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药对探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 被引量:19
1
作者 陶伟伟 肖东 +4 位作者 吴浩然 沈佳丽 黄晓燕 薛文达 陈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方法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依次拆方获得不同中药药对组合,并通过小鼠急性给药获得越鞠丸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 目的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方法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依次拆方获得不同中药药对组合,并通过小鼠急性给药获得越鞠丸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模型,进一步验证关键药对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结果小鼠急性给药结果表明,栀子与川芎组合为其中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模型中,栀子与川芎药对组小鼠糖水消耗明显升高;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以及相关炎症蛋白p-NF-κB p65、p-IκBα的表达受到抑制,BDNF、Trk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栀子-川芎组合为越鞠丸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该药对可以显著降低栀子产生抗抑郁作用所需剂量,且该作用与其调节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与相关炎症蛋白p-NF-κB p65、p-IκBα,以及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鞠丸 抗抑郁 栀子-川芎药对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 免疫印迹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的肠道菌群影响抑郁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陶伟伟 董宇 +6 位作者 刘立 肖东 吴浩然 吴颢昕 陈刚 狄留庆 王汉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40,共7页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用来描述胃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网络关系的"脑-肠"轴应运而生。它是基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双向信息调节通路,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用来描述胃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网络关系的"脑-肠"轴应运而生。它是基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双向信息调节通路,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郁症是区别于简单情绪障碍的一种持续时间长并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基于肠道菌群综述了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和机制,旨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脑-肠”轴 抑郁症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3
作者 魏亚男 朱博冉 +7 位作者 姬梦姣 周童 翟意 薛文达 陶伟伟 陈刚 王薇 吴颢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50-1755,共6页
目的挖掘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医药大数据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以人类表型本体数据库为支撑,对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关联分析。构建“补阳还五汤-中药-化学成分-核... 目的挖掘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医药大数据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以人类表型本体数据库为支撑,对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关联分析。构建“补阳还五汤-中药-化学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的可视化网络,探讨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结果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筛选出补阳还五汤的140个化合物中的174个核心靶点。核心靶点MAPK1、PIK3R1、SRC、AKT1、APP、HRAS、JUN、TP53、EGF、RELA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靶点相互关联,参与调控了胆固醇外排、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并涉及癌症、乙型肝炎,PI3K-Akt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以及FoxO通路等在内的炎症和免疫相关通路。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参与调控脂质代谢、细胞凋亡、以及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等机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网络机制 基因本体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好忘方改善AD模型小鼠认知障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小燕 张海楼 +6 位作者 夏宝妹 陶伟伟 李文佳 徐联调 沈琴琴 邹之璐 陈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1-836,共6页
目的探讨好忘方(HWF)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障碍改善作用及其与PKA介导的磷酸化TAU的清除和突触可塑性的增强的关系。方法选用东莨菪碱小鼠模型和SAMP8小鼠模型,分别给予1周和3周的药物治疗,分为空白对照组(CTL)、模型对照组(V... 目的探讨好忘方(HWF)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障碍改善作用及其与PKA介导的磷酸化TAU的清除和突触可塑性的增强的关系。方法选用东莨菪碱小鼠模型和SAMP8小鼠模型,分别给予1周和3周的药物治疗,分为空白对照组(CTL)、模型对照组(Veh)、好忘方组和多奈哌齐组(Donepezil)。给药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MWM)和新物体识别(NOR)检测小鼠的认知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AMP8小鼠各组海马中PKA-GSK3β-TAU通路与PKA-CREB及其下游SYNAPSIN1、GLUR1、PSD95、BDNF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东莨菪碱模型下给药1周后,Morris水迷宫测试中,好忘方组和多奈哌齐组站台穿越次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SAMP8模型下给药3周后,好忘方和多奈哌齐逆转了SAMP8小鼠MWM逃避潜伏期的增加,站台穿越次数及NOR指数的减少(P<0.01),激活PKA-GSK3β-TAU通路降低了TAU-Ser404蛋白水平(P<0.01),并逆转了SAMP8小鼠海马中PKA-CREB及其下游BDNF和突触蛋白SYNAPSIN1、GLUR1、PSD95蛋白水平的下降(P<0.05~0.01)。且好忘方能够逆转SAMP8小鼠MWM目标象限路程比的下降(P<0.05),并在改善MWM逃避潜伏期方面优于多奈哌齐(P<0.05)。结论好忘方可改善AD模型小鼠认知障碍,这与PKA介导的磷酸化TAU的清除和突触可塑性的增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好忘方 SAMP8 东莨菪碱 认知障碍 磷酸化TAU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酸枣仁对失眠大鼠HPA轴功能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花玥 郭盛 +4 位作者 朱悦 朱昭颖 谢红 陶伟伟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00-2407,共8页
目的:研究酸枣仁对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3 d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制失眠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同期给药。给药组分为酸枣仁乙醇提物高剂量组(20 g·kg^(–1)·d^(–1))和低剂量... 目的:研究酸枣仁对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3 d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制失眠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同期给药。给药组分为酸枣仁乙醇提物高剂量组(20 g·kg^(–1)·d^(–1))和低剂量组(5 g·kg^(–1)·d^(–1))。给药10 d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HPA轴相关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及HPA轴组织中的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PCPA致失眠大鼠模型复制成功,给药酸枣仁提取物可改善失眠引起的大鼠行为异常,缓解模型大鼠HPA轴组织病理改变,抑制模型大鼠血清及HPA轴组织中CRH、ACTH、CORT水平升高,促进模型大鼠血清IL-1β、TNF-α表达量的回调。结论:酸枣仁可通过调节HPA轴功能达到干预失眠症发生与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失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灵性需求在终末期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陶巍巍 张嵘之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灵性需求在社会支持与治疗依从性的中介效应,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中文版灵性需求... 目的探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灵性需求在社会支持与治疗依从性的中介效应,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中文版灵性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HD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灵性需求总分分别为(89.51±13.32)分、(38.36±8.00)分、(91.78±14.60)分;MHD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总分(r=0.204,P=0.005)、灵性需求总分(r=0.184,P=0.018)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灵性需求总分(r=0.207,P=0.008)呈正相关;灵性需求在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203。结论尽量满足MHD患者的灵性需求,能够增强其社会支持,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依从性 社会支持 灵性需求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中医学概论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与教学实践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彤 宋莹莹 +3 位作者 刘孟敏 陶伟伟 谭峰 孙东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61-265,共5页
中医学概论系主要面向低年级非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本科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针灸学等中医药基础知识。基于课程教学实践,进一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和要点,充分关注... 中医学概论系主要面向低年级非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本科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针灸学等中医药基础知识。基于课程教学实践,进一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和要点,充分关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传统医德,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调整优化教学氛围、教学形式、课堂活力以及教学内容等,探讨性提出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概论 课程思政 思政资源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强化术后骨水泥不同分布位置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陶伟伟 朱建非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强化术后骨水泥不同分布位置的生物力学改变。方法选择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将其腰椎薄层CT平扫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建立L_(1)椎体骨质疏松性模型及前方、后方、右侧方填充骨水泥模...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强化术后骨水泥不同分布位置的生物力学改变。方法选择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将其腰椎薄层CT平扫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建立L_(1)椎体骨质疏松性模型及前方、后方、右侧方填充骨水泥模型共4组。将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压力载荷模拟,记录角位移及最大压力。结果站立位、屈伸位、扭转位状态下的角位移及最大压力:填充骨水泥的3组与未填充骨水泥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充骨水泥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强化术后均匀弥散与皮质耦合的骨水泥分布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最小,能预防再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水泥强化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骨水泥分布 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静脉窦蛛网膜颗粒与年龄关系的MRI研究
9
作者 李克磊 魏梁锋 +3 位作者 陶伟伟 李军 鲜亮 王守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8-522,527,共6页
目的研究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ation,AG)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按年龄分组收集360例核磁共振检查颅内未见异常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静脉窦内AG的分布、各年龄组AG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及同例患者AG形态随年龄变化情... 目的研究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ation,AG)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按年龄分组收集360例核磁共振检查颅内未见异常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静脉窦内AG的分布、各年龄组AG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及同例患者AG形态随年龄变化情况。结果经MRI检查发现,AG最常出现的部位是横窦,其次是上矢状窦、直窦、窦汇,海绵窦未见;未成年组随着年龄的增加,AG的直径逐步增大,数量逐步增多,分叶型AG数量也增多;中青年组AG直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波动于某范围内,形状基本保持不变,能检测出AG的患者的例数及AG直径与未成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随着年龄的增加,AG直径减小,数量减少,分叶型AG数量也呈减少趋势,能检测出AG的患者例数及AG直径与中青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蛛网膜颗粒数量、大小及形状有所差异,这些变化可能与生长发育、衰老及脑脊液吸收调节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颗粒 核磁共振成像 年龄 脑脊液
下载PDF
PCD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陶伟伟 朱建非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1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CD)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CD组和PVP组,每组60例。PCD组采用PCD治疗,PVP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 研究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CD)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CD组和PVP组,每组60例。PCD组采用PCD治疗,PVP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腰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 PCD组手术切口长度(3.1±1.1)mm、手术时间(34.0±10.2)min、住院时间(2.13±0.21)d均短于PVP组的(10.3±2.1)mm、(52.1±9.91)min、(4.13±0.77)d,出血量(3.34±2.12)ml少于PVP组的(15.15±5.91)ml,术后2 h腰部VAS评分(2.15±0.21)分低于PVP组的(4.21±0.20)分,术后2 h的JOA评分(24.17±0.94)分高于PVP组的(21.15±0.96)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8.33%低于PVP组的2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的骨水泥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腰部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以及末次随访腰部VAS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与PVP相同的效果,且具有明显的手术切口长度小、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骨水泥渗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淫羊藿治疗抑郁症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苏晓乾 夏长波 +6 位作者 严福林 李元杰 雍婧姣 高晓娟 陶伟伟 王汉卿 赵建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62-169,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淫羊藿治疗抑郁症的抗炎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集和筛选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TCMSP数据库对蛋白靶...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淫羊藿治疗抑郁症的抗炎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集和筛选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TCMSP数据库对蛋白靶点进行预测和筛选;利用OMIM数据库,CT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抑郁症的相关靶点以及抗炎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抗炎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并对网络拓扑结构分析;采用GOLD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抗炎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淫羊藿与抑郁症相关的12个活性成分,30个作用靶点,5个关键抗炎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生物过程65个,细胞组成4个,分子功能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41条,其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9个;分子对接验证淫羊藿苷与关键抗炎靶点能够形成最佳复合体。结论:揭示了淫羊藿通过抗炎靶点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网络作用于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淫羊藿抗抑郁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淫羊藿 抑郁症 抗炎作用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药对配伍策略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述评 被引量:33
12
作者 顾俊菲 刘培 +3 位作者 陶伟伟 宿树兰 程海波 孙东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药对是方剂的最小特色单位,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所蕴含的规律和经验。近年来,围绕药对的功效物质、效应评价及配伍机制等方面开展的现代研究,为中药配伍、方剂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创制中药健康产品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课题组系统梳理药对... 药对是方剂的最小特色单位,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所蕴含的规律和经验。近年来,围绕药对的功效物质、效应评价及配伍机制等方面开展的现代研究,为中药配伍、方剂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创制中药健康产品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课题组系统梳理药对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药对研究应遵循整体观念,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注重学科交叉与协作,聚焦揭示药对配伍、用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阐明药对使用规律、创新发展中医药配伍理论、指导药对的临床合理应用、促进药对的评价与转化提供基础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对 配伍 功效物质 效应机制 药性
原文传递
基于利尿作用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巴豆霜与甘草配伍禁忌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瑶 郭盛 +3 位作者 陶伟伟 于金高 宿树兰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8-525,共8页
该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发现的"藻戟遂芫"与甘草配伍致毒增毒特点,以利尿作用和肠道菌群结构为表征指标,拓展性开展功效相似、基原相近、化学成分类型类同的中药巴豆霜与甘草合用可能导致的减效增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甘草与... 该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发现的"藻戟遂芫"与甘草配伍致毒增毒特点,以利尿作用和肠道菌群结构为表征指标,拓展性开展功效相似、基原相近、化学成分类型类同的中药巴豆霜与甘草合用可能导致的减效增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甘草与高剂量巴豆霜合用,可减缓巴豆霜的快速利尿作用,表现为一定的降效作用趋势;巴豆霜高、低剂量均可显著损伤小鼠小肠组织,并使其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低剂量巴豆霜合用甘草后可使有害菌属Streptococcus(链球菌属)和Rikenellaceae_ukn的水平显著升高,高剂量巴豆霜和甘草合用后致病菌属Desulfovibrio(脱硫弧菌属)和Streptococcaceae_ukn相对丰度升高,两药合用进一步扰乱了肠道微生物稳态,且提示有引发肝脏及肠道炎症的风险。研究结果从巴豆霜传统功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结构影响方面证实巴豆霜与甘草合用具有一定的降效增毒作用趋势,为巴豆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豆霜 甘草 配伍禁忌 利尿作用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基于小鼠胃肠道系统毒性及利尿效应的大枣与巴豆霜配伍减毒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瑶 郭盛 +3 位作者 陶伟伟 于金高 宿树兰 段金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3,共9页
研究大枣对巴豆霜胃肠毒性及利尿效应的干预作用。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巴豆霜低剂量组(0.039 g·kg^(-1)·d_(-1), CTL)、巴豆霜高剂量组(0.078 g·kg^(-1)·d_(-1), CTH)、大枣水提液组(9.75 g... 研究大枣对巴豆霜胃肠毒性及利尿效应的干预作用。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巴豆霜低剂量组(0.039 g·kg^(-1)·d_(-1), CTL)、巴豆霜高剂量组(0.078 g·kg^(-1)·d_(-1), CTH)、大枣水提液组(9.75 g·kg^(-1)·d_(-1), JF)、巴豆霜低剂量与大枣配伍组(巴豆霜0.039 g·kg^(-1)·d_(-1),大枣9.75 g·kg^(-1)·d_(-1), JFCTL)、巴豆霜高剂量与大枣配伍组(巴豆霜0.078 g·kg^(-1)·d_(-1),大枣9.75 g·kg^(-1)·d_(-1), JFCTH),每组8只。各组于给药第9天进行排尿量测定;给药10天后,收集新鲜粪便样品,采用16S rDNA测序的方法研究巴豆霜和大枣配伍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所有实验方案均经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表明,大枣与巴豆霜合用可减缓巴豆霜的快速利尿作用,显著上调单用巴豆霜后下降的血清白介素-2 (IL-2)、白介素-6 (IL-6)、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水平,减轻巴豆霜导致的小鼠小肠组织损伤,并改善其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大枣合用低剂量巴豆霜后可使Sphingomonas、Oscillospir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大枣合用高剂量巴豆霜后致病菌属Bilophila水平降低。本研究表明大枣与巴豆霜配伍应用可在血清免疫指标、肠道运动、肠道损伤、肠道菌群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配伍减毒作用趋势。此外,大枣尚可减缓巴豆霜的逐水药势,呈现出一定的降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巴豆霜 配伍减毒 肠道菌群 利尿效应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巍巍 白瑾 +2 位作者 张云霄 张爱华 毕书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炎性反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57例患者加入本研究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29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纳入冠心病组,其他患者纳入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的矿物质代谢指标、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炎性反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57例患者加入本研究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29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纳入冠心病组,其他患者纳入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的矿物质代谢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FGF23水平。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患者TNF-α和IL-6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135.12,63.33 pg·mL^-1,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的66.54和39.04 pg·mL。相关性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中炎性反应指标TNF-α,IL-6及UACR与FGF23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IL-6及UACR是FGF23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中炎性因子如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分析显示,FGF23水平与炎性反应指标中的TNF-α和IL-6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炎性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尿蛋白肌酸酐比
原文传递
HPLC对黄芪和莪术单煎、单煎后合并及共煎的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佳菲 姚映芷 +3 位作者 尹刚 陶伟伟 唐德才 臧文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67-157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和莪术共煎中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特点,揭示两药配伍协同增效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黄芪单煎、莪术单煎、单煎后合并及共煎时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定量相关成分的含量,归属黄芪、...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和莪术共煎中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特点,揭示两药配伍协同增效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黄芪单煎、莪术单煎、单煎后合并及共煎时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定量相关成分的含量,归属黄芪、莪术主要色谱峰的来源。结果: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莪术醇、莪术二酮、吉马酮在共煎液中的含量均高于单煎及合并液。结论:黄芪、莪术配伍的物质基础和黄芪、莪术单用的物质基础有异同,其共煎液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单煎及合并液,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莪术 HPLC 合并 混煎 单煎 有效成分 含量 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甘草-石榴皮复配抗紫外线致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苟军丽 杨程 +7 位作者 李元杰 雍婧姣 赵建军 张霞 高晓娟 王建寰 陶伟伟 王汉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8-186,共9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及工具研究甘草-石榴皮复配的潜在协同保护皮肤光损伤作用机制,为中药复方现代化及新药创新发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结合所查文献,获得甘草-石榴皮复配后的活性...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及工具研究甘草-石榴皮复配的潜在协同保护皮肤光损伤作用机制,为中药复方现代化及新药创新发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结合所查文献,获得甘草-石榴皮复配后的活性成分及所对应的靶标;将所得靶标输入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中,查询靶标对应的基因名称。通过检索疾病相关网站C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以及OMIM数据库,获取防晒相关靶标;通过在线String数据库分析作用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筛选出预测的核心作用靶标。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预测靶标的基因本体(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做网络图;利用在线网站Draw Venn Diagram将疾病靶标与药物预测靶标之间的关系用Venn图呈现;利用R Studio软件绘制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图。通过GOLD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之间的分子对接。结果:收集到甘草-石榴皮复配活性成分16个,包括甘草素、甘草苷、山柰酚、槲皮素等。主要涉及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抑癌基因(TP53)这5个核心靶点,涉及乙型肝炎,癌症信号通路,弓形虫病,美国锥虫病,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防晒作用。结论: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探究了甘草-石榴皮复配后的皮肤光保护作用靶标与通路,进一步印证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疾病的特点,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甘草 石榴皮 光损伤 协同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栀子蓝色素的结构及其对单胺氧化酶B的抑制活性考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启航 姚广大 +4 位作者 许朝且 徐明明 杨承斌 陶伟伟 赵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30,共8页
目的:研究栀子蓝色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对单胺氧化酶B(MAO-B)的抑制活性,为栀子环烯醚萜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合理利用及价值提升寻求潜在可行途径。方法:采用纤维素酶催化水解栀子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得到其苷元,经与氨基酸反应,D101型大孔... 目的:研究栀子蓝色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对单胺氧化酶B(MAO-B)的抑制活性,为栀子环烯醚萜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合理利用及价值提升寻求潜在可行途径。方法:采用纤维素酶催化水解栀子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得到其苷元,经与氨基酸反应,D101型大孔树脂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获得栀子蓝色素单体,综合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以苯甲胺为MAO-B反应底物,与栀子蓝色素单体体外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苯甲胺的代谢产物苯甲醛生成量,以甲醇(A)-50 mmol·L^(-1)磷酸钾缓冲液(B,pH 3.2)(2∶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5 nm,以评价栀子蓝色素化合物对MAO-B的抑制效果。结果:合成并鉴定了8种栀子蓝色素(栀子蓝色素A~H)。在MAO-B抑制试验中,与栀子苷比较,栀子蓝色素D,E的抑制活性明显增强(P<0.05);与6β-羟基京尼平苷比较,栀子蓝色素G,H的抑制活性明显增强(P<0.05,P<0.01),这4种栀子蓝色素均表现出比原型化合物更好的MAO-B抑制活性。结论:栀子蓝色素为一分子氨基酸与一分子环烯醚萜形成的简单化合物,部分栀子蓝色素具有比原型化合物更好的MAO-B抑制活性,不同底物生产出的栀子蓝色素存在活性差异,可基于试验优选制备高价值栀子蓝色素,扩展栀子蓝色素的应用范围,丰富栀子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综合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栀子 栀子蓝色素 环烯醚萜 神经活性 单胺氧化酶B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ferulic acid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Chuanxiong Rhizoma, and their combination 被引量:11
19
作者 WANG Lin-Yan TANG Yu-Ping +4 位作者 LIU Xin ZHU Min tao wei-wei LI Wei-Xia DUAN Jin-Ao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01-408,共8页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exploring different roles of the same compoun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using preparative HPLC, and the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ing bio-active constitu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exploring different roles of the same compoun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using preparative HPLC, and the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ing bio-active constitu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n the basis of holism. In this study, the depletion of target component ferulic acid (FA) by using preparative HPLC followed by antioxidant activity testing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FA in Angelicae Sinansis Radix (DG), Chuanxiong Rhizoma (CX) and their combination (GX).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performed by 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testing. FA was successfully and exclusively depleted from DG, CX, and GX,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e samples, it was found that FA was one of the main antioxidant constituents in DG, CX and GX, and the roles of FA were DG 〉 CX 〉 GX.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FA varied at different doses in these herbs. This study provided a reliabl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clar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same compound in different TCMs to their bio-activities. The role of a constituent in different TCMs might be different, and a component with the same content might have different effects in different chemical environment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also suggested the potential utilization of preparative HPLC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oles of multi-ingredients in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Ferulic acid Angelica sinensis Ligusticum chuanxiong Herb pair Antioxidant activity
原文传递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 被引量:6
20
作者 陶炜伟 何安霞 +2 位作者 赵熙璇 蒋卫民 魏托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320-1324,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心血管内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高血压组,健康成人30例为对照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心血管内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高血压组,健康成人30例为对照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间隔侧心肌运动速度(Sepe)和侧壁心肌运动速度(Late)],然后将图像导入EchoPAC工作站,行左室分层应变分析,获取分层应变参数[心内膜层、心中膜层和心外膜层纵向总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心内膜层、心中膜层和心外膜层环向应变(CSendo、CSmidCSepi)]。对比分析两组间常规参数以及分层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常规参数LAd、IVSd、LVPWd、E、A、E/A、Sepe、Lat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两组间LVEF及LVEDd相当(P>0.05)。高血压组应变参数GLSendo、GLSmid、GLSepi和CSmid、CSepi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两组间CSend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心肌心内膜层的GLS比CS更敏感;心肌应变能力GLS和CS绝对值自内向外呈递减趋势:心内膜>心中膜>心外膜(P均<0.05)。结论GLS比CS能更敏感地反映高血压亚临床心肌损害,左室功能的恶化从心内膜梯度变化至心外膜。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可以定量评估高血压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 分层应变 高血压 亚临床 心肌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