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选剂对磷石膏制备高强石膏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佳俊 刘昌荣 +4 位作者 汪初雷 刘德智 王铁柱 谭宏斌 杨飞华 《非金属矿》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从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出发,采用浮选法除去其中的黑色有机质。探究了浮选剂的种类对磷石膏白度的影响,以及对天然高强石膏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浮选剂对磷石膏的浮选白度影响较大,其中浮选剂A浮... 从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出发,采用浮选法除去其中的黑色有机质。探究了浮选剂的种类对磷石膏白度的影响,以及对天然高强石膏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浮选剂对磷石膏的浮选白度影响较大,其中浮选剂A浮(氧烷类化合物)选后样品的白度最低,为34.27%;浮选剂D(甲基异丁基甲醇)浮选后样品的白度最高,为42.9%。浮选剂对天然高强石膏的标准稠度需水量和凝结时间影响较小,但会降低天然高强石膏的力学性能,其中浮选剂A对天然石膏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小。同时,采用蒸压水热法,以浮选剂A除杂后的磷石膏、水洗除杂后的磷石膏和未预处理的磷石膏为原料分别制备高强石膏,对比3组高强石膏的1 d绝干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浮选预处理高强磷石膏和水洗预处理高强磷石膏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7.0 MPa和30.7 MPa,与未预处理高强磷石膏抗压强度11.5 MPa相比,分别提高222%和167%,表明浮选预处理更有利于提升高强石膏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高强石膏 浮选剂 抗压强度 白度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许涛 谭鸿斌 +2 位作者 汪智 谢卫星 吴捷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2-34,4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黄山首康医院心内科住院期间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心肌梗死部位均在前降支近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黄山首康医院心内科住院期间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心肌梗死部位均在前降支近段,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32例和非心力衰竭组28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心力衰竭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梗死前心绞痛比例、术后使用ACEI/ARB/ARNI比例、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低于非心力衰竭亡组(P<0.05),年龄、糖尿病比例、发病至手术时间(h)、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得分心力衰竭组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前心绞痛(OR=0.214,95%CI:0.066~0.700,P=0.011)、术后高TIMI血流分级(OR=0.227,95%CI:0.040~1.287,P=0.016)是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焦虑(OR=1.269,95%CI:1.078~1.494,P=0.004)、抑郁(OR=1.127,95%CI:0.985~1.288,P=0.045)、高Fib(OR=4.316,95%CI:1.793~10.387,P=0.001)、高UA(OR=1.013,95%CI:1.005~1.021,P=0.001)、较长的发病至手术时间(OR=1.122,95%CI:1.009~1.248,P=0.033)是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存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术后TIMI血流较好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低,而焦虑、抑郁、高Fib、高UA、较长的发病至手术时间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磷石膏制备Ⅱ型无水石膏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德智 陈青果 +6 位作者 李楷文 刘昌荣 汪初雷 马小玲 谭宏斌 廖波 杨飞华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4期56-62,共7页
以湿法磷酸副产磷石膏为原料在高温下煅烧制备Ⅱ型无水石膏,研究了煅烧温度对Ⅱ型无水石膏制品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在700℃下煅烧得到的Ⅱ型无水石膏水化28 d的抗压强度最高,其初凝时间为4.6 h,... 以湿法磷酸副产磷石膏为原料在高温下煅烧制备Ⅱ型无水石膏,研究了煅烧温度对Ⅱ型无水石膏制品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在700℃下煅烧得到的Ⅱ型无水石膏水化28 d的抗压强度最高,其初凝时间为4.6 h,终凝时间为5.3 h;水化3 d的抗压强度为18.5 MPa,水化28 d的抗压强度为51.8 MPa。为提高Ⅱ型无水石膏水化产品性能,研究了外加剂对Ⅱ型无水石膏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外加剂可使Ⅱ型无水石膏初凝、终凝时间不同程度的缩短,且对水化产品抗压强度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500℃煅烧制备的Ⅱ型无水石膏掺入外加剂后水化产品强度性能最好,其初凝时间为6.4 h,终凝时间为7.2 h,水化3 d的抗压强度为24.9 MPa,水化28 d的抗压强度高达53.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Ⅱ型无水石膏 高温煅烧 外加剂 抗压强度
下载PDF
Ⅱ型无水芒硝石膏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青果 刘德智 +6 位作者 汪初雷 马骞 李楷文 马小玲 谭宏斌 杨飞华 郑林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4期63-69,共7页
钙芒硝矿开发产生的芒硝石膏常被废弃,不仅浪费资源,还给环境带来了潜在危害。以芒硝石膏为原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和外加剂对煅烧制品Ⅱ型无水芒硝石膏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外加剂时,1000℃下煅烧制得的Ⅱ型无水芒硝石膏水化3 d... 钙芒硝矿开发产生的芒硝石膏常被废弃,不仅浪费资源,还给环境带来了潜在危害。以芒硝石膏为原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和外加剂对煅烧制品Ⅱ型无水芒硝石膏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外加剂时,1000℃下煅烧制得的Ⅱ型无水芒硝石膏水化3 d的抗压强度最高,为8.05 MPa,900℃下煅烧制得的Ⅱ型无水芒硝石膏水化28 d的抗压强度最高,为17.05 MPa;掺入水膏比为0.3的外加剂时,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煅烧制品水化所需外加剂减少,1000℃下煅烧制得的Ⅱ型无水芒硝石膏水化3、28 d的抗压强度均最高,分别为15.45、21.2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硝石膏 抗压强度 Ⅱ型无水芒硝石膏 煅烧温度 外加剂
下载PDF
磷石膏低温分解制备硫铝酸盐水泥的工艺研究
5
作者 吴良贤 邓秋林 +3 位作者 廖辉伟 曾勃力 谭宏斌 董发勤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6-21,57,共7页
基于磷石膏完全替代石灰石的制备策略,以磷石膏、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为水泥原料,烧制以硫铝酸钙和贝利特为主的硫铝酸盐水泥,考察了不同碳硫比(焦炭和硫酸钙的摩尔比)、煅烧温度和金属离子含量对水泥熟料矿物形成以及水泥性能的影响。结... 基于磷石膏完全替代石灰石的制备策略,以磷石膏、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为水泥原料,烧制以硫铝酸钙和贝利特为主的硫铝酸盐水泥,考察了不同碳硫比(焦炭和硫酸钙的摩尔比)、煅烧温度和金属离子含量对水泥熟料矿物形成以及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硫比为2、煅烧制度为800~900℃-1 h/1300℃-0.5 h时,在空气气氛下成功烧制出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成分;在不外掺石膏的情况下,制备出的水泥净浆试件3 d抗压强度可达35.2 MPa,28 d抗压强度达到42.8 MPa。利用磷石膏低温部分分解烧制的硫铝酸盐水泥达到了GB 20472—2006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低温分解 硫铝酸盐水泥 固废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n(CaS)/n(CaSO_(4))对不同钙硅比磷石膏模拟生料煅烧脱硫的影响
6
作者 李楷文 刘昌荣 +5 位作者 马骞 汪初雷 刘德智 陈佳俊 谭宏斌 杨飞华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10期1-7,31,共8页
为探究磷石膏分解副产物CaS与CaSO_(4)的配比在磷石膏联产水泥过程中对磷石膏脱硫的影响,先以纯石膏代替磷石膏,研究n(CaS)/n(CaSO_(4))和煅烧温度对不同钙硅比煅烧生料物相的影响和该条件下磷石膏的脱硫率,研究发现:随着n(CaS)/n(CaSO_... 为探究磷石膏分解副产物CaS与CaSO_(4)的配比在磷石膏联产水泥过程中对磷石膏脱硫的影响,先以纯石膏代替磷石膏,研究n(CaS)/n(CaSO_(4))和煅烧温度对不同钙硅比煅烧生料物相的影响和该条件下磷石膏的脱硫率,研究发现:随着n(CaS)/n(CaSO_(4))的增大和煅烧温度的升高,CaSO_(4)衍射峰强度下降;但随着钙硅比的增大,样品脱硫率下降。以纯石膏为原料,在n(CaS)/n(CaSO_(4))=3∶1、1300℃空气气氛中煅烧1 h的条件下,模拟生料硫酸钙峰强最低,钙硅比为1∶1、2∶1和3∶1的样品SO 3质量分数分别为4.90%、8.54%和11.12%;以磷石膏为原料的样品脱硫率优于纯石膏,在相同条件下,钙硅比为1∶1、2∶1和3∶1的样品SO 3质量分数分别为0.64%、1.43%和1.79%。试验结果表明,在以磷石膏为原料生产水泥的过程中,将CaS作为还原剂和降低水泥钙硅比,有助于磷石膏脱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硫化钙 硫酸钙 钙硅比 脱硫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机遇、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59
7
作者 汪宁渤 马明 +2 位作者 强同波 吕清泉 谭洪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5,50,共8页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主要国家已将新能源列入国家能源优先发展战略,高比例新能源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在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特...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主要国家已将新能源列入国家能源优先发展战略,高比例新能源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在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特点,以甘肃为例,研究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发展的机遇,分析了面临的送出、消纳、系统稳定、运行控制、经济性和效率等一系列挑战,展望了高比例新能源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 发展机遇 挑战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彩粒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健龙 易科 +6 位作者 张一岚 赵一迪 晁漫宁 谈宏斌 孙风丽 奚亚军 张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2-850,共9页
为了筛选具有优良抗旱性的小麦特异材料,通过表型分析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干旱胁迫对不同彩粒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材料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植株表型、复水后成活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质量分... 为了筛选具有优良抗旱性的小麦特异材料,通过表型分析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干旱胁迫对不同彩粒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材料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植株表型、复水后成活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多个指标均显示2份彩粒小麦材料抗旱性较好,即‘ZHW’/‘小偃22’杂交后代和‘0705-39’/‘INDB’杂交后代材料。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植株复水后成活率与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叶片相对含水量与F_v/F_m、ETR、q^P存在显著相关。抗旱表型分析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不同彩粒小麦的苗期生长发育,且不同彩粒小麦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筛选的2份抗旱性较好的彩粒小麦材料可用于进一步的抗旱分子机制解析和旱地小麦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粒小麦 种质资源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 抗旱鉴定
下载PDF
常压酸水体系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及形貌调控 被引量:8
9
作者 马小玲 谭宏斌 杨飞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3,共3页
以脱硫石膏为原料,在H_2O-H_2SO_4常压水热体系中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分别研究柠檬酸和聚丙烯酸对晶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酸含量的增加,晶须平均直径减小,片状晶体含量降低。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最佳条件为添加1%柠檬酸,所得... 以脱硫石膏为原料,在H_2O-H_2SO_4常压水热体系中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分别研究柠檬酸和聚丙烯酸对晶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酸含量的增加,晶须平均直径减小,片状晶体含量降低。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最佳条件为添加1%柠檬酸,所得晶须直径为0.2~1μm,长径比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硫酸钙 晶须 脱硫石膏 常压酸水体系 柠檬酸 聚丙烯酸
下载PDF
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小玲 谭宏斌 +5 位作者 侯雄 苏雪梅 先玉生 董发勤 李玉香 杨飞华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第3期71-76,共6页
简述了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石膏分解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煤为还原剂能降低石膏分解温度,并有利于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介绍了用石膏生产含硫低钙水泥、高强低钙硅酸盐水泥的研究现状,用磷石膏生产... 简述了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石膏分解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煤为还原剂能降低石膏分解温度,并有利于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介绍了用石膏生产含硫低钙水泥、高强低钙硅酸盐水泥的研究现状,用磷石膏生产高强低钙硅酸盐水泥将成为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稳定硅酸二钙的高温结构、改变水化环境和采用碳化养护等有利于提高高强低钙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我国磷石膏分布集中、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对现有水泥装备进行改造用于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生产,可降低投资成本,并有利于磷石膏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窑外分解 硫酸 高强低钙硅酸盐水泥
下载PDF
开放醇水体系制备磷石膏基无水石膏晶须及在丁腈橡胶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涛 董发勤 +2 位作者 刘金凤 谭宏斌 娄秀冬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30,共8页
以磷石膏(PG)为原料,通过开放体系醇水热法制备半水硫酸钙(HH)晶须,研究了晶形控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晶须形貌和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05 wt%CTAB时,得到的HH晶须呈纤维状,表面光滑,长径比高达43。将HH进行通过煅烧... 以磷石膏(PG)为原料,通过开放体系醇水热法制备半水硫酸钙(HH)晶须,研究了晶形控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晶须形貌和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05 wt%CTAB时,得到的HH晶须呈纤维状,表面光滑,长径比高达43。将HH进行通过煅烧制备无水硫酸钙(AH)晶须,研究了煅烧温度对晶须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HH晶须在600℃下煅烧2 h后,晶须由HH完全转化为AH,且晶须形貌未发生改变。研究了不同表面改性剂对晶须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用硅酸钠-硬脂酸(无机-有机)双重改性AH晶须,晶须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研究了改性后的AH晶须对丁腈橡胶密封衬垫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密封衬垫横向拉伸强度略低于标准值,AH晶须不能替代RS4021矿物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AH晶须 CTAB 调节机制 表面改性
下载PDF
Ⅱ型无水石膏制备及水泥对其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路 谭宏斌 +2 位作者 李玉龙 江倩 杨飞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4,63,共4页
为实现钛石膏建材资源化利用,分析了其结构和微观形貌,并以其为原料制备Ⅱ型无水石膏。考察煅烧温度对无水石膏标准稠度、抗压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发现在400℃煅烧3 h得到的无水石膏活性较高。为提高无水石膏的性能,研究水泥加入量对... 为实现钛石膏建材资源化利用,分析了其结构和微观形貌,并以其为原料制备Ⅱ型无水石膏。考察煅烧温度对无水石膏标准稠度、抗压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发现在400℃煅烧3 h得到的无水石膏活性较高。为提高无水石膏的性能,研究水泥加入量对无水石膏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增加,无水石膏标准稠度下降,凝结时间、强度和致密度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石膏 Ⅱ型无水石膏 物相 形貌 性能
下载PDF
过氧化氢氧化增白磷石膏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香华 吴良贤 +6 位作者 邓秋林 廖辉伟 史连军 谭宏斌 张红 张涛 董发勤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78,共5页
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为研究对象,采用先酸处理后氧化的方式对磷石膏进行增白,考察酸的质量分数、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固液比(质量比)、处理时间对磷石膏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先用硫酸处理,再用过氧化氢对磷石膏进行氧化增白... 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为研究对象,采用先酸处理后氧化的方式对磷石膏进行增白,考察酸的质量分数、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固液比(质量比)、处理时间对磷石膏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先用硫酸处理,再用过氧化氢对磷石膏进行氧化增白,当磷石膏与硫酸的固液比(质量比)为1∶4,硫酸质量分数为20%,酸处理时间为2.0 h,磷石膏与过氧化氢固液比为1∶6,H_(2)O_(2)质量分数为20%,氧化处理时间为1.5 h时,磷石膏白度可从33.7%提高到64.3%,增白效果明显,满足用于生产建材行业石膏粉的白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增白 白度 过氧化氢
下载PDF
超耐水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俊先 熊宇帆 +3 位作者 苏雪梅 谭宏斌 杨飞华 张吉秀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8,共5页
以α-高强石膏为原料,制备超耐水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研究火山灰材料种类、配比、缓凝剂种类及掺量对石膏基自流平砂浆标准稠度、30 min流动度损失、凝结时间、绝干抗压强度、绝干拉伸黏结强度、收缩率、耐水性和软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 以α-高强石膏为原料,制备超耐水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研究火山灰材料种类、配比、缓凝剂种类及掺量对石膏基自流平砂浆标准稠度、30 min流动度损失、凝结时间、绝干抗压强度、绝干拉伸黏结强度、收缩率、耐水性和软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山灰材料A、火山灰材料B、缓凝剂A和缓凝剂B的最佳配比为37.5∶12.5∶4∶0.12时,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的标准稠度为53%,初凝时间为61 min,终凝时间为126 min,30 min流动损失为3 mm,抗压强度为20.21 MPa,绝干拉伸黏结强度为1.169 MPa,收缩率为0.04%,各项指标均符合JC/T 1023-2007标准要求,软化系数为0.83。为进一步提高砂浆的耐水性能,研究了不同防水剂对石膏基自流平砂浆软化系数的影响,有机硅憎水剂浸泡后其软化系数可提升至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石膏 砂浆 火山灰材料 抗压强度 软化系数
下载PDF
钛石膏制备硫化钙回收硫磺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雪梅 汪初雷 +5 位作者 先玉生 陈盛龙 熊宇帆 马小玲 谭宏斌 杨飞华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4,共3页
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过程中,采用石灰中和硫酸废水时产生固体废石膏钛石膏。在900℃温度下,以钛石膏为反应物,以碳粉为还原剂,研究了煅烧时间对硫酸钙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粉与钛石膏不混合反应6 h或碳粉与钛石膏混合反应2 h后,样品... 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过程中,采用石灰中和硫酸废水时产生固体废石膏钛石膏。在900℃温度下,以钛石膏为反应物,以碳粉为还原剂,研究了煅烧时间对硫酸钙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粉与钛石膏不混合反应6 h或碳粉与钛石膏混合反应2 h后,样品的主要物相均为硫化钙。在硫化钙中加入稀硫酸,产生的气体用络合铁溶液回收,得到粒径为1-3μm硫磺颗粒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石膏 还原焙烧 硫化钙 硫化氢 硫磺
下载PDF
钛石膏除杂制备高强石膏及回收铁的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初雷 任浩荣 +3 位作者 刘德智 刘勇威 谭宏斌 杨飞华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2年第5期44-48,共5页
钛石膏是硫酸钛白法生产钛白粉时产生的工业副产物,因含有较多的杂质而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研究了模拟废硫酸对钛石膏除杂效果的影响,并以纯化钛石膏为原料,通过蒸压水热法制备了高强石膏,考查了转晶剂的种类、掺量以及固液比对高强石... 钛石膏是硫酸钛白法生产钛白粉时产生的工业副产物,因含有较多的杂质而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研究了模拟废硫酸对钛石膏除杂效果的影响,并以纯化钛石膏为原料,通过蒸压水热法制备了高强石膏,考查了转晶剂的种类、掺量以及固液比对高强石膏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2 h、掺入0.0025%柠檬酸和0.025%硫酸铝作为转晶剂、固液比为1∶1的条件下可制备出抗压强度为27.5 MPa的高强石膏。同时还研究了从钛石膏酸洗液中回收铁的工艺,研究发现,酸洗滤液在105℃烘干、1000℃煅烧2 h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得到纯度为52.17%的Fe_(2)O_(3),实现了铁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石膏 高强石膏 酸洗除杂 转晶剂 回收铁
下载PDF
再生砖粉对磷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马骞 李玉香 +5 位作者 谭宏斌 汤美慧 马婧 汪初雷 刘德智 陈青果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以磷建筑石膏为原料,研究再生砖粉掺量、激发剂种类对磷石膏抗压强度及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掺砖粉可提高磷石膏抗压强度,掺量为10%时,试块28 d抗压强度为9.99 MPa,较纯磷石膏28 d抗压强度8.64 MPa提高15.63%;电石渣为激发剂时,... 以磷建筑石膏为原料,研究再生砖粉掺量、激发剂种类对磷石膏抗压强度及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掺砖粉可提高磷石膏抗压强度,掺量为10%时,试块28 d抗压强度为9.99 MPa,较纯磷石膏28 d抗压强度8.64 MPa提高15.63%;电石渣为激发剂时,掺砖粉的磷石膏试块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均低于纯磷石膏;水泥为激发剂时,外掺砖粉的磷石膏试块耐水性能高于纯磷石膏,当砖粉掺量为10%,水泥掺量为2%时,试块软化系数为0.43,较纯磷石膏0.34提高2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再生砖粉 激发剂 抗压强度 软化系数
下载PDF
Mid-Holocene Climate Variations Recorded by Palaeolake in Marginal Area of East Asian Monsoon: A Multi-proxy Study 被引量:1
18
作者 LONG Hao tan hongbin +2 位作者 WANG Naiang tan Liangcheng LI Y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325-332,共8页
Traditionally, the mid-Holocene in most parts of China was thought to be warmer with higher precipitation, resulting from a strong Asian summer monsoon. However, some recent researches have proposed a mid-Holocene dro... Traditionally, the mid-Holocene in most parts of China was thought to be warmer with higher precipitation, resulting from a strong Asian summer monsoon. However, some recent researches have proposed a mid-Holocene drought interval of millennial-scale in East Asian monsoon margin areas. Thus whether mid-Holocene was dry or humid remains an open issue. Here, Zhuyeze palaeolake, the terminal lake of the Shiyang River Drainage lying in Asian monsoon marginal areas, was select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details of climate variations during the Holocene, especially mid-Holocene, on the basis of a 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 Qingtu Lake (QTL) section of 6.92m depth was taken from Zhuyeze palaeolake. Multi-proxy analysis of QTL section, including grain size, carbonate, TOC, C/N and δ13C of organic matter, was used to document regional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9-3 cal ka B.P. The record shows a major environmental change at 9.0-7.8 cal ka B.P., attributed to a climate trend towards warmth and humidity. This event was followed by a typical regional drought event which occurred during 7.8-7.5 cal ka B.P. And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 prevailed from 7.5 to 5.0 cal ka B.P., attributed to the warm/humid Holocene Optimum in this region. After that, the climate gradually became drier. Moreover, comparison of the climate record from this paper with the summer insolation at 30°N indicates that the climate pattern reflecting the Asian monsoon changes was caused by insolation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HOLOCENE lacustrine sediment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Long Alumina Fibers in Aqueous Solution Using Oxalic Acid and Aluminum Nitrate
19
作者 GUO Congsheng FU Mingxing tan hongbin 《China's Refractories》 CAS 2011年第2期29-32,共4页
Long alumina .fibers with 60 cm in length were pre- pared by sol - gel method. The spinning sol was ob- tained by mixing aluminum nitrate, oxalic acid,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with a mass ratio of 10: 3: 2. Fourier... Long alumina .fibers with 60 cm in length were pre- pared by sol - gel method. The spinning sol was ob- tained by mixing aluminum nitrate, oxalic acid,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with a mass ratio of 10: 3: 2.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 FTIR ) spectra, X-ray diffraction (XRD) ,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perties of the gel and ce- ramic fibers. The fibers with uniform diameter and smooth surface were obtained by sintering at 1 200℃ for 1 h, and their main phase was indentified as α-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a fibers Sol -gel method Oxalic acid POLYVINYLPYRROLIDO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