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剧酸化对土壤有效态Cd和水稻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韦思亦 唐拴虎 +3 位作者 李玉义 熊国旋 张木 吴腾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60-68,共9页
【目的】通过引用酸化材料加剧土壤酸化,探究Cd污染土壤酸化后,土壤pH值改变对土壤中Cd活性及水稻产量、质量的影响,为Cd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分析Cd污染土壤施用酸化材料后土壤pH值及有效态Cd含... 【目的】通过引用酸化材料加剧土壤酸化,探究Cd污染土壤酸化后,土壤pH值改变对土壤中Cd活性及水稻产量、质量的影响,为Cd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分析Cd污染土壤施用酸化材料后土壤pH值及有效态Cd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土壤pH变化对Cd活性的影响;开展水稻盆栽试验,分析土壤酸化后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稻植株及稻米Cd含量的变化,探究土壤pH降低对水稻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酸化材料能精准降低土壤pH,使试验土壤形成一定的pH梯度。土壤pH值降低0.33、0.67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增加0.04、0.07 mg/kg,增幅达21.05%、36.84%,土壤有效态Cd和土壤pH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pH降低导致水稻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瘦弱,与对照相比,pH 4.77、5.11处理的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分别降低9.61%、2.48%。水稻有效穂数、穗实粒数、结实率随土壤pH降低而减少,导致pH 4.77、5.11处理的水稻产量较对照减少11.58%、1.74%。土壤酸化致使重金属活化,导致水稻植株及稻米对Cd的富集能力增强,pH 4.77、5.11处理植株Cd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87.52%、1.13%,稻米Cd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34.55%、165.45%。【结论】土壤pH影响Cd的形态,土壤酸化使Cd的生物有效性增加,土壤有效态Cd和土壤pH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酸化使水稻生长受阻,地上部生物量降低,成穗数与实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同时亦加剧土壤Cd活性,使水稻对Cd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增强,被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CD 水稻 产量 PH 富集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腾飞 唐拴虎 +4 位作者 黄建凤 李苹 付弘婷 吴永沛 张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126-135,共10页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碳质纳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分散性高、比表面积大、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等优良特性,是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航空航天、医药、新能源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广阔。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在现代...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碳质纳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分散性高、比表面积大、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等优良特性,是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航空航天、医药、新能源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广阔。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氧化石墨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种子萌发、枝叶生长、根系生长)、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能、产量和品质、开发具有缓控释功能的氧化石墨烯基肥料,实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环境风险的功效;作为农药载体及增效剂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达到缓控释放、高效利用的目的;探讨氧化石墨烯作为吸附剂或降解细菌固定剂来修复受污染土壤的效果,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了氧化石墨烯作为高灵敏度的湿度传感器,可实现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和无损监测植物生长状况;最后探讨了氧化石墨烯在农业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目前,氧化石墨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尚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随着氧化石墨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深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有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变革、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危害,为推进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作物生长 缓释肥料 病虫害防治 土壤修复 湿度传感器
下载PDF
减氮配施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黄巧义 唐拴虎 +5 位作者 张发宝 张木 黄旭 黄建凤 李苹 付弘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9-838,共10页
以释放期为60~90 d的控释尿素为试验材料,2015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和翁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在全量施氮[195 kg(N)·hm^(-2)]、减氮20%[156 kg(N)·hm^(-2)]和减氮40%[117 kg(N)·hm^(-2)]条件下,常规分次施肥(CF)、配施控释... 以释放期为60~90 d的控释尿素为试验材料,2015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和翁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在全量施氮[195 kg(N)·hm^(-2)]、减氮20%[156 kg(N)·hm^(-2)]和减氮40%[117 kg(N)·hm^(-2)]条件下,常规分次施肥(CF)、配施控释尿素氮占25%一次性施用(25%CRU)和配施控释尿素氮占50%一次性施用(50%CRU)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不同施氮处理的每兜分蘖数基本一致,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略有提高。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先提高后降低,当施氮量为156 kg(N)·hm^(-2)时,水稻产量最高。等氮条件下,25%CRU、50%CRU和CF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基本一致;不同施氮处理的稻谷和稻草氮素吸收累积量无显著差异。水稻氮素吸收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逐渐降低。等氮条件下,25%CRU和50%CRU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27)0.05),两地平均增幅分别为14.99%、17.23%和98.22%、57.44%。当施氮量为195 kg(N)·hm^(-2)时,25%CRU和50%CRU处理的氮收获指数较常规施肥处理(CF)提高6.99%和6.69%,其中台山试验点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P(27)0.05)。117 kg(N)·hm^(-2)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P(27)0.05)。25%控释氮肥掺混一次性施用施氮量为156 kg(N)·hm^(-2)的施肥处理,其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在台山和翁源两个试验点均较高,在广东省双季稻区可实现水稻增产稳产,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并维持土壤肥力,是一种较优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肥 一次性掺混 减氮 氮肥利用效率 养分吸收 产量
下载PDF
“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周年养分调控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蓝华生 黄巧义 +6 位作者 吴永沛 唐拴虎 黄旭 黄建凤 张木 李苹 付弘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57-66,共10页
【目的】研究“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下不同周年养分调控策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广东省“稻-稻-菜”种植制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CK,常规施肥;LNP,早稻季... 【目的】研究“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下不同周年养分调控策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广东省“稻-稻-菜”种植制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CK,常规施肥;LNP,早稻季氮、磷减施20%,冬种四季豆和晚稻季等量施肥;OLNP,冬种四季豆磷减施10%,早稻季减氮10%,晚稻季减磷10%。比较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LNP处理的周年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CK,OLNP处理最低。LNP处理和OLNP处理的作物氮、磷、钾含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OLNP处理可降低冬种蔬菜季土壤有效磷含量,降幅达9.71%;LNP处理早稻季的土壤氮含量显著低于CK,降幅为16.76%。LNP处理显著提高早稻季土壤蔗糖酶活性,OLNP处理的早稻蔗糖酶活性也较CK提高,而3个处理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β-葡糖甘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LNP处理周年减少氮、磷用量6.25%和5.62%,可有效降低土壤氮、磷含量,减少养分流失风险,且作物不减产,为“稻-稻-菜”种植制度下较优的周年养分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稻-菜 产量 周年养分调控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配施中微肥对荔枝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易琼 李国良 +4 位作者 黄旭 向旭 唐拴虎 黄巧义 张木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49-1658,共10页
【目的】探讨在氮磷钾营养供应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连续多年配施中微肥对荔枝产量、品质、土壤与树体各部位营养积累与平衡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荔枝生产中中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中微肥配施与不配施处理,... 【目的】探讨在氮磷钾营养供应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连续多年配施中微肥对荔枝产量、品质、土壤与树体各部位营养积累与平衡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荔枝生产中中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中微肥配施与不配施处理,连续开展4 a(年)田间试验,通过破坏性取样方式获取不同施肥措施下荔枝农艺性状、产量、营养积累、品质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氮磷钾优化用量(OPT)处理相比,配施中微肥(OPT+MN)处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枝梢的快速生长,提高了荔枝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而且有效提高了荔枝产量,4 a平均产量增加16.7%,差异达显著水平。中微肥的添加还促进了树体对氮和锌营养的吸收积累,使钙、镁、锌、硼等营养元素主要积累在枝干中,并促使更多的镁、锌转移累积至叶片中。【结论】鉴于荔枝年际间树体中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养分失衡症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提倡各荔枝园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对土壤中缺乏的中微肥(尤其是钙、镁、锌、硼营养元素)进行相应的补充。同时,针对荔枝园土壤酸化现象,施用适量的土壤改良剂或石灰以期改良土壤产地条件,进而使土壤-荔枝树体营养平衡,实现荔枝提质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产量 中微肥 营养积累 营养平衡
下载PDF
双季稻早季直播与晚季再生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韦思亦 唐拴虎 +4 位作者 黄旭 吴永沛 李苹 付弘婷 杜建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56-64,共9页
【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2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 【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2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对两季水稻产量、再生稻发育以及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肥的水稻分蘖早、分蘖数略高于分次施肥,增加了水稻成穗数,且有利于培育水稻庞大根系。一次性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等养分的分次施肥处理依次增产3.7%、8.7%和31.3%,说明一次性施肥方式增产显著。一次性施用600、750 kg/hm^(2)控释肥处理并结合喷施两种促根促蘖液肥,水稻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促穗增加穗粒数的效果,且促根促蘖液肥Ⅰ效果较好。3种施肥量结合配施促根促蘖液肥处理的年效益均显著高于双季稻常规种植,其中,750、900 kg/hm^(2)控释肥处理结合促根促蘖液肥年效益分别提高6859、8291元/hm^(2)。【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促根促蘖液肥Ⅰ可有效增加水稻分蘖,双季稻早季直播稻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效益比常规种植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再生稻 一次性施肥 促根促蘖液肥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广州市郊稻田氮肥减施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巧义 黄旭 +4 位作者 唐拴虎 杜建军 张木 李苹 付弘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66-72,共7页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措施对水稻产量、田面水氮含量和氮肥施用效率的影响,为广州市水稻氮肥减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州市郊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设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肥(CF)、缓释氮肥减施25%分次施用(SFT)、缓释氮...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措施对水稻产量、田面水氮含量和氮肥施用效率的影响,为广州市水稻氮肥减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州市郊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设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肥(CF)、缓释氮肥减施25%分次施用(SFT)、缓释氮肥减施25%一次施用(SFB)、缓释氮肥减施25%并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施用(SFB+OS)5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SFB处理的田间水氮含量在移栽后3 d高于CF处理,之后迅速降低,并保持较低的水平;SFT处理和SFB+OS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在移栽后1周与CF处理基本一致,之后均显著低于CF处理。施氮处理的水稻秸秆和籽粒的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减氮处理对水稻秸秆和籽粒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CF处理相比,不同减氮处理对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减氮施肥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增幅分别达到35.16%、33.58%和16.84%,其中SFB+OS处理增幅最大。【结论】缓释氮肥减施25%分次施用和缓释氮肥减施25%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性基施均可显著提高氮肥施用效率,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尤其是SFB+OS处理),且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持平,是广州市郊水稻实现氮肥减施的有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减施 氮肥利用率 产量 有机肥 缓释氮肥
下载PDF
施用碱性物料对稻-稻-菜三熟耕作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巧义 蓝华生 +5 位作者 唐拴虎 易琼 黄旭 张木 李苹 付弘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79-87,共9页
【目的】广东省稻-稻-菜三熟种植区域化肥施用量高,土壤酸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风险高。研究了碱性物料对稻-稻-菜三熟耕作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2015—2017年在广... 【目的】广东省稻-稻-菜三熟种植区域化肥施用量高,土壤酸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风险高。研究了碱性物料对稻-稻-菜三熟耕作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2015—2017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施用熟石灰(Lime)、酸性土壤调理剂(ASC)和常规施肥对照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ASC处理周年产量最高,其次是Lime处理,对照最低。Lime处理和ASC处理冬种四季豆较对照增产较大,而早、晚稻的产量基本一致。Lime处理和ASC处理早、晚稻有效分蘖数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冬种蔬菜季,Lime处理和ASC处理作物磷含量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趋势。与对照相比,Lime处理和ASC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中Lime处理在冬种蔬菜季、早稻季和晚稻季的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而ASC处理仅在早稻季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Lime处理和ASC处理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提高趋势,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较大;但对土壤容重、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Lime处理和ASC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稻-稻-菜三熟种植系统中,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调理剂均可达到改酸效果,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冬种四季豆、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其中冬种蔬菜季对碱性物料的响应更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改良剂可作为广东省稻-稻-菜三熟种植区域酸化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其中石灰的改酸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稻-菜 产量 石灰 酸性土壤调理剂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缓释尿素配施普通尿素对双季稻养分的供应特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木 唐拴虎 +5 位作者 黄巧义 逄玉万 易琼 黄旭 李苹 付弘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985-3995,共11页
【目的】缓释尿素作为轻简施肥及减量施肥的新型肥料产品,其养分释放特性与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的匹配度是作物高产的保证。论文主要探讨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一次施用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为新型肥料产品的研发提供理... 【目的】缓释尿素作为轻简施肥及减量施肥的新型肥料产品,其养分释放特性与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的匹配度是作物高产的保证。论文主要探讨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一次施用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为新型肥料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早稻及晚稻的田间试验,设置6个施肥处理:(1)不施氮(CK);(2)100%缓释尿素(100%SRU);(3)75%缓释尿素+25%普通尿素(75%SRU+25%CU);(4)50%缓释尿素+50%普通尿素(50%SRU+50%CU);(5)25%缓释尿素+75%普通尿素(25%SRU+75%CU);(6)100%普通尿素(100%CU)。氮肥用量为150 kg N·hm^(-2),磷、钾肥的用量分别为55 kg P2O5·hm^(-2)、130 kg K2O·hm^(-2),采用过磷酸钙及氯化钾。在早稻生育期内多次采集植株样品进行氮、磷、钾分析。在灌浆期采集不同部位叶片及籽粒样品进行氮、磷、钾分析,并测定灌浆期剑叶SPAD值的变化,在水稻采收后测算产量和产量构成。【结果】75%缓释尿素+25%普通尿素的处理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均最高,100%缓释尿素、50%缓释尿素+50%普通尿素以及25%缓释尿素+75%普通尿素3个处理间在早、晚稻产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程度上均优于100%普通尿素的处理。相对于100%普通尿素处理,添加缓释尿素的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占相对优势,特别是在早稻上更为明显。在整个生育期内,100%缓释尿素处理水稻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及氮累积量高于其他处理,并随着普通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递减。植株地上部(灌浆期不含籽粒)氮含量以100%缓释尿素处理最高,随着普通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灌浆过程中籽粒、剑叶、倒二位叶及倒三位叶氮含量,以及剑叶SPAD均以100%缓释尿素处理最高,同样随着普通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结论】100%缓释尿素的处理水稻氮素供应过旺,水稻出现贪青且在晚稻上更为严重,导致产量的降低。75%缓释尿素+25%普通尿素的处理效果较好可用于水稻一次性施肥。所有添加缓释尿素的处理均不同程度的好于100%普通尿素的处理,出于成本考虑可适当下调缓释尿素的添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尿素 养分吸收动态 养分累积 产量
下载PDF
聚脲甲醛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双季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巧义 张木 +6 位作者 黄旭 唐拴虎 张发宝 逄玉万 易琼 李苹 付弘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996-4006,共11页
【目的】研究聚脲甲醛缓释肥在华南双季稻上的肥料效应,探讨基于聚脲甲醛缓释肥的双季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可行性,为华南双季稻轻简化、增效减氮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常规稻品种金香丝苗为供试材料,采用早、晚稻两季作物大... 【目的】研究聚脲甲醛缓释肥在华南双季稻上的肥料效应,探讨基于聚脲甲醛缓释肥的双季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可行性,为华南双季稻轻简化、增效减氮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常规稻品种金香丝苗为供试材料,采用早、晚稻两季作物大田试验,在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水平下,依聚脲甲醛的氮利用率相当于普通尿素的1.0、1.3、1.6和1.9倍,设定聚脲甲醛缓释氮肥减氮0、23%、38%、47%(UF1、UF2、UF3、UF4)一次性基施,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F,基肥50%、返青肥20%、拔节肥30%)和不施氮处理(CK),所有处理磷钾的用量分别为P2O5 55 kg·hm^(-2)、K_2O 130 kg·hm^(-2),肥源分别为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研究聚脲甲醛一次性基施及减氮处理对双季稻产量、生物量、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1)在等氮条件下,聚脲甲醛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UF1)的早、晚稻籽粒产量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F)基本持平;聚脲甲醛减氮23%一次性基施处理(UF2)对早、晚稻的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聚脲甲醛减氮38%一次性基施(UF3处理的早稻籽粒产量显著降低,较CF处理减产7.52%;聚脲甲醛减氮47%一次性基施处理(UF4)的早、晚稻产量均显著低于CF处理,其降幅分别为9.84%和9.75%。(2)UF4处理的早、晚稻有效穗数较CF处理每兜少了0.80和0.39个有效穗,其中早稻的降幅达到显著水平(P<0.05),UF1、UF2和UF3处理的早、晚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3)与常规施肥相比,UF1和UF2处理的早、晚稻氮、磷、钾含量及其吸收累积量均无显著差异,UF3处理的晚稻秸秆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降低了30.73%、23.60%(P<0.05),UF4处理的晚稻稻草和籽粒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早、晚稻的氮素累积量分别降低22.82%、26.82%(P<0.05)。(4)UF2、UF3、UF4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高于CF处理,两季平均增幅分别为24.37%、49.24%、70.89%,UF1、UF2、UF3、UF4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当季回收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较CF处理无显著性差异。(5)收获期UF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较CF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其全氮含量稍高于CF处理。因此,聚脲甲醛缓释肥可作为早、晚稻一次性施肥的技术载体。【结论】在早、晚稻生产过程中,聚脲甲醛减氮23%一次性基施处理均获得了稳定且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且其施肥成本与常规分次施肥方式持平,可作为早、晚稻轻简化施肥和氮肥减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聚脲甲醛缓释肥 一次性施肥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替代化肥潜力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巧义 于俊红 +6 位作者 黄建凤 黄旭 李苹 付弘婷 唐拴虎 刘一锋 徐培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可替代部分化肥使用,是种植业减肥增效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明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对于全省化肥减施增效、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省主要农作物水稻(O... 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可替代部分化肥使用,是种植业减肥增效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明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对于全省化肥减施增效、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省主要农作物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薯类(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和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广东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9年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养分资源量及区域分布情况进行估算,并根据不同作物推荐养分用量计算各地区的养分需求量,分析秸秆养分资源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2019年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1951.00×10^(4) t,其中粤西秸秆资源量最大,其次是粤北,珠三角地区最少。全省秸秆的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资源总量分别达到19.26×10^(4)、4.51×10^(4)、33.51×10^(4) t,其中水稻的秸秆养分资源量最大,占全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63%;其次是甘蔗秸秆养分资源,占18%;第三大秸秆养分资源是花生,占10%。湛江市的秸秆养分资源最大,占全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25%,其中甘蔗和水稻秸秆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茂名市和肇庆市,占11%和8%,以水稻秸秆养分资源为主。广东省2019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65.91×10^(4) hm^(2),理论上养分需求量为46.18×10^(4) t N、15.78×10^(4) t P_(2)O_(5)、40.41×10^(4) t K_(2)O,秸秆养分资源替代化肥的潜力为N 22%、P_(2)O_(5)19%、K_(2)O 70%。不同种植制度下秸秆替代化肥的潜力不同,其中,水稻和甘蔗秸秆替代钾肥潜力最大,大豆秸秆替代氮肥潜力最大,而薯类秸秆替代化肥潜力最低。不同地区的秸秆养分资源替代化肥潜力不同,其中湛江市和广州市秸秆替代氮肥的潜力最高,分别达30%和29%;珠海市和梅州市秸秆替代磷肥的潜力较高,分别达26%和24%;梅州市秸秆替代钾肥的潜力最高,达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产量 秸秆养分资源 化肥替代 区域分布 广东省
下载PDF
缓释尿素在双季稻上的养分供应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木 唐拴虎 +2 位作者 黄巧义 易琼 黄旭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6-663,共8页
采用双季早晚稻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养分释放期为60 d和90 d的两种不同缓释尿素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6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早、晚稻上均达到了普通尿素分次施肥时的产量水平,而9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 采用双季早晚稻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养分释放期为60 d和90 d的两种不同缓释尿素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6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早、晚稻上均达到了普通尿素分次施肥时的产量水平,而9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早稻上效果好晚稻上效果欠佳。60 d和9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的优势在于能使水稻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整个生育期地上植株氮(灌浆期不含籽粒)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肥、普通尿素一次施用及不施氮处理,而灌浆过程中籽粒、剑叶、倒二位及倒三位叶的氮含量及剑叶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也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两种缓释尿素均使水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青状况,其中以90 d型缓释尿素贪青最为严重,60 d型缓释尿素的养分释放期对水稻较为适中而90天型缓释尿素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尿素 养分吸收动态 养分累积 产量
下载PDF
酸性硫酸盐土壤对柑桔枝生物炭改良的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逄玉万 唐拴虎 +2 位作者 林焕嘉 张发宝 李苹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3期86-91,共6页
酸性硫酸盐土壤(ASS)作为华南地区典型低产田,其改良利用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柑桔枝生物炭(BC)用量对ASS的改良效果。试验设5个处理,4个重复。分别为NPK(氮、磷、钾肥);NPK+0.5%BC(生物炭与干土质量比);NPK+1%BC;NP... 酸性硫酸盐土壤(ASS)作为华南地区典型低产田,其改良利用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柑桔枝生物炭(BC)用量对ASS的改良效果。试验设5个处理,4个重复。分别为NPK(氮、磷、钾肥);NPK+0.5%BC(生物炭与干土质量比);NPK+1%BC;NPK+2%BC;NPK+4%BC。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施入使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同时提高且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土壤总氮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升高,最多提高了15.1%,但其平均升幅降低。氨态氮从11.46 mg/kg降至0.96 mg/kg,硝态氮从8.37 mg/kg降至5.14 mg/kg。这在降低面源污染风险的同时可能导致作物生长高峰期供氮不足。产量的提高在4%BC出现了拐点,表明过量使用会造成减产。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持续增加,但真菌数量无显著相关性。本试验表明适量添加柑桔枝生物炭,能够改良ASS并获得较好的环境和农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酸性硫酸盐土壤 土壤改良 面源污染
下载PDF
酸性硫酸盐土壤水稻轻简化施肥技术研究
14
作者 黄旭 唐拴虎 +5 位作者 黄巧义 张木 易琼 逄玉万 付弘婷 李苹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4期13-17,共5页
通过开展酸性硫酸盐土壤下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及不同施肥措施配合试验,研究不同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硫酸盐土壤早稻以施用改良剂及钙镁磷肥的酸性改良效果最佳,平均增产率6.4%~6.7%;晚稻则以施用有机肥的酸性... 通过开展酸性硫酸盐土壤下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及不同施肥措施配合试验,研究不同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硫酸盐土壤早稻以施用改良剂及钙镁磷肥的酸性改良效果最佳,平均增产率6.4%~6.7%;晚稻则以施用有机肥的酸性改良效果最佳,平均增产5.4%。采用一次性施肥的缓/控释肥处理基础养分供应较充分,可以促使水稻早发快发分蘖,并保持对水稻的持续养分供应。早稻缓释肥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平均增产4.1%,晚稻控释BB肥处理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平均增产4.2%。最优轻简化施肥技术为一次性施用高磷缓释肥配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硫酸盐土壤 水稻 轻简化施肥
下载PDF
Diversity and high nitrogenase activity of endophytic diazotrophs isolated from Oryza rufipogon Griff. 被引量:14
15
作者 TAN ZhiYuan PENG GuiXiang +4 位作者 XU PeiZhi AI ShaoYing tang shuanhu ZHANG GuoXia ZENG FengY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6期2839-2848,共10页
Diversity and nitrogenase activity of endophytic diazotrophs colonized in the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grown in Boluo, Huilai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Lingshui County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 Diversity and nitrogenase activity of endophytic diazotrophs colonized in the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grown in Boluo, Huilai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Lingshui County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irty-seven isolates obtained from Oryza rufipogon were identified as putative endophytic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by ARA (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 test and further confirmed by PCR amplification of nifH gene fragments. All obtained strains have ARA activity and the same sized nifH gene fragments. Above the similarity level of 80%, the obtained isolates were assigned as Group Ⅰ to Ⅷ by the clustering of IS-PCR fingerprints. The SDS-PAGE whole-cell protein pattern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IS-PCR fingerprints.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FAMEs) were used to differentiate the representative strains (Ls13, Ls8, BL1, BL12, HL6, Ls4) from Group Ⅰ to Group Ⅵ. The six representative strain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ntents and components of cellular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16S rDNA sequenc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strains of Group Ⅰ to Ⅶ were located in Enterobacteraceae (γ-proteobacteria). Strains of Group Ⅰ and Group II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Klebsiella sp.; Strain Ls8 of Group Ⅱ was a little far away from the genus of Pantoea (homology level 96% with Pantoea agglomerans), which may represent a new species or genus in Enterobacteraceae; Strains of Groups IV and V belonged to different Enterobacter sp.; Strain Ls4 and Ls 9 representing Group Ⅵ were close to Citrobacter amalonaticus with 98% sequence similarity; Strain Ls15 of Group Ⅶ showed 98% sequence identity with Pantoea sp.; Strains of Group Ⅷ were assigned to the genus Ideonella (β-proteobacteria).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endophytic diazotrophs isolated from O. rufipogon showed great diversity and some diazotrophs showed high nitrogenase activity with 42.52 μmol/mL·h C2H4. Inoculation to rice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isolated endophytic diazotroph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rice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高固氮酶 固氮生物 乙炔还原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