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逻辑机理与关键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洪武 《中国水利》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在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已逐渐显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在发展理念、目标指向、实施动力等关键要素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需精准对接新质生产... 在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已逐渐显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在发展理念、目标指向、实施动力等关键要素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需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需求,加快实现水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卓越水利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安全 高质量发展 关键路径 机理
下载PDF
沙颍河下泄污水的降解与稀释特性对西淝河取水口水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咏诗 朱海 +4 位作者 杨旭 陈瀚 徐津 唐洪武 王玲玲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6,共8页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沙颍河污水的排放,保证西淝河线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基于MIKE11建立了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氨氮为水质指标,分析了污水下泄过程中污染物的降解与稀释特性对西淝河取水口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汛前随着支干流...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沙颍河污水的排放,保证西淝河线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基于MIKE11建立了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氨氮为水质指标,分析了污水下泄过程中污染物的降解与稀释特性对西淝河取水口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汛前随着支干流量比增加,污染团从主要受降解作用为主过渡到稀释作用为主;汛初下泄的污水主要依靠干流的稀释作用降低质量浓度;当沙颍河在汛前和汛初的下泄污水流量分别大于淮干流量的10%和7%时,取水口水质有超Ⅲ类水的风险;取水口氨氮质量浓度与支干流量比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二者的拟合效果与污染团受干流稀释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降解 稀释 水质 引江济淮工程 西淝河取水口 沙颍河
下载PDF
河流潜流带地表-地下水过程对典型水生生物活动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金光球 张中天 +3 位作者 袁海钰 唐洪武 陈鹤翔 张思怡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5-847,共13页
河流潜流带是地表-地下水连通和交换的主要区域,地表-地下水过程不仅促进了生源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还能涵养水源、稳定区域生境,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因此掌握水生生物活动与地表-地下水交换关系是深刻认知和科学保护水生生... 河流潜流带是地表-地下水连通和交换的主要区域,地表-地下水过程不仅促进了生源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还能涵养水源、稳定区域生境,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因此掌握水生生物活动与地表-地下水交换关系是深刻认知和科学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前人有关水生生物活动反馈于地表-地下水交换过程的研究,例如,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可以吸收或滞留生源物质,改变迁移的时间和路径;水生动物的行为可能通过改变河床渗透系数和孔隙率等物理参数影响各类物质的地表-地下水交换通量;水生植物对水流的阻滞和扰动也会作用于地表-地下水交换过程。基于目前研究,本文提出了该领域的3个未来研究方向:潜流交换和水生生物互馈理论,水生生态功能与地表-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河流潜流带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带 地表-地下水交换 底栖生物膜 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
下载PDF
“双一流”视角下高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7
4
作者 唐洪武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3,共7页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高校管理队伍。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应树立"管理人员也是人才"的理念,激励管理人员成为"双一流"建设的主角,这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管人才的内在要求。管理人员须拓宽国际视野,...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高校管理队伍。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应树立"管理人员也是人才"的理念,激励管理人员成为"双一流"建设的主角,这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管人才的内在要求。管理人员须拓宽国际视野,善于国际比较,善于服务高校国际化,高校要提供平台支撑。管理人员还应拥有中国情怀,牢记"双一流"建设初心,为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做贡献;拥有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体现中国情怀的大学气质、内涵和勇气,主动成为文化传承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校管理队伍 人才 国际视野 中国情怀
下载PDF
高校巡察:多维动力、作用机制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洪武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9,共7页
高校巡察要坚守政治巡察职能定位,贯彻巡视工作"十六字"方针,紧扣"四个落实"的监督重点,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于党的政治建设、内部治理体系和"双一流"建设"三个维度"。完善巡察机制可... 高校巡察要坚守政治巡察职能定位,贯彻巡视工作"十六字"方针,紧扣"四个落实"的监督重点,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于党的政治建设、内部治理体系和"双一流"建设"三个维度"。完善巡察机制可以从构建"三大体系"入手,即突出"三个重点"深化政治巡察,以织密"三张网"为主线强调问题导向,以强化"三重保障"落实主体责任。围绕提升高校二级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组织会议制度,通过"三重着力"优化巡察实现策略,即着力以顶层设计明确巡察重点、着力以方式创新提升巡察质量、着力以成果运用促进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巡察 “四个落实” 政治建设 治理能力 “双一流”建设
下载PDF
淮河干流污染物分布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志伟 丁凌峰 +5 位作者 唐洪武 肖洋 杨刚 陈曦 金光球 袁赛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8,共10页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水体和沉积物中总磷(TP)、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沿程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于2014—2017年采集淮河干流(正阳关—洪泽湖)19个断面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各采样时段干流各断面水样和沉积物中TP、沉积物中重金属砷(As)、...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水体和沉积物中总磷(TP)、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沿程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于2014—2017年采集淮河干流(正阳关—洪泽湖)19个断面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各采样时段干流各断面水样和沉积物中TP、沉积物中重金属砷(As)、铜(Cu)、铅(Pb)、锌(Zn)、镉(Cd)等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探讨河道流量、温度等因素对水体及沉积物中TP、重金属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沉积物中TP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汛前大于汛后;水体中各形态磷浓度汛中沿程分布较汛前、汛后更均匀;流量、温度是影响TP和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水体污染 沉积物污染 总磷 重金属 吸附 释放 污染物变化规律
下载PDF
长距离输水系统串联多阻抗调压室的水锤防护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圣辰 张健 +5 位作者 贺蔚 唐洪武 肖洋 何平 廖峻杰 蒋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结合某长距离、大流量输水工程,系统分析了单阻抗调压室和串联多阻抗调压室两种布置情况下阻抗孔径对水锤防护效果和最低涌浪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阻抗调压室防护方案下,通过改变调压室阻抗孔径可降低水锤压力,提升调压室最低涌浪,有效... 结合某长距离、大流量输水工程,系统分析了单阻抗调压室和串联多阻抗调压室两种布置情况下阻抗孔径对水锤防护效果和最低涌浪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阻抗调压室防护方案下,通过改变调压室阻抗孔径可降低水锤压力,提升调压室最低涌浪,有效减小调压室占地面积;相比于单阻抗调压室防护方案,串联多阻抗调压室的防护效果更佳,可提高管线最小压力和最低涌浪,显著减小调压室总面积,且主、辅调压室均存在最优阻抗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水工程 串联多阻抗调压室 阻抗孔径 水锤 涌浪
下载PDF
淮河干流典型污染物时空分布特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郝永飞 金光球 +6 位作者 唐洪武 张沛 陈曦 肖洋 袁赛瑜 李志伟 杨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1-299,共9页
针对目前淮河水环境现状及问题, 2014-2017年先后7次采集淮河干流(正阳关-老子山)19个断面的上覆水样和沉积物泥样,对上覆水和沉积物中关键污染物指标总磷(TP)及主要重金属(As、Cu、Pb、Zn)含量进行分析,探究淮河干流TP和重金属时空分... 针对目前淮河水环境现状及问题, 2014-2017年先后7次采集淮河干流(正阳关-老子山)19个断面的上覆水样和沉积物泥样,对上覆水和沉积物中关键污染物指标总磷(TP)及主要重金属(As、Cu、Pb、Zn)含量进行分析,探究淮河干流TP和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各污染物的环境影响效应作出评价。结果表明:11月各污染物含量明显低于6月,水动力过程影响比较大;各污染物质量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TP和As下降最明显;污染物来源分析显示,沉积物中TP主要受到面源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受点源污染影响;监测区间内淮河沉积物TP和4种重金属含量不具有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沉积物 时空分布 TP 重金属元素
下载PDF
平原河流水沙界面生源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水环境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金光球 魏杰 +4 位作者 张向洋 唐洪武 张沛 肖洋 李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4-444,共11页
生源物质作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其在河流中的迁移转换一直倍受关注。水沙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受众多环境和水动力因素的影响,过程极其复杂,不仅影响着河流生源要素的通量演变规律,还关系到河流水环境问题。为探究水沙界面生源物质迁移转... 生源物质作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其在河流中的迁移转换一直倍受关注。水沙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受众多环境和水动力因素的影响,过程极其复杂,不仅影响着河流生源要素的通量演变规律,还关系到河流水环境问题。为探究水沙界面生源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作用机制,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对泥沙颗粒与生源物质的微界面作用、水沙界面对生源物质的迁移转化作用、水流条件对泥沙吸附解吸生源物质作用机理进行总结和概述,总结阐述了河流水质模型和闸坝泵条件下的水环境调控模型,最后指出平原河流水沙运动对生源物质输运作用机理及水环境调控。针对上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不足,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流 生源物质 水沙运动 水环境调控
下载PDF
河道交汇区涡旋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青炜 唐洪武 +2 位作者 袁赛瑜 陈康 肖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2-358,共7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实现了基于涡量的剪切层和分离区位置的精确确定,同时对汇流区水平面内的涡旋结构进行系统观测和分析。研究发现:剪切层和分离区近水面和近底面水深平面的涡旋密度大,水深中部的涡旋密度小;支流流量增大的情...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实现了基于涡量的剪切层和分离区位置的精确确定,同时对汇流区水平面内的涡旋结构进行系统观测和分析。研究发现:剪切层和分离区近水面和近底面水深平面的涡旋密度大,水深中部的涡旋密度小;支流流量增大的情况下涡旋密度均增大。槽底壁面湍流是近底面涡旋密度大的主要原因。剪切层由水流剪切产生的剪切涡以小旋转强度涡旋为主,分离区由水流分离产生的分离涡以中等及小旋转强度涡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河道水流交汇区 剪切层 分离区 涡旋 涡量 旋转强度 水槽试验
下载PDF
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偏流淤积成因及流态改善措施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世昭 唐洪武 +4 位作者 俞扬 刘涵心 王冬生 孙勇 蒋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9-226,共8页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偏流易淤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试验,结合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对闸上游河道淤积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增建导流墙对闸前河道流态改善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受闸上游弯道影响形成偏流,闸前河道两侧产生左...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偏流易淤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试验,结合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对闸上游河道淤积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增建导流墙对闸前河道流态改善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受闸上游弯道影响形成偏流,闸前河道两侧产生左大右小两个明显回流区,导致左侧河床较右侧淤积明显;水闸常年运行,大部分时间闸前河道水流动力较弱,易形成缓流淤积。通过闸前设置导流墙,可以改变闸前河道流态,使左右两侧回流区范围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定门闸 淤积成因 物理模型试验 流态改善 导流墙
下载PDF
花园湖行洪区启用条件与分洪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明 王玲玲 +4 位作者 张凤山 张成潇 伍梦天 唐洪武 朱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14,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现在退洪闸处,特别是在退洪闸反向进洪初期,退洪闸处流速可达0.7 m/s;退洪闸适当晚开既不会增大淮河干流的最高水位,还可有效减缓花园湖行洪区的淹没进程,有利于提高淮河干流调蓄洪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洪区 进洪闸 退洪闸 开启方式 水动力数学模型 一二维耦合 MIKE FLOOD 花园湖
下载PDF
胶体颗粒在潜流带中沉积过程及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中天 金光球 +2 位作者 陈鹤翔 唐洪武 李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8-750,共13页
潜流带是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混区域,是河流中重要的物质能量交换和水生生物栖息的场所,而胶体颗粒在潜流带中沉积,会改变潜流带中的水动力结构和生态环境。本文利用室内循环水槽实验和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旨在研究胶体颗粒在... 潜流带是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混区域,是河流中重要的物质能量交换和水生生物栖息的场所,而胶体颗粒在潜流带中沉积,会改变潜流带中的水动力结构和生态环境。本文利用室内循环水槽实验和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旨在研究胶体颗粒在河流上覆水与潜流带中的迁移过程和胶体颗粒在潜流带中沉积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因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河流上覆水中胶体会逐渐被河床截留且截留胶体集中于河床浅层;沙波水平方向截留量呈现出迎水面较高、背水面较低的趋势;胶体在潜流带沉积的主要机制是潜流交换、颗粒沉降与河床截留作用。本文能为胶体颗粒在潜流带中的生态环境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河流生态环境修复、河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带 胶体颗粒 截留作用 沉降作用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淹没植物明渠床面冲淤及其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汗青 唐洪武 +2 位作者 闫静 戴会超 刘志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8,共9页
植物的存在改变了河流水动力特性,造成独特的床面冲淤态势。利用实验室水槽模拟含淹没植物的河道,对床面形态和紊流统计特性参数进行测量,研究不同类型紊流作用下的床面冲淤特征以及床面起伏对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床面剪切紊流条件下... 植物的存在改变了河流水动力特性,造成独特的床面冲淤态势。利用实验室水槽模拟含淹没植物的河道,对床面形态和紊流统计特性参数进行测量,研究不同类型紊流作用下的床面冲淤特征以及床面起伏对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床面剪切紊流条件下,床面形态为马蹄坑-沙沟/沙脊与沙波复合分布,床面变形加剧了流速沿水深不均匀分布并促进水流动量交换;在自由剪切混合层紊流条件下,床面形态为植物根部马蹄形冲坑及其后方沙沟、沙脊交错分布,床面变形对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类二重紊流”条件下,床面形态同样表现为马蹄坑-沙沟/沙脊-沙波复合,床面变形促进植物层内部的水流动量交换、抑制紊动清扫,抑制植物层外部的动量交换、促进紊动喷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植物 明渠 紊流类型 床面形态 流动特性
下载PDF
上海蕰南水利控制片河网水动力再造 被引量:15
15
作者 闫毓 袁赛瑜 +3 位作者 唐洪武 吕升奇 雷燕 李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9-334,365,共7页
为改善平原河网区水动力不足、水流往复的现象,通过区域闸泵联合调度对河网进行水动力时空再造,促进水体定向有序流动,维持良好的水环境状态。以上海中心城区蕰南水利控制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种基于水动力重构目标的调控方案,并通过... 为改善平原河网区水动力不足、水流往复的现象,通过区域闸泵联合调度对河网进行水动力时空再造,促进水体定向有序流动,维持良好的水环境状态。以上海中心城区蕰南水利控制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种基于水动力重构目标的调控方案,并通过模型计算对各方案的活水效果进行优选。结果表明,通过抬高蕰南片引排水口门控制水位、提升虹口港和杨树浦闸门开启高度以及木渎港和彭越浦泵站引水力度,河网中有78.6%断面的流速得到提升,平均流速提升16.7%;针对走马塘往复流现象,通过调控河网整体引排模式,提出“南引东北排”的应急调度方案,使得模拟时段内河道代表断面平均流速提升60.4%,定向流动累计时长增加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闸泵联调 水动力再造 水资源调度 水环境提升 蕰南水利控制片
下载PDF
长江-鄱阳湖交汇处三维水流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洪武 黄淑君 +3 位作者 袁赛瑜 李坤 肖洋 肖仲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解决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由于尺度大、流速快、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水流结构测量困难的问题,基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交汇处17个横断面的流场进行测量,并采用动能校正系数(α)和动量校正系数(β)表征交汇水流的掺混特征。通过... 为解决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由于尺度大、流速快、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水流结构测量困难的问题,基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交汇处17个横断面的流场进行测量,并采用动能校正系数(α)和动量校正系数(β)表征交汇水流的掺混特征。通过测量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前后的水体pH、溶解氧和电导率,分析交汇前与交汇后水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经官洲分流后的交汇由于流速相近和河床高差导致水流迅速掺混,而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在交汇处下游约2.6 km才实现完全掺混,掺混完全时α、β分别约为1.3和1.15。长江-鄱阳湖交汇处出现长约300 m的停滞区。停滞区下游形成成对反向螺旋流,环流强度可达0.6左右,并向下游衰减。受宽深比减小和码头等局部地形的影响,最下游2个断面出现单向逆时针螺旋流,环流强度低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鄱阳湖 水流交汇 ADCP 水流结构 螺旋流
下载PDF
基于有效中转时间预测的不正常航班恢复技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坚 果红艳 +3 位作者 姚远 卞磊 唐红武 王殿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不正常航班恢复问题研究通常基于固定航班中转时间,忽视了实际航班中转时间的改变对航班恢复带来的影响。对此,依据全国235个机场的全部运营航班数据抽取机场-航班特征,构建了基于LightGBM的航班中转时间预测模型,预测航班的有效中转时... 不正常航班恢复问题研究通常基于固定航班中转时间,忽视了实际航班中转时间的改变对航班恢复带来的影响。对此,依据全国235个机场的全部运营航班数据抽取机场-航班特征,构建了基于LightGBM的航班中转时间预测模型,预测航班的有效中转时间,数值结果显示,航班中转时间预测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6.783 min。构造了基于有效中转时间的不正常航班恢复模型,并针对性地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列向量生成算法,构造的模型通过取消、改变计划时间、更换飞机等方式,分别在最小化航班延误时间、取消个数、换飞机个数的目标下,解决机场流量下降、机场关闭、飞机维修等不正常条件下的航班恢复问题。通过航空公司实际运行数据测试证明,基于有效中转时间预测的不正常航班恢复技术有效,在大规模航班恢复的情况下,可以将总延误时间减少34.2%。将列向量生成算法与时空网络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所提出的恢复方法能降低航班恢复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正常航班 航班恢复 中转时间预测 列生成算法 恢复代价
下载PDF
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减淤物理模型试验
18
作者 吕升奇 许郑宇 +2 位作者 唐洪武 王世昭 陈界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68,共6页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近年来发生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建立了武定门闸河段物理模型,设定两种方案进行悬沙冲淤试验,分析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工程对闸上游的减淤作用。结果表明:方案1(将闸门至上游6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近年来发生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建立了武定门闸河段物理模型,设定两种方案进行悬沙冲淤试验,分析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工程对闸上游的减淤作用。结果表明:方案1(将闸门至上游6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2年8个月的水沙过程,整治段淤积量减少30.4%;方案2(将闸门至上游24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1个典型水文年,整治段淤积量减少50.8%,经过2个典型水文年,淤积量减少44.0%,减淤幅度下降,河床趋于形成新的冲淤平衡,断面地形也趋向于均匀分布;设置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对武定门闸上游河道有显著的减淤作用,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定门闸 闸上淤积 物理模型 导流墙 减淤
下载PDF
基于TBM隧道中TR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洪武 刘兆勇 《水电站设计》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TBM掘进机因其特有的优势在隧道施工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但如何有效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成为隧道领域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界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TRT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在震源激发、检波器安装等方式上进行改进创新,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TBM掘进机因其特有的优势在隧道施工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但如何有效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成为隧道领域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界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TRT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在震源激发、检波器安装等方式上进行改进创新,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引入相对坐标系统代替大地坐标系统,经过开挖验证,在TBM隧道中取得良好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地质预报 TRT TBM 大地坐标 相对坐标
下载PDF
ROV系统在引水隧洞变形破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洪武 张继伟 孙红亮 《水电站设计》 2020年第4期33-35,54,共4页
由于穿越高地应力区、工程地质环境恶劣的深埋长引水隧洞工程不断涌现,放空检测的长耗时会引起巨大经济成本的浪费,因此研究在水状态的水下检测工作的新方法、新技术势在必行。本文引入ROV系统对某引水隧洞进行声呐全覆盖扫描,结合水下... 由于穿越高地应力区、工程地质环境恶劣的深埋长引水隧洞工程不断涌现,放空检测的长耗时会引起巨大经济成本的浪费,因此研究在水状态的水下检测工作的新方法、新技术势在必行。本文引入ROV系统对某引水隧洞进行声呐全覆盖扫描,结合水下机器人系统中的视频对重点关注部位及声呐探测异常区域进行观测,检测引水隧洞表观混凝土破损形态特征,并通过放空后的三维激光检测成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工程实践,该系统有效提供了引水隧洞在水状态水下机器人检测的不同变形破坏形态特征资料,为该系统在水下检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V系统 引水隧洞 声呐 视频 变形破坏 运行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