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谭华侨 宾冬梅 +4 位作者 周杰良 邵超华 裴华 黄伟华 刘小娟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的35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TEG参数,包括凝血反...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的35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液凝固时间K值、凝固角α角及最大血块强度MA值、血常规、血气分析及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各项参数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R值、K值、α角与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P均<0.05),R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 0.679~0.895),K值的AUC为0.758(95%CI 0.646~0.870),α角的AUC为0.689(95%CI 0.565~0.812),MA值的AUC为0.660(95%CI 0.533~0.787);4组数值联合预测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AUC=0.882,95%CI 0.796~0.969,P<0.001),截断值为0.436,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80%。结论TEG中R值、K值及α角是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测因素,R值、K值及α角均能良好预测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R值、K值、α角和MA四者联合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弹力图 LOGISTIC回归分析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性脑卒中15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封灏 谭华桥 +4 位作者 方淳 严烁 徐霁充 韩洪杰 马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SIP)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5例SI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6~83岁;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5例。根据脑梗死溶...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SIP)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5例SI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6~83岁;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5例。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价血管再开通情况。术后1周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残障程度。结果 15例SIP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病情进展期6 h内干预14例,15 h后干预1例。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脑血管造影显示所有病变责任血管均开通(TICI 3级)。所有患者术后7 d平均NIHSS评分为3.5±3.6,与术前8.3±4.4相比显著降低(P<0.05),提示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临床随访1~18个月,平均5.3个月。病情稳定,均无死亡,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无再发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发生;m RS评分0分12例(80%)、2分2例、4分1例。结论在严格选择筛选病例前提下,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血管闭塞或狭窄所致SIP安全有效,可改善缺血症状,促进患者相应功能障碍恢复,不增加出血或低灌注综合征风险。但远期疗效仍需扩大样本远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初步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永亮 马林 +5 位作者 谭华桥 方淳 封灏 徐霁充 严烁 韩洪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0-81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5例亚急性和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通成功率、... 目的评估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5例亚急性和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86.7%)成功再通。术中发生末梢栓塞事件7例(症状性3例,无症状性4例),血管夹层1例,术后出现支架取栓相关脑出血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存活,未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出院时13例成功再通患者中1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2例再通失败患者中1例症状恶化,1例无明显改善。术后13例获血管造影随访平均5.8个月,1例并发夹层再通失败患者病变段再闭塞,12例成功再通患者中1例支架内再狭窄,其余11例均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上再狭窄。14例获临床随访平均5.6个月,12例成功再通患者中除1例支架内狭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均无再发卒中及TIA,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示功能良好;2例再通失败患者90 d m RS评分示功能恶化。结论严格筛选患者基础上采取血管内开通术治疗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是可行、安全的,近期内能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降低卒中再发率,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 亚急性/慢性血管闭塞 血管内再通术 可行性和安全性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应用于复杂颅脑血管病变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悦琦 +2 位作者 李明华 谭华桥 方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7-642,共6页
采用血管腔内隔绝技术治疗复杂性脑动脉瘤为代表的脑动脉病变,近年已取得肯定效果。鉴于当前国内外尚无覆膜支架在颅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统一参考标准,有必要针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本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神经... 采用血管腔内隔绝技术治疗复杂性脑动脉瘤为代表的脑动脉病变,近年已取得肯定效果。鉴于当前国内外尚无覆膜支架在颅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统一参考标准,有必要针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本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神经介入治疗领域权威专家撰写专家共识,旨在总结目前覆膜支架治疗复杂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结果,提出适合覆膜支架应用的临床参考标准,供临床医师在参照本共识内容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对复杂颅脑血管病变患者采取个体化腔内隔绝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从量子点的角度审视碳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艳红 张东旭 +4 位作者 毛宝东 黄慧 刘阳 谭华桥 康振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49-1365,共17页
碳点不仅具有类似于传统量子点的强发光和小尺寸特性,还表现出传统量子点无法比拟的水相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作为量子点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碳点的结构、合成化学和光电性质与传统量子点显著不同,也为量子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碳点不仅具有类似于传统量子点的强发光和小尺寸特性,还表现出传统量子点无法比拟的水相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作为量子点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碳点的结构、合成化学和光电性质与传统量子点显著不同,也为量子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碳点领域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深化,越来越有必要在一些基本概念上与传统量子点比较,并从传统量子点的角度澄清碳点的独特特征和关键挑战.本综述主要聚焦于基本结构、合成化学、光学性质和应用研究等四个方面,从传统量子点基础概念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碳点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传统量子点 光学性质 生物应用 光电器件 催化
原文传递
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华桥 王永亮 +6 位作者 马林 封灏 刘渊华 方淳 徐霁充 严烁 韩洪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13例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术后记录最初... 目的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13例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术后记录最初的手术结果(包括血管内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评估出院时和术后90d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血管内再通。8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为末梢栓塞,其中症状性3例、无症状性4例,1例症状性末梢栓塞患者同时合并术中血管夹层;1例为支架取栓相关的脑出血。术后患者均未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出院时,11例血管再通患者,10例症状好转、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再通失败的患者,1例症状恶化、1例症状无明显变化。11例再通的患者,1例支架取栓后脑出血的失访;10例获得影像随访,1例术后12个月随访支架内80%狭窄、9例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上的狭窄或闭塞。12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1例再通患者支架内80%狭窄并再发TIA,9例无再发卒中或TIA发作,90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功能良好,中位mRS评分明显下降[术后1(0~2)分、术前2(1~4)分];2例再通失败的患者,90d的mRS评分功能恶化。结论对于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在严格筛选适应证的前提下,采取血管内再通治疗是可行、安全的,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缺血症状,降低再发卒中率,但长期确切疗效还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内再通 非急性期
原文传递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严烁 马林 +3 位作者 封灏 徐霁充 谭华桥 方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0-1205,共6页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6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患者(共6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2个动脉瘤中,33个破...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6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患者(共6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2个动脉瘤中,33个破裂,另29个未破裂;45个采用单覆膜支架置入术,2个采用双覆膜支架置入术,12个采用单覆膜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另3个采用双覆膜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62例患者的62个动脉瘤均一次成功置入覆膜支架。62个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53个(85%)动脉瘤完全闭塞,另9个(15%)出现内漏,其中7个表现为轻度动脉瘤瘤腔内显影并滞留。62例患者中,术后3例(4.8%)出现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支架移位,1例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另1例因术中血管穿孔致颅内出血死亡;6例(9.7%)发生眼动脉闭塞,但均未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症状。6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0±4.7)个月(3~24个月)。随访期间,61例患者均未发生脑缺血或出血性事件,且均未发现动脉瘤复发。术后3个月,49例患者进行DSA随访,其中46个(94%)动脉瘤完全闭塞,另3个(6%)出现内漏。至末次随访,61例患者中,60例mRS为0~2分,1例为4分。结论初步判断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破裂或未破裂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较高,内漏发生率较低,且患者术后短期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Willis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Two new compounds with microporous constructed by Waugh-type polyoxoanion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被引量:3
8
作者 tan huaqiao CHEN WeiLin +2 位作者 LIU Ding YAN AiXue WANG EnB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Two new compounds with microporous Co3[MnMo9O32].15H2O(1) and Cu3[MnMo9O32].15H2O(2) have been synthesized,and characterized by IR,element analysis,TG and 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The structure analyses reveal th... Two new compounds with microporous Co3[MnMo9O32].15H2O(1) and Cu3[MnMo9O32].15H2O(2) have been synthesized,and characterized by IR,element analysis,TG and 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The structure analyses reveal that compounds 1 and 2 are isostructural.In crystal,the Waugh-type polyoxoanions [MnMo9O32]6-are connected by Co2+ or Cu2+ cations to a 3D open-framework,which possesses channels along the [1 2 2] direction of approximately 8.27 × 11.97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compounds 1 and 2 for photodegradation of RhB with UV irradiation have been studied,which show a goo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photodegradation of R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aterials Waugh-type polyoxoanion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PHOTOCAT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