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声传播通道的声源当量估计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巍 滕鹏晓 +1 位作者 吕君 张天予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声传播通道的爆炸声源能量估计方法,通过将计算大气声学的传播能量分布结果与大气中传播的声压幅度衰减模型相结合,使用平流层通道与热层通道传播损失能量比例作为修正量,提高了对爆炸声源能量的估计精度。在多次地... 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声传播通道的爆炸声源能量估计方法,通过将计算大气声学的传播能量分布结果与大气中传播的声压幅度衰减模型相结合,使用平流层通道与热层通道传播损失能量比例作为修正量,提高了对爆炸声源能量的估计精度。在多次地面爆炸实验得到的数据中,使用观测距离800 km以上且同时存在平流层通道与热层通道的次声接收信号,对比了平流层顶风速修正的能量估计方法与该文提出的基于大气声传播通道的能量估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相对于传统风速修正的能量估计方法,该方法可显著降低估计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传播 声源能量估计 大气声传播通道 通道能量分布修正
下载PDF
针对特定噪声频率的传声器阵列阵形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庸国祥 滕鹏晓 +2 位作者 姬培锋 吕君 徐乐年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6期14-19,共6页
传声器阵列阵形对波束形成的输出有重要影响,性能优良的传声器阵列阵形应该具备较低的旁瓣和较窄的主瓣,根据设计合理的阵列阵形可以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基于传统传声器阵列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实现综合性能较优异的阵形,但若对机器设备... 传声器阵列阵形对波束形成的输出有重要影响,性能优良的传声器阵列阵形应该具备较低的旁瓣和较窄的主瓣,根据设计合理的阵列阵形可以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基于传统传声器阵列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实现综合性能较优异的阵形,但若对机器设备特定的频谱特征进行针对性阵形设计,则可获得更优异的阵列性能。文中提出针对特定频谱特征的传声器阵列阵形设计方法,并在半消声实验室内进行声源定位识别,实验证明所提出的依据特定噪声源频率设计的阵列阵形可以更好定位特定频率的噪声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源定位 传声器阵列 旁瓣级 波束形成
下载PDF
汤加火山喷发所产生的次声波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巍 滕鹏晓 +1 位作者 吕君 张天予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9-291,共3页
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发生了剧烈的喷发。在火山喷发后的8 h 39 min,距离火山喷发位置10151 km的昆明次声台阵记录到很强的次声波信号。次声波波列前几个周期平均为443 s,传播速度约为321 m/s,其波形幅度与频率随时间变化与核爆炸产生... 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发生了剧烈的喷发。在火山喷发后的8 h 39 min,距离火山喷发位置10151 km的昆明次声台阵记录到很强的次声波信号。次声波波列前几个周期平均为443 s,传播速度约为321 m/s,其波形幅度与频率随时间变化与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形相似。采用相关检测方法估计次声信号的方位角为119°。在持续监测中,还观测到了火山喷发产生的次声信号沿反方向绕地球到达的信号和沿正方向绕地球一周后再次到达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 传播速度 台阵记录 次声波 持续监测 声波波列 核爆炸 方位角
下载PDF
基于虚拟阵列的低频噪声源高分辨率定位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国强 滕鹏晓 +3 位作者 李春书 吕君 程巍 戴翊靖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6期115-120,共6页
针对阵列成像声源定位系统对于低频噪声源定位空间分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低频噪声源的高分辨率定位方法。该方法在不改变传声器阵列孔径条件下,通过对传声器阵列在不同位置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合成虚拟的大孔径阵列,等效增... 针对阵列成像声源定位系统对于低频噪声源定位空间分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低频噪声源的高分辨率定位方法。该方法在不改变传声器阵列孔径条件下,通过对传声器阵列在不同位置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合成虚拟的大孔径阵列,等效增大阵列的物理孔径,以虚拟阵列的信号输出值作为初始值,再使用多重信号分类(MUSIC)高分辨率算法对噪声源进行定位分析。将仿真实验结果与波束形成(SRP)算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基于虚拟阵列的MUSIC噪声源定位方法在对中低频段噪声定位时具有较高的定位分辨率,同时对近距离的多个噪声源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源定位 虚拟阵列 低频噪声 高分辨率定位
下载PDF
火箭发射的次声信号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戴翊靖 滕鹏晓 +3 位作者 吕君 姬培锋 杨军 程巍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6-683,共8页
在距离发射点20 km和230 km的两个阵列上,记录了我国一次火箭发射产生的次声波。从信号中识别出点火与声爆事件,观察到火箭在飞行中产生持续的次声波,以及声爆前后明显能量特征上的变化,观测到完整的火箭发射和飞行过程中系列次声波。... 在距离发射点20 km和230 km的两个阵列上,记录了我国一次火箭发射产生的次声波。从信号中识别出点火与声爆事件,观察到火箭在飞行中产生持续的次声波,以及声爆前后明显能量特征上的变化,观测到完整的火箭发射和飞行过程中系列次声波。为了验证采集信号中包含声爆事件,使用Fisher检测估计方位角和视速度,计算结果与火箭飞行轨迹一致,并且声爆信号的预计到达时间和估计方位与实际的时间和方位角相符合。结合火箭速度变化的特征,给出了声爆前低频能量较弱现象的解释和火箭超声速后次声能量特征的变化,揭示了火箭产生次声波的机理,为火箭发射等目标的监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火箭发射 声爆 Fisher检测
下载PDF
次声管道降噪滤波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天予 姬培锋 +3 位作者 滕鹏晓 吕君 杨飞然 杨军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1-520,共10页
提出了基于声学响应模型与群差分进化算法的次声管道降噪滤波器优化设计方法,在理想条件和工程实践两种情景下设计了管道滤波器的结构参数并仿真分析了降噪性能表现。结果表明:(1)理想条件下的设计结果在约0.1~0.8 Hz的频带内取得了5 d... 提出了基于声学响应模型与群差分进化算法的次声管道降噪滤波器优化设计方法,在理想条件和工程实践两种情景下设计了管道滤波器的结构参数并仿真分析了降噪性能表现。结果表明:(1)理想条件下的设计结果在约0.1~0.8 Hz的频带内取得了5 dB以上的降噪性能提升,最大提升达到12 dB。(2)工程实践情景的设计结果在各种环境风速中最大可以取得约3dB的性能提升。(3)大风速条件的优化设计可应用于环境风速未知或变化较大的场景。分析结果表明所提设计方法可以有效设计管道滤波器,优化设计的管道滤波器在降噪性能上优于传统管道滤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进化算法 滤波器优化设计 降噪性能 次声 声学响应 环境风速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大气次声源定位算法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尚楚翔 滕鹏晓 +2 位作者 吕君 杨军 程巍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0-365,共6页
逐步多通道相关方法是定位次声源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会忽略阵元的海拔高度差,从而引入误差。文章分析了基于广义互相关的时间延迟估计算法,讨论了基于时延的平面波入射角定位方法。着重研究了逐步多通道相关方法的误差来源,确定了基于... 逐步多通道相关方法是定位次声源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会忽略阵元的海拔高度差,从而引入误差。文章分析了基于广义互相关的时间延迟估计算法,讨论了基于时延的平面波入射角定位方法。着重研究了逐步多通道相关方法的误差来源,确定了基于时延的定位方法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明确了大气次声源定位误差来源于忽略了阵元间的海拔高度差。基于最小二乘法推导了在不考虑阵元高度的情况下计算次声波入射角的方法。对存在高度差的4元中心三角阵型进行了误差仿真实验,在忽略阵元海拔高度差的条件下,各方向入射的次声波角度定位误差最大达到4°,特定阵型的阵元最大海拔高度差与入射角度计算误差成线性关系,并探讨了入射角度计算误差对主要参数和后续定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定位 逐步多通道相关方法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应用原型网络的小样本次声信号分类识别方法
8
作者 赵子杰 程巍 +3 位作者 姬培锋 滕鹏晓 吕君 杨军 《应用声学》 2024年第6期1193-1202,共10页
地震、闪电、火箭发射、爆炸等活动都会伴随着次声信号的产生。为提升次声事件的监测能力,需要对小样本的次声信号进行正确分类识别。针对小样本集的次声事件的有效识别问题,结合长短期记忆模型提出了一种应用原型网络的次声信号分类方... 地震、闪电、火箭发射、爆炸等活动都会伴随着次声信号的产生。为提升次声事件的监测能力,需要对小样本的次声信号进行正确分类识别。针对小样本集的次声事件的有效识别问题,结合长短期记忆模型提出了一种应用原型网络的次声信号分类方法。使用该方法分别对公开的次声信号数据集和实地采集的地震、爆炸、闪电、火箭再入产生的4类次声信号进行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简化了特征提取的过程,有效解决了小样本集次声信号的特征分析问题,取得较好的分类结果和泛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小样本 原型网络 长短期记忆模型
下载PDF
Infrasonic waves generated from the volcano eruption in Tonga
9
作者 CHENG Wei teng pengxiao +1 位作者 LYU Jun ZHANG Tianyu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CSCD 2022年第1期95-98,共4页
The Hunga-Tonga-Hunga-Ha’apai volcano in Tonga erupted violently on January 15,2022.After 8 hours and 39 minutes,an infrasound array in Kunming at a distance of 10151 km away from the volcano recorded a sequence of s... The Hunga-Tonga-Hunga-Ha’apai volcano in Tonga erupted violently on January 15,2022.After 8 hours and 39 minutes,an infrasound array in Kunming at a distance of 10151 km away from the volcano recorded a sequence of strong infrasonic waves.The average period of the first four infrasonic waves is 443 s with propagation speed of 321 m/s.The azimuth angle of this event has been estimated by applying the progressive multi-channel correlation(PMCC)method to process the received signals.During continuous monitoring,the infrasonic waves propagating along and 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towards the Kunming array around the earth are recorded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O ERUPTION RECORD
原文传递
Study on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anomalous acoustic-gravity waves before the 2011 Beijing earthquake(M_L=3.0)
10
作者 L Jun YANG Yichun +2 位作者 FENG Haonan CHUNCHUZOV Igor teng pengxiao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CSCD 2015年第4期373-386,共14页
Observation results of abnormal acoustic-gravity waves before a Beijing earthquake (ML =3.0) are presented. During this period, abnormalities of earth surface tilt vari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 The cross-correlatio... Observation results of abnormal acoustic-gravity waves before a Beijing earthquake (ML =3.0) are presented. During this period, abnormalities of earth surface tilt vari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 The cross-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both values are high, which reach maximal values of 0.5 in the area close to the epicenter. The correlation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s from the epicenter. It was proposed that generation of the anomalous wav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sure and wind perturbations in the air flow caused by slowly shaking mountains during slow surface motion preceding the earthquake in Beijing. Based on the wind velocity data taken from a 350 m meteorological tower in Beijing, the propagation of ducted acoustic-gravity waves in a two-layer model of the atmosphere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It is shown that characteristic periods, amplitudes and velocities of the simulated phases which were assumed from non-stationary air flow relative to mountains are approximate to the observed phases. A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imulated results and observation data indicates that a slow surface motion may be a possible source of the anomalous acoustic-gravity waves observed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L Study on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anomalous acoustic-gravity waves before the 2011 Beijing earthquak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