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lec-E影响小白菊内酯靶向MAPK/NF-κB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
1
作者 付文莹 王鹏博 +3 位作者 唐翔宇 冯力元 黄钰婷 李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1-660,共10页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样凝集素E(sialic acid binding lectin E,Siglec-E)对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M1极化作用的影响。方法①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样凝集素E(sialic acid binding lectin E,Siglec-E)对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M1极化作用的影响。方法①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Siglece相关小鼠脑组织单细胞测序数据,分为野生型组(WT,n=3)和敲除型组(Siglece^(-/-),n=4)。从中筛选出小胶质细胞并分析相关差异基因及通路富集。通过shRNA干扰技术构建BV2细胞株模型,得到NC-shRNA BV2和Siglece-shRNA BV2细胞并检测Siglec-E(Siglece)表达水平。②将NC-shRNA和Siglece-shRNA细胞分别分为Control组、LPS组、PTL组和PTL+LPS组(n=3),采用RT-qPCR检测小胶质细胞M1极化标志物iNOS、IL-1β和IL-6的mRNA水平。将Siglece^(fl/fl)和Cx3cr1^(cre)小鼠交配,获得小胶质细胞特异性Siglec-E缺失(Siglece^(fl/fl)×Cx3cr1^(cre))小鼠,并建立LPS诱导的神经炎症模型。③将出生4 d的各9只WT和Siglece^(fl/fl)×Cx3cr1^(cre)雄鼠分成Control组、LPS组和PTL+LPS组(n=3)。采用RT-qPCR、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验证敲除效果以及极化相关通路,研究Siglec-E影响PTL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的机制。结果与NC-shRNA组比较,Siglece-shRNA组中Siglec-E表达显著降低(P<0.01),说明SiglecE敲除细胞模型建立成功。在LPS刺激的条件下,与Control组比较,NC-shRNA细胞和Siglece-shRNA细胞的iNOS、IL-1β和IL-6的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PTL与LPS共同作用下,NC-shRNA细胞中上述M1极化的标志物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于Siglece-shRNA细胞,上述M1极化的标志物无显著下调。PTL对BV2细胞JNK、IκB蛋白的磷酸化具有抑制作用(P<0.01),也可抑制NF-κB核转位,而下调Siglec-E则会减弱该作用。与WT组小鼠比较,Siglece^(fl/fl)×Cx3cr1^(cre)小鼠小胶质细胞Siglec-E表达显著降低(P<0.01),PTL对Siglece^(fl/fl)×Cx3cr1^(cre)小鼠小胶质细胞NF-κB磷酸化水平的抑制作用也降低。结论小胶质细胞Siglec-E缺失会减弱PTL靶向MAPK/NF-κB通路对其M1极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结合样凝集素E 小胶质细胞 小白菊内酯 M1极化
下载PDF
地方师范大学一流本科建设的实现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唐香玉 郁涵阳 罗红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在新时代“双一流”战略背景下,一流本科建设是地方师范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振兴教师教育、强师兴教的必由之路。地方师范大学一流本科建设涵盖人才培养、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多个维度... 在新时代“双一流”战略背景下,一流本科建设是地方师范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振兴教师教育、强师兴教的必由之路。地方师范大学一流本科建设涵盖人才培养、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多个维度、多个环节。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优化招生录取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有利于解决一流本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探寻彰显“地方性”“师范性”“大学性”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师范大学 一流本科 建设路径
下载PDF
磷化工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化与源解析
3
作者 杨光 唐翔宇 +2 位作者 关卓 崔俊芳 程建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20-2230,共11页
为查明磷化工区周边农田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及来源构成,以磷化工区下风向农田区为对象,采样测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物(V、Zn、Cr、Ni、Cu、Mo、Cd、Pb、Mn)含量,分析主要污染物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 为查明磷化工区周边农田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及来源构成,以磷化工区下风向农田区为对象,采样测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物(V、Zn、Cr、Ni、Cu、Mo、Cd、Pb、Mn)含量,分析主要污染物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污染级别,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解析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Cd和Zn,部分地区土壤Zn超标,该农田土壤属于轻度污染。Cd的超标最为严重,且距离磷化工区越近,超标倍数越高;随距离增大,交换态Cd含量急剧下降,而残渣态Cd含量总体上升;与磷化工区距离≤500 m范围内采样点土壤的Cd污染级别及生态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污染程度最高的Cd,工业污染源的外源转入贡献率为56.2%,大气沉降和尾气排放源的外源转入贡献率为43.8%。研究区土壤Cd污染与磷化工区密切相关,因此需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 PMF模型 源解析 空间变化
下载PDF
纤维素甲基丙烯酸酯水凝胶的制备及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旭 王硕 +4 位作者 汤相宇 吴明宇 肖泽芳 王永贵 谢延军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1,共10页
水体和土壤是生态环境健康安全发展的基础,重金属含量超标则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具有高吸附性的凝胶材料通过重金属高吸附性及多孔性将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富集于自身中,实现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离... 水体和土壤是生态环境健康安全发展的基础,重金属含量超标则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具有高吸附性的凝胶材料通过重金属高吸附性及多孔性将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富集于自身中,实现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去除。以杨木木粉中提取的纤维素为原料,利用离子液体在均相条件下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可溶于二甲基亚砜的纤维素甲基丙烯酸酯(CM)。以CM为原料,首先通过碳碳双键交联制备了CM有机凝胶。然后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分别将3-巯基丙酸(MA)和L-半胱胺盐酸盐(CH)接枝到CM有机凝胶中的未反应碳碳双键上,制备了2种分别具有羧基或氨基活性吸附基团CM基水凝胶,分别命名为CM-MA和CM-CH。在化学结构与形貌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2种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选用的6种重金属离子,CM-MA水凝胶对Pb2+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可达148.44 mg/g。CM-CH水凝胶对Hg2+展现出优异的特异性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为112.55 mg/g。2种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属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吸附动力学模型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本研究不仅为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实现了农林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酯 点击化学 水凝胶 重金属离子吸附
下载PDF
动力电池分层均衡控制研究
5
作者 汤祥宇 陆华才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4-241,共8页
提出一种分层均衡电路,用于解决锂离子电池在串联成组时,由于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产生的部分电池过充和过放的问题。分层均衡电路以单体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值作为均衡变量,将电池组分为3个小组,组内进行基于Buck变换器... 提出一种分层均衡电路,用于解决锂离子电池在串联成组时,由于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产生的部分电池过充和过放的问题。分层均衡电路以单体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值作为均衡变量,将电池组分为3个小组,组内进行基于Buck变换器的均衡;在各小组之间搭建Buck-Boost电路,进行组间均衡。组内均衡与组间均衡相结合,提高了均衡效率。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的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Buck变换器和基于Buck-Boost变换器的均衡电路,分层均衡电路在静置、充电和放电3种工况下,均衡时间相比基于Buck的均衡电路分别降低了21%、18%和30%,相比基于Buck-Boost的均衡电路分别降低了17%、29%和15%。电池组的均衡实验表明,该电路提高了单体电池一致性,能将电池组SOC值极差控制在0.1%以内,解决部分电池过充和过放问题,同时提高了均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BUCK变换器 BUCK-BOOST变换器 分层均衡
下载PDF
间歇灌溉对稻田毒死蜱迁移转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慧云 关卓 +2 位作者 程建华 唐翔宇 鲜青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4-220,共7页
间歇灌溉作为丘陵区稻田常见的灌溉方式之一,其强烈的干湿交替过程会影响稻田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在室内批量平衡吸附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农药野外喷施试验与动态观测,研究了间歇淹水和持续淹水条件下石灰性紫色土发育的稻田中毒死蜱的... 间歇灌溉作为丘陵区稻田常见的灌溉方式之一,其强烈的干湿交替过程会影响稻田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在室内批量平衡吸附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农药野外喷施试验与动态观测,研究了间歇淹水和持续淹水条件下石灰性紫色土发育的稻田中毒死蜱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远远强于其对毒死蜱主要降解产物3,5,6-三氯-2-吡啶醇(3,5,6-TCP)的吸附能力,毒死蜱的吸附容量常数范围为34~170,TCP的吸附容量常数范围为0.62~0.67,且对毒死蜱和TCP的吸附容量常数及分配系数均以耕作层土壤高于非耕作层土壤;施药后田面水中毒死蜱及TCP的浓度均随时间迅速下降,两者均可通过土壤大孔隙优先流快速迁移至50cm深处;间歇灌溉处理稻田土壤孔隙水中两者的浓度总体低于持续淹水处理;降雨和灌溉事件会导致两者由土壤固相迅速向水相发生短时间、高浓度释放与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淹水 吸附 毒死蜱 3 5 6-三氯-2-吡啶醇 稻田
下载PDF
基于Telemetry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纳秒级时间同步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千里 张超凡 +3 位作者 王继龙 唐翔宇 沈钲晨 王会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29,共13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局部时间同步架构与集中式管理脱节、需要额外交互开销、时间数据较少易受离群值影响等问题,针对数据中心网络的高精准时间同步需求,提出了基于Telemetry架构的纳秒级时间同步系统。该系统借助数据中心的背景流量收集时... 为了解决传统的局部时间同步架构与集中式管理脱节、需要额外交互开销、时间数据较少易受离群值影响等问题,针对数据中心网络的高精准时间同步需求,提出了基于Telemetry架构的纳秒级时间同步系统。该系统借助数据中心的背景流量收集时间信息,结合离群因子检测算法对汇报上来的大量时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达成一种集中式的纳秒级自动同步,便于后续全局网络调度。所提系统在可编程交换机上实现并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多跳之间及不同链路速率下,节点间均可以达到纳秒级的高精准时间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准时间同步 纳秒级 数据中心网络 Telemetry架构
下载PDF
水分梯度下若尔盖高寒泥炭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光谱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姝 秦纪洪 +4 位作者 谢冰心 刘琛 陈玉雯 唐翔宇 孙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6-685,共10页
川西高寒泥炭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高寒土壤碳库之一,目前正经历着干旱化和植被退化的影响。水溶性有机质(DOM)是有机碳中活性较高的组分,对土壤碳动态平衡乃至源汇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联系陆地土壤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碳交换的... 川西高寒泥炭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高寒土壤碳库之一,目前正经历着干旱化和植被退化的影响。水溶性有机质(DOM)是有机碳中活性较高的组分,对土壤碳动态平衡乃至源汇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联系陆地土壤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碳交换的主要载体,对水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解干旱化对若尔盖高寒泥炭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及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高寒泥炭地不同水分环境下表层土壤(0-10cm)水溶性有机质(DOM)为对象,采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以及荧光区域积分(FRI)等方法,对其数量和光谱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干旱化程度加深,若尔盖泥炭地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而显著降低,降低程度分别为55.36%、28.77%;(2)川西高寒泥炭地DOM的荧光光谱特征参数表明,DOM的芳香性与腐殖化程度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土壤DOM稳定性降低,微生物可利用性降低;(3)平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若尔盖泥炭地土壤DOM中以小分子类腐殖质组分载荷最高,微生物活动和转化过程中蛋白物质类组分最低;(4)高原泥炭地土壤DOM中富里酸类有机质和腐殖酸类有机质占比最高,漫岗草甸土壤中腐殖酸占比高于湿地土壤,而湿地土壤富里酸组分占比高于漫岗草甸土壤。总之,若尔盖湿地干旱化将导致泥炭地土壤碳含量显著性降低,可能导致土壤有机碳将大规模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泥炭地 三维荧光 可溶性有机质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区域积分 若尔盖湿地
下载PDF
心肌梗死前、后及前后联合运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晚期左心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湘宇 洪华山 +1 位作者 林晓红 谭华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2-698,共7页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前、后及前后联合运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晚期左心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不运动组(Sed-Sh组)、假手术前运动组(PreE-Sh组)、心肌梗死不运动组(Sed-MI组)、心肌梗死前运动组(Pre...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前、后及前后联合运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晚期左心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不运动组(Sed-Sh组)、假手术前运动组(PreE-Sh组)、心肌梗死不运动组(Sed-MI组)、心肌梗死前运动组(PreE-MI组)、心肌梗死后运动组(PostE-MI组)、心肌梗死前后联合运动组(ComE-MI组),每组16只。制作大鼠实验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收取心脏。使用Masson染色观察左心室形态、室间隔厚度、心肌梗死范围、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和疤痕厚度。结果:与Sed-Sh组比,PreE-Sh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均无显著改善(P均>0.05)。与Sed-MI组比,PostE-MI组和ComE-MI组改善了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LV+dp/dtmax和LV-dp/dtmax(P均<0.05),而PreE-MI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轻微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PreE-MI组和PostE-MI组之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omE-MI组LVSP和LV+dp/dtmax明显好于PreE-MI组(P均<0.05)。与Sed-MI组比,PreE-MI组和ComE-MI组显著减少了左心室心肌梗死范围、增加了心脏疤痕厚度(P均<0.05)。结论:心肌梗死前运动减少了心肌梗死范围,增加了疤痕厚度,但是对于心肌梗死晚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没有显著影响。而心肌梗死后运动对梗死范围无影响,但是改善了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前后联合运动既减少了心肌梗死范围,改善了左心室重构,又改善了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生物质炭深度还原铜熔渣的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翔宇 胡建杭 +2 位作者 高文桂 张廷安 王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98-1604,共7页
研究以生物质炭为还原剂,直接熔融深度还原铜熔渣中的有价金属的过程。对比分析生物质炭与煤粉在铜熔渣熔池熔炼还原过程的还原特性,探讨研究熔池温度、生物质炭添加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熔渣中有价金属铁的价态改变及迁移规律的影... 研究以生物质炭为还原剂,直接熔融深度还原铜熔渣中的有价金属的过程。对比分析生物质炭与煤粉在铜熔渣熔池熔炼还原过程的还原特性,探讨研究熔池温度、生物质炭添加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熔渣中有价金属铁的价态改变及迁移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够有效替代传统煤质还原剂,实现铜熔渣的深度还原。在生物质炭含碳与铜熔渣全铁的物质的量比为1.375:1,反应温度为1 300℃时,金属铁的还原率可达95%以上,铜的还原率达到98%以上,生物质炭的利用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熔渣 生物质炭 深度还原 热力学
下载PDF
骨关节炎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的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为 汤翔宇 +1 位作者 易智谦 刘朝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133-3140,共8页
背景: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IFNG-AS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调控作用,但是其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仍不明确。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IFNG-AS1调控miR-376b-3p/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3,AKT3)轴对骨关节炎软... 背景: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IFNG-AS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调控作用,但是其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仍不明确。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IFNG-AS1调控miR-376b-3p/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3,AKT3)轴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关节炎和非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组织中IFNG-AS1、miR-376b-3p和AKT3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析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9,13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法和RNA pull-down分析miR-376b-3p与IFNG-AS1或AKT3间的互作用关系。结果与结论:①相对于正常软骨组织,IFNG-AS1和AKT3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miR-376b-3p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②敲减IFNG-AS1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③IFNG-AS1与miR-376b-3p存在靶向关系,下调miR-376b-3p可以部分逆转敲减IFNG-AS1对软骨细胞的影响(均P<0.05);④进一步分析发现IFNG-AS1能够作为ceRNA吸附miR-376b-3p进而调节AKT3的表达,AKT3上调部分挽救了敲减IFNG-AS1对软骨细胞的影响(均P<0.05);⑤提示长链非编码RNA IFNG-AS1通过调节miR-376b-3p/AKT3轴抑制软骨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IFNG-AS1有望成为骨关节炎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IFNG-AS1 miR-376b-3p AKT3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坡耕地紫色土中抗生素吸附-解吸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美 唐翔宇 +3 位作者 耿春女 关卓 刘琛 鲜青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8-986,共9页
以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和氟苯尼考为目标抗生素,通过室内批量平衡试验研究施用生物质炭(投加量0、2.145和28.65 kg/m^2,经3 a田间老化)对石灰性紫色土中抗生素等温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并利用长20 m、宽5 m的坡耕地(6°)野外小... 以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和氟苯尼考为目标抗生素,通过室内批量平衡试验研究施用生物质炭(投加量0、2.145和28.65 kg/m^2,经3 a田间老化)对石灰性紫色土中抗生素等温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并利用长20 m、宽5 m的坡耕地(6°)野外小区,开展面施2.145 kg/m^2生物质炭和在坡底构建一定宽度(40 cm)和深度(40 cm)含28.65 kg/m^2生物质炭可渗透反应土墙试验,研究两种不同生物质炭施用方式对暴雨条件下抗生素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添加显著增强紫色土对抗生素的吸附与固持作用,其等温吸附和解吸行为均能被Freundlich方程较好地拟合;不论施炭与否,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都表现为非线性吸附,而对于Kow值最低的氟苯尼考,生物质炭的施用则为其引入了新的非线性吸附机制。耕作层面施生物质炭能更有效地阻控抗生素向深层土壤的垂向淋失迁移;在坡底修建生物质炭可渗透反应土墙(顶端构筑为地埂-边沟)则能更大幅度地削减抗生素随地表径流的输出负荷,其中以对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最低的氟苯尼考的削减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面施 可渗透反应墙 抗生素 迁移 紫色土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用及老化对石灰性紫色土中磺胺类抗生素迁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美 程建华 +4 位作者 唐翔宇 耿春女 刘琛 关卓 鲜青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3-590,共8页
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的石灰性紫色土旱地的耕作层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和填装土柱穿透试验,研究了施用1%生物质炭及3年老化作用对2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吸附和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Fr... 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的石灰性紫色土旱地的耕作层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和填装土柱穿透试验,研究了施用1%生物质炭及3年老化作用对2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吸附和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拟合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曲线,施用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吸附常数KF值依次为:老化1%施炭土>新鲜1%施炭土>对照土;土柱出流液的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相对浓度峰值均表现为:老化1%施炭土<新鲜1%施炭土<对照土,说明生物质炭的添加能有效减少控制紫色土中抗生素的淋失迁移,以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阻控效果较好;生物质炭老化3 a后土壤对抗生素的吸附作用与阻控效果均有所提高,主要归因于土壤pH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抗生素 吸附 迁移 紫色土 田间老化
下载PDF
果园生态养鸡鸡粪DOM的淋溶特征及其对抗生素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舒涵 刘琛 +1 位作者 唐翔宇 杨红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7-46,共10页
为研究粪源溶解性有机物与抗生素的共迁移行为及机制,以川中丘陵区典型石灰性紫色土为对象,通过吸附平衡试验与填装土柱试验,结合光谱学表征手段,研究鸡粪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淋溶特征及其对磺胺嘧啶(Sulfadiz... 为研究粪源溶解性有机物与抗生素的共迁移行为及机制,以川中丘陵区典型石灰性紫色土为对象,通过吸附平衡试验与填装土柱试验,结合光谱学表征手段,研究鸡粪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淋溶特征及其对磺胺嘧啶(Sulfadizine,SD)、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C)及泰乐菌素(Tylosin,TYL)吸附和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DOM以色氨酸为主要成分,吸附性强于腐殖酸成分,可增加土壤表面对抗生素的吸附位点。3种抗生素的等温吸附过程均符合线性和Freundlich方程,并以物理吸附为主。SD和FFC在紫色土中吸附性较弱,当与鸡粪DOM(200 mg/L)同时进入土壤时,其吸附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当鸡粪DOM先与土壤作用后,SD和FFC与土壤表面已吸附的鸡粪DOM成分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吸附显著增加,相应吸附容量参数(K_f值)分别增加77.28%和114.36%。TYL在紫色土中的吸附很强,对鸡粪DOM的影响不敏感。在模拟降雨条件(20 mm/h)下,SD和FFC极易淋溶,与平衡吸附试验结果一致,SD和FFC在鸡粪DOM预先与土壤作用的土柱中穿透分别延迟了0.49和0.25个孔隙体积,淋溶总量减少了12.04%和15.35%,而鸡粪DOM与抗生素同时进入土壤的处理也表现出减少抗生素迁移的趋势。TYL未发生穿透而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鸡粪DOM对它的淋溶无显著影响。综上,鸡粪DOM与抗生素发生共迁移的过程中,大量鸡粪DOM中色氨酸物质在土壤中的吸附,对弱吸附性抗生素的淋溶迁移具有显著的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淋溶 溶解性有机质 抗生素 吸附 紫色土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位置隐私攻击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钲晨 张千里 +2 位作者 张超凡 唐翔宇 王继龙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0-402,共13页
随着位置服务的不断发展,位置隐私保护已成为隐私保护研究的一个热点.当前已经提出了一系列位置隐私保护方案,这些隐私保护方案大多是基于空间扰动技术来实现的.然而,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研究存在2方面的问题:首先大部分位置隐私保护方... 随着位置服务的不断发展,位置隐私保护已成为隐私保护研究的一个热点.当前已经提出了一系列位置隐私保护方案,这些隐私保护方案大多是基于空间扰动技术来实现的.然而,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研究存在2方面的问题:首先大部分位置隐私保护方案在进行空间扰动时,未考虑用户轨迹点间复杂的关联关系,这样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通常会低估脱敏轨迹的破解风险;其次,脱敏轨迹的破解风险缺乏量化的度量,尽管差分隐私在这一方面做了相当的努力,然而复杂关联关系的存在使得该模型未必能够客观地描述隐私保护的程度.如果不能量化脱敏轨迹的破解风险,也就不能对隐私保护方案建立一个定量的评估指标.因此,首先利用具有关联关系的位置信息,分别设计了利用简单关联关系的Markov攻击算法和利用复杂关联关系的深度神经网络攻击算法,对脱敏轨迹进行了攻击;其次对脱敏轨迹的破解风险进行量化,建立了一个定量的评估方案,用于评估攻击算法对隐私保护方案的威胁程度;最后将这2类攻击算法对Geo-Indistinguishability隐私保护方案进行了攻击,并对攻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Geo-Indistinguishability隐私保护方案抵御了Markov攻击算法的攻击,但未能抵御深度神经网络攻击算法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隐私 位置隐私攻击 深度学习 隐私风险评估 时间序列
下载PDF
丘陵小流域氮磷流失通量监测频次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燕秋 唐翔宇 +3 位作者 张建强 程军 唐家良 章熙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4-619,658,共7页
准确计算污染物流失通量对水资源保护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有重要意义,考虑到高频次水质监测的成本较高,采用合适的污染物流失通量估算模型并优化监测频次是有效的解决途径。LOADEST模型能利用连续的日径流量数据和离散的污染物浓度数据建... 准确计算污染物流失通量对水资源保护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有重要意义,考虑到高频次水质监测的成本较高,采用合适的污染物流失通量估算模型并优化监测频次是有效的解决途径。LOADEST模型能利用连续的日径流量数据和离散的污染物浓度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可用于估算小流域的污染物流失通量。采用四川省盐亭县万安小流域3个集水面积不同的河流断面在不同监测时间间隔条件下的水质数据及连续的径流数据,估算基流总氮和总磷的流失通量,评估LOADEST模型在丘陵小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要保证模型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集水面积小、坡降大的河流断面允许的最大监测时间间隔为20 d;集水面积大、坡降小的河流断面允许的最大监测时间间隔为40 d;污染物流失通量估算中的模型表现以总磷优于总氮;当年的径流量与污染物浓度数据仅适用于当年的流失通量LOADEST模型估算,并不适用于其他年份,可归因于气象水文情况的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EST模型 总氮 总磷 河流 监测频次 流失通量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琳娟 吴勇兴 +2 位作者 唐翔宇 梁玉芬 曾琴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31期4273-4274,共2页
目的探讨在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引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者共有95例,将其记为对照组;采用ESD术式治疗者共有67例,将其记为观察... 目的探讨在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引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者共有95例,将其记为对照组;采用ESD术式治疗者共有67例,将其记为观察组。观察指标为整块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结果。结果 2组整块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SD在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中作用显著,且创伤小,预后情况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早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免疫细胞内重金属镉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玲 唐翔宇 +3 位作者 郑子寒 邹丽云 郑丰 万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4,共9页
目的建立灵敏、高通量的单个细胞内针对单个重金属水平检测方法。方法将小鼠暴露于高浓度重金属镉,分离各个脏器的免疫细胞及基质细胞,经过重金属偶联抗体处理后,用质谱流式细胞技术(mass cytometry)检测细胞内富集的镉信号。结果用该... 目的建立灵敏、高通量的单个细胞内针对单个重金属水平检测方法。方法将小鼠暴露于高浓度重金属镉,分离各个脏器的免疫细胞及基质细胞,经过重金属偶联抗体处理后,用质谱流式细胞技术(mass cytometry)检测细胞内富集的镉信号。结果用该技术可以检测到单个细胞内沉积的镉信号,甚至可以精确显示镉同位素的比例,并可以定位到不同的细胞亚群,本研究发现肝脏和肾脏CD11b+GR1hiCD44+细胞亚群镉的富集信号最强。结论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可以作为检测细胞内重金属富集量的方法,且灵敏度极高,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CD11b+GR1hiCD44+免疫细胞群摄取镉的能力极强,有可能在机体发生重金属中毒时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流式细胞技术 免疫细胞 重金属
下载PDF
横断山区森林土壤饱和导水率传递函数的评价与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志祥 崔俊芳 +2 位作者 杨汝馨 唐翔宇 王根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4-601,共8页
利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9种土壤饱和导水率(K_(s))传递函数模型估算了横断山地区贡嘎山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的K_(s),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现有模型在横断山地区的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偏差极大,其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差。结合研... 利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9种土壤饱和导水率(K_(s))传递函数模型估算了横断山地区贡嘎山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的K_(s),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现有模型在横断山地区的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偏差极大,其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差。结合研究区土壤含石率偏高的特点,增加土壤石砾含量(粒径>2 mm)作为输入变量,同时选取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和颗粒分布3种土壤基本特性参数作为输入变量,构建了本区域K_(s)传递函数模型:K_(s)=9.48+12.32×BD+0.29×SOM–1.94×GF+2.89×silt–5.34×sand,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67,该模型可以作为横断山地区自然林地K_(s)传递函数使用,从而为山地森林水文过程和自然灾害预警研究提供实用的参数估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饱和导水率 传递函数 横断山地区
下载PDF
A Review of Colloid Transport in Fractured Rocks 被引量:12
20
作者 ZHANG Wei tang xiangyu +1 位作者 WEISBROD Noam GUAN Zhu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6期770-787,共18页
Recent recognition of colloid and colloidassociated transport of strongly sorbing contaminants in fractured rock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xploring the transport behavior of colloids under conditions prevailing i... Recent recognition of colloid and colloidassociated transport of strongly sorbing contaminants in fractured rock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xploring the transport behavior of colloids under conditions prevailing in the field.The rapid transport of colloids through fractured rocks-as affected by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the flow system,the properties of fracture surface and the geochemical conditions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elucidated,and predictions of colloid transport through fractures have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particularly at the field scal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and modeling of colloid transport and retention in fractured rocks.Commonly use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nd approaches for conducting colloid transport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scales,ranging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field scale,are summarized and commented upon.The importance of various interactions(e.g.,dissolution,colloid deposition,generation,mobilization and deposition of filling materials within fractures) between the flowing solution and the fracture walls(in many cases,with skin or coating on the host rock at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e) has been stressed.Colloid transport through fractures of high heterogeneity has not yet been well understood and modeled at the field scale.Here,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ccumulat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regard to colloid and colloidassociated transport through fractures.Future research need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运输 裂隙岩体 胶体 交通行为 实验技术 水污染物 水力性能 化学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