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414”试验的黄芩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华 李明 +1 位作者 田永强 马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26-31,共6页
为提高宁夏六盘山区黄芩生产质量,以两年生黄芩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即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的大田试验,探讨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黄芩产量的影响,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黄芩施肥的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氮、... 为提高宁夏六盘山区黄芩生产质量,以两年生黄芩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即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的大田试验,探讨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黄芩产量的影响,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黄芩施肥的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单因素对黄芩产量的影响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经频率分析,黄芩施肥优化施肥量产量为7141.66 kg·hm^(-2),氮肥(N)推荐施肥量为96.90~141.99 kg·hm^(-2),磷肥(P2O5)推荐施肥量为72.73~101.72 kg·hm^(-2),钾肥(K2O)推荐施肥量为104.48~151.07 kg·hm^(-2),施肥配比为1∶0.72~0.75∶1.06~1.08。该推荐施肥量比较符合生产实际,肥料配比较为合理,符合黄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试验方案 黄芩 频率分析法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肥对黄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华 李明 +1 位作者 田永强 马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促进黄芪的生态种植,本试验设空白对照(CK1)、常规施肥(CK2,N 90.75 kg·hm^(-2)、P_(2)O_(5)74.10 kg·hm^(-2)、K_(2)O 132.00 kg·hm^(-2))、常规施肥+EM(T1)、化肥减量20%+EM(T2,化肥用量比CK2减少20%)、化肥减量40%+... 为促进黄芪的生态种植,本试验设空白对照(CK1)、常规施肥(CK2,N 90.75 kg·hm^(-2)、P_(2)O_(5)74.10 kg·hm^(-2)、K_(2)O 132.00 kg·hm^(-2))、常规施肥+EM(T1)、化肥减量20%+EM(T2,化肥用量比CK2减少20%)、化肥减量40%+EM(T3,化肥用量比CK2减少40%)、化肥减量60%+EM(T4,化肥用量比CK2减少60%)处理,通过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肥的试验研究适宜黄芪种植的投入低、能增产、易操作、可推广的施肥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减施化肥配施EM菌肥能显著促进黄芪的生长,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60%配施微生物肥投入小,能节约投入45%,增产17.4%,说明该处理投入小且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适宜黄芪的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肥施肥方式为施N 36.30 kg·hm^(-2),P_(2)O_(5)29.64 kg·hm^(-2),K_(2)O 52.80 kg·hm^(-2),配施EM微生物肥稀释1000倍7500 mL·hm^(-2)灌根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微生物肥 黄芪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生长的影响及对杂草防控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华 李明 +2 位作者 田永强 马斌 包杨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74-77,83,共5页
为提高隆德县乃至宁夏六盘山区黄芪栽培质量,本试验采用3种黄芪苗后除草剂,研究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生长的影响及对黄芪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的株高和根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根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喷施除... 为提高隆德县乃至宁夏六盘山区黄芪栽培质量,本试验采用3种黄芪苗后除草剂,研究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生长的影响及对黄芪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的株高和根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根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喷施除草剂90 d后SPAD值均高于对照,说明不同除草剂能显著增强黄芪的光合作用,有利于黄芪的生长;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的根粗有促进作用;不同黄芪苗后除草剂处理后能增加黄芪的产量,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除草剂A(精喹禾灵有效成分含量10%)和C(精喹禾灵有效成分含量10%)的杂草防治效果能达到90%以上,产量损失挽回率能达到80%以上,可以用于黄芪的苗后除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黄芪 防控效果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柠条基质栽培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曲继松 张丽娟 +2 位作者 朱倩楠 田永强 高丽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390,共7页
研究水分胁迫对柠条基质栽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利用新型园艺基质培育优质黄瓜幼苗提供理论参考。采用72穴标准穴盘进行育苗,测定正常供水(CK)、中度水分胁迫(5%PEG-6000,DR-M)和重度水分胁迫(10%PEG-6000,DR-S)... 研究水分胁迫对柠条基质栽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利用新型园艺基质培育优质黄瓜幼苗提供理论参考。采用72穴标准穴盘进行育苗,测定正常供水(CK)、中度水分胁迫(5%PEG-6000,DR-M)和重度水分胁迫(10%PEG-6000,DR-S)处理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根冠比、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处理后第17 d,与CK相比,DR-M处理的株高降低8.30%,DR-S处理的株高降低16.20%,DR-M处理的黄瓜幼苗茎粗增加0.85%,DR-S处理的茎粗下降7.67%。与CK相比,DR-M处理下黄瓜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根冠比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SOD和POD活性升高,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_o/RC)均下降。对夏季柠条基质培育黄瓜幼苗而言,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可抑制因温度过高、水分充足引起的徒长,有利于提高抗逆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培育优质壮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基质 黄瓜 育苗 水分生理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生物化学课程过程考核改革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坤 李德富 +3 位作者 吴重德 李永红 田永强 刘文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期125-127,共3页
通过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进行生物化学课程考核改革。加强教学过程考核,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包括学习表现、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测验、课堂报告、综述小论文、自学及分组讨论等,全面检查教学内容的阶段完成情... 通过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进行生物化学课程考核改革。加强教学过程考核,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包括学习表现、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测验、课堂报告、综述小论文、自学及分组讨论等,全面检查教学内容的阶段完成情况,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考核改革 过程考核
下载PDF
2株木霉抑菌效果及其促植物生长机制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晓梦 田永强 +4 位作者 潘晓梅 李佳佳 石晓玲 张建强 吴康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13-2721,共9页
【目的】探究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棘孢木霉(T. asperellum)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及其促植物生长机制,为木霉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等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固体稀释法,检测2株木霉及... 【目的】探究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棘孢木霉(T. asperellum)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及其促植物生长机制,为木霉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等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固体稀释法,检测2株木霉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棉花枯萎病菌、茄子菌核病菌、番茄链格孢病菌、茄腐镰刀病菌、尖孢镰刀病菌、枸杞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匍柄霉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平板透明圈法、Salkowski比色法及钼锑抗比色法测定2株木霉的生防因子、生长素及溶磷效果;通过辣椒盆栽试验,测定2株木霉发酵液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对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3种抗性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2株木霉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在60.00%以上;绿色木霉发酵11 d时其无菌滤液对茄子菌核病菌的抑制率达96.78%,但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率不高;棘孢木霉发酵11 d时无菌滤液对茄子菌核病菌、枸杞炭疽病菌和番茄链格孢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99.08%、85.33%和68.65%,发酵9 d时无菌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72.08%;2株木霉均可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铁载体4种生防因子;绿色木霉发酵9 d时分泌吲哚乙酸(IAA)量为3.389 mg/L,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溶磷量为67.236μg/m L;棘孢木霉发酵11 d时分泌IAA量达11.638 mg/L,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溶磷量达151.905μg/m 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棘孢木霉发酵液较绿色木霉发酵液更能提高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3种抗性酶活性。【结论】供试2株木霉对8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能力并存在多种生防因子和促植物生长能力,其中棘孢木霉较绿色木霉具有更好的抑菌和促进植物生长及提高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性酶活性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棘孢木霉 代谢产物 生防因子 抗性酶
下载PDF
低Cr钢在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田永强 付安庆 +7 位作者 胡建国 郑欣 胥聪敏 任康 吕乃欣 李文升 尹成先 袁军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7,共9页
目的研究低Cr钢(3%~9%)在60℃的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将三种低Cr钢(3Cr-H、5Cr-H、9Cr-H)加热到900℃之后,保温40min,进行水冷。对热处理之后的钢试样(依次编号3Cr-H、5Cr-H、9Cr-H)进行高温高压CO_2/H_2S腐蚀模拟实验,通... 目的研究低Cr钢(3%~9%)在60℃的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将三种低Cr钢(3Cr-H、5Cr-H、9Cr-H)加热到900℃之后,保温40min,进行水冷。对热处理之后的钢试样(依次编号3Cr-H、5Cr-H、9Cr-H)进行高温高压CO_2/H_2S腐蚀模拟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和成分以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3Cr、5Cr、9Cr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443、0.0372、0.0060 mm/a,且腐蚀速率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3Cr-H、5Cr-H、9Cr-H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1527、0.0445、0.0070mm/a,其腐蚀速率也是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3Cr-H钢的腐蚀速率是3Cr钢的3.4倍,耐蚀性能变化明显。5Cr-H钢的腐蚀速率是5Cr钢的1.19倍。9Cr-H钢的腐蚀速率与9Cr钢相比,几乎没有差别。六种材料的腐蚀产物均为FeS化合物,并没有发现典型的FeCO_3晶体(CO_2腐蚀产物)。3Cr、5Cr、3Cr-H、5Cr-H钢的腐蚀产物均为双层膜结构,9Cr、9Cr-H钢的腐蚀产物为单层膜结构。结论热处理未影响腐蚀速率随Cr含量的变化趋势,基体中Cr含量越高,腐蚀产物膜中的Cr富集量越大,从而有助于降低其腐蚀速率。热处理对3Cr钢的显微组织及其腐蚀行为影响最为显著,不仅加剧了其均匀腐蚀,而且促进了点蚀的发生,这是因为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中析出第二相含Cr的碳化物,使部分区域出现了贫Cr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r钢 微观组织 硫化氢腐蚀 二氧化碳腐蚀 硫化亚铁
下载PDF
复合菌丝球对孔雀绿的吸附脱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胜红 田永强 +2 位作者 刘振飞 潘晓梅 石晓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5期59-62,共4页
研究了复合菌丝球对孔雀绿染料液的脱色作用,考察了培养时间、初始pH值、复合菌丝球投加量、培养温度、锰过氧化物酶(MnP)对孔雀绿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丝球在初始pH值为5、投加量为5 g·L-1、35℃、160 r·min-1的条件... 研究了复合菌丝球对孔雀绿染料液的脱色作用,考察了培养时间、初始pH值、复合菌丝球投加量、培养温度、锰过氧化物酶(MnP)对孔雀绿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丝球在初始pH值为5、投加量为5 g·L-1、35℃、160 r·min-1的条件下振荡培养12 h对孔雀绿的脱色率达到99%以上;初始pH值对脱色及产MnP影响最大,说明初始pH值影响复合菌丝球的表面电荷状态及生长状态,从而影响生物脱色过程。复合菌丝球为染料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低廉简便的绿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丝球 孔雀绿 MNP 生物吸附
下载PDF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Cinnamic Acid Resistance of Root Border Cells in Cucumber and Figleaf Gourd Seedlings 被引量:12
9
作者 QIAO Yong-xu ZHANG Yong-ping +2 位作者 ZHANG Hong-xin tian yong-qiang GAO Li-h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065-2073,共9页
Root border cells (RBCs) originate from the root tip epidermis and surround the root apice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s of RBCs in protection of root apices of cucumb... Root border cells (RBCs) originate from the root tip epidermis and surround the root apice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s of RBCs in protection of root apices of cucumber and ifgleaf gourd seedlings from CA toxicity. The formation of RBC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root tip occurred almost simultaneously in root apices of cucumber and ifgleaf gourd seedlings. CA ranging from 0 to 0.25 mol L-1 inhibited root elongation and decreased root cell viability in the root tip, moreover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A were more signiifcant in the CA-sensitive cucumber than in the CA-tolerant ifgleaf gourd. Removal of RBCs from root tips led to more severe CA induced inhibition of root elongation and decline in root cell viability. Increasing CA levels and treatment time decreased the relative viability of attached and detached RBCs. CA also induced a thicker mucilage layer surrounding attached RBCs of both species. Additionally, a signiifcantly higher relative cell viability of attached RBCs and thicker mucilage layers were observed in ifgleaf gour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B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root tips from CA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namon acid AUTOTOXICITY root border cells cell viability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和钾钠离子处理对基质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义 邹豪 +2 位作者 孙丽萍 田永强 高丽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31,共6页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株·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株·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番茄第2穗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含量;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离子互作显著影响了第1穗果实有机酸、亚硝酸盐含量与糖酸比;第2穗果是生产高品质番茄的关键,其在3.8株·m^-2与高K^+营养液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TQI。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栽培密度为3.8株·m^-2,同时采用高K^+营养液灌溉,可在稳产条件下获得高品质番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栽培密度 K^+ NA^+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指数
下载PDF
不同时段补光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冰华 孙风清 +2 位作者 李娟起 田永强 高丽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9,共7页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在幼苗子叶展平期至两叶一心期分别进行不同时段的补光处理,试验期间日光温室保温被开启时间8:40~16:00。结果表明:与未补光的对照相比,T(6:40~9:40)、T(13:00~16:00)和T(15:00~18:00)补光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茎粗...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在幼苗子叶展平期至两叶一心期分别进行不同时段的补光处理,试验期间日光温室保温被开启时间8:40~16:00。结果表明:与未补光的对照相比,T(6:40~9:40)、T(13:00~16:00)和T(15:00~18:00)补光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茎粗、壮苗指数、叶面积及第1片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幼苗的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综合来看,以上3个时段的补光效果显著优于T(8:40~11:40)和对照,更有利于培育壮苗,且这3个时段的补光效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日光温室 冬春茬 补光时段 幼苗质量
下载PDF
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晓玲 和伟程 +2 位作者 潘晓梅 田永强 柏家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1-26,共6页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材料(感染性克隆),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的过程.该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中研究应用较多,尤以牛瘟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消灭麻疹病毒属病毒的先例,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犬...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材料(感染性克隆),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的过程.该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中研究应用较多,尤以牛瘟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消灭麻疹病毒属病毒的先例,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犬瘟热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本文综述了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致病机制、感染性克隆构建及新型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拯救 麻疹病毒属病毒 反向遗传学技术 感染性克隆构建
下载PDF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因子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丽华 贺琦 +4 位作者 兰景权 田永强 张江龙 张亚爽 许文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7-107,共11页
本研究于2019年春、夏、秋季对福建省闽西南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应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对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 本研究于2019年春、夏、秋季对福建省闽西南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应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对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环境因子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季节上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空间上呈各河入海口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内湾附近海域污染最严重;调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和无机氮,且与盐度、pH和溶解氧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陆源径流对该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富营养化 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对黄瓜商品苗贮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风清 张旭 +3 位作者 王冰华 陈奎 田永强 曲梅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34,共6页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对黄瓜商品苗贮运质量的提升效果,研究蔬菜育苗生产中常用的寡聚糖、壮苗1号和植物益生源对贮运0、3、6 d黄瓜穴盘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相比,壮苗1号可以抑制幼苗徒长,增加地下部干质量,维...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对黄瓜商品苗贮运质量的提升效果,研究蔬菜育苗生产中常用的寡聚糖、壮苗1号和植物益生源对贮运0、3、6 d黄瓜穴盘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相比,壮苗1号可以抑制幼苗徒长,增加地下部干质量,维持较高的壮苗指数、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而植物益生源和寡聚糖对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小。因此,推荐叶面喷施壮苗1号来提高黄瓜商品苗的贮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商品苗 贮运质量 外源物质 壮苗1号
下载PDF
制革行业土壤铬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金晓丹 田永强 +3 位作者 吴昊 陈何潇 王兴润 程金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6-211,219,共7页
为了解制革场地土壤Cr(Ⅵ)污染情况和分布特征,选取我国3种典型制革企业用地的土壤和污泥样品,分析了制革行业土壤铬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调查的Ⅰ型制革企业场地土壤Cr(Ⅵ)含量最高为48 mg/kg,超过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 为了解制革场地土壤Cr(Ⅵ)污染情况和分布特征,选取我国3种典型制革企业用地的土壤和污泥样品,分析了制革行业土壤铬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调查的Ⅰ型制革企业场地土壤Cr(Ⅵ)含量最高为48 mg/kg,超过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筛选值,存在环境风险。调查的Ⅱ型制革企业环保设施完善,场地土壤Cr(Ⅵ)含量低于GB 36600—2018筛选值,土壤Cr(Ⅵ)环境风险低。Ⅱ型制革企业危险废物暂存间污泥总铬含量高达85377 mg/kg, Cr(Ⅵ)含量最高为1455 mg/kg。调查的Ⅲ型制革企业场地泥土混合物总铬含量为1564~28000 mg/kg, Cr(Ⅵ)含量最高为250 mg/kg,相较于Ⅰ型和Ⅱ型制革企业场地,受到严重污染。总体上,制革企业用地土壤铬污染物以Cr(Ⅲ)形态为主,Cr(Ⅵ)形态占比少,不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行业场地 土壤 污泥 六价铬 管理
原文传递
Diversity,bioactivities,and metabolic potentials of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isolated from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in Sichuan,China 被引量:6
16
作者 QIU Peng FENG Zhi-Xiang +5 位作者 tian Jie-Wei LEI Zu-Chao WANG Lei ZENG Zhi-Gang CHU Yi-Wen tian yong-qia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42-953,共12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taxonomic diversity and 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actinomycetes community, including 13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collected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using multiple...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taxonomic diversity and 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actinomycetes community, including 13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collected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using multiple approaches such as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bioactivity assays, and PCR screening for genes involved in antibiotics biosynthesis. 119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were recovered; 80 representative strains were chosen for 16 S r RNA gene partial sequence analyses, with 66 of them being affiliated to genus Streptomyces and the remaining 14 strains being rare actinomycetes. Antimicrobial tests showed that 12(15%) of the 80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displayed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at least one indicator pathogens, which were all assigned to the genus Streptomyces. In addition, 87.5% and 58.8% of the isolates showed anticancer and anti-diabetic activities,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the isolate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anti-diabetic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CR screening, five genes, PKS-I, PKS-II, NRPS, ANSA, and oxy B, were detected in 55.0%, 58.8%, 90.0%, 18.8% and 8.8% of the 80 actinomycetes,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the PCR screening method employ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ive for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of potential actinomycetes and predicting potenti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which could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activity screening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MEDICINAL plants DIVERSITY Bioactivity PCR screening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timicrobi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ethylacetate extracts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and its endophytic actinomycete, Streptomyces sp. A0916 被引量:3
17
作者 WANG Lei QIU Peng +3 位作者 LONG Xiu-Feng ZHANG Shuai ZENG Zhi-Gang tian yong-qia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7-123,共7页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thylacetate extracts from an endophytic actinomycete Streptomyces sp. A0916 and its host Polygonum cuspidatu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ntimicrobial an...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thylacetate extracts from an endophytic actinomycete Streptomyces sp. A0916 and its host Polygonum cuspidatu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ntimicrobial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he extracts was also conducted. 32 compounds of P. cuspidatum and 23 compounds of Streptomyces sp. A0916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 extracts were evaluated using eight microbial strains(3 Gram-positive bacteria, 3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2 fungi). The Streptomyces sp. A0916 extracts showed a wide range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presented greater antimicrobial effectiveness than the P. cuspidatum extract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of Streptomyces sp. A0916 extracts against the ampicillin-resistant strain Enterococcus faecium SIIA843 was 32 μg·m L-1. Furthermore, the extracts had greater antimicrobial effect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an Gram-negative bacteria. Finall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Streptomyces sp. A0916 extracts was equal to that of the P. cuspidatum extracts.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GONUM cuspidatum ENDOPHYTIC ACTINOMYCETE Ethylacetate EXTRACTS GC/M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TIOXIDANT act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