧结过程中完全转化为TiB_(2)相,TiB_(2)含量的增加会促进SiC-B_(4)C复合陶瓷的烧结致密化,当TiB_(2)含量为12 vol.%时,复合陶瓷的最大相对密度达到97.82%,体积密度和表观孔隙率分别为3.12 g·cm^(-3)和2.6%。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分别达到(491±24)MPa、(30.1±0.8)GPa和(5.17±0.23)MPa·m^(1/2)。SiC-B_(4)C-TiB_(2)三相复合陶瓷增韧机制以残余热应力增韧为主,裂纹偏转和弥散颗粒相的钉扎等机制协同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烧结 复合陶瓷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四季抑郁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变化探讨“天人相应”生物学内涵
14
作者 李文娜 王丽涛 +3 位作者 谈博 孙一珂 林红 马淑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6-1832,共7页
目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以探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生物学内涵。方法:将65例抑郁组患者以及40例正常组健康人纳入研究。比较四季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水平。搜集四季气象资料,探讨上述... 目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以探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生物学内涵。方法:将65例抑郁组患者以及40例正常组健康人纳入研究。比较四季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水平。搜集四季气象资料,探讨上述四季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水平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不同神经递质5-HT、DA、NE的四季整体分泌水平分别呈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趋势;抑郁组5-HT抑郁组四季分泌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DA、NE的四季分泌趋势分别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其次,与正常组比较,四季的抑郁组5-HT、NE水平显著降低;春季、夏季的抑郁组DA水平显著降低,秋季、冬季的抑郁组DA水平显著升高。气象因子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四季的日照时数、最低气压以及平均最高气温。结论:正常组和抑郁组的血清神经递质存在不同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四季气象因子对人体情绪相关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的影响,可能是“天人相应”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应 神经递质 四季 气象因子 抑郁症 情志 日照时数 气压 气温
下载PDF
大厚度柔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试验研究
15
作者 谢恩连 聂忆华 +2 位作者 黄新摇 谭波 宁鹏森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7,216,共11页
为研究大厚度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力学行为特征及疲劳寿命,以田新高速试验段、主路面结构为原型,分别制作全厚路面结构模型,开展同条件下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静力加载对比试验。采集不同轴... 为研究大厚度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力学行为特征及疲劳寿命,以田新高速试验段、主路面结构为原型,分别制作全厚路面结构模型,开展同条件下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静力加载对比试验。采集不同轴载、温度工况下各层位力学响应值,进行变化规律拟合分析,并根据实际工况计算分析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同条件下,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下面层底、基层底的横向及纵向应变和竖向压应力指标均明显小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且2种结构的下面层底各力学指标均大于其对应基层底指标;2种结构下面层、基层的疲劳寿命对数值随荷载等级增加呈线性下降,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更小,且数值均较后者明显提高;正常环境温度和标准交通荷载下,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大厚度沥青路面结构下面层与基层预期可实现长寿命。研究结果为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提供新的试验途径与评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大厚度柔性基层 轮载试验 力学行为 疲劳寿命
下载PDF
大分子纳米微孔结构的“溶胀-填充”法对质子交换膜的改性
16
作者 宋红霞 陈志娇 +2 位作者 申婧 谭波 马丽英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47-49,共3页
本工作采用“溶胀-填充”方法,用超支化大分子作为填充物,实现对质子交换膜性能的改善。通过控制聚偏氟乙烯膜在超支化聚酰胺溶液中的溶胀填充时间,来达到聚偏氟乙烯膜纳米微孔结构的溶胀和填充。本工作设置了1h,3h和5h三个溶胀填充时间... 本工作采用“溶胀-填充”方法,用超支化大分子作为填充物,实现对质子交换膜性能的改善。通过控制聚偏氟乙烯膜在超支化聚酰胺溶液中的溶胀填充时间,来达到聚偏氟乙烯膜纳米微孔结构的溶胀和填充。本工作设置了1h,3h和5h三个溶胀填充时间,制备出了三种不同复合质子交换膜,分别为PVDF-HBM-1,PVDF-HBM-2和PVDF-HBM-5。测试了它们的质子电导率、吸水率、溶胀率、力学性能、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三种复合质子交换膜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尤其是机械性能,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复合膜PVDF-HBM-2拉伸强度高达47.18MPa,氧化稳定性值高达99.15%。三种复合膜近400℃开始分解,完全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电导率 机械性能 聚偏氟乙烯 复合膜
下载PDF
创伤性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危险因素分析以及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
17
作者 谭波 张钺 +3 位作者 杨佳强 刘永东 焦阳 王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2-449,共8页
目的筛查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的77例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 目的筛查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的77例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25例)和无脑积水组(5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并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脑积水组患者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t=2.178,P=0.032)、术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比例(χ2=8.675,P=0.003)、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t=11.146,P=0.000)低于无脑积水组,术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χ2=5.901,P=0.015)、双侧手术(χ2=6.441,P=0.011)、术中未缝合硬脑膜(χ2=9.759,P=0.002)、术后脑室积血(χ2=8.938,P=0.003)、术后中线移位>10 mm(χ2=7.589,P=0.006)、术后并发颅内感染(χ2=4.519,P=0.034)比例以及术后昏迷时间(t=2.709,P=0.008)高于无脑积水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OR=1.885,95%CI:1.432~2.240;P=0.012)、术中未缝合硬脑膜(OR=1.468,95%CI:1.215~1.930;P=0.006)、术后昏迷时间长(OR=1.574,95%CI:1.358~1.926;P=0.007)、术后脑室积血(OR=1.550,95%CI:1.254~1.768;P=0.010)和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OR=1.622,95%CI:1.165~1.840;P=0.004)是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项危险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823~0.925,P=0.00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60,P=0.232),表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准确性。结论术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未缝合硬脑膜、术后昏迷时间长、术后脑室积血、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是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项危险因素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术后并发脑积水风险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脑膨出 减压颅骨切除术 脑积水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贝叶斯定理
下载PDF
白萝卜气吸式精量排种器结构设计与分析
18
作者 岳海霞 谭波 +1 位作者 魏松 谢红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为满足白萝卜机械种植要求,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缺乏相关种植机械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通过计算与理论分析,设计了排种器关键结构参数;对充种、携种和投种阶段种子受力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播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Fluent软... 为满足白萝卜机械种植要求,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缺乏相关种植机械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通过计算与理论分析,设计了排种器关键结构参数;对充种、携种和投种阶段种子受力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播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Fluent软件仿真模拟不同型孔尺寸参数对负气压室气流影响,确定了最佳型孔直径参数,其型孔直径范围为2.079~2.178 mm。通过参数优化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为:排种盘直径200 mm、型孔分布直径160 mm、型孔个数16个、型孔直径2.2 mm。排种性能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作转速为30.54 r·min^(-1),负气压室气压为6.58 kPa,排种器单粒合格指数95.61%,漏播指数为0.64%,重播指数为2.04%。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播种器性能,为白萝卜精量播种机器设计与制造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萝卜 气吸式排种器 精量播种 仿真
下载PDF
衡阳题材诗词的特点及内涵研究
19
作者 谭雅雯 谭波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0期61-63,67,共4页
目的:衡阳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吟咏衡阳的诗词不胜枚举。衡阳题材诗词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分析衡阳题材的诗词作品,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文本分析等方法,分... 目的:衡阳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吟咏衡阳的诗词不胜枚举。衡阳题材诗词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分析衡阳题材的诗词作品,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文本分析等方法,分类梳理衡阳题材诗词的特色,揭示其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主题选择、在艺术效果方面的审美趣味,以及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层次理解。结果:研究发现,衡阳题材诗词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对地方风物的描绘、古楚余韵的延续以及当地历史神话的引用。这些诗词反映了衡阳的自然风光、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和历史变迁,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对家国人生“心忧天下”的感慨和对佛道哲思“超逸脱俗”的阐述。结论:衡阳题材诗词在展现自然风光、表达内心情感、反映社会历史以及传达深层哲学思考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这些诗词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中国文学的宝库,还以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衡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风貌。研究衡阳题材诗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文本、感受衡岳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推动地方文化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题材 诗词 特点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公职人员”对监察对象概念统合的纵深引领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波 张增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需注重“公职人员”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概念统合功能。在对“公职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等类似概念的规范解读中,注重发挥“公职人员”法律概念的制度统合力。考虑到“公职人员”概念统合的理论需... 在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需注重“公职人员”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概念统合功能。在对“公职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等类似概念的规范解读中,注重发挥“公职人员”法律概念的制度统合力。考虑到“公职人员”概念统合的理论需求和实践需要,可以依托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在强化监督的视角中探寻统合的解决思路。其一从“公职人员”概念内涵出发,统一清理现行法律中不适当表述,进而以“公职人员”分步推进统合;其二从概念外延出发,将间接利用公权力的非国家工作人员也纳入“公职人员”的外延之中,进一步推进监察全覆盖;其三则是从国内与国际反腐角度出发进行统合,有效降低与涉外反腐法治接轨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概念 公职人员 概念统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