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在颌骨中央型骨髓炎骨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韩新生 谭小尧 +4 位作者 明华伟 张兴安 王华东 袁宗毅 李婷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1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PRF)在颌骨中央型骨髓炎致骨缺损骨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中央型颌骨骨髓炎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颌骨骨髓...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PRF)在颌骨中央型骨髓炎致骨缺损骨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中央型颌骨骨髓炎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颌骨骨髓炎死骨病灶清除术同期行PRF凝胶+止血海绵填塞骨腔;对照组患者行颌骨骨髓炎死骨清除术后仅填塞止血海绵。术后1、3、6个月行CBCT检查并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EasyDen及Ez3d plus进行骨腔骨密度(HU)值测量。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骨缺损区的HU值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骨缺损区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缺损区的骨密度已经趋于正常的颌骨骨密度。结论 PRF凝胶可明显诱导和促进颌骨中央型骨髓炎致骨缺损骨组织的形成和修复,为颌骨中央型骨髓炎患者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可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 颌骨中央型骨髓炎 骨缺损 骨密度
下载PDF
SAPO-18分子筛的快速合成及其甲醇制烯烃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岩 李渊 +4 位作者 赵立国 谭小耀 覃环 王秋月 黄从付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15-1822,共8页
在水热合成SAPO-18分子筛的过程中,通过在合成凝胶中加入过硫酸钾来加速SAPO-18分子筛的结晶。借助ESR、XRD、SEM、FTIR和NH_3-TPD对分子筛的结晶过程和所制备的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评价所制备的SAPO-18样品对甲醇转... 在水热合成SAPO-18分子筛的过程中,通过在合成凝胶中加入过硫酸钾来加速SAPO-18分子筛的结晶。借助ESR、XRD、SEM、FTIR和NH_3-TPD对分子筛的结晶过程和所制备的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评价所制备的SAPO-18样品对甲醇转化制备低碳烯烃(MTO)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加入过硫酸钾的量对SAPO-18分子筛样品及其MTO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凝胶中适量过硫酸钾的加入,使得体系中羟基自由基(·OH)数量增多,SAPO-18分子筛的结晶度提高,形貌变好。此外,通过评价SAPO-18分子筛催化MTO过程发现,合成凝胶中加入过硫酸钾后寿命显著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合成 过硫酸钾 羟基自由基 结晶 催化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术中快速病理对腮腺肿瘤辅助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新生 谭小尧 +3 位作者 张兴安 明华伟 王华东 袁宗毅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临床分析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增强扫描检查、术中快速病理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腮腺肿瘤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该院口腔科的腮腺区肿瘤患者189例。纳入分析研究的住院患者均需在该院同时行术前M... 目的临床分析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增强扫描检查、术中快速病理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腮腺肿瘤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该院口腔科的腮腺区肿瘤患者189例。纳入分析研究的住院患者均需在该院同时行术前MDCT增强扫描、术中快速病理,比较两种检查辅助诊断与最终常规石蜡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度,根据结果评价MDCT增强扫描、术中快速病理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腮腺肿瘤疾病辅助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MDCT增强扫描检查辅助诊断符合率75.7%(143/189),术中快速病理辅助诊断符合率86.8%(164/189),两者联合应用辅助诊断符合率符合率94.7%(179/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增强扫描联合术中快速病理在腮腺肿瘤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应作为腮腺肿瘤术前、术中常规的辅助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MDCT增强扫描 快速病理 常规石蜡病理 诊断
下载PDF
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对口腔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新生 谭小尧 +6 位作者 张兴安 明华伟 王华东 袁宗毅 李婷 贾佳欣 陈方园 《西部医学》 2021年第5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存在营养风险的口腔癌患者进行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我院住院确诊的存在营养风险的60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存在营养风险的口腔癌患者进行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我院住院确诊的存在营养风险的60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饮食营养支持并辅以营养教育,观察组围手术期在饮食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营养调节制剂,术后根据营养评估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当天、手术后第7天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变化;比较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前白蛋白(PA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长短。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MI、TSF、PAB、ALB、TRF、TLC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TSF三个时间点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及术后第七天两组患者的PAB、ALB、TRF、TLC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更为显著,和入院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Ⅰ期愈合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间对存在营养风险的口腔癌患者给予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围手术期营养相关的快速变化的实验室参数指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加速康复,可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减少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营养风险评估 免疫营养支持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两种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兴安 张兰芳 +5 位作者 谭小尧 明华伟 韩新生 袁宗毅 王华东 李婷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0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和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依据移植部位的不同将99例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颏下岛状皮瓣组(n=52)和前臂皮瓣组(n=47),颏下岛状皮瓣组患者接受颏下岛状...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和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依据移植部位的不同将99例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颏下岛状皮瓣组(n=52)和前臂皮瓣组(n=47),颏下岛状皮瓣组患者接受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治疗,前臂皮瓣组患者接受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吞咽、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结果颏下岛状皮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前臂皮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前臂皮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臂皮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吞咽、咀嚼功能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吞咽及咀嚼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下岛状皮瓣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前臂皮瓣组的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与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均可改善患者的颌面部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效果相似,但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对其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皮瓣 前臂皮瓣 口腔癌根治术 软组织缺损 效果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rCe_(0.95)Y_(0.05)O_(3-δ) nano powders by 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 被引量:2
6
作者 MENG Bo tan xiaoyao +1 位作者 ZHANG Baoyan YANG Naitao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9-83,共5页
Nanosized SrCe0.95Y0.05O3-δ powders with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Pechini method. A polymeric precursor sol was formed by using citric acid and e... Nanosized SrCe0.95Y0.05O3-δ powders with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Pechini method. A polymeric precursor sol was formed by using citric acid and ethylene glycol as the chelating agents of metal ions. The perovskite-type SrCe0.95Y0.05O3-δpowders with uniform shape and smaller than 25 nm in size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combustion of the polymeric precursor sol at the existence of nitric acid and ammonium hydroxide. It was found that modulating the quantifies of nitric acid and ammonium hydroxide could control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quantities of residue carbonate ions were also affected by the quantifies of citric acid and ethylene glyc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 perovskite-type oxides SrCe0.95Y0.05O3-δ combustion synthesis
下载PDF
腔镜辅助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明华伟 袁宗毅 +5 位作者 张兴安 贾佳欣 王华东 陈方园 谭小尧 何芸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2-865,871,共5页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治疗的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18例,在耳后发际内设计长约5 cm切口,先直视下翻瓣至胸锁乳突肌前缘附近,通过腔镜翻瓣建腔,在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治疗的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18例,在耳后发际内设计长约5 cm切口,先直视下翻瓣至胸锁乳突肌前缘附近,通过腔镜翻瓣建腔,在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术后经发际内放置负压引流,皮内连续缝合关闭创口。术后随访3~6个月,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经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术中无一例中转为颌下切口。手术时间65~97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10~20 mL,平均14 mL;术后无舌体麻木、创口感染、肿瘤复发等情况出现,但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耳廓麻木不适,经随访6~9个月逐渐恢复;2例患者术后发生口角歪斜,经随访后症状逐渐缓解;切口均Ⅰ期愈合,且部位隐蔽。结论腔镜辅助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美容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颌下腺切除的一种手术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腔镜 超声刀 微创切口
原文传递
微血管吻合器辅助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明华伟 袁宗毅 +5 位作者 张兴安 贾佳欣 王华东 陈方园 谭小尧 何芸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在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同期选择微血管吻合器辅助完成...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在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同期选择微血管吻合器辅助完成游离组织瓣血管吻合,记录微血管吻合器直径、血管吻合时长及吻合后即刻通畅率,术后随访组织瓣成活率.其中前臂皮瓣58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57例、腓骨瓣3例.结果118例患者均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使用微血管吻合器234枚,其中233枚用于静脉吻合(3例为单静脉端侧吻合,其余115例均为双静脉端端吻合),吻合单根血管耗时为3.0~8.0 min,平均5.4 min;1枚用于动脉端端吻合,耗时12.0 min.所有借助微血管吻合器吻合后的血管即刻通畅率为100%.术后随访3个月,118例游离组织瓣成活117例,其中2例于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探查抢救,1例组织瓣成活,另1例坏死后清创,改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结论微血管吻合器辅助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可明显缩短血管吻合时间,操作简便、快捷,吻合口质量较为可靠,是游离组织瓣血管吻合的一种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吻合器 游离组织瓣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
9
作者 韩新生 谭小尧 +3 位作者 明华伟 张兴安 王华东 罗智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0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7月就诊于我科高度可疑的口腔黏膜病变200例患者行2.5%卢戈氏碘染色后并在淡染或不染区行切取活检术,结果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对200例... 目的研究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7月就诊于我科高度可疑的口腔黏膜病变200例患者行2.5%卢戈氏碘染色后并在淡染或不染区行切取活检术,结果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共174例,炎症6例,单纯上皮性增生20例。经染色后早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不染区和淡染区,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辅助诊断的敏感度98.85%(172/174),特异度73.0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9,P<0.01);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斑纹类口腔病损辅助诊断的敏感度94.29%(66/70),特异度8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7,P<0.01);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溃疡口腔病损良恶性辅助诊断的敏感度96.67%(87/90),特异度6.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对高度可疑的口腔黏膜病变行卢戈氏碘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价值,能很好指示病变部位,指导切取活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戈氏碘染色 口腔癌 癌前病变 切取活检术 病理切片检查
下载PDF
壮药四方木皮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柳燕 何翠萍 +6 位作者 李斌 蓝婷婷 杨楚楚 谭小姚 宋亚军 李永华 汝梅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3年第3期26-33,共8页
目的 研究四方木皮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 利用UPLC-MS/MS技术定性分析四方木皮次生代谢成分,并借助TCMSP数据库平台分析其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和疾病。采用小鼠耳肿胀法、足趾肿胀法研究四方木皮的抗炎作用;热板法、扭体实验研... 目的 研究四方木皮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 利用UPLC-MS/MS技术定性分析四方木皮次生代谢成分,并借助TCMSP数据库平台分析其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和疾病。采用小鼠耳肿胀法、足趾肿胀法研究四方木皮的抗炎作用;热板法、扭体实验研究四方木皮的镇痛作用。结果 四方木皮共鉴定出7类541种次生代谢物,其中,TCMSP平台鉴定出120种中药化学成分,52种成分与抗炎镇痛显著相关,其中数量较多的是黄酮类与酚酸类代谢物;四方木皮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和足趾肿胀以及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 <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四方木皮能有效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四方木皮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黄酮和酚类物质在四方木皮的中药活性及抗炎镇痛方面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四方木皮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木皮 UPLC-MS/MS 黄酮 酚酸 抗炎 镇痛
原文传递
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重建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明华伟 何芸 +6 位作者 周翊飞 袁宗毅 张兴安 王华东 韩新生 付光新 谭小尧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年第7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颊粘膜鳞癌根治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患者,根据唇、颊部和口角缺损大小个性化设计前臂皮瓣,供、受区血管行端端吻合,按缺损长度切取掌长肌... 目的:探讨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颊粘膜鳞癌根治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患者,根据唇、颊部和口角缺损大小个性化设计前臂皮瓣,供、受区血管行端端吻合,按缺损长度切取掌长肌肌腱与口轮匝肌和颊肌悬吊缝合重建口角。结果:12例血管化游离移植前臂皮瓣全部存活,术后口角外形满意。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唇颊部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言语及咀嚼功能障碍,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肌腱 口腔癌 口角缺损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electrolyte membranes for micro 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被引量:2
12
作者 tan xiaoyao YIN WeiNing +3 位作者 MENG Bo MENG XiuXia YANG NaiTao MA ZiFe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8年第9期808-812,共5页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YSZ) micro tubular electrolyte membrane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s) were prepared via the combined wet phase inversion and sintering technique. The as-derived YSZ mi- cro tubes cons...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YSZ) micro tubular electrolyte membrane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s) were prepared via the combined wet phase inversion and sintering technique. The as-derived YSZ mi- cro tubes consist of a thin dense skin layer and a thick porous layer that can serve as the electrode of fuel cells. The dense and the porous electrolyte layers have the thickness of 3-5 μm and 70-90 μm, respectively, while the inner surface porosity of the porous layer is higher than 28.1%. The two layers are perfectly integrated together to preclude the crack or flake of electrolyte film from the electrode. The presented method possesses distinct advantages such as technological simplicity, low cost and high reliability, and thus provides a new rout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 tubular SOF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oxide fuel cell MICRO tube 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IA (YSZ) phase INVERSION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based on highly asymmetric structured electrolyte hollow fibers 被引量:2
13
作者 LIU Yang LIU Nan tan xiaoy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850-855,共6页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MT-SOFCs). Highly asymmetric electrolyte hollow fibers composed of a thin dense skin layer and a thick ...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MT-SOFCs). Highly asymmetric electrolyte hollow fibers composed of a thin dense skin layer and a thick porous substrate are first prepared by a modified phase inversion/sintering technique. The porous substrate is then formed into the anode by deposition of a Ni catalyst via an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 inside the pores while the thin dense skin layer serves directly as the electrolyte film of the fuel cells. A porous cathode layer is produc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Ni-deposited hollow fibers by slurry coating and subsequent sintering to form a complete micro tubular fuel cell. The process has been employed to fabricate 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ia (YSZ) supported Ni-YSZ-YSZ-La0.6Sr0.4Co0.2Fe0.8O3-(LSCF) microtubular fuel cells. The maximum output of the resulting cells is 159.6 mW cm-2 at 800 °C when using H2 as the fuel feed and air as the oxid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 anode electrolyte hollow fib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