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东营组油气勘探重要发现与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锐锋 何海清 +12 位作者 朱庆忠 范土芝 李小冬 周赏 陈柯童 史原鹏 田建章 李晓燕 张宏伟 秦梦华 李艳友 李奔 赵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3,共13页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早期以潜山和古近系深层为主力目的层进行勘探,历经近60年未获实质性发现。以一次三维地震采集和二维重新处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整体认识地质结构,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古近纪早—中期(孔店组—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断...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早期以潜山和古近系深层为主力目的层进行勘探,历经近60年未获实质性发现。以一次三维地震采集和二维重新处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整体认识地质结构,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古近纪早—中期(孔店组—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断陷活动西强东弱,湖盆浅且小;古近纪晚期(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沉积期),断陷活动东强西弱,最大湖泛期为广湖盆沉积。二是沙一下亚段咸化湖富有机质藻源岩早期生烃、多期生烃,形成早熟油、低熟油。三是浅层东营组储盖组合好,是主力勘探层系。优选清苑构造带为突破口,构建“双向供烃、断砂输导、浅层富集”油气成藏模式,钻探G77X、BQ1X等预探井,在东营组获高产工业油流,保定凹陷获油气勘探突破,证实太行山前第一排凹陷浅层油气富集,对渤海湾盆地老油区勘探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保定凹陷 东营组 富有机质藻源岩 成藏模式 勘探突破
下载PDF
冀中坳陷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锐锋 田建章 +6 位作者 黄远鑫 田然 任艺 边滢滢 王元杰 陈令 卢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冀中坳陷潜山是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奥陶系潜山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控藏因素复杂,因此一直制约着油气勘探的新发现。基于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数据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导杨税... 冀中坳陷潜山是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奥陶系潜山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控藏因素复杂,因此一直制约着油气勘探的新发现。基于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数据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导杨税务潜山、文安斜坡潜山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发育古近系沙三段和沙四段以及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3套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明确了碳酸盐岩“云化-岩溶-断裂”三主因叠合控储机理,建立了岩溶孔洞型、断裂孔缝型和云岩孔隙型3种储层模式,拓展了勘探空间;受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多期构造作用叠加控制,形成了先隆后凹型和先凹后隆型两种成因潜山圈闭类型。通过奥陶系潜山成藏要素分析,总结出3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低位构造-岩性复合准层状潜山成藏模式、中位古储古堵块状潜山成藏模式和高位古储新堵块状潜山成藏模式。综合评价,目前冀中坳陷北部低位构造-岩性复合准层状潜山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泗村店潜山和新镇潜山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杨税务潜山 奥陶系 储层类型 油藏模式
下载PDF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reservoir-forming models of the Ordovician buried hill reservoirs in the Jizhong depression
3
作者 ZHANG Ruifeng tian jianzhang +6 位作者 HUANG Yuanxin tian Ran REN Yi BIAN Yingying WANG Yuanjie CHEN Ling LU Sha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9-241,共13页
The buried hill in the Jizhong depression contains abundant petroleum reserves and are important production areas.The Ordovician buried hill has restricted the discovery of new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argets because ... The buried hill in the Jizhong depression contains abundant petroleum reserves and are important production areas.The Ordovician buried hill has restricted the discovery of new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argets because of its strong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complex reservoir-controlling factors.Based on a large volume of core,thin section,logging,seismic,and geochemical data and numerous geological analyses,the 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s and mode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o guide the exploration and achieve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in the Yangshuiwu and Wen an slope buried hills.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ree sets of source rocks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members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from the Paleogene and Carboniferous-Permian were developed in the Jizhong depression,providing sufficient materi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buried hill oil and gas reservoirs.The reservoir control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of“cloud-karst-fault”was clarified,and karst cave,fracture fissure-pore,and cloud pore type reservoir models were established,thereby expanding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Controll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multi-stage tectonic processes during the Indosinian,Yanshanian,and Himalayan,two genetic buried hill trap types of uplift-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uplift were form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ervoir-forming factors of the Ordovician buried hill,three buried hill oil and gas reservoir-forming models were identified:low-level tectonic-lithologic composite quasi-layered buried hill,medium-level paleo-storage paleo-block buried hill,and high-level paleo-storage new-block buried hill.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s of the low-level tectonic-lithologic composite quasi-layered buried hill in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Jizhong depression are the most favorable and that the Sicundian and Xinzhen buried hills are favorable area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zhong depression Yangshuiwu ORDOVICIAN reservoir type reservoir model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学峰 杨德相 +6 位作者 王建 曹兰柱 田建章 余雁 钟雪梅 刘海涛 韩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0,共13页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最主要的烃源层是古近系的沙三段、沙一段,新生古储和自生自储是发现储量最多、石油资源最丰富的2种成藏组合。近年来,冀中坳陷在富油洼槽区地层-岩性油藏、隐蔽型潜山油藏以及致密油领域勘探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与发现...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最主要的烃源层是古近系的沙三段、沙一段,新生古储和自生自储是发现储量最多、石油资源最丰富的2种成藏组合。近年来,冀中坳陷在富油洼槽区地层-岩性油藏、隐蔽型潜山油藏以及致密油领域勘探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与发现,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冀中坳陷常规与非常规油藏形成条件解剖,分析成藏主控因素,构建多类型油藏成藏模式并总结富集规律,完善建立不同类型油藏资源评价参数,优选评价方法,开展了新一轮资源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4.4×108 t,资源探明率为46%,致密油地质资源量为5.19×108 t。由于剩余石油资源依然丰富,未来要持续深化富油洼槽区及斜坡带的构造-岩性及隐蔽型常规油藏勘探,稳步推进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勘探,加强致密油甜点区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条件 资源评价 勘探潜力 石油 富油洼槽 冀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反转构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树光 张以明 +5 位作者 崔永谦 田建章 刘喜恒 周从安 秦琛 吴锐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40,共9页
重点探讨了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反转构造的类型识别、成因机制及油气成藏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从腾二段沉积期开始,巴音都兰凹陷结构格局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中洼由原来盆地的沉降中心演变成了包楞构造带低凸起和巴一号构造带次级... 重点探讨了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反转构造的类型识别、成因机制及油气成藏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从腾二段沉积期开始,巴音都兰凹陷结构格局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中洼由原来盆地的沉降中心演变成了包楞构造带低凸起和巴一号构造带次级沉降中心,并使整个巴音都兰凹陷的沉降中心分别向北洼和南洼的中部迁移。走滑牵引型反转构造经历了由走滑伸展断层牵引非强硬盖层形成反转背斜褶皱和背斜脊部断裂-塌落形成负花状构造两个演化阶段,是较长时间持续应力作用的结果;而基底隆升型反转构造是深部异常体上涌导致的局部构造隆升现象,为突发性的短时事件。基底隆升型反转构造对于提高古地温梯度和降低生油门限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走滑牵引型反转构造对于储层改善、圈闭形成以及油气运移和浅部聚集成藏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二连盆地乃至我国东部盆地群在早白垩世发育的反转构造的成因类型、动力机制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巴音都兰凹陷 反转构造 基底隆升型 走滑牵引型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冀中坳陷北部河西务断层结构及新近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毛黎光 田建章 +3 位作者 张宏伟 张传宝 王鑫 肖安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8-582,共5页
河西务断层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控盆断裂,新近纪第四纪时期渤海湾盆地整体进入热沉降阶段后,该断层仍然存在构造活动,2018年在河北永清县发生的地震就是由该断层的活动所引发。文章利用地震数据对河西务断层的结构... 河西务断层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控盆断裂,新近纪第四纪时期渤海湾盆地整体进入热沉降阶段后,该断层仍然存在构造活动,2018年在河北永清县发生的地震就是由该断层的活动所引发。文章利用地震数据对河西务断层的结构特征和新近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务断层新近纪以来具有右旋走滑的张扭特征,主断层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结构,平面上具有分段性,北段和南段兼具右旋走滑和拉张的特征,中段则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特征。运动学模型表明,这种分段差异性主要由各段主断层走向和块体走滑运动方向的夹角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河西务断层 活动断层 地震灾害
下载PDF
冀中坳陷北部地区古近纪岩浆活动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毛黎光 杨德相 +5 位作者 李晓恒 张传宝 田建章 王鑫 明锦 肖安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6-518,共13页
冀中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西北部,广泛发育古近纪同裂陷阶段的岩浆活动。本文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通过剖面解释以及平面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等手段对冀中坳陷北部的廊固凹陷和文安斜坡地区进行岩浆活动研究。结果显示,廊固凹陷主要发... 冀中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西北部,广泛发育古近纪同裂陷阶段的岩浆活动。本文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通过剖面解释以及平面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等手段对冀中坳陷北部的廊固凹陷和文安斜坡地区进行岩浆活动研究。结果显示,廊固凹陷主要发育沙河街四段火成岩,岩石类型为玄武岩、辉绿岩和凝灰岩,地层内发育较多的岩墙及岩脉等构造,岩浆一般通过小型岩浆通道运移至地表,并呈团块状分布,具有中心式喷发的特征;文安斜坡主要发育沙河街三段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和凝灰岩,以及少量的辉绿岩,地层内基本不发育岩墙及岩脉等构造,岩浆通过一些大型的断层运移到地表,在地表呈平行于断裂的线状分布,具有裂隙式喷发的特征。本文认为断裂发育特征的差异是控制岩浆活动差异的重要因素。廊固凹陷缺少贯通浅层和深层的大型高角度断层,因此岩浆只能分散式的通过众多岩墙及岩脉进行向上运移。文安斜坡发育了贯通深层和浅层的高角度正断层,因此岩浆可以集中地通过这些断层进行向上运移。因此是否存在贯通深层、浅层的大型断层是控制岩浆活动不同产出方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岩浆活动 均方根振幅 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下载PDF
冀中坳陷潜山内幕寒武系府君山组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以明 田建章 +5 位作者 杨德相 韩红涛 陈树光 田然 王旭峰 张建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7-312,共16页
针对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钻井、地震、试油、分析化验等技术方法,对潜山内幕寒武系府君山组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储层、盖层、供炷方式及圈闭类型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冀中坳陷潜山内幕寒武系发育府君山组优质白... 针对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钻井、地震、试油、分析化验等技术方法,对潜山内幕寒武系府君山组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储层、盖层、供炷方式及圈闭类型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冀中坳陷潜山内幕寒武系发育府君山组优质白云岩储层,存在寒武系馒头组一徐庄组盖层和青白口系隔层两套稳定有效的盖(隔)层,组成区内最有利的储一盖一隔组合,具备深源断层纵向输导、近源断层横向输导、源内不整合面输导、断层一不整合面复合输导和断层一高效储层复合阶梯状输导5种供桂方式,形成断块型层状、不整合顺坡、不整合逆坡和断层一不整合复合4种潜山内幕圈闭类型,明确了储层一输导一盖(隔)层是潜山内幕成藏的关键因素。据此评价优选了I类勘探区3个、II类勘探区2个,指出河西务潜山带、文安斜坡西潜山带一南马庄潜山带和长洋淀潜山带是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潜山内幕 府君山组 成藏条件 储盖(隔)组合 勘探方向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安山岩岩相展布及储层预测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以明 陈树光 +3 位作者 崔永谦 田建章 王鑫 王孟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发育的安山岩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安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其空间展布难以精细刻画,是制约该类油气藏勘探的关键。从研究区安山岩储层形成的地质成因分析入手,通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岩心、测井及地...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发育的安山岩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安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其空间展布难以精细刻画,是制约该类油气藏勘探的关键。从研究区安山岩储层形成的地质成因分析入手,通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岩心、测井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安山岩岩相展布特征及有效储层预测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火山口主要位于控盆(控沉积)断裂带上,呈串珠状展布,推测当时火山呈裂隙式或中心-裂隙式喷发(源控);根据安山岩气孔发育程度,将研究区安山岩岩相划分为近火山口相、中火山口相和远火山口相,明确了研究区不同岩相的平面展布(相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相控建模基础上去除低频背景的地震反演技术,明确了安山岩有效储层的平面展布。研究表明:乌兰花凹陷安山岩中火山口相为气孔最为发育的有利岩相,有效储层主要沿盆内NE向断裂带呈带状展布,其预测结果与已钻井相吻合。该研究为安山岩有效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类似地区火山岩油气藏的储层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山岩 岩相分析 相对波阻抗反演 阿尔善组 乌兰花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饶阳凹陷河间变质岩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成海 田建章 +6 位作者 金芳 高园 李晓燕 卢永合 赵铁东 陈源裕 王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1-790,共10页
针对冀中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存在的储层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分布不清、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等问题,以饶阳凹陷河间变质岩潜山内幕为例,开展油源条件、岩石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裂缝发育模式、储盖组合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等... 针对冀中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存在的储层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分布不清、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等问题,以饶阳凹陷河间变质岩潜山内幕为例,开展油源条件、岩石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裂缝发育模式、储盖组合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等相关研究.研究认为储层物性、储盖组合和成藏模式是变质岩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以钾长石、酸性长石和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要成分的花岗片麻岩裂缝发育,是有利储层形成的优势岩性.储层发育受岩性、构造作用和风化淋滤等因素控制,形成了风化壳裂缝溶蚀带、构造裂缝带和潜山内幕层状溶蚀带3种储层分布模式,构建了潜山顶面风化壳、潜山内幕裂缝带与潜山内幕岩性层状3种油气成藏模式,其中油气输导体系优越、储集空间发育的潜山内幕裂缝带成藏模式是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变质岩潜山 潜山内幕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杨税务潜山中生代挤压逆冲构造及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树光 杨德相 +5 位作者 田建章 侯凤香 王鑫 田然 张建丽 王盛亮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了查明冀中坳陷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的发育期次以及逆冲构造对潜山储层发育的改造作用,利用新处理的高精度三维深度域地震数据,结合钻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开展了深潜山内幕断裂体系(尤其是逆冲构造)的精细解释以及逆冲构造对潜山储层发... 为了查明冀中坳陷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的发育期次以及逆冲构造对潜山储层发育的改造作用,利用新处理的高精度三维深度域地震数据,结合钻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开展了深潜山内幕断裂体系(尤其是逆冲构造)的精细解释以及逆冲构造对潜山储层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北部中生代至少发育2期规模较大的逆冲构造,即印支期受到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近EW向逆冲构造,燕山早期受到中国东部古太平洋板块NW向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NE向逆冲构造。利用钻井岩心和测井成像等资料,证实了杨税务潜山逆冲构造对于碳酸盐岩深潜山储层的裂缝发育和多期、多种形式岩溶作用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构造 裂缝 岩溶作用 中生代 杨税务潜山 冀中坳陷
下载PDF
廊固凹陷奥陶系潜山不整合输导特征与油气优势运聚方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德相 李振明 +6 位作者 田建章 王元杰 李凯茜 张传宝 明锦 贾颖超 边滢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75-2589,共15页
不整合是廊固凹陷奥陶系潜山油气运移的重要输导通道和聚集部位,研究不整合分布及其输导特征对明确该区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以及寻找有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廊固凹陷奥陶系潜山顶面不整合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纵向结构特征为基础,对潜... 不整合是廊固凹陷奥陶系潜山油气运移的重要输导通道和聚集部位,研究不整合分布及其输导特征对明确该区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以及寻找有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廊固凹陷奥陶系潜山顶面不整合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纵向结构特征为基础,对潜山顶面不整合的输导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利用钻井、测井、岩芯等资料对半风化岩石层进行了精细解剖,明确了主力输导通道分布和渗滤空间类型;在明确不同类型不整合展布规律后结合数值模拟确定了油气优势运移方向和潜在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务潜山带奥陶系顶面不整合具有4种接触关系、2种运移通道,组合形成4种油气运聚类型,其中石炭系—二叠系覆盖的褶皱区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不整合半风化岩石层的渗滤通道类型南北具有差异性,南部岩溶发育,以溶蚀缝洞为主,北部以晚期构造缝为主。纵向上,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是不整合岩溶带中的优势运移通道。平面上,不整合输导脊是油气的优势运移路径,位于其上的构造高点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杨税务南潜山和中岔口潜山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潜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特征 输导通道 油气优势运移方向 河西务潜山带 廊固凹陷
下载PDF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潜山带天然气成因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建章 张锐锋 +8 位作者 李小冬 王鑫 曾婷 罗静 赵梅红 卢山 潘清华 焦亚先 毛崇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4-1446,共13页
冀中坳陷潜山天然气是渤海湾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文安斜坡潜山带则是冀中坳陷深潜山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但关于文安斜坡潜山带内、中、外三个不同含气带的油气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等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各带天... 冀中坳陷潜山天然气是渤海湾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文安斜坡潜山带则是冀中坳陷深潜山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但关于文安斜坡潜山带内、中、外三个不同含气带的油气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等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各带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轻烃化合物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利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厘清不同潜山带油气成藏充注过程,继而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并对比分析不同含气带油气成藏差异性。结果表明,文安斜坡潜山带内带天然气为高—过成熟的油型气,主要来源于Es;+Ek烃源岩,储层经历了两期不同成熟度的天然气充注过程;中带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混有部分Es;+Ek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具有两期油气充注过程;而外带天然气为低成熟阶段的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经氧化改造而形成的次生生物气,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纪烃源岩,仅经历了一期天然气充注过程。综合分析表明,文安斜坡潜山带发育双源供烃-断层不整合输导-分带差异聚集的油气成藏模式,内、中、外三个含气带分别发育单向单源供烃似层状高—过成熟气藏、双向双源供烃断溶体成熟—高成熟油气藏以及单向单源供烃层状低熟-生物气藏三种油气藏类型。本文结果为深化对该区天然气来源、成藏规律的认识和后续勘探领域的拓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来源 流体包裹体 成藏特征 文安斜坡潜山带 冀中坳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领域、新类型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方向
14
作者 李志军 肖阳 +10 位作者 田建章 李晓燕 王元杰 王海燕 焦亚先 汤小琪 贾颖超 任春玲 严梦颖 王成云 任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98,共30页
冀中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历经40余年勘探开发,是华北油田的主要油气生产基地和增储上产的重要战场。近年来,冀中坳陷的油气勘探在新领域、新类型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仍面临着油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规模接替领域... 冀中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历经40余年勘探开发,是华北油田的主要油气生产基地和增储上产的重要战场。近年来,冀中坳陷的油气勘探在新领域、新类型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仍面临着油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规模接替领域和区带不明的问题。基于对冀中坳陷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解剖,通过分析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总结油气富集规律,重新认识了坳陷的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指出了冀中坳陷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勘探新领域、新类型。综合评价认为,冀中坳陷发育古近系和石炭系—二叠系2套烃源层,形成海相碳酸盐岩和古近系碎屑岩2种主要储集体,具备新生古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古生古储4类成藏组合,构成了以古潜山为主体的中央隆起型、陡坡型、斜坡型和洼槽型4种复式油气聚集带。冀中坳陷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探明率分别为45.7%和11.0%,剩余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整体研究认为,深潜山及其内幕、古近系深层、页岩油、深部煤层气、新凹陷5大领域的整体成藏条件好,资源潜力大,勘探前景广阔。冀中坳陷北部在廊固凹陷河西务潜山、武清凹陷和文安斜坡等潜山及内幕落实了13个有利目标,预测天然气圈闭资源量为1453×10^(8)m^(3),是冀中坳陷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在饶阳凹陷留楚—皇甫村、武清凹陷武清背斜带、深县凹陷榆科—深南背斜带、文安斜坡内带、廊固凹陷和晋县凹陷陡坡带等地区发育12个有利构造,预测石油圈闭资源量为2.4×10^(8)t,是冀中坳陷古近系深层领域勘探的主攻区带;保定凹陷在2个有利构造区的预测圈闭资源量为2.3×10^(8)t、武清凹陷的剩余天然气资源量达836×10^(8)m^(3),是凹陷新区勘探突破的现实地区;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饶阳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的页岩油可动资源量为9.1×10^(8)t,文安斜坡外带深部煤层气有利勘探区的总资源量为1.53×10^(12)m^(3),是冀中坳陷非常规领域战略接替的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成藏条件 深潜山及内幕 页岩油 煤层气 新凹陷 勘探方向
原文传递
霸县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自力 朱筱敏 +5 位作者 李琦 张锐锋 曹兰柱 田建章 毕英捷 李翔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41,共18页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霸县凹陷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并总结了演化模式,认为断陷湖盆构造演化通常具有幕式发育,多期旋回的特点,在湖盆沉积期形成了复杂的古地貌和多源多变的物源供给,构造古地貌与物源供给之间的时空组合控制了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的充填演化过程,决定了地层(砂体)充填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断层组合及其演化特征将霸县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幕裂陷过程和6个演化阶段;通过"三相"分析古近系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冲积-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滩坝体系、河流-洪泛平原4种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构造、层序、沉积及砂体连动分析,以牛驼镇中段充填演化为例将霸县凹陷古近系盆地充填过程总结为6种层序格架下的响应模式;霸县凹陷深层SQ2—SQ7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层系,鄚州、岔河集及长丰镇物源口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兴隆宫及高家堡等地区文安斜坡内带分布的大型盆底扇体,是下一阶段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的优势区域,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油气藏类型和岩性-地层领域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县凹陷 古近系 构造演化 沉积体系 盆地充填过程 层序-沉积模式
原文传递
典型箕状断陷湖盆层序划分及层序结构样式:以霸县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自力 朱筱敏 +5 位作者 张锐锋 李琦 曹兰柱 田建章 毕英捷 李翔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18-4235,共18页
不整合界面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等时意义的界面,在陆相断陷盆地中这些规模大小不一的不整合界面通常对应着不同级别的层序边界.本次以霸县凹陷古近系为研究目标,基于2552 km2三维地震,结合工区内800余口探井钻/测井、岩心及前人研究成果等... 不整合界面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等时意义的界面,在陆相断陷盆地中这些规模大小不一的不整合界面通常对应着不同级别的层序边界.本次以霸县凹陷古近系为研究目标,基于2552 km2三维地震,结合工区内800余口探井钻/测井、岩心及前人研究成果等资料.以构造-层序分析为主线,由盆地结构入手分析构造演化和不整合面特征,分构造层系梳理不整合面及相对应的整合面与层序界面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不同物源和古构造背景下的层序结构样式和沉积体系充填响应模式.将古近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和14个三级层序,结合断陷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在霸县凹陷识别4类9种层序充填样式.认为陆相断陷湖盆幕式构造演化过程中层序的充填过程同样具有旋回性和分段性特征.断陷湖盆层序充填具有多样性,层序旋回结构具有不对称性,体系域发育具有不完整性等特征.通过建立典型断陷盆地层序结构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响应模型,为同类型盆地中的岩性油气勘探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不整合面 三维地震 断陷湖盆 古近系 霸县凹陷 沉积学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油气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德相 陈勇 +10 位作者 李小冬 周振柱 田建章 侯凤香 王元杰 冯艳伟 高婷 李玉帮 王淼 张辉 刘听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5-1336,共12页
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凝析油天然气藏是近年来渤海湾盆地的重要勘探发现,但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对潜山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和PVT模拟等分析表明,储层中主要发育5类流体包裹体,即气液两... 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凝析油天然气藏是近年来渤海湾盆地的重要勘探发现,但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对潜山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和PVT模拟等分析表明,储层中主要发育5类流体包裹体,即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富气包裹体和单液相烃类包裹体。杨税务潜山主要发育2期油气成藏过程,以晚期天然气充注为主。第1期烃类包裹体主要发蓝绿色荧光,单相烃类包裹体较多,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较少,共生盐水包裹体较少,未见含甲烷的富气包裹体,以原油充注为主,形成于东营组沉积期成藏阶段。第2期烃类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富气包裹体为主,其气液比相对较大,液相发蓝色荧光,为高成熟度凝析油,富气包裹体中含甲烷等气体,说明成藏的天然气为湿气,成藏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成藏期的古压力计算表明,第1期成藏的压力系数在1.00~1.17,属于正常压力油气藏;第2期成藏的压力系数相对较高,在0.95~1.33,总体属于正常压力范围,个别井区达到异常高压范围(压力系数大于1.20)。杨税务潜山油气藏的古今压力系数变化不大,表明其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气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成藏期 杨税务潜山 古流体压力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利用定量荧光技术表征厚层源岩层系的油气运聚机制——以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振明 邱楠生 +5 位作者 刘念 蔡川 田建章 王元杰 高婷 古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8-1171,共14页
厚层源岩层系由于存在非均质性及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影响,其油气运聚机制不明确,这直接影响着盆地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定量荧光分析包括颗粒定量荧光(QGF)、萃取液定量荧光(QGF-E)和全息扫描荧光(TSF)等一系列技术,可精... 厚层源岩层系由于存在非均质性及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影响,其油气运聚机制不明确,这直接影响着盆地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定量荧光分析包括颗粒定量荧光(QGF)、萃取液定量荧光(QGF-E)和全息扫描荧光(TSF)等一系列技术,可精确反映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和现今的含油气饱和度、油气成熟度以及运移路径等重要信息,且具有快速简便、经济高效的特点。通过利用定量荧光技术和盆地模拟技术,对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厚层源岩层系内的油气运移特征和充注历史开展了分析,重建了油气从源岩层系到储层的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厚层源岩层系内夹层砂体的QGF指数普遍大于4.0、QGF-E强度部分大于40、QGF与QGF-E的最大荧光强度波长(λmax)具有较大差异,指示砂体中曾存在过古油层并在后期发生贫化、转移,砂体在油气运移中具有"中转站"的作用。定量荧光的差异响应表明,砂体在不同深度段的中转能力具有差异;当砂体的颗粒越粗、砂地比越接近0.25、厚度越大时,砂体的运聚效率越高,中转能力越大。烃源岩的生烃热演化史、砂层的定量荧光光谱特征以及断层的活动历史表明,中转砂体内存在2期幕式油气中转运聚过程。其中,第1期发生在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早期(35~30 Ma),砂体内以中质油气-轻质油气充注为主,油气在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早期随着断层开启而向上高效运移,在东营组沉积末期生烃停止后,砂体内的油气饱和度降低;第2期发生在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5~0Ma),砂体内以大量凝析油气充注为主,由于断层趋于封闭,砂体内的油气以稳态渗流方式向上运移,并在保存条件变好的情况下得以在潜山储层中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荧光技术 油气运聚 厚层源岩层系 中转站 廊固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