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的植物采矿农艺管理强化措施及其实践
1
作者 王亚洲 胡尊河 +4 位作者 蔡煊 邓腾灏博 曹越 汤叶涛 仇荣亮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2-463,共12页
全球广泛分布着大量富含镍等重金属但缺乏氮和磷等营养元素的超基性岩风化土壤,如何有效利用这类高风险、低生产力的土地是现阶段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富集土壤中的镍,随后将其收获并冶炼提纯的植物采... 全球广泛分布着大量富含镍等重金属但缺乏氮和磷等营养元素的超基性岩风化土壤,如何有效利用这类高风险、低生产力的土地是现阶段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富集土壤中的镍,随后将其收获并冶炼提纯的植物采矿技术。该技术既可以有效利用镍污染土壤产出经济价值,也可以缓解镍供应风险,并已经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相继开展。受到超富集植物长势偏慢、生物量不足等限制,建立针对性的农艺管理措施是提高植物采镍效率和经济价值的有效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土壤改良措施(调节土壤pH值、施加活化剂等)以及耕作管理措施(施肥、除草、种植模式等)对超富集植物生长及富集镍含量的影响,并总结了我国植物采矿农艺管理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后续的植物采镍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采矿 超富集植物 农艺管理 植物修复
下载PDF
不同亚铁矿物对As(Ⅲ)和As(Ⅴ)的表面吸附特征及机制比较研究
2
作者 苏广权 鞠琳 +6 位作者 郑翔宇 姚爱军 杨晶柳 赵曼 王诗忠 汤叶涛 仇荣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95-1504,共10页
为探明稻田土壤还原条件下不同亚铁矿物对砷的修复潜力,本研究对比研究了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三种亚铁矿物在不同pH条件下(pH 3.00、5.00、7.00)对As(Ⅲ)、As(Ⅴ)的吸附特征,并以电位滴定法探究了导致三种亚铁矿物吸持As(Ⅲ)、As(Ⅴ... 为探明稻田土壤还原条件下不同亚铁矿物对砷的修复潜力,本研究对比研究了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三种亚铁矿物在不同pH条件下(pH 3.00、5.00、7.00)对As(Ⅲ)、As(Ⅴ)的吸附特征,并以电位滴定法探究了导致三种亚铁矿物吸持As(Ⅲ)、As(Ⅴ)能力差异的表面电荷性质。等温吸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较好描述三种亚铁矿物对As(Ⅲ)、As(Ⅴ)的吸附过程。弱酸条件(pH=5.00)下,亚铁矿物对As(Ⅲ)、As(Ⅴ)的吸附容量依次为:磁铁矿[As(Ⅲ):23.38 mg·g^(-1),As(Ⅴ):71.33 mg·g^(-1)]>菱铁矿[As(Ⅲ):11.63 mg·g^(-1),As(Ⅴ):21.69 mg·g^(-1)]>黄铁矿[As(Ⅲ):10.72 mg·g^(-1),As(Ⅴ):7.75 mg·g^(-1)],在弱酸性(pH=5.00)条件下三种矿物中磁铁矿对As(Ⅲ)和As(Ⅴ)吸附容量最高。在中性(pH=7.00)条件下黄铁矿对As(Ⅲ)、菱铁矿对As(Ⅴ)吸附容量相对较高。供试pH条件下磁铁矿、菱铁矿对As(Ⅲ)的吸附强度较高,黄铁矿则对As(Ⅴ)的吸附强度较高。电位滴定实验测得亚铁矿物的电荷零点和总可变电荷量依次为:磁铁矿(pH 9.76;1.025 mol·g^(-1))>菱铁矿(pH 7.52;0.240 mol·g^(-1))>黄铁矿(pH 4.03;0.084 mol·g^(-1)),表面活性位点密度依次为:黄铁矿(90.59 site·nm^(-2))>菱铁矿(42.77 site·nm^(-2))>磁铁矿(7.94 site·nm^(-2)),亚铁矿物对As(Ⅲ)、As(Ⅴ)的吸附容量受溶液pH、总可变电荷量及其电荷零点影响。非专性吸附和专性吸附是磁铁矿和菱铁矿吸附As的主要方式,而黄铁矿则以专性吸附为主。研究表明,不同pH条件下不同亚铁矿物对稻田土壤砷的修复潜力不同,酸性条件下磁铁矿对As(Ⅲ)和As(Ⅴ)有较好修复潜力,中性条件下黄铁矿对As(Ⅲ)、菱铁矿对As(Ⅴ)有较好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菱铁矿 黄铁矿 吸附特征 吸附机制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释放与迁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玉洁 刘蓓蓓 +5 位作者 万全 周峰平 刘文深 汤叶涛 张妙月 仇荣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4-654,共11页
稀土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在高科技产业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由于稀土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稀土矿大量开采,加剧了稀土矿区周边环境污染,危害居民健康。因此,探究土壤中稀土元素的释放和迁移机理及影响机制对稀土的污染防治、生态... 稀土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在高科技产业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由于稀土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稀土矿大量开采,加剧了稀土矿区周边环境污染,危害居民健康。因此,探究土壤中稀土元素的释放和迁移机理及影响机制对稀土的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及潜在风险评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稀土元素在土壤中释放与迁移机制、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结论为,(1)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释放与迁移机制主要包括4种类型:铁锰(氢)氧化物的还原溶解、土壤有机质的促进、离子交换作用以及土壤胶体协同。(2)稀土有机络合物、硫酸盐络合物、碳酸盐络合物是稀土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形态,稀土氟、氯、磷酸盐络合物不太可能作为稀土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载体。(3)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释放与迁移主要受pH值、氧化还原条件、配体浓度等环境因子影响,pH值与配体浓度与稀土元素的迁移形态高度相关。未来应通过世界各地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环境驱动因子作用下稀土元素释放迁移的研究,探明引起稀土元素在土壤中释放的主导机制;加强稀土元素长距离迁移研究,在土壤环境中稀土元素分馏机制层面揭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为稀土矿区尾矿、废弃地中残留稀土的回收、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释放 迁移 土壤矿物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陈雷 戴玙芽 +8 位作者 陈晓婷 周顺怡 林洁颖 刘韵 林庆祺 晁元卿 汤叶涛 仇荣亮 王诗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11-1622,共12页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本文综述了PFAS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吸附、...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本文综述了PFAS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吸附、迁移等环境行为与影响因素,以及由食物链蓄积所产生的毒害效应,并指出了目前针对土壤-作物系统中PFASs研究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系统评估PFASs的环境行为与归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吸附机理 迁移 作物吸收 毒性效应
下载PDF
超富集植物对稀土元素吸收转运解毒与分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莺燕 刘文深 +5 位作者 袁鸣 郭美娜 刘畅 HUOT Hermine 汤叶涛 仇荣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5-795,共11页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高科技行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稀土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稀土矿山开发加剧,产生了大面积的稀土废弃尾砂地进而污染农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威胁。植物采矿是指在金属污染地上种植超...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高科技行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稀土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稀土矿山开发加剧,产生了大面积的稀土废弃尾砂地进而污染农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威胁。植物采矿是指在金属污染地上种植超富集植物,在恢复植被和修复污染土壤的同时,还可通过收割地上部实现金属回收利用,是一种原位和低成本的污染土壤修复手段。探究超富集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是实现植物采矿的基础,但相对于Ni、Zn、As等超富集植物的研究,稀土超富集植物吸收转运和耐受稀土机制的研究仍然缺乏。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从植物富集稀土的四个关键过程综述超富集植物对稀土的吸收、转运和分布解毒机制以及与稀土分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超富集植物中稀土分异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吸收 转运 分异 超富集植物 植物采矿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示踪土壤中重金属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妙月 尹威 +3 位作者 王毅 杨文俊 汤叶涛 仇荣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5-1227,共13页
随着以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为代表的高精度质谱分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重金属稳定同位素成为了示踪土壤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地球化学循环的有效工具,在识别污染来源、解析关键过... 随着以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为代表的高精度质谱分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重金属稳定同位素成为了示踪土壤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地球化学循环的有效工具,在识别污染来源、解析关键过程、跟踪环境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从同位素基本概念出发,系统介绍了利用重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归趋、土壤-植物体系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以及金属纳米颗粒的环境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总结了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吸附解吸、络合反应、生物作用等影响重金属稳定同位素分馏的相关机制,最后针对当前应用和研究现状,提出了拓展稳定同位素示踪重金属环境行为的潜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及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稳定同位素 环境过程 土壤-植物体系 金属纳米颗粒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废弃稀土尾砂地先锋植物根区核心菌群研究
7
作者 彭钰欣 刘叶 +5 位作者 陈子武 刘文深 王诗忠 汤叶涛 仇荣亮 晁元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3-183,共11页
为探究稀土矿区废弃尾砂地胁迫生境下先锋植物根相关微生物组的群落结构和集群模式,该文采集废弃3年、6年、10年的稀土尾矿土壤及典型先锋植物芒萁和芒草根样品,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锋植物根相关微生物组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 为探究稀土矿区废弃尾砂地胁迫生境下先锋植物根相关微生物组的群落结构和集群模式,该文采集废弃3年、6年、10年的稀土尾矿土壤及典型先锋植物芒萁和芒草根样品,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锋植物根相关微生物组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演替下芒萁和芒草根区形成了以高耐性菌和植物促生菌为主的核心微生物,如杆菌科、蓝藻科、伯克氏菌科、鱼孢菌科等;根部分区导致芒萁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但芒草的较为相似;芒萁根内富集菌群与稀土高度相关,而芒草的与金属耐性相关;2种植物根区均出现了甲基营养型菌属和与营养获取相关的基石物种,可能是芒萁和芒草成为废弃稀土尾砂地先锋植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砂地 先锋植物 芒萁 芒草 根相关微生物组 核心菌群
下载PDF
有机改良剂及生物炭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生态修复的改良探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莺燕 刘文深 +2 位作者 丁铿博 汤叶涛 仇荣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69-4778,共10页
选取有机改良剂稻草、锯末、城市污泥、鸡粪及麻杆生物炭进行单施或配施,通过室内杂交狼尾草和红麻盆栽实验,探讨有机改良剂及同时生物炭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①单施4种有机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杂交狼尾草生物量... 选取有机改良剂稻草、锯末、城市污泥、鸡粪及麻杆生物炭进行单施或配施,通过室内杂交狼尾草和红麻盆栽实验,探讨有机改良剂及同时生物炭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①单施4种有机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杂交狼尾草生物量,其中鸡粪处理效果最好;但鸡粪处理中实验前后土壤中有机质亏损高达73.8%,其改良效果持久性较低;而锯末处理中有机质仅亏损16.0%,改良效果持久性更佳.②相对于单施鸡粪,配施麻杆生物炭或锯末均显著增加红麻生物量,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及土壤持水性,减缓了营养元素的流失;且明显改善有机质亏损,尤其配施锯末后土壤有机质亏损降至45.4%,提高了改良效果持久性.因此,鸡粪配比麻杆生物炭或锯末处理改良长效性较好,环境风险低,可应用于稀土尾砂地基质改良,加快植被复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 土壤修复 有机改良剂 生物炭 杂交狼尾草 红麻
原文传递
广东大宝山多金属污染排土场耐性植物与改良剂稳定修复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鹏 杨富淋 +4 位作者 蓝莫茗 刘文深 杨文俊 汤叶涛 仇荣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5-552,共8页
通过在广东大宝山多金属污染排土场种植重金属耐性作物红麻、苎麻,辅以石灰+有机肥、石灰+生物炭的土壤改良,研究不同植物稳定修复模式下植物的生长状况、土壤pH与重金属含量、径流液产生与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良剂处理有效... 通过在广东大宝山多金属污染排土场种植重金属耐性作物红麻、苎麻,辅以石灰+有机肥、石灰+生物炭的土壤改良,研究不同植物稳定修复模式下植物的生长状况、土壤pH与重金属含量、径流液产生与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良剂处理有效促进红麻、苎麻生长,提高株高、根长和生物量,有助于排土场土壤的植被恢复.石灰与有机肥、生物炭的施加可以改善土壤酸性环境,将土壤pH由酸性显著提高至中性,降低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且生物炭的作用更显著;随着红麻、苎麻稳定修复时间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植物的定植和土壤改良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提高径流液pH,但pH会随着修复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径流液中溶解态和悬浮态重金属含量均在植物稳定修复过程中得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排土场 重金属 植物稳定 耐性植物 土壤改良
原文传递
砷污染农田的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越 赵逸涵 +5 位作者 张祥 张文 孙丹 冯华原 汤叶涛 仇荣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37-4048,共12页
由于粗放的矿物采冶方式,矿区大量的砷扩散到周边农田中,会导致农田土壤砷污染问题。部分地区的砷背景值高,部分地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含砷化肥、农药等,均会加剧农田砷污染问题。植物提取修复是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将土壤污染物吸收... 由于粗放的矿物采冶方式,矿区大量的砷扩散到周边农田中,会导致农田土壤砷污染问题。部分地区的砷背景值高,部分地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含砷化肥、农药等,均会加剧农田砷污染问题。植物提取修复是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将土壤污染物吸收并转移到植物地上部,待植物成熟收割以整体移除污染物的方法。与其他砷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相比,植物提取修复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的特点。该技术辅以合理的农艺措施,可使土壤砷污染减量,并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标,应用潜力广泛。分析了砷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的原理与现状;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强化砷植物提取修复的方法,包括修复植物的种质创新、超富集植物与根际微生物联合作用和农艺措施优化等几个方面;最后展望了农田土壤砷污染修复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土壤 超富集植物 蜈蚣草 根际微生物 间套作
原文传递
大宝山排土场植物稳定修复对模拟酸雨重金属淋溶的响应
11
作者 蓝莫茗 张鹏 +3 位作者 高艺纯 杨文俊 汤叶涛 仇荣亮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3-481,共9页
以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排土场多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酸雨淋溶实验,探究淋溶对植物稳定修复(土壤改良+种植红麻/苎麻)后土壤重金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柱上层(0-10 cm)土壤中施加0.4%石灰+0.2%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淋出... 以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排土场多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酸雨淋溶实验,探究淋溶对植物稳定修复(土壤改良+种植红麻/苎麻)后土壤重金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柱上层(0-10 cm)土壤中施加0.4%石灰+0.2%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淋出液pH值,并大幅度降低0-10 cm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种植红麻和苎麻处理后,淋出液pH值较空白组显著提高,淋溶液淋失量相较于空白处理分别减少了32.5%和12.4%,淋出液中铅、锌、铜、镉重金属含量分别降低了65.2%和71.3%、81.6%和78.5%、79.4%和71.7%以及86.7%和85.3%;且种植红麻、苎麻后,土柱下层(21-30 cm)的土壤铅、锌、铜、镉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相较于空白处理分别降低了16.3%和22.9%、30.5%和17.9%、18.8%和32.5%以及38.1%和29.7%.因此,种植红麻、苎麻不仅能显著降低径流淋溶失量,而且降低了淋出液中重金属含量,减轻了淋出液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在模拟酸性降雨条件下,种植红麻、苎麻并施用改良剂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模式在植物稳定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排土场 淋溶 红麻 苎麻 重金属有效态
原文传递
Responses of Carbonic Anhydrase to Cadmium in the Zinc/Cadmium Hyperaccumulator Picris divaricata Vant.
12
作者 LIU Saihua tang yetao +3 位作者 QIU Rongliang YING Rongrong GE Ruiguang JI Xionghu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09-716,共8页
A number of higher plants are able to hyperaccumulate cadmium(Cd). However, it is unknown whether cadmium(Cd) plays a biological functional role in the carbonic anhydrase(CA) of hyperaccumulators. A hydroponic experim... A number of higher plants are able to hyperaccumulate cadmium(Cd). However, it is unknown whether cadmium(Cd) plays a biological functional role in the carbonic anhydrase(CA) of hyperaccumulators. A hydroponic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ly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Cd in CA and the accumulation and tolerance of Cd in the Zn/Cd hyperaccumulator Picris divaricata Vant. P. divaricata was exposed to nutrient solutions with six Cd concentrations(0, 5, 10, 25, 50 and 75 μmol L^(-1)). After 12 d, plants were harvested for the analysis of plant biomass, Cd concentration and CA activity. The Cd concentrations in pla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d in nutrient solution, reaching 640 and 3 100 mg kg^(-1) in shoot and root, respectively, at the 75 μmol L^(-1) Cd treatment. Meanwhile, plant growth was enhanced by the Cd treatments at 5–25 μmol L^(-1), but it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when the plants were exposed to solutions with higher Cd concerntrations(50 and 75 μmol L^(-1)). Exposure to C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A activity in P. divaricata, which reached a maximum value of 21.27 U mg^(-1) proteins at the 25 μmol L^(-1)Cd treatment, and the CA activity and shoot Cd concentr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t solutions Cd of ≤ 25 μmol L^(-1). Moreover, two protein bands appeared on the denatured gel electrophoresis of purified CA, indicating that P. divaricata may have CA isomers with their respective molecular weights at around 60 and 55 k Da,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Cd-bound. In addition, trace amounts of Cd in purified C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supplied Cd concentration in nutrient solution(5–25 μmol L^(-1)).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d may play a biological role by enhancing the activities and forming the active Cd-specific CA in the hyperaccumulator P. divaric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enzyme purification heavy metal metal-contaminated soil PHYTOREMEDIATION plant enzyme protein PURIFI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